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赏析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美术赏析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作品鉴赏不仅能够丰富美术领域的研究内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国民间艺术进行宣传。民间艺术通过美术的表达可以进入广大人民的视野,受到人民的注意。促使我国民间艺术不断的发展和传承,本文对美术专业开设民间鉴赏作品进行分析与综述。从而进行探讨美术专业对民间作品鉴赏对其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第一篇:美术赏析论文

民间美术“五步赏析法”初探

[摘要]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很多民间美术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不被学生知晓和理解。通过挖掘宁波民间美术中的色彩、造型、纹样、工艺等优秀元素,运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充满趣味性的“五步赏析法”,引导学生感知、欣赏和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语言,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五步赏析法;色彩;造型;纹样;工艺;感受

[

浙江宁波,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地域环境、民俗风情孕育了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其中蕴含的美术元素和艺术语言凸显历史性、实用性、地方性,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艺术资源。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很多民间美术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不被学生知晓和理解。《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再一次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民族文化的传承热,也激发了笔者积极探索适合儿童认知规律的“五步赏析法”。美术课堂中,笔者通过“五步赏析法”,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地感知、探究、欣赏和理解蕴含在宁波民间美术中的艺术语言,在促进民间美术传承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步:找色彩——体会色彩情感

色彩是人的第一视觉感受,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感表现,就像民间美术中凸显的色彩表现出喜庆、热闹和活力的特点。民俗文化研究专家素泰熙曾说:“民间艺术用的都是有生命力的色彩,最能彰显生命力,让人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民间美术的用色特点,体会到其充满生命力的色彩感受,笔者运用直观感知和对比欣赏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寻找色彩一视觉感受一情感表现”的过程。首先,通过视频、图片、实物等分别出示相同或相似内容的民间美术形象和现代美术形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分别找出其中的主要颜色并用色卡标识出来。其次,将这两种形象表现出来的色彩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各自的色彩倾向或色彩搭配带给观者的视觉感受。再次,学生间交流讨论,体会民间美术形象所呈现的色彩表现的情感。例如,课堂中出示泥金彩漆家具(图1)和现代家具(图2),让学生观察后分别说出紅、金、蓝和棕、白两组色彩搭配的感受。通过两组图片中的色彩对比,学生明显感受到红、金、蓝三色搭配带给人喜庆和热烈的感受,而棕、白两色的搭配则给人简洁和低调的印象。这样教学,学生还感知了金银彩绣、奉化布龙、纸扎彩灯等其他宁波民间美术的色彩,最终发现民间美术色彩绚丽的特点,体会到民间美术色彩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第二步:看造型——激活心中形象

民间美术的造型有别于现代艺术的造型,常呈现出或稚拙,或繁复,或夸张,或趣味等特点。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已经远离我们生活的民间美术的造型特点,让民间美术形象根植于学生心中呢?课堂教学中,笔者运用“粗一细一全”的观察方法,即先“粗”看造型,引导学生进行整体观察,形成初步感知和印象;接着“细”品形象,让学生深人观察,通过品味形象的细节和特征,使艺术形象具体化、形象化;再“全”观实景,观赏民间美术形象在生活实际中的展现,使艺术形象最终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如宁波人每逢端午节要缝制悬挂的香袋,在欣赏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先“粗”看香袋,发现香袋有生肖、绣球、驼背佬、三角郎等造型。接着“细”品香袋,进行深入观察,体会到源于龙形象的生肖龙香袋(图3)的造型稚拙可爱;绣球香袋(图4)是用若干个扇形组合而成的凹凸圆球,精美巧妙;弓着背、头前倾、手脚并用的驼背佬造型香袋(图5)夸张有趣……最后“全”观香袋,图片实景展现悬挂在床头、窗帘、衣服上的各种造型的香袋,学生在观赏融人生活场景的香袋造型后,对各种香袋形象的记忆更加深刻了。

第三步:拼纹样——探寻独特视角

自古以来,人们就喜欢在各种器物上用装饰花纹的方法留下美丽的印记,于是就有了纹样。这些源自人们生活的美丽纹样,图案精美,构成繁杂,但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看似繁杂的纹样都能化解成由基本的形象和固定的谱式构成。于是,笔者运用以下方法进行纹样的欣赏、设计教学:首先看一看,引导学生“阅读”纹样,化繁为简,找出构成纹样的一些基本形象,如龙、凤凰、牡丹、蝙蝠等。其次比一比,即比较纹样形象与原型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发现民间纹样是在原型基础上进行简化、添加、夸张等设计而成的。再次猜一猜,即猜测纹样图案隐含的寓意,让学生领悟民间喜欢运用谐音或相似形来表达吉祥的寓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应用,笔者再利用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探一探,发现均衡、对称、发散、同心等常见的纹样构成形式。最后试一试,引导学生在尝试利用基本形式纹样进行拼摆设计的过程中,学习、理解民间美术中纹样构成的形式美、规律美,追寻、发现民间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视角。

