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课程设计

2022-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早期教育课程设计

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改革

摘要:课程设计改革是许多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从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出发,以《外贸跟单实务》课为例,阐述了先进课程设计的理论思路。

关键词:外贸跟单实务;课程设计;改革

一、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及出路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数量在日益增大,而这类人才主要是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负责培养,因此职业教育的地位被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然而在今天的职业教育课堂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不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可以看出。从学校发给学生的调查问卷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评价是“无聊”“无趣”“没用”,但为了得到毕业证书,学生不得不勉强应付。学生的态度又引起老师的反感,老师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由此抱怨“生源”的质量太差,许多高职学生根本不具备上大学的基础,没法教。于是师生之间形成恶性互动。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比比皆是。

所幸许多职业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恶性互动,并以评优、创示范为契机,开始编制一系列针对自己学校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课程设计的改革就是方案之一,因为课程设计是否合理是教学能否生动的基础,是能否得到学生普遍认同的前提。

二、传统课程设计与先进课程设计的比较

(一)传统的课程设计以知识系统为导向、突出知识培养目标,而先进的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培养目标

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教师无视学生的入学水平,无视职业教育的职责和定位,把传统高校的一套做法直接搬到职业教育课堂中,总是希望在学校里把尽可能完整的知识系统灌输给学生。而实际上,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就不具备上普通大学所需要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欠缺基本能力的情况下被盲目灌输系统知识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知识有困难,能力也依旧得不到培养。而先进的课程设计由于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课堂活动都紧紧围绕职业目标的实现在进行。因此不必拘泥于知识系统框架,讲授可以更加务实,容易激发学生兴趣。此外,先进的课程设计突出了能力培养目标,这就弥补了学生在入学之初各项基础能力的欠缺,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

以《外贸跟单实务》这门课为例,如果按传统的课程设计理念,教师应该完整地讲述从审查外销合同到审核信用证再到验厂等一系列跟单流程的九大步骤,每个步骤都从概念、基础知识讲起。例如讲审查外销合同这一步骤时,必然先介绍合同的形式、合同的内容等相关基础知识,再讲如何审查,唯恐学生没学到与合同有关的任何一个知识点。但是按照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教师可以不在乎知识的系统性,而重在强调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这一环节的讲述中只需举案例让学生自己总结合同审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即可。同时这也不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案例自己总结合同的形式等相关基础知识。很显然,这种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细微错误的敏感性。

(二)传统的课程设计以教材为载体,而先进的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

传统的课程设计紧紧围绕教材展开,而教材对于每个知识体系的叙述往往是以抽象的知识概念引入。于是依据教材,教师先讲解新概念、定义、定理。进行逻辑推导与证明,然后学生用实验对知识理论进行验证。知识讲解完毕,验证完毕,最后才是老师介绍知识应用的实例。“先学后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手段是问答、习题与练习,所以用大量题目巩固知识,练习解题技巧,归纳解题方法。这种课的特点是,给学生讲书: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课与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

先进的课程设计紧紧围绕项目展开。教师先归纳出该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哪些能力,然后依据不同的能力培养目标将知识体系划分为若干项目。这些项目不要求涵盖知识体系中的所有知识点,但要求学生必须每学完一个项目掌握一种能力。在开始每个项目的学习时,教师可以从案例引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中,学生可以先模仿,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更多的是行动引导。

以《外贸跟单实务》这门课为例,传统的课程设计理念是依据教材对于跟单流程编写顺序一步步讲,先讲托运,把关于托运的所有知识点都讲完后再讲办理保险。因此对于托运和办理保险中涉及的计算问题自然也是分开讲。但依据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我们完全可以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目标单独设计一个项目,将这门课程知识体系中涉及的所有计算问题合起来一起讲。再有就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训环节的结合问题。一般情况下,教师对于此类操作性较强的课程都会设置专门的实训课时,但往往是在理论教学完成之后进行。这种划分依据是上课方式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印证了传统教学的老观念:前者以教师讲授为主,后者以学生练习为主。其实两者完全可以相结合,因为在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中没有上课方式的划分,一切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这门课程的实训环节——在机房用外贸实训软件对外贸业务流程进行操作,很显然是在锻炼学生对业务流程的熟悉和掌控能力,因此可以归入这一项目的课堂学习中。

三、《外贸跟单实务》课程的总体设计

(一)课程目标

1 把课程从知识讲授型为主,变成知识应用型为主。与传统教学中先讲授理论再用理论分析实务相反,本课程教学将从分析外贸跟单业务操作中的常见案例人手,从案例分析中引导学生提炼总结理论性基础知识,再鼓励他们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自主分析其他相关案例。

2 把课程从以理论思维为主,变为以能力训练为主。本课程将采用引导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模块的理解都从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入手,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总结新知识的能力。本课程还将设置外贸跟单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外贸虚拟平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合作完成整个外贸业务流程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3 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本课程将设置三个项目:跟单流程、单证审核和外贸英语。三个项目的知识内涵与教材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依附于教材,各自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个项目学完后都要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的学习。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和依据

本课程三个项目的设置是根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拟定的。其中跟单流程项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跟单基础知识及跟单流程,相关费用的计算。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业务流程的熟悉和掌控能力;单证审核项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信用证的审核,单证不符时的处理方法及部分主要单据的缮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单证的敏锐观察能力;外贸英语项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跟单员常用口语,看得懂专业英语及熟悉外贸函电的写作。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熟练运用能力。

(三)课程实施的主要教学策略

1 启发式教学法

此法又称暗示教学法,它是通过暗示手段激发学生心理潜力,加速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使用效果十分显著。

2 研讨式教学法

即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和探讨问题的机会,讨论并解决其他教学形式无法解决的问题。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特定题目各抒己见,然后展开讨论,互相切磋。最后由教师对主题进行归纳性的小结。这种教学法在跟单课中尤其重要,因为每讲一个知识模块都要从案例讨论人手。

