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没能走到一起

2022-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最后没能走到一起

《那个和你一起吃路边摊的姑娘,为什么没有陪你走到最后》

讲了一个故事,主角是D小姐和S君,一对很普通的青年男女,毕业后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后来恋爱了,很常见的办公室恋情。一段工作结束之后,S君提出到别的城市去闯一闯,看一看,D小姐二话没说,打包了行李就跟他走了。又过了几年,他们所在城市的发展也不看好,于是双双回到了原来的城市,再再然后,两人分手了。偶然的机会,作者问起两人分手的原因,跟大多数苦逼男一样,男主角对分手的原因归结为经济问题。而在问D小姐的时候,D小姐则说是由于自己家里突遭巨大变故时,S君表现得比较孩子气,给予支持也有点不那么给力,让她自己一个人独自回家解决。然后再加上后面发生的一些事,促使了D小姐开始下决心离开。D小姐说,她……实在太伤心了。

故事的最后,老朋友们一起聚会,D小姐不在,大家纷纷问起S君,分开的原因。S君被追问的尴尬,再次笼统的回答,因为经济问题。故事讲到这里,你们猜猜,朋友们都有什么反应? 听完S君的回答,预想的大家淡淡的安慰几句就算了的场景没有出现。出乎意料的,一桌子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开始数落起S君,女孩子说D小姐不是那种人,男生说肯定不是钱的事儿。一个老大哥一语中的,他说我不知道你们之间交往的那些细节,但是一个姑娘,把她最好的几年都给了你,什么都给了你,跟你去流浪,当初你就穷,人家也跟你了,最后跟你分手,你如果还认为这是因为经济问题,那就是你有问题了!(你们看,这世界上总还是有这那么一群可爱的人们的) 的确现在是有些姑娘是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但依然有很多姑娘是愿意和你在自行车后座上笑的。就像文中的D小姐,从大概23岁的时候跟着S君,奔走天涯,漂泊异乡,租小破房子住,S君偶尔失业的时候,也义无反顾的赚钱养家,到分手的时候,历经四五年,她已经快三十了。她不是为了要去坐在宝马车里哭,才离开的。 我周围也有着许多像S君这样的男孩子。

当姑娘在公司受到上司无理的责难需要安慰的时候,当姑娘对于职业选择犹豫不决需要意见的时候,当姑娘辛苦了一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的时候,当姑娘给你发短信说感冒生病的时候。我的一些男性朋友在干什么呢?他们只会安慰说,哎呀,小事情,乖,想开一点嘛,然后继续专心的看他的英超联赛。只会说,新人都是这个样子嘛,累一点多正常。忍一忍就好了。老婆,你昨天做的那个菜很好吃哎,今天再给我做一个吧。只会告诉她,听你的,你的选着一定是对的,然后转过身盯着屏幕,专心走位,冷静补刀。只会说出那句已经屡试不爽的黄金万能句,宝贝,多喝点儿热水,然后冲着YY大喊,治疗加大治疗量,T注意开技能。 而一些所谓的高帅富在干什么呢?他们会在姑娘辛苦了一天疲惫不堪的时候,对她说,累了一天啊,走,今天咱们出去吃,好好犒劳你一下。他们会在姑娘对于职业选择犹豫不决需要意见的时候,能够沉静的听你倾诉,温和、理性的给出自己的意见,即使可能最后还是得姑娘自己拿主意。在姑娘被上司无理责难需要安慰的时候,他们会给她一个温暖的怀抱,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

一些人真的遇到了一个不嫌贫爱富的好姑娘的时候,却不懂得怎么珍惜。最后一归结呢,就都觉得是经济原因,全世界的姑娘都是嫌贫爱富。

现在虽然的确是有很多姑娘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但其实依然有很多姑娘是愿意和你在自行车后座上笑。如果她有一天离开了你的自行车,是因为你把她弄哭了。

眼泪流干了的时候,人就再也留不住了…

有时候离去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转身,而是一辈子的幸福 ...

