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倒装句复习教案

2022-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倒装句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高一倒装句复习教案

高一英语语法倒装句教案.

倒装

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由于语法或修辞的需要将谓语的部分或全部提到主语前面,这样的语序叫做“倒装“

倒装的种类:部分倒装---- 助动词情态动词+主语+谓语的实义动词 全部倒装---- 谓语+主语 一.在特殊句型中: 1.在疑问句中: eg: Is this your cell phone number? What do you prefer? 2.在感叹句中: eg: How happy they are! What fun it is! 3.在虚拟条件句中: eg: If I were a bird, I could fly freely.=……

Had I known it earlier, I wouldn’t have lent him the money. Long live peace! May our friendship be everlasting! 4.直接引语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在句首时; eg: “You should have been here earlier,” said the teacher. “You,” said his father, “do the housework.” 二.在以下结构中用全部倒装: 1.在there be句型中;

eg: There are thousands of people gathering on the square. There lived an old fisherman in the village. 2.在“here, there, now, thus, then+动词+主语”的句子中,(动词为be, go, come等; eg: Now comes my turn. There goes the bell. Then came the order to leave. 3.在“out in, up down, offaway”以及表示地点的介词词组位于句首时; eg: Away went the crowed one by one. In came a stranger in black. Down fell the leaves. On the floor were piles of old books. 注意:若主语是人称代词,则用正常语序---- adv.+主语+谓语; eg: Out she went. Here we are. 4.有时为了强调表语,构成“表语+连系动词+主语”结构; eg: Lucky is she who was chosen to be a leader. Gone are the days when women were looked down upon! 在以下结构中用部分倒装: 1.含有否定意义的adv或conj(not, seldom, little, hardly, never, rarely, nowhere, not until, not only, by no means等位于句首时; eg: He cannot speak an English word.----Not an English word can he speak. I have never seen him before.----Never ……

The mother didn’t leave the room until the baby fell asleep.----Not until the baby fell asleep did the mother leave the room. 注意:not until引导的句子,主句倒装,从句不用倒装。

2.only位于句首,且修饰状语时,主句倒装; eg: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use the computer well. 只有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我们才能学好它。 Only she can settle this problem.(TF? 3.so用在句首,表示另一主语“也”时,用“So + be(have,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语”结构(有时也用as替代;若表示另一主语“也不”时,用“NorNeither + be(have,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语”结构; eg: She has been to Heifei. So have we. It is cold today. So it is.(TF? She won’t accept that invitation. NeitherNor will he. 注意:(1“So + 主语+ be(have,助动词或情态动词”表示对前面所说的话加以肯定,译为“的确如此”;

(2若前面所说的既有肯定又有否定,或前后的谓语动词形式不一致, 用“It is the same with + 主语”或“So it is with + 主语”;

eg: He worked hard, but didn’t pass the exam. So it was with his sister. She is a teacher and she enjoys teaching. So it is with him. 4.在”as (尽管”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可以换成though eg: Shortest though she is, she is the richest.(最高级前不用冠词 Child as he is, he knows a lot.(单数名词前不用a Fail as I did, I would try again.(动词提前,助动词留在原位

Hard as he tried, he couldn’t pass the exam.(副词提前

5.在”so…that…”和”such…that…”句型中的so和such位于句首时,用”sosuch + adj + 主语+谓语”;

eg: So difficult was the exam that more than a half of the students failed.

第2篇:文言文倒装句复习教案

文言文倒装句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掌握文言文常见句式:倒装句

2、在了解句式特点、用法的基础上提高文言文翻译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倒装句句式特点及用法的前提下,准确通顺翻译句子 教学难点:倒装句的句型特点及用法的教学。 教学辅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方面的知识,这节课我们要来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文言文翻译的有关知识。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按照学者的总结,就是“信、达、雅”三字。 “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就是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文字语句要生动优美、简练流畅。

(二)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首先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原则之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的理解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翻译古文先应通读全文,了解大意,然后再作翻译。

原则之二: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直译严密,才不会错过重点字词,导致失分。

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意译灵活性大,译者可在理解原文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使较深的词句能翻译得通俗明白。 文言文翻译考查的是关键词语和特殊句型,有关重点词语(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常见虚词)方面的知识,我们在前几节课已作了复习,词语解释对于句子翻译固然重要,特殊句型方面的知识也不能忽略。下面,我们先来学习两种不能简单直译的句型——倒装句和省略句。

二、讲授新课

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二、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三、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复习重点)

四、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状语处在动词谓语之后) 下面分专题例释: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有三种情况:语气强烈的疑问句;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旧诗词为了韵律相合。 ①子耶,言伐莒者?(言伐莒者,子耶?) ②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③美哉室!(室美哉!) ④大哉,尧之为君也!(尧之为君也,大哉!) ⑤灼灼其华。(其华灼灼) 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⑦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也!“在安”,宾语前置) ⑧美哉,我少年中国!(我少年中国,美哉!) 以上例子分别体现了谓语前的三种情况:①⑦疑问句;②③④⑧感叹句;⑤⑥旧诗词合韵律。

二、定语后置

定语后置有下面四种情况: 1.中心语+定语+者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者人) ②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好事者少年)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荷担者子孙三夫)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者太子及宾客) ⑤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⑥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亦具体而微者雁荡) ⑦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有吹洞箫者客) ⑧人马冻死者相望。(冻死者人马相望) ⑨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好者女) ⑩楚人有涉江者(有涉江者楚人) 2.中心语+之+定语,“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 ③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 ④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带陆离长铗,冠崔嵬切云——佩着长长的宝剑,戴着高高的切云帽)

3.中心语+之(而)+定语+者,“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石,所在皆是也) ②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此四者,天下 之穷民而无告者)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群臣吏民,受上赏) ⑤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附操者荆州之民) ⑥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绅) ⑦国之孺子之游者。(国之游者孺子) ⑧僧之富者不能至。(富者僧不能至)

