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贸易毕业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服务贸易毕业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综合实践环节,是大学生顺利毕业并获得相应学位的重要条件。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有逐渐下滑的趋势。以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分析了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篇:服务贸易毕业论文

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模式的改革

[摘要]毕业实践是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高职高专院校为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建立合适、完整的毕业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毕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应达到的目标和任务,由此对毕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完善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模式;改革

[基金项目]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国贸专业学生核心技能课程综合化教学研究” (09A3-12)

[作者简介]徐赟,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港航运输与物流管理系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财经会计、统计、金融,江苏南京,211170

[

毕业实践是高职高专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包含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两大部分。学生通过毕业实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具体业务的操作,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结合实习内容全面消化和理解专业理论知识,为完成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提供素材,为就业后从事实际业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毕业论文(设计)则是专业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都是三年制教育,毕业实践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即第六学期进行。因此,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毕业前必须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国际贸易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从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建立合适、完整的毕业实践教学体系,对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在高职高专各院校中,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实践大都沿用了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的模式和做法,这样的毕业实践偏重于理论研究,但它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毕业实践更应该注重岗位技能的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利用课题调研的机会,笔者对部分学生、老师、外贸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查,通过三方面反馈过来的信息,我们将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校企结合度不够,教学功能与作用被弱化

传统的毕业实践环节设计一般从第六学期开始,以学生找工作为主,基本没有安排教学任务。因此,大多数学院是放任自流状态,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外贸公司由于岗位限制等原因,往往根据自身的需求安排学生实习岗位,无法完成学校制定的实习计划的内容,毕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此外,由于可能涉及商业机密, 外贸公司一些重要的业务一般也不会让学生参与。还有一些外贸公司,因为责任风险的明确划分,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外贸业务,例如制作单据、发送E-mail等,公司员工都不敢放手让学生做。学生到这类外贸公司实习,基本学不到专业知识,只能算打杂。这使得教学功能与作用被大大弱化,教学也不成体系。

(二)毕业论文选题陈旧或脱离实际

为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论文指导老师,往往会给出每位老师的专业领域、研究方向和课题,而这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论文选题。由于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接触论文写作,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所以看到老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就会照搬,导致论文选题陈旧,理论性题目偏多,脱离了培养目标,且不能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同时国际贸易专业的选题还缺乏多样性,整个专业的题目类似,几个教师指导同一个题目,很可能出现论文结构完全相同,只是个别设计参数不同的现象。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指导老师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无法达到既定的实习要求

虽然在学生离校实习前,我们为每位学生配备了指导老师,并分别召开师生见面会,明确毕业实习和论文写作要求,并相互留下各自的联系方式。但学生一旦离开学校,由于实习工作繁忙或忙于找单位,就不会与老师主动联系,对老师布置的进度也没法准时完成;更有甚者一直联系不上,到返校答辩时,突然冒出来。这样的话,学校很难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更无从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同样,指导老师除了有毕业实践任务外,还有其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往往对学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进度的掌握尺度不同、要求程度不同,也会影响毕业实践的顺利进行。

(四)毕业实习基本走过场,毕业论文走形式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大学生就业被普遍认为进入近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对国贸专业的影响则更大。学生在第五、第六学期就忙于找工作,部分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又眼高手低,不停地忙于换工作,期末返校要交实习手册时,就随便找个单位盖章,胡弄出一篇实习鉴定就算了事,如此毕业实习就是走过场。而毕业论文就更不用说了,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拼凑而出,写不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不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学院一般鉴于学生已经工作,为保证就业率,也就对毕业实践放低了要求。

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的目标和任务

毕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是使学生所学专业及其相关知识得到综合运用,并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学生自身的实践积累,使其基本具备整体的职业能力和具体的岗位工作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最终达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一)学生整体职业能力的培养形成

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方法能力主要指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专业能力主要是掌握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社会能力则是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做人。

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参与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模拟的职业情境,通过已有知识和技能的类化迁移,使相关的一般能力得到特殊的发展和整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综合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

(二)具体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形成

岗位工作能力是指胜任岗位工作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和素质。具体包括:处理具体业务的专业能力以及完成本职岗位职责所必需的沟通、组织协调、语言及文字表达等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并不是经过专业学习后就能具备的能力,它是结合履行岗位职责调动所学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一般需要通过实际工作锻炼才能形成。

通过毕业实践,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商业行为习惯和敏感的商业意识,从而达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的培养目的。

三、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践模式的改革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毕业实践虽然是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但其内容的选取与安排、教学功能与作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自成体系。因此,毕业实践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校企合作,真正把学生推向社会

