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物流管理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复合型的物流人才十分稀缺,这为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创造了机遇,带来了挑战。在物流人才培养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打下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企合作物流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校企合作物流管理论文 篇1:

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转移情境研究

【摘要】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一般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在校生的实践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校企合作模型尚未成熟,而且缺乏专业知识的转移应用能力。文章将从知识转移的理论模型出发,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现状,对高校和企业如何利用知识转移的情境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影响知识转移的情境因素,运用到校企合作中。该研究对改善当前高校教学以及对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流管理知识转移情境研究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总是困难重重,高校的理论知识并不能成功转移应用到企业的工作环境中,相应的知识转移情境研究还尚未成熟。知识的转移是当下管理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而最新研究表明知识转移的情境性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基于校企合作的模式下,探讨各种知识转移情境的应用。深入剖析当前的校企合作现状,从前人已有的理论模型出发,对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应用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让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走向成熟之路。

管理视角下的知识转移

1.知识转移概述

很多学者对“知识转移”概念作出了解释,虽然解释方法不同,但是表达的想法是非常一致的——关注知识的互换过程,可以在不同的组织和团体间运用,增强双方的交流和合作,并达到增强原有知识效果的作用。在校企合作中,知识转移主要指的是将高校里的理论知识和企业里的实践理论结合在一起,成功达到沟通和对话的目的。主要以高校的讲师去企业里面讲课、学生去企业里面实习这样的情境达到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或将企业的项目交给学校里的教师实施,定期组织研讨会等。

2.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

最早对知识的转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是外国学者Szulanski,他将所要转移的知识、知识的源头、知识的承受者以及知识转移的情境因素作为知识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后来学者在研究中均对这些因素进行了验证分析,并得到了很好的实证效果。但研究的主要应用领域集中在互联网行业和国际联合企业,对于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研究还很少。

3.知识转移的情境性研究

(1)外显知识转移情境

系统情境将现有的所有外显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这种情境产生渠道是由学校的专业人员设计产生,应用到企业真实情境中时往往不具备竞争力。

对话情境是将内部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外部显性知识的外在化情境,传播途径不限于组织的内部,跨组织、跨途径的平台可以将企业和高校联合起来,让对话者可以面对面交流、沟通。但是在对话情境也容易出现彼此沟通不顺利的情况,若双方不能正确地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思维,可能会导致合作失败。

(2)内隐知识转移情境

源发情境给每个人提供分享自己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精神体验的平台,主要途径是高校学生通过去企业实践或者是参加活动所体会到的,是一种社会化的情境。在研究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公司进行交换学习达到交流的目的,而高校的学生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和企业短暂的交换身份,进行体验和学习。

演习情境是一种内在的模式,主要是在学校、在企业进行现场演习,将一些知识内化到自己已有的理论体系中去。演习情境是一种最常见、最有效的情境转移方式,但是演习情境在高校中运用的较多,而在企业中多以实践为主,演习较为少见。

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转移情境分析

1.校企合作中的物流管理專业知识转移转化率

(1)企业知识转移转化率

企业内部知识的转移途径主要集中在学生去企业里进行走访学习,企业会给学生讲述公司的理念,并组织相应的培训。这种知识转移的途径具有低成本、易操作、可实施性强等优点。但是,也反映出企业知识转移模式深度不够、转化效率低、时间和收益不成正比,内容上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

(2)高校知识转移转化率

高校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主要是通过吸收国外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外已经成形的理论体系,但并没有基于中国企业的国情、中国大学生的需求等,在教材研发上没有实现与外部合作,即与用人单位之间合作出版教材。高校的软件设备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进入企业的一个最低平台,企业在软件应用上要求要高于学校的软件设备。

2.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的知识转移情境难题

(1)外显知识转移情境难题

外显知识转移情境难题主要体现在对话情境中。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对话需要在二者的文化和地域特点上进行,而二者在表达的时候并不能清楚地让对方理解自己的想法和特有的知识,这就导致了沟通上的障碍。

(2)内隐知识转移情境难题

内隐知识转移情境难题主要体现在演习情境中。演习情境是最不受地域限制的,既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演习,也可以在企业内进行演习。这两种演习方式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现实生活中高校和企业往往把二者的演习割裂开来,导致二者的效果发挥得都不是很完善。高校学生要想进入企业进行演习,就要具备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到企业的实习工作中去,但是高校安排的课程体系并不能满足时间上的要求,加上一些公司是不接受短期实习的,所以校企合作上的演习情境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用的价值。

