大学毕业20年感言

2022-1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大学毕业20年感言

扩招20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测量与就业变化

摘 要:比较教育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和麦可思研究院等数据中就业定义、调查对象和统计方法等,分析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结果显示: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安排率先下降后上升,近几年有明显好转;劳动参与率在扩招初期和近十年下降明显;金融危机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明显提升;在扩招初期和金融危机期间失业率相对较高,2009年以来失业率不断下降;升学率有显著提升,特别是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月工资等绝对收入上升,但是相对收入则在下降。一方面,安排率、就业率和失业率指标好转,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有所改善,另一方面,过度教育和“慢就业”等问题更加突出,高校毕业生的相对收入下降,就业质量不容乐观。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测量;就业变化

一、导言

在我国,高校毕业生是就业重点群体之一,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从供给看,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就业形势严峻。201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34万人,占城镇新增就业人口一半以上,2020年更是达到874万人。期间,宏观经济经历了金融危机、经济新常态等变化,劳动力市场需求受其影响,大学生需求存在波动;同时,政府出台了多项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高校也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供求匹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迫切地想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就业形势的判断离不开有效的统计数据和测量标准。已有大量的实证文献针对大学生就业展开研究,涉及就业形势判断、就业结构变化、失业原因探讨和对策分析等多个方面,取得了丰富且有价值的成果。这些研究多基于单一年度横截面数据,关注某一时点的全国或者某地区/学历/学科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时间、关注对象、就业内涵等不同,难以观察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也有学者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如使用教育部数据发现,扩招初期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左右,首批扩招学生毕业时,受供给增加的影响就业率下降,金融危机期间则因为需求变化,就业率再次降低[1];2010年后在毕业生数量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就业率未能上升,仍保持在70%左右[2]。有学者利用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得到的结果则不同,落实率总体上升。2003年和2009年落实率明显更低,2005-2013年落实率在70%上下,但是2015和2017年落实率有明显提升,超过80%。[3]上述研究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判断存在差异,并且仅关注刚毕业的大学生,用就业率或落实率等指标测量就业也不够科学全面,容易存在夸大就业难程度的情况。

本文将高校毕业生划分为就业、升学、失业和其他四种类型,在比较教育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和麦可思研究院的不同类型数据中就业测量的基础上,参照劳动经济学的就业定义,采用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和失业率等指标,分析了擴招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测量

(一)就业率测量

就业率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中常用的指标。研究文献往往针对教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展开讨论,聚焦以下几个问题。

1.就业率统计或调查时间。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常用两个时点:一个是毕业时,一般为每年6月末,被称为“初次就业率”或“一次就业率”,测量的是毕业生离校时的去向和就业状况;另一是毕业半年后,也即12月末,观察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就业状况。从就业率的统计时间来看,重点关注的是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对高校毕业生的动态追踪调查和研究不足。高校毕业生作为青年首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天然的处于不利,工作搜寻成本也高,存在摩擦性失业,造成初次就业率偏低。[4]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从计划向市场转型后,毕业生面临更多选择,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也延长,采用初次就业率的指标会夸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5]就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和就业实际不断的相互调整会造成其在就业、失业和退出劳动力市场三者间流动。另外,不同学科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难度也有差异,比如法学、会计等实行资格证准入制度,也会影响就业时间和就业结果。[6]因此,需要既关注就业率的短期变动,又要追踪毕业生就业的长期变化。

2.就业率指标内涵。在使用就业率来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时,首先要回答,哪些高校毕业生应被统计为就业。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是较为传统的就业形式,也是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毕业去向。随着经济发展,就业方式更加多样化,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自主创业等数量增加,这些高校毕业生也应纳入就业范围。但是,对于升学和暂无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是否应纳入就业计算,学者的意见不一致。有学者使用教育部的就业率指标,升学计入就业率的分子,升学和暂无就业意愿都计入就业率的分母。但从经济学就业的定义来看,就业是指在为获得收入而工作一定时间以上,如一小时,升学和无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不应进入就业范畴,但是,是否进入就业率计算的基数仍需讨论。一般认为升学不参与计算,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暂时不愿意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也不应列入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7]其次,就业率指标不能反映实际就业情况。教育部的就业率指标实质上测量的是高校毕业生安置情况,而非就业情况,其计算的就业率同时存在高估和低估的可能。

3.就业率统计方法。教育部的就业率是基于高校统计上报、全国汇总的方式获得,数据的真实性常常受到质疑。特别是将就业率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模确定、高校设置及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高校办学和教育质量评估、高校学位审核等相挂钩,出现高校为提高就业率而使毕业生“被就业”的现象,就业率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受到冲击。

