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

2022-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社会对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出于为社会培养后备人才,及时发现孩童天赋的目的,信息教育的学习应从小学生抓起。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文化课教学理念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并没有展现出信息化的优越性。微课作为新时代下应用于教育教学的高效手段,其主要依靠信息技术作为制作、传播、教学的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 篇1:

创客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摘要】教育理念的更新,有助于教学模式的改善。创客教育理念的提出,为教学改革发展路径提出新的思路。本文创客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创客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引言

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创客教育可明显提高小学上的创新能力,可培育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创客教育受到不同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小学课堂教学中,将创客教育理念深度贯穿其中,可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创新与实践能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利用小学生对计算机浓厚的兴趣,融入创客教育理念,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改变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设计思想与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可依据整个课程的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并抓住创客教育理念的重点,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设计课程教学。依据创客教育理念,其更重视如何整合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评价,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完成学习。此种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挖掘学生深度学习潜力,提高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创客教育理念指导下,设计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首先,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1]。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题,教学设计就需要体现出建构主义,以此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根据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可进行如下定义,即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并根据教师的引导充分展现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模式。创客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就应考虑教学活动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指导学生自主实践与探究,于实践中获得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坚持实践活动。创客教育多指根据最终产品来学习知识与经验,体现出“做中学”。所谓做中学就是说学习是行动的副产品,通过做来带动思考,学习知识内容。结合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相关性,该课程应根据不同的活动与项目设计整体的教学框架,以便学生自学与小组协作的方式获取知识与技能。

2.分析教学设计

常规的信息技术课程普遍沿袭教师讲解、学生操作的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基础与个人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均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设计教学课程时满足大多数学生需要的同时,还要给予不同学生成长空间,即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知识与技能,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课程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大部分学生的素养水平,还需要学生能够解决生活的基本问题。单一的学习知识和技能,会导致学生在不切实际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且所学到的知识内容脱离实际。因此,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景培养学生能够应用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树立动手解决问题的意识[2]。另外,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应有效的创建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题,不断积累和掌握技能。在此期间,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沟通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团队与合作分享精神。

3.教学设计

在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下册《小猫抢红包》学习中,根据学生掌握的现有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学习变量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3.1以任务培养学生创客精神

不同于其他课程学习,信息技术涉及的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较多,同时在学生基础知识、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等各因素的影响下,学生并不能在小学时期就可系统学习。基于此,教师便可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可将知识、技能渗透到日常学习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利用任务或问题的方式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到一起,采用探索问题的方式来引导、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带着任务去学习,推动学生更快的进入学习中。对于这部分教学,教师可通过学生的游戏体验,在充满挑战的游戏情景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游戏中建立程序设计思想,摸索此游戏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此期间,除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创造性思维得以体现,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被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被点燃。教师其实就已经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到一起,改变了孤立教学的状况,在培養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答案等方面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探索精神。

3.2独立学习,尊重个体性差异

一般的信息技术课程,均是教师进行任务演示,学生观看。这样的教学方法,即便教学内容比较详细,但是学生并没有实际参与其中。如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将很难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创客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这其实就体现出了建构主义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建构的过程[3]。对此,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程度适当加重自主学习比例。教师课程教学时,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随后为每组学生播放不同长度的视频,并要求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不同的教学视频,以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知识点。这样教学,不仅达到细致的效果,还能够依据学生接受能力调整进度,反复观看。这样学生便可自主学习,教师予以适当的指导。

3.3团结合作

学生利用视频与实践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由于学生之间存在能力的不同,教师可以按学生能力的大小综合建立多个学习小组,将任务分解,让优生起传帮带的作用,学生一起合作,学习和分享所学到的技能。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学生进行知识交换完成任务,学生在设计与操作中将个人的思考与方法分享给他人,同时也接受同伴的良好建议,相互交流,共同合作,互动与合作成为了学习的重要环节。建构主义认为,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可在已有知识储备与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而这个设计过程,其实就是知识交换,最终作品表现的是大家合作的共同知识。

3.4学会分享

分享作品,就需要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介绍作品的设计理念和制作过程。分享是创客教育中重要的一种精神。分享技术、分享设计灵感、分享过程,分享创作的喜悦,均是创客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分享作品也是评价作品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对自己与同伴、对作品、教师对学生以及教学设计的一个评价。分享作品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理念与创新热情,增强学生的创新乐趣。就分享的学生,利用作品可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懂得分享,并在分享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就作品来说,好的地方可获得同学与教师的赞赏,会更好的激励学生努力,弱点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与教师的指导,打磨得更好,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的意志,促使学生懂得好的作品是不断改进和修正的[4]。而教师本身,依据学生分享作品的过程,可发现学生优点与不足之处,同时能够清晰的了解到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更好的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结语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融入创客教育理念,在丰富教学设计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教师应把信息素养的精神和意图融入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之中,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信息能力的舞台。将信息活动迁移到同学们的各类学习活动中,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激发其潜在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获取更多立足于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1]周颖.创客教育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4):57-58.