总之,当代职业院校要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的企业人,而不是面向考场的博学的读书人。因此课程设计改革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必须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自我学习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余 瑜

第2篇:浅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设计

摘要:本文由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引入,提出了课改的几个原则,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单元设计及整体设计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设计

一、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结合需要。实现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4个对接”。

2.技能型高考导向需要。省教育厅计划在2013年,湖北统一“技能型高考”将覆盖到中职学校主要专业,并逐步走向常态化、制度化。

3.国家级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学校需要。示范效应对学校硬件设施,软件要求。

4.中等职业学校绩效工资改革需要。通过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标准,引导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5.学校自身发展需要。学校声誉、招生就业质量、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福利等。

二、职校课程改革的切入原则

一堂合格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要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学生项目(任务)训练为载体的三个基本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一堂合格的、优秀的职业教育课程不是看老师教得好不好,而是要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动手动脑,课后在能力上得到实质性提高,这才是好课。教师讲得好,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所以一堂优秀的职业教育课程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能力目标原则。学生要学的是将来的岗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知识与工作任务的联系。学科体系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但这些不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质,因为系统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相反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学生能富有智慧地完成工作任务时,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教师要做的事情是帮助学生努力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过程中去学习知识,也就必须彻底改变过去与任务相脱离、单纯学习知识的学科课程模式。

3.任务训练原则。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获得依赖于任务训练。任务来自职业岗位的工作流程,学生以完成职业岗位上的任务来训练才能获得应有的职业能力。能力是通过任务训练练出来的,而且是需要反复训练的,而不是讲出来的。训练方式方法是根据课程设计的,设计的训练方式、方法可以是先学后用,或先用后学,或边学边用,或先行后知,在用中学,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训练要有结果,结果是可以展示的。总之,教学课程的主线不是讲解一套系统知识,而是带领学生完成一件(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三、课程改革的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的单元教学是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

1.将课程按照教学实施的时间划分为单元。而不是按照专业内容划分单元。

2.确定每个单元的能力目标。格式:能用……做………。能力目标的层次:由浅到深、有简单到复杂。

例如:显微镜的使用技能:

①能用显微镜观察永久玻片(2学时)

②2分钟内,能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聚焦清晰(2学时)

③5分钟内,能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聚焦清晰,并绘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图示。 (8学时)

3.确定每个单元教学单项能力训练的任务。

设计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

对于实训过程,可利用演示、实训、实习、实验、板书、展示、示范等操作设计和实物准备。

4.应用知识总结归纳

课程最后由教师对项目任务进行总结必须事先了解实践过程中的问题、难点和要点,并做好有关的知识准备。

四、课程改革的整体教学设计

1.要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特别是课程的能力目标

课程的能力目标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个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如以我校《导游基础知识 》课程为例:

《导游基础知识 》课程整体设计能力目标:

①能够用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民俗的知识去讲解旅游景点的历史、民俗文化。

②能够根据宗教文化知识,在宗教旅游场所,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宗教的相关知识去讲解,并且具有辨别主要佛像位置、名称的能力。

③能够运用古代建筑知识去辨别古建筑的等级、种类、主要部分的构成、特点。

④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去赏析旅游园林的组成要素、构景手段。

⑤能够运用对联和诗词的基本知识,去分析、鉴赏、介绍旅游风景名胜的诗词、楹联、游记。

⑥能够运用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去收集某一旅游地的美食文化、风物特产和旅游资源构成。

2.改造课程内容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

3.教学过程的一体化设计

①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

②课程考核设计。研究如何突破知识考核,体现“能力考核”的要求。主要用任务考核,用综合项目进行考核,在职业现场考核,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

③第一堂课设计。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有个鲜明印象,对课程的进行充满兴趣和期待。

④整体设计。《课程进度表》——教师所有的观念。

⑤教学文件。

作者:李洪涛

第3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为突破目前思政教育仅限于与“思政类课程”的瓶颈,为了更好的实现全方位育人,将思政教育融合到其他课程教学工作中,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手段。高校应该及时创新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手段,利用思政教育的相关知识来进行改革,确保学生能够具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自身实践学习能力的提高。文章将探讨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思政教育;设计

引言

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涉猎诸多的生活实际案例,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安排学生进入到设计现场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正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课程思政教育主旨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合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的引领和传播。

1、思政教育的教学特点

1.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往往采取理论+指导教学的方式,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思维习惯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将思政教育与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相融合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思政教育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促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来进行问题研究,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实现自身思维空间的拓宽。并且,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来说,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主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要求学习,这对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1.2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必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而为后续的教学环节展开一系列的规划。在思政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将学生列为学习的中心,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增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促使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这对促进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1.3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在开展实际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出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实现自身问题分析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思政教育的开展,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激发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同时可以丰富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确保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而达到培养专业设计人才的目的。

2、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思政教育建设的意义

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是市民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城市开放的公共空间中进行创作。艺术家将自身对于社会的思考与关注转化为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并以文化性、民族性、本土性、时代性的艺术作品为创作方向,让艺术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在艺术创作上强调艺术的社会批判与人文关怀,并提倡利用艺术的力量构建公民的集体性意识与公共精神。公共艺术设计传播地域城市文化,提升公众对公共空间的体验感。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再满足于对物质的基本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公共艺术带给大众文化滋养及审美传播的重要性。因此,在公共艺术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起到很好的文化思想传播作用,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创作观,明确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即争做具有家国情怀的青年设计师,设计更多有意义的作品。这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

3.1课程介绍

公共艺术设计培养学生熟悉公共艺术设计的程序与路径,了解公共艺术发展历程和新思维、新技术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对艺术品的评价认知能力。教师通过基本知识及案例分析的讲授,结合相关的课程实践作业练习,培养学生具备与环境设计专业学习特点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構思能力,并在环境设计方面得到基本的训练,包括对各种公共艺术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进行研究和学习,如公共观念、场所精神、大众审美、城市文化、设计构思与表达、设计展示与呈现等内容。公共艺术可以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为公共空间创作作品,让艺术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的日常生活。