校企合作实际运用方案设计

1.内隐知识转移情境方案设计

在系统情境上,主要强调虚拟环境中的交流,在高校的课程设计上需要进行一些改进。高校的教师或者是研发人员要抓住校企合作的机会,将优秀企业家的言论或者是实际事例写进教材中,课程理论体系中也要包括企业的改革、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新技术。在课程的修订过程中多加入中国的企业文化,国外的理论要适当减少。另外,在每次的学术探讨以及项目讨论的课程中,邀请企业的专门培训人员或者是成功人士到高校进行讲座,传播企业的文化和最新研究成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对话情境中,主要强调知识的外显化程度,即尽可能地将已有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校企合作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沟通和交流困难,这是高校和企业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出版书籍、校企联合设备共享等合作,让相关人员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探讨、磨合,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彼此的思维和想法能够完整地表达出来。

2.外显知识转移情境方案设计

源发情境是一种社会化的转移情境,在后期的工作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高校的学生之所以不能取得实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和教师的课题项目数量有关系,如果教师与企业合作的项目增多,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企业的项目,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所以,高校教师在科研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和企业进行对接合作,申请接手企业的项目,研发企业的产品等。有项目的教师不要吝啬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大胆加入进来,为其日后进入企业作准备。另外,企业也要定期组织一些博览会、研讨会、发布会等,邀请高校合作的师生参加。

演习情境的最终目的是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转化成实际操练的成果,来达到自我完善的结果。高校的演习情境要设置接近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变为企业中的一分子,让每个学生在担任不同的角色的同时认识到每个企业角色应该掌握的技能和交往要素。在平时的课堂中,高校的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实际案例操作等,让学生扮演企业各个岗位的角色。企业应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可以进行实操演练,对于学生的培训要严格对待,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培训。

结语

在一定的情境下转移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合理运用高校和企业的资源,促进高校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是高校教学的一个目标。物流管理专业强调的是适用性,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结合现阶段校企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原有的理论模型上进行探新,应用内隐或者外显的知识转移情境方案。校企合作重在理解,貴在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难在提供高效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习体验,在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今天,更应该积极探讨更多的知识转移方案来促进校企合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Teece,D.T“echnologytransfer by multinational firms:the resource costs of transferring technological know- how,”The Economic Journal,1977(87):242-261.

[2]Dixon,N.M.Common knowledge:howcompanies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p.78-79.

[3]Dong,Kirsch L J,King W R.“Antecedents of knowledge transfer form consultants to clients in enterprise system implementation,”MIS Quarterly,2005,29(1):59-85.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

作者:胡震

校企合作物流管理论文 篇2:

校企合作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猛,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特别是复合型的物流人才十分稀缺,这为高校的物流人才培养创造了机遇,带来了挑战。在物流人才培养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打下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可为高校进行物流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现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策略;

一、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重视不够

随着现代化、智慧化物流的发展,物流行业对物流人才不仅要求具备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目前高校的物流专业教师自身的物流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不够,导致教学中仍然只能多重视理论,弱化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是不够的,成为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

(二)校企合作难以深入融合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岗位工种和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并结合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出社会、企业需要的专业的物流人才。但目前校企合作却难以深入,校企合作缺乏健全的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的目的并不完全相同,企业人员在背负繁重的工作任务时,难以深度参与学院的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课程开发,同时现场工作人员难以将工作实践总结为系统化的物流专业理论,导致基于校企合作的企业参与培养呈现出碎片化、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平台的价值无法完全体现,学生无法掌握专业的实践操作,也无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校企合作形式化

目前大多数企业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习和毕业实践岗位,让学生走到企业了解真实的岗位状况,实习专业岗位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大多数物流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薪资较低甚至免费的劳动力,于是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些劳动力的岗位,如:快递分拣、打包、装卸搬运等,导致学生参与实践操作的积极性不强,严重缺乏动力,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即使校企合作提出需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意义的工作岗位,企业也因为学生实践周期不长、影响工作岗位效率、担心出错等原因难以实现,造成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化,失去了校企合作的真正意义。只强调合作的形式,而忽略了合作的深度,导致高校物流管理难以培养出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物流人才。

二、校企合作的优势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合作双赢”的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利用企业的工作人员、工作岗位、技术、工厂设备、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操作的平台,企业通过学校获得自己需要的物流人才,实现了学校和企业资源的共享,实现了让学生在校就能将自己的所学与企业所需的技术、素质要求、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节约了教育与企业的成本,是一种“互利合作”。

