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有梦就有远方

2022-05-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征文有梦就有远方

“共筑中国梦”主题征文:有梦就有未来

“共筑中国梦”主题征文:有梦就有未来

每个人都有梦,国家也不例外。“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梦,则中国梦。”短短一句话,说明了少年将来对国家的担当和责任。百姓是梦的载体,更是国家建设的主体。有梦就有希望,有梦就有未来。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

梦,代表着的是理想与追求。中国梦,不难理解为我们国家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个国家是没有自主意识的,她的主体是黎民百姓。所以,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平民百姓的梦。百姓的梦是代表这国家梦,中国梦是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富强、没有贫富差距的国家,其实就是广大老百姓的美好心愿。有梦是勇敢的表现,是美好愿望追求的第一步,接下去就是沿着梦走,为梦而努力奋斗。正如前总理温家宝曾说过:“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有梦,也要付出行动。

中国梦,也是强国梦,从各个方面进行强国,如经济、环境、科技、文化等等。因此每个国人都有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自己一分力量的责任。一座桥能横跨江面,离不开它身上每一块砖;一座塔能拔地而起,离不开它身上每一粒沙;一个国家能繁荣昌盛,离不开每位公民的努力。中国梦,是民族梦,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梦,是百姓的梦,如果觉得这梦与自己无关,就像是一片无知的羽毛,不解雄鹰能翱翔蓝天,而自己却不能单独飞翔。这就是团结的力量,离开了集体,结果可能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好。只有团结一致,大家的力量会凝集在一起,所有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没有实现不了的梦——中国梦。每一位公民都是国家的建设者,都担负着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也是在为我们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我们一直在共筑中国梦,只不过这都是我们没有察觉到,我们经常错误性地将个人与国家独立分割开来。在我们看来为自己生活的一切努力,其实是在建筑着中国梦。国家是一个面,而我们是一个点,是我们组成了一个国家。中国梦固然就是我们所有人的梦的集合。我们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未曾疏远,只是我们没有留意这一关系。可以这么打个比方,将中国梦比如成一栋大楼,而我们的梦则是小房子,我们在装饰自己的小房子时,也是在装饰这栋大楼,这栋大楼会因各种特色的小房子而变得功能齐全、更精彩。

社会上有着无数的追梦人,他们在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只为圆梦,为自己的梦想拼搏是一件艰苦而又开心的事。每位圆梦的人都用自己的汗水与梦想点缀了祖国的梦,让它锦上添花。他们都用自己坚实的脚步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和兑现了自己的一份责任。有梦很重要,至少她为一个人点明了生活前进的方向。有梦的生活才有热情、动力和目的,有热情的生活才不会自卑,有动力的生活才不会乏味,有目的的生活才不会盲目。

作为大学生的我,有着一个小小的梦想。梦想曾改变过我的生活,小时候读书总怀着一种心态,我是为父母而读书的,每天都是被逼着学习的。虽然小时候有着各种千奇百怪的梦想,“长大要当科学家”、“长大要当医生”、“长大要当主席”等等,但都只是说说而已,没有往心里放,再加上对梦想的理解不深,只是口头说说自己的梦想而已,而且还有很多梦想,不知要哪个梦想。那时候还有一种想法:“世界是为我而转的,我想干什么事情无需努力,都容易办到的。”因此,浑浑噩噩地在学校里度日,那时的我是没有生活目标的,纯粹地只为生活而生活,可能是年纪太小吧,生活得毫无目的,很盲目,完全不知道生活的意义。想起自己的以前,是多么的愚蠢无知。现在读大学了,将要迈进社会了,我也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让自己生活不再盲目,让自己朝着一个方向奋斗。当初为自己定一个梦想,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为自己确定一个终身梦想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且还要确立梦想的内容。所以说确立梦想是一个艰难而又勇敢的举动。有了梦想,接着就是为实现梦想而去付出辛勤的汗水,尽自己所能不断地接近梦想。在大学的求学之路上,懂得自主学习很重要。当初的我还是被逼学习的,当确立梦想后,就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我主动的学习,不敢放松。