3.2教学目标

(1)素质目标方面学校教育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企业用人理念则是“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弃之不用。”因此,“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首个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德性”,将“敬业”“诚信”“法制”等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职业道德,树立文化引领社会、服务于社会的观念,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2)知识目标方面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学中做,做中学”从而掌握技能必备的知识。在“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完成公共空间项目实践任务,掌握公共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和程序。在授课过程中以创造美好生活环境为立足点,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把以人为本、绿色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的室内设计理念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中。(3)技能目标方面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侧重点会向实践部分倾斜,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职业技能学生技能。“公共空间装饰设计”重在培养学生公共空间方案设计构思、设计表现、方案交底的能力,注重代表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的时代气质的“工匠精神”培养。

3.3教学实践案例方案

构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设计主题,进行方案初步设计及设计元素提炼。以创造美好生活空间为立足点,把党的十九大精神、新时代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发展要求融入专业知识的讲授,以“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消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等关键词引入绿色设计,主题设计等课题设计方面的要求。通过对主营湘菜的毛家饭店(重点介绍新青年空间主题、庭院风空间主题、新概念空间主题)分析解读,了解主题设计的题材来源,在分析解读毛家饭店设计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毛泽东思想照耀着中国革命的航程。有特色的餐饮空间需要独特的文化作为支撑,把文化的内容与核心本质融入就餐环境中。“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的课程设计任务之一就是将地域文化融入餐饮空间设计中,通过对常州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分析,提炼出具有常州地域文化的设计元素,并将其运用到本次设计任务中。学生对常州的各类文化进行了调查分析,在头脑风暴中,对每一个常州元素在设计中运用的方式畅所欲言,提供己见,从而产生尽可能多的观点,集思广益,体现团队合作的智慧。同时,在感受常州的江南特色文化魅力的同时,树立爱家乡的情怀。“工匠精神”一词来源于古代工匠在制作作品时精益求精、反复雕琢的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的内涵又得以丰富,总的来说即是敬业、精益、专注、创新四个关键词。在“公共空间装饰设计”课堂邀请企业一线工作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能工巧匠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学生学习到能工巧匠的技术能力及工作态度,体味到能工巧匠对设计师职业的敬畏和对设计工作的执着,感受到能工巧匠对待设计崇尚精品、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他们的“工匠精神”,具有较好的榜样效果。理想的室内空间呈现需要精准的施工图纸的指导,精准的施工图纸绘制是控制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每一条线,每一个尺寸都关系到施工的最终效果。在实训过程中将“工匠精神”时时刻刻融入教学中,在实际操作磨炼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耐力,培养学生精细、耐心、严谨、敬业的职业素养。

结语

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不仅基础知识丰富,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也较为多样化,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提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重视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将其应用到公共空间设计课程中,确保各阶段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有序性,促使相关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有利于培养出专业的设计人才。对于课程教师来说,应该加强对公共空间设计课程的创新,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让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最终达到全方面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克难.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意理论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21(01):270-273.

[2]董欣.当前思政理念下机械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0(16):229-230.

[3]施小英.大思政格局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117-120.

[4]郭淑颖.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6):47-49.

基金项目:浙江开放大学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项目编号:SZKT-21B10

作者:李春苗

第4篇:“三生”教育课程设计

授课教师:

课题:健康人生从心开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调整心态的方法;

3、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的人生;

4、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正确的人生态度的树立;

2、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的具体方法; 教学方法:

1、 集体讨论;

2、 故事引入;

3、 寓言阐释; 教学时间:2个课时 课程设计:

一、 话题引入: “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故事

明朝《指月录》记载:金陵的清凉寺里,有一位泰钦禅师,他性情豪爽,不拘小节,众人都看不起他,唯独法眼和尚很看重他。一天,法眼问众人:“老虎的脖子上系着个金铃,谁能解得。”众人答不上来,泰钦正好过来,答道:“原来系上去的那个人可以解得。” 后来,“解铃还需系铃人”就用来比喻谁造成的困难还得由谁来解决。各种心理障碍都是患者的心理出了问题,是患者内心发生的困难,也必须通过患者自己才能解决。别人不可能代替患者解决问题,就像不可能代替他呼吸一样。

二、阐释心理健康的来由以及其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比以前更加富裕,眼界也更加开阔。但是正如美国一位资深心理医生所说:“随着中国向商业化的转变,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生存的威胁,将远远大于一直困扰着中国人的生理疾病……”

2004年2月,云南大学大四学生马加爵在宿舍用锤子杀死4名同学,因为自卑、猜疑、高攻击性人格迷失了他的心智。

2007年2月,韩国女演员郑多彬死于一套公寓的浴室内,因为长期无戏可拍而陷入极度的抑郁之中。

可见,无论是名人、普通人,富人还是穷人,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而不管他的出身、背景、贫富如何。

试想,假如马加爵身边有个心理医生,他的双手就不会沾满同学的鲜血,现在正应该是风华正茂的国家栋梁。

试想,如果郑多彬身边有个心理医生,她就可能不会走上自毁之路,千万的“彬彬迷”还可以欣赏到她风情万种的表演。

三、讨论生活中你遇到的心理困扰:(20分钟)

四、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的几条小建议: 1: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愉悦和健康( ----要有阳光心态)

2:没有爱的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光,温暖每个人的心房(---学会爱别人)

3:多去尊重理解别人,常怀宽容和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才有了海的广阔,感激你的朋友,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人,是他们让你变得坚强(---懂得宽容和感恩) 4: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信口开河,“良言一句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敏事慎言,话多无益。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切记祸从口出)

5:人情、人情,人之常情,要乐善好施,常与交往,“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所以,“人情要多储存,就像银行存款,存的越多,时间越长,红利就越大(---多储存人情)

