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玉米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2022-04-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玉米与大豆是农业种植中2种主要农作物,由于栽培过程较复杂,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提升种植产量与质量,需要分析、探究、总结其中应用的栽培技术,提取最优质的栽培方法,从而加强农业劳动生产量与资源的产出量,突出农业推广优势,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豆玉米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豆玉米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篇1:

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比如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等,这就成了农业科学技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该文着重论述农业技术的推广作用和大豆、玉米种植技术要点,使农业生产力和农民丰产得到提高,进而实现农村经济和可持续战略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引言

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证。要实现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农民增收。推广农技,可以使农场主和我们国家的先进科技很好地结合起来,发挥桥梁作用,而农业技术推广者更是肩负着重要使命。为此,本论文首先阐述了农艺的推广作用,并就大豆、玉米等种植过程中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实际的农业生产有所帮助。

一、农技推广价值浅析

推广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现代农业,是高科技和农业相结合而形成的。现代化的农业要求对新技术的不断投入,而新技术又是现代农业的主导与推动。由此可见,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一个重点,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也要看到,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不断创新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靠农业、农村、农民等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农民生产力。

推广和积极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过渡的前提保证。就现代农业而言,是一种较先进的科技与农业相结合而形成的。现代化农业需要新技术的支持,这些新技术是現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的推广与发展,认识到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做好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工作,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技推广体系,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基本保证;农技推广要走进农民,走进基层。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相应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保障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有一定的认识,这是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主要机构,能使农业技术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保证农业科技成果的良好转化,确保科教兴农基本战略方针的顺利实施。实践中,要做好农业创新、改革、建立和推进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从而提高服务大众的水平,确保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能量。

二、浅谈大豆玉米的栽培技术

2.1黄豆栽培技术要点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豆荚数与大豆产量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如果出现了大面积的花荚脱落情况,将会给大豆生产带来一些影响,使大豆实际产量下降。豆荚大面积脱皮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豆类不能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是造成大豆发育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将使大豆发育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很大影响。豆科植物在正常生长阶段,一般枝叶比较茂密,各株之间的距离都很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光照的实际范围,枝叶的光合作用就相应减弱,造成植株生长营养严重缺乏,出现结荚现象。黄豆落花、落果是因为大豆生长过程中营养物质不足,不能有效保证花荚的正常生长,因而出现落果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一是种植大豆时,需提前施施化肥,以保证底肥施足。此外,还应保证各品种间间隔合理,以便有效地保证大豆的光合充分;其次,大豆栽植成功后,要定期做好灌溉用水,并对大豆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行适当的补充,以确保大豆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的充裕。

2.2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1)玉米品种的选择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选择种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要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才能有效地保证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在正常情况下,应确保种子发芽率在99%以上,这为玉米的后期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购种过程中,应选择大粒度、相对丰满度较高的种子,然后进行相关试验,仔细观察其萌发情况。

(2)科学的田间管理

种植玉米前,要充分施肥,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玉米所需营养充足,进而保证种子出芽。当玉米萌发时,应仔细观察其植株的密实度。当植株较分散时,应做补苗工作:植株较密,应将弱苗移除,以确保玉米秧苗整齐健壮。要充分的把肥料施好,玉米发芽后,会有一个更快的生长速度,要结合玉米的实际生长特点,施上含磷、氮肥。施肥后一段时间需进行灌水,以确保玉米根系较好地吸肥。如遇阴雨天或积水情况较重,应挖沟做好相应的排水工作,让土壤有更好的通风条件在初次施肥施灌之后,应结合玉米实际生长状况,再施化肥并进行二次施肥。二次施的重点是为玉米茎秆部位提供充足的养分,因此可选用复合肥。在具体灌水时,一定要确保灌水透彻。因为玉米在实际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水分,尤其是在抽穗期,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成分,才能有效地保证玉米的产量。

(3)注重虫害的防治

在玉米实际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病虫害,如锈病玉米蚜玉米螟等。在玉米田的防治方法也有很多种,下面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的防治方法——物理防治,就是指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害虫对一些物理因素的反应发生相应的规律。如采用荧光红外光等方法控制害虫。生物学控制,是指一种生物控制另一种生物,是控制害虫发生的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该防治模式包括利用玉米害虫防治天敌和选择具有病虫害抗性的玉米品种进行防治。这种防治方法的优点很明显,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所以化学防治就是指喷相应的化学药剂,对玉米生长产生危害的生物进行防治,就是用化肥来控制玉米生长,用科学方法控制玉米生长中的水分等。

结论

总之,要加快农技推广,使农技得到科学应用,不仅要靠个人力量,而且要靠广大农技推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要靠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大豆、玉米的产量提升实现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徐云峰,雷传芳.大豆、玉米栽培技术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分析[J].农技服务,2015(4):46.