[2]杨丽丽.在创客教育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探讨[J].黑河教育,2018(5):765.

[3]顾娉婷.创客教育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研究[J].好家长,2017(26):73.

[4]王薇.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4):109-110.

作者:刘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 篇2: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社会对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出于为社会培养后备人才,及时发现孩童天赋的目的,信息教育的学习应从小学生抓起。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文化课教学理念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并没有展现出信息化的优越性。微课作为新时代下应用于教育教学的高效手段,其主要依靠信息技术作为制作、传播、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引言

微课教学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它能以一段不超过十分钟的简短视频将课本上的重要知识点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密切贴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合理应用微课是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课堂互动的关键,对学生兴趣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一、借助“微课”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材内容基本上都是基础性知识,比较简单,但是这些基础性知识中也包含了一定的抽象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而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思维逻辑还不够成熟,所以他们对这些知识难以有充分的理解和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多次播放,让学生在重复学习的中理解、掌握知识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就拿《制作框架网页》这一知识点来说,基础性知识点十分枯燥,如果教师依旧采用过去口述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有效掌握框架网页的制作技术与方法。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微课开展教学,制作一个相关的微课视频,将框架网站的制作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教师先通过微课介绍“制作框架网页”的作用,给学生介绍网页编辑窗口界面上不同部分和按钮的功能。在讲解介绍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对比着word窗口讲解。之后,教师给学生讲述框架网页的制作过程,完成一个模块的讲解以后,教师都要按下暂停键,看看学生是否掌握该知识点。在播放完微课视频以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他们制作一个框架网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对微课的有效应用可以简单化知识点,帮助学生更为清楚、深刻地理解掌握复杂知识点,为未来的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

二、因材施教,促进共同进步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都不同,有的学生不用看教师示范操作就能自己独立完成任务,有的学生需要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任务,还有的学生需要教师反复讲解才能有所收获。同样的上机操作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做好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形成一个个知识点,再围绕这些知识点制作微课,然后把这些微课放到学生端计算机硬盘上,让学生像吃“自助餐”一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微课进行学习。例如,在讲授“曲线工具的使用”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三个含有不同知识点的微课,“画一个‘弯’的曲线”“画两个‘弯’的曲线”“画闭合的曲线”,并把它们存放在学生终端的“导学锦囊”文件夹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电脑绘画方面的闯关挑战学习活动,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曲线工具。在学生操作前,教师提醒学生如果碰到困难,可以打开“导学锦囊”文件夹中的微视频求助。这样一来,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而基础稍差的学生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得到有效帮助,由此,微课就能很好地帮助教师实现因材施材的目标,全面提升实际课堂教学效果。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讲解的形式将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观看完视频后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从而使其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信息技术知识框架。如教师在讲解“Excel表格制作”知识时,可以先简单的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将具体的操作过程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能够了解整个操作过程并对其中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教师解答这些疑问后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然后再通过实操完成对微课中知识的巩固,最终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四、以新课标为主打造微课内容体系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课标要求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微课的设计和应用中,应该时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来构建微课的内容体系。新课标对于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要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这就意味着微课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出发。新课标提出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的选题任务,这一点其实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在微课的设计中可以将阅读、三维设计、美术、英语等相关课程和知识内容相结合,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也能深化其他學科的知识。例如,教授学生的打字技能,可以将学生语文课堂上的课文和古诗为内容让学生进行打字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也深化了学生对拼音、课文和古诗的理解。也就是说,教师应用微课进行教学时,也不能脱离新课标的要求。

结束语

总的来说,利用微课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将相对烦琐的教材内容融汇到10分钟左右的微课演示中来,这大大减少了课堂教学时长,需要教师从微课设计角度多加思考、精心规划,根据知识类型设计最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让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单独的“副科”,而是与语文、数学等“主科”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狄杰利.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分析[J].求知导刊,2021(17):77-78.DOI:10.14161/j.cnki.qzdk.2021.17.038.

[2]张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融合与教学设计分析[J].科幻画报,2021(01):105+107.

[3]林小玲.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J].考试周刊,2020(97):114-115.