6:遇事不要急躁!不要急于下结论特别是生气的时候做决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处理,千万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遇事莫急躁) 7:真正学会知足。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从没有意义的比较开始,大千世界总有比如你的和比你强的人,“当我哭泣没鞋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脚”。(---真正学会知足)

8: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有胜他的把握,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不和小人生气计较)

9:别把工作当负担,既然目前改不了行,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与其生气埋怨,不如积极快乐的去面对。当你把工作当做生活和艺术时,你就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享受工作的快乐)

10: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珍惜自己的生活)

五、结语:

课题:感知生命的价值

教学目标:

1、 生命是有价值的;

2、 学会感知生命的独特性;

3、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生命价值评价标准; 教学重点:

1、 学会尊重生命;

2、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生命价值评价标准;

3、 正确对待人生中的磨砺,学会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教学方法:

1、 集体讨论;

2、 故事引入;

3、 寓言阐释; 教学时间: 课程设计:

一、 话题引入:

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有一道雨后的彩虹看到弧形的石桥,对她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可比我长久多了。”

石桥回答:“怎么会呢?你那么美,在人们的记忆中必然是永恒的。” 不错,彩虹的生命没有石桥永久,石桥也的确没有彩虹的美丽。但是,我认为彩虹与石桥的看法都是片面的。石桥固然不美,但它长久地稳固地架于两岸之上,默默地把彼此沟通,默默地为人们工作,这是它生命的价值;彩虹的存在固然只是雨过天晴的瞬间,但它那瞬间的美丽却给人们留下永久的记忆。这同样是生命的价值。

二、集体讨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讨论;(把同学说的观点罗列在黑板上)

三、初中学过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那篇文章引发的思考:

也许你还记得《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描写的那次壮烈的松骨峰战斗,在那些带火扑敌的烈士中有一位名叫李玉安。然而,我们发现这位“烈士”至今还活着。他被救以后,回到家乡黑龙江,当了一名普通的粮库工人。同,几十年来,他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丝毫没有向别人透露过自己怕过去。直到1990年,当人们知道他就是当年朝鲜战场上的英雄时,许多人大为不解,甚至为他没能得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遗憾。李玉安舍弃了自己本可得到的名种优厚待遇,而选择了做一名普通工人,默默地奉献自己毕生精力。就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李玉安,这位朝鲜战场的英雄,他这长久地默默地奉献充分体现了他的生命价值。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只属于人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已奉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来――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四、我们自己的价值呢: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五、结语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课题:感恩

教学目标:

1、 学会感恩;

2、 理解感恩与和谐的关系;

3、 学会珍惜;

4、 树立服务社会,报答爹娘的崇高目标; 教学重点:

1、 懂得感恩;

2、 如何践行服务社会,报答爹娘的人生目标; 教学方法:

1、 事例说明;

2、 影片观赏;

3、 影片分析,升华主题; 教学时间:2课时 课程设计:

一、 话题引入: 感恩是什么?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

“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的心灵里的一种认同。我们生活在大自然里,大自然给与我们的恩赐太多。没有大自然谁也活不下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对太阳的“感恩”,那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那是我们对蓝得一无所有的纯净的一种认可。对草原的“感恩”那是我们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叹服。对大海的“感恩”,那是我们对兼收并蓄的一种倾听。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她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

二、放感恩教育片:《暖春》

三、结尾点题: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你的赠予。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总能健康的心态。想想自己在家的父母的辛劳,想想老师的辛苦,记得今天跟父母打个电话,说声感谢,对老师说声辛苦。

第5篇:专业教育 课程设计

目录

1、专业认识——物联网 ................................................................................................................. 2 1.1物联网的概念 ..................................................................................................................... 2 1.1.1引言 .......................................................................................................................... 2 1.1.2物联网的定义 .......................................................................................................... 2 1.1.3物联网的特征 .......................................................................................................... 2 1.1.4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 3 1.2物联网的发展 ..................................................................................................................... 3 1.2.1国际发展现状 .......................................................................................................... 3 1.2.3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 5

2、物联网的应用 ............................................................................................................................. 7 2.1物联网的应用 ..................................................................................................................... 7 2.2物联网的应用实例 .......................................................................................................... 8 2.3我所感兴趣的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 ........................................................................ 10

3、我的学习规划 ........................................................................................................................... 12 3.1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 12 3.2自我认识和评价 ............................................................................................................... 12 3.2.1 学习能力: ........................................................................................................... 12 3.2.2 管理能力: ........................................................................................................... 13 3.2.3 我的爱好及特长 ................................................................................................... 13 3.3未来三年的行动计划 ....................................................................................................... 13 3.3.1 学业规划 ............................................................................................................... 13 3.3.2 能力规划 ............................................................................................................... 13 3.3.3经验规划 ................................................................................................................ 14 3.4 结语 .................................................................................................................................. 14 1

专业认识和个人发展规划

1.专业认识——物联网

1.1物联网的概念

1.1.1引言

“最深邃的技术是那些‘消失’的技术,这些技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令人难以分辨。”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信息产业还处于个人计算机时代时,计算机科学家马克·魏泽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当年的展望正逐渐变成现实。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世人眼前。从美国的IBM“智慧星球”到我国的“感知中国”,各国纷纷制定了物联网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业界专家普遍认为,物联网技术将会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它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络之后的全球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1.1.2物联网的定义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一个将所有物体连接起来所组成的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由于目前对物联网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物联网的确切定义尚未统一,一个普遍被大家接受的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物联网是对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用户端可延伸到世界上任何的物品。

在物联网中,对“物”的含义做了扩展,除了包括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车辆等电子装置、高科技产品外,还包括食物、服装、零部件和文化用品等非电子类物品,甚至包括一片树叶、一条轮胎。总的来说,物联网中的“物”就是通过RFID、无线网络、广域网或者其他通信方式互联的可读、可识别、可定位、可寻址、可控制的物品,其中,可识别是最基本的要求。