第四步:辨工艺——传递“工匠精神”

民间艺人在长年累月的艺术实践中,慢慢积累了种类繁多、过程繁杂的工艺技法,并通过言传身教的形式进行自然传承,所以仅凭借图片欣赏,学生无法真实感知其制作工艺。通过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创设“疑一探一解”的教学情境,层层引导,促使学生围绕工艺制作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如在欣赏教学中,笔者提问:“民间艺人是怎么将这些东西制作出来的呢?”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一系列的体验探究活动,如让学生摸一摸、敲一敲实物等,唤醒学生的触觉体验,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获得深刻感受;接着想一想、说一说材质,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在交流讨论中明晰制作难点;再议一议、辨一辨工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辨识工艺技法。这样学生能轻易辨识出金银彩绣上的图案是用针线刺绣出来的,精美的箩筐是用细竹片编织的,等等。针对骨木镶嵌和泥金彩漆等较复杂、较少见的民间工艺,学生在通过触摸也难以辨识其工艺的情况下,教师可借助微课或视频播放相关工艺的制作步骤,拓展学习方法,或邀请民间艺人进课堂,手把手传承制作工艺(图6)。这样教学可让学生在充满新奇的体验学习中感受程序繁复的工艺技法,促进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使他们在学习技艺的同时,体验到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第五步:说感受——促进文化理解

不同的学生,由于喜好、欣赏等角度的不同,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也各不相同。如有的学生喜欢民间美术呈现的色彩效果,有的学生喜欢民间美术的工艺制作,有的学生则关注民间美术背后的故事……因此,每个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也不可能有相同的评价。另外,面对民间美术中显现的粗拙形象、艳俗色彩等,与现代审美形成的反差,也让一部分学生无法认同、理解它的美感。为此,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的发现”,笔者引导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发现的美和表达源自内心对民间美术的质疑与批判,然后引领学生剖析、解读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促进学生对它的欣赏理解。如针对学生提出的民间美术中粗拙形象、艳俗色彩等的审美疑惑,笔者先引导学生寻找这些形象的灵感来源,剖析民间艺术家源于对生命原发性、主观性感受的艺术创作过程,然后让学生小组探究当时人们的生活背景,解读隐含在民间美术中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中呈现的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是创作者对美的探索、对生活的热爱。这样可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来欣赏、理解民间美术不同于一般审美意识的特殊性,以及民间文化共同构成民间艺术语言特征的内在根源。

经过一年的宁波民间美术欣赏教学探究实践,笔者开发设计了一系列宁波民间美术欣赏教学课程,并被评为“区优秀艺术拓展课程”,而切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规律的“五步赏析法”,让原本复杂、枯燥的民间美术欣赏教学变得简单、直观,充满探索的乐趣。在这样的审美体验中,促进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理解和传承,并催生出一批借鉴宁波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作的优秀儿童艺术作品。

(特约编辑:木清)

作者: 王晓娇 俞宏伟

第二篇:中外建筑美术赏析

摘 要:本文通过鉴赏分析中外代表性古建筑美术作品,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建筑美术所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加深建筑与美术之间关系的认识,保护、维修好这些与建筑成为一体的美术作品,使建筑和美术作品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我们今天的社会留下珍贵的文物建筑资料。