笔者在对部分高职院校和外贸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多数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企业只是院校的实训场所,院校安排学生实训,企业则通过院校获得廉价劳动力。同时受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各外贸企业也不具备大量接受学生实训的能力。针对这种现状,高职院校应从职业教育特色出发,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既便于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便于外贸企业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按照“互惠互利、共建共管”的原则,本着“以服务求支持、以实力求合作、以利他求利己”的宗旨,加强校企双方合作的密切程度,共建深层次的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并按照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而院校则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和人才输送等,为企业带来实惠。这种合作模式相对而言,具有稳固性和长效性。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当前就和江苏开元、苏宁电器等企业建立了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它既有外贸业务,又有国内零售、采购业务。与这样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深入了解连锁公司的经营管理技巧,熟悉零售企业在采购、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方法。

(二)毕业前岗位定向,实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前岗位定向与强化培养模式,是根据各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和当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确定拟就业的岗位,按照岗位分类对学生进行强化培养,以实现毕业与就业无缝对接为目标的工学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所谓岗位定向,就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当年应届毕业生本人意愿,通过在毕业前签订就业意向的方式进行就业定岗定向。所谓强化培养,就是按照当年应届毕业生拟就业岗位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岗位实际业务处理技能,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能顶岗工作的目的。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就业岗位主要为: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货代员、跟单员、国际贸易业务员。据此建立专门的职业技能模块,如单证业务能力模块、跟单业务能力模块、国际贸易业务员能力模块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实践,以就业模块培养“零距离”就业能力,为学生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到“零距离”上岗的平稳过渡打下扎实基础。

(三)以毕业模拟实习或毕业实地调研替代原来的毕业实习

目前,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实习选题范围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物流、货运等方向。从选题性质来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某领域实际问题;二是对国际经济领域某些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学生选题虽然符合专业要求,但是进行理论探讨的比较多,而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则比较少,从而出现前面所说的诸多问题,论文抄袭情况严重。故提出以毕业模拟实习或毕业实地调研替代原来的毕业实习。即凡是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以毕业实地调研替代原来的毕业实习,以毕业调研报告替代原来的毕业论文。凡是没有找到实习单位的学生,以毕业模拟实习替代原来的毕业实习,以毕业模拟设计替代原来的毕业论文。

毕业模拟实习与实地调研的内容基本相同,均以模拟单位或实习单位为主体,以外贸公司业务流程为主线,主要包括:出口合同的履行(备货、报检、出口信用证的处理、出口托运订舱、出口货物清关、出口制单结汇、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和进口合同的履行(信用证的开立、审单和对外付款赎单、进口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口货物清关、进口货物检验检疫、进口付汇核销、进口索赔)。让学生真正地身处企业环境之中,体会自己在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和应完成的工作,体会企业基于流程的运作模式。

同时学生由于受岗位限制,不可能完成进出口业务的所有流程,那只需对自己所处环节进行分析设计,撰写相应的毕业调研报告或毕业模拟设计,遵循“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原则,“以企业为主线”,提出针对企业的、切合主题的管理评述、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从而解决实际问题,保证学生毕业实践效果。

(四)完善毕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在第五学期开始就可以布置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做到论文选题提前确立、实习单位提前确定、知识资料提前准备、课余时间提前实习的“四个提前”。二是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强化指导老师的“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指导能力,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的“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更多地接触企业和实践,提高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认真实习、真题真做,使企业和学生相互了解,可以促进学生在实习单位就业。三是指导老师要反复指导,毕业生不认真做或达不到要求的,学院应坚持三点“:指导老师拒收材料、系里拒绝学生答辩、学生论文成绩不予合格”。

总之,高职高专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毕业实践,不断改革传统的毕业实践环节,达到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或“近距离”的培养目的,真正增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卫东,李洁.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基地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09,(2).

[2]姜佩剑,任南,宁宣熙.经管专业综合实验教学平台——影子工厂实验教学系统的创建与应用[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林燕.药学类高职高专“226”毕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6).

[4]罗振坤.以就业为导向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6).