换句话说,物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主要解决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互联和通信。

1.1.3物联网的特征

与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 全面感知

“感知”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是由具有全面感知能力的物品和人所组成的。为了使物品具有感知能力,需要在物品上安装不同类型的识别装置,例如电子标签、条形码与二维码等,或者通过传感器、红外感应器等感知其

2

物理属性和个性化特征,利用这些装置或设备,可随时随地获取物品信息,实现全面感知。 ② 可靠传递

数据传递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保证物—物相连的关键。为了实现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就必须约定统一的通信协议。由于物联网是一个异构网络,不同的实体间协议规范可能存在差异,需要通过相应的软硬件进行转换,保证物品之间信息的实时、准确传递。 ③ 智能处理

物联网的目的是实现对各个物品(包括人)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功能这需要智能信息处理平台的支撑。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云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对物品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1.1.4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后又一次技术的革新,代表着未来计算机与通信的发展方向。这次革新也取决于从RFID、EPC、传感技术到认知网络、云计算等一些重要领域的动态技术创新。其中,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感知技术、标志技术、网络融合技术、云计算技术和安全技术。

1.2物联网的发展

1.2.1国际发展现状

①美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美国很多大学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嵌入式网络感知中心实验室、无线集成网络传感器实验室、网络嵌入系统实验室等。除了高校和科研院所之外,国外的各大知名企业也都先后参与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已上升至美国的国家战略。 2009年,IBM与美国智库机构向奥巴马政府提出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投资可在短期内创造就业机会,鼓励物联网技术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推动能源、宽带与医疗三大领域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 ②欧盟物联网发展现状

2009年,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理事会、欧洲经济和社会委员会及地区委员会递交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以确保欧洲在建构物联网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行动计划共包括14项内容:管理、隐私及数据保护、“芯片沉默”的权利、潜在危险、关键资源、标准化、研究、公私合作、创新、管理机制、国际对话、环境问题、统计数据和进展监督等。该行动方案,描绘了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前景,并提出要加强欧盟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

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发布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

3

③日本物联网发展现状

2009年7月,日本IT战略本部颁布了日本新一代的信息化战略——“i-Japan”战略,为了让数字信息技术融入每一个角落。首先,将政策目标聚焦在三大公共事业:电子化政府治理、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教育与人才培育。提出到2015年,透过数位技术达到“新的行政改革”,使行政流程简化、效率化、标准化、透明化,同时推动电子病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应用的发展。

④韩国物联网发展现状

韩国也经历了类似日本的发展过程。韩国是目前全球宽带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同时它的移动通信、信息家电、数字内容等也居世界前列。面对全球信息产业新一轮“u”化战略的政策动向,韩国制定了u-Korea战略。其最终目的,除运用IT科技为民众创造食衣住行育乐各方面无所不在的便利生活服务,亦希望扶植IT产业发展新兴应用技术,强化产业优势与国家竞争力。

自1997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产业政策。2009年,韩通信委员会通过了《物联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市场确定为新增长动力。该规划树立了到2012年“通过构建世界最先进的物联网基础实施,打造未来广播通信融合领域超一流ICT强国”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构建物联网基础设施、发展物联网服务、研发物联网技术、营造物联网扩散环境等4大领域、12项详细课题。

1.2.2国内发展现状

2009年11月,国务院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北京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指出要将物联网并入信息网络发展的重要内容,并强调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2009年11月,无锡市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传感信息中心)正式获得国家批准。我国将在2011年正式向国标委提交传感网络标准制定方案。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技术还处于概念和科研阶段,物联网整个产业模式还没有彻底形成,处于起步阶段,但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令人振奋的,未来的产业空间是巨大的。

2009年10月,中国的第一颗物联网的芯——“唐芯一号”芯片研制成功,已经攻克了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唐芯一号”芯片是一颗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有源RFID等物联网应用的特殊需要,为我国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物联网在高校的研究,当前的聚焦点在北京邮电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作为“感知”的中心,无锡市2009年9月与北京邮电大学就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物联网进入实际建设阶段。

4

在世界物联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1.2.3物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

1.标准统一及技术瓶颈

①缺乏终端统一标准

和TD在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一样,之于物联网的发展,终端的问题显得非常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终端的标准化还没有形成,大大影响了物联网“将一切连通”的进程;而由于应用规模还很小,终端的种类很匮乏,从而导致的成本居高不下也制约着网络的发展。

各国政府、各标准化组织、各大通信厂商、各大传感器厂家、各大通信运营商都在为抢夺话语权而各自为战,这就造成了物联网终端不兼容的问题,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软件无法在同一平台上使用,设备间的协议无法统一。“物联”的概念也就只能是有限的几个厂商间的“自娱自乐”,而无法实现大规模的推广。 ②缺乏应用的统一标准

物联网的应用,可以分为面向公众的应用和行业应用两大类,移动支付业务实际上就是面向公众的应用,还有大量的面向行业和企业的应用。在物联网标准化当中,面向公众的应用一定要制订国家层面标准,比如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基于RFID的业务,只有行业统一标准,该领域才可能形成大规模发展和应用。物联网还会涉及很多跨行业合作,在今后的标准化进程当中,各个行业标准与国家共性标准之间应和谐构建,如果某些行业应用自己制订一个标准,跨网或联网应用就难以实现,从而产生大量“孤岛”。如果标准不能统一,物联网领域难以大规模发展和成长。我国物联网的标准化组织,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跨行业、跨部门形成一个物联网标准体系,唯有如此,我国的物联网才会健康发展,物联网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战略性产业。

③亟待掌握核心技术

传感器是一种物理装置或生物器官,能够探测、感受外界的信号、物理条件(如光、热、湿度)或化学组成(如烟雾),并将探知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装置或器官。如果把物联网比作人,那么传感器就像人体的五官。目前在传感器技术领域我国尚无话语权。我国的传感器芯片,从技术到制造工艺,都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如何尽快突破和掌握传感器的核心技术,特别是高端传感器的核心技术,是我国物联网发展所面临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 2.商业模式与产业链问题 ①市场决定价值