现行的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以下简称教育部数据)中,毕业生去向分为9类,见表1,将实际就业和升学/出国的毕业生纳入“就业”范围,统计所有毕业生中“就业”的比例。这种就业统计制度在2004年确定。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规定了就业、待就业和暂时不就业的定义,明确了就业率的统计时间、统计公式和统计方法等。在2004年以前是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将就业与就业协议书等同,忽略了灵活就业和创业就业等就业形式。2004年之后,由于毕业生的就业率与高校的“绩效”相挂钩,出现毕业生“被就业”等现象,教育部逐渐完善就业统计的监督和核查工作,如多次发文强调“四不准”,实行追责制,建立高校、地方、国家三级核查机制,强调就业指标的多样化和参考性,而非强制与高校招生等挂钩,提高就业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等,强调就业统计中数据可靠性、结果公正性,就业统计以就业事实为基础。

在教育部就业率测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些学术机构也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从2003年开始,每两年进行一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北大数据),依托微观抽样数据分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2015年数据为例,刚毕业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为10类,见表1。该数据参照了教育部的就业率计算方法,计算实际就业和升学/出国的毕业生在毕业生总量中占比,称为“落实率”。

教育部数据的就业率和北大数据的落实率指标实质上测量的是毕业生中确定去向的比例,统计的口径中包括升学,不能真实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业率是经济活动人口中就业人口的比例,作为失业率的反向指标来反映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形势。正是基于此,脱离于高校和政府,麦可思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自2008年开始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发布大学生就业报告(以下简称麦可思数据),获得广泛认可和引用。麦可思公司根据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把毕业生去向区分为8种类型,见表1。该数据中计算的非失业率内涵与教育部数据的“就业率”和北大数据的“落实率”相同。就业率则是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占需就业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分子和分母都排除升学/出国群体。但是需要注意,其分母中包含目前无工作且准备国内(外)深造的毕业生,按照劳动经济学的定义,这部分群体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麦可思的就业率指标虽然与劳动经济学就业率内涵接近,但仍有一定差异,存在低估的可能。

比较上述三种就业率统计数据可知:(1)麦可思数据的就业率更接近劳动经济学中关于就业率的定义,教育部数据和北大数据的“就业率”或“落实率”都包括升学/出国毕业生,实际上这一群体是退出劳动力市场,属于非劳动力,使用就业率的概念不合适。(2)从调查对象来看,北大数据关注毕业时的高校毕业生,麦可思数据关注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教育部数据中由于各高校统计时间不一,难以明确具体的调查对象,模糊地讲,应是毕业半年内的高校毕业生。(3)教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汇总数据和北大、麦可思的抽样调查数据各有利弊,前者有虚假信息的风险,后者需要回答数据的稳定性和代表性。随着抽样调查方法的完善,高校毕业生微观调查数据质量提升,使用和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如麦可思数据不仅用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微观研究,也被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判断的重要依据。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中,应当首先理清“毕业去向”和“就业去向”的概念。毕业生的就业、升学(含出国)、失业、准备升学(含出国)等毕业去向中,前两类毕业生已确定毕业去向,后两类尚未确定毕业去向。在实际就业的毕业生中,又可以分为单位就业和灵活就业两类。在国内现有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中,毕业去向和就业去向的概念混用,造成一定的混乱。其次,在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中,多关注就业的测量,忽视失业等相关指标。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起步相对较晚,高校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業问题凸显,才开始发展和完善。已有测量体系中,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都侧重对就业展开分析,而科学的就业与失业测量体系应包括劳动参与、就业、失业、退出劳动力市场情况等多个方面的指标。另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与其他群体存在明显的差异。在就业存量-流量模型中,一定年龄范围内的人口可以划分为相互排斥的三类:就业者、失业者和非经济活动人口。[8]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标准,就业的统计中强调“过去一周”调查期限、“为获得收入”工作目的和“一小时”工作时间限定,但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中,往往依据毕业去向进行划分,两种统计方法结果之间的差异尚无研究解答。

(二)就业质量测量

随着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等数量增多,以及鼓励高校毕业生去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等政策实施,单一的就业数量难以观测就业群体内部的差异性,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引起关注。因此,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要求高校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年度报告,更全面地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但是高校与学术界对就业质量的关注点不完全一致,前者注重学校、个人和企业三者间的关系,围绕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行业和地区等基本情况、主要特点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等进行评价;后者则强调个人与工作的关系,侧重就业机会、就业激励、就业满意度和劳动保障等“质量”分析。然而,国内学界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仍无统一定义,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测量:一是选取工资、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等单一指标或多个指标代表就业质量,讨论工资收入、职位发展、就业满意度和专业对口程度等问题;二是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多维度、多层次全面测量。由于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操作困难,且对数据规模和质量要求较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重点关注起薪和工资、工作满意度、工作转换等主观和客观指标。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变化

已有文献多次提到,高等教育扩招是高校毕业生规模变化重要转折点。由图1可知,在高校扩招后的前十年,高校毕业生规模急剧增长。2002年至2008年毕业生数量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特别是2003年增长率高达40.2%。2003年首批扩招本科生毕业时,高校毕业生规模为199万,2008年增至546万,增加了2.7倍。在高校扩招后的后十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长放缓,上升趋于稳定。从2009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增速下降,跌至10%以下。近年来增长率保持在3%-4%。2018年毕业生数量为814万,是2008年的1.5倍,是2003的4倍。

