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栽培技术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介绍了红地球葡萄栽培技术,包括建园、育苗、定植、植株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葡萄种植户参考。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葡萄栽培技术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葡萄栽培技术论文 篇1:

浙北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浙北地区受气象条件和栽培模式的影响,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尤其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成为生产中的关键要点,能够提高品质、保证安全。为此,应该深入研究浙北地区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促进无公害葡萄种植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主要阐述了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希望为相关的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   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应用的优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食品健康安全问题,推动了无公害葡萄栽培技術的发展和研究。现阶段,市场上发现了许多食品中含有添加剂和催熟剂,不能满足大众对食物品质的需求。而采取无公害栽培技术,能够很好地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其中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就是重要的体现之一。

2   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

2.1   种植地的选择

无公害葡萄栽植对土壤有着严格的要求,应该选择远离污染源、水源充足、土壤透气性良好、浇灌和排水条件良好的地方。

2.2   品种选择

品种的选择能够发挥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的优势。首先,要选择抗性强、品质好的品种。其次,结合葡萄园的种植规模,可以选择一些早熟品种,也可以选择一些晚熟品种。再次,选择芽眼较饱满的葡萄树种,将葡萄苗在清水中浸泡24 h,然后在生根粉水溶液中浸泡,能够提高葡萄苗的成活率。最后,分析土壤中的成分,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具体的栽植距离,最好将其控制在2 m左右,栽植前需要在坑中施入均匀的有机肥,然后盖土压实,浇足水分。

2.3   施肥与灌溉

首先,施肥。在定植前需要挖好一定深度和宽度的定植沟。在定植后3个月,需要施入一定量的人畜粪肥,为葡萄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其次,浇水和灌溉。及时浇灌有利于葡萄苗的生长,因为每年春季较干旱,要做好该时期的浇灌工作,保证葡萄的健康生长;在果实快速生长阶段,温度较高,要做好该时期的浇灌工作。

2.4   整形修剪

主要的修剪方式包括双蔓型和单蔓型两种。首先,选择强壮的芽为主蔓,剪掉其他的枝条,并且时刻关注主蔓的生长状况。在冬季修剪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主蔓的长度,并在主蔓上留适当的芽进行侧蔓的培养。在此过程中,要保证侧蔓之间的距离,当侧蔓延展到整个葡萄架后需要进行摘心处理。如果在冬季修剪侧蔓,应该从葡萄的顶端开始。若在夏季抹芽,进行两次即可,分别为在萌芽状态时进行第1次抹芽,在新梢生长状态下进行第2次抹芽。

3   无公害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3.1   引进通过检疫的葡萄种苗

在葡萄苗木引进前,需要对葡萄苗进行彻底的检疫检查,此举能够从根源上阻止带有病毒的葡萄种苗进入本地,减少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

3.2   加强农业综合防治技术

3.2.1   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和砧木

不同品种和砧木的抗病能力存在差异性。多年的葡萄栽培实践表明,如果是巨峰系列品种,在抗黑痘病和炭疽病等方面有着很强的能力;如果是3倍体欧美杂交品种,在抵抗霜霉病和白霜病等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如果是欧亚品种,其抗病能力较差。为此,在引进葡萄品种和砧木的过程中,应该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只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的应用奠定基础。

3.2.2   科学施肥

在葡萄生长过程中需要合理地施入一定量的磷肥、氮肥和钾肥。不同葡萄品种的生长特性和产量都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品种的类型选择具体的施肥方式,可以选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更好地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葡萄树的抗病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多施入有机肥,少施入化肥,科学控制磷肥、氮肥和钾肥的比例。

3.2.3   合理修剪

合理的修剪措施,能够促进葡萄获得充足的营养成分,保证生长的均衡性。清除太密的枝叶,能够改善树体的姿态,同时增强透风采光性,对提高植株的病虫害防治能力意义重大。

3.2.4   果穗套袋

在葡萄谢花坐果之后就可以进行套袋,在幼果期间,越早套袋越好。果穗套袋是现阶段较常见的一种无公害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3.2.5   避雨栽培

如果葡萄在生长过程中受到雨水清洗,可能会出现病害。为此,应该做好葡萄园的避雨工作。在春季萌芽期,进行地膜覆盖,结合不同品种选择适合的揭膜时间。浙北地区采取避雨栽培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2.6   冬季翻耕土地杀虫