自从为自己确立梦想后,我的生活变化很大,这个梦想如同责任般压在了肩上。“不爱学”到“主动学”是其中一方面,渐渐地生活各个方面也开始改变了,如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对自己的人生有新的定位。以前只希望毕业以后能找到好的工作,过着平淡的生活度过一生。现在发现要尽力地利用自己的才能,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库,以后出来社会能尽所能地运用大学时期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作贡献,为国家作贡献。在大学时期,我们不能荒废学业,毕竟上大学的人只在少数,要珍惜大学时光,我们能走进大学,算是一个幸运儿,大学学习的机会要珍惜。大学学习是让我们人生价值升值的过程,学习专业知识,掌握时代的脉搏,在学习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学有所成之后,可以在某些特定专业上为民族国家发光发热。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历程中,也在为祖国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梦,中国梦。”少年是祖国的下一代接班人,有梦的少年才有拼搏精神、积极向上的精神。因此,我们要有梦想,共筑中国梦,让我们点燃中国梦,照亮整个民族,照亮整个华夏,照亮整个世界。

第2篇:有梦就有未来

有梦就有未来 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董雪

(以下是董雪2015年1月5日国旗下讲话的稿子(其本人后有所改动),特发,以飨诸位。)

跨年的日子里,辞旧迎新的氛围总是那么温情。新年的空白给人心以希望,怂恿着或麻木或疲惫的生命对着往事一笑而过。身后的尘嚣在元旦的烟花霓虹里洗涤成新生的愿景,引着我们继续向着未来跋涉,会热血一时,也会胆怯迷惘。

要知道未来,是一个微妙的词,它与梦想并肩坐在云端,往往让人不敢太多推敲,怕它浇人一头冷水,其美妙到头来只存在于梦中。现实不能尽如人意,有时候我们会以为,努力了也不会有期待的结果。可是,就在校园里,我们依然看见无数行色匆匆的身影向着未来前进:高考党不顾风雨冰霜,艺考党赴汤蹈火,奥赛党前仆后继。追梦人,也许道路不同,却都脚步铿锵,沉默而坚定。

我想,这是因为他们明白,要是不努力,就更不会有期待的结果;他们明白,有梦,就有未来。

换句话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关于这个道理,我想分享一段我的亲身经历。高一暑假时参加中央十台的希望英语比赛,获得了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预选赛的机会。所谓全国预选赛,就是各省决赛中排名前7,8名选手,经历三轮淘汰,角逐全国的前50强,前20强,直至前10强。每年的前10强,可以入住央视驻地,进行全国总决赛的同时参与节目录制,在电视上崭头露面,应是这个比赛的最高荣誉。

记得我刚得知能够去北京比赛的消息时,开心得忘乎所以,但是紧接着就给自己泼了一盆冷水。

我一上来,就认定自己进不了前10强。怎么可能呢?据我所知,2014年以前的10年里,希望英语全国十强中,只有08年时出现过1个来自安徽,合肥的女生。其他人呢?北上广深,代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八成是外国语学校的学生,或是有过出国生活学习的经历。我的自知之明提醒着我,却也刺痛着我。

可是,谁不想进前10强呢。那时,我会成天地做白日梦,上网翻来覆去地看历届的比赛视频,对着屏幕上发着光的男生女生们,内心羡慕嫉妒恨;我会不停地跟我爸妈絮叨,自己有多崇拜某届十强的某某某,自己有多愿意变成和她一样,觉得自己跟她比有多平庸有多无能。

想来真是可悲,我都还没有开始比赛,就把自己搞得像个输家,哭哭啼啼,哀哀怨怨。

直到后来,等我拿到三个比赛题目,正式开始准备的时候,我才有所觉悟。

事情是这样的,那三轮淘汰赛,各自有独立的题目。假如我真的进不了前十强,那么我也没必要准备二十进十的比赛了。再或许,我第一轮就会被刷掉,那么我连五十进二十的比赛也不用准备了。这岂不轻松多了?可我不想被人说做懦夫。我更不想自欺欺人:自己内心的不甘,终究比嘴上的气馁要多一分。我要对得起这个机会,也要对得起我自己。尽管说我做白日梦吧,可是我就算做白日梦,也要做得酸爽痛快,不留遗憾!

