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风险产生的原因

2023-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信用证风险产生的原因

信用卡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防范

【摘 要】在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并不顺利,因为我国社会的个人信用的基础比较薄弱以及约束力比较匮乏,恶意透支的现象也比较严重。随着社会向市场经济迅速转轨,道德的约束力已经不能束缚住人们对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失信的状况频频发生,人们守信风气的缺失,传统美德遵守信用程度也有所减弱。而且,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制定一些对于失信的惩罚体制,失信者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持卡人恶意透支、多行授信等现象也是时常发生,这样不仅给发卡的银行带来了信用风险,也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寻求一条适合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的道路,以促进我国信用卡业务健康稳定的发展,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信用卡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结合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发展情况,提出了几点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信用卡 个人信用 征信系统 风险控制

信用卡作为一种新的银行信用工具,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购买时间、提高社会支付效率,而且能够提高交易安全性。随着人们使用信用卡付款比例越来越高,信用卡支付在社会和经济生活越来越重要,信用卡业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信用卡业务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经济利润,也在刺激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方便人民日常生活、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商品销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信用卡业务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发展的起点低,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定也不完善,所以我们要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道路,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信用卡业务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通过分析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体系,对我国信用卡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信用卡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1、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

我国信用卡业务目前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没有制定起一个有效的、透明的、完整的、公开的个人征信体系的系统。而且我国的个人征信体系都是地区性的,这些地区性的个人征信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收集信息的不完整性。所以说,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个人征信系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就目前的形式来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法律体系的落后和不完善是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健全的相关法律,不仅个人隐私权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且使个人征信工作的发展步履维艰。从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长远来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必要的。所以必须结合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实情,制定一些对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有利的法律法规。

(2)信用评估的方法不合理。目前,中国的各家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信用评分方法,这些方法往往都是根据申领人自身的自然情况、职业情况和本行关系进行打分的。银行在申领人获取信用卡之后,对使用卡监察情况的了解相对薄弱,只是人工地监测是否有可疑的用卡情况或逾期还款现象,但是这样做并没有及时地监测到持卡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发卡银行进行评分时往往只考虑客户的基本信息,而经济状况、债务情况等一些重要的因素却没有考虑。

2、配套法律制度与监管体系不完善

(1)相关法律法规滞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推广,相关法律及规范也在慢慢的建立和完善,但快速发展的信用卡业务使得一些法律法规出现了时间上的局限性,关于信用卡业务的法律法规总是稍显落后。

一方面,我国出台一些法律制度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并不顺利,有部分的法律不适应信用卡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使得信用卡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新的问题也在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过程产生,如个人信用信息的收集、个人征信过程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缺乏法律法规予以明确的规范和保护,这些问题均会对中国信用卡业务健康快速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2)缺乏信用卡行业协会。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情况来看,还缺乏一些同行业的监管协会,在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的各项指标中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发卡行之间缺少有效沟通,这样既不利于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抵御监管缺失带来的信用卡风险。

3、信用文化建设不足

近年来失信状况越来越严重,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追求市场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打破了原本就不强的道德约束力,使守信的风气逐渐淡薄,失信的情况逐渐加剧。而且,由于我国目前缺乏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失信者的行为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持卡人的信用缺失以及恶意的透支,给发卡的银行带来了很大的信用风险和经济损失。

4、发卡行内部的风险控制不足

发卡银卡行内部存在的风险控制的主要问题是风险控制的工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对持卡人的信息审批不严格。发卡行在征信审批环节的风险控制不足主要有两个问题:首先,在中国人民银行信用审批工作面临着短缺客户经济状况和个人信用的一些数据,加之在征信审批环节中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技术相对滞后,使得一些发卡行不能有效准确对信用卡申领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其次,我国发卡银行只是了解持卡人在申请阶段的信用状况,在确定了初始信用额度后,通常很少对这一数额进行进一步调整。现实的情况是很多持卡人的经济状况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当持卡人的职业、身份、经济状况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持卡人经济能力下降时,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信用额度,必然带来不可避免的信用风险。

(2)监控的手段比较落后。目前,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时间不长,使得发卡行在信用卡交易异常监控上的研发投入比较少,以及对持卡人的经济状况监控不够持续,人工检测仍然是发卡行对持卡人交易的检测的主要方式,异常监控工作人员一般通过报表和数据对各种持卡交易进行分析和识别,但是这种人工检测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准确度极差。持卡人队伍不断壮大,与之相对应的异常监控手段却十分落后,这样会在信用卡业务发展的道路上,为信用卡业务风险的产生埋下潜在的隐患。

二、完善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的方法

1、借鉴外国成熟经验,加强风险控制

为了使信用卡这一新兴业务在我国快速健康的发展,我们必须结合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特点去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外还要加强风险控制,而并不是把发卡量的多少作为发展信用卡业务的首要任务。我们在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信用卡申请人的审批环节,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个人信用、债务状况等一些基本的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核,筛选出合适的信用卡持卡人,同时提高银行自己对风险的评估和处理能力,从各个方面出发构建一个完善的信用卡风险监控体系。还要根据我国自身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优缺点和市场定位来发展信用卡业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信用卡业务快速健康地发展。

2、良好的个人征信系统的使用,提高信用监测力度

要对人个人征信系统进行有效率的、准确的使用,提高对持卡人的信用监控力度和持卡人的经济状况、债务状况的监测。因为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刚投产运行不久,系统的一些功能还不够完善,一些个人信用的基本信息还不够完善以及一些重要数据更新的不够及时,所以银行应建议相关的监管机构制定并实施经营风险的预警和应急响应处理机制。

3、加强对商户管理,强化对其风险控制

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商户的管理,防止商户做出一些有违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行为,强化对其的风险控制,对异常交易的商户要进行必要的监控和调查处理,如果发现严重的问题,应该立即采取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报告主管部门并落实解决问题。

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群开始使用信用卡,信用卡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以及相关法律和规范慢慢建立和完善,使得信用卡支付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解决个人征信体系不健全,配套法律制度与体系不健全,信用文化建设不足和发卡行内部风险控制不足等一些信用卡业务风险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信用卡风险控制的方法,结合我国自身的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情况,同时也需要借鉴外国成熟的经验,来使得我国的信用卡业务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①张朋,《美国信用卡法律规定现状及其特点》[J].《东方企业文化》,2007(9)

②阿汝娜,《建立征信体系杜绝信用卡风险》[J].《北方经济》,2006(1)

③尹龙,《信用卡业务管理与监管制度的发展》[J].《中国信用卡》,2008(2)

④李伟,《信用卡业务井喷式发展下的风险防范》[J].《中国信用卡》,2008(1)

⑤曹其祥:《信用卡概论》[M].山西出版社,1996

⑥李忠民、李坤坤,《信用卡信用风险的金融监管》[J].《中国信用卡》,2010

⑦罗巍、王旭,《非理性消费行为形成因素文献研究》[D].《北方经济》,2010

⑧刘戒骄:《个人信用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⑨矛燕飞:《信用卡业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控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⑩David Boozer.Credit Card [M]. China Planning Press,2001

⑾David. S. Evans book. Plastic card magic[J].China Planning Press,2004

⑿Ausubel Lawrence.The Failure of Competition in the Credit Card Market[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1

(作者:铜陵学院金融系09级本科生)

责编:刘冰石

作者:谢伟

第2篇:中小企业营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范

摘要: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信用风险的存在,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对中小企业营销信用风险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并深入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营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然后就营销信用风险的预警和防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营销信用风险;应收账款

对中小企业而言,机遇和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存在没有风险的市场商机,企业的营销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和回避风险,企业应在抓住市场商机的同时尽可能地把握营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风险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对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原因和信用风险的规避及防范对策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将会对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问题。所谓信息不对称,是信息获取使用的双方由于处于不同的地位或角度,造成一方处于信息优势,另一方处于信息劣势;或者双方的信息量一致,但由于认识的不同,对相关信息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差异。信息不对称导致机会主义行为,一般情况下,信用市场中受信主体与授信主体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前者对自己的经营状况及其信贷资金的配置风险等真实情况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后者则较难获得这方面的真实信息,他们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2.中小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不完善

内因是问题的关键,我国中小企业不能适应当前以信用经济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竞争环境,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中小企业内部在信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存在很大一片空白,信用管理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一是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交易前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以销售为主导,凭主观判断做出决策,出现风险后又不能及时加以补救,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对信用管理的认识也还远远不够,很多企业在谈到“信用风险”时,都把责任推到社会,坐等政府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这种认识已经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了。

二是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关于应收账款管理,许多中小企业已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这些管理制度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3.社会诚信环境欠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圈的商业信用环境的欠缺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些债务人违背诚信原则,违约赖账。一些企业不是没有能力偿还货款,而是因为试图用所占用的资金去投资获得更多利益,这就使得另一方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这是一种社会道德水准不高、缺乏诚信的表现。

二、对策研究

(一)加强事前预防:降低营销信用风险的最有效手段

事前预防主要是对客户的资信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以确定合理的信用标准。据国外资料统计,追账成功率随逾期月份的增长急速下降,从逾期一个月的93.8%降至逾期24个月的13.6%。从世界范围来看,商账追收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据统计,世界各国收账机构每年为债权人追回欠款的数量,超过法律机构追回欠款的数量,约占商业纠纷的60%。但是就算追回了部分应收账款,化解了经营风险,企业也要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渠道信用管理过程中预防即交易前的信用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事后的追讨措施很可能会让它们本就不堪一击的资金体系陷入困境。