第2篇:冯小刚能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不会放过机会

冯小刚是我从儿时记忆就很深刻的人,为什么呢?上世纪80年代有一部电视剧叫《凯旋在子夜》,我记得是朱琳(就是女儿国国王啦)和石兆棋主演,内容是对越自卫反击边境作战,个人以为军旅题材的电视剧里,我看过的只有《历史的天空》、《亮剑》、《士兵突击》等少数几部堪与之相比。这电视剧因为成本所限,当时是到了南疆前线,真刀真枪的上战场取景,所以对战争描述之细腻深刻,后来当然不能比。这片子的制作人员里有两个名字就此让我记住了,一个是导演尤小刚,另一个是场记美术冯小刚(没错,就是现在的冯爷),再加上另一个爱拍战争题材的冯小宁(拍过《战争子午线》、《大气层消失》等优秀的电影作品,当然还有令人难以忘怀的《北洋水师》),我那会都分不清这三个人谁是谁。

不过偶然看过一期影视访谈节目之后,至少冯小刚我是认清楚了,因为在这个访谈里他笑着自黑了一下,就是拍《凯旋在子夜》的时候,他不但是场记、美术,还是演员,还有好几句台词,还有特写。他演的谁呢?越南军官,阵地上被击毙。因为大家都觉得他长得特像越南人,瘦小枯干獐头鼠目,尤其是很有特色的大门牙,不演这个反面角色都对不起他,于是他就义不容辞的上阵了。这么鲜明的角色形象,你看了也一定能记住,尽管现在看来这个角色很脸谱化,甚至还给冯小刚带来好一阵的嘲讽,以至于后来他追徐帆到手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么漂亮的姑娘竟然嫁了一越南人,真糟蹋了”,这听起来真不是玩笑了,但冯小刚就是哈哈哈了事。

不过这事却反映了冯小刚能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他不会放过机会,哪怕这机会看上去很刻薄,很艰难,但他一定会伸手抓住,所以他能追到徐帆这个大青衣,也能从一个剧务场记成为中国电影导演票房之王。

所以好多人说冯小刚的影视圈发力是从《北京人在纽约》,或者从《编辑部的故事》开始的,其实不是,从《凯旋在子夜》,他就努力在一点点往上爬,他那会的主要工作是场记、剧务,说不好听的就是打杂的,加上他懂美术,能给美工打下手,慢慢的从美工这个职位入手,一步一步深入影视圈。正如他最拿手的小人物贺岁片一样,那些角色在逆境中抓住每一个机会挣扎,笑着面对每一个为难和嘲讽,就是为了有权势者赐予的一点空间,更好的活下去。所以他拍那些来自平民的辛酸特别动人,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拍的是他自己。

冯小刚善于逢迎,善于抓住机会,这是他自己也承认的事情,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他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给片子争取过审的机会,他曾经请高级干部吃饭,席间如此拍马屁,“您是谁啊,您是站天安门城楼上,看看北京城这边说这边灯太多有点晃眼,这边的灯就都要立刻给灭了。”这种谄媚我们听着有些肉麻,甚至可能觉得他下作,为了拍电影如此低三下四,丧失人格。但看看他拍的片子又不是那种三俗无趣,你就能明白他这种低三下四背后的辛酸了。为了拍个过得去的电影,这么委屈自己,至于么?容易么?

除了《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这些让他在影视界立住脚的片子,冯小刚真正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自己品牌的片子是电影《甲方乙方》,我当时已经来了北京上大学,也看了,觉得很好看。但对于我来说,真正记住导演冯小刚的是另一部他的力作《永失我爱》,几年前,我在写徐帆的时候,说过这事,现在拿出来充一下数。

“我第一次看到徐帆,应该是在《编辑部的故事》里,那时候大家都爱李冬宝和戈玲,至少也是捧牛大姐或者余德利,没谁注意那些来来往往的配角。王朔、冯小刚、叶京这些北京老顽主都跑来客串,却没人注意,徐帆也是在其中露了一脸,某次在天涯上众人挖出那个镜头,一片惊叹:那会真年轻漂亮啊。