三、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一)“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物流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设计出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应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出人才培养方案。首先,由企业根据员工岗位标准在每学期期初向专业提供对学生的考核标准,期末对学生进行相关考核,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重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和突破口;然后,打破传统的学期设置,实现工学交替培养人才。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轮岗一段时间,同时派师傅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给教师,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专业知识、技能需求,以及就业岗位、就业趋势等,更好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经常产生的学习无用、毕业生职业岗位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等问题。也可让教师在实习中了解学生的学习、工作状况,在教学中能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企业岗位证书,证明其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二)“校企合作”下的课程体系建设

物流专业可与企业建立“订单班”,根据企业需要的工种岗位对专业课程进行开发,将教学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进行教学课程的精选,教学内容的整合,共同实现“订单班”学生地培养。整合后的课程表现为,一部分为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广泛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公共基础课,如《实用英语》、《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等;一部分是基于订单工作岗位和工作标准和专业理论知识整合而成的专业课程《物流服务营销》、《仓储管理》等。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还可以开发基于工作业务的活页式教材。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展现物流行业的最新动态、黑科技、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且在教学中,配套教学开发微课视频、动画等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能更轻松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实践,增强学习动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爱国情怀、世界观、价值观、工匠精神等融入课堂,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一部分是由企业工作人员与专职教师共同编写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如《创新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

(三)打造“双师”物流教师团队

“双师“教学就是线上一名教师进行远程教学,线下一名教师负责课堂辅助教学,两位老师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双师教学的目的是实现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共享,以此来解决各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通过线上的教师授课,线下的老师及时进行辅助教学、答疑,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同时“双师”教学还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充分互动等特点。“双师”教学是一种远程直播互动教学,相对于传统无互动的直播或录播教学,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双师”教学就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实现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为学校教师提供实践操作的岗位,提高教师在实践操作上的不足,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企业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学校平台提供的学习理论知识的机会,系统学习专业的物流理论知识。但由于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科研任务、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繁重,无法做到实时到企业学习、工作、实践操作,企业人员也无法及时到学校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这时,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搭建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课堂,针对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操作训练,实现“双师”教学,由企业教师线上教学实操,学校教师线下辅助实操训练,并由企业教师及时点评学生实训过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由学校教师对课堂涉及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进行总结,落实“专业理论+实践教學”的教学目标,也帮助了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的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冷令.新时代背景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2020,19(2):47-50

[2]刘峥,朱丽.产教融合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7):122-126.

[3]杨志伟.浅析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J].科技风,2019(26):228.

作者:张志远 吴立福 夏永昊

校企合作物流管理论文 篇3:

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理念,针对当前万方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状,探讨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并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体系。

關键词:物流管理;校企合作;双师;实践;

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毕业生在走出校门之前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开展校企合作就是能让学生零距离的参与到物流作业管理中去,在物流作业管理实践中提升自身对本专业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实施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准时制生产指出,企业是在必要的时刻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要的产品,必要的时刻指在接到生产看板指令的时候,必要的数量指能够销售出去的数量,必要的产品指能够销售出去的产品。4R营销理论也指出,企业不是生产自己能够生产的产品、销售已经生产好的产品,而是应该从客户出发,充分了解和掌握客户的需求,开发和生产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与此类似,学校不应该只培养自己能够培养的人才、向社会和企业推送已经培养好的人才,而是应该从社会和企业出发,充分了解和掌握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培养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讲,应该主动了解、分析社会和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有的放矢的培养人才。“读书无用论”,“毕业等于失业”等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恰恰是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脱离实际。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招不到人。即便企业招到了人才,为了满足企业的需要,他们还需要再培训,延长了上岗时间及增加企业成本,而这些工作恰恰应该是学校做的。这是学校在培养人才时未能联系实际造成的二次教育,是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当然我们也承认,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推行校企合作,口号很响亮,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把校企合作变成现实的又有多少呢?答案并不乐观。所以,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不是在任领导表功的工具,而是切切实实能为学生、为社会带来利益的一件事情。万方科技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校企合作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有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来讲,还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

一、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互惠共赢。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高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中心,利用学校和物流行业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与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相结合,来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求校企双方获得最大利益的教学模式。

(一)实施校企合作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里,实践教学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物流管理专业更是如此。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如师资、资金、场地等,由学校单方来完成这么多的实践环节确属不易,因此校企合作就成了一种很好的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学生学习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培养更优秀的人才。同时,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能对自己未来的工作目标进行准确定位,还能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前适应企业的生活。另一方面,校企合作还能促进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专业教师在全方位跟踪学生的实训、学习和管理过程中,也参与物流管理相关工作,不断更新物流管理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知道“教什么”以及“如何教”。