实际上,按照是否确定毕业去向和是否进入劳动力市场,可将毕业生划分为四大类,即就业、升学(含出国)、失业、准备升学等其他去向,见图2。表2给出了2015年(届)北大数据和麦可思数据中四类毕业生的分布情况,可见就业是主要去向,其次是升学,失业和准备升学等其他去向的比例相对较小。从学历层次来看,本科生就业比例相对低,升学比例相对高。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例,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就业的比例比专科生低24.4%,比硕博生约低15%,升学的比例则比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高18.5%、13.4%和11%。此外,刚毕业大学生和毕业半年后大学生去向存在差异,刚毕业大学生的升学和失业比例相对较高。北大数据调查的是刚毕业高校毕业生,一半以上的毕业生选择就业,约1/4的毕业生选择升学,失业者占12.9%,其他去向占4.2%;麦可思数据关注毕业半年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在80%以上,升学占10%,失业者约为4%,其他去向占3.6%。随着毕业生由学校向就业市场过渡,高校毕业生工作期望不断调整,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提升,故就业比例会上升,失业比例会下降。样本分布不同也是造成数据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麦可思数据仅关注专科生和本科生,北大数据则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并且北大数据中“985”、“211”和“双一流”等重点高校毕业生的占比高于麦可思数据,而重点高校的毕业生升学比例往往更高。

(一)安排率

借鉴曾湘泉的定义[9],将毕业生中就业、升学等确定毕业去向的比例称为安排率。根据图2,安排率=(Ⅰ+Ⅱ)/(Ⅰ+Ⅱ+Ⅲ+Ⅳ),等同于教育部数据的初次就业率、北大数据的落实率和麦可思数据的非失业率。高校毕业生安排率与高校招生和毕业政策变化密切相关,也易受到宏观经济市场变动的影响。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安排率先下降后上升,近几年有明显好转。同时,随着从学习向工作的过渡,高校毕业生的安排率会逐渐提升,刚毕业高校毕业生中安排率为70%-80%,毕业生半年后达到90%以上。

具体来看,高校扩招使得毕业生数量剧增,2002年和2003年安排率陷入低谷,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政府和高校的重视,后出台多项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等就业,并完善就业服务,促进毕业生供求双方选择和匹配,安排率略有提升,但是同期毕业生大规模涌入劳动力市场,安排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金融危机期间,经济受到冲击,安排率有所下降,刚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安排率约为68%,毕业半年后的高校毕业生则为87%。随着经济复苏以及自主创业等就业促进政策的持续作用,安排率得到回升,刚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安排率上升至77%,毕业半年后高校毕业生的安排率则上升至90%以上。2012年之后,毕业半年后高校毕业生安排率变化相对平稳,保持在92%到93%之间,但刚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安排率变化有所不同。由图3可知,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安排率有明显下降,到2015年维持在70%左右;而北大数据则显示,2013年安排率有小幅下降,2015年迅速回升,远超之前水平,安排率总体上上升。以2015年为例,两者计算结果相差12.1%,数据间结果差异明显。

(二)劳参率和就业率

从市场角度来看,更关心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数量和变化。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就业的定义,本文选取了劳动力数量、劳动参与率(以下简称劳参率)和就业率测量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其中,劳动力是指进入劳动力市场已就业和失业的毕业生数量,劳参率是毕业生总数中劳动力的比例,就业率则是指劳动力中就业者的比例。

图4和图5给出了刚毕业和毕业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相关指标变化。总体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劳参率在下降,就业率在上升。高校扩招二十年间,毕业生的劳参率经历了两次下降过程。第一次为2003年到2008年,随着毕业生规模急剧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紧张,高校毕业生的劳参率下降,金融危机期间陷入低谷;第二次为2013年前后至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更加多元化,升学和准备升学等比例提升,劳参率下降明显。与劳参率变化不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上升,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十年间刚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21.9%,毕业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上升6.4个百分点。刚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标变动幅度更大,随着毕业后时间推移和工作搜寻的持续,未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逐渐对劳动力市场有了更准确的认识,就业期望调整,获得就业机会的概率增加,就业率等指标有明显好转。以2017年数据为例,毕业半年高校毕业生的劳参率和就业率分别比刚毕业高校毕业生高17.1%和10.8%。二十年间高校毕业生劳动力规模上升明显,目前数量趋于稳定。扩招前十年,受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和劳参率相对较高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劳动力数量增长也较快;2009-2012年增速下降,平均增长率约为5%;从2013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劳动力规模趋于稳定,刚毕业高校毕业生劳动力数量在530万左右,毕业半年的高校毕业生劳动力数量则在650万左右。虽然不同数据具体结果间略有差异,但是近十年,特别是2013年后,高校毕业生劳动力规模趋稳。仅从供给的角度讲,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应当是趋于缓和。