4.用数量词作定语时,数量词大多数放在中心词的后面。例如: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二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尝贻余核舟一。(尝贻余一核舟)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率荷担者三夫子孙) ④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⑤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卒) ⑥一食或尽粟一石。(一食或尽一石粟)

三、宾语前置(重点)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②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我无诈尔,尔无虞我) ④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 ⑤先生„„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而狼未知之也) ⑥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忌不信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①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操何) ②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③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④夫晋,何厌之有?(夫晋,有何厌) ⑤沛公安在?(沛公在安) ⑥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陋。“之”,宾语前置标志) 3.用“之”“之为”或“是”将宾语前置,用这种宾语前置的格式时,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上“唯(惟)”,构成“唯(惟)„„是„„”或“惟„之„”的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就更大。 ①日居月诸,下土是冒。(日居月诸,冒下土——日月曾经照临,阳光离去后露出了这片赤裸的土地)

②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忧群臣) ③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求敌) ④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余唯视利) ⑤父母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唯其疾之忧) 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 ⑦惟弈秋之为听。(惟听弈秋) ⑧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惟辅德) ⑨唯利是图。(唯图利) ⑩唯吾马首是瞻。(唯瞻吾马首) ⑾孜孜焉唯进修是急。(唯急进修——只急迫地进德修业)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籍以何至此) ②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

③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④夜以继日。(以夜继日)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长安君以何自托于赵)

四、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句中一般作状语。介宾短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②贫者语于富者曰„„(贫者于富者语曰) ③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④以勇气闻于诸侯。(以勇气于诸侯闻)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⑥故燕王欲结于君。(故燕王欲于君结) ⑦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俱于柱碎矣) ⑧设九宾于廷(于廷设九宾)

⑨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赵岂敢留璧而于大王得罪乎?) ⑩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⑾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不于时拘,于余学。) ⑿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魏惠王兵数于齐秦破,国内空。) ⒀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且于其墓之门立石)

⒁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第二种:用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也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在今译时,一般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①形似酒樽,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山龟鸟兽之形饰) ②具告以事。(以事具告) ③何不试之以足。(何不以足试之)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以桑树之) ⑤为坛而盟,祭以尉首。(以尉首祭) ⑥掭以尖草。(以尖草掭) ⑦覆之以掌。(以掌覆之) ⑧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 ⑨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第三种:用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乎”通“于”。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乎”字结构或作状语,或作补语。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乎吾前生,其闻道也固乎吾先) ②名垂乎后世。(乎后世名垂)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第3篇:文言倒装句式复习教案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

先来看一下07年考试大纲的一些叙述。„„ 第一种形式就是直接考句式的极少,一般都是以第二种形式出现。我们今天主要就是通过具体语境来掌握这四种倒装句式。大家先完成讲义(后附)第一大题的24道题目,根据已有的知识快速判断它们分别是何种类型的倒装句,其标志是什么?语序如何调整?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练习

一、翻译下列倒装句式,并说明类别。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 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如:“相如度秦王虽斋,决(必定)负约(违背约定)不偿城. ”就不是宾语前置句。

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何、谁、“奚”、曷、胡、恶、焉、孰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4、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状语后置就是介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将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介宾短语如果放在动词后面的就是状语后置句)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你的不聪明也太过分啦!

6、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 用“之”“是”提宾后,又常常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副词“唯”,以强调语气,构成“唯„„是(之)„„”的格式。翻译时调顺语序,“是(之)”不译,“唯”译为“只”,有时也可不译。

7、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译:只看我的马头行动。

(插06年广东卷)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提到介词前。(仲由)

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9、求人可使报(回复、答复)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 代词位置在哪儿?

11、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1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14、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06年江西卷)

15、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

1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黍一石。(《马说》)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18、时不我待(成语)

1

19、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20、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2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2、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23、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4、不识吾子奚以知之?(04年广东卷15题(2))

从单个句子中我们大致了解了倒装类型及特点后,那在具体的语段中是否也能找出倒装句子?完成第二大题。

二、语段练习:

1、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从文中找出两个宾语前置句: 2)、从文中找出一个状语后置句:

译:晋平公和大臣们一起喝酒,正喝着高兴时,晋平公感叹地说:“没有人乐意做国君,只有他的话没人敢违背它。”师旷陪坐在平公面前,举琴撞向他,公披着衣服躲避,琴被撞坏在墙上了。晋平公问:“太师,你撞谁?”师旷说:“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所以就撞了他。”平公说:“(说话的人)是我啊。”师旷说:“这不是人君该说的话。”侍从们请求赶走他。平公说:“ 放了他吧,把他作为对我的警戒吧。”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创新P302第七题)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译:五官中没有哪一个比眼睛更明察的,脸面上有黑点,眼睛却看不到,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有人因有眼睛而讨厌镜子,说:“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我自己有眼睛,要镜子有什么用?”久而久之,看世间所赞许的美人,很少合自己意的,却不知道自己脸上的黑点,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周边的人都偷偷的笑(他),他却一直不能醒悟,可悲呀!

三、巩固练习: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1年上海卷)宾前 译: 把金玉看得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2、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孟子•滕文公上》)宾前

3、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定后

4、贤哉,回也!(《论语•雍也》)谓前 多么高尚啊,颜回!