作者:徐 赟

第二篇:论加工贸易的“产业毕业制度”

自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这些由发改委、商务部、海关等相关主管部门制定实施的措施是我国加工贸易今后发展的主流方案(以下简称为“转型升级方案”)。而加工贸易“产业毕业制度”的构想很早就有,笔者曾在2005年《试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空间》一文中有所提及。近年来随着思考的深入,愈发感觉“产业毕业制度”有其合理性,故加以完善后重新提出。

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案”分析

加工贸易的历史功绩无可匹敌。自从珠海香洲毛纺厂1978年8月签订第一份毛纺织品“来料加工”协议以来,我国加工贸易迅猛发展。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从1980年的16.7亿美元提升到2008年的10535.9亿美元,增长了630倍。自1996年以来,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始终维持在“半壁江山”,其对我国出口的贡献率达到了60%以上。加工贸易多年来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还带来了大量新产品、新技术,促进了我国IT等新兴制造业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基本为贴牌生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外资企业占比高,内资企业参与机会少;土地、能源、资源占用和消耗大;环境污染较重;最关键的是,加工贸易的某些发展趋势似乎要将中国固定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低端而无法自拔。

在既要保持加工贸易发展又要逐步解决深层次问题的价值取向中,“转型升级方案”酝酿而生,这一方案明确了今后加工贸易发展的三大目标。

第一,加工贸易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要实现升级。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两个途径,一是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双高”方向发展,比如定期调整《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辅之以进口设备减免税等优惠措施,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环节,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生产制造层次。二是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两高一资)产业的发展,2004年至今,国家多次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和限制类目录,共计1140个“两高一资”商品税号列入禁止类目录,小得参与加工贸易,共计2247个“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商品税号列入限制类目录,这些商品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第二,加工贸易的区域布局要实现优化。我国加工贸易在空间布局上一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大多数加贸企业都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放养”,监管风险较大;二是布局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为了推动加工贸易向这一目标前进,2004年海关总署出台了《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明确表示要引导加工贸易增量向“区域化集中管理”发展。2007年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共同制定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商务部还分别于2007年11月和2008年4月确认南昌、成都等31个市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第三。要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研究表明,产业链利润呈现一个“u”字形,即所谓的微笑曲线。一般情况下,处在曲线两端的研发、销售环节利润较高,而处在中间的加工环节利润最低,而我国90%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就处在“u”字曲线的最底部。属于投入劳动力、能源还有资源型原材料过多,得到的价值同报却很低的状态,还要赔上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要推动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就要解决非加工环节难以纳入保税监管的难题,目前海关总署已经在出口加工区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试点,商务部也出台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环节延伸。

二、加工贸易“产业毕业制度”的提出

如果说“转型升级方案”是为了解决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那“产业毕业制度”则是基于加工贸易的两个重要特征而提出的。

第一个特征是税收减免。加工贸易又称“保税加工”,企业进口原材料可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这其实是一种国家“让利”行为,目的是吸引国际投资,扶持产业发展,推动出口增长。这种“让利”幅度是惊人的,以2008年加工贸易进口总额3784亿美元,以及9.7%的平均关税税率、17%的进口环节增值税率来计算,国家共“让利”1073亿美元(不考虑退税、内销等其它因素)。实践证明,正是这种“让利”行为引发了加工贸易的迅猛增长。

第二个特征是监管严密。如果说贸易自由化是一种发展趋势,那加工贸易则是“反其道而行之”。为防止加工贸易成为“走私渠道”,确保国家税收安全,商务部(原外经委)、海关、国税、外管局等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推出了许多监管措施,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头分管”的格局。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面对繁多的申报审批手续,而且稍不注意就会因违反规定而遭到处罚。

这两个特征表明,加工贸易是一种“非正常”的贸易行为,既享受国家“让利”又接受严密监管,这种“先天不足”决定了加工贸易可以作为我国拓展国际市场的利器,但它不能取代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流。加工贸易应该是一种阶段性的贸易形态,因为国家的“让利”行为不会是“无限期”的,当我国真正跃身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时,加工贸易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各类产业借助加工贸易政策进行发展也应该是阶段性的,当它具备了足够的国际竞争力时,就应该摆脱对加工贸易的依赖,转为一般贸易。

然而我国现有的加工贸易政策却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各类产业不管层次高低、规模大小、实力强弱都可以托庇于加工贸易之下,这种“有进无出”的做法造成加工贸易日益膨胀,引发了外贸结构失衡、监管风险增长等一系列问题。“转型升级方案”提出要调整加工贸易禁止和限制类目录,通过提高“门槛”迫使一些“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和“两高一资”产业退出加工贸易。这种做法,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缩小加工贸易的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但是并没有为这些产业今后的命运作更多的考虑。

笔者认为,加工贸易就像是一所“学校”,各类产业是其中的“学生”,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科技产业,在加工贸易政策的扶持下不断发展,然后它们会到达一个“临界点”。对大多数产业而言,“临界点”代表它已经具备了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就应该从这所“学校”毕业,由加工贸易转为一般贸易。这样,加工贸易就可以形成一个“吐故纳新”的良性循环,“吐故”就是打破“可进不可出”的限制,推动有足够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毕业”;“纳新”就是继续保留加工贸易的传统产业或“两商一资”产业,必须吸

