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意识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诗圣杜甫在说起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绝对离不开阅读的积累。毛主席在谈论写作的源泉时也提到过生活是写作的主要来源。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味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这些方面入手,初步讨论对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作文创新意识管理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文创新意识管理论文 篇1:

作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 要】探讨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出利用创新性思维去营造和谐民主的写作课堂,通过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作文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 创新意识 培养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学生经常发出“作文难”的感慨。而学生的作文也经常会出现“千人一面”、“千口同腔”的现象。有人说是学生缺乏生活经历,才会出现如此的作文。因此,要让学生走出写作“暗胡同”的方法,就应让他们的写作“生活化”。但是,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在考试中脱颖而出,如何使他们生活化的描述与众不同,如何使他们的作文张扬自我的个性呢?本文从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一角度进行探讨。

一、利用创新性思维去营造和谐民主的写作课堂,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写作兴趣

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的潜能。但是,如何把这种潜在的创新力在作文中用文字形式具体表现出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中去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和写作的创新激情,活跃他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教师树立创新的教学观,营造和谐民主的作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作文创新热情。传统的作文课堂都是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题目和限定写作范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因而学生的作文个性和创新意识日渐萎缩,写作水平很难充分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式,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传统的作文课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鼓励学生多积累一些课外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对一些热门事件,鼓励学生组织小组来讨论,讨论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新颖意见和异议意见给予赞赏和重视,并对他们的独特意见进行详细分析;对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多思考,并突破思维定势,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后教师再作适当补充。在这种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和谐民主作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人翁意识,就会变得乐观自信,从而主动去探索,产生写作兴趣。有了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学生就有话可说并有激情地去写作。如此,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创新意识就会活跃,创新的潜能就会爆发出来,学生的写作个性得到充分展现,独特创新的见解也就跃然纸上。

(二)注重学生的课外积累,拓展作文课外延伸,为作文创新打好基础。学生的生活阅历不足,对生活缺乏深刻的体会和思考,并且缺少课外阅读的时间,材料的欠缺使得他们在作文中无话可说,而即使能写出文章,内容也十分空洞。所以,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就应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课外积累,充实库存,引来源头活水。

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一切资源,多渠道让学生随时感受到作文的写作氛围。例如,鼓励学生多把自己的好作品投向广播站,当学生在校园广播里听到自己的作品时,就会产生自豪感,进而萌发写作的欲望;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开辟学生的写作专栏,发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去收集有关作文的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和写作技巧,教师加以点拨;在班里举办演讲比赛、作文故事比赛等,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其中;以“热爱写作并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为“领头羊”,在学生中成立作文写作小组,不同的写作小组确立他们不同的写作方向,这样就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需求。这样多管齐下,为学生打开了一片自由广阔的写作天地。

要使学生的作文生动有趣并富有创新性,语文教师还要让学生的作文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这就要求他们在假期里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发表感想和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重视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从而让他们学会在作文中书写生活。以上这些有针对性的社会活动,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思维,并培养写作兴趣,提高作文创新的意识。

有了以上的这些积累和铺垫,接下来语文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写出他们的个性化语言,表现他们作文的个性。

二、鼓励和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是学生思维成果的集中展示,而作文创新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作文的写作方法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灵感,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作文训练中,可从以下三方面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 加强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培养。想象力和联想力是创新作文的源泉之一,只有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才能诱发学生写作思维中的创新意识。而联想和想象也好比是作文的一对翅膀,学生只有架上这对翅膀,打开记忆的仓库,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记忆中的材料进行再加工,构成新的形象并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生机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就成为发展学生作文个性的一个显著标志。

在平常的作文训练中,语文教师应训练学生在面对同一道作文题时要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觉去展开想象和联想,开阔他们的写作思路,丰富他们的想象和联想。例如,在上柳永的《雨霖铃》时,笔者让学生根据下面这段话发挥想象: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段词意境开阔,内涵丰富,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借助想象,由词所展示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把诗人和情人知己离别的情景、氛围加以具体描述,并让他们用语言形成文字把它加以拓展写下来。这样的训练,就使这段词的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象化、可感化,从而也达到了拓展学生想象力的目的。

2004年江苏语文高考是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的作文,由此笔者布置过一道以“关于‘水’的联想”为题的作文给学生习作。有个平常作文较好的学生在写这篇作文时,文章出现了许多精美的语句。其中有这么一小段:

水是灵动的、柔美的,地球上没有水,就犹如人没有灵魂。水也是地球母亲的乳汁,千百年来地球母亲用它哺育着她身边的生灵万物,生生不息。多少文人墨客总是喜欢投身于自然美景之中,与“水”结缘,借“水”来抒发情怀。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借“水”的深千尺来隐喻他和朋友的感情深厚,把两人本是无形的情谊通过“桃花潭水”的比喻化成了有形,让人印象深刻,李白以“水”来抒发了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滚滚东去的江水和千古风流人物联系,以借古来抒发自己不忘大展宏图,以图功业和志向的抱负,苏轼以“水”来展现了自己旷达的情怀;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来喻愁,把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通过“春水”的绵延不绝倾泻了出来,形成了最后的千古绝唱。

这段文字,学生所用的人物事例都是我们在语文课本上耳熟能详的,但学生发挥了自己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把它写成了优美的文段。

因此,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张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他们对任何话题的作文海阔天空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和联想,在这当中作为教师要指导他们注意作文话题的想象和联想的目的性、方向性和丰富性。学生经过这类作文的反复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写作想象联想类作文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创新性能力,从而达到运用想象和联想来发展作文独特个性的目的。

(二)加强作文思维的深刻性训练。平时学生作文不能有意识地体现中心,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缺乏思维的深刻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提升思想的厚度。首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知和体验生活,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应组织他们从不同侧面去认识和体验生活。其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如“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最后,指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生活中的很多案例都是能引起人们的内心共鸣的,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并写成文章,有利于提高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笔者曾让学生以“风”为话题写作文,首先,笔者启发学生思考:风有哪些类型?由“风”能使你联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分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思想逐渐深刻:由春风联想到母爱;由“秋风扫落叶”联想到反腐倡廉运动;由“风”联想到社会上种种歪风邪气,陋风陋俗……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再只停留在“风”这一自然现象上,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由风联想到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写出了不少思路清晰、见解深刻的佳作。

(三) 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要帮助学生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对某个事物、某件事情、某种现象,让他们学会顺着思考、反着思考、两面思考、多角度思考等,促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层次、多方位发散,从而产生写作灵感。如“早晨公共汽车晚点了”,面对这么一道作文题,在写作、审题立意时,全班一半以上的学生想到的都是:公共汽车晚点后,候车的人焦急无奈的状态,从而反映了公共汽车公司管理的不善。这样的思路并不离题,但它既缺少新意,也缺少深意。此时,笔者提示他们“如果不写候车人们的焦急,那么你们还可以写些什么呢?”经过积极思考,学生写出了许多新的题材,以下是其中三例:

1.天气较热,又遇到公共汽车晚点,一些送孩子和孙子上学的家长们,生怕自己的宝贝等车太累,纷纷急忙给孩子买冷饮、替孩子拿书包、摇扇子,自己却累得满头大汗,狼狈不堪。试问,这样护大的“小皇帝”如何能经得住风雨?

2.趁公共汽车晚点,一辆私营车前来钻空子捞外快,一些有急事的人无奈地付出两倍于公共汽车票价的钱乘车离去。如此看来,交通治理需要重视。

3.由于公共汽车晚点,两位小学生上学迟到了。他们被不明真相的老师点名批评,并被罚做作业,一直到放学以后又过了一个小时,才完成作业回家。这位老师不经调查就批评学生,还采取罚作业的办法来惩罚学生,这些反映了老师的教育观念还存在着不足。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学生都能写出好文章。只要老师积极挖掘,那么,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畅通,他们写作的题材就会大大地丰富。而作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将同一个话题作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的思维层面去思考,把各种思考的结果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经过这样不断地练习,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活了,可为发展作文自我的个性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总之,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力、个性的思维,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将作文求新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并灵活运用在自己写作中,从而让他们的方法指导思维,思维驾驭文字,并由文字来张扬他们的个性。

(责编 刘 影)

作者:陆曼芝

作文创新意识管理论文 篇2:

浅议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要:诗圣杜甫在说起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绝对离不开阅读的积累。毛主席在谈论写作的源泉时也提到过生活是写作的主要来源。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和体味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这些方面入手,初步讨论对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作文;能力;创新意识