5、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前

6、父母唯其疾之忧。宾前

7、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宾前

8、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戎狄是膺(抗击),荆舒是惩。(《孟子》)宾前

9、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宾前 时间一天天地流逝,再也不会有更多的光阴给我。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前

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谁能抵御他了

11、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宾前

2 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12、子何恃而往。宾前

13、与其得罪于能陟我、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07年江西卷)状后 译:与其从能够提升我、能够罢免我的君王(那里)获罪,不如在不能把我怎么样的百姓(那里)忍受怨恨。

1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礼记•大学》)宾前

16、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定后

17、子归,何以报我?(《左传•成公三年》)

1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后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荆轲送行。

19、甚矣,乌纱之横,皂吏之俗。(《虎丘记》)谓前 20、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后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2、唯陈言之务去。宾前

23、唯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宾前

24、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僖公十五年》)宾前

25、秉国之均,四方是维。(《毛诗》)宾前

2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

27、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宾前

28、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年全国卷一11题(2))宾前 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样的事。

29、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离骚》) 30、(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 宋濂曾和客人一起宴饮,皇帝暗中派人察看。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了吗?座中的人客人是谁?下酒菜是什么?”宋濂把实情全都禀报了(皇帝)。(皇帝)笑着说:“的确这样,你没有骗我。”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什得采纳的内容。把朝臣都招来斥责,于是口呼宋濂的字说:“(如果)没有景濂,(我)几乎错误地怪罪进谏的人。” 倒装句知识总结(课件)

课后完成讲义当中没有做好的内容! 附:

★感想:教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而看不到学生是怎样感知他的讲述的。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很顺利,学生在听讲,在思考,然而到了这节课结束时才发现,只有几个最有才能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点似懂非懂的观念,而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却毫无所得。 应该是:教师始终注视着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他用不着等到下课后再去了解学生是否领会了所教的内容。他在课堂上就能看也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情况。他一边思考自己所讲的东西和让学生理解的东西的含义,同时还在思考自己的教育技巧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跟所收到的效果之间有着怎样的依存性?

3 ★思考:课后调查发现:

1、效率不高。因为基础的薄弱,对倒装句式仍是云里雾里,一知半解。本来就对句式掌握不错的学生,可能会通过找标志的方法,更清楚了倒装结构并准确归类。但对于语法知识近于零概念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这堂课收获甚微。

2、课堂气氛不够。高三复习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正常。但是,如果语文学习仅仅只是一个知识的讲堂,做题的赛场,那么学生的学习动力何在,仅仅“个人前途”何以激发、推动他们?我认为即使到了高三,一定的活跃气氛仍然是需要的。只要是语文课,不管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教师需要用精彩的导入激发学生火热的激情,用积极的对话互动让学生保持学习主体的地位,用生动幽默的话语活跃课堂气氛,用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习语文的不竭动力。

3、师生互动不足。因为经验不足,为完成事先准备的课堂任务,时常在教学提问环节不作选择地提醒学生,以便学生迅速地作出回答。表面上看,学生掌握得差不多了,回答很准确,互动很成功。实际上,那是我“扇”动的结果,课后学生对剩下的一些练习仍无所适从。 ★讲义

文言句式之倒装句练习

一、翻译下列倒装句式,并说明类别。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2、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3、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4、项伯„„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6、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

7、唯余马首是瞻。(《左传•》)

8、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9、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10、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11、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1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14、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06年江西卷)

15、佚之狐言于郑伯。(《烛之武退秦师》)

1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黍一石。(《马说》)

17、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18、时不我待(成语)

19、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20、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2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22、火烈风猛,船往如箭。(《赤壁之战》)

23、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4、不识吾子奚以知之?(04年广东卷15题(2))

二、语段练习:

1、晋平公与群臣饮酒,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走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人君者之言也。”左右请除 4 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1)、从文中找出两个宾语前置句: 2)、从文中找出一个状语后置句:

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创新P302第七题)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三、巩固练习:

1、金玉之贱,人民是宝。(2001年上海卷)

2、诸侯之礼,我未之学也。(《孟子•滕文公上》)

3、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4、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5、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6、父母唯其疾之忧。

7、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8、率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百人。

9、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0、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1、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12、子何恃而往。

13、与其得罪于能陟我、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07年江西卷)

1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15、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礼记•大学》)

16、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17、子归,何以报我?

1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19、甚矣,乌纱之横,皂吏之俗。(《虎丘记》) 20、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2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2、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

23、唯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24、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左传》)

25、吏二缚一人诣王。

26、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

27、世溷浊而莫余知也,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28、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06年全国卷一11题(2))

29、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离骚》) 30、(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

第4篇:氧族元素复习公开课教案--高一化学教案

硫及其化合物

张 晓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硫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的教学,使学生掌握H2S、SO

2、H2SO4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通过实验设计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硫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能力培养:以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学生自己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设计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领会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重点、难点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的实验设计与评价。硫及其化合物各代表物性质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

1、每台电脑 上安装化学实验装置程序。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引言】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卤族元素的知识,下面我们复习氧族元素。在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建议以掌握S、H2S、SO

2、H2SO4代表物的性质为核心,用氧化还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研究分析。

【板书】 硫及其化合物

【提问】请按下表要求填入你所知道的含有硫元素的物质的化学式:

通过讨论后填写下表:

【提问】请根据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列出上面表格中的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讨论逐步完善后得到:

【板书】一.硫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相互转化关系 【投影】

要求学生叙述各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硫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实验设计

结合上面的硫元素的知识网络图做好进行实验设计的心理准备。 【板书】

1、SO2的制取及性质

【思考】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制取SO2并证明SO2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提问】

①该装置应包括几部分?

②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有氧化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将观察到怎样的现象。

③请根据反应原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及所需药品。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④如何证明SO2有还原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

⑤如果证明SO2有漂白性?将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 ⑥尾气能否排入大气?应如何处理? ⑦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如何连接最合理?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思考并回答:

2 ①气体发生装置、证明还原性的装置、证明漂白性的装置、证明氧化性的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②使SO2与H2S反应。

2H2S+SO2=3S↓+2H2O,将观察到有淡黄色固体物质生成。 ③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FeS+H2SO4=FeSO4+H2S↑

④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将-2价S元素氧化。

⑤使SO2通过装有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气瓶。溶液将褪色。 Br2+SO2+2H2O=2HBr+H2SO4

⑥使SO2气体通过装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或与湿润的有色布条接触,品红溶液或布条将褪色。

⑦因SO2和H2S均污染环境,所以不能排入大气,可用碱液吸收。 ⑧充分讨论后最终得出下列装置图:

【投影】SO2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的验证:

【练习】将等体积的SO2和Cl2的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是否褪色?为什么?