纳新技术,加快产业技术改造与创新加快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基于这个构想,笔者提出要建立“产业毕业制度”:在对加工贸易产业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各类产业的发展情况,为其设置“临界点”,预留“过渡期”,在确认某类产业突破“临界点”后,就推动其从加工贸易领域“毕业”。

三、“产业毕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产业毕业制度”的目标就是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逐步向一般贸易转移。在这项工作中有几个关键问题,如何评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如何计算产业所需要的“过渡期”,如何避免过早的将不成熟的产业推向一般贸易。为了积极平稳的推进这项工作,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产业类别。我国加工贸易规模庞大,产业类别非常丰富,根据产品细分的话不下万种。如果产业类别分得太粗,涵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全部产品,就难以判断这类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对加工贸易的依存度。比如“电子产业”,既有电阻、电容等电子元器件产业,又有彩电、冰箱等消费电子产业,还有集成电路、移动通讯等较为高端的产业,为这么大的一个产业设定“过渡期”难免顾此失彼。如果产业类别分得太细,就会导致这项工作过繁过细,制定和执行起来难度太大。笔者建议是以商品编码(前4位)为基准进行分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继续细分或进行合并。这样处理有三点理由,首先是因为商品编码(前4位)依据的就是国际通行的商品归类总规则,易为中外企业接受:第二是因为商品编码(前4位)既对产业大类进行合理细分,又对同类商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合并,幅度层次比较恰当;第三是因为对产业实力的评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海关统计的进出口数据,它本身就是按照商品编码分类统计的。

2 指标评分体系。产业“毕业”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加工贸易各类产业实力的指标评分体系。这是“产业毕业制度”中最核心也是最难的一项工作,笔者建议不仅要纳入那些反映“硬实力”的指标,如厂商数量、出口金额、国际市场份额、平均利润率等,还要考虑产业“软实力”等其它因素,如品牌数量和知名度、研发和销售能力等。最终评分则反映出该类产业的实力,及其与国外同类产业相比所处的地位,比如满分100分的话,就意味着该产业实力很强,在全球已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临界点”的设定也是基于这个体系,比如将60分作为“临界点”,代表该产业已经具备足够的国际竞争力,可以转为一般贸易。当然“两高一资”产业会采用另外一套指标来进行评分,重点放在它对我国环境、能源、资源性材料所造成的影响。

3 “过渡期”。“过渡期”是指为某类加工贸易产业发展到“临界点”所预留的时间,即该类产业还能享受加工贸易优惠政策的期限。这种做法遵循的是国际惯例,例如WTO在考察和接纳新成员时基于对新成员经济实力及国内市场对外开放承受能力的特别考虑也会给予“过渡期”。借助指标评分体系,我们可以对加工贸易各类产业的实力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其到达“临界点”的时间,这样可以避免人为主观臆断,更加科学准确。产业类别以及为其设立的“过渡期”就构成了一张“毕业时间表”,为我们把握加工贸易今后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份“中长期规划”。

4 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博弈论又被称为对策论(Game Thery ),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产业毕业制度”将政府与企业视作两个最基本的利益主体,两者有共同点,都希望产业能够迅速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会有冲突,政府希望企业能够早日“毕业”以减少税收损失,而企业希望能够延长“过渡期”确保安全。因此,在执行“产业毕业制度”的过程中,引入政府与企业的博弈机制就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企业可以在制定和修改“毕业时间表”的时候跟政府进行博弈,还可以在某类产业即将“毕业”时跟政府进行博弈,争取税收优惠延期,以确保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四、“产业毕业制度”的作用

与“转型升级方案”相比,“产业毕业制度”比较简单,主要内容就是建立“毕业时间表”,推动各类产业“毕业”,但它可以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同样能推动各类产业的转型升级。“过渡期”意味着各类产业能享受加工贸易优惠政策的时间是有限的,不管三年还是五载,它们最终会转为一般贸易。面对未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工贸易企业要未雨绸缪,早作准备,主动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增强研发销售实力。所以“转型升级方案”与“产业毕业制度”并不对立,反而是互补的,各类产业先要通过“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然后才能考虑“毕业”的问题。

第二,促使“两高一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产业毕业制度”将“两高一资”产业的负面影响作为指标纳入评估,为避免触发“临界点”,“两高一资”产业必须降低污染、能耗和对资源性材料的消耗,这就督促它们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采用绿色能源和“再生”材料等方法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

