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控制与审计风险论文

2022-04-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军队全面建设发展,军队审计的范围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有效防范军队审计风险,是当前军队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军队审计意识、制度、环境和体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初步探索了防范和控制军队审计风险的有效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控制与审计风险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审计控制与审计风险论文 篇1:

制度审计在武警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目前,武警部队内部审计正处在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加快发展的重要转型期。随着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内部经济活动日趋复杂,武警审计面临的审计环境、对象、技术和方法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急需将制度审计这项极具人文性与科学性的审计方法应用到武警审计中,从而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关键词:制度审计 审计风险 防范

一、内部审计、制度审计与审计风险

(一)武警部队内部审计

武警部队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指对武警部队机关及其所属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监督”和“鉴证”的过程。监督指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检查,以保证其会计资料正确、合规、有效;鉴证是指对某项书面报告的信息质量发表意见。通过这两项任务的实施去发现问题、揭露矛盾,从而提高武警部队内部审计工作的运行效率、效果和效益。

(二)武警部队制度审计

内部审计随着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科学化、人文化的管理理念日趋深入人心。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指针对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对武警部队内部制度的合法性、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价,以规范武警部队的经济行为,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财务监督体系,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制度审计的目标是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财经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升部队财经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如何正确运用制度审计结果,充分发挥制度建设服务的效能,是部队各级应重点研究的理论课题。

(三)武警部队的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始终,制度审计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有效履行审计职能,其中的关键是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制度审计在武警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应用是武警部队经济监督的重要方法,是武警部队经济运行的一大“免疫系统”。当前,我国武警部队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大部制整改管理范围,后勤改革不断深入,加强各项经费的投入控制,武警审计所面临的审计内容、方法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审计风险加大。为适应审计理论与实践对审计风险的要求,积极研究制度审计在武警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中的应用成为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制度审计在武警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应用中的问题

(一)内部制度审计职能狭窄

当前我国内部制度审计主要是财务审计。从国家审计署规定的内部审计范围来看,内部制度审计是对单位集团的经营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活动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审计。我国武警部队目前的内部制度审计主要是财务审计,对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对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探索与发展严重滞后,这既制约了内部审计评价职能的作用,又不利于内部审计职能向咨询方向发展。从时间上来看,武警部队内部制度审计绝大多数都是事后审计,几乎不涉足事前审计,事中监督,把审计当作例行公事。而且内审主要对部队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着重揭露财务收支中的违纪违规问题,没有把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营管理状况、建立和健全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完善企业的经营管理作为审计的重点,从而影响了审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不利于全面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二)内审人员素质偏低、领导制度意识淡薄

内部制度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高技能型工作。制度审计人员要通晓财经知识、审计理论、金融和贸易、军队知识、法律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但目前,我国武警部队内部审计人员普遍存在制度意识淡薄、知识结构单一、素质偏低等问题,相当一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从财会部门或其他部门改行而来,知识面较窄,缺乏必要的制度审计能力和技巧,现代化审计技术手段掌握得也不够,不适应内部制度审计工作的要求。这不仅影响了内部制度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声誉。武警部队领导和财经主管没有充分认识到审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对一些部队性财经法规的了解甚少。

(三)财经制度不够完善、落实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太健全。现行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多数比较笼统,原则性条款较多,操作性不强。国家审计署出台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并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在部队中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经费开支经常互相“变性”:在不健全的制度下,无所不包的“万能费”比比皆是,开支既混乱又复杂;一些经费标准设置不合理。有些部队领导干部经济法律意识不强,把个人意志凌驾于财经法规之上,审计的监督管理权受到限制和约束,一些财经管理制度落实不了,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制度审计的职能。