1.加强对客户资信的评估分析。对客户资信进行调查评估,是客户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防止和降低营销风险的重要手段。要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首先要获得客户资信评价的各种信息,这就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客户交易台账,对每笔业务往来有详细记录;二是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收集有关客户经营及资信方面的信息,并对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去伪存真,去粗存精,保证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靠。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和信用限度。

2.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往往宁愿冒客户违约的信用风险,也不愿丧失扩大销售的可能,这是许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的特性。这样,企业就必须通过其他手段来控制与防范信用风险,其中,依据客户的资信水平采用适宜的结算方式,即为一种有效的重要手段。如果客户企业的资信度较低,就应采取安全性高、风险性小的结算方式。

3.依据企业现状选择宽严适度的信用政策。一般而言,以下情况可考虑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企业的库存过大;产品即将过期;开拓新的市场;推广新的产品;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法制环境良好等。以下情况可考虑采用严格的信用政策:产品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强劲;客户的特殊规格产品;生产周期长或成本高的产品;微利的产品;法制环境恶劣等。

(二)做好事中控制:控制营销信用风险的重点环节

1.制定合理的现金折扣及信用期限。在企业营销过程中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给予现金折扣以及改变信用期限来实现的。现金折扣是债权人为了鼓励债务人提前付款而给予债务人低于发票价格的优惠,包括折扣期限和折扣率。关于信用期与现金折扣的决策分析,企业可以采用差量分析法。即计算方案改变所引起的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以计算差量收益。如果差量收益为正,则方案改变是有益的。

2.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制定正确的收款策略。企业发生应收账款,就应制定出正确的收账政策,积极组织催收。企业制定收款政策应是十分谨慎的,掌握好宽严程度,如制定的收款政策过宽,会导致逾期未付货款的顾客拖延时间更长,对企业不利;收款政策过严,催收过急,又可能伤害无意拖欠的顾客,影响企业未来的销售和利润。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风险控制的同时,将增加收账的次数也增加收账费用,而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天数和坏账损失比率将减少。

3.提取坏账准备。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是企业防范应收账款风险,消化坏账损失的一个有效措施,是稳健性原则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应用。它要求企业在发生赊销行为时就考虑可能的坏账准备,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按一定比例从有关费用中计提。

(三)强化事后追讨:降低营销信用风险的补救措施

1.未收款催收。未收款是指在双方约定的、合同规定的时期内未收回的款项。针于这部分款项进行的催收属于早期催收。对超过约定期限尚未收回的应收款,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如下清收方法:第一,派业务人员直接去催收;第二,信函通知、电报电话传真催收;第三,给予优惠条件;第四,从债务人那里取得一定的有价值的货物,折价抵偿其债务;第五,由债务人划出一部分应收款项给债权人以抵偿自身的债务,但这部分应收款项必须是债权人愿意接受的;第六,争取债转股,将应收款项转为对债务人的投资;第七,向法院起诉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第八,委托讨债公司去催收。

2.拖欠款清欠。拖欠款是指未收款未能如期收回,即早期催收失败所转成的款项,清欠就是清理欠款,是发生长期拖欠的情况下所运用的一种补救措施。在这个阶段就需要有专门的清欠人员在外追踪货款,但是,这种清欠是一种事后措施,往往收效甚微,也会增加企业对应收账款回收的成本。不过如果实施得好的话,对企业来说也会是一线希望。拖欠款清欠要实行“划片分类、分片包干”的清欠方式,债权不满一年的,实行“谁销售,谁清欠”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孙利沿,骆洵. 论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J]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 , (4) :71 - 73.

[2]黄晓莉,王富荣. 谈企业营销风险管理[J] .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 (6):96.

[3] 张维迎. 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M]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作者:李新宇

第3篇:浅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

摘 要:多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占比居高不下,成为困扰和制约农村信用社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为其经营埋下了严重隐患。因此,找出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加强对不良贷款的压降和防控力度,已成为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原因

农村信用社是上个世纪集体经济时代的产物,目前仍然被定义为集体所有制。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是为集体经济服务的,带有一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色彩,其实际经营过程中也如此,受制于地方政府。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也是企业,是金融机构,其本身具有逐利的需求。因此,导致一方面,受制于地方政府,响应政府政策,就要以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为代价,容易导致坏账的产生。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需要降低不良贷款率,管理贷款风险。

一、农村经济的内在特殊性加大了贷款风险

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主体,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类。农村经济的特征使得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加倍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系统性风险高。农业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主体。而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科技水平还很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导致农业生产非常不稳定。自然灾害是系统性危害,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一场大的自然灾害的产生,很容易导致农业经济亏损,从而导致农业贷款无法收回,不良贷款率上升。

第二,农业经济效益低,导致贷款收益低。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主要是以粗放型为主,深加工很少,附加值很低。农业产出以原材料为主,经济效益低。因此, 在此背景下,农业贷款效益低,贷款利率过高,借款人的经营步履维艰,容易导致信用风险。

第三,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高。农业不同于第二、三产业,农业初期投入大, 而产出几乎为零。并且,受制于自然因素的影响,生产周期长。因此,不确定性很大。

第四,部分乡镇企业和后来的小微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效益差。在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这些企业的潜在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一般規模都比较小,经营粗放,以简单的生产加工为主,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这类企业的贷款风险也比较高。

二、农村金融存在“信息逆向不对称”

我国农村地区面积广阔,很多地区,由于教育水平落后,农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加上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较少,导致信息封闭。从而,导致部分农村金融“信息逆向不对称”。

尽管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始,发展市场经济,在我国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 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城乡差别也在不断缩小。但是目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生产技术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 发展动力不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初期,农民的生产热情高涨,但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农业发展受规模的束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规模小,容易造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浪费;农民无力购买机械,制约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在农作物销售时的竞价能力削弱;内部的恶性竞争等。对此,部分地区己经开始尝试着建立农业合作社,但是发展还不够成熟,有待改进。在农村,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新事物认识不足,停留在小规模自给自足农业经济时期惯性之中,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信用基础相对薄弱。此外,农村地区通信落后,仅靠电视、电话所接受的知识很有限,束缚了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导致农村金融工作中存在严重的“信息逆向不对称”。所谓“信息逆向不对称”,即表现为,借款人所掌握的信息要少于债权人所掌握的信息。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所掌握的金融知识有限,对市场利率等的认识不足,对贷款缺乏了解。而债权人由于其是专业的金融从业人员,知识水平高,不仅掌握了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在贷款使用等方面所拥有的信息是比较可靠、真实的。所以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导致农村信贷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卖家市场,使得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 在资金利率农村高于城市的状况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需要承担更多的费用。这样既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不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三、“羊群效应”明显

所谓“羊群效应”,也被称为“大众效应”,描述的是一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特别是追随典型(领头羊)的现象。“羊群效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特别是在信息相对封闭、知识水平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羊群效应”更为突出。在农村,村干部、长者、能人等在村民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往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农村金融活动中,这些人很可能成为特定地区的农民效仿的对象,从而成为贷款的“头羊”。并且农村信用社的农户联保贷款较多,一个联保组一旦出现一笔不良贷款,其他联保成员很容易效仿,从而影响整个区域的借款的归还意愿。

四、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弱

在所有的国有金融机构里,仅仅有若干个农业银行设定了农村网店,其他大部分都设定在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的城市。所以在经济发展速度慢的农村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一般农村信用社的地区独立性比较强,信用社按乡镇独立设置,导致农村信用社规模小,经营区域有限,资金规模小,底子薄,抗风险的能力弱。可以说,一个农村信用社的风险一旦显现,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化解的。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农村贷款风险的形成、传导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

参考文献:

[1] 陈洪,邓涛.当前农村信用社存款市场份额下降的成因及对策[J].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02).

[2] 陈怡.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探讨[J]. 福建金融,2014(12).

[3] 李效平,杨映平,孙平.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J]. 甘肃金融,2011(01).

[4] 尹明勇,张美玉.农村信用社经济案件高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广西金融研究,2015(03).

作者:龚璐昕

第4篇:房地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3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3.1外部性财务风险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房地产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由于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相关房产政策的出台,控制土地的审批,银行贷款的限制,二套房契税的限制,房产税的试点等等;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3.2内部性财务风险

3.2.1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包括关联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关系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没有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力度不够,投资盲目性比较大,最后形成投资失败,不良资产大量产生,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

3.2.3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参与投入运行,而一些房产商没有真正的从现有的企业内部挖掘资金潜力,利用自己的积累和设法追回外欠的债款,而是盲目的举债,加大成本负担,从而增大投资的风险度,。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本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5%以上,远超过国际60%的警戒线,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这些都会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资金不能及时回收,不良债务不断上升,这样都会出现财务风险。

3.2.4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相对滞后

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这本无可厚非。房地产企业进行提供劳务,物业管理,设计装潢,建材生产等等一系列多元市场,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发生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究其原因,往往是简单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经验,孰不知,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除了技术形态存在差异外,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造成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3.2.5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让其满负荷地工作,使其被动处理日常事务,很难有时间、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甚至有些财务人员未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不能为管理高层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由于许多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决策失误等造成财务风险的当属主观风险形成的原因。

3.2.6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

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大多企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第5篇:分析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种特殊商品,电力已完全走入市场。但随着市场竞争的越演愈烈,先用电后交费的电力市场规则导致电费回收已然成为困扰供电企业的一大棘手问题。本文就电费风险产生的原因做出一些简要的分析,并对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借以促进电力企业做好电费回收工作。 关键词:电费回收;供电企业;风险原因;防范对策