3 思考、讨论并解答:不褪色,原因是发生了如下反应: SO2+Cl2+2H2O=2HCl+H2SO

4【板书】

自我总结与概括。 学生练习:

观察图中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

⑵滤纸条的变化及制SO2化学方程式

⑶小气球的作用

【板书】

2、浓硫酸性质的实验设计

【提问】浓硫酸有哪些特殊性质?举例说明。(要求学生口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回忆、再现浓硫酸的特殊性质。思考并回答:①吸水性——浓硫酸在空气中放置吸水而增重,浓硫酸可做气体干燥剂。②脱水性——浓硫酸使蔗糖炭化,浓硫酸使乙醇脱水转化为乙烯。③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金属Cu、非金属C等反应。

【投影】请设计一套实验装置图,用来实现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的反应,同时检验其生成的产物。

【提问】

①写出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选择该反应的发生装置。

4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思考并确定:

2SO2↑+CO2↑+2H2O,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如下实验装置:

②应先检验何种产物?选择实验装置。 ②应先检验水,选择如下装置: ①2H2SO4(浓)+C

③填写下面的表格中各物质间反应的现象:

④ 根据上述性质确定如何检验SO2和CO2,设计出实验装置图并说明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5 回答:A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则证明了SO2的存在。B中的酸性KMnO4溶液或溴水用于吸收SO2,实验过程中颜色将变浅。C中的品红溶液用于证实SO2是否除净。当C中品红不褪色,D中石灰水变浑则证明了CO2的存在。

师生共同归纳后得出下面的实验装置图:

【投影】浓硫酸与木炭反应的实验设计:

【提问】是否需要进行未气处理? 【板书】

练习:.向50mL 18mol/L的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硫酸是

A.小于0.45mol B.0.45mol C.介于0.45mol和0.90mol之间 D.大于0.90mol

●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反应或事实能够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 (

A.CuCl2+H2S=CuS↓+2HCl B.Cl2+Na2S=2NaCl+S↓

C.硫在常温下是固体,Cl2通常是气体 D.盐酸是强酸,亚硫酸是中强酸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硫蒸气与金属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 A.Cu2S

B.Fe2S

3 C.FeS

D.Na2S 3.除去SO2中的少量HCl气体应选用

A.NaOH溶液 B.CuSO4溶液 C.Na2S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 4.H2S通入下列溶液中不产生浑浊的有:①溴水,②亚硫酸,③FeSO4溶液,④FeCl3溶液,⑤CuSO4溶液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 D.④ 5.铁粉和硫粉的混合物41g,隔绝空气充分加热后,将所得固体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可得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11.2L,则原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是

A.5.6g

B.2.8g C.28g

D.11.2g 6.一种盐a和酸b反应可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c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a,a可被氧化最终生成d,d溶于水可生成b。则a和b分别是 (

A.Na2S和HCl B.Na2S和H2SO4 C.Na2SO3和H2SO4 D.Na2SO3和HCl 7.常温下,向20L真空容器中通入a mol H2S和b mol SO2(a和b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反应完毕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约是(

A.14.4 g/L

B.24.5g/L C.8g/L

D.5.1g/L

二、非选择题

8、S2-、SO32-、S2O32-、SO42-检验的实验设计

9.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下列钠盐中的几种:(A)NaCl,(B)Na2S,(C)Na2SO3,(D)Na2S2O3,(E)Na2SO4,(F)Na2CO3在此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气体产生,此气体有臭鸡蛋气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该气体中不含______(填化学式)。 (2)此无色溶液中至少存在哪几种钠盐?请写出全部可能的情况(填写相应的字母)。

第一种情况是______,第二种情况是______,第三种情况是______,第四种情况是______。(可不填满,也可补填)。

10.某亚硫酸钠试剂,已部分被氧化,为确定其纯度,要进行如下实验:①称取W1g样品,②将样品溶解,③给溶液加入稍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④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其质量为W2g。回答:

(1)BaCl2要用盐酸酸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BaCl2溶液要稍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操作③是否完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判定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5)Na2SO3纯度的表达式为:Na2SO3%=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硫粉和亚硫酸钠共热可制得硫代硫酸钠,现以硫化亚铁为主要原料,按下图所示,制取硫代硫酸钠。图中A、B、C、D是硫单质或硫的化合物,其它不含硫的产物已被略去,各步反应可添加必要的试剂。

填写下列空白;

(1)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B的化学式为________,物质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12.1.0 L H2S气体和a L空气混合后点燃,若反应前后气体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0℃,1.01×105Pa),讨论当a的取值范围不同时,燃烧后气体的总体积V(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假设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其它成分忽略不计)。

第5篇: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复习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复习教案.txt31岩石下的小草教我们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我们执著,山顶上的松树教我们拼搏风雨,严寒中的腊梅教我们笑迎冰雪。 高一<<化学必修二>>有机物复习教案

一、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其余为液体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

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 香味:乙醇、低级酯;

3、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 硝基苯。

4、水溶性:

不溶: 烃. 卤代烃...高级脂肪酸、高级醇醇醛 酯、烃 易溶:低级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 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常见的各类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特点及主要化学性质

(1)烷烃

A) 官能团:无 ;通式:CnH2n+2;代表物:CH4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09°28′,空间正四面体分子。烷烃分子中的每个C原子的四个价键也都如此。

C) 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

, ,......。

②燃烧

③热裂解

(2)烯烃:

A) 官能团: ;通式:CnH2n(n≥2);代表物:H2C=CH2 B) 结构特点:键角为120°。双键碳原子与其所连接的四个原子共平面。 C) 化学性质:

①加成反应(与X

2、H

2、HX、H2O等)

②加聚反应(与自身、其他烯烃)

③氧化反应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苯及苯的同系物:

A) 通式:CnH2n-6(n≥6);代表物:

B)结构特点:苯分子中键角为120°,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C原子和6个H原子共平面。 C)化学性质:

①取代反应(与液溴、HNO

3、H2SO4等)

②加成反应(与H

2、Cl2等)

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醇类:

A) 官能团:-OH(醇羟基); 代表物: CH3CH2OH、HOCH2CH2OH B) 结构特点:羟基取代链烃分子(或脂环烃分子、苯环侧链上)的氢原子而得到的产物。结构与相应的烃类似。 C) 化学性质:

①羟基氢原子被活泼金属置换的反应

②跟氢卤酸的反应

③催化氧化(α-H)

④酯化反应(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 (5)羧酸

A) 官能团: (或-COOH);代表物:CH3COOH B) 结构特点:羧基上碳原子伸出的三个键所成键角为120°,该碳原子跟其相连接的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化学性质:

①具有无机酸的通性

②酯化反应 (7)酯类

A) 官能团: (或-COOR)(R为烃基); 代表物: CH3COOCH2CH3 B) 结构特点:成键情况与羧基碳原子类似 C) 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酸性或碱性条件下)

3、常见糖类、蛋白质和油脂的结构和性质 (1)单糖

A) 代表物:葡萄糖、果糖(C6H12O6)

B) 结构特点:葡萄糖为多羟基醛、果糖为多羟基酮

C) 化学性质:①葡萄糖类似醛类,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具有多元醇的化学性质。 (2)二糖 A) 代表物:蔗糖、麦芽糖(C12H22O11)

B) 结构特点:蔗糖含有一个葡萄糖单元和一个果糖单元,没有醛基;麦芽糖含有两个葡萄糖单元,有醛基。 C) 化学性质:

①蔗糖没有还原性;麦芽糖有还原性。

②水解反应 (3)多糖

A) 代表物:淀粉、纤维素 [ (C6H10O5)n ] B) 结构特点:由多个葡萄糖单元构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淀粉所含的葡萄糖单元比纤维素的少。 C) 化学性质:

①淀粉遇碘变蓝。

②水解反应(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⑥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多种α-氨基酸。

(4)油脂

A)组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常温下呈液态的称为油,呈固态的称为脂,统称油脂。天然油脂属于混合物,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代表物:

油酸甘油酯: 硬脂酸甘油酯:

C) 结构特点:油脂属于酯类。天然油脂多为混甘油酯。分子结构为:

R表示饱和或不饱和链烃基。R

1、R

2、R3可相同也可不同,相同时为单甘油酯,不同时为混甘油酯。

D) 化学性质:

①氢化:油脂分子中不饱和烃基上加氢。如油酸甘油酯氢化可得到硬脂酸甘油酯。

②水解:类似酯类水解。酸性水解可用于制取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碱性水解又叫作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皂化后通过盐析(加入食盐)使肥皂析出(上层)。

5、重要有机化学反应的反应机理 (1)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说明:若醇没有α-H,则不能进行催化氧化反应。 (2)酯化反应

说明:酸脱羟基而醇脱羟基上的氢,生成水,同时剩余部分结合生成酯。

三、有机化学计算

1、有机物化学式的确定

(1)确定有机物化学式的一般途径

(2)有关烃的混合物计算的几条规律

①若平均式量小于26,则一定有CH4 ②平均分子组成中,l < n(C) < 2,则一定有CH4。

③平均分子组成中,2 < n(H) < 4,则一定有C2H2。 有机物化学式的确定方法 一,"单位物质的量"法

根据有机物的摩尔质量(分子量)和有机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推算出1 mol有机物中各元素原子的物质的量,从而确定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最后确定有机物分子式。

【例1】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其中含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在标准状况下11.2L此化合物的质量为14g,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析:此烃的摩尔质量为Mr=14g÷=28g/mol

1 mol 此烃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n(C)=28g×85.7%÷12g/mol=2mol n(H)=28g×14.3%÷1g/mol=4mol

所以1mol此烃中含2 molC和4molH 即此烃的分子式为C2H4 二,最简式法

根据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求出分子组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最简式),然后结合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或分子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

【例1】另解:由题意可知:C和H的个数比为 :=1:2

所以此烃的最简式为CH2,设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H2)n

由前面求得此烃的分子量为28可知14 n=28 n=2 即此烃的分子式为C2H4。 三,燃烧通式法

根据有机物完全燃烧反应的通式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物质的量或体积关系利用原子个数守恒来求出1 mol有机物所含C、H、O原子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分子式。如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通式可设为CxHyOz(Z=0为烃),燃烧通式为

CxHyOz+(x+y/4-z/2)O2 → xCO2+y/2H2O

【例2】某有机物0.6g完全燃烧后生成448mL(标准状况)CO2和0.36g水。已知该物质的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求有机物的分子式。

解析:该有机物的分子量为30×2=60

0.6g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为 = 0.01 mol

n(CO2)= =0.02mol n(H2O)= =0.02mol

由原子个数守恒可知n(C)=n(CO2)=0.02mol,n(H )=2n(H2O)=0.04mol

0.6g该有机物中m(c)= M(C) ×n(C) =12 g/mol×0.02mol =0.24g

m(H)= M(H) ×n(H) = 1 g/mol×0.04mol=0.04g

m(O) = 0.6g-0.24g-0.04g=0.32g

CxHyOz +(x+y/4-z/2)O2 → x CO2 + y/2H2O

1 x y/2 0.01 mol 0.02 mol 0.02 mol

x=0.02 mol×1/0.01 mol=2 y=0.02 mol×4/0.01 mol=4 z=0.32g÷16g/mol÷0.01 mol =2 所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4O2 四,平均值法

根据有机混合物中的平均碳原子数或氢原子数确定混合物的组成。

平均值的特征为: C小≤≤C大 H小≤≤H大 【例3】某混合气体由两种气态烃组成,取0.1 mol 该混合气态烃完全燃烧后得 4.48LCO2(标准状况)和3.6gH2O则这两种气体可能是( )

A.CH4和C3H8 B.CH4和C3H4 C.C2H4和C3H4 D.C2H2和C2H6

解析:由题意可知0.1 mol 该混合气态烃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n(c) = n(CO2) = = 0.2 mol

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n(H) = 2n(H2O) =2×= 0.4 mol

即1 mol该混合气态烃含碳原子的物质的量n(C) =2 mol n(H) = 4mol

该混合气态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2H4,根据平均值的特征可知选BD。 五,商余通式法(适用于烃类分子式的求法)