5

物联网产业链由应用应用层、网络层、传输层三大关键环节构成,主要包括芯片与技术提供商、应用与软件提供商、系统集成商、网络提供商、系统集成商、运营及服务商、用户七个环节。

从产业链构成的角度,物联网是以应用解决方案为核心,以应用解决方案、传感感知、传输通信、运算处理为关键环节的集成创新价值链。其中,应用层是核心,物联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面对某项具体的应用而存在的。所以售后物联网的创新、普及和应用。所以说应用层的需求决定了物联网整个产业链的成长。 ②商业模式尚未成熟

2009年是我国物联网概念爆发的元年,2010年将是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一年。那么产业化的发展能否就此实现?在商业模式、标准协同等核心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物联网真正的产业化发展还未到来。

确立商业模式是物联网发展的重要命题。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就表示,目前物联网处在零散应用的产业启动期。由此可以看出,系统性商业模式的建立,是将零散应用整合为规模效应,真正实现产业化发展突破的关键所在。 那么,物联网应该采取怎样的商业模式?从目前已有的一些领域的成功案例来看,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在这一点上,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先行者——运营商更有发言权。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在2010物联网高峰研讨会上,提出了现实中存在的三种模式。首先是垂直应用模式。这种模式高度标准化,与企业流程紧密结合,专业性强,业务门槛特别高。在这种模式下物联网应用推进速度非常快,同时需要跟企业实施战略合作才能有效推进。电力、石油、铁路等行业领域都可采取此种模式。共性是一个行业内往往存在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具有非常强的执行力。第二类是行业共性平台模式。这个行业内的企业碎片化,存在很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因此该行业的物联网难以规模发展,需要公共平台的支持和服务。另一方面,这样的行业标准化推进难度非常大,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合作推进,运营商提供的行业共性平台服务相应才有市场。第三为公共服务模式,是指地域为主的公共服务平台。这种模式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有非常大的需求,对于城市信息化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物联网的网络复杂,应用的内容也包罗万象,这就决定了单一的商业模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周建明表示,物联网目前还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多元化。 ③从理论到应用

从国际上看,中国、欧盟、美国、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物联网的工作,并且已作了大量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在温总理关于“感知中国”的讲话后我国“物联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入了高潮,江苏省无锡市一马当先率先提出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运营商、知名大学共同协力发展我国的物联网。虽然国内不少城市和省份已采用传感网解决电力、交通、公安、农渔业

6

中的M2M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服务,但真正实现物联网产业的价值这些应用的规模是零星分散的。

物联网的应用遍及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亿万物品皆有应用!做为物联网发展的引导者,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物联网概念的宣传者,我们更需要做的是物联网需求的发掘。

只有用户需求不断满足,才能带动物联网产业链的成长,为物联网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协议与安全问题

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其核心基于TCP/IP协议,但在接入层面,由于接入方式众多,所涉及的协议复杂(例如GPRS、传感器、TD-SCDMA等),需要一个统一的协议。同时,物联网中的物与物、物与人之间进行互联,使用大量的信息采集和交换设备,而且所涉及的大部分数据都涉及个人隐私,所以,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成为物联网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实现大量数据的信息安全以及用户隐私数据的保护,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配套政策和规范的制定与完善

物联网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支持,它需要多个行业的通力合作,这就需要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范要走在前面,要制定出适合这个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并不断完善,确保物联网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2.物联网的应用

2.1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应用层主要面向用户需求,利用所获取的感知数据,经过前期的分析和智能管理,为用户提供特定的服务。目前,物联网应用的研究已经扩展到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环境监控、智能电网、医疗健康、、智能家居、金融安防以及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

① 智能交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的数量日益增加,城市交通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道路拥挤、交通事故等不断见报,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有30%的石油浪费在寻找停车位的过程中,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还给人们生活带了很大的不便。

通过使用不同的传感器和RFID,可以对车辆进行识别和定位,了解车辆的实时运行状态和路线,方便车辆的管理,同时也可实现交通的监控,了解道路交通状况。另外,还可以利用自动识别实现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公交车电子票务等,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减少道路拥堵。

7

②智能物流

物联网智能物流主要利用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在每个物资上配上标签记录此物资的属性,再结合读写器做进出,分拣,盘点操作,利用传感器识别物流的位置,温度,湿度等信息。引用物联网技术,结合GPS系统,能够改变传统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的方式,实现从生产运输仓储到销售各环节的物品流动监控,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

③环境监测

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领域,通过利用不同的传感器,将使我们实时、准确、连续、完整地获取到环境信息,在信息手段的辅助下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环境,将对环境问题由事后监管转为事先预防。目前,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已经应用到了污染源监控、环境在线监控和环境卫星遥感等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环境监测手段。

④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以物联网为基础,其核心是构建具备能判断和自适应调节能力的多种能源统一入网和分布式管理的智能化网络系统,通过对电网与用户用电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采用最经济、最安全的输配电方式将电能输送到终端用户,实现对电能的最优配置与利用,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的能源的利用效率。从智能电网的能源接入、输配电调度、安全监控与继电保护、用户信息采集、计量计费到用户用电,每一处都是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实现的。

⑤医疗健康

通过在人身上放置不同的医疗传感器,可以对人体的健康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及时获知用户生理特征,提前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对于医疗急救,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病人当前身体各项监控数据上传至医疗救护中心,以便救护中心的专家提前做好救护准备,或者给出救护方案,对病人实时远程医疗。美国英特尔公司目前正在研制家庭护理的传感网系统,作为美国“应对老龄化社会技术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

⑥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又称智能住宅,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这些设备包括各类电子产品、通信产品、家电等,通过不同的互联方式进行通信及数据交换,是实现家庭网络中各类电子产品之间的 “互联互通”的一种服务。