[2]宋秀娟.浅谈玉米大豆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J].科学技术创新,2016(36):344.

[3]谢红仙.玉米套种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浅析[J].农家科技,2015(1):10.

[4]毕雪. 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 农家参谋, 2019, No.636(21):25-25.

作者:刘淑梅

大豆玉米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篇2:

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玉米与大豆是农业种植中2种主要农作物,由于栽培过程较复杂,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了提升种植产量与质量,需要分析、探究、总结其中应用的栽培技术,提取最优质的栽培方法,从而加强农业劳动生产量与资源的产出量,突出农业推广优势,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技术;大豆栽培技术;玉米栽培技术

1、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了实现传统农业从现代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转变,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现代农业技术主要是指借助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对农作物种植方式和种植方式进行改造。可以根据各作物的生长特点,有效制定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方法,促进其健康强壮的生长。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促进了大豆、玉米等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了产量和品质;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完善后期管理制度,加大推广力度,加快推广步伐;也有必要加大宣传,让大家了解农民的情况,鼓励农民积极使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提高作物的质量和产量。此外,还需要加强新品种的研究和开发,以提高其对病虫害的抗性。

2、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2.1、大豆栽培技术要点

当种植人员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选择了合适的大豆品种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种植进行处理。首先,人们需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将其中存在病害、破损的种子去除。之后再使用机器对种子品质进行检验,同时提高种子的纯度,只有种子的纯度在98%以上,其整体发芽率在90%以上,才能够进行播种。其次,种植人员还应该进行拌种处理,通过拌种根瘤菌的方法提高种子根系的固氮性能,进而提高后期的产量。最后就是进行包衣处理,这一步能够消除种子表面的寄生病菌,实现前期的病虫害防治,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2.2、播种管理

种植环境与自然条件会直接影响大豆的最终产量,因此,种植人员在播种之前应该精心挑选种植土地,尽量选择那些透气性强、土壤肥沃、水分较高的土地进行大豆的种植。除此之外,种植人员在种植过程中还应该防止出现大豆连作的情况,连作会导致病菌的残留,同时还会降低土壤的养分,破坏土壤的结构,很难保障大豆的健康成长。大豆具有较为固定的生长周期,其一个完整的生长周期为5个月,其中的每个生长阶段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播种时间会影响生长周期,同时影响大豆生长的情况,最终影响大豆油分的积累情况。因此,种植人员应该适时播种,与其他大豆相比,大豆应该提前7d左右進行播种,这样才能够提高大豆的含油量。

2.3、水肥管理

经过上文的分析能够知道,养分与大豆的产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种植人员应该开展科学化的水肥管理工作,保障大豆生长过程中营养充足。水肥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基肥和追肥,基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如果种植土壤情况不好,营养成分较少,种植人员应该在施肥时增加一些微量元素与化肥。与其他农作物对比能够发现,由于大豆根部具有固氮的功效,这导致大豆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氮肥的需求量是比较小的,针对这样的生长特性,种植人员在大豆的生长旺盛期应该适量追加尿素及锰、锌等元素肥料。施肥管理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际生长状况进行浇水,保障大豆生长所需的水分,提高大豆的产量。

2.4、中耕除草

大豆种植过程中,农户还应该定期进行杂草的清理,如果放任杂草的生长,那么杂草就会与大豆抢夺生存资源,同时还会消耗大豆的营养成分,造成大豆的减产。因此,种植人员应该重视中耕除草,在清除杂草的同时还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气性,进而促进大豆根部的固氮效应,实现大豆的增产。

2.5、大豆病虫害防治

大豆在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病虫害是大豆根腐病、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大豆霉霜病等,不同病虫害有不同的防治方法。农业防治是依托种植过程中土壤监测等,对大豆的生长环境进行改善,并依托种子选择、适时播种、田间管理等对大豆生长进行有效管理,目的是减少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在大豆地块选择时,要适时轮作,通过重茬和迎茬的避免为大豆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要通过肥、水、草的科学管理,促进大豆正常生长。