三、加强制度审计在武警审计中应用的对策

(一)拓宽内部审计职能范围

从事后审计拓展到事前、事中审计。我国武警部队要想适应现代化军队建设的要求、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就必须将制度审计引入到武警审计中来,以便防范与控制高审计风险。我们应加强内部控制,改善部队财务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武警部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部队管理的现代化和业务活动的多元化,单一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部队的财务收支活动作出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估,所以部队在内部制度审计方法上要打破原有的事后监督方式,多采取事前预警、事中评价的审计手段。只有广泛应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内部审计方法才能更好地纠正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目标偏差,最大限度地控制企业的管理经营风险,为武警部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实现从财务审计到综合审计的发展。内部制度审计不应仅仅局限于财务审计,还应关注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并注重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这就要求拓宽部队内部制度审计的职能领域,开展部队内部制度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经营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社会责任审计,以促进部队经营效益的提高为中心,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军事经济工作的新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改善部队的收支预算、内部控制等来促进部队的经营管理,从而提高内审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提高内审人员专业素质、健全领导决策机制

内部审计人员是最宝贵的审计资源,是内部制度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一是在业务素质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熟悉武警部队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流程,并不断通过后续教育来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二是在职业道德方面,武警部队是国家建设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内部审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具有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具体来说,应注意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一要加强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之保持独立公正的态度;着重加强学习制度审计在武警审计中的应用。二要对部队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警示教育。三是建立完善的会计回避制度和主审负责制度。

(三)建立健全领导决策制度

一是建立科学论证制度。严格决策程序,重大经费开支要坚持科学论证,保证决策信息的准确、全面、客观,不断提高决策的技术含量,由经验型决策转变为科学化决策,减少决策风险,防止决策失误。二是严格党委集体理财制度。对年内经费预算、大项经费开支、基本建设立项等重大经济活动,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特别要征求有关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的意见,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防止和杜绝个人专断和少数人说了算。三是建立决策责任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决策负责制;凡因责任心不强、决策不当、盲目决策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渎职行为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四)健全内部牵制和外部监控制度

1.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定适合我国武警部队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通过完善的法律条文来约束部队领导和审计人员,可以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内部制度审计工作。同时,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必须有理论作指导、组织作保证、法规作依据。因此,我国应规范完善内部审计相关规章制度,并结合武警部队实际情况,完善适用于部队自身的内部审计制度。

2.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一是要建立经费预警公示制度。按照部队的人数、任务量和经费性质,合理制定各类经费的预警指标,实时控制各项经费开销。二是建立财经工作报告制度,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报告,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向单位领导报告。三是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3.建立健全外部监控制度。要建立领导干部财权运行审计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支队以上主管财权运行的审计监督。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不落实审计意见的处罚制度。对不落实审计意见的一些单位和个人,由审计部门依据问题性质做出警告、罚款、限期整改等强制性处理处罚措施,如果仍不执行,则由审计部门报经上级党委批准,由干部、纪检和审计部门联合处罚,以达到有效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Z

参考文献:

1.宋菲.努力开拓军队内部审计监督新思路[D].武警天津总队后勤部审计室学报,2011.

2.杨守杰.审计风险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中的防范[J].审计之家,2012,(2).

作者:程波

审计控制与审计风险论文 篇2:

军队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摘要:随着军队全面建设发展,军队审计的范围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有效防范军队审计风险,是当前军队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军队审计意识、制度、环境和体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初步探索了防范和控制军队审计风险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军队审计;风险控制

控制与防范军队审计风险的措施,我们把它归纳为强化风险意识、理顺管理体制、整顿经济环境和加强制度建设这四个方面。下面具体阐述:

(一)强化风险意识

风险,是靠人控制的。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就有什么样的控制行为。因此,我们把强化风险意识,作为控制与防范军队审计风险的首要措施。古人讲:“读书好,种田好,学好都好;读书难,种田难,知难不难”。一样的道理,审计有风险,知险不险。只要我们从思想上强化风险意识,时刻绷紧“控制盒防范审计风险”这根弦,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办法一定比风险多,我们就一定能够 找出办法来,应对审计风险。