(二) 实施校企合作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物流行业企业的参与与支持,只有紧紧依托物流企业并与之合作,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目标。“边教、边学、边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师把教学课堂搬到与物流相关的企业中去,让学生边学边实践,掌握服务和工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要制定物流管理教学计划,首先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充分听取各层次企业的意见。对教学方法,尽量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实践中学习”中提高综合素质。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提前培养和选拔人才。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设想。校企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原则,集成各类资源,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在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二、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措施

(一)校企领导要高度重视,全力支持

任何一项新的措施、新的方案的实施,都要有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目前万方科技学院已与富士康、纬创、索尼等企业有合作,学生能在这些企业里得到锻炼,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但是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的是更加专业的物流企业来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学习的场所和机会。作为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有义务在校外寻找并联系最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但前提是校企领导都要高度重视,并且要给予极大的支持。

(二)根据企业需求完善课程设置,构建以需求导向的课程体系

为推动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外企业资源,我们采用“引进来”,是将企业人员请到学校,给学生讲课、讲座,或将企业的某种工作情境或者项目、案例分析再现给学生。通过引进来,学生可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体会到所开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再有“读书无用论”的想法,并且也能帮助学生尽早确立职业方向,做好职业规划。我们也可与企业人员沟通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我们的课程设置,从而优化培养方案,使学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就是将来就业的时候能用到的或者未来能用到的,不再有二次教育的浪费。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

培养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双师型师资力量,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但是对于独立院校来讲,青年教师占主导地位,而且大部分没有从事过实践活动。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1、培养专兼结合教师。专职教师是具有多年物流管理实践经历、丰富的物流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结合学科发展前沿和物流实际应用指导学生。兼职教师实行聘任制,采取面向物流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让他们兼职授课,保证能有一定的时间开展现场实习或指导现场实习。

2、让教师走进企业。学院可每年派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实践能力培养计划或让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升华,满足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

3、从企业引进实践经历丰富的教师。从企业引进有物流实践经历的教师,让学校教师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共同的交流中提高学校教师的钻研兴趣,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

(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到合作企业去实习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纽带。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适合的实训基地,单靠学校的资源完成每门课程实训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我们要实行“走出去”,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物流行业企业中去认知和实习,在相关人员指导下,在企业中承担具体的工作;根据课程需要,合作企业要提供让学生到企业实习的机会,通过实习让学生能知道所学课程的有用性,体会到自身的差距,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到学校课堂上后会认真听讲,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实践基地的建立使学生有了实践新想法的场所,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五)校内建立物流实验室

建立校内物流实验室可以通过学校低价购买企业里面废弃的或过时物流设备来建,或者企业将废弃的或过时的物流设备免费捐给学校,这样学校就可以花费很少的成本实现校内物流实验室的建立。物流实验室的建立可使物流管理相关课程在学校就可以实现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进行讲授。另外现在在校生驾照的报考也很普遍,但是由于受到资金、地域、户口的限制,很多学生就不能很方便的报考及练习并参加考试,所以学校就可以注册驾校,给学生提供方便的同时自身也受益。

(六)提供考取物流师职业资格证的途径

毕业证书是学生毕业的凭证,职业资格证书是专业人员上岗就业的依据,是国内外企事业单位用人的资格凭证。运输型物流企业评级标准中关于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标准是A级和AA级要求3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行业组织物流师认证,AAA和AAAA级要求6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行业组织物流师认证,AAAAA级要求80%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行业组织物流师认证。提供考取物流师职业资格证的途径可以推进“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不仅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推进“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关键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制定符合“双证”要求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万方科技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符合“双证”的要求,现在关键是要提供考取物流师职业资格证的途径,使学生能够顺利考证。

(七)建立创业园

对于大学生创业,国家是鼓励支持的,而且也有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持,如无息贷款等。对于学校,为了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可在学校内专门开辟一片区域建立创业园,供学生们练手。在这里,具有创业理想的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把自己的理想实现;在这里,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团队意识;在这里,学生能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里,学生能够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要学什么。

三、结论

实施校企合作是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最佳途径,校企合作的成功实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成功实施校企合作将给学生、企业、社会带来无可估量的益处,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实施校企合作,构建共享平台,使双方资源优势互补、功能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实现的互利共赢局面,必然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将合作推向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敏等.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ICET,2013:114-119.

[2]李燕.基于资源共享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ETT,2010:141-144.

[3]钟莉.基于“校企协同”的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与经济研究, 2014,12(2):15-21.

[4]李存芳,陆德平,张西林.基于4R理论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J].齐鑫物流教育,2014,33(3):461-464.

作者:马双双 马洪典

上一篇:安全生产集体申报材料(精选2篇)下一篇:动画作品生态文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