那时,我便决定了,三轮比赛,我都准备。

于是,在比赛前的那两个月里,我下了大力气,设计表演,练习演讲,把英语读得舌头抽筋;五大三粗的我,还去练了几个舞蹈动作;我甚至听信了那句俗话,颜不够,刘海凑,专门去剪了齐刘海来后天弥补颜值。

在课内课外,内在外在,这么折腾一番过后,我去了北京。结识了其他选手,一听说我准备了第三轮的演讲,纷纷表示诧异。我笑着自嘲,屌丝嘛,不怕输,敢做梦。

戏剧性的是,第一天第一轮比赛过去,安徽的领队打电话告诉我们,我在五十强里排名第二。原先我和我妈仗着自己不指望也就不在乎,不怕天高地厚,可就是在那一晚开始不淡定了。第二天继续比赛,上午排名出来,我又进了前二十强,等到傍晚,前十强。名单在大屏幕上放出来的时候,“董雪,安徽淮北,十强排名第三”。我妈哗地一下就哭了。我觉得她八成是被吓哭的。

这段经历的对于我而言,意义重大,因为那是自己第一次亲身体会到,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要知道二十进十的时候,还真有几个选手,是一点都没有准备,他们慌里慌张地上台,眼泪汪汪地下台。剩下的一堆人,虽说准备了演讲稿,但却没有认真演练,讲起来生涩硬板,完了后悔不迭。还有一个很倒霉的选手,五十进二十的比赛过后,结果还没出来,一家人就先退了宾馆走人了。领队打电话通知他们时,另一端懊恼地说,我们在高速上,都快到天津了。

以上这些人,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连梦都不敢做的人,有什么资格美梦成真呢?

正是那次比赛的经历,鼓舞着后来的我,又做了两次白日梦。一次是高二暑假申请为期七周的哈佛大学,夏季高中生学校(Harvard Summer School),简称哈佛夏校,还有一次就是在三个月前向哈佛大学交上提前申请(Restricted Early Action)。

当然,现在说来轻松,其实自己当初就是个窝囊废:做个白日梦吧,在人前惶恐不安,在人后苦闷失落。 我不敢告诉别人自己申请了哈佛,能不提就不提,非提不可,就主动自黑。即便后来有机会去上海面试了,我也不敢告诉同学。我身边,除了父母,只有另外两个人知道我去上海,参加的是哈佛大学的面试。

我承认,当初把姿态放的很低很低,也是为了不想死的太难看; 不想被别人指着说,看,她死的真难看。

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梦想,难道还会有人替你相信吗?

我有一个留学梦,而哈佛大学,无疑是这个梦中,过于失真的一份痴心妄想。

在哈佛夏校的那七个星期,我真是活在童话里:每一天面对着世界顶尖的教授和课堂,住着古老校园的宿舍,漫步查尔斯河,眼观西洋华彩耳听各国语言,揣着哈佛的临时学生卡如同被加冕的帝王。

可是童话终究是童话,灰姑娘的南瓜在午夜过后就会原形毕露,而我的临时学生卡也会在七周过后作废。我面对面地感受这梦想的热度,这么近--麻省的阳光就落在我图书馆独座的原木窗沿,却也这么远--哈佛大学每年招生录取率低得全美数一数二,近年来在大陆招生一直不过5,6人,并且远不止北上广深那么优越。这一回,我的自知之明,已是负担。