强化风险意识,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更不能只喊口号,一定要有相应的措施加以落实。比如:在筹划审计工作时,要把控制审计风险作为重要内容,安排审计计划时,要安排出时间来,专门进行审计风险调查;在审计工作准备阶段,要对固有风险和检查风险进行专门的测试和评估,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查清楚潜在的审计风险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在审计工作实施阶段,要根据对审计风险水平的测试与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加以防范;在审计处理处罚阶段,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为处理处罚不当而带来的过度风险。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强化风险意识,不要上下一般粗,也不要左右一般齐,一定要突出重点。我认为,当前,应当重点抓好军事斗争准备项目审计、国防科研事业费审计、装备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出包工程审计等这些领域的风险防范工作。从实践的情况看,在这些领域中最容易发生审计风险的是领导干部经济审计和出包工程审计。比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它就要防范审计风险的重点领域。 为什么它是防范的重点领域了?因为它把审计的结果人格化了。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就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和廉洁自律的状况进行考核,审计结果,与干部的褒贬奖惩和进退去留密切相关。如果没有问题,我们说成有问题,这就是埋没了好干部;如果有问题,我们没有发现,就等于为带病提拔的干部“背书”。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高层重视,基层关注,特别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尤其计较,是一种十分敏感的审计,风险很大。一褒一贬,事关声誉,事关前途。人们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其风险指数就越高,凡是人们高度重视的审计内容,就容易发生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必须强化风险意识,采取一切积极的手段,努力的防范和控制军队审计风险。

(二)理顺管理机制

体制,就是体系制度。人们在研究社会改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体制改革。因为组织体系和组织制度,是一切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运转的基础。人们在遇到社会问题的时候,首先就要从体制方面去寻找应对的措施。因此,我们在寻找应对军队审计风险的措施时,当然要从体制上想办法, 从体制上找对策,理顺管理体制,最核心的问题是要保证军队审计的独立性。首先,组织要独立,必须做到与被审计单位没有隶属关系,独立于审计对象之外;其次,人员要独立,做到审计人员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再次,工作要独立,做到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开展工作,其他部门人员不得干扰和干涉;最后,经费要独立,做到审计部门必须的经费,纳入军费预算,依法实施保障。目前看来,这些问题都还有些差距,关系不畅通,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任务时,容易受到体制内各种关系的约束和牵制,组织上、工作上独立不起来,经费上也有些依赖,很难独立地实施审计,容易引起审计风险。所以,我们必须在理顺体制上下功夫,目的就是要让我们的审计人员能够不受干扰地、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规避审计风险。

关于理顺审计体制的问题,有两点我们必须强调:第一,体制改革问题,是一个顶层设计和顶层决策的问题,它是由中央军委和总部机关决定的,不是普通的审计人员可以左右的。但是,进行一些必要的研究和探讨还是可以的。应该说,这几年,经过全军上下的研讨和呼吁,审计的独立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第二,体制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因素是人。因此,在理顺审计管理体制的同时,必须要强调审计人员在思想上,人格上的独立。我们必须把审计人员思想、人格的独立性与体制上的独立性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理顺管理体制的目的。

(三)整顿经济环境

这里所说的整顿经济环境,就是要整顿军事经济环境。愿意有两个,第一,当前军事经济环境确实存在问题,确实需要整顿。审计的时间表明,当前的审计风险和潜在的审计风险,基本上都是由于军事经济领域内,内部控制制度不严、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经济运行失序,或者是故意徇私舞弊所带来的。如果不加以整顿,无论是预算审计、经济责任审计、装备审计、基建审计,还是其他类型的审计,都要面临、甚至还会发生巨大的审计风险。因此,必须加以整顿。第二,这是军队审计基本职能的必然要求。军队审计与地方审计不同。服务部队、服务打赢是它的基本职能。审计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因此,军队审计形成了一个传统的原则叫做“一审、二帮、三促进”,就是要通过审计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改进工作,促进军事经济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帮助被审计单位整顿经济秩序,是审计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通过,整顿经济秩序,又可以控制盒防范审计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整顿经济秩序,也是应对军队审计风险的重要对策。

(四)加强制度建设

实践表明,要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最可靠、有效的办法,就是依托制度进行管理。过去,我们在审计制度建设上,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提高,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带来了新的风险,需要新的制度加以调整和规范,以规避新的审计风险。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抓好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现行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两个方面的工作。1、在新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重点是要抓好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交叉呼声制度、设计处理处罚制度和审计结果运用制度等制度的建设。其中,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针对设计部门和审计人员的监督制度,是一个审计部门自我管理的制度,也是军队审计基础建设的的重要内容;交叉互审制度是针对一些敏感的、受到较大干扰的项目,所建立的审计制度。即在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组织下,甲地的审计人员审查异地的审计项目,异地的审计人员审计丙地的审计项目,依次类推,循环交叉进行。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审计结论更加真实可靠。