关键词:建筑美术建筑文化建筑保护

建筑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在为寻找、建造能够遮风避雨的生存空间——建筑而辛劳。当人们拥有了这种最基本的生存空间后,合理、舒适、美观的目标要求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了出来,并且围绕该目标的实现而在一直进行不懈的努力,这种努力也使得建筑学学科本身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人们对建筑的理解早已突破了实用性的概念,建筑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它是通过人的智慧将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经过巧妙构思精心设计而成,是对设计构思和设计哲理的深层表达,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建筑除了满足人的使用功能外,还满足了人的审美要求。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力是受他的文化修养、民族习惯、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制约,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以及同一国家不同的历史时代所呈现出的建筑文化、建筑美术都不同。它是形成人类文明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筑美术与其他造型艺术一样,它主要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它具有特殊的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中国古建筑艺术大约在一万年前产生,新石器时代后,中国原始建筑艺术在北方、南方的许多地域留下了重要遗迹。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筑上采用木结构体系。用木料做成房屋的构架,以柱、梁、檩为主要构件,各构件之间由榫卯联接,富有韧性,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结构设计,以大屋顶为特征,中国古代木建筑中,最特别的也是最具特色结构构件是斗棋,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化,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简化,斗拱的数量也由少变多,它已经成为装饰性和等级标志的象征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怕虫蛀火烧雨淋,为了维护木结构构件,使其免受风雨的剥蚀,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用油漆和彩绘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对木结构构建表面多进行护理,现存的古建筑很多是反复翻修的或者是明清时代的。中国古建筑构建所采用的颜色很多情况下取决于居住者的等级,比如皇宫、寺庙,多用黄色、红色,而官员府第或园林建筑用蓝色、绿色较多。在清代,黄色是最尊贵的,明黄色的琉璃瓦只有皇宫或寺庙才能实用,官员或平民使用的都是青瓦,否则就是欺君之罪。皇宫建筑中的彩画也是黄色或贴金的居多。在皇宫内部建筑也有不同的等级,大体上可以根据檐的形式,吻兽的数量,颜色等来区分,比如重檐比单檐的高贵,黄色比其它颜色高贵,吻兽数景越多越高贵。到了清代建筑构建色彩的施用越来越复杂,突出色彩装饰性功能,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就是“油漆彩画”。装饰图案多用吉祥图案,它不仅美化了建筑构件,并且给建筑赋予了达祈福求祥的愿望深刻的精神内涵。从佛教的莲花、飞天,到盛唐华丽富贵的牡丹再到明清的岁寒二友,从民间福禄寿喜到皇家的龙凤呈祥,有的还被描绘成金彩,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祈福避祸’

‘的吉祥观念。雕梁画柱也是中国古人独特审美观的体现,它起源于远古时代部落的图腾标志,随着时代的变迁,图腾的标志渐渐在人们心中印象淡薄,雕饰的动物逐渐变成了人们喜爱的吉祥物。如皇家建筑中的龙、凤、瑞兽等雕塑体现了龙风吉祥、常用来守门的狮子在民间有辟邪的作用,用这种雕刻形式附加在建筑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建筑民俗。

西方的建筑包括东方的印度建筑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以前,基本上都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建造的,属于砖石结构体系。在公元前三千多年左右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用石头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和神庙,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第一批巨石建筑。古埃及的艺术与法老的绝对权威和其特殊的宗教信仰——对死后生活的崇拜有直接关系,陵墓是占埃及人最重要的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埃及的建筑艺术主要是同绕着人死后的生活而展开的,金字塔的外部造型很简单,但内部却充满着神秘,内有大量珍贵的稀世珍宝和人形彩绘棺木,四壁涂满了以今世来生为题材的精美壁画,反映了法老期望死后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来世,有人称埃及的艺术为黑夜的艺术。金字塔内的壁画,具有一定程式化规则,人物的头部和脚绘成侧面,身体部分多绘成为正面,表情呆板,充满了神秘,壁画以黑、红、黄、褐、白色等颜料进行平涂描绘,色彩鲜艳饱满,富丽堂皇。古罗马、古希腊的建筑以大型石头雕塑为主,在公元11至12世纪以后以宗教发展带动起来的建筑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建筑以教堂和修道院为丰,内部以壁画、雕刻及玻璃窗画装饰为主,艺术形象刻板威严,并富有永恒的精神力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建筑内部的壁画、雕塑发生了重大的變化,人物被赋予灵魂,空间透视感强、造型准确、烘托明暗、动态变化万下,壁画多用湿壁画和蛋彩画来表现,如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德·格拉齐修道院绘制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绘制的天顶画《创世纪》、拉斐尔为梵蒂冈签字大厅绘制的四幅大壁画《哲学》、《法学》、《神学》、《诗学》等,都体现了透视学、解剖学在艺术中的运用,科学与艺术已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西方建筑艺术除了壁画外,还体现在附在建筑的雕塑上,有浅浮雕、高浮雕、圆雕等作品,如著名的《命运三女神》就是巴特农神庙的装饰雕塑、多纳太罗为圣米切尔教堂教堂制作的壁龛雕塑《圣乔治像》、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建筑雕塑等,这些附在建筑上的绘画和雕塑内容多以古希腊神话、圣经故事为题材,这些作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中西方建筑美术的差异除了在材料、造型、空间布局存在着差异,而且体现在建筑色彩和建筑装饰上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电最善于使用色彩,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同时增加美感,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的效果。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中国古代北方建筑色彩较浓重,相比起来,南方的园林建筑色彩偏淡。故宫和苏州园林分别是北方和南方建筑的代表。中国古建筑构建所采用的颜色很多情况下取决于居住者的等级,比如皇寓,寺庙,多用黄色,红色,而官员府第或园林建筑用蓝色,绿色