第三,化解贸易摩擦和增加国家税收。当前不少中国制造的商品占据了很高的国际市场份额,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有所抬头,不断提起反倾销调查、技术使用权调查和产品安全投诉等。如果将这部分已经具备了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加工贸易产业逐步转为一般贸易,相当于取消国家“让利”,不仅能表现出我国主动化解贸易摩擦的诚意,还能增加进口税收。

当前,我们既要努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也要考虑如何积极稳妥的推动其向一般贸易转移。“产业毕业制度”只是一家之言,想法比较粗浅,希望能引起有关专家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进言献策。

作者:金志刚

第三篇: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要:毕业论文写作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综合实践环节,是大学生顺利毕业并获得相应学位的重要条件。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有逐渐下滑的趋势。以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分析了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撰写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写作

作者简介:胡伟辉(1977-),女,湖南桃江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重庆 400067)

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大学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反映了学生对本专业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于2004年发出《关于要求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本科毕业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向实际运用转换的重要阶段,[1]是学生进行知识创新、思维创新的重要途径。笔者指导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多年,明显感觉近年来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有下滑趋势。本文仅以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分析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相关措施。

一、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下降

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实际上是从第六学期开始的,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要求学生在该学期完成学年论文,并写成文献综述的形式,选题就是下学期准备撰写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学年论文实际上就是为毕业论文做准备。学生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是第七学期,而这期间也正是学生忙于找工作、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各类考试的关键时期。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以及准备各种考试上,对于毕业论文的写作往往是应付交差。虽然学院有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文件,反复强调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还要求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签署承诺书,承诺文章的原创性,但每年由于毕业论文的原因无法顺利毕业的学生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的质量也不会对学生的前途产生太大影响,学生重视程度普遍不高。有的学生在网上收集了一些与论文题目相关的文章,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几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论文初稿;有的学生把学年论文简单修改就作为毕业论文提交;极个别学生根本不按教师的指导意见修改,每次都提交同样的论文。

2.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较少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丰富的专业实习经验或科研实践经历会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积累题材,有利于学生创作出高质量的论文。大多数学生在写毕业论文之前,没参与过课题研究,没得到过系统的科研训练,没有撰写学术论文的经验。由于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有限,大学四年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进入相关的专业领域实习或实践。一个专业的选题,如果缺乏对相关领域的调研或实践,仅凭期刊杂志或是网络资源等二手资料,往往是人云亦云,很难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也很难有所创新。

3.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导师的细心指导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专职教师有10人,而近年来随着专业扩招,每届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人数超过160人。学校规定一位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最多可指导10名学生,国际贸易专业的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按上限指导10名学生。按规定,毕业论文写作环节教师指导学生的次数不少于6次,有的学生论文改了7~8稿还是达不到要求,最后勉强糊弄通过。由于指导教师自身的教学科研任务较重,加之有的学生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对教师的评阅修改意见没有认真采纳,致使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情绪有所松懈。有的教师只把握论文大的框架结构,对于论文的具体内容在审阅时大致浏览,没有仔细推敲。教师对论文的指导大多是通过电子邮件,面对面或小组讨论的机会很少,缺乏有力的交流与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4.多数选题缺乏新意

好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具有足够的信心和动力,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运用综合知识的才能,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2]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由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导师提供的选题通常是自己熟知的研究领域,学生如果认为完成困难或是不感兴趣,会自己寻找相关选题。学生自选的题目通常是已经被广泛研究的,如关于绿色壁垒、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外贸影响等方面的选题每年都有很多学生选择。这类选题资料查找非常容易,完成难度较低,研究成果往往很难有突破与创新。在指导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同一个专业的学生选题非常类似,且很多选题与往届毕业论文的选题重复。

5.对毕业论文的管理监控力度不够

为加强对毕业论文的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学校和学院都出台了不少文件与具体措施。学校和学院的相关文件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学院制定的毕业论文指导方案对论文完成的每个环节包括选题、开题、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及最后的定稿、排版打印都规定了具体时间。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做到层层把关,对毕业论文完成的各个阶段还缺乏有效的考核监控机制,有的环节流于形式。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

1.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毕业论文是全面检阅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整体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状况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大学教育将学生分散的理论学习凝练成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的最后一站。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是对学生文献检索、独立工作、科研创新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考查。经过毕业论文的历练,促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能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国际经贸的相关理论和政策,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继续攻读研究生或从事专业领域的具体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应加强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宣传,让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毕业论文的写作。