根据烷烃(CnH2n+2),烯烃和环烷烃(CnH2n),炔烃和二烯烃(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CnH2n-6)的通式可以看出这些烃类物质的分子中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为CnH2n,这部分的式量为14n,因此用烃的分子量除以14就可以得到分子所含碳原子数即n值,再根据余数就可以求得烃的分子式。其规律为: Mr/14能除尽,可推知为烯烃或环烷烃 Mr/14余数为2,可推知为烷烃 Mr/14差2可推知二烯烃或炔烃 Mr/14差6可推知为苯或苯的同系物

【例4】某烃的相对分子量为106,求该烃的分子式。

解析:106/14差6能除尽即(106+6)/14=8所以该烃的分子式为C8H10 六,区间法

根据有机物燃烧耗O2量的上下限值及有机物通式列出不等式进行求解确定其分子式。

【例5】常温下,在密闭容器中混有2ml气态烷烃和13mlO2,点燃爆炸,生成的只是气态产物,除去CO2和H2O后,又在剩余物中加入6mlO2,再进行爆炸重新得到的也只是气态产物,除得到CO2外,还剩余O2,试确定该烃的分子式。

解析:设烷烃的分子式为CnH2n+2,1ml完全燃烧时耗O2为(3n+1)/2ml,

2ml完全燃烧时耗O2为(3n+1)ml。由题意可知13<3n+1<13+6

即4

当反应物的相对用量不确定或条件不足时应根据有机物的状态或分子式中碳原子或氢原子数为正整数等这些条件来讨论有机物的分子式。

【例6】吗啡是严格查禁的毒品,吗啡分子中含碳71.58%,氢6.67%,氮4.91%,其余为氧元素。已知吗啡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300,试求吗啡的分子式

解析:该题初看起来条件不足无从下手,但仔细分析题意就会发现吗啡的分子量不超过300,氮原子的百分含量最小,原子个数最少。根据有机物中原子个数为正整数的特点,不妨先设吗啡分子中氮原子数为1,由题意可知吗啡的分子量为:14/4.91% = 285 < 300,如果氮原子数大于1,很显然吗啡的分子量会超过300不符合题意。因此可以确定吗啡的分子量为285,该分子中所含N、C、H、O个数分别为:N(N)=1,N(C)=285×71.58%÷12=17, N(H)=285×6.67%÷1=19,N(O)=285×16.84%÷16=3。故吗啡的分子式为C17H19NO3。

2有机物燃烧规律

有机物完全燃烧的通式:

烃:

烃的含氧衍生物: 一.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

规律1.烃类物质(Cx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成正比. 规律2.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一定;若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或氢的质量分数相同。

规律3.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⑴同分异构体 或 ⑵最简式相同 例1.下列各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不相同的是

A.50g乙醇和50g甲醚 B.100g乙炔和100g苯

C.200g甲醛和200g乙酸 D.100g甲烷和100g乙烷 解析:A中的乙醇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B、C中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所以答案为D。 例2.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时生成CO2的质量也一定,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是 A.甲烷、辛醛 B.乙炔、苯乙烯 C.甲醛、甲酸甲酯 D.苯、甲苯

解析:混合物总质量一定,不论按什么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保持不变,要求混合物中各组分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B、C中的两组物质的最简式相同,碳的质量分数相同,A中碳的质量分数也相同,所以答案为D。

二.有机物的物质的量一定时:

规律4.比较判断耗氧量的方法步聚:①若属于烃类物质,根据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越多,耗氧量越多直接比较;若碳、氢原子数都不同且一多一少,则可以按1个碳原子与4个氢原子的耗氧量相当转换成碳或氢原子个数相同后再进行比较即可。②若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先将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氢或碳改写成H2O或CO2的形式,即将含氧衍生物改写为CxHy·(H2O)n或CxHy·(CO2)m或CxHy·(H2O)n·(CO2)m形式,再按①比较CxHy的耗氧量。 规律5.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或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有机物中碳原子或氢原子的个数一定;若混合物总物质的量一定,不论按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或H2O的量保持不变,则混合物中各组分中碳或氢原子的个数相同。 例3.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充分燃烧,消耗氧气量相同的是 A.C3H4和C2H6 B.C3H6和C3H8O C.C3H6O2和C3H8O D.C3H8O和C4H6O2 解析:A中C3H4的耗氧量相当于C2H8,B、C、D中的C3H8O可改写为C3H6·(H2O),C中的C3H6O2可改为C3H2·(H2O)2,D中的C4H6O2可改为C3H6·(CO2),显然答案为B、D。

例4.1molCxHy(烃)完全燃烧需要5molO2,则X与Y之和可能是 A.X+Y=5 B.X+Y=7 C.X+Y=11 D.X+Y=9 例5:有机物A、B只可能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等,则A和B的分子量相差不可能为(n为正整数) ( )

A.8n B.14n C.18n D.44n 解析: A中的一个碳原子被B中的四个氢原子代替,A和B的分子量相差8的倍数,即答案A. 如果A和B的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H2O或CO2 ,耗氧量也不变,即分别对应答案C和D。 三.有机物完全燃烧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规律6: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则该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a:2b,该有机物是否存在氧原子,有几个氧原子,还要结合燃烧时的耗氧量或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等其他条件才能确定。例6.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1 B.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2

C.有机物必定含O

D.无法判断有机物是否含O

答案:B、D 例7.某烃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n-1),此烃可能是 A.烷烃 B.单烯烃 C.炔烃 答案:C

D.苯的同系物

例8.某有机物6.2g完全燃烧后生成8.8g二氧化碳和0.3mol水,该有机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1.试求该有机物的分子式.答案:C2H6O(乙醇) 四.有机物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 1.气态烃(CxHy)在100℃及其以上温度完全燃烧时气体体积变化规律与氢原子个数有关 ①若y=4,燃烧前后体积不变,△V=0 ②若y>4,燃烧前后体积增大,△V= ③若y<4,燃烧前后体积减少,△V= 2.气态烃(CxHy)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常压时气体体积的变化直接用烃类物质燃烧的通式通过差量法确定即可。

