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师也越加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看来,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离不开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知识学习和积累。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现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状况出发,分析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制定最合适的语文阅读教法,使学生能够有效理解自己所阅读的文章内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篇1: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阅读在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关系着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与学生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的发展也有着密切关系。素质教育理念的实践效果证明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必须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阅读的教学中以能力提升为主,而不是将学生训练成没有思维能力的做题机器,只有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阅读中不断感悟与实践,最终才能实现自身素质的不断发展。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作出了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对策

前言:

语文是小学教学阶段中的基础性学科,无论是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综合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密切关系,是学生开启语言能力培养的启蒙学科,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手段。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成长和锻炼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理解文字和与人交流中更加高效,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通过广泛的阅读获取知识,实现眼界的开阔和知识的积累,让知识成为自己实现目标的坚实根基。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不能忽略这一点,教师还需要针对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改进和优化,让学生从过去被动学习的误区中走出来,首先体会阅读的乐趣,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掌握方法,然后再扩大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在阅读中收获快乐。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缺乏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

要想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制定明确且合理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在目标的指引下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通过每个环节任务的完成达到目标的落实。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目标是对一定时期的语文教学前景的规划和参考,对于教学实践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制定的目标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够合理的情况,例如,有的教师制定的目标较为单一,仅仅考虑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某一项能力的发展,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潜力难以得到激发,无法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再如,有的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考虑的要素过多,目标多而杂乱,缺乏条理性与逻辑性,这样就会造成阅读教学顾此失彼,最终出现事倍功半的局面。

2、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不合理

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呈正相关的关系,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学习内容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其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能唤醒学生还未被挖掘的潜能,然后在新旧知识的交替应用中得到提升。就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有的教师只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大纲之间的匹配性,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区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同时,阅读内容的选择也有着许多不足,教师仅仅关注阅读材料与应试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多数时间采纳的是便于出题的文本,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无法锻炼自身对文字的把握能力,最终影响其阅读学习效果。另外,有的教师没有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许多阅读文本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过高或过低,这样也会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

3、教育方式缺乏科学合理性

任何事物的顺利推进都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想收获成功的喜悦,也需要注意这一点。就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即遵循阅读到做题的顺序组织学习活动,在这样的方法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同时,单一的教学方式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考将会局限在模板化的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默守陈规,没有引导他们去创新的动力,同时也会影响其在阅读学习中的积极性。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1、鼓励学生诵读,掌握文本内涵

诵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阅读方式,学生也很容易掌握其中的要领。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汉字和语言表达的掌握还处于学习之中,而诵读较为直接,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同时也能够引导其在逐字逐句的朗诵中加深对生字词的印象,有效巩固其语文知识基础,逐步体会汉语言的魅力和精髓,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基础能力将得到不断地提升,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涵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培养诵读的习惯,首先从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展开展学习。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让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文章的阅读,找到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脉络。然后,教师再用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大象有着怎样的特征?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学生可以很快说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一句原文。再如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哪几种称大象重量的方法?根据原文可以很快找出四种方法,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课文每一句、每一段的内容,最后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实现对课文内涵的完整把握,既能够提高阅读学习的效率,同时也可以用最基础的方法收获理想的学习效果,为其他阅读方法的学习作出铺垫。

2、提倡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专注能力的有效方式,小学活泼、爱玩,在课堂中出现开小差、交头接耳、玩弄文具都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也使得教师总是要中断讲课,先用一定的时间维持纪律,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合作学习能够将学生组织在一起开展讨论和探究,进而形成活跃的学习氛围,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实现学生专注时间的延长,让学生尽早就养成重视效率的良好习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针对本班的学生情况适时运用合作学习,让学生将说话的欲望释放在讨论知识中。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性格等特点,将每4-5个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在每个小组中,组内成员需要轮流对课文进行分角色朗读,即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狐狸和老虎的视角,然后再通过对课文语句和对话的深入解读,揣摩两种动物的心理活动,最终使分角色朗读更富有感情和真实性,将文中老虎和狐狸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出来,这样不仅能够高效完成阅读任务,同时还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课堂体验。同时,合作学习的模式还可以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同伴对于同一问题的不同感受,这样能够丰富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认识到每个人在思维上都有著一定的差异,使学生学会求同存异、尊重他人,在合作中增强凝聚力,提高学生素质。