2.2物联网的应用实例

这是我们身边的物联网应用实例:

8

①物联网应用案例之研华科技节能及电力监控系统助力大学实现智能电力管理

台湾的一所大学正在经历戏剧性的用电量增加,主要是因为校园里越来越多的校舍和学生人数。旨在分析其功率消耗,提高他们52个建筑物的能源效率,这个大学要建立一个采用基于网络硬件和软件的能源管理系统。考虑到这些目标,他们采用了研华科技提供节省能源的方案。可谓一则非常好的物联网应用案例。

他们要创建一个纵横52座校园建筑物的能源管理系统 ,以监察和改善功耗管理,保证高效的能源使用。这种能力可以监测每一栋建筑内的实时能耗,还可以预测电力需求,调整电力消耗,并改善电源管理。利用其网络的功能优势,创建一个能耗调查系统和一个实时显示系统,用以显示在每个建筑内的用电情况,以在整个校园内推动和倡导节能。

电源监控计算机工作站使用web access中人机界面收集数据并显示状态,这个系统用于分析和比较数据,然后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电力消耗和节约能源。为了确保没有网络连接时数据不会丢失,bemg-4110数据采集器被连接到数字万用表,这样,数据就可以临时存储在本地计算机上, 并在网络恢复时上传,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这所大学使用web access和bemg-4110数据采集器来创建基于web的电力监控管理系统。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的工作人员和学生节约能源, 而且还促进了节能和高效用能概念的推广。

②物联网应用案例之朝阳物联网示范园 试点无人驾公交

朝阳区物联网应用案例朝阳区将修建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园。无人驾驶节能公交车、手机刷卡付费等生活方式将在园区内实现。朝阳区信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首个物联网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将在未来3年内建成。

据市场调查资料显示,朝阳区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物联网产业示范园已经进入规划阶段。这座物联网产业园区位于东五环外,朝阳区已初步为其选定建设用地,将采取“政企共建”的模式,将能够嵌入物联网的所有高科技产品在园内投入使用,初步划分为商业区域、企业区域、生活区域以及公共区域。

朝阳区的物联网应用案例使我们对物联网的含义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所谓物联网,通俗地说是将生活中的每个物件安装芯片,再通过无线系统综合联系起来,通过一个终端就能控制包括家中和户外所有设备。”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物联网技术中包括芯片嵌入、远程指令等很多内容已能够应用,关键是将这些内 9

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整合,实现综合应用,朝阳区物联网示范园的兴建,正是为这种综合应用提供实验场所。

据介绍,朝阳区物联网示范园最大的看点应该是无人驾驶的公交系统,市民在园区乘坐无人驾驶的节能环保公交车,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红绿灯也能够自动感应到公交车驶近,从而迅速变灯。 ③物联网应用案例之东莞实现空余车位预约服务

在交通领域,除了人们熟知的视频监控、GPS定位外,物联网与手机技术的结合还将带来更多方便。“你看这个车位上装了无线传感器,车辆只要停在这里,系统就能感知,并把信息通过专门的客服电话或手机客户端,传递给用户”,中国电信人士一边现场演示一边介绍,在东莞等地已经实现了这种应用,人们出门前可提前了解哪里有空余车位,甚至获得预约服务。实现这种功能的小小一个传感器由于是无线的,安装起来并不麻烦,而且除了车位信息,也能告诉用户究竟停了多长时间车,以精确收费。

2.3我所感兴趣的物联网应用—智能家居

第一次接触物联网这个名词是在我高中看的一部偶像剧中,剧中男主角在晚上开车回家的路上,拿出手机按了几个键,只见画面一转,他的家的灯、电视、空调都打开了,窗帘也自动拉开,连电饭煲也开始工作了,这一幕让我感到太神奇了,这样的生活真是太方便了。于是我上网查阅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原来这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应用,即刻觉得物联网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于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在选择武汉理工大学之后,毅然选择了物联网工程这个专业,同时我对智能家居这一方面的技术比较感兴趣。

智能家居物联网是一个居住环境,是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智能家居系统的居住环境,实施智能家居系统的过程就称为智能家居集成。

智能家居集成是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备集成。由于智能家居采用的技术标准与协议的不同,大多数智能家居系统都采用综合布线方式,但少数系统可能并不采用综合布线技术,不论哪一种情况,都一定有对应的网络通信技术来完成所需的信号传输任务,因此网络通信技术是智能家居集成中关键的技术之一。安全防范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在小区及户内可视对讲、家庭监控、家庭防盗报警、与家庭有关的小区一卡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自动控制技术是智能家居系统中必不可少

10

的技术,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家居设备自动控制模块中,对于家庭能源的科学管理、家庭设备的日程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音视频技术是实现家庭环境舒适性、艺术性的重要技术,体现在音视频集中分配、背景音乐、家庭影院等方面。 [3]

又称智能住宅。通俗地说,它是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将让用户有更方便的手段来管理家庭设备,比如,通过家触摸屏、无线遥控器、电话、互联网或者语音识别控制家用设备,更可以执行场景操作,使多个设备形成联动;另一方面,智能家居内的各种设备相互间可以通讯,不需要用户指挥也能根据不同的状态互动运行,从而给用户带来最大程度的高效、便利、舒适与安全。

智能家居系统包含的主要子系统有: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系统、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家庭影院与多媒体系统、家庭环境控制系统等八大系统。其中,智能家居(中央)控制管理系统、家居照明控制系统、家庭安防系统是必备系统,家居布线系统、家庭网络系统、背景音乐系统、家庭影院与多媒体系统、家庭环境控制系统为可选系统。

在智能家居环境的认定上,只有完整地安装了所有的必备系统,并且至少选装了一种及以上的可选系统的智能家居才能称为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物联网能实现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 1.始终在线的网络服务,与互联网随时相连,为在家办公提供了方便条件。