是啊,那会真年轻漂亮。我再一次看到她的电影,应该是1997年或者1998年,冯小刚的第一步贺岁片,葛优再一次大放异彩,连带着邻家姑娘脸的刘蓓都好看起来了。又是一票冯小刚的那帮哥们来客串:英达、傅彪、叶京、何冰、刘震云,当然还有徐帆。徐帆演一个想过普通人日子的明星,姿态夸张,矫揉造作,是个丑角,让我等捧腹。当然这个电影让我们记忆深刻的还有一句话,”1997年过去了,我很想念它“,1997这个标志性的年份,就在这样一种笑和泪的氛围中结束。

我再一次看到她的时候,应该是在1999年,好像是10月吧,好吧其实99年春节我已经看过她主演的《不见不散》了,但我忍不住要把这个10月先拿出来说,那是某个下午,对门宿舍的同学肖冰东忽然对我说”我弄到两张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的观摩票,要去看否?“观摩?我以为是早年听说的那种”内部片“呢,大学生电影节是什么东西?管他娘的。于是说当然去,然后我们就骑车,从北三环东路的和平街北口骑到了北太平庄的电影学院,错了,是肖冰东骑车,我坐后面。路很远又有上坡下坡,我很不好意思,就不停在后面说笑话,省的显得太没心没肺。

那一天的电影就是冯小刚的《永失我爱》,男主角是郭涛,后来因《疯狂的石头》里面的保卫科干部包世宏而一夜成名,其实在这电影里比他在石头里演的强太多了。女主角是徐帆和剧雪。说实话这是一部闷骚的电影,充斥着王朔之流浑不吝和死硬到底的风格,当然画面和运镜都很出色,我至今记得他们在机场高速边上买了一块地,自己盖房(这TM是现在很多人的梦想),高速公路和油菜花地交相辉映,一副面朝高速,春暖花开的样子,加上两个漂亮空姐,羡慕死我们这些看戏的了。不过这电影是一杯具,还是华丽的杯具。据说,冯小刚被连毙3部电影,开始他以为是拍的不够深沉,要《黄土地》那样的,于是玩命深沉,后来又以为是不够唯美,于是又拼命唯美,向着《红高粱》看齐,结果3连禁,搞到他嚎啕大哭。终于审片的有好心人点了他一句”你为什么总要拍悲剧呢?我们国家的群众生活有那么悲惨么?改革开放那么多年,反而越活越回去了么?“于是他大彻大悟,改拍喜剧,随成名、成功,离婚,结婚,新娘就是徐帆。当然这是坊间杂谈。

《永失我爱》的确有点玩大师范儿,我记得电影的开场并不清楚,有点天黑没睁开眼那种感觉,光不够,镜头还有点晃,让人以为他用网易拍拍的电影。难怪审片的不看好他。但是很快丫就得逞了。当徐帆演的空姐出来时,光给的叫一个好啊,角度叫一个完美啊!嘛叫亮相?这就叫亮相!没有对比能有这个效果么?台下艺术青年掌声和匪哨并起,欢呼和拖鞋乱飞(因为有孙子站起来大喊”真漂亮,我爱你“,激了众怒)我坐在一票兽血沸腾的人中间,灵魂出窍了……

所以我就很认真的看完了这部片,理论上来说我那时刚18岁,血气方刚,除了动作片,科幻片和A片,是忍不下这么闷的1个多小时的,可那天就忍下了。而且我看到后来郭涛因为自己患了重症肌无力,而强逼不知情的徐帆走,徐帆又哭又闹又打又骂就是不肯离开,最后一头撞在他们辛苦装修好的家的门上,一缕鲜红从玻璃门上蜿蜒而下,一声惨烈的哭叫”你太狠了!“我当时也哭了,真哭了。这真没法谴责谁,好像都没错,可又好像都错了。电影结束后,主持人要大家不要走,给电影投票,有人选酷毙了的郭涛,有人选忍辱负重的剧雪,我选的是徐帆。这片子不错,但我没什么内涵,我就喜欢年轻漂亮的大妞,这点是王朔和冯小刚表现出的精神,窈窕淑女,顽主好逑,我那时候很受用这一点。那天我们在电影学院混到10点多才往回走,一路上也不再瞎扯淡,闷头想着电影里那些镜头。到学校的时候,我没发觉自己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腿已经木了,一迈步就栽倒在地上……顺嘴说一句,那一年大学生电影节,观众最喜欢的女演员,也就是大学生电影节的影后吧,就是徐帆。”