0 引言

作为供电企业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电费回收可以说是企业经营活动里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电费回收是供电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其重要经济指标,能够反映出供电企业的生产价值。因此,电费回收环节对于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企业的资金周转有着极大的联系。电力是一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长期以来,供电企业一直采用先用电后交费的市场规则。但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由于回收周期长以及催费措施滞后等因素,电费回收难越来越成为困扰电力企业的一大问题。因此,对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作出相应的防范和治理措施,是电力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1 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

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点:

1.1企业租赁经营困难,无力支付电费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企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因为管理不善以及成本提高等问题导致经营成果不佳,从而对外拖欠原材料债款,对内则拖欠员工工资,电费拖欠即为对外表现的一种。

除此之外,为了让固定资产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来开展不同规模的租赁活动。由于租赁经营活动的客户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再加上管理经营不善,或为了一己私利而导致客户逃逸现象的产生等原因,使得电力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未及时跟上,从而导致电费呆、坏账的出现,也是电费回收风险产生的一大原因。

1.2 回收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由于供电企业的管理部门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在电费回收环节中缺乏系统、全面的相关管理技术以及方法,从而产生电费催费滞后,回收周期长等问题,增大了电费回收的风险。

1.3 客户欠费

一部分用户未意识到电力商品的特殊性,没有较强的交费意识,加上一些用户持有“电为国家拥有”,认为电费可以交也可以不交,交费的法律意识淡薄,没有较高的信用等级,并未意识到缴清电费是用户的法定义务,能拖尽量拖。除此之外,还有个别用户知道电费需按时缴纳,但却未树立诚信意识,进行恶意拖欠,将其作为减少生产成本、费用或日常支出预算的一种手段,从而故意拖欠电费债务。

1.4市场预测和预警防范的缺乏

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倒闭、关停、破产后会产生许多呆、坏账。一些供电企业因为没有树立事前风险防范的意识,也缺乏相应解决措施。此外,电力企业没有对其自身的资金流动信息做出及时的掌握和了解,未重视对收费职员预防欠费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加上供电企业提前介入有效措施的缺乏,导致了其未能避免客户故意拖延以及恶意逃逸电费回收的风险。

2 预防电费回收危险的防范对策

针对上文所列出的电费回收危险引发原因,笔者将在下文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对策,旨在促进

电力企业进一步做好电费回收工作。

2.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电费回收率

加大对供电企业职员业务水平提高的培养,避免或者降低因自身工作原因而影响到电费回收工作的进行,巩固基础工作。供电企业可据此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流程图,包括电费的抄写、核查、回收等工作过程,对每道流程的操作规范开展细化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工作质量。

部门与部门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协作,对电费回收工作进行相互配合。部门之间需做到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共享资源和信息。这样一来,一方面能够明确管理过程中各部门自身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规定了在生产过程中相应部门提供有效信息进行配合采用清欠措施等职责。除此之外,应采用将电费回收成果的好坏与各部门工作绩效直接联系的制度,从而提高部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在

应对此项工作时,各部门充分发挥本部门的工作职能,全力以赴控制和管理好电费回收风险工作。对供电企业营销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并改革服务手段,提高有关电费信息的透明度,优化电费资源信息共享系统,从而对企业做出风险管理决策时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确保电费回收时刻保持可控制状态,从而对其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及其管理。做好远程负控装置集抄系统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电费抄表的准确性,降低甚至避免电费纠纷的产生,提高电费回收率。

2.2落实电费回收预警制度

完善电费回收预警制度需要供电企业将电费回收环节纳入到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健全规范电费回收预警机制的一些相应制度政策,比如对电价进行调整,或电力产业作出调整的相关政策;及时掌握和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早发现其停产或破产的情况;对于某些已有拖欠电费记录以及具有较高电费回收风险的企业,需采取催收等措施进行防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电费拖欠情况。

2.3完善电费回收的方式

2.3.1严格执行电费违约金制度

对用户违约金放入供电企业营销系统管理作出明确的要求,同时依据需求来明确管理权限,对奖惩制度进行完善,并要求个人全部赔偿擅自减免的电费。这样一来,就能让用户了解拖欠电费所造成结果的严重性,从而尽可能地降低了电费的回收风险。

2.3.2实行用户电费分次结算规则

对于一些用电费较大的中小企业以及签订了电费担保的困难用户,可以实施电费分次结算规则与大用户签订协议。比如,供电企业利用分期划拨电费制度,明确规定企业结算人员会定期在每月某日对用户的电表进行抄表收费工作,未能按时执行则视为逾期。通过分次结算规则的采用,供电企业可在很大程度上缩短电费的回收周期,从而分散并降低了电费的回收风险。

2.3.3利用法律武器保障电费回收

对经过数次催缴却依旧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缴清电费的用户,供电企业需适时适当利用法律武器,依照供电营业规则严格处理拖欠电费现象,对于不同程度的拖欠电费行为应执行相应的停电催缴手段。完善、规范供电合同签订,对电价、电费的缴纳方式、对应缴纳日期以及违约所需承担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和规范。遵守合约来收取违约金,对于违背合约的客户需依规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严格处理;加强对供电合同的管理,如明确缴纳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尽早预防信誉不良的用户,通过与此类用户签订电费担保合同,从而将电费回收风险降低至最小。从多方面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保证供电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行,让用户意识到自身的义务所在,缓解双方矛盾。

3 营造利于电费回收的社会环境

供电企业可争取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向其主动汇报一些拖欠电费的情况,从而获得政府帮助共同协商解决回收困难的问题。

通过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大力推广与电力有关的法规,帮助用户提高法律意识,从而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义务,及时缴清电费。同时可以制定奖惩制度,对信誉较高的诚信用户进行表彰,而曝光信誉不良拖欠电费的用户,营造有利于电费回收的社会环境,促进供电企业工作的

正常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费回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也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供电企业的一大棘手问题。要应对电费回收风险,供电企业需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之下,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推行科学的技术手段,降低甚至避免用电纠纷,与用户建立并保持友好的供用电关系。以务实的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手段,从而有效地规避电费回收风险。只有供电企业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使电费回收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才能够确保企业进一步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宝珠. 浅谈电费回收风险防范措施[J]. 农村电工, 2009,(3).

[2] 舒文平, 许新兰. 电费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

[3] 柯克章. 电费回收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J]. 供用电, 2008, (5).

第6篇:浅析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在扩大了企业产品销售量,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给企业资金的回收和占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本文论述了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对策分析、商业信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商机,除了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外,还要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当前,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供已成为当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商品、劳务赊销的结果,一方面扩大了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了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应收账款就是企业的中枢神经。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不仅决定了流动资金的周转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销售业绩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安全,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本文就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 应收账款的概念及其特点

简单来说,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账款或代垫的运杂费。它是企业因赊销产品而产生的短期债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概括起来,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 应收账款是由于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由于产品销售和劳务提供而产生的。 3. 企业产生应收账款,一般表明产品销售和劳务提供过程已完成。 4. 应收账款按实际发生的金额记账。 5. 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1、 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应收账款是资金流通的缓冲形式,但是,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导致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不合理占用,也会影响商品流通的顺利实现,从而影响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企业在赊销产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而企业对逾期不还款的客户不能采取相应措施,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正常生产经营。如果应收账款被长期拖欠,既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与有效利用还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和为催收欠款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果应收账款最终成为坏账,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2. 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存在亏损

目前,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赊销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营业收入”科目,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流入。根据谨慎原则,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自行计提坏账准备,但在实务中,为了便于纳税,有关法规中明确规定,计提比例一般为3‰~5‰。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即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 3. 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出的损失 从赊销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赊销虽然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收入,增加了利润,但没使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垫付资金来缴纳各种税金和费用,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4. 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

企业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客观上要求在经营中加速周转,得到回报,但由于应收账款,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致使大量资金被沉淀,借款时间被延长,增加了利息费用。被占用的资金丧失了其时间价值也就是赢利机会,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而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为降低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各种不利风险,企业应积极建立合理完备的应对措施,但是在此之前,只有找出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

1、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

从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角度出发,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企业重视不够和缺乏风险意识

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没有明确要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意识,他们所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对如何理财还缺乏意识和经验。企业经营者认为清理应收账款是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事,与经营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于有的企业连财务部门也对应收账款心中无数,更谈不上管理和清收了。

(2)企业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机制,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无章,放任自流,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有些企业虽然对应收账款设立了规章制度,但却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而在另一些企业中,内部激励机制也很不健全。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不合理

当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量,大量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时,没有在事先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盲目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这就是客户不良的信用对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

2、商业信用不发达因素

我国企业产权制度落后,缺乏法律观念。由于全民信用意识不普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不可靠,使得失信带来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要形成严格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树立成熟的信用竞争意识是很困难的。

3、企业的商品质量因素 商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及品种规格是否齐全均会影响客户的付款愿望。一些企业销售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差,或规格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客户购买此类商品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最终导致了客户延期付款,甚至拒付。

4、市场竞争因素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赊销作为企业扩大 销售的主要手段,它除了能够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外,还在一定时期内向客户提供资金。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起码与他的竞争对手所提供的相等,甚至更优一些。货币信用政策使其获得了竞争上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应收账款风险。

三、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对策

1、 要引起企业经营者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高度重视

要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宣传,使企业真正懂得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把不断降低应收账款,预防经营风险,作为一项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长期工作。

2、要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联合制度,明确分工

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属于综合管理的范畴,不仅与财务管理联系紧密,而且与销售管理、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经营部门、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改变过去认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账务不清也是财务部门责任的观念。要加强协作意识和整体观念,制定相关制度,促使职工协调一致地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推动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工作。同时要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哪个环节、部门出了问题,追究哪个环节、部门的责任,从而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各司其职,以此监督、检查、考核应收账款回笼情况及清理情况。