较多,绘画的方式多采用平涂。在西方古建筑色彩的运用相对简单一些,从外部色彩上看,色彩梢对单一,基本都是石材本身的固有色,只是在中世纪以后的占建筑中,特别是教堂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外立面和穹窿顶外部带有黄色、橙色、红色、绿色、等色彩的变化。西方占建筑非常重视建筑内部的装饰,基本上以壁画为主,而壁画内容多以圣经故事作为主要题材,多用湿壁画和蛋彩画来表现,15世纪以后才开始用油画颜料进行描绘,用油彩进行绘画色彩丰富、体积感强,特别是经过特殊处理,持久性能较好,在西方建筑当中教堂建筑高于一切建筑,所以也就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中西方建筑文化不同形成的建筑美术也不同,从根本上说是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同时西方文化重视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西方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不断求新求变,并用科学的理念进行分析演进,从中世纪崇尚精神的呆板画面到文艺复兴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透视学、光影效果在绘画中的运用,都反映了西方人勇于专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崇尚内敛,讲究空间与意境的关系,期盼富贵与吉祥的美好愿望。中西方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所蕴涵的建筑特色、艺术形式、发展源流以及人文理念等差异,都能从中西方遗留下来的历代建筑物中反映出来,它们为世人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在全球文化和地域文化并存的时代,保护、维修好这些文物古建筑,恢复历史建筑文化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使古建筑和现代建筑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是继承、弘扬传统建筑文化最基础的工作,在当今变得十分中重要。在中國特别是近几年的古建筑保护工作过程中,成绩是显著的,已经逐渐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在保护占建筑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对古建筑的价值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摆正城市开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的关系。随着我国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和发展。致使有些地方存在为城市建设而破坏古建筑的现象,在我国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城市风貌正在逐步消失,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几乎丧失殆尽。没有使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进行完美的结合,没有突出民族特色,没有真正确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古建筑保护维修理论与实践体系,许多有一定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建筑在多次修缮后,原有历史与文化信息被修复得荡然无存。在发达国家中,大量的历史建筑被成片地保留下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和地域建筑文化。西方人们有很强的文物建筑保护意识,在保护措施中技术含量很高,研究相当深入,国外许多建筑院系都设有建筑保护专业,以便培养高层次的文物保护人才,并且利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历史建筑数据库、图像库等,以配合维修、复原及保护性设计,建筑美术作品尤其受政府的保护重视。如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德-格拉齐修道院绘制的《最后的晚餐》五百年来后人不断对这幅画进行修补,到20世纪下半叶,人们又开始采用科学的手段除去所有加补的颜料,用新的科学方法一点一点地恢复此画的原貌,西方国家也是在文物保护过程中逐渐提高保护和维修的技术含量。与国外相比,我国古建筑保护意识正在逐步加强,技术含量也正在提高,如恭王府的维修改造工程是在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复原改造的,建筑绘画也是依据当年的图案进行描绘的,改造工程比较成功,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历史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和城市开发应紧密的结合起来,在传统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创造富含地方特色和现代人文特色的建筑艺术空间。

中西建筑美术根本成因在于其生成的文化土壤不同,即不同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背景的显著差异性,通过赏析中、西方不同时期的建筑美术,了解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加深对传统建筑艺术认识的同时,对引领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起到一种启发作用。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应尽可能保持古建筑艺术本身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才能延续建筑乃至城市的文化艺术与历史,只有技术与艺术能够完美地结合、实用与审美能够形成统一,才能使我们今天的建筑更具魅力。

作者:金雅庆

第三篇:谈在高职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赏析课的意义

摘要: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作品鉴赏不仅能够丰富美术领域的研究内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我国民间艺术进行宣传。民间艺术通过美术的表达可以进入广大人民的视野,受到人民的注意。促使我国民间艺术不断的发展和传承,本文对美术专业开设民间鉴赏作品进行分析与综述。从而进行探讨美术专业对民间作品鉴赏对其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及影响。