小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没有系统的了解,很多人认为,写作就是“垒汉字”,由于这种思想的引导,很多学生的作文就好像是白水煮白菜,没有丝毫的兴味。而且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积累不够,平时对于生活也缺少敏锐的观察,因此,作文素材单一,水平提升也比较困难。但是,作文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的水平可以体现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和知识水平,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习日记,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其实写文章可以很简单,就是将自己观察到的生活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即可。但是,如何观察生活,怎样发现生活中的与众不同就是当前初中学生普遍欠缺的一个方面。一直以来,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我们都会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但是,收效甚微。学生依旧不能把握生活观察的技巧,写作依旧没有提升。这不是写日记本身没有效果,而是教师缺少对于学生日记的“管理”技巧。

很多学生的日记说白了就是“急就章”。等到老师要检查了才匆匆的东拼西凑,自然谈不上什么生活的敏锐观察了。因此,提升日记的写作质量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和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关键。

其实让学生写日记主要要培养学生写作日记的兴趣。学生不喜欢写日记一般是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该怎么写,因此将这个活动视为浪费时间的行为。为了改善学生的这个观点,教师在布置日记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

二、让学生体会自己的真情实感

福楼拜曾经这样说过:“所有杰作的秘诀全在这一点:题旨同作者的性情符合。非凡的激情才能产生卓越的作品”。如果对于一个事件一个人物,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作文是写不好的。因为写文章就其本质方面来说就是将自己的感情付诸在笔端而已。“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好的作品都是经过了作者感情升华的结晶。

因此,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首要的就是鼓励学生情感的释放。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自己生活,用心去领悟人生的奥秘。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乐趣,发现世界万物中美好的一面。

而这种情感培养,要首先从学生对于自然的体悟中开始。美丽的自然景色最容易让人的心灵受到震荡,获得美的启发。因此,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从自然现象中寻找一些与人类情感相关的方面进行表述。

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的动植物的观察,引发自己心灵深处情感的激发,并将这种感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下来,就是写作的一个最佳状态了。

三、扩大阅读视野,积累写作素材

好的文章写作,往往都离不开作者平时的阅读积累,一个人阅读的质量和数量越高,他笔下的文章也就可以到达一个比较让人满意的水平,没有一定的阅读就没有对于词语选择和语言表达的敏感度,即使对于生活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观察,也无法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

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积累,但是这种课外阅读要将所谓的“作文大全”划归线外,很长时间以来,学生的课外读物几乎上都是各种类型的作文大全,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和写作模式,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我们所说的课外阅读资料指的是一些经典的中外文学作品,学生在这种课外阅读的熏陶下不仅可以了解不同的生活经历,学习大师语言表达的优美和严谨,而且在长期的阅读中在头脑中可以逐渐形成一种语言表达的意识,就像俗语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回吟”,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为学生选择了一些非常经典而且文字优美的散文作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比如朱自清、俞平伯、沈从文等散文大家的作品,并且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随时积累下自己认为让人可以感动的段落和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为学生布置了一篇自命题的散文作文,学生不仅利用了自己所积累的优美词句,而且长时间的阅读让他们对于散文的创作形成了一种“语感”,文字清新,文句通畅,可读性大大的增强了。

四、培养写作的创新意识

很多语文教师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指导学生背一些优秀作文作为写作的模版,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做法。“模版”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但是却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作文提升的空间。形成了一段僵死的程式化模式,让学生无法跳出这可窠臼,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激情。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首要的即使让学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熟悉的话语和方式,创新自己对于素材的一些想法,挖掘出写作素材的不同侧面。

比如,竹子常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高洁,但是有的学生从他的生长特点来考虑,认为竹子虽然长的高高大大,但是肚子空空,没有真才实学,最为新时期的学生,我们要让自己的头脑充实起来。虽然这是一个老掉牙的素材,但是学生从中找到了新意,推陈出新,也就成为了整篇文章的一个很显著的亮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素材积累和阅读扩展以及大胆的创新意识,不要刻意的限制学生对于素材的理解,让思想的光芒辐射学生的作文写作。

作者:邓美珍

作文创新意识管理论文 篇3:

小学生作文想象力受限原因研究

摘 要:基于当今我国近几年来教育领域逐渐将人本教育理论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强调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知识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教育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但在见习时发现孩子们写的作文大都一至,与语文老师的交谈中她也的指出了是孩子们缺乏想象力的原因,我认为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想象力是极其重要的,心中有所想,才会产生抒发自己情感的积极性,如果我们能了解孩子们为何想象力受限,并给予一定的帮助,相信充满想象力的孩子写作会更具个性化更具有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生;想象力