作者:岑绕庭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 篇3:

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法浅谈

摘要:目前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面临着理解和操作上的严重脱节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学资源有限,教师授课时间较少导致的。微格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學方法,正逐步地被学校引进并运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对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来说,微格课堂做到了理论和实际教学的同步,体现了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延伸,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课程空间,从而产生了独特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微课程;小学;信息技术

引言: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微课程教学模式有着诸多优点。第一,微课程视频的制作时间较短,教学针对性较强。学习者能够通过练习与观察,来强化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其次,微课视频的教学模式十分便捷,使得学习者可以在课外时间内随时随地练习。最后,通过视频的传递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得社会各领域的学习者均可掌握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然而,如何将小学微格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还有待于探索。

1 微课在小学信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发达,它不但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服务,也同时推动着教育课程的变革与发展。每堂课程的总长度通常是四十五分钟,而微格课的教育视频片长则通常设定在十分钟以内,让学习者可以自由观察、欣赏、分析、反思,从而发挥了在新课改标准下与老师自主合作探究课程的优势,进而训练了孩子的认知能力。此外,由微课堂生成的教育视频课件也可以移动。教师们也能够将这些结构化的内容发送到学生的手机或者邮箱。学生们也可以发展自己的第二课堂兴趣。而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复习时间设定自己的学习方向或者复习时间,而学生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时间设置自己的学习和复习时间,可以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学习总结与总结时间也能够让学生课堂的学习更有针对性。

2 利用微课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可操作性。将“重心”教学放在培养学生兴趣上,更符合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要。在新课标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将不妨通过微格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想像力。对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难点与重要问题将进行详细讲解,把剩余期限给学生以培养自主探索意识。而除了这些程序性的知识点以外,其余基本知识点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探索与钻研。如果微格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学方法将明显改善。而信息老师们也将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求,并充分利用微格课堂教学的优势,以推动学生的智力发挥。而信息化教学的更高成就将指日可待。也为此,在下面介绍《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的主要内容中,笔者特别从微课堂的角度作出了这样的课程设计。首先,在本课件中明确的标明了"信息"的基本概念。观看了二分钟视频之后,老师提问学生:"孩子们,看视频你知道什么?"提问方式十分开放,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回答,以此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这也恰恰克服了传统课堂的某些弊端。其次,对"信息处理"的深入研究使全班同学认识到"信息无处不在,经过及时处理后有很多用途。"在全班,老师说得很少,但学生们想得更多。微课堂就像"点睛之笔",成功营造了简单、平等、高效的课堂氛围。

3 微课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信息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不同于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只要其他一门学科能够完成对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式意识的有效激发,就一定可以直接帮助更多学生通过分析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但所有信息网络技术必须同时用于操作、引导、指导和理解。总的来说,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课堂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因此使用微型网络课程相对简化教学步骤和重新整理教学内容非常方便。新版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了小学使用信息网络技术小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微课"课程加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能力,联系学生实际,锻炼广大学生正常掌握使用小学信息网络技术的一种良好习惯。

为了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设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例如,在指导老师"计算机组成"部分时,首先尝试使用传统微格教授课件来解释教学重点问题内容和解决难点问题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鼓励每个学生从中发现实际问题并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利用传统微格教授课的知识分类法和学习引导方法对一些计算机的相关硬件应用部分知识进行系统分类,让每个学生以"自我介绍"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述一些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日常使用。枯燥的硬件知识点会变得有趣,微格课教学非常流行,然后玩"环游太平洋"让学生放松。师生交流互动的展示效果非常好。

4 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义务教育的这个历史关键时期,培养学校全体学生的教育综合素质学习理论实践活动能力,促进普通学校教育全体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发展至关重要。初中教育专业小学教师、英语专业小学教师、信息系统科学技术员等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伟大特殊历史使命。谁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就有可能真正起到义务教育活动引导者的重要作用,谁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就能工作扎实做得好,谁作为教师就是学校促进全体学生综合整体素质个性化发展健康成长最有力的心理精神物质支撑。因此实施普通学校义务文化教育的主要教学对象必然必须是学校全体学生,教师提供教学服务的主要指导对象自然也是学校全体学生。

因此学校全体教师应充分高度关注全体学生中的个体差异,采用"微课"的新型下一代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基础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不再仅仅是一个梦想。例如,当低年级学生不能掌握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应用微格班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想象的机会。中等年级学生可以参加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申请微格课程,为他们的动手操作和积极探索打下良好的基础。高年级段的学生应该具有较强创新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可以充分运用教学微格深入课堂,组织青年学生共同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集中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教育和让孩子的微格个性化健康成长。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年学生应该具有不同的教学信息处理技术水平,在教学实践教育活动中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智力发展,微格化课程的广泛应用不容忽视,还有很大的教学探索实践空间和具体应用价值。

5.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课堂教学中,微格式课堂的合理开展应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认知思维特点、爱好和语言理解能力,整理利用微格式的课堂教学资源,共享微课视频教学资料,有利于他们能够顺利完成本期学习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家武.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 中 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 22) : 27 ~ 28.

[2]宁元冷,魏强.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 用[J]. 中小学电教,2017( 16) : 112 ~ 113.

[3]徐龙坤,韩美熙.“微课”热效应后的冷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

作者:凡娟

上一篇:急诊科培训工作报告下一篇:县长廉政情况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