以上是《唐山大地震》那年,我写的关于《永失我爱》和徐帆的部分观影回忆。可以看到,冯小刚开始转战电影界的时候,他并不是想延续《编辑部的故事》那种风格,他是真的想正经做一个好的,有情怀,像张艺谋陈凯歌乃至更老一代谢晋、谢铁骊那样的导演。他起手拍的片子也相当不错,《永失我爱》是不折不扣的青春片,放现在上院线未必能比致青春差,肯定比小时代好。但时也命也,赶上中国电影最低谷的那个时代,1990-1994,拍这种类型片基本是死路一条,这头一炮基本哑火,后面两部更是都没过审查。王朔导演,冯小刚本人主演的《我是你爸爸》(强烈推荐这片,冯小刚演那种虚伪和道貌岸然真是入骨三分)也一样没过审,基本属于拍什么完什么,票房大毒药。

他是怎么爬起来的,他在自传里也好,各种访谈里说的很多了,不再重复。韩三平给了他一次机会,他抓住了。而且他嗅出了上面对王朔的忌讳,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慢慢与王朔疏远,与刘恒、刘震云合作越来越多,又交好张国立,算是走出来了。为此后来他当面向王朔端酒赔罪,算是把这段势利眼的过节了结。才又有了《非诚勿扰》乃至现在的《私人定制》。即使如此,曾经的铁哥们叶京(就是那个蹲村口破窑洞上,满村偷鸡吃的大款)还是很看不起他,说他“用时候朝前,不用时候朝后”,这是一句很粗俗的比喻,堪比当面扇耳光,已经功成名就的冯小刚没说话,也端酒赔罪。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冯小刚才能走到今天。

但这并不意味着,冯小刚是凭着没皮没脸混上来的。观众很聪明,光不要脸,没本事,走不到今天,不要脸的导演多了,还有谁混出来了?冯小刚清楚他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他有中国最好的都市平民写作者王朔,有中国最特色的农村城镇化写作者刘震云,以及在商业和艺术上平衡度把握的非常好的写作者刘恒,中国最好的男演员(之一)葛优,他本人对都市小人物奋斗经历和心态的精准把握,如果他顺着这个路子往下走,完全可以把冯氏喜剧拍成《寅次郎的故事》那样的国民剧,成为山田洋次那样的国民导演。

但冯小刚没有一条道走到黑,他真是有点野心的,想试试不同的路子,他还想朝着黑泽明努努力。于是他拍了《夜宴》,证明他也能拍古装大片(个人吐槽:能拍但未必能看),拍了《一声叹息》,还有《唐山大地震》,《集结号》,乃至《1942》,这几部正剧众说纷纭,但我都很喜欢,这些片子的确都是有情怀,有悲悯的,故事也讲的很不错,因为有刘恒、刘震云替他把关。

直到《非诚勿扰》,问题开始出来了,就是脱离开刘恒和刘震云对于剧本的把握之后,光靠王朔,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观众对于影片细节的精致要求了。王朔是一个作家,但不是一个合格的编剧,光靠嘴目前是撑不起一部好电影的。

中国缺少好编剧,这已经是行业上下公认的一个问题了,张艺谋陈凯歌是如此,冯小刚也是如此。第五代导演在影像画面的想象力上继承并超越了前辈的俄罗斯电影美学,向着更本土的影像化叙事前进,但却陷在符号化、抽象化的死胡同里。冯小刚无意中为打破这一窠臼而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念念不忘的,是他那个年代,也是姜文、冯小宁等人的青春理想,以至于他如今上下两难。观众希望他继续做山田洋次那样的平民导演,但他却不能像山田洋次那样熟练转身,拍出“武士三部曲”那样结合时代和个人视角的佳作。说到底,张摄影出身,冯美术出身,只有陈导演出身,没有一个能像前辈导演一样,对文字有足够的把握和驾驭。他们都需要好的编剧先对文学进行改编,然后再进一步修改,脱离了熟悉文学和剧本的编剧,即使名气再大,他们端上来的,要么是小品大集合,要么是空洞华丽的舞台剧。这不是冯小刚一个人的问题,这是这一代,乃至更下一代导演都面临的问题。影像化有影像化的优势,但文学是一切故事的立身之本,丧失了文学素养,光有MV式样的华丽剪辑,是撑不起一部“有情怀”的电影的。