首先,及时地清除园内的枯枝落叶和枝蔓老皮等,对杂草进行集中的处理,保证园内的清洁干净,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其次,进入冬季后,科学合理地深翻土地,可有效地消灭地下越冬害虫。

3.3   物理防治技术

3.3.1   诱捕害虫

为了减少虫害的种类和数量,可以选择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害虫。在具体操作之前,需要预测病虫害出现的程度,然后安置具体的杀虫灯数量,可以选择性诱剂条带和糖醋液进行集中的害虫捕杀。

3.3.2   阻隔害虫

在惊蛰前后,可以选择地膜覆盖葡萄园树盘的方式阻隔地下害虫上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设立支架,能够有效地铺设防虫网,提高消灭害虫的效果。

3.3.3   草把收虫

在葡萄落叶前的15 d,通过草把收集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消灭树下越冬害虫;在植株落叶后,再将园内的草集中烧毁。

3.4   生物防治技术

通过保护利用病虫害天敌,也能够实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首先,改善葡萄园内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空间,盡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其次,可以在葡萄园内套种绿肥作物,或在葡萄园附近种植蜜源植物,其可以吸引病虫害天敌到此处繁衍。再次,选装防鸟网,保护鸟类。最后,选用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时,要选择低毒和低残留农药,且根据农药管理条例慎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和减少药物的使用次数。

3.5   化学防治技术

从防治效果来看,化学防治技术仍然是防治葡萄病虫害的最主要措施。在葡萄栽培的过程中选择无公害栽培技术,能够减少农药的残留量,同时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具体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该合理地选择化学农药,尽量选择低毒和低残留化学药物,在保证药效的同时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证葡萄的产量和质量。

3.5.1   掌握科学用药的原则

首先,结合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情况,选择具体的化学药剂,然后选择具体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其次,结合病虫害发生的部位准确地用药,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在病虫害出现初期,应该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避免大面积地盲目用药,否则会造成过多的农药残留。再次,在药剂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按照说明书正确地配兑剂量。最后,不能重复地使用某一种农药,应该掌握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一般情况下,安全间隔期为10~15 d,在葡萄采摘前的20 d应该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否则会造成大量化学农药的残留。需要注意的是,要定期更换化学农药种类。针对一种病虫害,同一种化学农药的用药次数不得超过3次,需要交替使用,才能够提高防治效果。

3.5.2   科学地应用化学防治技术

首先,霜霉病。每年4—6月及9—10月,是霜霉病高发季节,为此,必须选择药物治疗方式,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甲霜灵锰锌或杜邦克露进行喷洒,效果显著。其次,灰霉病。在葡萄生长的花蕾期和开花初期,容易出现灰霉病,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倍速克灵和嘧霉胺,两种药物可以交替使用,防治效果更佳。再次,白腐病。从幼果期到果实采摘前20 d都可能出现白腐病,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一定浓度的大生M45、甲基托布津等药物,采取轮换喷雾的方式防治。最后,透翅蛾。田间调查研究显示,该类害虫主要出现在5月中上旬,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以选择聚酯类药物对成虫进行重点喷雾,能够起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此外,在葡萄生长过程中还会出现黑痘病,其主要为害葡萄绿色嫩叶部分,对果实的危害也较大,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多雨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叶片的养分含量下降。对幼果的为害也较大,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减少黑痘病的危害。

4   结束语

葡萄是大众喜爱的水果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口感,市场发展前景良好,在我国许多地区得到了广泛推广。然而在葡萄生长过程中,经常会遭受病虫害的侵袭,为此,应该采取无公害葡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农业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等,综合利用各种防治技术,可提高防治效果,从而保证葡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 1 ] 苏来曼·艾则孜,王勇,李玉玲.葡萄栽培发展成就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19(4):50.

