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今千里酒一杯

2022-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美文今千里酒一杯

第2篇: 《一杯新词酒一杯》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长相思山一程》《长相思汴水流》《望江南梳洗罢》《苏幕遮碧云天》四首词

学习目标:理解并熟读四首词,背诵《长相思山一程》,感受思念这一主题情感。

学习重点:《长相思山一程》美读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长相思山一程》

1、检查读:提醒多音字“更”,生字“聒”读准确。齐读

2、读出节奏

3、结合注释说说大意,提出问题。

4、读故事,划出词意,解决问题。

6、读出什么画面?读出什么样的情感?

7、美读:在这里,没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里只有——

山一程,水一程

在这里,没有“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里只有——

身向榆关那畔行, 在这里,没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里只有——

夜深千帐灯。

在这里,没有“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只有——

风一更,雪一更,

在这里,没有“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里只有——

聒碎乡心梦不成,

这一切的美好都被这无情的风雪化作碎梦,哪里有故乡的影子? 这里只有相思之长„„

师: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8、拓展升华读:

师:纳兰性德长年身在他乡,饱受思乡之苦、离别之愁。在他写的一首词《菩萨蛮》中有这样两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如果他的妻子来问,怎么问呢? 生: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如果他的父母来问,怎么问呢? 生:问儿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如果他的儿女来问,怎么问呢? 生:问父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如果他的哥哥来问,怎么问呢? 生:问弟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是啊,纳兰性德何忍别,但自己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重任在肩,责任如山,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纵有年迈的老父,温柔的妻子,年幼的儿女翘首企盼,也要伤离别呀!这一切的一切都已化在了《长相思》中。

我们一起读!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三、学习三首词。

1、古今对读《长相思汴水流》

2、古今对读《望江南梳洗罢》

3、古今对读《苏幕遮碧云天》

四、比一比,这四首词有什么异同?

第3篇:酌一杯香酒抒情散文

今夜的风凉如水,依稀的星星是那么遥远,一轮明月就象一盏明灯,高悬在深邃的夜空中。忙完了一天的生计,注视着这无尽的夜色,我的心溶进了这沉寂的冥冥之中。孤独就象浓雾一样散开,寂寞忧伤的情结又将我淹没。

浅啜上一口葡萄酒,干白那酸涩的味道,很喜欢。如同这一刻,我在时空里徘徊,没有目标,没有激情,只是平淡的活着。如同这空间里,我只是一粒砂粒表面几亿小虫中的一粒,无足轻重。很感伤自己的缈小,碌碌无为,显得无可奈何。

习惯了喧嚣声把我寂寞的心填满,可是这沉寂的夜是那么的清泠,我的大脑只要残留一点能量,就会辗转睡不着。索性来壶浓茶,点灯枯坐吧。一盏明灯,一颗寂寞的心,一壶香浓的茶,将就打开心灵的闸门。

无病呻吟也是种痛,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痛,是自已欺骗自已的痛,为什么我会有那种痛?是谁在今夜撩拨我寂寞的心弦,是谁进驻了我的心间让我无时无刻的想念。我抬起头,觉得你从那无边无际的黑暗中向我盈盈走来,清歌曼舞。我摇摇头,或许那是我想要的幻境,或许你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想忘掉的是你的容颜,可是不知不觉,你一颦一笑,还是会出现。当寂寞袭来,你更容易浮现。不知在我们彼此的世界里,我们扮演的过客是不是都已落幕,我们的故事是不是已成结局,一切重归尘土。

落花和流水,总引人无限感慨,因为在他们的时空里,一去不复回。许多的遗憾,许多失望,才是活着最真实的累。你已忘记了我了吗?如歌的岁月,如诗的相恋,如痴如醉。难道这一切不值得回味,不值得留恋吗。

曾经多少次我让你受伤,曾经你的美为我完美绽放,但是好戏终归会收场。你我过早的离场,到现在已冷场,是谁的过错,情何以堪。

当寂寞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一点点的情感会让我整夜辗转,失去了你以后的所有夜晚,我没了方向。

第4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文学常识

浣溪沙是词牌名。作者晏殊,字同叔,北宋词人。

二、字词注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的凋落和时光的流逝,都是令人惋惜而毫无办法的,只有飞归的燕子,似乎是去年的相识。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三、白话译文