我强迫着自己无时无刻不想着7周过后就会梦醒的事实,甚至感到无助:当身世被拿上台面作为决定出路的砝码之一时,我又能做些什么呢?我能做的,就是加入校园里摇曳到凌晨的灯光,和身边金发碧眼的同龄人一起“刷书”;像吸血虫一样榨干身边的资源,去借书,做志愿,结识教授,参观了耶鲁,还独自跑到纽约;我还痴痴地许愿,求老天让我的7周临时学生卡变为有效期4年。等到夏末,我回到家时,梦与现实的落差从未感觉那样锋利;我的白日梦,做的从未那样吃力。

还好,我很庆幸的是,我虽然放弃了底气,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努力。

就像是我没有自信能进十强,但是我还是精心准备了那份演讲。我没有自信能做到一件事的时候,我依旧诚惶诚恐地去做准备。白日梦还是要做的啊。一路靠自己,一部电脑,还有咬紧了的牙关,无论是对于考试,申请还是面试,都一样通宵达旦,战战兢兢。

我曾害怕自己的申请一路直达人家招生办的垃圾桶,害怕自己的努力白费,害怕白日梦做嗨了,梦醒的时候难受的还是自己。

自以为,反正也做不到,何必费那个劲折腾呢?

可是我要是不折腾,我不甘心。事实证明,我要是不折腾,也不会有现在的收获。人在做,天在看。我常常拿这句话给自己洗脑,支撑着自己一路顶着压力,忍着他人的怀疑与轻视,做自己的白日梦做到今天。我的经历,正是印证了那句话: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我相信正在阅读的各位,也有着各自的梦想。

高一的同学,你们刚走过半个学期,还怀揣着刚入学时的那种野心勃勃,干劲十足。高二的同学,你们也应该记得自己对于新学期的目标,对于高一的体会,和对于高三的展望。而高三的同学,你们人人都有着一个求学梦,有着各自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大家都品尝过梦想的甜美与辛酸,也都该知道,实现了梦想的人生,有多么幸福。

但还是有一些人,他们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也曾经幻想过未来的人生,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失去了梦想的热情,也丢失了去做梦的勇气,在原地打转,徘徊犹豫,作茧自缚。他们不背单词,因为觉得背了也记不住。他们不拼命刷题,因为觉得写了也做不完。他们不热血沸腾地定目标下决心,因为觉得反正也坚持不下去。。。更有甚者,提到所谓远大理想就一脸自以为聪明的轻蔑,觉得反正也做不到,何必费那个劲折腾呢?

可是你要是不折腾,你早晚会后悔。你的才华,可以撑不起你的野心,但要对得起你的良心。所谓做不到,压根就是做得不够。为自己的惰性找借口,为自己的懦弱作掩护,都只会让你在若干年后,厌恶当初的自己,是那么可悲。

我现在回头看以前的自己,就是这样觉得的,还没有决出胜负就把自己搞的像个输家,哭哭啼啼哀哀怨怨,简直欠揍。某些人也应该看看自己,还没有拼尽全力废寝忘食就怨天尤人愤世嫉俗,也是欠揍。

现实和理想有差距,没错,可是差距是用来被消灭的,就如同困难是用来被克服的,奇迹是用来被创造的。你不仅要继续做白日梦,还要做的酸爽痛快,不留遗憾。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程,也是千金不换的美好;有梦想,就去捍卫它,在不完美的现实里尽力而为;你应该提醒自己,人在做,天在看;你应该记在心里,把努力留给人生,把结果留给命运!

当一个人意识到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来得及的时候。2014年的淮北一中见证了许多梦想的绽放,而2015年的空白,正等待着你来书写。请你从今天开始,勇敢而严肃地,做一个白日梦,无论这个梦是一个考试排名,一所大学,还是一个职业,一种人生,都请你郑重地把它刻在心头,然后脚踏实地,义无反顾地去追,为了它,奋不顾身。

在此,祝福2015,祝福每一个追梦路上的人!