关键词:美术专业 民间美术 鉴赏

我国的民间美术作品具有其鲜明的艺术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他的美术作品相比较,民间美术作品更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风情,美术研究领域不能忽视对民间美术作品的研究。我国民间艺术具有多种形式,许多民间艺术,让人膛目结舌。美术专业开设民间作品鉴赏可以有利于拓展美术专业的技法与技巧。开设民间美术鉴赏课能够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和迷人之处,促使学生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通过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民间美术鉴赏的开展也有利于拓展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领略不同的美术艺术之美。在自己的创作作品中融入一定的民族特色,使中国元素不断的走入美术、走入社会、走入世界。

一、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鉴赏课的必要性

经研究调查,我国许多的高职学校已经开设了美术专业对民间美术鉴赏的专业课。但是缺乏一定的专业指导和系统的教学规划。致使民间美术专业课无法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有效的发挥其相应的作用。我们深知真正的文化、真正的艺术是存在于民间流传于生活之中,民间的艺术,是文明的起点。美术专业作为艺术给人视觉美的一门学科,离不开民间艺术的探索,在民间美术鉴赏过程中,真切的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找寻真正艺术精华之所在,我国的民间艺术,经过了渊源流长的历史积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间的美术作品展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美术绘画者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感受美术的魅力所在和技法的精髓所在。民间美术可以教给学生们课本以外的知识。美术绘画者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研究可以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传承,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给后代。另外,在艺术创作方面,民间美术作品可以为美术绘画者提供非常丰富的设计模板,为美术绘画者提供良好的素材思路。许多的民间美术作品都是由劳动人民自己所发明创造的,他们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得百姓的喜爱。美术专业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可以使学生体会其中的精髓,从而创造出被人们所认可的作品。在美术作品的设计上,民间的美术作品可以给美术创造者灵感。现在社会上所广泛销售的传统民间美术作品书其内容通俗浅显,无法把真正民间美术作品的精华表达出来。只有通过开展民间美术作品鉴赏课,让同学们真正的接触到民间美术作品,直观的感受美术作品,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让同学们体会到民间美术作品的优点所在。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真正地了解民间美术作品。市场上的传统美术书已经无法真正传授应有的知识。不能真正的提高同学们的美术绘画水平。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阻碍了美术绘画者提高自身水平,许多的美术教材书更是良诱不齐,致使美术学习者无法正常的得到学习的知识。然后通过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使同学们真正的学习到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学们可以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带有我国民族元素的优秀作品。我國的高职学校如果开展民间美术鉴赏,能够让同学们具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下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继承和发展我国民间艺术,将其发扬光大。经调查研究表明,许多的高职学校进行对民间美术作品鉴赏课的开展。我国的教育大纲也将民间美术作品列为考学范围内,让美术领域更加广泛全面。高职学校的老师也对开设民间美术鉴赏予以肯定和支持。

二、高职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赏析课的内容、原则

我国的民间艺术类型非常丰富,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诸如编结、织绣、塑作、印染、剪刻等手工艺作品,对于这些民间艺术的研究和鉴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感悟能力、造型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民间手工艺作品的鉴赏,鼓励学生们将其元素融入到美术作品的绘画中,让学生们自主创作,提高其学习绘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学生们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将我国的民族元素融入到其创作的作品中,不仅显示了我国民间艺术作品的魅力更加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将民间的美术作品融入到教学中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继承的需求。在民间美术鉴赏课中学习内容主要是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和分析,从中探求其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则应该鼓励学生自觉的到民间去搜集民间美术作品,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民间作品的收集,经过研究调查该作品,向教师上交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教师可以通过该小组的调查研究报告,分析该小组人员的民间美术作品掌握程度,教师在此基础上给出一定的专业性指导,鼓励学生们根据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拉近了学生与民间美术作品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们切身的感受到民间美术作品的魅力。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作品鉴赏必须遵循以教师的专业指导为原则,许多的民间艺术由于历史悠久,其中所含有的专业知识没有老师的指导学生将无法参透,许多学生也会在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将民间元素与现代元素相混合,创作出毫无价值的美术作品。新时期下,美术的教学方法必须具有特色和地方特点,指导学生们立足于本土文化,利用地方优势、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进行创作。