3、指导学生复述,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复述是一种有效的阅读形式,它忠于原文,但又不同于原文,通过对复杂语句的精简、对书面语的调整,使表达更加通俗易懂。通过复述的训练,能够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不同的途径完成语言的表达,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小學语文教师可以选择部分适合复述的篇章指导学生开展练习,让学生在把握文字的过程中锻炼思维。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文章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来向读者展示了生动地海景,仿佛那些小鱼和贝壳都浮动在眼前。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更加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如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西沙群岛海水的颜色和海底的形态,那么便可以直接将一个自然段化为一个句子,从而引导学生准确抓住语句的重点,并运用合理的方式将其复述出来,实现对其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与锻炼。除了语言复述之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更加新颖的方式来复述课文,例如表格复述、画图复述以及列提纲复述等,使学生看到语文除了文字之外的其他表现形式,从而看到语文学习更加有趣的一面。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将得到不断地强化,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取得不断的进步。

结语:

总而言之,阅读不只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增加阅历、开阔视野的重要方式,小学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基础时期,应当充分抓住时机,发挥阅读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地阅读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体验,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袁玲.小学语文快乐阅读教学实施策略[J].中外交流,2019,26(37):226.

[2]李婷.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开展"快乐阅读"[J].中外交流,2019,26(38):272-273.

[3]肖永清.快乐阅读享受语文之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语文课内外,2020(1):232.

[4]蔡晓兵.快乐阅读享受语文之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331-332.

作者:蔡荣华

语文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篇2:

关于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当前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初中语文教师也越加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看来,良好的语文阅读能力,离不开学生持之以恒的阅读知识学习和积累。因此,教师需要从学生现阶段的语文阅读学习状况出发,分析学生阅读理解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制定最合适的语文阅读教法,使学生能够有效理解自己所阅读的文章内涵。通过教师深入细致深入的教学指导,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力提升;有效性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结合自己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指导学生进行更為深入的阅读学习之后,决定从以下方面进行综合性的阅读理解教学。教师需培养学生解决阅读阅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更具科学性。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进行大量的总结训练,强化学生文章分析能力。最后,教师需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切实提升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

一、结合阅读内容,教授阅读理解技巧

在初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知识内容的时候,应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技巧放在首位。从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视角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过于单纯,很难具备清晰的阅读理解思路。教师日常阅读理解教学期间,需要教授学生解决阅读理解问题的相应技巧。故而,教师应指导学生调动原有生活经验,以及学生在阅读相关文章内容后的情感体验,对阅读内容进行充分的感知和分析,最终领悟文章的实际表达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充分的知识联想,以及推测文章作者的实际创作目的,从而有效理解文章后面的问题,并切实提升自己现阶段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内容时,可以采用逆向思维法指导学生锻炼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回答阅读理解题目时,需要使学生明白阅读理解过程中应当从问题出发,带着问题进行相应的文本阅读。这样的阅读理解过程,能够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其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阅读理解偏颇点,要求学生关注文章的主旨大意,这样便于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文章的核心思想。最后,教师还需侧重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使学生能够在单位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阅读信息,切实提升其语文阅读效率。

二、重视文章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章的过程中,应下意识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在教师看来,学生需要具备优秀的文章分析和总结能力,这样可以加快学生的文章阅读效率,并切实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内容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时,需重点教授学生对阅读文章内容的要点总结,同时为学生设计大量的阅读题目,以此进行有效的阅读技能训练。通过教师对学生文章阅读过程中的要点总结训练,以及学生综合文章要点进行全面的问题分析,能够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飞跃性提升,进而全面优化学生的阅读总结能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应率先为学生明确不同题材阅读内容的结构要点,以及相关中心句式的位置,借此对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知识教学。所以,教师应从不同题材的文本阅读内容入手,全面提升学生对于语文阅读体裁的整体性认知。从风格明显的议论文、记叙文、诗歌、小说,再到学生日常接触并不多,且风格重点不甚明显的散文内容。学生应当注重对阅读内容重点的详细总结,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文章阅读中心的把握。此外,学生通过熟悉不同写作题材内容的写作风格,能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迅速找准阅读重点,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率。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指导,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理解内容的认知已经非常透彻。结合学生多元化的阅读训练,最终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分析能力。

三、采取阅读拓展,强化文章多元理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阅读理解是一个不断充实自身理解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为学生积极拓展大量的阅读内容,希望借此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完成教师设计的语文阅读理解任务,从而使自身的情感理解更加全面,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所以,学生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理解学习中,需由教师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教学,全面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可为学生综合多样化的阅读训练题目,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阅读理解内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指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进行阅读内涵的分析,正是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可以和阅读理解的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内容训练,使学生能够理解大量情感环境,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效率。

综上所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并深入分析学生当下阅读理解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补充,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志敏.探究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应试技巧[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7):188+190.