(三)失业率

高校毕业生中失业者规模的迅速扩大也常被认为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表现之一。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也是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重要指标。需要注意的是,已有研究中常常將未确定毕业去向等同于失业,这会造成失业率的高估。根据劳动经济学的定义,失业率是指经济活动人口中失业者比例。不同于ILO根据目前是否就业、找工作的经历和就业意愿来判断是否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中会依据毕业去向进行划分,表1中教育部和北大数据中“待就业”、麦可思数据中“没有就业,继续求职”被认为是失业。

图6和图7给出了刚毕业和毕业半年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相关指标变化。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总体上下降。扩招初期,毕业生数量增长较快,大量高学历劳动力涌入就业市场,供给骤增,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背景下,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并与高校联合促进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失业率下降,但仍保持高位。金融危机期间,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到就业市场,劳动力需求受到冲击,失业率上升。从2009年以来,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不断下降,特别是近年来,刚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降至15%左右,毕业半年后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降至4%,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有明显的改善。在失业率下降的同时,高校毕业生中失业人数也减少。2009年的失业者规模较大,约有150万高校毕业生毕业即失业,53万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处于失业状态;金融危机后,失业人数有所下降,特别是2013年以后。2017年刚毕业高校毕业生中失业者约有80万,毕业半年后高校毕业生中失业者约有30万。值得注意的是,青年的失业率高是全球性问题。作为青年群体的一员,高校毕业生在从高校向工作过渡过程中,由于缺少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天然处于不利,存在摩擦性失业,随着毕业后时间推移,高校毕业生失业率有明显下降。刚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较高,2017年为14.8%,约是毕业半年后高校毕业生的4倍。

(四)升学率

与成年或其他青年人口不同,高校毕业生中升学群体占有较大比例。按照劳动经济学定义,升学群体将被划分为退出劳动力市场,若仅考虑就业和失业指标,会忽视该群体的规模变化。本文采用升学率作为测量指标,指毕业生总量中毕业去向为升学的比例。图8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升学率总体上升。在金融危机前,刚毕业高校毕业生的升学率在15%-20%,2009年升至21.5%,后随着经济恢复,升学率下降,2013年后升学率又大幅提升。毕业半年后高校毕业生的升学率变化也相同,在金融危机期间有所上升,2010年后升学率也在不断提升。2010-2014年升学率在5%-9%,从2015年开始升学率超过10%。高校毕业生升学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本科生毕业后读研人数大幅增加,特别是“985”、“211”和“双一流”等重点高校的升学率上涨了近3倍,10个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中约有3人继续上学,见图9。

(五)工资收入变化

除了上述就业数量相关指标外,我们还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变化,特别是工资收入。以本科生为例,高校毕业生的月工资逐渐上升。其中,2009年之前毕业半年后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收入增速相对缓慢,在金融危机期间收入下降;2010年收入有明显的提升,其后增速约为8%。但是,本科毕业生的相对收入在下降。与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①进行比较,2008年至 2012年,本科毕业生的月工资收入高于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月平均工资,2013年开始前者被反超,毕业半年后本科生工资收入约是城镇就业者的98%,毕业半年后本科生的相对收入在逐渐下降。并且,本科毕业生的工资收入增速也小于城镇就业者。2009年至2018年本科毕业生月工资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9.3%,城镇就业者月工资收入的平均增长率是10.1%,特别是2011-2015年,本科毕业生工资的增速比城镇就业者低约4个百分点,在近三年才有所改善,两者增速基本持平。

四、结论与讨论

扩招二十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测量和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比较了教育部、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和麦可思研究院等数据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定义、调查对象和统计方法等,并分析了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失业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安排率先下降后上升,近几年有明显好转,并且随着从学习向工作的过渡,高校毕业生的安排率逐渐提升。(2)高校毕业生的劳参率总体下降。在扩招初期,主要受毕业生规模急剧增加影响,近十年则是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更加多元化;就业率在上升,特别是金融危机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有明显提升。(3)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总体下降,在扩招初期和金融危机期间失业率相对较高,2009年以来失业率不断下降;高校毕业生存在摩擦性失业,毕业后随着时间推移,失业率有显著下降。(4)高校毕业生的升学率总体上升,特别是重点高校的本科毕业生,1/3以上选择升学。(5)金融危机以来高校毕业生的月工资绝对收入逐渐上升,但是相对收入在下降。

虽然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安排率、就业率和失业率等指标有好转迹象,但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业形势得到根本的逆转。应当注意的是,高校毕业生规模仍在逐年增加,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大,促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升学,升学率上升是高校毕业生安排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升学率提升可能带来过度教育等问题,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时,高校毕业生“慢就业”问题也在凸显,就业期望与劳动力市场现实间差距促使毕业生暂缓就业,“慢就业”逐渐常态化和普遍化,成为高校就业工作关注的重点。此外,过去二十年高校毕业生工资收入等就业质量越来越不乐观,劳动力市场上高校毕业生的工资优势逐渐消失。

注释:

①城鎮就业人员包括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的人员。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从2008年开始统计,2008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根据2009年数据计算获得。

参考文献:

[1]苏丽锋,孟大虎.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供给与配置状况报告:基于统计年鉴数据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9):69-74.