3. 建立有效的考核评定体系 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但虚增了企业的资产,而且影响了有关部门对企业经营者业绩的考核和评定。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纳入企业负责人、销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效绩指标考核体系。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 4. 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

为防止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应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的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的全过程负责任。这样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回收的进程,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

5、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政策 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可以为企业争得更多的客户,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量;相反,则会使企业损失大量的客户,造成产品销量的下降,如若赊销成本的增加大于所得的收益,将会削减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收款占销售额的比例以及坏账损失率等衡量应收账款风险的相关比率,以此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正确估量应收收款价值,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间、现金折扣政策和信用标准。

6、 开展信用保险

企业在进行信用管理同时,还可以开展信用保险。在国外,企业为了避免在提供赊销时遭受意外的坏账损失,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信用险。而目前,我国大多保险公司尚未开展这项业务。但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这项业务一定也会开展起来。在投保时,应在坏账损失和保险费之间进行权衡,以使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8、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刚刚发生,有的已经超过信用期限很长时间。因此,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细致的核算和严密的监督。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比较直观,通过这个表格,可以看出有多少账处在信用期间内,这部分欠款未到偿还期,是正常的;至于到期能否收回还要待时再定,但及时的监督仍是必要的。有多少账超过信用期,超出多长时间,超过信用期较短的这部分欠款收回的可能性较大;超过信用期较长的这部分收回的困难较大;超过信用期很大的,这部分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9、组织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 当企业通过账龄分析,发现账款被客户拖欠时,首先应当分析现有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的客户重新进行资信等级调查与评价。将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从信用名单中删除,催收拖欠账款。为了提高应收账款的催收效果,企业不仅要加强日常的催收工作,把贷款回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出营销策略,探索出一条加快货款回收的新路子。企业可以实施承包催收责任制,定出催收目标,派专人催收,划定重点催收对象。对于过期较短的客户,不要过多打扰,适当提醒即可,以免失去客户。对于过期稍长的客户,可措辞婉转的崔收。对于过期很长的客户,很可能由于客户无法偿还,致使全部或部分账款形成呆账,给企业造成极大的还账损失。这时企业应转化应收账款的形式,减少企业的呆坏账损失 。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的风险无处不在,能否管理好应收账款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周转,影响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应把它当作一项长期的、制度化的工作来抓,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使得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力求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水平上,把坏账降到最低。

第7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原因及治理路径

【摘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明了未来几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任务、路径及目标,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风险与挑战。为进一步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控制增量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经济风险和融资平台风险,防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加剧,文章梳理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未来可能存在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债务风险 新型城镇化 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截至2013年6月底,根据最新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跃升至约17.9万亿元①,债务存量规模巨大。而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的实施与推进,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城镇基础设施)和软件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②,必然要求地方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投入力度。同时,地方政府将担负更多的投融资重任,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现有的财政收入,根本无力承担如此高额的资金需求,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举债将再所难免。在历史遗留大量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加大举债进行财政扩张,如果把握不好度,很可能带来一系列更严重的债务风险问题。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对可能存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之策,十分必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

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存量巨大、风险巨大。截止到2013年6月底,根据最新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已跃升至约17.9万亿元③,地方政府债务存量规模和总额已经十分庞大,且存在规模风险、结构风险和管理风险。

规模风险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负债总额巨大。根据审计署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3年第32号公告显示,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率已远超过60%的国际标准警戒线,少数地方政府甚至已经超过了100%。

结构风险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的借债期限和偿债期限不合理、偿债资金来源不合理和地方政府层级债务结构不合理三个方面。当前,地方政府借款期主要集中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偿债期70%集中于2011年~2015年的“十二五”期间,30%集中于2016年后④。而地方政府偿债资金的来源主要高度依赖于不可持续的土地财政,一旦土地财政出现任何波动,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引发政府信用危机。地方政府层级债务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处于中间的县、市两级政府负债总量明显高于省、乡两级政府,地方政府债务层级结构凸显出明显的不合理性。地方政府债务的借偿债期限不合理、偿债资金来源不合理和层级债务结构不合理,无形中增大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

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不健全,融资平台风险积聚。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更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导致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大肆进行违规举债、担保、融资等,再加上政府与融资平台的关系一直不明晰,导致融资平台风险激增。

增量明显、风险加剧。据审计署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013年第32号公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县、市、省三级政府仅负有偿还债务余额就已达到105789.05亿元,与2010年底的统计数据相比,年均增幅达到19.97%。审计署于2013年7月~2014年3月,对全国18个抽审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进行审计,结果显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呈增加之势。在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存量巨大、风险积聚的基础上,地方政府性债务仍呈增加之势,风险将进一步加剧,情况不容乐观。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性债务将会进一步扩大,增量将进一步增加,表现在:

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巨额融资需求。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2.57%,与2002年39.09%的城镇化比率相比增速明显,但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距离,未来我国城镇化率还会继续增速,需要的资金也将激增。另外,根据测算,未来十年将新增约4亿城镇人口⑤。随着城镇人口的增加,相应的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⑥。这些资金大部分依然主要依赖于地方政府投资,而地方政府财力非常有限,巨大的融资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凸显,地方政府将不得不举借更多的债务。其次,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需要加大财政扩张力度。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财权不断缩小,而事权不断扩大,常常“入不敷出”,地方政府只能不断扩大财政,大量举债。对于偿债,长期以来,地方财政过度倚重“土地融资”、土地财政,但土地财政将越来越难以为继,再加上目前房地产市场并不景气,导致地方政府“土地融资”困难重重,降低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偿债违约风险将上升。再次,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积聚,可能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新的地方政府债务增量。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拉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给地方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与风险。一方面,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地方政府需要金融机构、政府融资平台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以便发展地区经济,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不规范、不透明、融资渠道单一,难以积极有效地发挥融资功能,且地方融资平台尚不具备抗风险的能力,一旦风险发生,只能转嫁给地方政府,从而加大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缺乏债务约束机制。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首先,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还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监管机制,尚缺乏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集风险预警、检测、监管于一体的监管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缺乏,法律法规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其次,未形成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机制。地方政府自我监督意识还不强,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等监督约束力度欠缺,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民众监督,未形成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机制。再次,缺乏市场约束机制。《预算法》的修改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地方政府发放债券进行适度举债的权力,但是当前只处于试点阶段,相关的配套措施、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政府信用评级机构,更缺乏相关的金融中介机构等,因此相关的市场约束机制,如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机构的约束、投资者的约束、金融中介机构的约束等都还比较匮乏,亟需进一步加强。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原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财政制度、经济发展、政府行为、管理制度四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⑦。

基于财政制度视角的分析。从财政制度的视角分析,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原因在于:分税制财政制度与预算制度存在缺陷。由于分税制财政制度改革不彻底,导致地方政府承担的事权与享有的财权不匹配,使地方政府需要承担大量的事权,而不断缩小的财权却无力应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需求的资金将进一步激增,地方政府出于弥补地方财政赤字、弥补短期资金不足等,不得不大量举债。同时,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会遏阻正式预算制度的完善,导致政府支出膨胀、债务超常规增长,诱发债务风险。

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视角分析,合理的地方政府举债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经济的良好发展又为举借债务奠定了较强的债务承载基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作为拥有自我发展目标的“经济实体”,出于实现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将通过举债寻求财政支出不断扩张,以实现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地方政府合理举债时,将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但当地方政府超出本地区经济承受能力,过度举债时,将不利于地区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甚至容易导致出现债务风险。

基于政府行为视角的分析。从政府行为视角分析,基于公共选择理论,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追求地方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导致债务危机出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膨胀,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扮演着“经济人”角色,另一方面在于地方政府财政“转嫁债务风险”的不负责。同时,地方政府官员出于凸显政绩需要和“GDP锦标赛”压力等,也会大举借债,极力扩大支出,创造设租、寻租。

基于管理制度视角的分析。从管理制度视角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在于缺乏相应的举债审批、监管、偿还、预警防范、惩戒等管理制度,从而无法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盲目扩张。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中央政府无法了解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情况,无法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监管。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缺乏相关债务管理制度的约束,致使地方政府可以毫无约束地大肆举借债务,从而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路径

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撑能力、负债承受力程度等适度合理举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带动经济发展,转变“土地城镇化”现状,实现“人的城镇化”⑧。同时,应借鉴国际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宏观上走“治存量,控增量,重防范”的治理路径。微观上从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三个方面⑨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管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的发生。

第一,治存量,控增量,重防范。“治存量,控增量,重防范”的治理路径主要是采取疏堵相结合的方式,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综合治理。

治存量,主要是指对于历史遗留的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治理,进行有序疏导。首先,根据风险的程度将存量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债务危机严重且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第二类为已经爆发债务危机,但不具系统性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第三类为债务相关指标超过警戒线,但未发生债务危机的地方政府债务性风险。对于不同类别的债务风险,应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加以治理。其次,对于存量政府债务,可通过银行资产证券化和地方政府债务证券化两个方向进行盘活,将隐性债务“阳光化”,增强存量债务的流动性,防止银行风险发生,防止地方政府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发生。再次,应适度增加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尤其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倾斜力度,防止经济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发展。⑩

控增量,主要是指严格控制新的不合理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堵住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缺口。首先,应加快分税制财政制度改革,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来源。同时,支持地方政府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负债,严格限制并控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从而抑制地方政府负债过度膨胀。其次,规范地方投融资平台,规范地方政府举债、投融资行为,防范投融资平台风险。再次,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实现地方政府经济自给,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情况的发生,实现控增量的目的。