作者:吴金毛 张杰

葡萄栽培技术论文 篇2:

云南省宾川县红地球葡萄栽培技术

摘要:介绍了红地球葡萄栽培技术,包括建园、育苗、定植、植株管理、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葡萄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红地球葡萄;硬枝扦插育苗;定植;植株管理

宾川县由于地处金沙江干热云南省宾川县红地球葡萄栽培技术河谷地区,热量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素有“热区宝地”之称,非常适宜红地球葡萄生产,产出的果品不仅外观漂亮,品质也十分优良。红地球葡萄1998年引种于宾川,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2万多亩,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红地球葡萄产区,力角镇种植面积达到23412亩。通过多年来摸索实践,反复验证,总结出了红地球葡萄无公害栽培技术。

1 建园

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且土壤肥沃疏松的沙质田块为宜。架式选择以单篱单臂和单篱双臂两种。行向选择以本地区常年风向南北顺行为好。风小的地区也可东西向定植,减轻日灼危害。

2 扦插育苗

2.1 插条选择

在冬剪时,选择发育良好,枝条充实,冬芽饱满健壮的当年生枝条作为插条。

2.2 插条剪切与保管

按每个插条有1-2个芽节,长15-20cm进行剪切;下剪口沿节部向下斜剪,角度在10-25度为宜,上剪口在上节位以上1-2cm处剪平,插条剪好后整齐打捆,每40-50根捆为一捆,然后用细沙分层堆捂好,要保持沙的湿润,促进愈伤组织或新根的产生。

2.3 催根

在园地内或院场上,垫10cm厚的一层细沙,将捆好的插条平放排列于沙上,盖一层沙,不见枝条为宜,可平放堆捂三层,最后用湿沙盖严,上盖稻草或麻袋保湿,20-25d即可生长出大量根点,即可扦插。

3 定植

3.1 定植时间

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裸生根苗,1-2月份定植为好。营养袋苗以新根刚长至袋边缘,略有变褐色时的3-5叶期,时间以3-4月份定植为好。大田直插于1-2月份进行。

3.2 定植前田间准备

挖定植沟,培肥土壤:栽植前沿行向中心线,挖宽40 cm,深60cm的定植沟,沟内分层压入作物秸秆,土杂肥,杂草等5000kg/亩,普钙150-200kg/亩,将土与肥充分混合、填平,灌水沉土。15-20d后,即可移栽苗木。

3.3 苗木消毒

定植前用石硫合剂或硫酸铜溶液进行喷雾或浸泡苗木。

3.4 定植

密度及定植方法:株距40-50cm,行距160cm,亩栽植840-1040株。定植时应注意将苗扶直扶正,使根系舒展,并与土充分接触。来不及边灌水的,要边定植边浇透定根水,定植完后及时灌一次透水,之后覆膜管理。

4 植株管理

4.1 枝蔓管理

第1年管理,定植的裸生苗待新長出后,于近地面处选留1主蔓,并建篱引缚,在近地面20cm处新梢叶腋间发出的副梢全部抹除,上面副梢的留2叶摘心,再发生2-3次副梢齐根抹除,主蔓长至适度时(一般1.5-1.8m为宜)进行摘心定干,顶端副梢留3-5叶摘心。第2年管理,及时建篱引缚绑蔓并及时除去所有的卷须,每个结果母枝上留2个结果枝,靠近地面30cm内的萌芽宜早抹去,每结果枝只留1个花序。结果枝长至1.5-1.8m时断尖,花序上端连续3-5个副梢留3片叶摘心,其余副梢1叶摘心,再发出的副梢连根部全部去除。

4.2 花果管理

疏花,每个结果枝上只留1穗健壮花序,多余的去除。掐穗尖,在开花后进行,掐去穗尖部分为整穗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疏果,在坐果后,疏除不正常果和过密果。果实套袋,当果粒有黄豆大小进行,用优质防水袋或半膜透气果袋,套袋应在上午8-10时,下午4时后进行。

5 土肥水管理

5.1 土壤管理

葡萄每次灌水后,沟底进行浅松土,深度小于10cm,前期在葡萄墒面上覆盖稻草,以保湿、除草。

5.2 施肥管理

新苗定植成活后,每7-10d浇一次0.2%尿素+03%磷酸二氢钾,连浇6-8次。当主梢长至50cm左右时,挖施普钙15kg/亩,尿素10kg/亩,硫酸钾15kg/亩,把苗提肥提壮;秋施基肥,施腐熟圈粪2000kg/亩,普钙35kg/亩,尿素20kg/亩,硫酸钾15kg/亩,挖深40cm条形沟施入,后灌水沉实。翌年入春后,追施普钙25kg/亩,尿素10kg/亩,硫酸钾5kg/亩;幼果膨大期,追施普钙15kg/亩,尿素10kg/亩,硫酸钾10kg/亩;花期,喷施1遍0.2%的磷酸二氢钾,加0.1%硼肥;采果后,挖施腐熟农家肥3000kg/亩,普钙50kg/亩,尿素30kg/亩,硫酸钾15kg/亩。