2.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研能力

学校及学院应积极鼓励本科学生进行科研活动,通过设立本科生专项科研项目基金、组织国际贸易专业学术论文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重庆工商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每个班都有一名专业教师充当班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班导师在指导学生时,可以将自己的科研方向、科研课题与学生分享,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课题,尽早接受科研训练。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强,学生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获得更多的科研实践的机会;通过进行实地调研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循序渐进的科研锻炼,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3.加强教师指导论文的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政策可以用来鼓励、调动、激发人们参与各项活动的热情、积极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可以充分调动教师指导论文的积极性。对于指导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与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等挂钩。对于指导论文不合格的教师,应对其论文指导工作量进行一定的减扣,并适当减少下一年度的论文指导数量。让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把学生的选题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论文选题不熟悉,只能从论文结构等形式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无法很好地把握论文实质内容的情况。加强师生互动,保证指导教师与每个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次数不少于3次。

4.严把选题质量关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第一步,“题好一半文”,好的选题是论文成功的关键。学院在征集毕业论文选题时,要求每位具有毕业论文指导资格的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并注意不与以往年度重复。国际贸易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指导教师在确定选题时应着眼于现实问题,确保选题的理论与实际价值。导师确定了选题后下发给学生,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以及能力,在与指导教师充分沟通交流后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对于学生自选的题目,指导教师要严格把关,防止出现大而空的选题。学院在汇总学生选题后,可以成立论文指导小组,对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审查,对有争议的选题或重复的选题,与论文指导教师沟通后再重新确定。

5.加强对论文写作环节层层监管的力度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只有层层监督,有效落实每个具体环节,有效控制可能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各种因素,才能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因此,学校及学院可成立论文督导小组,对毕业论文的全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对各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并提出指导性的建议;指导教师在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应严格按毕业论文指导书的要求,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对于敷衍了事、态度不认真的学生要特别加强管理。

参考文献:

[1]邵维加,黄建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7):54-60.

[2]刘正远,段玉玺,等.本科毕业论文选题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32(3):301-307.

[3]于华,张雅芳,等.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152-155.

(责任编辑:孙晴)

作者:胡伟辉

第四篇: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措施研究

摘 要:近年来,全国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就业的压力也是逐年上升,无论往届还是应届毕业生,就业都不容小觑,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就尤为重要。作为高校来讲,就业指导工作不是仅是毕业生了才进行就业指导,而是从学生踏入校门那一刻起,就应该引导学生理清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及就业去向,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学会善于思考,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而不是盲从。

关键词:目标思路;指导服务;帮扶措施

为了能更好的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围绕国家和省委有关部门的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落实“以服务学生为中心”及“以学生竞争力为核心”的理念,结合我院专业的特殊性,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就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素质。

1 正确思想 理清思路

(1)正确思想认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国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新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更应该全面贯穿于高校学生的学习时代,需更加重视,参与并支持。作为全国共同的艺术类专业,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从我院历年的就业情况分析来看,虽基本保证了毕业生的就业数量,但实际的就业质量确存在很大差距。在此基础上,要提高就业工作的思想认识,把就业工作重心由保证“就业数量”的同时向提高“就业质量”转移,全面实施“就业质量提升工程”。

(2)明确目标思路。贯彻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有关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明确“招生就业一体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竞争力为核心”的目标,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重点、以创新创业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就业工作思路,融合“就业指导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一体,联合专业主任、班主任、专业教师、思想导师落实好教、学一体化,积极开展阶段式就业指导、多渠道进行就业困难帮扶、常态化就业跟踪及调研、规范化就业管理服务、全员促进就业质量提升等工作举措,稳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层次。

2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就业能力

(1)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体系。一是积极引导学科专业教师关心学生的学业计划、职业与就创业规划,把就业与创业的理念与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二是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针对我院专业的特殊性,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在学科课程教学设计中增加实训实践、参与体验、走访采访等相关环节。三是鼓励学院教师加强就创业指导理论的学习研究,更好的开展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

(2)针对性开展专题讲座。一是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全院性、专业性毕业生就业指导系列专题讲座,包括就业政策、求职技巧、面试礼仪等,做到模块内容覆盖全部毕业生。二是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承担相关专业就业指导讲座,同时鼓励相关老师参加相关职业资格培训,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和理论水平。三是邀请相关企业HR入校专题讲座,就业典型、创业典型、优秀校友返校经验交流。

(3)个性化咨询服务。一是建立就业困难学生的个人档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心理素质、职业意向,就业期望与去向等,从而多渠道帮扶。二是加强毕业生分类指导,通过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分类,包括考研、公务员、出国、基层就业、机关事业单位就业、中小企业就业、自主创业等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指导,归纳整理记录。三是加强就业咨询服务点、咨询服务电话的渠道畅通,满足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化需求。