重防范,主要是指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债务约束机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剧。首先,应形成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自上而下的有效的监管机制。建立一整套包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监测、监管等在内的监管机制,实现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有效的监管。其次,应形成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机制。一方面,完善地方政府的自我约束机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能自我监督。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和民众对地方政府的监督约束,形成自下而上的监督约束机制。再次,逐步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预算法》修改后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地方政府适度举债的权力,已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公开举债和融资,将促进相关金融中介机构、政府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有利于形成金融中介机构、政府信用评级机构和投资者三者于一体的市场约束机制。

第二,地方政府债务安全性管理。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安全性管理可从理顺融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债务项目评价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债务信息披露制度五个方面着手,实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具体而言,可通过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预算法》、《担保法》等,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权,规范举债程序、债务资金用途,强化政府举债责任主体地位,使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合理匹配;建立、健全债务项目评价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监督约束机制,避免随意任意举债、遏止过度举债、加强债务资金“借―管―用―还”四个环节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信息披露制度,进一步强化对政府债务的监督约束力度。

第三,地方政府债务流动性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流动性管理,一方面可从化解存量债务风险和控制新增债务规模两个方面入手。另一方面,对于存量债务风险,应做到“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通过财政资金偿还、债务重组偿还、新增债务偿还,通过转移支付、申请减息免息等形式加以化解。对于历史上形成的“坏账”、“呆账”债务,核实后进行上报,在批准后依法予以核销。对于新增债务,应严格控制其规模,做到合理规划,合理举债,同时培育新的地区经济增长点,拓宽财政增收的空间,提高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对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基层财政予以更多的政策、资金支出,减少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防范债务风险发生。

第四,地方政府债务盈利性管理。总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盈利性管理可从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和降低债务资金使用成本两个方面加强。具体而言,可通过优化调整债务结构、合理搭配中长期债务、避免资金闲置、严格审核债务用途、确保资金用于收益稳定项目、带动有效多元性投资、优化机构减少财政压力等方面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从而降低债务资金使用成本。同时,可通过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订立优惠条款等形式,提高资金盈利性。

(作者分别为河北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③⑤王桂花,许成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管理研究―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年第4期。

②⑦成涛林,孙文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探讨”,《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④刘雪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第5期。

⑥芦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力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问题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

⑧⑨张博:“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分析与风险治理”,《求索》,2013年第5期。

⑩王乾筝:“如何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8月18日。

责编 /于岩(实习)

第8篇: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形成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摘要】 农村信用社作为最基层的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信用社的管理体制、经营管理中一些深层次问题未能得到解决,金融风险日益加大,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和改革,本文提出对策。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三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以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下,农村信用社在旧体制下积累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金融风险日渐显现,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然危及到农村信用体系的金融安全。因此研究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控制对于促进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确保农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相对于整个社会经济、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滞后的。因此,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力争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的需要。

(二)现行制度制约农村信用社的正常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多次变革给农信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加大了资产风险。其三个主要来源是:不合理制度造成的资产质量问题,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支持乡镇企业、制度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新呆账等。

(三)经营体制不灵活导致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按照有关规定,基层农村信用社应当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营体制。但事实上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并不灵活,由于联社的统管过死并没有实现“责、权、利”的有效统一。“惜贷”、“怕贷”、“惧贷”思想较为严重,限制了业务的发展。此外,在经营中还缺少自主权,从人到财、物的管理权全部收归联社,妨碍了其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内控机制不健全

当前农村信用社处于改革和发展并重的特殊时期,改革工作繁重而艰巨,发展的步伐又不容有些许的停留。因此,当前加强农信社内控管理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其业务拓展和创新的实际需要,及时研究、制订相应的内控制度,确保“业务拓展到哪里,制度建设跟进到哪里、内控措施落实到哪里①。

(五)部分员工业务素质不高

我国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员工的文化水平还停留在初、高中阶段,尤其是基层信用社员工的文化素质更是如此。另外多数基层农信社员工的组织纪律性不强,造成业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低下,损害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

二、对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是一个关系到农村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和农村社会

稳定的现实问题。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首先必须加强金融立法,把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为了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1.扩大农村信用社规模,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只有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步伐,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一是增资扩股,扩大规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要延伸信贷范围,扩大服务领域。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三是要转变经营作风,改进贷款方式。实行对社员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对农业生产贷款优惠的政策。

2.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农信社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要尽快强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自律机制。加强对贷款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严格财务管理,在经营管理上实行股金公开、贷款公开和帐务公开。要坚持贷款的集体审批制度,健全落实贷款的担保抵押制度,逐步推行贷款的风险度管理。

(二)实行政策扶持

化解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必须调整现行对农村信用社的有关政策。一是国家财政拨付资金,核销“五小”企业呆坏账和解决政策性保值贴补利息;二是适当减免税赋或降低对农村信用社的课税税率,对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税率;三是适当放宽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限制,适当批准农村信用社开办新的业务,如国债买卖、票据贴现、代理保险等。

(三)强化员工队伍建设

处置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关键是处置人的因素造成的风险,特别是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因素造成的风险。为此,必须抓住以下三点:一是切实加强县联社和农村信用社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增强职工敬业爱岗意识、廉洁奉公意识,克服不良习气,纠正违法违纪现象,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四)创新经营理念

大力促进农村金融组织和金融产品创新。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鼓励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金融机构适度竞争,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

(五)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尽快制定《农村信用合作法》,确立农村信用社的法律地位,保障农村信用社和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使农村信用社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真正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二是剥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使农村信用社甩掉包袱,轻装前进;三是加强金融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信用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四是坚决避免对农村信用社的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重点抓好对其年检工作;五是人民银行市、县两级支行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一方面控制住新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着力化解已暴露和潜在的风险。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支农业绩的考核,使其不偏离支持“三农”的方向。

(六)加强金融监管

一是强化信用社市场准入管理;二是改进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非现场监管;三是建立信用社信用评级制度;四是建立强制性存款保险制度。

【参考文献】

[1]王世英.《农村金融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11.

[2] 徐笑波.《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2.

[3] 吴强.《中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12.[4] 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6.

[5] 周再清.“略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及防范”.《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2.

第9篇:代沟产生的原因(大全)

代沟产生的原因

代沟怎样产生?

一是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二是时代的烙印。出生于

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

三是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四是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父母当然不买账了。 代沟解决的途径在于双方。父母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预先了解子女的特点并努力把握时代特点和时代观念;不断学习进步;同时调整好身心状态,争取以乐观开朗和信任的面貌对待子女;子女要体谅,关心父母,采用合适的办法引导父母了解自己,了解时代观念;同时,对自己的年轻和肤浅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但是,父母首要责任是养家;而子女的社会任务是学习。

在代沟问题上,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有责任;子女在关心父母,尊重爱戴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上做的远远不够。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是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这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正是由于代沟随年龄的增长有不确定性,要父母来适应和消除它很不恰当。

同学们,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啊!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

代沟的产生是由于父母一代和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识构成,使他们的思想不同,但是父母和我们处于同一时代,这个社会的主力军还是我们的父母。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以为是,使我们认为父母对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们不成熟的观点来评价父母这公平吗?

1、青少年父母与父母产生代沟的原因(背景)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同时对父母的意见不再是简单地服从、照办,而是要分辩是与非。他们希望自主地安排生活,不希望、也不愿意父母干涉。但父母仍然用昔日对待儿童的教育方法,这就产生家庭矛盾,也慢慢演变成为代沟。 据了解在我国目前的城市社会里,父母与子女(青少年)之间的“代沟”通常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孩子本身对前途、事业的看法与父母的期待发生矛盾。长期研究中学生问题的温世春老师指出:因各种原因而未能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和良好教育的那一代人,现在已经做了父母。他们之中,许多人对子女的高期望与自身的低素质之间矛盾,使家庭教育陷入困境。其二,突出表现是少男少女异性的需求兴趣行为与父母对这种交往的担忧和干涉发生矛盾。其三,则是两代人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2、问卷调查结果

(1)、您认为什么是代沟呢?

90%人认为在两代人的交往中存在着隔膜,10%其他。

(4)、如果有,您会急着去解决吗?

100%的人不会急着去解决。

3、结果分析

代沟的存在对于两代人的交往,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新的一代总要强过老的一代,只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社会才能向前发展。但是父母的丰富阅历又是一笔财富。如果各执已见,互不相让,不仅难以取长补短,更不利于家人之间的感情沟通。

但是,子女们与父母之间的这条所谓“代沟”由来已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一时间完全填平,要想做到两全其美,也真是不简单的。 那么,我们想也只有沟通能填平这条由来已久的河沟了。沟通能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化解,使子女与父母之间的误解消除,沟通加强了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相互了解,增强了相互之间的感情。曾经有人说过:“沟通可化腐朽为神者,变天堑为坦途。”这不也说明了这一点吗。

要解决代沟这一问题,子女与父母都有一定的责任,都应该相互谦让地理解,双方都应该相互倾听、倾诉、分担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寻找思想上的异同点,这不仅可以保存子女自以为“是”的一些优点,也能在两者之间寻找到对双方有利的地方。它的基础是理解,是相互之间情感和心理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理解更多的是要求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能做到将心比心。

同时它也要求双方要能主动寻觅“共同语言”,达到求同的目的。而我们的父母,他们跨越的时空比我们长,经历的风霜比我们多,他们身上有着我们缺少的经验和高尚品质。生活中有句格言:如果老人能再活一次,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伟人。这正是因为生活经验能使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经验是宝贵的!