5.3 水分管理

开春时,灌1次透水,以后根据土壤特性,降雨量、树龄、树势等来决定。在葡萄生长期,土壤应勤灌水,一般10-15d灌一次水;但开花期应控水,普通田块15-20d浇灌一次;至果实膨大期时应勤灌以水分充足,一般7-10d灌一次;接近成熟时,又要适度控水,以利提高品质。

6 病虫害防治

6.1 农业防治

建园应选择土壤肥沃易于排灌沙质地块,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摘心、绑蔓、去须,加强通风透光条件,清除园中杂草,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有机肥,增强树势,合理负载量。

6.2 药剂防治

防治白腐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真菌病害,可选用波尔多液、25%三唑酮+好立克或苯醚甲环唑等药物防治。葡萄虫害主要有蚜虫、粘虫、菜青虫、蓟马、粉蚧,可选用:阿维菌素、30%吡虫啉、菊酯类、甲维盐类等药物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1] 郗荣庭,等.果树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 张洪光,等.果树病理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219-232.

作者:彭木 周宝春 朱聪箭

葡萄栽培技术论文 篇3:

葡萄栽培技术浅析

摘 要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农业种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中水果和蔬菜栽培技术的发展成效显著,葡萄的种植也是如此。在实际葡萄栽培过程中,为实现高产优质的目标,有必要改进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这样才能切实提高产量和质量。基于此,简要分析新形势下的葡萄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葡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在当今时代发展形势下,葡萄经济及利用价值不断突显。再加上农业科技发展迅速,针对葡萄栽培技术的研究也随之不断深入。新形势下,葡萄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产量、高质量等方面,因此栽培技术的改进成为首选,应采取符合新形势的栽培技术来保障葡萄的产量与质量[1]。如今农科界对于葡萄栽培技术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由此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效。基于此,就新形势下葡萄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1 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特点

葡萄的嫩芽多为混合芽,葡萄藤通常需要60%以上的总光照才能生长和发育,因此属于喜温植物,能耐干旱,光照不足或土壤水分过多会影响葡萄生长。葡萄根系发达,是具有强大再生能力的落叶藤本植物,主要种植在20~60 cm深的土壤中[2]。葡萄生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葡萄藤本身具备较强适应性,且具有耐盐碱特性,因此对土壤条件的要求并不高。通常只需气候条件允许,即可在更大区域内进行种植。2)葡萄可选用的栽培方法较多,秧苗易繁殖,并能取得较好的成活率。播种后2年内即可开花结实,3年内即可获得高产。3)葡萄本身属于食用价值非常高的水果类型,可用于葡萄酒酿造或饮料制备,广泛的用途能够给种植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

2 园地规划

选择种植园地是葡萄栽培的重要工作,也是前提。一般选择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土壤层疏松深厚,通透性好。播种前,必须进行适当施肥,如鸡粪等,以确保植物能够稳定生长[3]。适当施肥后,要注意整体通风和光照条件。在种植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种植密度,以免因高密度种植而影响葡萄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1)规划处理种植园区,改善果园的道路系统,以确保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通过。2)灌溉系统应尽可能使用滴灌和渗透灌溉系统,并严格按标准控制好灌溉密度。3)应提供充足的光照,为后续工作提供基本保障。完成准备工作后,挖出种植沟。一般来说,最好在秋天进行,种植沟的宽度和深度通常设置在80~100 cm[4]。开挖耕作沟渠后,有机物、表土和肥料混合土被分层填充。使用有机肥料、过磷酸钙等,加水以确保土壤已经固化,并在第二年春季种植。管理果园时,还应通过在果园周围建立隐蔽林来改善小区域气候。

3 定植管理

3.1 定植

种植前应根据需要修剪幼苗。通常幼苗只需要2~4根芽和20~30 cm的侧根。选用吲哚乙酸溶液将幼苗浸泡12~24 h后取出扦插种植,整个过程需保持葡萄细根暴露不超出2~3 h。定植步骤为:1)种植沟中心线挖一个40 cm深的种植孔,并撒上肥料,形成圆锥形的小丘;2)将葡萄幼苗放入种植孔中,保证根系均匀散开;3)埋土至幼苗根颈处,并浇足定植水,采用塑料膜覆盖,以维持温度并防潮,由此保障葡萄幼苗的稳定生长。