当你想做一个“有情怀”的导演时,并不是因为你对什么总放不下,有心结就可以做到,能说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种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的话,这才是情怀的体现。我也很有情怀呢,可我写字一多头都疼,我这情怀算个屁啊,做不了,做不到,做不好,怎么说情怀都是废话,拿作品来证明,观众认可才是真的。

所以,冯小刚其实处在一个挺尴尬的地位,他的年纪、身份、商业定位、辅助团队以及个人能力,都不允许他做太多的转型努力了,但他还想试试,像黑泽明那样随心所欲不逾矩,拍出《九个梦》那么绚丽而有哲理的电影,只是他一个人真的托不住这个巨大的梦想。春晚这种群众大联欢的活动,就像张艺谋导演奥运开幕式一样,都是他们自身能力中最擅长的一部分。可他们现在要做的是弥补自己最不擅长的一部分,这就很难,很难。

但无论如何,我尊敬这样的人,冯小刚可以过得更好,更轻松,一路拍群众喜闻乐见的喜剧,不求票房纪录,只要能给投资人一个交代。可他不,顶着累出来的白癜风,顶着华谊股票的涨跌压力,顶着各种“装逼”的骂名,他做自己想要的电影。他为了中国电影分级制度和审查制度在公开场合大声疾呼,他为了遭受非议的女演员舒淇拍案而起,都是得罪人的事情,他毫不犹豫的做了,他已经是一个既得利益者了,但还是敢出头。换成你,你敢么?他就像堂吉诃德,明知能力有限,但为了中国电影能走多远是多远,拼死拨动每一个可能转动的齿轮,找一条出路。或许他的能力有限,但对于敢这样尝试,有担当的人,我保持我从心底里发出的敬意。

当然,《私人订制》太糊弄了,这片子不在我致敬之列,不过人家早说了,这是要给1942还账,给华谊挣点钱,就别那么多要求了。人家拍悲剧,你说人装逼,人家拍喜剧了,你说人家不真诚,人家说了我这就是来挣钱,大爷您赏个脸得了,你说不行你没跪下求我们,你不谦虚……累不累啊?

至于春晚,换谁导演都会被骂成狗,不是冯小刚的责任。如果你不满,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IBI。

第3篇:走到最后的说说

“美丽的开场,浪漫的情节,完美的结局”——这是人们一直希望的。可是,故事往往不是如此。也许我们没有美丽的开场,也没有浪漫的情节,结局是什么也不清楚。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走到最后的说说,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走到最后的说说

1.分手后,我有一千种一万种想见你的理由,却少了一种见你的身份。

2.后来我们不在相见,不再相念,不再相欠。

3.我所认为最深沉的爱,莫过于分开以后,我将自己,活成了你的样子。

4.我没有饮过最烈的酒,可我放弃过最爱的人。

5.曾想过要变得很优秀很优秀,然后出现在你面前气死你,让你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我,可真的开始变优秀,就觉得那样的想法好幼稚,坚持的意义在于让自己变得更好,遇到更好的人,而更好的人,不是你。

6.你走以后,我喜欢你就是我自己的事了,与你无关。

7.世界上最伤心的事,不是你爱的人不爱你,而是他爱你过后,最后却不爱你。

8.你说陪我走到剧终,却只陪我走到剧中。

9.大概是所有运气都花在了遇到你,以至于不能陪你走到最后。

10.在这个世界上我有很多事是无能为力的,比如生老病死,比如光阴流逝,比如,你不爱我。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