形成“代沟”的原因及危害

(一)自然原因

初中阶段的孩子有着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特点。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身高体重迅速增加,初中的孩子普遍进入青春发育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一个个长成了健壮的小伙子和漂亮的大姑娘。这时他们除了生理上发生急剧的变化,心理上也在迅速地向成人过渡,成人感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独立意识明显增强。这个阶段既是孩子成才起步的黄金时代,也是孩子容易误入歧途的紧要关口。有人形容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心理变化的“断乳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人格成长的“危险期”,学业能力的“分化期”,教育引导的“困难期”。家长对孩子特别关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这时的孩子相对于生理的发育来说,心理的发育较为缓慢,因而身心容易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行为过失,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较为明显。一方面他们的自主意识已经成熟,有成人感,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因而还存在着认识的肤浅性、情感的冲动性、意志的脆弱性和行动的盲目性等弱点。初中生上述心理特点,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出现许多矛盾。这些矛盾表现为:希望受到尊重与他人不予尊重的矛盾;要求独立自主与不能独立自主的矛盾;渴求理解与不露真情的矛盾;理想抱负大与意志力差的矛盾;性生理需要与性道德约束的矛盾等等。家长应正确认识和对待初中生的这些心理特点与心理矛盾,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迅速发展起来,重视自我,对父母教师长辈都会有“闭锁”倾向,这是正常的,也是心理健康发展必须的,责怪孩子不对家长说心里话,是因为有些家长不了解孩子的这些心理特点,是家长失理,回想一下,我们家长自己不是也有过类似孩子的经历吗?一般从小学高年级以后,孩子最看重的评价是伙伴对自己的评价,集体对自己的评价,而不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有时孩子不听话,变得出人意料地固执就与这种特点有关,家长不能理解和尊重孩子对伙伴的重视,也是发生矛盾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原因

由于社会的急剧变化,两代人的经历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因而,他们对生活、工作以及社会问题的态度和观点必然会有所不同。如果成年人不是真诚地去理解和善意的沟通,而是力图把自己的看法、观念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这样在家庭中分歧、争论就会不断发生。譬如现在的孩子对社会问题比较关心,并且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这是信息时代对孩子的影响,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的成长会有促进作用。有的家长一厢情愿地以为将孩子关在家里就能避免社会的消极的影响,而今天的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多,社会的影响几乎无时不在,对孩子刻意的限制不仅徒劳,而且容易引发矛盾。你说要认真读书,考试争个好成绩。孩子说现在推行素质教育,分数不是学习的唯一目的。你说要专心学习,将来找个好职业。孩子说现在提倡全面发展能力,会读书不一定就能找到好工作。你说要为人要诚实正直,问心无愧。孩子问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贪官污吏越来越多。面对社会现实,孩子和我们一样有许多的困惑不解,由于阅历浅,经验少,又敢想敢说,所以他们的看法和父母有差异是很正常的。

父母不要再对孩子说你只要专心读书就行了,别的不要过问,小孩子不要管什么国家大事。孩子看看电视的新闻联播以及一些有关社会问题的节目、抽点时间读读报纸、参加一些公益活动都应该得到鼓励和支持,不要怕孩子受到消极影响而不让他走出家门面向社会。

(三)家庭原因

形成代际冲突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家庭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家长的教育态度不正确

有的家长受封建伦理观念的影响较深,认为子女是自己养大的,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尊严,孩子必须听我的话,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专横跋扈,不讲民主。不分时间、场合,不讲方式,不问情由的唠叨说教和批评指责,使孩子感到难以接受。

有的家长不能从孩子的现实条件、学习基础、年龄特点、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脱离实际地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要求,硬要按父母的意愿为孩子设计未来的人生之路,要求孩子样样争先,出类拔萃,要孩子实现父辈毕生的夙愿,这往往是代际冲突和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家长的教育方法失当

对身心发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已经是初中生的孩子,家长仍然以儿童的管教方式来对待,过多的关照,过细的要求,过严的管束常常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厌烦。即使孩子确实有错,但教育方法不合适,孩子会认为是对他们自尊的伤害。有的家长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动不动就指责、训斥,甚至打骂,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长此下去,得不到尊重和理解的孩子和高高在上的家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三是缺乏了解和沟通

有的家长忙于事业工作,忙于操劳生活,忙于交际应酬,很少与孩子在一起活动、交流,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活动和情绪,更少于考虑如何教育孩子,两代人很少接触,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交流,父母对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得太少,难免产生代沟。

四是孩子遇事易偏激

青少年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一种理想化的苛求,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有利也有弊。如不满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倾向,丑陋现象,引导得好,会激发他们日后致力于改造社会的抱负和志向;对一些不称心的事不满,也可以使他们为了追求完善、理想去努力。但理想化的苛求如果不和自己的责任联系,就会变成一个事事挑剔,逃避责任的人。这种用完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而又带有他们特有的激情,其冲击力对准自己的亲人、师长时,往往令人难以忍受,导致冲突更为激烈。

此外,家长自身威信不高修养欠缺,孩子由于思想、性格和交友的影响,也会形成代沟。

(四)“代沟”的危害

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出现障碍,形成代沟,对两代人都是痛苦的,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由于“代沟”的存在,家长的教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甚至以失败告终。缺少家长正确的教育和指导,孩子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就难免出现缺失和偏差,人们常说一些缺乏良好行为习惯,品行不端的孩子“没有家教”,就跟代沟的消极作用有关系。代沟的另一个严重后果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会乘虚而入,家庭中与长辈找不到共同语言,就有可能到社会上另觅知音,就有可能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邪路。

代沟,《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两代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产生的差异。而责任有两个意项:一是分内应作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应当承担的过失。掌握了这些概念,从代沟的产生,表现,发展及本质,我们可以明确:家庭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一、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大多事情都是由家长包办的,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成了所谓的“小皇帝小皇后”。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当代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子女长大了,逐渐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倾听父母的劝告,再加上许多观点与父母不同,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才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四、孩子追求的是最新鲜的东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时代在不断地变化,观点也在不断地改变。换句话说,孩子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着不确定性,如果要靠父母的适应来消除代沟,我方认为:很不恰当!

五、代沟的产生是由于父母一代和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识构成,使他们的思想不同。但是我们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父母又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对方辩友怎么能说父母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呢?我们和父母本来就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观点上先进的应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以为是,使我们认为父母对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们不成熟的观点来评价父母这公平吗?

六、再之,就算孩子的发现了新鲜事物,孩子也有义务去告诉父母、与父母沟通,而不是父母去了解孩子。

七、可以说,父母和孩子的关注点不同。子女可能对于明星、电子产品关心得多一些,而父母则是更多地关心社会上的一些政策、家庭的经济问题、以及我们以后的升学问题。而正如刚才我方所说的:孩子的观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着不确定性,父母很难了解孩子的某些观点,因为孩子的观点一直在不断地改变。

家庭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全程辩词 一辩(李方研)辩辞:

主席,评委老师,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指出对方一辩的几点错误:(临时组织)

代沟,《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两代人之间由于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产生的差异。而责任有两个意项:一是分内应作的事;二是没有做好分内应做的事,应当承担的过失。掌握了这些概念,从代沟的产生,表现,发展及本质,我们可以明确:家庭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代沟主要表现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和存在分歧,误解,猜疑,抱怨甚至对立。一般随着子女的成熟,代沟会慢慢缓和。 代沟怎样产生?

一是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剧变促使我们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二是时代的烙印。出生于

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

三是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四是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见多识广的父母当然不买账了。 代沟解决的途径在于双方。父母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预先了解子女的特点并努力把握时代特点和时代观念;不断学习进步;同时调整好身心状态,争取以乐观开朗和信任的面貌对待子女;子女要体谅,关心父母,采用合适的办法引导父母了解自己,了解时代观念;同时,对自己的年轻和肤浅需要有清醒深刻的认识。但是,父母首要责任是养家;而子女的社会任务是学习。所以,我方认为,家庭代沟,责任主要在于子女。797字 攻辩小结(二辩丁伟攻辩)

问题

1、社会和家庭给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问题

2、子女闯祸赔偿由谁支付?

问题

3、吃饭的时候父母和你说话,是沟通的形式吗? (三辩陆旭龙攻辩)

问题

1、疲惫的时候人是否容易烦躁?

问题

2、父母错怪你之后,主动邀请你逛街,这是道歉吗? 问题

3、回家后,你关上房门。这是希望沟通的信号吗?

子女学习失败,子女闯祸,都会给父母带来压力和损失;很多时候父母频繁发出的沟通信号,子女往往采取回避;家人团聚往往是工作之余,疲惫和烦躁很容易使父母情绪和态度失常;另外我们要理解很多时候父母的生气不是因为我们的过错,而是因为疲惫和焦虑。子女不要只认对不起三个字,父母情绪和状态好转后,可能用关心,帮助,娱乐甚至直接讨好的方式道歉;不要关紧房门,不要沉默寡言,孩子的欢乐是家庭生机的源泉。子女也可以选择写信等方式沟通。这些的意思是,子女须要在了解父母,关心父母上努力。家庭代沟责任重在子女。(243字)

自由辩论语句设计: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

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这不能代表父母整体情况的,不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请对方不要片面理解,以偏概全。 父母可以去读老年大学吗?

谁给父母学费去读老年大学?谁养家? 石化有几所老年大学?在哪里?

对方辩友理屈词穷了吧?