3.2 定植后管理

葡萄定植后,在其发芽前不需要频繁灌溉,如果土壤在春季缺乏水分,可以少量浇水,但要注意不要用土盘覆盖葡萄芽。因此,葡萄定植后管理的重点在于日常维护及土壤管理,为了促进葡萄生长,需保持土壤水分,并在葡萄生长过程中定期除草。葡萄的生长不需要太多水分,因此要特别注意土壤不能有积水[6]。在葡萄灌溉环节,花蕾期和开花期间下雨量更多,因此通常不需要灌溉。而如果遭遇高温干燥天气,则可实施滴灌。为了增强施肥管理,9月至次年1月可推迟有机肥料的使用,在葡萄生长发育阶段使用速效肥料,并在收获后使用有机肥料以恢复树木活力与营养。葡萄定植主要基于葡萄的品种、生长特性、环境条件等进行,能够起到提高葡萄茎叶稳定性的作用。

4 枝蔓管理

葡萄需要定期修剪和护理,相应的树型要与支撑物相匹配,以使枝蔓合理地分布在架子上,这有助于提高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如果枝蔓分布不均匀,不仅会影响结果,还会影响产量和质量。此外,如果密度过高,则会增大病虫害的发生率。因此,必须做好葡萄枝蔓管理工作,具体需要做好抹芽盯梢、引缚、摘心及副梢处理等。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抑制树枝和藤蔓的过度生长,及时清除密集的区域,并清除底部老叶,以免影响植株生长[5]。

5 水肥管理

肥料是葡萄栽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氮、磷、钾、镁和硫等是需求量较大的元素,应根据生产的各个阶段进行准确、有效的水肥管理,也可根据季节和葡萄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促使施肥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发芽初期,需要大量的氮肥;在开花结果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元素来支撑开花结果的过程,从而实现高质高产的目标。只有了解和掌握葡萄的季节性生长特征,由此实施相应的水肥管理技术,才能确保葡萄的高质高产。葡萄对水的需求较高,通常以人工供水为主要解决方案。在浇水过程中,必须适当调节水量以促进果实生长。在葡萄膨大期,应特别注意水管理,如果水量很大,即使水果表面上没有差异,也会影响香气且不易保存,直接影响生产质量[6]。

6 病虫害防治

葡萄栽培重在预防病虫害,这就要求选择对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护理和有效的预防,促进植物健康生长。施肥改良土壤后,要不断加强植物营养,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虫害防治水平,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

6.1 葡萄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是由葡萄霜霉菌引起的,症状是叶片上呈现出小而半透明的斑点,且病斑背面有白真菌,病菌还会继续扩展为棕褐色的多边形斑点,由此对植株造成伤害。对于霜霉病预防和管理的重点在于及时切断病变的卷须、分支等,并喷洒抗毒素明矾、百菌清等进行杀菌处理。

6.2 葡萄黑痘病

黑痘病症状是叶子上的红棕色至暗棕色斑点,患病斑点会逐渐扩大,呈现圆形黑褐色斑点。黑痘病通常是由葡萄结孢囊孔细菌引起的,主要影响葡萄幼嫩部分的生长。针对黑痘病的预防和治疗,重点在于冬天对幼苗进行消毒并清洁种植区,同时施用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

6.3 葡萄灰霉病

该病主要由灰葡萄孢引起,症状是叶片上出现浅棕色或红棕色病变,芽和嫩叶产生不规则斑点。防治办法主要是修剪病枝和藤蔓、带病果穗,并在开花前喷洒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

7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运用科学方法创新葡萄栽培技术成为必然趋势。为了有效提高葡萄栽培的产量和品质,有必要重视栽培技术的革新,农业技术和生产人员必须结合葡萄的特性合理地进行栽培管理,从而提高葡萄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 张晓红.新形势下油松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管理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2):62-63.

[2] 王轶群.新形势下财政支出结构,收入结构与居民消费动态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2019(21):187-189.

[3] 王华,倪娜,赵汝,等.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ISEC项目实践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4(6):539-542.

[4] 庄红超,王柠.新形势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新模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1):90-91.

[5] 边文莹.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建议[J].农家参谋,2019(1):79.

[6] 曾彦粤.一种“T+V”组合形式的葡萄新架式[J].中国南方果树,2019,48(4):135-136,139.

(責任编辑:赵中正)

作者:刘龙文

上一篇:学生工作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银行安保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