[2][10]苏丽锋,陈建伟.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配置状况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6(4):2-15.

[3][11]岳昌君,周丽萍.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2003—2017年[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15(4):87-106.

[4][9]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5]彭拥军.大学生就业难背后的若干真假命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101-105.

[6]孙记.“不惑”之年应“不惑:40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就业率之辨[J].中国高教研究,2018(8):36-40.

[7]张爱民,李春亭.中外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体系比较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5(4):105-106.

[8]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3版.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12]卿石松,曾湘泉.本科毕业生起薪的专业差异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11(4):98-109.

(责任编辑 刘第红)

收稿日期:2020-07-27

作者简介:刘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作者:刘华

第2篇:大学毕业20年同学聚会致辞

毕业二十年,今朝再相会

---山东纺织工学院管理系八八级财会一班毕业二十年同学聚会晚宴致辞

孙志学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能有这样激动人心的聚会,首先要感谢少兵、美勃、咏梅等筹备组的同学精心细致的工作,要感谢长胜、远廷等同学对同学聚会给予的无私支援,还要感谢在座的各位同学热情的参与! 二十二年前,我们36名同学闪怀着憧憬和激动的心情,踏入了山东纺院的校门。在大麦岛海风的吹拂下,在浮山的怀抱中,我们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共同渡过了青春激荡的两年。两年虽然短暂,但却是我们人生与事业起飞的第一平台。这二年,是我们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二年,是清贫、纯真、快乐的二年。这二年让我们二十年来时时魂牵梦萦,装满了我们青春的记忆!

二十年前,我们踏入繁杂的、五光十色的社会。二十年来,我们历经磨砺,体验了生存竞争的残酷,所以我们越来越珍惜昔日同窗的纯洁友谊。忘不了那些青葱岁月,我们是那么年青…….. 二十年,是那么长。我们由青年到壮年,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二十年又是那么短,弹指一挥间。如今的我们,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我们的面容已写上沧桑。

今天,我们抛下身边的一切,从四面八方赶到美丽的泉城,相聚于大明湖畔,就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年轻的记忆,重逢相聚,是我们共同的期盼和梦想。

再次感谢筹备组的同学,给我们安排了这次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感谢咏梅建立的QQ群,让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跨越时空交流情感。很多同学都留下了动人的文字,让我们仿佛回到二十年前快乐、激情的时光。

再过二十年,当我们变老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没有精力再次这样聚会。但今天的聚会,一定可以留给我们一个温馨的回忆:回忆我们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回忆我们曾经激昂澎湃的岁月、回忆我们永恒的友情、回忆已经永远离开我们的同学兄弟!

如果能回到过去,从头来过,我们一定会更加珍惜那些失去的岁月!如果能选择下一辈子,我们继续同学!

最后,让我们一起举杯,为了同窗友情!为了祭奠逝去的青春!为了每一个同学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事业蒸蒸日上、儿女学业有成,干杯!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三日于济南

第3篇:四年大学毕业感言

快毕业了,这是我上学期还认为很遥远的时刻,现在却实实在在的摆在了我的面前,以前那种对毕业的期盼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无限的留恋和不舍。人,也许只有在快失去时才会试着去理解过去生活的意义。这学期,我有空就会去以前经常去的地方,不过已经带着几分留恋,几分思索了。带一本单词,去英语角大声的早读,可能只记得到为数不多的单词,但可以闻到以前的气息。找一间上选修课的教室,悄悄走进去,可能只理解的了一点知识,但可以听到以前的熟悉的声音。拿一本书,独自去图书馆那个自己喜欢坐的位子坐一会,可能看不了几页,但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有太多的瞬间令我留恋了,也带给我太多的思考。

过去四年,我做了什么,自己的能力增强了多少,学到了什么,是不是能够承担的起自己的责任,一系列的问题会经常在我脑子里出现,然后我会去整理以前的点点滴滴,到现在,我还没有得到任何的答案。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这个学校的气息已经深深的在我身上打下了烙印,我可以骄傲的去告诉所有人,这个学校教会了我自强,团结和责任,这些品质对我的成长至关重要。船驶出港湾很容易,但是要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生存下来却不容易,这不但是对船的基础的考查,而且是对他的适应能力的全面检验。同样的,没有人能够在进入社会以前就肯定自己能够适应并为社会做出贡献,过去一切的知识和经验都只是一块敲开社会大门的砖,真正能够成就自己的是今后的努力,坚持和机遇。作为八零后的一代,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头五十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主力,我想我们有这个信心和勇气承担这个重任,大学的四年学习是这种信心和勇气的源泉,大学的四年必定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绚丽的一段旅程。

第4篇:毕业20周年感言

毕业感言

“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当听到这首熟悉的音乐时,我的内心燃起了昔日的熟悉感和热情。