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四、作品鉴赏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开始是怀着轻松写对酒喜悦的感情,同时蕴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抒发了词人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下片,融情于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都是描写春天的,对仗工整。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五、中考习题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答:(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2)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3)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词人民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4、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至少写两句)

答: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孤寂伤感情感;

6、“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 落寞,孤独 无可奈何花落去。

7、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8、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9、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本词中也有表达这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在抒发一种深重的感慨。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将景与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景中寓情,情景交融。

C.“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D.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

第5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文题点击

本词选自《殊玉词》,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人,北宋词人。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练,意境清新,善于捕捉事物特征,熔铸佳句,脍炙人口,诗意活泼轻快。

晏殊一生身居显位,生活富贵闲适,表现在他的词作内容上不外感时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类。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这首《浣溪沙》就是其中一首。

整体感知

词的上片着重抒写了对不变表象下所包含的变化的感喟。下片抒写了消逝中的再现,重现中的变化,及词人的感受和思索。

诗人情怀

全词由一个“独”字生发开来,通过对旧亭台、夕阳西下、花落去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流逝、好景不常的感伤之情。 “独”字突出了凄清寂寞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名句欣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被誉为“天然奇偶”。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成为后世传诵的名句。“无可奈何”表现出词人对新花落去的深深感叹;“似曾相识”又表现出对旧燕归来的迷离思绪,词人似乎失去了什么,又似乎拥有了什么,似虚似实,意味深长。“燕归来”与“花落去”是实笔,但一经与“似曾相识”、“无可奈何”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无限扩展,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义,就在这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深蕴着生活的哲理。

写作特色

化实为虚

“燕归来”和“花落去”是实写,但是词人把它们与“似曾相识”、“无可奈何”联系起来,化实为虚,既表现出词人对花落去的感叹,又表现出对燕归来的庆幸。

学以致用

一、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下面各题。(6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3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中作者借助曲、酒、夕阳、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观察与感受,抒写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思考,做到了______________结合,浑然一体。(1分)

2、“夕阳西下几时回”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情怀?(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篇:722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意画

概况

【作品名称】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 【创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晏殊 【作品体裁】词

原文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①,去年天气旧亭台②。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③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④独徘徊。[2] 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③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④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3] 译诗

喝着一杯杯美酒,听着一首首歌词翻新的曲子。 又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啊,你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美丽的花儿总要凋落,这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就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词牌

【浣溪沙】

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等二十余种异名。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4] 格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注:○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5]

作者

作者晏殊

晏殊[6]

(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汉族,抚州临川(今南昌进贤)人。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晏殊14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蕴含着人类永恒而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等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 赏析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唯其如此,此联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小园香径独徘徊”,即是说他独自一人在花间踱来踱去,心情无法平静。这里伤春的感情胜于惜春的感情,含着淡淡的哀愁,情调是低沉的。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7] 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因对仗工巧流利、富于内涵而成为千古名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基本上用虚字构成。人们都知道,用实字作成对子比较容易,而运用虚字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卓人月在《词统》中论及此联时,说“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钱钟书在《谈艺录》中也说,所谓“律之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

它虽然用虚字构成,却具有充实的、耐人寻味和启人联想的内容,这就更使人觉得难能可贵了。这一联写出了人们心中所有但为笔底所无的细腻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规律。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提到具有某种哲理意味的高度上来加以描写。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失,联想到人生的变易,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对此无能为力,只有徒唤“无可奈何”了。这里的“花”,既是指春天一开一落的花,又使人联想到其他许多一兴一亡的事情。“似曾相识”也是作者的感觉和感受。燕子秋天南去,春来北归,不违时节。它们差池双翦,贴地争飞,呢喃对语,由于体态相同,谁也难以分辨出其是否是旧巢双燕,故在“相识”之前冠以“似曾”二字。“燕归来”,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燕子的北来南去,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年华的交替。“燕”,既是指春来秋去的燕子,又使人联想到象燕子那样翩然归来,重寻故旧的人或物。“花”和“燕”变成一种象征,让人们想得很开,想得很远。“花落去”与“燕归来”每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之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花落去”、“燕归来”,本属司空见惯的寻常小事,但当作者在这两个短句之前加上带有感叹色彩的词组“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以 后,于是便把这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关于此联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扬,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探讨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论文,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一见如故。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8]

第7篇:

上一篇:高考情态动词专项下一篇:学生会行政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