(注:本文作者董雪同学系淮北一中2015届毕业生,目前已被美国哈佛大学录取)

第3篇:有梦就有方向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

不知不觉,踏进大学已近两年。漫步在汤逊湖畔,清风拂面,柳条依依。累了,找一处草坪席地而坐,昂首遥望,那沐浴在阳光下的教学楼熠熠生辉。在通往校园的路上,来往的人流三五成群,络绎不绝,他们谈笑风生,欢乐伴随着轻快的风四处飘荡,蔓延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这里不是我曾经梦想的地方,但是却成为了我追逐梦想的又一个起点。2009年夏天,当我走进这素未谋面的校园时,心里还总是藏着进入重点大学的那个梦,好像与身边一切都格格不入,但在短暂的迷茫后,我开始思考:在这人来人往、生机勃勃的校园里,我为什么不能给自己正确定位,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高职学生?

渐渐地,我开始活跃在学校的各种场合,开始寻求新的挑战。不可否认,2009年的夏天一直让我耿耿于怀。然而,当我再回想曾经认为不堪回首的那段往事时,我只会释然一笑。因为当我决定要一往无前地追求远方时,过去的种种也注定只能成为背影。有梦就有方向,有方向前路就有光明,就充满希望。

在这个学校,我奋斗了两年,收获了两年,同时也快乐了两年。我开始为自己制定新的目标,追寻新的方向。我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实又有意义。我喜欢我的专业,喜欢和专业课教师们促膝长谈,聊工作,聊学习,聊生活,聊未来。来自企业一线的教师们不仅教会了我实用的专业知识,也让我明白了学生与员工的差距,做事与做人的关联。

一个偶然的机会,满怀着对文学的喜爱,我走进了学院新闻中心,开始了大学生活中的一段新征程。在新闻中心的这段日子,总让我回味无穷,难以割舍。在这里,我痛苦过、挣扎过;熬过夜、受过气,但是我始终充满斗志,保持微笑。每当看到院报出版,学院师生们都饶有兴趣地相互传阅时,我总会莫名地被感动。我喜欢我的团队,喜欢带领着一群文采飞扬的兄弟姐妹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自己在这里成长的足迹,描绘出自己眼中最真实、最可爱的校园;我喜欢在新闻中心的工作,喜欢扛着压力带着责任一路前行;我喜欢成功带给我的那份喜悦;喜欢挫折带给我的那种激励;喜欢在我失落的时候,听我的良师益友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烧不死的鸟才是凤凰”„„

我开始沉醉在这片深情的土地,开始留恋这充满生机的一草一木。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不知不觉,三年的大学生活已过大半,而我却总感意犹未尽。在不久的某一天,我将离开这里,离开这个给了我无限空间让我茁壮成长的地方。但我会始终怀恋,怀恋这个让我追逐梦想,给我新起点的快乐天地„„

第4篇:观《开学第一课》有感:有梦就有动力

9月1日晚上,xx中学组织全体师生在学校报告厅xx中学举办开学典礼,观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首播的《开学第一课》。

xx中学师生们通过认真观看,了解今秋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国梦”为依托,主题为“乘着梦想的翅膀”,分为“有梦就有动力”、“有梦就要坚持”、“有梦就能出彩”3个篇章。地震最美舞者廖智、加油站女工郑亚波、退休教师潘其华与“太空教师”王亚平、钢琴家郎朗等主讲嘉宾一起,为学子们带来充满正能量的梦想课堂。这些真实的故事和身边的人物,让孩子们体会到梦想是前进的动力,心怀梦想并为它付出努力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让他们理解梦想需要坚持,只有做梦想的实践者和未来的创造者才能梦想成真;让他们明白努力圆梦才会有出彩的人生,把个人的理想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关于梦想,大家一定都有很多话想说,会有怨言,会有激动,也可能无动于衷。梦想是成功的领路者,她让我们变得强大。梦想就是我们行动的动力——2013年的《开学第一课》第一节就告诉了我们这个质朴而实在的道理。