[2]邢丽颖.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8(08):118-119.

作者:唐建

语文阅读能力教学论文 篇3: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教学策略探讨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要探究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使他们在主动的积极思维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逐步提高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生在思维与意识的发展上正处于启蒙发育的阶段,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形式又丰富多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禁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因此,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们可以采用与学生性格相容的教学措施,不仅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还将阅读材料的内涵不断凸显与深化。但是,在阅读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教师们往往过于关注阅读内容的教学深化与改革,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们个性思维的发展,从而导致阅读材料的情感虽然能够依托有效载体进行释放与渗透,但是学生们的情感思维与语言意识发展仍然停滞不前。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积极研究阅读教学的改进措施,在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时期切实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们的阅读效率。 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即教师逐句逐段分析和讲解,学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来理解文本內容,在这种阅读教学模式中,虽然教师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且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是学生的思维和阅读视野受到了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和珍视他们的阅读感受,不能用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因此,近年来,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开始尝试个性化阅读教学,希望能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使他们在自主阅读、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笔者在本文中将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具体的探讨,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教学借鉴和帮助。

一、教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

新课程改革提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来进行和开展,同样,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小学生是的年纪较小,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要使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还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是获得知识的一方,而教师是“教”的主体,是传授知识和经验的一方,对于学生来说是指导者、合作者。

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定位,不仅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知识和经验的传授者,还要发挥自己的桥梁作用,使学生和文本进行更好的互动、交流,同时也增强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这样学生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个性解读,有机会在与其他同学的思维碰撞中重构自己的认知和感悟。正是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的根本价值才得以体现,学生的学习也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个性才得以形成。因此,教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应该把学生作为沟通与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活动,通过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适时适度的教学情景、平等融洽的师生对话、引领学生思维的活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发合理的评析标准、挖掘学生创造潜力、开拓学生发散思维、催化学生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掌握等来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个性化阅读教学。

二、创设宽松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语文教师要将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阅读课堂导入环节的完善链接在一起,实现阅读课堂的双重提高效应。在课前导入环节方面,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好出发,做到有的放矢,让小学生们在课堂伊始就提起阅读兴趣。最为重要的是,在导入环节中,教师一定要积极搜寻整合网络阅读资源,将其与教材阅读内容相匹配,实现阅读资源的规划与分类,让学生们保持持续阅读注意力。 开展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使他们摆脱对标准答案的追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独到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创设足够的思考空间,使他们在自由的、开放的阅读氛围中张扬个性,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甚至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比如,在学生初读文本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自读自悟”的环节,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说一说自己的体会,不管学生的体会是深刻的还是浅显的,教师都要鼓励他们大胆说出来,在这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发散,想象力也会更丰富。如阅读完《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对文本的体会或感悟,有的学生说:“闰土的生活太让人羡慕了,他不用上学,还知道很多新鲜事,看来他的日常生活非常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则反驳说:“‘我’的生活虽然枯燥,缺乏生趣,但是在教师先生的教导下,也学习了很多课本上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都是书本中的精髓,闰土是无法学习和掌握的。”从这个教学片断就可以看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而且他们的见解都有相应的支撑理由,这表明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再如,在文本的精读阶段,教师应当留出更多的时间也让学生阅读和感悟,减少逐字逐句的繁琐分析,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更大的阅读空间。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有什么阅读感受或体会?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文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是哪里?……这些开放性的、极具个性的问题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并对原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利用,体现出了学生自主求知的过程,同时也坚定了他们主动探究事物的信心和思维的独立性。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生因为知识积累、学习能力、思考方式、生活环境各不相同,阅读同一篇文章后所产生的感受和体验也各不相同。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学生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才有可能投入到阅读过程中,对文本内容和思想有深刻的理解。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巴迪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母亲的评价虽然高了点,可是体现了母亲对巴迪的鼓励和爱,父亲实话实说,体现了严格要求,也是爱。可有的学生认为,母亲的评价太夸张,很可能会让巴迪产生误会,最好是在鼓励的基础上,还能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才不会使人误入歧途;而父亲的严厉虽然也是爱,但那么严厉也可能会使人一蹶不振。对于这样的有自我思考的见解我觉得应该尊重,也许体会有所不同,但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对两种爱的思辩,能够体会到父母的爱。尊重学生对文章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认识上的差异,阅读过程就会成为一个个性化彰显的过程。

综上所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和研究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更加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中提高阅读兴趣,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体会到阅读了乐趣,进而促进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者:梁素

上一篇: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精选2篇)下一篇:车间主任年终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