11.像所有陈词滥调的故事一样,你不见了,我才如此想你。

12.适可而止的放弃,至少不会输的太狼狈。

13.不是爱情不肯放过你,不是回忆不肯放过你,不是宿命不肯放过你,而是你自己不肯放过你自己。

14.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你就喜欢上别人了。

15.两人分手后多年,在一个城市不期而遇。男:你好吗?女:好。男:他好吗?女:好。女的问,你好吗?男的回答,好。女:她好吗男:她刚才告诉我她很好。

16.我想我怀念的不止是你,还有在那段时光里穿梭而行的自己。

17.你不爱我,我不怪你,我习惯了自作多情;你不想我,我不怨你,我只是放不下你。请别介意,我只是个死心塌地爱你的疯子。

18.你欠我一句对不起,但我不会再说没关系。

19.我满腔哽咽跟你诉说旧日种种,多可笑,我以为你会感动。

20.我已经不再去翻你空间有谁评论,偷看你跟谁聊得欢不欢,也不会再为了谁吃醋马上跟你吵闹宣示占有权,也不再在胡乱想你资料写了什么,是不是为我而写,大概是真的累了,你想要跟谁好就跟谁好去吧。

21.你现在过得好不好,会不会偶尔想起我,然后会心一笑。

22.得不到的东西就放弃吧,每天想着念着心不疼吗?

23.这些年,我怀揣着对你的爱,就像窃贼匿藏着偷窃来的赃物,永远都见不得天日,谁都不知道我一直爱着你。

24.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

25.有的人,该忘就忘了吧,人家不在乎你,又何必委屈自己呢?再怎么痛,再怎么难过,人家也看不到,也不会心疼你,你难过给谁看?我只是控制不住想你的心情。

26.我羡慕她,拥有的是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再得到的你。

27.那些回不来的东西,我只好假装从没拥有过。

28.从你忍心伤害我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的感受,你一定从没考虑过。

29.请你一定要比我幸福,才不枉费我狼狈退出。

30.当你认真谈过一段感情,最后却分手了,后来你会很难再去喜欢别人,你不想花时间,也不想去了解。就好比你

篇二:走到最后的说说

很多事情不能自己掌控,即使再孤单再寂寞,仍要继续走下去。不许停也不能回头。

太过美好的东西从来都不适合经历,因为一旦经历便无法遗忘。

在完美的彼岸刚刚上演了一场悲剧,所有的血与泪在枯萎的荆棘蕴育出一个花蕾,它将经历轮回的七场雷雨,然后绽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鱼上钩了,那是因为鱼爱上了渔夫,它愿用生命来博渔夫一笑……

喜欢在你身上留下属於我的印记,却不曾记起你从未属於过我……

如果有一天,不再喜欢你了,我的生活会不会又像从前那样堕落,颓废…我不想再要那样的生活,所以,在我还没有放弃你之前,请你,至少要喜欢上我……

曾经爱过你的人,前世一定和你有缘,不要语言虐待。如果他今生真的负你了,那是因为你前生负他,红尘轮回,无需计较。

一个人要是舍得让你伤心,就根本不会在乎你是否流泪。所以赶紧收起你那卑微的泪水。洗洗脸刷刷牙,该干嘛就干嘛去吧...当思念太过积聚,深沉的有如负赘,会使一些遥远记忆中的说话浮到嘴边,让人忍不住想再听一遍。因为没人堪寄,所以只能借一双耳朵、、说给自己听。会使你泪流满面

有些人,等之不来,便只能离开;有些东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弃;有些过去,关于幸福或伤痛,只能埋于心底;有些冀望,关于现在或将来,只能选择遗忘。

逃到世界的角落,也逃不过讨厌的自己。

抬头,大笑,低头,流泪。无人知晓,我并不在意。

为何走到了半路、却握不到幸福。

*抱着你的爱粉身碎骨、我也不愿意退出*

梦总是与现实相反的 我不要醒来 因为在梦里 你总和我在一起

可以用1天时间爱上一个人,但却要用1辈子去忘记一个人。

没有爱,你注定挤不进他生命。

请不要在他面前泪留满面,他无法给予你照顾和关心,至多只是一点同情。

你用心,他无心,爱着不爱自己的人,本身就是没有回报的。

是否青涩的青春,遇见你只在路途,却不知你即将远走。又或许,太过于年少的爱情我们都走在成长的旅途中,盲目的寻找不到方向,跌跌撞撞的奔向远方。一场相遇已是缘尽一如烟光落下的薄凉,一场绚丽的开放已是开至尽头的荼靡。

上一篇:财政局信访工作总结下一篇:行政内勤有发展前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