谁能想象自己能够登上太空呢?当23岁的王亚平还是一名飞行学员的时候,她与战友们一起观看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看到了中国首位航天员。当年那个坐在电视机前的普通姑娘,也许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在太空中翱翔。然而,就算梦想遥远,她也没有因此而放弃。所以,十多年过去,她成为了神舟十号太空航天员,也成为了中国首位在太空中授课的老师。

在我们在庆祝她的成功之时,谁能想到她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呢?是梦想让飞天梦成为现实,是因梦想而激发的动力让她飞向太空,让她触摸到了自己的梦想。

而13岁就成功跳伞的付丽娟同样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她从小憧憬着绿色的军营,渴望触摸蓝天,觉得跳伞是多么潇洒而快意的事情啊!所以,她从湘西小镇款款而来,带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了。但是,跳伞梦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在真正跳伞之前,她需要经过艰苦的锻炼,而“挺凳子”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项目——这是锻炼腰腹力量的科目,一张只有两个巴掌大小的方凳,只用腹部贴上,四肢展开,做出规定动作悬在空中,纹丝不动保持5分钟。这是疼痛的训练,每个人都觉得难熬,甚至疼到流泪,付丽娟也不例外。一段时间过去,她的肚脐周围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是,她没有放弃。她说:“是自己选择来这里,所以再苦也能坚持下去。”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也令我感到惭愧。

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她让我们看到成功的美丽,也让我们在经受风吹雨打的时候不放弃。

每个人从小到大有无数的梦想,实现梦想要花很多时间。但是,如果给自己定一个阶段性目标,慢慢地走,不放弃,坚持着,实现一个就向另一个出发,我想,总有一天,那个遥远的,在我们生命某一顶端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第5篇:观《开学第一课》有感:有梦就有动力

(2013年9月)

关于梦想,大家一定都有很多话想说,会有怨言,会有激动,也可能无动于衷。梦想是成功的领路者,她让我们变得强大。梦想就是我们行动的动力——2013年的《开学第一课》第一节就告诉了我们这个质朴而实在的道理。

谁能想象自己能够登上太空呢?当23岁的王亚平还是一名飞行学员的时候,她与战友们一起观看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看到了中国首位航天员。当年那个坐在电视机前的普通姑娘,也许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在太空中翱翔。然而,就算梦想遥远,她也没有因此而放弃。所以,十多年过去,她成为了神舟十号太空航天员,也成为了中国首位在太空中授课的老师。

在我们在庆祝她的成功之时,谁能想到她为此而付出的努力呢?是梦想让飞天梦成为现实,是因梦想而激发的动力让她飞向太空,让她触摸到了自己的梦想。

而13岁就成功跳伞的付丽娟同样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她从小憧憬着绿色的军营,渴望触摸蓝天,觉得跳伞是多么潇洒而快意的事情啊!所以,她从湘西小镇款款而来,带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了。但是,跳伞梦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光鲜。在真正跳伞之前,她需要经过艰苦的锻炼,而“挺凳子”就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项目——这是锻炼腰腹力量的科目,一张只有两个巴掌大小的方凳,只用腹部贴上,四肢展开,做出规定动作悬在空中,纹丝不动保持5分钟。这是疼痛的训练,每个人都觉得难熬,甚至疼到流泪,付丽娟也不例外。一段时间过去,她的肚脐周围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但是,她没有放弃。她说:“是自己选择来这里,所以再苦也能坚持下去。”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也令我感到惭愧。

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她让我们看到成功的美丽,也让我们在经受风吹雨打的时候不放弃。

每个人从小到大有无数的梦想,实现梦想要花很多时间。但是,如果给自己定一个阶段性目标,慢慢地走,不放弃,坚持着,实现一个就向另一个出发,我想,总有一天,那个遥远的,在我们生命某一顶端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上一篇:清明节的由来100字下一篇:未来的科幻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