我方早已指出,父母和子女都有责任。但主要在于子女。

解决代沟,父母要努力学习,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子女需要体谅关心父母,寻找合适方式引导父母学习和了解。

父母对子女态度粗暴,子女要考虑父母的精神状态。

在代沟问题上,父母和子女双方都有责任;子女在关心父母,尊重爱戴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上做的远远不够。所以,我方认为,代沟责任主要在于子女。

1. 学生都想成为状元,士兵都想成为元帅。但光想不做是永远不行的。

2. 想了就要去做!伸出我们温暖的手,袒露我们纯净的心,去主动化解代沟吧!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点”,所以我们要告诉他们!他们不就懂了吗?

3. 让诸葛亮和你比试英语,计算机,他行吗?父母观念的落后是历史的规律。

和家长交流需要对家长的关心和爱戴。只提出自己的要求,不考虑家庭实际;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他人不负责任,无视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并毫无感恩之心,谁会有好心情喝这样的人交流呢?

如果对方反复强调父母的知识文化不够是关键,可以: 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方辩友怎样理解这句俗语? 穷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有限,但是穷人的小孩有的很有志向,学习努力并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当然会受到父母的尊重和认可了。

对方辩友认为,子女应该是家庭的主人吗? 应该是,但是主人有哪些义务呢?

不应该是,哪谁是呢?

当代老师的教学管理是平等和民主的吗? 是。那民主的教学管理就完全没有强制吗?

即使是民主,也还有专制!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制!家庭对正确民主,对错误专制是当然的了。

不是。连紧跟时代步伐的教师,对方辩友都认为没有达到民主;那不是教育出身,文化水平一般的父母,怎么能够做到民主?那岂不是不能解决代沟啦?

对方辩友应该明白,韩愈《师说》中的老师,和我们今天的专业教师有本质区别。

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社会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家庭关系,两者距离明显,怎么能够类比推理呢?

父母翻子女书包为例,指出家庭代沟责任在父母。

正是因为部了解子女,又强烈渴望了解子女,但是又难以和子女沟通交流,所以翻书包啊!可怜天下父母心,难道你不该主动告诉父母吗?! 用《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开首提问,

对方辩友,中国古代除性善论外,还有性恶论。1999年国际大专辩论会还在争论呢!你怎么就拿来作为论据了呢?是不是理屈词穷了?

强加行为是因为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已经产生很大问题的情况下强加。也是因为子女对自己不够负责的行为形成习惯后的强制。

即使民主也需要专政,在不能保证子女的安全和健康的时候,强加是无奈的唯+一办法。 子女应该悬崖勒马,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加强与父母的信任交流。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父母没有教育好子女。 肯定有部分父母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子女。那代沟问题怎么办?不解决吗?

对于绝大多数父母,这一生赶上你现在老师知识文化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也就是他们落伍了。你再找一个教育博士去做父母吗?

自由辩论表演设计:

1.对于中国的家庭,我们只常常听说“小皇帝”,还从来没有听说过“父皇帝”“母皇帝”。 2.父母对子女全方位关心照顾和迁就,子女应当为父母考虑

3.经济没有独立,衣食住行都依赖别人的人,怎么和别人完全平等?不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怎样行使权利?

4.批评你,要求你,那就叫人格不平等吗?

5.人格平等,是要靠自己的人格去争取,决不是靠别人施舍的!

6.对于没有自尊,没有诚信,没有责任感,甚至没有自控能力的人,你愿意信任他,和他平等吗?!

7. 对方辩友从来不否认父母爱子女,但是从来不提子女也应该爱父母! 8.对方辩友一直呼叫父母理解子女,但是就是不提子女理解父母!

9.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要民主,要平等,但是就是不提贡献,责任,义务! 10.我们认为,代沟的消除需要民主,平等,关爱的氛围;

11.我们还认为,目前在消除代沟中缺乏民主,平等,关爱是最大的障碍!

12.子女忽视了对父母的关心和爱戴,是代沟大面积产生的重要原因!

13.子女不提责任和义务,只提民主和平等;只关注个人表现和个人感受,不关心家庭发展和父母感受,是两代人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14.关爱父母,承担责任,是解决代沟最迫切的需要!

15.同学们,亲情是世间最宝贵,最牢固的感情,父母正在老去,不要等到他们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才发现自己夺走了他们多少心血和快乐!

16.关爱父母,敢于承担责任,才是新世纪有素质,文明的青年! 17.子女没有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思考,不平等!

18.子女不考虑父母的压力,情绪和感受,不理解!

19.子女享受父母的劳动,父母的关爱已经习惯,理所当然,不再尊重! 四辩总结陈词(刘萍)

主席,评委老师,在座的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前面的辩论中,对方辩友犯了几个错误,使得他们的观点无法成立。

第一是用静止的观点看待问题。例如:没有从人不同年龄阶段和发展阶段理解父母与子女在学习能力和环境上的差异。

第二是片面看待问题。例如:只从家庭表现来理解父母,割裂了父母情绪状态与社会和工作的关系;

第三是消极看待问题。例如:在代沟问题上,我们处于主动地位;但是却不要求自己主动解决;漏洞百出,其观点自然土崩瓦解了。

第四是胡搅蛮缠。我方辩友在前面的辩论中,立场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认可父母知识的缺陷和态度情绪的失态,并分析了产生原因给出了解决办法。对方辩友对此并没有异议,可是在一些环节还是不断提出父母知识缺陷和情绪态度问题,让我方莫名其妙,不知道对方是否听到了我方发言? 我方辩友在所有环节上都一致论证,探寻代沟产生的原因:父母方面,是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教育方法失当;工作和社会的重压使情绪态度不妥;子女方面,是身心阶段性剧变引发太多要求让父母不适应;社会经验的缺乏导致肤浅,赌气,自以为是。

解决代沟,父母要努力学习,及时调整身心状态;子女需要体谅关心父母,寻找合适方式引导父母学习和了解。

在代沟问题上,子女主动父母被动;父母对子女关心了解多而子女对父母关心了解少;父母承担的压力大而多,子女相对承担压力要小而少。身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应该理性,公平,积极主动看待问题,我们不应该放任代沟的阴霾笼罩我们温暖的家。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家庭代沟责任主要在于子女。 谢谢! 655字

陕西省三原县南郊中学复赛第七场

辩题: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正方:高二(13)(14)班联队 反方:高二(19)(20)班联队 正方一辩吴琐开篇立论: 主席、各位评委、同学们:

代沟是不同的两代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理想。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不同的境遇造就不同的思想。正是有了这些不同才形成了我们今天的话题。我方认为代沟问题固然父母和子女两方均有责任,但主要责任在父母。

就代沟的产生而言,本身就是由于不平等、不理解和不尊重,尽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的旧观念早被人否定,但它在那些为人父母的心中仍然根深蒂固。

平时父母和孩子谈话教导孩子的时候,那那种绝对的领导绝对的统治的态度尽显无疑。这使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之间形成一种主从关系。这种主从关系的发展,必导致代沟的产生。 我想请问今天在座的一位同学,哪个不想与父母平等对话,那个不想得到父母的尊重与理解?那么,对方辩友为什么还要以主观逻辑上的无端揣测来无理碰撞我方的观点呢? 张爱玲说过这么一句话:“小孩子不像大人这么糊涂,父母大都不懂子女和青年的特点,时健忘,才使我们流过了儿童时代,便把儿童时代的心理忘得干干净净。”张爱玲的话说明了父母对子女心理的不理解。父母是那代沟的制造者,让这世界最伟大的爱在代沟中扭曲,是父母让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代沟中徘徊。

我们的父母一代出生在五

十、六十年代,成长在七

十、八十年代,他们世界形成的时代是和我们完全不同是时代。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那么,我们怎能用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问题呢?

由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由于人性的弱点,前人和今人,没有能留下可以充足说明我方观点的书面材料,可事实完全胜于雄辩,多少活生生的事例已无情地驳斥了对方辩友,可对方辩友一定要以一些少数道德上有缺陷行迹恶劣的青少年为证来否定我方的观点,使对方辩友的辩词进入了一个以局部否定整体,以片面否定全面的诡辩境地。

在世俗与前卫的摩擦中产生电火花那是必然的,难道我们能说前卫的思想错了吗?真理只会越辩越明,华丽的语言也掩盖不了对方辩词的荒谬性。

父母们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不重实质的教导,才使两代人的心灵逐渐有了距离,爱逐渐有了距离。这就是代沟。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用心来感受,用生命去感悟。那我们便不难发现两代人之间的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

反方一辩史文静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

对方辩友在刚才的陈词中说,现在社会上充斥着暴力、色情,使我们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损害,主要责任在父母。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要抽烟,父母让你们抽吗?你们要上黄色网站,父母鼓励你们这样做吗?这只能说明是你们自己的选择不当,也就恰恰论证了我方的观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目前家庭暴力只存在于少数家庭,大部分父母早已不是这样了。今天我们的评委老师都是为人父母,难道他们都是这样地对待子女吗?对方辩友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发展的事物,如何令人信服。

好,下面我来进一步论证我方的观点。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方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是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这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正是由于代沟随年龄的增长有不确定性,要父母来适应和消除它很不恰当。

同学们,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啊!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

同学们,请了解父母,体谅我们。消除代沟,给彼此一个机会!因为亲情才是人类最原始的特性啊。 谢谢大家。

反方四辩张小篱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先指出对方辩友的几点错误。一是王安石变法未成功是宋神宗之母与宋神宋政见不和而导致的。对方辩友认为此例则足以证明其观点,岂不知评价一历史问题应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且这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不是一个家庭问题。二是代沟是两代人之间产生的是两代人,而不是对方辩友所说的一二特例。三是焦母与焦仲卿那能叫代沟吗?那只是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下的一个悲剧。况对方辩友也说了,代沟的产生是由于时代的变化而产生的,那么几千年前的事情,能用来证明我们当代社会的代沟吗?