20年前,我光荣地从贯彻实施 “明德善行、学贯中西”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了;20年前,我怀着满腔的热情踏上了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20年前,我以母校为荣,我也相信在奋斗的过程中,广外,会以我为傲。今天,我迎来了我毕业20周年的日子,而我的母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迎来了自己46周岁的生日。

24年前,我们沐浴着改革发展的灿灿阳光,走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校门。这占地面积不大却拥有着鸟语花香、涓涓河流的校园,成了我们学习、娱乐、交友的乐园。傍着葱葱白云山,沿途还有潺潺流水的相思河畔,多少回忆停留在那片绿荫草地——我们的文化广场,我们在孔子、屈原、莎士比亚、爱因斯坦等中外名人的陪伴下度过日日夜夜。

在这片热土上,广外始终贯彻实施自己的校训“明德善行、学贯中西”,坚持开放办学,融会中西文化,提升教育素质,探究学术真知,服务社会发展,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现代意识的全球化高素质公民,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我们在老师们的教育和引导下,汲取着知识、道德与技能的多方面精神营养,为我们一生的奋斗、上进打下了人格、德 性、智慧与学养的基础。

广外,既是我们青春的憩园,又是我们事业的基地。在广外这样中外文化齐聚的校园里,我们接受着各种先进思想的洗礼,我们感受着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各种关怀。是母校的栽培与恩师的教诲,使我们完成了由素朴青年向有为学子的转变,奠定了尔后几十年发展的基石。树高千尺,根总是连着大地!我们不会忘记,之所以有今天的事业成功与人生幸福,托赖于母校的培养和教育。借此时刻,分布在四面八方的同学齐聚母校,向母校、向恩师们表达我们刻藏于心的感激情怀。念兹在兹,绵绵无有终期。

四载求学路,殷殷学友情!在那青春激荡的大学时代,我们以自己的青春与激情,谱写着八十年代的青春之歌,开创了广外的一代新风。忘不了那精彩绝伦的presentation,忘不了那妙语生辉的report,忘不了校园里每个安静的角落、每

片绿荫的草地、每座闲雅的亭子下我们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如饥似渴的攻读钻研,面红耳赤的探讨争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在学海的畅游中,在思想人格的砺炼中,我们撒下友谊的种子,展开理想的翅膀。在这片绿荫草地上,回荡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浸透着我们劳动的汗水,闪现着我们运动的英姿。这里,有我们的青春小鸟,又有我们理想的光芒;我们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光在这里,我们一生最纯真的情感在这里。

二十年前的那个盛夏,我们满怀豪情告别母校,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迈向了世界各地,开始了壮志报国的创业征程。二十年的奋斗历程,我们无愧于师门,无愧于当年的青春誓言。经历了二十年的激情岁月,如今云海归来,同学们的神采还是那样意气风发,人人心中涛声依旧。二十年里,同学的友情始终支撑着我们情感的天空。如今我们重逢,同学们畅抒友情,追忆那美妙 的青春时光;交流人生感悟,分享成功的快乐;切磋工作的经验,共探生活的良方,以期展望更辉煌的未来。

大学四年,为我们铸就了广外的魂灵,我们的事业前途和母校的发展兴旺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母校育我们成才,我们为母校添彩!毕业后这二十年,我们同学作为广外的学子,如许多颗种子,撒播在四面八方,在社会许多战线上开拓进取,建功立业。虽然岗位不同,但却都在弘扬着广外的人格精神和价值理想,在全社会树立了广外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同学们也时时刻刻牵挂、祝福着母校:留校的同学直接参与了学校的建设事业,以积极而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推动着母校的发展和进步;校外的同学则以各种方式对学院的工作予以大力支持与无私援助。母校的兴旺发达,寄予着我们学子的殷殷期盼。在毕业20周年相聚的日子里,同学们共同展望母校的辉煌远景,为母校的改革与发展积极的献计献策。大家的共同心愿,就是尽自己的所能协助母校,促进母校挺进飞速发展的快车道,在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蒸蒸日上,成为我们心中的“快乐老家”。

二十年,不短也不长。过去的二十年对我们来说,既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又是人生的新的起点。过去的二十年,写下了我们人生的豪迈,当同学们再次告别母校的时候,我们又开始期待着下一次的重逢;我们始终相信,母校的未来必定是一片辉煌,而我们,必定也是这辉煌中的篇章!

Pursuit of Integrity, Practice and Cross-cultural Learning.明德善行、学贯中西,

广外学子们会用自己的一片热情来回报母校,回报社会!