化学防治是大豆生长过程中最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但如果药剂使用不当,会对土壤、大豆、环境等造成污染。利用化学方法进行大豆病虫害防治,可以先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目的是依托种子上的药剂,避免大豆幼苗期间受病虫害的侵害。在大豆正常生长过程中,可根据发生的病虫害的类型进行不同农药的施加。农药选择时,要选择低毒且效果好的药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施用。如大豆蚜虫和斑病可选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大豆食心虫可先用乙磷铝可湿性粉剂;大豆霜霉病可选用霜霉病等,通过对症用药,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3、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3.1、选种技术

应进一步加强玉米种子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禁止市面上出现劣、杂、差的玉米种子。广泛宣传玉米栽培技术,保证农户有效掌握辨识种子优劣的方法。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条件,从而选择适宜的地段开展栽种工作。对于买回的种子需要将其置于阳光下充分晾晒,提高种子发芽率。同时还应在早期进行包衣处理,在晾晒和拌种过程中杀灭病菌,营造出适宜的生长环境。

3.2、种子处理技术

在实际玉米播种过程中,应根据玉米品种、地力及气候等条件规划好玉米种植行距和株距,保证充足的空间条件,促进玉米接受通风和光照,为日后玉米高产奠定基础。一般在玉米5片可见叶前就需采取定苗处理,避免定苗过晚造成玉米倒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需严格控制玉米田间栽种密度。

3.3、施肥技术

玉米施肥情况直接关系着玉米生长过程中对于营养的实际需求,因此,在实际施肥管理过程中应采取分期测土配方方式进行有效施肥。这样能够确保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养分的需求,提高玉米产量。如果条件允许,生产中可以选择施加新型的缓施肥。通过早起深耕的用肥方式,配合使用已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确保满足玉米生长后期的营养需求。

3.4、病虫害防治对策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始终遵循“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培育玉米抗性品种,提高玉米良种实际覆盖率。使用适乐时、立克莠、玉米种衣剂等包衣剂处理玉米种子,有效杀灭种子所携带的病原菌,预防苗期病害。通过玉米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病原菌的积累量。充分施加腐熟的农家肥,配合施用磷肥及钾肥;采取密植措施,及时开展中耕工作,为玉米的实际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栽种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应优化大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选择优良品种,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坚持因地制宜的生产原则,对于适用的大豆、玉米品种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王武江.玉米栽培技术要点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1):14-15.

[2]柴春艳.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11):139-140.

[3]郑霞娟,牛景景.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江西农业,2018(12):33.

作者:朱丽娟 朱连波

大豆玉米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篇3: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间作大豆示范试验

摘要 [目的]为满足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的需求搭配。[方法] 2020年在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金鸡东方基地开展不同鲜食玉米品种间作大豆示范试验,对玉米和大豆的产量、主要经济性状、生育期、抗逆性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鲜食玉米间作大豆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纯种鲜食玉米,玉米行距1.5 m,行间间作大豆、大豆穴距0.5 m、每穴留2苗的種植模式产量、效益最高。[结论]该示范试验结果可以在云南省保山市及气候类似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玉米间作大豆;经济性状; 抗逆性; 云南保山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9.00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Demonstration Test on Intercropping Soybean with Different Fresh Maize Varieties

LIAO Ming-shan, ZENG Lin, GE Qin-ying et al

( Baoshan City Longyang Distric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Institute of Yunnan Province, Baoshan, Yunnan 678000)

Key words Intercropping soybean with maize; Economic characters; Stress resistance; Baoshan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基金项目 沪滇合作项目(〔2018〕43)。

作者简介 廖明山(1991—),男,云南保山人,助理农艺师,从事玉米育种与栽培研究。*通信作者,高级农艺师,从事玉米育种与栽培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2-19