一、想象力与作文的关系

关于小学生作文想象力受限原因的研究,想象力的概念是,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作文的概念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希望这次研究可以客观的分析出大多数学生写作时想象力受限的原因,希望教师能了解学生写作究竟难在何处,明确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从而改进写作教学方式;使学生能间接的了解自己写作中遇到的难处,让作文更具自身特色更具个性和特色。

二、小学生作文想象力受限原因

(一)学生的原因

小学生作文想象力受限原因,学生自身也有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对作文的兴趣不高,一般没有老师的任务家长的催促很少进行积累和练笔。在课下开展自主阅读的时间也不是较少的。对写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在需要完成写作任务时常常是烦躁的敷衍的。对作文模板的爱也是有目共睹的,不愿去跟随着教师的脚步思考。对作文的要求也不高,基本上只要完成作业不挨批评就行,所以就算作文分数过低也较少去找寻其中的问题和原因。还有一些学生存在想写却使不上劲的时候,之后被自己的惰性所战胜的现象,也开始抄模板,不肯动脑思考。

(二)教师的原因

教师在讲授作文时更注重的是完成教学任务不够创新,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更多的是在课堂上传授写作知识,学生的想象力也只能受限与书本课文。较少的师生互动,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想象力。对待学生的态度有差别,对写作能力不强的学生在态度上不够友好,并抱有歧视偏心的态度。许多教师布置作文的时间和上交的时间间隔较短,学生还没来得及去思考去观察就已经要上交了。有些教师所提出的作文题目要么就是课文上的,要么就是俗套的,较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

(三)家庭的原因

学生想象力创新意识能得到培养与家庭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父母的文化水平经济水平都会印象他们对孩子的学业的重视程度,同样也影响着他们是否懂得开发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还有一些家长受功力思想的影响,即使是在周末补习班和家教也是安排的满满当当,这样的孩子在写作方面心中只记得好词好句了、高分秘诀了,心中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一定是弱的。

三、优化的策略

(一)从教师的层面上说

教师是学生写作时的引领着和引导着,老师如果从教学到日常的课程中都能多多思考如何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带孩子们走出课堂观察课外的新鲜事物,让孩子们学会耐心的观察。增加学生储备课外阅读,阅读他人的作品去体会他人的想象力,让学生多多练笔也十分重要。学生最经常接触的就是实际生活,要指导孩子们学会联系实际生活。作文的题目也可以更有趣一些,提出命题让孩子们充分思考。教师要多借助多媒体、导语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给予学生较大的空间,利于学生大展拳脚。

(二)从学校的层面上说

学校可以多多组织一些,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开展一些观察类欣赏类的活动,让孩子在自然在社会中观察,记录写作相信一定有许多不一样的收获,给学生和教师足够的空间,可以跳脱出课时和课文,教师可以用更创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对学生的学习时间上可以放松一些,让孩子们有时间可以接触出了学习以外的其他事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从家长的层面上说

学校和教师可以加强家校合作,多多向家长宣传有关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想象力,在农村生活的学生可以让家长引导他们去大自然观察生活,培养想象力和观察能力。而城市的孩子教师和学校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带孩子接触新鲜事物,引导孩子说出内心所想,记录内心所想,让孩子在放松心情的同时,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

总之想象力的培养和在作文中想象力的运用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单方面的提出理论不结合考虑实际问题也是行不通的,当然学生想象力的提升也不仅仅是老师和研究者的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当整个社会的学习形态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的时候,学生们的作业少了,教师的课程目标不紧张了,才会腾出更多的时候接触欣赏新事物,才能更好的发展培养和运用想象力。而我的研究希望可以帮助到教师、家长、学校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认识到学生想象力受限的一些因素,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错误行为,希望大家可以正确认识到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对小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秀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法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4):51.

[2]牛桂莲.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学周刊,2020(06):118.

[3]尤琪.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85.

[4]閔丽佳.论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才智,2019(31):22.

[5]张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89-90.

[6]路昭.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122.

[7]马继慧.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56.

[8]孔庆德.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究,2018(49):89-90.

[9]张艳波.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基础教育坛,2018(31):24-25.

[10]廖玉洁.发挥学生想象力,做好小学作文场面描写[J].课程教育研究,2017(40):75.

[11]方娜.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7):149.

作者:卓凯旋

上一篇:服务领域客户管理论文下一篇:美术学习兴趣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