三、高职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赏析课的策略

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教师在民间美术作品鉴赏之前必须进行课堂讲授,将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给学生,让学生们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然后进行作品的欣赏。所谓鉴赏民间美术作品,就必须让同学们了解该作品的背景、发展,以及创作过程,最后鼓励同学们大胆的进行模仿和创作。在民间美术作品的选择中,教师一定要选择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优秀民间艺术作品,让学生们了解世界艺术的多元化和作者创作的独特性,深切体会民间美术作品的魅力。美术鉴赏,最主要的不是欣赏美术作品,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民间艺术创作中艺术技法的复杂性,学生们通过实践可以将民间和时尚、传统和现代的元素结合起来,加深对民间艺术作品的认知,笔者的实践与自己的理解,为其专业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作品的鉴赏,由于时代的久远,许多民间美术作品无法传承至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应的民间美术作品以动画和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建立民间美术作品鉴赏网站。让学生们进行资源共享。拓展民间美术作品的知识范围,学生们不仅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和学习,而且许多学生也在民间创作人身上学到了许多应有的精神。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们走出校园,在许多盛产民间美术作品之地进行学习。教师和学生们一同感受当地的人文风情,进行实地参考和学习,感受环境,领略生活,引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

四、结语

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鉴赏能够让学生们切身的感受到民间美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能够拓展其专业知识的视野,也能够切身的感受我国民族民间艺术作品的魅力。学生们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将中华元素融入其中,不仅显示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的魅力,也彰显了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自信。教师们应该提高自身的民间艺术鉴赏能力,从而更好的指引学生们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学习。在民间美术鉴赏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们相应的美术技法,也要对我国的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讲解,让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地得到传承。为我国的美术领域培养优秀的美术绘画者。现在许多的高职学校已经开设了民间美术鉴赏课,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传承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让民间美术作品推动我国的美术领域不断的发展,丰富其内涵,让我国的民间美术作品不断的走向社会,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宁小丽.高校美术专业中的民间美术教育——以豫西民间美术为例[J].美与时代(上旬),2014,(08):127-128.

[2]彭波.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4,(01):343.

[3]蔡玉硕.高校美术专业民间美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艺海,2013,(04):144-145.

[4]王立民.高校美术专业课程建构要重视民间美术资源传承[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9):91-93.

[5]马越颖.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民间美术教育的构想[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03):265-267.

[6]吕焰.关于高职美术专业民间美术赏析课教学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10,(10):31-32.

[7]吕焰.谈在高职美术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赏析课的意义[J].辽宁高职学报,2014,(02):33-34.

作者:卢克斌

第四篇:边文彤舞台美术作品赏析(续完)

【摘 要】 点评边文彤的话剧《图兰朵》、音乐剧《贵妇还乡》和实验豫剧《朱丽小姐》三部剧目的舞台美术设计。

【关键词】 边文彤;舞台美术;赏析;图兰朵;贵妇还乡;朱丽小姐

(接上期)

徐晓钟(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戏剧教育家、话剧导演艺术家、教授):

边文彤-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资深教授。多年来,她在教学的同时,在国内、国际舞台上进行了丰富多彩的舞台美术创作,为话剧、戏曲、歌舞、音乐剧创作了民族意蕴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舞台美术设计。

她坚持运用民族文化(戏曲、中国画、书法、剪纸)的元素和符号,通过放大、变形来解构象征语汇,塑造舞台空间,烘托人物的心灵空间,深刻而精美地体现剧本与导演构思;她总是敏锐地遵循剧本和导演构思的哲思、体裁和风格,把她的舞美“象征”和舞美“符号”铺设到舞台的前区和后区,吊挂在舞台的上部和下部;她在宽阔的“画布”上挥洒蕴涵民族风韵的色彩,使舞台图景丰富、壮丽、气势浑然。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图兰朵》、《贵妇还乡》及《朱丽小姐》的设计图,可以充分感受到边文彤的舞美设计既有浓郁的民族意蕴,又有现代艺术的审美。她的设计成果及美学追求,为舞美设计创作的后来人铺设了宽阔的道路。

《图兰朵》话剧

编剧:卡洛·戈齐[意];导演:马政红;舞美设计、服装设计、化装设计:边文彤;服装设计助理:崔晓东;灯光设计:Nikolai Romanov。2012年由俄罗斯鞑靼斯坦卡玛尔国立剧院首演。

马政红(哥伦比亚卡利瓦耶大学戏剧部教授):《图兰朵》的舞美设计以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展现了神秘东方古国的韵味。天圆地方的构成、威严沉重的城墙使观众联想到长城-中国古老的象征,无法逾越的屏障,同时又是图兰朵公主内心矛盾、对外抗拒的暗示。通过对传统形象的放大、变形进行解构和重组,既加强了舞台戏剧张力,又增添了古代文明传承的力量。