例9.120℃时,1体积某烃和4体积O2混和,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压强体积不变,该烃分子式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不可能是

(A)1 (B)2 (C)3 (D)4 解析:要使反应前后压强体积不变,只要氢原子个数可以等于4并保证能使1体积该烃能在4体积氧气里完全燃烧即可答案:D 例11.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A)CH4 C2H4 (B)CH4 C3H6 (C)C2H4 C3H4 (D)C2H2 C3H6 答案:B、D 3.液态有机物(大多数烃的衍生物及碳原子数大于4的烃)的燃烧,如果燃烧后水为液态,则燃烧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为:氢原子的耗氧量减去有机物本身提供的氧原子数的。 例10:取3.40ɡ只含羟基、不含其他官能团的液态饱和多元醇,置于5.00L的氧气中,经点燃,醇完全燃烧.反应后气体体积减少0.560L ,将气体经CaO吸收,体积又减少2.8L(所有体积均在标况下测定)。 则:3.4ɡ醇中C、H、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C____; H______; O_______;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__。

解析:设3.40ɡ醇中含H、O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则: x+16y=3.40ɡ-2.80L/22.4L·mol-1×12ɡ·mol-1 ......方程① x/4 -y/2 =0.560L/22.4L·mol-1 ......方程②

⑴、⑵联解可得:x=0.300mol y=0.100mol 进而求得原子个数比。

答案:C. 0.125 mol、H. 0.300 mol、O.0.100 mol;

该醇中C、H、O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5∶12∶4 五.一定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时: 1.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例11.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时,需要三倍于其体积的O2,产生二倍于其体积的CO2,则该有机物可能是(体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A.C2H4 B.C2H5OH C.CH3CHO D.CH3COOH 解析:产生的CO2与耗氧量的体积比为2:3,设该有机物为1mol,则含2mol的C原子,完全燃烧时只能消耗2mol的氧气,剩余的1mol氧气必须由氢原子消耗,所以氢原子为4mol,即该有机物可以是A,从耗氧量相当的原则可知B也正确。答案为A、B。 2.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符合通式Cn·(H2O)m 3.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小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情况

⑴若CO2和O2体积比为4∶3 ,其通式为(C2O)n ·(H2O)m。

⑵若CO2和O2体积比为2∶1 ,其通式为(CO)n ·(H2O)m。 例12.有xL乙烯和乙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需要相同状态下氧气yL,则混合气体中乙烯和乙炔的体积比为

( )

A. B. C. D.

例13.某有机物X燃烧时生成CO2和H2O,1 mol X完全燃烧时消耗O2 3 mol. (1)试写出X可能的分子式(三种): 。 (2)若X不跟钠和氢氧化钠反应,0.1 mol X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生成43.2 g银,则X的结构简式为 . 答案:

1、C

2、(1)C2H

4、 C2H6O、 C3H4O2 (2)OHCCH2CHO 四.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一、中学化学中同分异构体主要掌握四种: CH3 ①碳干异构:由于C原子空间排列不同而引起的。如:CH3-CH2-CH2-CH3和CH3-CH-CH3 ②位置异构:由于官能团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如:CH2=CHCH2CH3和CH3CH=CHCH3 ③官能团异构:由于官能团不同而引起的。如:HC≡C-CH2-CH3和CH2=CH-CH=CH2;这样的异构主要有: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醇和醚;醛和酮;羧酸和酯;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④顺反异构:高中仅烯烃中可能存在,且C=C同一碳原子所连的两个基团要不同。

二、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回顾

以C7H16为例:

1、先写最长的碳链: C -C -C -C -C -C -C

2、减少1个C,依次加在第②、③ ......个C上(不超过中线): C-C-C-C-C-C

3、减少2个C:

1)组成一个-C2H5,从第3个C加起(不超过中线): C-C-C-C-C

2)分为两个-CH3

a)两个-CH3在同一碳原子上(不超过中线): C-C-C-C-C C-C-C-C-C

b) 两个-CH3在不同的碳原子上:

C-C-C-C-C C-C-C-C-C

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技巧

1、 一卤代烃种数与烃的质子峰个数、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的种数的关系

[例1]某烃的分子式为C5H12,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显示三个质子峰,该烃的一氯代物有 种。

[解析]写出C5H1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 同分异构体 质子峰数 一氯代物 CH3CH2CH2CH2CH3 3 3 (CH3)2CHCH2CH3 4 4 C(CH3)4 1 1 【小结】

(1)烃的一卤代物种数 = 质子峰数 = 化学环境不同的H原子种数

(2)分子结构越对称,一卤代物越少,分子结构越不对称,一卤代物越多。

[练习] 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8O,A能发生银镜反应,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二种,试写出A的可能的结构简式。

2、 丁基异构的应用

(1)写出丁基的四种同分异构体:

CH3CH2CH2CH2- (2)写出分子式为C5H10O的醛的各种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CH3-CH2-CH2-CH2-CHO 戊醛

(3)分子式为C5H12O的醇有 种能被红热的CuO氧化成醛?

3、将"残基"拚成分子结构简式的技巧

[例3]某烃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三个CH3-、二个-CH2-、一个-CH-,写出该烃可能的分子结构并命名。

第一步:找中心基(支链最多的基):

第二步:找终端基( - R) 构造分子骨架: -CH3 (3个)

第三步:将中间基插入:2个-CH2- (1)插入一个"-CH2-CH2-",三个位置等同,故只有一种:CH3-CH2-CH2-CH-CH3

(2-甲基戊烷)

(2)将两个"-CH2-"插入,三个位置等同,故只有一种:CH3-CH2-CH-CH2-CH3

(3-甲基戊烷)

[练习]某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一个 ;一个-CH-;一个-CH2-;3个CH3-;1个Cl-,则请写出符合条件的该有机物的可能的结构简式: 【跟踪训练】

1、目前冰箱中使用的致冷剂是氟里昂(二氯二氟甲烷),根据结构可推出氟里昂的同分异构体 A.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B.2种

C.3种

D.4种

2、某苯的同系物的分子式为C11H16,经测定,分子中除含苯环外不再含其它环状结构,分子中还含有两个甲基,两个亚甲基(-CH2-)和一个次甲基 。则符合该条件的分子结构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3、某苯的同系物 ,已知R-为C4H9-,则该物质可能的结构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4、菲的结构简式为 ,它与硝酸反应,可能生成的一硝基取代物有

A、4种 B、5种 C、6种 D、10种

5、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在酸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C和D,且C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D。则有机物A的结构可能有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6、苯的二氯取代物有三种,那么苯的四氯取代物有 种.