审计处理处罚制度是一个老制度,虽然出台多年,但应用这个制度进行处理处罚的案例及其少见,可以说,这个制度没有实用价值。比如:其中规定的罚款,及其罚款标准等,过去无法执行,与现行的情况更是离差很大,需要重新进行调整。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

作者:李晓

审计控制与审计风险论文 篇3: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摘要】 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基础上,运用抽样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大量的审计实务问题。因此,审计风险必然存在。如何有效控制与防范风险成为关键问题。

【关键词】 审计;风险;防范;控制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由于“社会公众是注册会计师唯一的委托人”,突出了注册会计师这一职业责任的重大,所以,对于注册会计师给使用人带来的损失,注册会计师及所在的事务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环境,而且还需要会计师事务所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有了良好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才能在执业时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使审计质量得以保证。但是,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审计案例看,不少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及其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地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造假的力度,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

二、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会计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脱钩后的会计师事务所,强化了责任,增加了风险。在新的情况下,事务所必须在独立、客观、公正、严谨、廉洁、保密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这包括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还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加强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注册会计师首先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其次,要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再次,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 最后,要慎重考虑出具何种意见的审计报告,千万不可草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在风险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应根据风险的不同情况,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拒绝表示“同意”意见的审计报告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以转移、分散审计风险。

五、建立有效的事前评估、事中控制、事后评价的风险管理系统

事前风险评估就是要求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客户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分析、判断、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当局两个方面,客户主要有经营环境因素分析、组织结构因素分析;管理当局方面主要有管理者的品行、能力分析和管理者变更情况分析等。事中风险的控制,主要指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降低、转移审计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的风险控制等。事后审计风险的评价,主要是指对上述审计人员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并为以后的审计工作提供经验和教训。

六、确立适当的收费标准,切忌只求经济效益,不问审计风险的做法

随着现代经济生活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及影响范围的扩大,审计业务迅速扩展,会计师事务所的数量也急剧增加,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许多执业人员却无视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这一问题,抢客户,压价收费。创收意识加大了收费的随意性,却严重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准。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质量自然难以提高,因此注册会计师的收费应以服务质量、工作量大小、参加人员层次的高低为主要依据,同时也要考虑到市场风险的大小,按规定标准合理收费,增强审计工作的严肃性,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七、执行适应的审计秩序,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合理的审计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计划,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集中审计资源于高风险审计领域,确保识别所有重大差错或非法事项,最终通过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把风险控制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可以说,审计风险的防范本质上就是质量控制的问题。

审计质量控制的基本办法是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准则。它规定了审计工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建立一套严密的、科学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在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严格质量控制,使审计人员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事务所可以选择业务较全面的客户,选派审计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注册会计师对每一重要客户的年度审计做出一份标准的审计工作底稿,以供其他人员执业时参照。这样既便于有效地理解准则,又有实例可供参照,提高了作业的标准化,减少了执业的随意性。

八、加强自我保护,促进有关法规的健全

(一)签订业务约定书

业务约定书可以明确委托方的会计责任和受托方的审计责任,明确业务的性质、范围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这样一旦发生法律诉讼才有可能将审计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

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在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风险。但保险公司还未开展责任险业务,因此,行业协会应积极与保险公司磋商,努力促成该项业务。尽管这不能排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诉讼,但能防止或减少诉讼失败时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的审计风险损失。

(三)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

当前的诉讼案中也暴露了注册会计师在法律上的弱小,如“深口袋”责任、“集体诉讼”方式、对证券法理解上的分歧等等,极易造成会计师事务所的败诉。因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应团结起来,利用自身的影响促成有关法律的修正,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参考文献】

[1] 尹维吉力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精要.第二版.

[2] 张庆龙等.企业内部审计指南 .

[3] 刘立新.风险管理.

作者:李春伟

上一篇:讲师作品的语言艺术论文下一篇:党员教育阶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