第5篇:大学毕业感言佳句 四年同窗

出生后,只有一张身份证;毕业后,多了一张毕业证;老些后,又多了一张结婚证;死了后,只留下一份遗产证。

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让我们继续填好人生的履历表,交出事业的优秀答卷,为母校的旗帜增辉添彩。

当大学从我身上下来,提着裤子说:你可以走,但青春必须留下&&此刻,我才恍然大悟: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

刚刚毕业半年,却好像经过了半个世纪。其实并没有经历什么,只是生活的着重点不一样了。打打闹闹的日子没有了,随之走的,还有那些无忧无虑。虽然问候还是很亲切,可是我已经把思念压在了心底。现在,突然闻到了你们的味道,特别涩。

三个希冀的春天,我们播种了三次;三个金黄的秋天,我们收获了三遍;我们曾经受了三个火夏的磨砺和三个严冬的考验,请别忘记这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时光。

事业成于坚韧,毁于急躁。在沙漠中,匆忙的旅人往往落在从容者的后边;疾驰的骏马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四年,想想很长,过起来却如此的短暂,往昔依旧,四年的光景却如此清晰。四年前第一次走进校园的陌生,第一次住进集体宿舍无眠,第一次凭着自己的努力挣钱,第一次自己处理所有的问题,第一次在这样小型的社会上独立生存,不靠父母,不靠朋友,只有自己。如今这些都成为往事,很多事情都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但是记忆却成为永恒.

四年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尽头,我告诉我自己,最后一次作为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刹那,我将对我的青春回忆做一个告别,将一切的记忆,深深的烙在心底最深处。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带着美好的记忆迎接美好的明天。

四年光阴,匆匆而过,如梦的年纪,弥漫着串串欢声笑语,不要挥手叹息,觉得繁花尽去,鼓足勇气,不要忘了互递惊喜的消息。

四年同窗,共沐一片阳光;一千个白昼,谱写了多少友谊的篇章?愿逝去的岁月,都化作美好的回忆。永留在心房。

似乎真的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的朋友们,我们要暂时分别了;珍重珍重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铸造几颗小晨星;虽然没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兴。

又到了六月,一个让毕业生留恋但又不得不离开的日子,去年送别朋友,相互祝福的场景,现在还历历在目,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转眼之间就轮到自己离开了,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也在祝福我?

再回首,是一串充满酸甜苦辣的昨天:昨天,有我们在课堂上的争论;昨天,有我们在球场上的奔跑;昨天,有我们在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在烛光中的歌唱。是啊,昨天,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回忆!

第6篇:大学毕业感言佳句 四年同窗

出生后,只有一张身份证;毕业后,多了一张毕业证;老些后,又多了一张结婚证;死了后,只留下一份遗产证。

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让我们继续填好人生的履历表,交出事业的优秀答卷,为母校的旗帜增辉添彩。

当大学从我身上下来,提着裤子说:你可以走,但青春必须留下……此刻,我才恍然大悟:不是我上了大学而是大学上了我。

刚刚毕业半年,却好像经过了半个世纪。其实并没有经历什么,只是生活的着重点不一样了。打打闹闹的日子没有了,随之走的,还有那些无忧无虑。虽然问候还是很亲切,可是我已经把思念压在了心底。现在,突然闻到了你们的味道,特别涩。

三个希冀的春天,我们播种了三次;三个金黄的秋天,我们收获了三遍;我们曾经受了三个火夏的磨砺和三个严冬的考验,请别忘记这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时光。

事业成于坚韧,毁于急躁。在沙漠中,匆忙的旅人往往落在从容者的后边;疾驰的骏马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四年,想想很长,过起来却如此的短暂,往昔依旧,四年的光景却如此清晰。四年前第一次走进校园的陌生,第一次住进集体宿舍无眠,第一次凭着自己的努力挣钱,第一次自己处理所有的问题,第一次在这样小型的社会上独立生存,不靠父母,不靠朋友,只有自己。如今这些都成为往事,很多事情都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但是记忆却成为永恒.

四年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尽头,我告诉我自己,最后一次作为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刹那,我将对我的青春回忆做一个告别,将一切的记忆,深深的烙在心底最深处。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带着美好的记忆迎接美好的明天。

四年光阴,匆匆而过,如梦的年纪,弥漫着串串欢声笑语,不要挥手叹息,觉得繁花尽去,鼓足勇气,不要忘了互递惊喜的消息。

四年同窗,共沐一片阳光;一千个白昼,谱写了多少友谊的篇章?愿逝去的岁月,都化作美好的回忆。永留在心房。

似乎真的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

我的朋友们,我们要暂时分别了;“珍重珍重”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铸造几颗小晨星;虽然没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兴。

又到了六月,一个让毕业生留恋但又不得不离开的日子,去年送别朋友,相互祝福的场景,现在还历历在目,没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转眼之间就轮到自己离开了,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也在祝福我?

再回首,是一串充满酸甜苦辣的昨天:昨天,有我们在课堂上的争论;昨天,有我们在球场上的奔跑;昨天,有我们在考场上的奋斗;昨天,有我们在烛光中的歌唱。是啊,昨天,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回忆!