边老师不仅注重把握整体的空间主题形象,也注重通过刻画细节突出戏剧形象。比如,对图兰朵的残忍表达,采用从天而降的巨型铺首面具,屹立在城墙前,无声地呼喊着死亡的威胁的方式。当人们哭泣王子们的悲惨结局,天降数只巨大的黑色中国灯笼,喜庆的象征物被披上了黑纱,给观众的审美心理造成强大的震撼。

对西方剧目进行中国式诗情画意的渲染是边老师艺术创作的巨大特色,利用镂空雕塑的形象为图兰朵配上的那道凤凰门、错综交绕的门栏暗示了细腻复杂的人物心理;活泼可爱的彩色鱼灯隐喻着图兰朵内心深处的兴奋和忐忑。每个舞美设计场景都让人触景生情,使他们成为画中人,这些戏剧效果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

一些小道具的设计也渗透着边老师敏锐的生活情趣以及高雅诗意的提炼:高窗,边缘镶嵌着明亮的镜子,在月夜中放射奇彩;皇帝龙座,宝座的轮子竟然是两只大鼓;击鼓上朝的大臣,乌纱帽上配置着不同的小乐器,似乎构成了沸腾的小乐队,使演出的喜剧效果十分饱满。

童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我喜欢文彤的舞美设计,质朴而实用。《图兰朵》简约而不简单,舞台布景和演员服装的中国元素鲜明又适度,给人恰到好处的审美舒适感。

边文彤:在俄罗斯的百年剧院做设计,是很有挑战的。图兰朵,这个熟悉的题材,可以有不同的演绎方式。考虑到中国的审美特质,设计上主要对传统形象进行放大重组,再配合导演追求的带有中国戏曲表演特点的西方人的演出,形成独有的特质。

《朱丽小姐》(实验豫剧)

编剧:孙惠柱;导演:王绍军;舞美设计:边文彤;灯光设计:赵通。2014年5月由中国戏曲学院首演。

王绍军(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表演系主任):《朱丽小姐》是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代表剧作,“在前的将要在后,高高在上的终将跌落凡尘!”是这部剧目的主题。它以中国戏曲独特的艺术形式,揭示剧作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人性进行剖析与鞭挞。以河南豫剧充满乡土气息的道白与声腔的表现方式,鲜活地描绘出西方戏剧大师笔下人物的复杂心声。

边文彤教授所做的舞美设计,既准确传达了斯特林堡这部戏的内涵、对人性的揭示,又深谙中国戏曲空灵写意、以虚表实的美学精神,以简洁、精雅的舞美造型烘托、传达出人物间两性的诱惑和对男女支配权的争夺。同时,又给戏曲演员提供了充裕的表演空间,以鲜明的视觉空间形象使这部剧目所追求的“外国戏剧的中国化和传统戏剧的现代化”这一艺术交汇点得以充分地体现。

边文彤:情欲的释放。舞台上用中国古代女性的物件和服饰的部分元素重组。

(编辑 常靖雨)

作者:徐晓钟 边文彤等

第五篇:美术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对美术赏析教学的影响

摘 要: 在教学中,语文和美术从来就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二者在审美和美育等方面存在著诸多共性。生动、传神的文学语言所展现的抽象美,和优美、动人的美术作品所散发的形象美,都为教师进行审美和美育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本文从语文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功能出发,分析并探讨了在教学中二者相互结合和渗透的可行性,并进一步论证了这种教学方式对美术赏析教学的影响。希望通过语文和美术教育的融合互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美术教育;语文;美术赏析;教学;审美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专业知识或生存技能,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正确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当将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语文和美术教学除了各自的学科属性外,都具备美育功能,在学生陶冶情操、个性养成和品格塑造等方面先天优势明显。美术赏析课通过对经典、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解构,能够丰富学生美术知识并促进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

1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功能

1.1 语言文字之美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汉语是这个世界上最具美感和表现力的语言之一。汉语之美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汉语语音语调在语感上的音律与节奏美,自古炎黄子孙就将文字和音乐有机相融合,以表达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无论是《诗经》、《楚辞》,还是唐诗、宋词、元曲,人们诵读起来都能感受其中浓厚的音韵美;汉语文字的书写,更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甲骨文、篆书到隶、楷、行、草,汉字的书写更像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极具艺术欣赏价值。