下面我来进一步证明我方的观点。 一是没听过古代或近代有代沟一说。“代沟”一词,是一个产生于当代社会的新语词。代沟产生于思想观念、生活习惯急剧变革的当代社会。当代社会每隔十年、二十年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就有显著的不同。所以不适用我千年不变的古代。

二是代沟的产生是由于父母一代与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识构成使他们的思想不同,但父母和我们处于同一时代,这个社会的主力军还是我的父辈,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以为是,使我们认为父母对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们不成熟的观点来评价父母,这公平吗?

三是代沟产生于青春期,在这个个性化的年龄阶段,子女容易受到社会的一些影响,比如说当今社会那些新新人类,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子女们,不愿了解父母,逐渐与父母产生隔阂。 四是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不断变化,对于父母一程不变的爱产生一种逆反心理,难道爱也会有错吗? 五是代沟随着子女的成长有不确定性,父母难以把握。子女更清楚自己的变化,因此,子女更应该去消除或缓解与父母之间形成的代沟。代沟的产生主要缘于子女,代沟的消除主要靠子女的努力,因此,我方观点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代沟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子女们应该努力去填平这条沟,而不要让父母血汗白白流入沟中而未见其效。

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辩论纲要)

一. 定义: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别。代沟,根据《现代汉语大辞典》是指两代人之间在人生观、价值观、理想、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隔阂。 二. 责任主要在子女的主要理由:

(1) 任何代沟的形成都根源于交流得少,沟通得少。 (2) 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而是相反。 (3) 或是自身成长中叛逆心理的表现,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 (4) 或是子女思想不成熟,对父母的话不以为然。

(5) 或是子女接受了一些新的观念,不屑于而不愿和父母交流。

(6) 在代沟形成问题上,子女主动父母被动;消除代沟子女自然也负有主要责任。 (7) 客观情况是,随着子女年龄的增大,代沟就自然会缓和甚至消失,而不是不断加剧。这正说明代沟的产生责任主要子女,代沟的解决主要责任也在子女。

(8) 我们的父母和他们的父母(即我们的爷爷奶奶)之间为什么没有所谓的代沟,这正说明代沟其实是子女不成熟时的产物。

(9) 子女自恃所谓的新思想新观念,而常常恰恰缺少了“宽容”“包容”的思想,所以更愿意简单地“挖沟”来对待父母,以不满甚至厌烦的心理对待父母。

(10) 真正有教养的子女,与父母可以有思想观念的不同,而不会有隔阂的鸿沟。

(11) 子女幼年时与父母没有代沟,进入青春期后才产生了代沟,走过青春期后,代沟会逐渐消失,虽然成年后的思想观念与父母依然不同。这正说明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成年后理解了父母,也理解了青年时的所谓新思想新观念。

(12) 代沟会随着成年而消失。这最能说明代沟的产生与消解,主要责任在于子女。解铃还须系铃人。

(13) 代沟并不简单的是思想观念的不同,而是因为思想观念的不同而产生的不理解,不共鸣,进而是因不理解而产生的情感上的隔阂、隔膜以至隔绝之“沟”。代≠代沟。否则,同代人之间也有“代沟”了,人人之间都会有“代沟”了。

(14) “代沟”的形成中当然有父母的因素,但是在今天而言,主要责任在子女。 (15) 消除或消解代沟的最好的办法是理解。而代沟的形成,主要的不是父母不理解子女,而是子女不理解父母。父母是过来人,他们当然更理解子女在成长中的问题,而常常是子女不理解、不愿接受父母的教育。

(16) 反思我们自身。子女在关心父母,尊重爱戴父母,承担家庭责任上做的远远不够,而这常是导致所谓代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我方认为,代沟责任主要在于子女。 (17) 关爱父母、承担家庭责任的子女,与父母之间最少代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证明。

三. 立论的核心点

1. 代沟是由于子女进入青年时才产生的,子女是代沟的内因。(幼年时没有代沟,成年后代沟消失。)

2. 消解代沟最主要的办法是理解。而恰恰是子女理解父母不够。 3. 父母都希望子女好,这是最重要的辩论基础。 4. 真正称得上代沟的,恰恰是父母预测到子女的言行会不利他们的未来,而子女不理解;父母干预,子女不愿接受。

四. 反驳对方最有力的办法

1. 对方会举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小事作代沟的事例。——反驳:父母爱吃馒头,你爱吃大米,这也算是代沟?只有观念上的不同以及因此不同而产生的隔阂,才是代沟。

2. 对方会举出父母粗暴严厉干预子女的事作为代沟的事例。——反驳: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更幸福愉快,父母从来不粗暴严厉地对待听话、懂事的子女;子女成年后,最感谢的倒常常是父母当年对自己的严厉管教。这正是成年后的理解。

3. 对方会举出父母观念陈旧作为代沟的事例。——反驳:太阳底下没有新东西。所谓陈旧的观念,常常正是年青人所缺乏的经验,所缺乏的人生历练。聪明的子女,能从父母的所谓陈旧观念中领悟人生的道理。

4. 对方举出某一个父母造成代沟的例子来作为“主要的”。——反驳:某一个父母或某一父母由于爱子心切但方法不当造成代沟,就等于“是父母的主要责任”吗?

五. 经典论据:

l 五岁的时候,觉得父亲很伟大,无所不能/十岁的时候,觉得父亲就是上帝,主宰一切/十五岁的时候,觉得父亲有些话没有道理却不敢说出来/二十岁的时候,觉得父亲的方法有些过时了/三十岁的时候,嘲笑父亲如果能像自己一样的话,他早成富翁了/三十五岁的时候,认为老头子的话有些道理/四十岁的时候,开始痛恨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听父亲的话/而这时候,父亲已经开始老了。 l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约·谢得)

●儿行千里母担忧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犹太人)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英国)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华兹华斯)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英国)

●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福尔克斯)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欧洲)

●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子无隔宿之仇

●茄子花朵朵结果实,父母话句句是真话(日本)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谢谢主席,评委,大家晚上好: 作为子女,对方辩友,相信我们之间没有代沟吧,但是今天对方辩友一定要把代沟的主要责任推到父母身上,这与我方就有点代沟了,我有几个不明之处,可以和对方辩友沟通沟通吗? 第一,探究代沟的主要责任,应看谁引起,谁承担,如果按对方的逻辑,有人被撞伤,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死亡,那么应该追究医生的责任而不是司机喽? 第二,对方辩友说:子不教,父之过.确实如此,可是,对方辩友,如果子女根本不听教,那又是谁之过呢? 下面我来总结我方的观点: 第一,从事实的角度,对方辩友,如果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为什么子女在幼儿时期没有代沟呢?而随着子女的成长,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个人空间,独立意识,情感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些与父母已有的产生一定的冲突,代沟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如果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为什么子女在青春期前后,代沟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呢?面对代沟,为什么有82.7%的父母在与子女产生分解时能主动从自身找原因,自我评价,而只有23.6%的子女会从自身出发,将责任归于自己?父母的心门是永远向孩子敞开的,他们千方百计想去了解孩子,而往往是孩子关上心门,拒绝和父母沟通.对方辩友,代沟的主要责任还不是在于子女吗? 第二,从情感上讲,当父母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你,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你时,你说:"给我自由吧".当父母让你独立,你又说"什么都得我自己拿主意,还要你们干什么?"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子女的眼里,总是父母的责任,为什么我们要逃避责任,为什么我们不找找自己的责任呢?我们太想展翅高飞了,于是我们讨厌家庭和父母,宛如风筝讨厌身上那根线一样.我们需要理解,父母同样也需要.为什么我们不能已所欲,施于人呢?在与他们的僵局中,他们不知如何打破,难道我们对这个僵局没有责任吗?我们不能更主动一些吗?只想父母来理解我们的感受,而我们不去照顾一下他们的感受,这,公平吗? 第三,从理性上讲,我们的父母其实很值得同情,因为他们很不幸地被夹在两种观念中.我们的祖父辈很传统,可以说蛮封建的,因此,父母们所受的教育是家长有绝对的权威;而当他们想继续施行这种权威时却很不幸地遇到了反叛自主的我们,于是代沟就这样产生了.这不是他们的错.为什么我们不能主动承担这个责任呢?和父母多多沟通,使两者的心灵从咫尺天涯变为天涯咫尺?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自己设置的这堵墙推倒呢?要知道,墙倒了,是桥啊! 作为子女,当我们深深懂得了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隔阂,多一点沟通;少一点批判,多一点理解时, 我们也就真正学会了去做一个善于理解宽容的子女, 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子女,一个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子女. 为什么呢?我认为代沟源于思想的差异,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达不到和谐与协调对话眼神的传达不周等引起的。。。。因为子女的无知,任性造成了代沟的出现!他们较信任朋友多于父母。。。朋友在他们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许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年龄差异太大造成了代沟以至他们对父母没话题。。。。除此父母的思想对於子女来说过於老套笼统古老守旧。。。。配合不上新新人类的思想。。。因此。。。我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于子女 代沟是指子女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代沟通常产生于青春期。环境的影响使当代青少年很少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认为父母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方认为,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

一是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同学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二是我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子女长期处于父母的教育下,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代沟也因此形成。

三是父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正所谓外因无法决定内因,根本问题还是在子女身上。子女受到社会上各种各样思想的影响,思想又不成熟,很难正确地把握自己,而又对父母的话又不以为然,这是导致代沟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正是由于代沟随年龄的增长有不确定性,要父母来适应和消除它很不恰当。

同学们,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我们,还有我们的父母啊!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

上一篇:房屋建设承包合同书下一篇:医生述职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