玉米和大豆同属于大春作物,均在大春季节种植。2020年隆阳区玉米种植面积35 807 hm2,大豆种植面积1 346 hm2。我国大豆每年消费量高达1亿t以上,大豆产需缺口巨大,高度依赖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最新数据,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10 033万t,首次超过1亿t,较2019年进口增加1182万t,刷新2017年进口9 553万t的 纪录[1-2]。发展玉米与大豆间作对保障国内玉米和大豆供应安全、解决大豆与玉米“争地”关系意义重大。国内已有许多研究报道了玉米间作大豆的品种筛选和栽培技术研究,如王淑彬等[3]筛选出适宜南方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玉米品种隆平206、联创799和登海605;陈文杰等[4]分析广西春大豆与玉米不同间作模式,结果显示在160 cm宽行玉米中间作3行春大豆较适合在广西地区推广应用;林平等[5]研究黄淮地区玉米与大豆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和效益,结果表明在以夏大豆生产为主的地区,尽量采用2行玉米与6行大豆间作模式,可在确保一定大豆产量的同时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田艺心等[6]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间作大豆2∶4间作模式较适宜在鲁西北地区推广应用;王雅梅等[7]研究表明,玉米-大豆2∶2、2∶3播幅种植具有间作生产优势;孙加威等[8] 介绍了成都市保障粒用玉米不减产,增加大豆产出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田艺心等[9]研究表明,在常规施肥量基础上减磷1/2可维持玉米间作大豆2种作物较高产量及经济效益。以上研究多集中在试验和理论研究上,但鲜食玉米间作大豆展示示范鲜有报道。鉴于此,笔者开展了不同鲜食玉米间作大豆展示示范研究,旨在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示范地概况

示范地选择在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东方育种基地(99°14′05.27″ N,25°08′29.87″ E),海拔1 653 m,年平均气温15.5 ℃,降雨量966.5 mm,年日照时数2 307.4 h。土壤为潴育型水稻土,肥力中上等,水利排灌方便。

1.2 试验材料

示范品种为鲜食玉米,包括华耘花糯402、沪甜16、申科糯602、申科糯601;大豆品种为中品661。

1.3 田间管理

2020年5月10日前机耕机开沟起垄结束,行距1.5 m。①播种期。玉米、大豆6月1日播种,玉米穴距0.3~0.4 m,大豆华耘花糯402、沪甜16穴距0.66 m、申科糯602穴距0.5 m、申科糯601穴距0.4 m,玉米、大豆每穴播3粒,同时施种肥45%复合肥(N∶P 2O 5∶K 2O=15∶15∶15)750 kg/hm2于玉米2种穴间,并盖土, 6月2日用精异丙甲草胺1 500 mL/hm2对水封闭除草。②出苗期。6月15、29日间苗定苗玉米大豆均留2苗,施苗肥尿素300 kg/hm2,浅培土。③大喇叭口期。7月15 日,施穗肥尿素450 kg/hm2,高培土。④成熟期。华耘花糯402、沪甜16 为8月26日;申科糯601、申科糯602 为9月1日。⑤收获期。华耘花糯402、沪甜16 为8月28日;申科糯601、申科糯602 为9月3日。

草地贪夜蛾防治:① 6月8日用14%氯虫·高氯氟(4.7%高效氯氟氰菊酯、9.3%氯虫苯甲酰胺) 450 mL/hm2对水750~900 kg喷雾防草地贪夜蛾。② 6月16日用万令10%甲维·茚虫威(8%茚虫威、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900 g/hm2对水750~900 kg喷雾防草地贪夜蛾。③ 6月30日用12% 甲维·虫螨睛900 mL/hm2对水750~900 kg喷雾防草地贪夜蛾。④ 7月10日用14%氯虫·高氯氟(4.7%高效氯氟氰菊酯、9.3%氯虫苯甲酰胺) 450 mL/hm2对水750~900 kg喷雾防草地贪夜蛾。⑤ 7月21日用溴氰·吡虫啉(吡虫啉18%、溴氰菊酯2%)300 mL/hm2+12% 甲维·虫螨睛1 125 mL/hm2对水750~900 kg喷雾防草地贪夜蛾。⑥ 7月30日用14%氯虫·高氯氟(4.7%高效氯氟氰菊酯、9.3%氯虫苯甲酰胺)450 mL/hm2飞防喷雾防草地贪夜蛾。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较

由表1可知,示范品种带苞叶穗产量为13 359~17 265 kg/hm2,沪甜16产量最高,为17 265 kg/hm2;申科糯601产量最低,为13 359 kg/hm2。去苞叶穗产量为10 561.5~14 539.5 kg/hm2,沪甜16产量最高,为14 539.5 kg/hm2;申科糯602产量最低,为10 561.5 kg/hm2。籽粒产量5 220.0~11 359.5 kg/hm2,沪甜16产量最高,为11 359.5 kg/hm2;申科糯602产量最低,为5 220.0 kg/hm2。植株产量18 916.5~31 857.0 kg/hm2,申科糯602产量最高,為31 857.0 kg/hm2;申科糯601产量最低,为18 916.5 kg/hm2。