第7篇:四年大学生活毕业感言

1、在这里我流淌过泪水,浇灌过辛劳,张扬过笑脸,最后沉淀出这么多的成长——为什么离别时眼泪包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2、 may girls be confident, loving & happy. may boys be honest, brave & responsible.may all of us love self, love family, love parents, & love the world.3、微风吹起,时间也已跨越整点到了明日,幸好躺在床上能看到那颗久违的星星,今夜,和她交流,对她许个心愿,但这次实现不会再让我等四年。

4、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走过了五月的深绿,走进了六月的火红,每年这个时候的校园,充满了阳光欢乐,同时也弥漫着淡淡的离愁。图书馆的宁静、宿舍的欢笑、教室的记忆,更有那一去不复返的青葱岁月,会成为我永远刻骨铭心的记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真心地感激上苍赐予的在南师大金女院学习的机会和荏苒的时光,感谢让我遇到可爱的同学、尊敬的老师们。衷心地祝愿各位以后工作顺利、家庭美满,幸福安康永远相伴。记得时常保持联系!

5、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我想感谢很多人,没有他们的陪伴、帮助、鼓励,我不会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

6、暂的别离,是为了永久的相聚,让我们期盼,那份永恒的喜悦。

7、不管未来有多长久,请记住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经历多少个春夏秋冬,请铭记共度的青春年华。亲爱的0705班的姐妹,祝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能扬起新帆,活出各自的精彩!永远不轻言放弃,前方总有希望在等待。

8、微风吹起,时间也已跨越整点到了明日,幸好躺在床上能看到那颗久违的星星,今夜,和她交流,对她许个心愿,但这次实现不会再让我等四年。

9、又是一年毕业的季节,又到一年离别的时刻,许多的不舍与依恋萦绕心间,这个美丽的校园带给我们太多的珍贵回忆,真的要走了,心里不免有丝丝难过的情绪在躁动着。四年的时光就这样匆匆流逝,仿若在一瞬间带走了我们曾经一起奋斗、一起欢笑的美好日子。也许是太过眷恋,又或许是太过感动,时间早已悄悄将这一切沉淀,深埋于心间,曾经的美好记忆在此刻瞬间爆发,一幕幕在脑海中重复上映。难忘老师们的谆谆教诲,难忘朋友们的良言劝慰,难忘一起备战考试的日子,难忘一起嬉笑打闹的场面,难忘的人太多,难忘的事也太多,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美好,那么真切,仿若昨日。此时此刻,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别了,紫金!珍重,朋友!作为一个即将远行的毕业生,我想将满满的祝福送给我的母校,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朋友,请大家都要幸福快乐,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心心相依,共同铭记这份深刻的真情,共同珍藏这份属于你我的珍贵记忆!

10、我们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欢也好,悲也好,一切的一切经历了就是独一无二的记忆 ,无论怎样踩生命的沙滩上再不会出现一模一样的两个脚印。人生好像风中纷飞的 絮,没有固定的轨迹,不需要太多的繁华,也大可不必那太重的负担,点缀入水,每 个人都会漾起那只属于自己的波纹,只属于自己的,那就足够。也许有些人这辈子都 不会再见,但很庆幸四年里我们一起走过了那么多那么多。

11、朋友,让我们守住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别让它成为褪色的记忆。

12、在南师的四年,奋斗过悲伤过努力过快乐过,有自己一个人轻松就可以做到的事情,也经历过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实现的事情,但之于我最珍惜的是在南师拥有了珍贵的友情,即使毕业了,那些友情也会延续。南师,再见

13、浮浮沉沉的人生经历留下的是振臂挥旋的技巧,过往4年的同窗攻读带来的是一杆进洞的祝福,学满而远行,情浓亦恒久。果岭之上,把酒祝东风,愿与君共从容

14、四年,就这么过去了,本以为很长,却是眨眼间……曾经,我们一起嬉闹,一起疯狂,一捧腹大笑,一起拥抱哭泣,多想留住那些温暖的日子,可以让我好好回味……分离是为了再聚,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祝愿我们都能过得幸福!

15、爱美食 不爱肥胖 爱奋斗 也爱享受 爱学习 更爱生活 爱南师 更爱强化 我没什么特别 我很特别我和别人不一样 我和你一样 我是强化大家庭的一员 我是阮超 为我生命写下的精彩一笔! 又将扬帆起航,我将追寻梦想!

16、飞的有多远,梦想就有多远!

17、让我们共同摒弃对幸福的一味幻想,把希望寄托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上!

18、浮沉荣辱风尘道,渐忘江湖笑。入帘清竹月同鸣,记得慕残朝败意难平。玉痕素屑怜阶下,只路人闲话。生前身后劳谁知?惟记少年旧愿未夺时。

19、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走过了五月的深绿,走进了六月的火红,六月的风中飘散着离别的味道,栀子花开的时节,我们就要离开这菁菁校园了,图书馆的宁静、宿舍的欢笑、教室的回忆、还有那今生不再的四年,转眼就将成为刻骨铭心的回忆了。当初从五湖四海来,而今到天南地北去,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祝福我可爱的亲们事业顺利、生活幸福!

20、我们要离开了,离开这个让我们从一颗种子到一棵大树的地方

上一篇:化工厂实习报告总结下一篇:放牛班春天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