3 拓宽就业渠道 确保充分就业

(1)加强就业信息采集发布。一是充分发挥学院产学研合作资源、校企合作、校友资源、教师人脉资源等,多渠道收集适合我院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二是加强校与校、校与院、院与院之间的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充分发挥新媒体功能,完善学院网站、微信平台、微信群、QQ群等的信息传递,发挥学生干部桥梁作用,构建无障碍信息沟通。

(2)加强招聘活动组织。一是组织大型企事业单位来校宣讲招聘活动。二是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点、专业教师影响力等,拓展相关行业人才市场,积极主办学院专场、行业专场招聘会。三是立足海南自由贸易港(区)、立足三亚,面向全国,通过多种方式,促进毕业生充分优质就业。四是通过校友资源,大力邀请优秀校友所在企业返校选聘毕业生。

(3)夯实基层就业项目服务与跟踪。一是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宣讲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就业创业先进典型等,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二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基层就业项目宣传,引导、推荐毕业生参加。三是跟踪关心参加基层就业项目的毕业生,在服务期满时,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政策及信息服务。

4 注重分类帮扶 助推优质就业

(1)助力优秀学生典型。一是鼓励富有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指导更多大学生创业项目申请,帮助更多毕业生成功创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学生成功就业。二是重点引导和支持优秀学生报考选公务员、考研、出国等,组织好相关的培训辅导与帮扶等,树立就业典型,培养杰出校友,提升优秀学生的就业层次。三是进一步推进与校企合作单位(三亚红色娘子軍实景演艺剧场、三亚千古情旅游演艺有限公司、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计划,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让学生带着专业知识与技能参与学习实践、在过程中去感受与体验,从中发现问题再回到课堂解决,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更好的为企业培养人才,更好的打造品牌,更好的提高就业质量。

(2)引导学生自主成长。一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通过学懂、弄通转化为学会表达,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自我成长,提高自身能力。二是加强各项规划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的就创业氛围,鼓励通过实践寻找差距,增强自我理解,学会自我完善与积极竞争,争取机会。三是整合就业信息资源,拓展就创业平台,实地走访调研行业、认识工作岗位,多角度促进毕业生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帮助更多的学生到大中型企业就业,到理想岗位上发展。

(3)帮助“双困”学生就业。一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通过多方面争取相关求职补贴等,帮助学生缓解求职期间就业的经济压力。并在招聘机会中重点推荐等,减轻外出求职费用。二是针对完成学业有困难的毕业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单独辅导,鼓励在有限时间内抓住机会,实现顺利毕业和就业。三是针对存在就业心理问题的毕业生给予更多的关怀,尊重与倾听学生本人想法及家长的意见,联合大学生健康人格工作室、学生中心、招生就业处等及时疏导,帮助学生从“难就业—能就业—就好业”持续发展。

5 规范管理服务 确保安全稳定

(1)规范就业工作服务。一是务实领会国家及学校有关政策,严格遵照就业“四不准”原则,规范化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与创业,同时做到制度不走样、学生零投诉。二是加强与毕业生沟通联络,确保毕业相关事项经本人同意确认完成。三是规范学生档案程序及严谨性,严格档案保密,材料完善、齐全、准确,档案转递规范、及时。

(2)优化就业市场服务。一是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校内招聘活动,改善就业招聘空白现象,力争确保企业岗位能招到人,毕业生能就业。二是加强校外求职的安全组织与服务。三是强调并指导毕业生熟悉签约流程及重要意义,远离就业陷阱。

(3)强化各类平台管理。一是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的就业信息的审查力度,保证信息时效性和真实性,包括审核企业营业执照、招聘人身份信息、招聘岗位等。二是加强就业数据更新与上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加强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引导教育学生遵纪守法,切实保护个人权益。

6 强化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责任

(1)加强思想重视。一是强化“一把手”工程,发挥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创新创业教育指导的作用,落实院长负责制,书记抓就业指导及宣传,就业指导老师抓落实,全体教师共同协助。二是增强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整合校院优质资源,形成促进就业合力。三是把握政治站位,跟踪了解学科专业的就业形势,及时研究分析,制定有效应对措施。

(2)加强力度保障。一是加强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络,充分发挥重点单位的社会力量,提供就业工作的支持,组织参加各类就创业培训活动及竞赛等,获取就业经费补贴。二是大力加强队伍建设,稳定就业专职人员负责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升就业工作的服务意识和专业化水平。三是通过学生组织,培养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助手。

(3)落实目标责任。一是根据上級主管部门的就业工作考核要求,将就业工作分类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二是要充分发挥专业主任、班主任、专业教师、学业指导师的积极作用,明确工作职责与具体任务。三是加强就业工作的考核,按照就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进行阶段性细化,科学促进就业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华幸.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07).