7、有机物

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是 ,该有机物的一氯代产物有 种。

8、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共有6种,可用还原法制得3种二甲苯,它们的熔点分别如下: 6种溴二甲苯的熔点(℃) 234 206 213 204 214.5 205 对应还原的二甲苯的熔点(℃) 13 -54 -27 -54 -27 54 由此推断

熔点为234℃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为 ;

熔点为-54℃的分子的结构简式

;

第6篇:新课标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试题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测试题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 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则惯性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

2.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物体相互作用时,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因而这二力平衡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例如,作用力是弹力,其反作用力可能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3.在一种叫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m的游戏者身系一根长为L、弹性优良的轻质柔软的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1.5L时达到最低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弹性绳从原长达最低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B.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4.一物体向上抛出后,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从它被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 A.上升时间大于下降时间

B.上升加速度大于下降加速度

C.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大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 D.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小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 5.下面哪一组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A. m、N、kg C. m、kg、s

B. kg、m/s

2、s D. m/s

2、kg、N 6.质量为M的木块位于粗糙的水平面上,若用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拉木块,其加速度为a.当拉力方向不变,大小变为2F时,木块的加速度为a′,则

A. a′=a C. a′>2a

B. a′<2a D. a′=2a

7.(2002年春上海大综试题)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 8.如图所示,悬挂于小车里的小球偏离竖直方向θ角,则小车可能的运动情况是 A.向右加速运动

B.向右减速运动

C.向左加速运动

D.向左减速运动

9.如图所示为一光滑竖直圆槽,AP、BP、CP为通过最低点P与水平面分别成30°、45°、60°角的三个光滑斜面,与圆相交于A、B、C点.若一物体由静止分别从A、B、C滑至P点所需的时间为t1,t2,t3,则

A.t1t2>t3

D.t1=t2

10.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为10 kg的物块A拴在一个被水平拉伸的弹簧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小车静止不动,弹簧对物块的弹力大小为5 N时,物块处于静止状态,若小车以加速度a=1 m/s2沿水平地面向右加速运动时

A.物块A相对小车仍静止 B.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将减小 C.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D.物块A受到的弹力将增大

二、填空题(每题8分,共24分)

11.某火箭发射场正在进行某型号火箭的发射试验.该火箭起飞时质量为2.02×103 kg,起飞推力2.75×106 N,火箭发射塔高100 m,则该火箭起飞时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 m/s2;在火箭推动力不变的情况下,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及火箭质量的变化,火箭起飞后,经_______s飞离火箭发射塔.(g=9.8 m/s2)

12.用一个力作用在A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1,作用于B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2,若将该力同时作用在A、B两物体上时,A、B的加速度为_______. 13.一辆小车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面上匀加速运动t1 s后撤去F,小车再经过t2 s停下.则小车加速阶段的位移s1与减速阶段的位移s2之比s1∶s2=______;小车牵引力F与所受的摩擦力Ff之比F∶Ff=______.

四、计算题(共36分)

14.(12分)质量是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当升降机做下列各种运动时,体重计的读数是多少?(g=10 m/s2)

(1)升降机匀速上升;

(2)升降机以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 (3)升降机以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降.

15. (12分)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经时间t后撤去外力F,物体又经时间2t后重新静止.求:

(1)物体所受阻力. (2)物体发生的总位移.

16. (12分)总质量为M的热气球由于故障在高空以速度v匀速竖直下降,为了阻止继续下降,在t=0时刻,从热气球中释放了一个质量为m的沙袋,不计空气阻力,经多长时间气球停止下降?这时沙袋的速度为多大?(沙袋尚未着地)

参考答案:

1.D 2.D

3.BC

4.BC 5.C 6.C 设阻力为f,依题意有F-Ff=Ma,2F-Ff=Ma′,由上述两式可得a′>2a. 7.C

8.AD

9.C

10.AC 11.1.35×103;0.385 12.a1a2/(a1+a2)

13.t1∶t2;F∶Ff=(t1+t2)∶t1

14.解析:人站在升降机中的体重计上受力情况.

(1)当升降机匀速上升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合=FN-G=0 所以,人受到的支持力FN=G=mg=60×10N=600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体重计的压力即体重计的示数为600N. (2)当升降机以4 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N-G=ma,FN=G+ma=m(g+a)=60×(10+4)N=840N,此时体重计的示数为840N,大于人的重力600 N,人处于超重状态. (3)当升降机以5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g-FN=ma FNmgmam(ga)60(105)N=300 N,体重计的示数为300 N,小于人本身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 15.解析:有F作用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f=ma

1 ① t时刻速度为v=a1t

② 撤去F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有f=ma

2③ v=2a2t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可求得

f=F/3,v=2Ft/3m, 物体前后两段的平均速度

v总位移x=v·3t=Ft2/m.

16解析:设气球受的空气浮力为F,它匀速下降时有

F=Mg

丢掉质量为m的沙袋后,气球所受的浮力不变,气球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m)g=(M-m)a

vFt/3m 2

由①②可求得

amg

Mmv(Mm)

④ amg气球速度减小到零所用的时间为

t沙袋离开气球后以重力加速度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气球速度为零时沙袋的速度为

vtvgtvMmMvv

mm6

上一篇:基层党建工作总结模板下一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