1.2 文学形象之美

文学作品的目的是通过塑造文学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文本中的形象包括人物、景物、场景和环境等所有有形物体,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是体现作者思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和人生的图画。语象、形象和意象是文学形象的三种主要类型,语象通过各种语言用法的使用,读者虽然不能看到具体直观的画面,但能产生丰富联想并感同身受;形象则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的感受到某种物象的存在;而意象则是作品思想感情的客观传递。

2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2.1 以审美塑造健全人格

美术首先是一门直观的视觉艺术,学生通过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和明暗变化等表现手段构筑起的视觉画面,能够充分欣赏到艺术形象之美,艺术情操和生活情趣得到了陶冶和熏陶,培养起他们初步的审美意识。在赏析了一定数量的作品之后,他们通过不断的比较和鉴别,最终心中能够建立起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判断标准;同时人也是理性的动物,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思维。在直觉上体会作品外在美之后,人们会不断产生联想和想象,能够进一步领略到作品所表露的强烈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内涵。在美术教学中,发挥美术教学的美育功能,引导学生从生活阅历、所学知识和个人感悟等几方面,不断挖掘美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艺术的审美能力,在感受美的同时完善和健全自己的人格。

2.2 以情感引导人性向善

美术赏析是一种感情和认知、理性、感性相互协调的精神活动,情感培养是审美教育的高级阶段,它不同于略显枯燥和乏味的理论教育,能够在滴水穿石的赏析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在美术教学中,随着学生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最终形成了一种人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审美情感。审美情感的发掘是美术教学中美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它有别于人们的日常情感,是一种高于生理快感的精神层次的愉悦感;同时它包含着深刻和丰富的社会内容,不带有任何的功利性,是人们心灵和精神上的一种升华。

3美术教育与语文学科在美育中的融合与互补

3.1 语文学科的语言张力和文化底蕴

虽然语言表达不像美术作品那样直观和可视,但它具备很强的张力和表现力。语文课本中的文字是灵活和广泛的,它能描绘出人们所意识到的包括物质和精神在内的一切事物,这是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同时文化底蕴是语文审美的另一大突出优势,语文教学不只是语言的教学,它更关注于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和熏陶。

3.2 美术美育的直观性和可视性

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以语言为材料和手段来塑造文学形象,并以此反映社会现实。文学作品所诠释的美是间接的,作者只能通过语言这一抽象的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思想和意识,是一种不可直视的艺术表现形式。而美术教学的最大特点在于,美术作品是占用一定地理空间,具有确定表达形式,是一种清晰、可视的艺术展现方式。

4美术教育与语文融合对美术赏析教学的影响和意义

4.1 培养学生的审美语言,提升审美能力

美术语言是一种审美语言,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它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欣赏和评价,最终都需要通过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具体描述,因此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形式美认识。

4.2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教育,也是学生完善人格的美育过程。但学生尚属于思想的成长期,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因此在美术赏析中渗透语文学科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和、刚柔、气韵、虚实和意境是我国传统的审美观,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精华所在,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精神的凝聚。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淳朴为美,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所有华夏儿女传承和弘扬的审美观。

4.3 拓展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素质培养功能

美术教育赋有“人文”教育特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在美术赏析教学中,那些生动、具体的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学生在欣赏他们独特艺术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折射出的无处不在的人文精神光芒。虽然早在十九世纪初我国教育界就将“社会美育”作为美术教育的宗旨,现代教学中也更加重视美术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养人文情怀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但在具体实际实施的过程中结果不尽人意,美术课在各个阶段和层面的教学中都成了一门名副其实的附属学科,其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人文教育上的优势明显,语文学科和美术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显著提升美术欣赏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它要求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和核心,以塑造其良好人格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美术知识,更应科学的开展美育教育,找准教育导向的方向盘,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思想的宣传和渗透,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造就一批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用之才。而在美术赏析课中,结合语文教学中知、情、意、技、能协同发展的优势,以美术作品为对象,通过语文学科和美术教育的整合和融合,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性和思维意识,是有效实现上述美育教育终极目标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杨笑媛.大学语文的美育功能探究[J].语文学刊,2013,21:129-130.

[2] 宋来福,陈海鸣,徐伯初.从美术赏析课教学看美育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8:182-184.

[3] 李贤姣.语文美育与美术美育的结合论[D].苏州大学,2009.

作者:李秀山

上一篇:内部审计分析论文下一篇:贸易壁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