[2] 刘杰.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J].才智,2019(14).

[3] 李秀岩,胡雨露.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举措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02).

[4] 王洪东.以“互联网+”构建地方高校智慧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1).

作者:袁威

第五篇: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就业压力不断升高,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已成为社会关注重点,尤其是易受社会经济影响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此,本文概述了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并提出了相关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毕业生 就业现状 策略

近年来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受到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国贸相关的公司企业,而这些也直接影响着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也成为了社会、政府以及各大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改善策略进行分析十分有必要。

1.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大量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了解到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应届就业率属于中上游的水平,而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难得出其发展前景也大大优于其他大部分的专业。而且该专业的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大部分的毕业生其工作环境还是比较让人适宜的,同时所获得的薪资同比各行业来说可居于中等水平。同时从调查过程中了解到,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虽然集中在经济的领域中,但其工作分布仍是比较广泛的,无论是银行、证券公司、外企,国企还是事务所,这些都能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其就业状况非常乐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技术的不断创新,各大企业对于员工的要求已是越来越高,而且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各类岗位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高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着诸多问题。

(1)毕业生自身存在问题

虽然毕业生都经过了几年大学生活的洗礼,受到了专业知识的传授与院校老师的培育,但这些并不意味着他们自身已经具备了应对就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首先是毕业生对自身的认知问题,对于绝大部分毕业生来说,在大的教育背景下,他们都是在按部就班的学习乃至就业,并没有充分了解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也对未来就业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使得他们得过且过,不能提早或及时的为自身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使得其把握不住机会或者没有能力去赢得机会。而有的毕业生则是对自身的认知过高,无论是自身能力还是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都被国语美好化,造成了很多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也就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产生。除此之外,毕业生对自身专业的特点并不能深刻理解,从而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亦不能培养发展自身的优势,使自身陷入了就业难的困局当中。

(2)高等院校教学存在问题

除了毕业生自身的问题外,学校的教育方式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育方式仍是在课本之上的教学指导,只把所谓的专业知识传授给了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也就是说学生们实践的机会太少。实践出真知,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学校基于自身的考虑,顾虑学生的安全不能让学生随意外出实习,也因资金费用等原因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教学要求,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和改善的问题。

(3)社会经济状况导致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响都很大,而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危机导致了很多中小型企业的倒闭和破产,这也意味着很多人失业,重新走入了求职就业的大军当中。近年来高校扩招已成普遍现象,尤其是国贸专业成为了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使得毕业生人数增加,就业机会也就相应减少。

2.改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策略

(1)大学生提高自我认知及自身水平

为了能有好的就业机会,自身能力优秀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因此要想改变就业现状,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首先,毕业生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正确积极的就业观念才能帮助其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发展前景;其次,毕业生一定要学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前景的专业,这也意味着其岗位竞争非常激烈,要想在竞争之中保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对自身有非常清楚的定位,这也意味着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制定合理的规划;最后,就是毕业生一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国贸专业的学生,专业技能很具有特色,需要毕业生去把握,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位置,只有能力才是最根本的就业保证。

(2)高效提升教学水平,完善教学方式

学校的良好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校必须基于专业的特点重点教学,针对专业技能设置课程,因材施教,把握住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观念,让学生能在更多的实践机会中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加设心理辅导课程,在保证学生优秀的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保证其拥有良好的就业心态。而且对于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外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能,学校还应针对该专业的这个特色,加强对国贸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外语功底,有更大的就业机会。

(3)社會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萧条的状况已逐渐改善,尤其是国内局势的发展非常令人欣喜,国贸领域的日益复苏也为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带来了生机。而且很多国贸企业现在也都亟待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众多国贸公司企业都在主动出击,到各大高校内应聘优秀的专业人才,这也为众多的国贸专业毕业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总结

在国内经济稳步增长的现状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就业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毕业生们更应把握住现今的局势变化,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为自己能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做出努力。学校和社会也要为毕业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就业环境,为国贸专业毕业生们的就业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郑金彪,张玫,王芳等.国贸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6(12):186-187.

[2]丁思颖,喻蓓佳.北京市民办高校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商,2015,(9):27.

[3]童茜,朱鹤群.巢湖学院2013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4):293-294.

作者:顾雪赢

上一篇:广告设计小论文下一篇:服务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