2.2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比较

由表2可知,鲜食玉米品种沪甜16的株高最高,为255.2 cm;申科糯601的穗位高最高,为107.6 cm;申科糯602的穗长最长,为20.0 cm,穗粒重最重,为250.0 g,百粒重最重,为42.32 g。综合来看,华耘花糯402、沪甜16和申科糯601的穗部性状优于申科糯602。

2.3 不同鲜食玉米品种生育期及抗病性的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各鲜食玉米品种的生育期适中,为89~92 d。华耘花糯402、沪甜16和申科糯601的抗病性强于申科糯602。

2.4 不同主栽鲜食玉米品种下中品661产量和经济性状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主栽鲜食玉米品种下,当主栽鲜食玉米品种为申科糯602时,大豆品种中品661株高最低,为221.2 cm,间作大豆品种中品661为13 335穴/hm2,折合23 340株/hm2;该条件下中品661产量最高,为931.5 kg/hm2。当主栽鲜食玉米品种为沪甜16时,中品661株高最高,为255.2 cm,间作大豆10 005穴/hm2,折合16 680株/hm2;该条件下中品661产量最低,为316.5 kg/hm2。鲜食玉米间作大豆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纯种鲜食玉米,鲜食玉米申科糯602间作大豆,玉米行距1.50 m,大豆行距0.75 m,大豆穴距0.50 m,13 335穴/hm2,折合23 340株/hm2,大豆品种中品661产量最高。

3 结论与讨论

玉米属于C4植物,生长能力强,后期遮阴对大豆产量和生长影响很大,套作模式下玉米荫蔽直接影响大豆叶片结构特征和光合荧光特性[10]。示范试验发现,鲜食玉米间作大豆时,大豆产量随着玉米株高降低和大豆穴距缩短密度增加而升高,这一结果与陈远学等[11] 研究紧凑型玉米可适当增加种植大豆密度的结论一致。在生产上,玉米间作大豆模式多种多样,玉米、大豆品种的变化和行距、株距的改变均对玉米、大豆产量及性状产生一定影响。该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鲜食玉米间作大豆产量和效益明显高于纯种鲜食玉米,玉米行距1.5 m、行间间作大豆、大豆穴距0.5 m、每穴留2苗的种植模式可以在云南省保山市及气候类似地区推广应用。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鲜食玉米间作作物大豆品种的选择和鲜食玉米间作大豆行穴距种植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慧.大豆行业如何破困局[N].经济日报,2021-01-27(011).

[2] 刘慧.年进口首超亿吨 大豆行业如何破困局[N].粮油市场报,2021-01-28(002).

[3] 王淑彬,张鹏,杨文亭,等.红壤旱地玉米大豆间作模式适宜玉米品种筛选[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0,42(1):10-19.

[4] 陈文杰,梁江,汤复跃,等.广西春大豆与玉米不同间作模式效益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4):633-639.

[5] 林平,庞成民,海涛,等.黄淮地区玉米与大豆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和效益比较[J].河北农业科学,2020,24(4):14-18.

[6] 田艺心,高凤菊,曹鹏鹏.鲁西北地区夏玉米/大豆间作适宜模式分析[J].大豆科学,2020,39(4):571-576.

[7] 王雅梅,许彦骁,王亚露,等.玉米-大豆不同宽幅间作对大豆光合特性及群体产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0,39(11):2587-2595.

[8] 孙加威,郎梅.成都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20(12):23-25.

[9] 田艺心,曹鹏鹏,张海英,等.磷肥减施对间作大豆/玉米农艺性状及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20,52(8):85-89.

[10] 谭婷婷,范元芳,李盛蓝,等.套作模式下玉米荫蔽对大豆叶片叶绿体结构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核农学报,2020,34(10):2360-2367.

[11] 陈远学,彭丹丹,胡斐,等.玉米不同株型及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草业科学,2021,38(1):136-146.

作者:廖明山 曾林 戈芹英 宋云飞

上一篇:工业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论文下一篇:第一季度工作总结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