2、安全防范:智能安防可以实时监控非法闯入、火灾、煤气泄露、紧急呼救的发生。一旦出现警情,系统会自动向中心发出报警信息,同时启动相关电器进入应急联动状态,从而实现主动防范。

3、家电的智能控制和远程控制,如对灯光照明进行场景设置和远程控制、电器的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等。

4、交互式智能控制: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智能家电的声控功能;通过各种主动式传感器(如温度、声音、动作等)实现智能家居的主动性动作响应。

5、环境自动控制。如家庭中央空调系统。

6、提供全方位家庭娱乐。如家庭影院系统和家庭中央背景音乐系统。

7、现代化的厨卫环境。主要指整体厨房和整体卫浴。

8、家庭信息服务:管理家庭信息及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联系。

9、家庭理财服务。通过网络完成理财和消费服务。

10、自动维护功能:智能信息家电可以通过服务器直接从制造商的服务网站上自动下载、更新驱动程序和诊断程序,实现智能化的故障自诊断、新功能自动扩展。

11

现在物联网的发展迅猛,智能家居作为物联网的重要应用之一,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普及到各个小区和用户,让高科技不再只出现在电视剧中,让物联网走近千家万户,每个人享受到物联网带来的方便和享受。所以,我们作为物联网的宣传者,首先要从自身起,在大学这个真正能学到本事的黄金时期,充实自我,全面学习物联网知识,为物联网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要开始我的学习规划了。

3、我的学习规划

3.1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主干学科与课程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3.2自我认识和评价

3.2.1 学习能力:

我自认为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错。我从不把学习看作是记忆死的知识,而是通过将课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帮助理解,加深记忆过程。理论与实际是相通的,能够付诸实际应用的理论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不仅可以帮助你最快找到知识的定位,还能加深理解,深入掌握知识。我在学习方面能够举一反三,善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不论是相同的事物还是有不同点的事物,我愿意从比较中找到联系和获取知识,相信这能让我的视野更开阔。

我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知识的学习,社会同样是学习的大平台。所以,我同样重视个人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我是个擅长从生活中学习的人,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工作中,我喜欢向身边的同伴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学习他们身上优秀的能力品质,使我在工作中不断取长补短。此

12

外,我还认为把“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也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尽信书,不如无书”,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当然,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这个能力正是我最欠缺的。因此,日后我还应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工作,以提升自己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3.2.2 管理能力:

时间管理能力,自认为自己对于时间的管理能力还有待加强。性格上的问题导致自己从小做事喜欢拖拉,总是到最后时刻才慌忙赶着做,在学习方面,惰性是致命的缺点,天道酬勤,想要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就得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利率。

3.2.3 我的爱好及特长

我喜欢看书,运动,看电影,听音乐,旅游。其实我是个喜欢安静的人,喜欢在恬静的环境下思考问题。我喜欢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种球类运动,喜欢看各类感人有深度的小说,喜欢仔细观察事物,喜欢游览各个地方,吃遍美食。说实话,我这种散漫的性子从事有关物联网这种精密的行业,有点不适应,不过我的老师曾说过“如果不能选择你的热爱就热爱你的选择”,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我一定会认真地去学习它,在物联网中找到热情。

3.3未来三年的行动计划

小时候有许多的梦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慢慢的成熟,我的梦想也在不停地变化着,虽然我们还在象牙塔中,但慢慢走向真实社会的我们此时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从大方面来说,我们需要明晰自己将来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从事怎样的工作,即为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方向。有了方向,接下来就要思考在通往人生方向的道路上我们具体该怎么走,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大学四年在专业上自己要怎样学习,在课余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怎样与人沟通交流、建立人际关系,怎样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和锻炼自己等等。职业生涯规划重在有一个方向,具体的实施细节还需要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认知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调整,做出不同阶段的计划,以让自己不断向目标靠近。

3.3.1 学业规划

在校期间,面对新的教法与学习模式要尽快适应,以便能更好的融入到学习的良好氛围中,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力争不迟到、请假,更不旷课,保证学习听讲时间及学习质量,按时完成各门功课作业。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力争通过学校每学期开设的各门课程考试。全力避免课程不及格。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达到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全力避免体育课程不及格。每学期力争辅修一门跨专业的课程。为毕业后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做好铺垫。

除去上课时间,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除去必要的身体锻炼、娱乐活动及休闲时间外,应安心、踏实、专注地攻读专业书籍及其它类别的实用书籍。学习时应注意预习、听讲、复习、综合分析、时间分配。知识积累不仅应做到广、博,更应做到专、精。扎实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校外图书城及网络信息,开拓视野,扩展知识范围,以此,激发、开拓思路,尝试设计开展学术创新、科技创新。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以外书籍。

3.3.2 能力规划

13

积极参加班级活动的筹划,组织,协助团支书,班长等开展各类活动,建立起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友情,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同时参加学生会生活部的学生工作,参加各类的活动的筹备,学习设计、制作海报,向大众宣传,推广活动的勇气和能力。学习与校外一些机构联系、洽谈,通过办讲座,发传单等方式为部门获得赞助。学习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在每一次活动之后懂得总结反思,将收获记录下来,使得下次的活动可以完成得更加缜密。此外,积极参加校内外文体艺术活动,力争在校期间分别参加校内外社团活动、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和知识竞赛等活动各两次以上,以此充分锻炼胆量、能力,展示个人风采。

3.3.3经验规划

积极参加各阶段的党、团活动;每月向党组织递交对党章的学习、认识及实践,以及自己的言、行、感受;争取在大二上半学期被党组织确认为入党积极分子;争取在大三下学期通过组织考核,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校期间,力争每学年分别参加社会调查活动、社区咨询和临时实习等工作各一次;力争每学年分别参加义务献血、植树活动和青年志愿服务等公益事业活动各一次;力争每周参加校学生会、社团组织的各类活动一次。 在大

一、大二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工作,利用好学校组织的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争取能获准参加导师的一至二项的科研工作。

3.4 结语

我们的职业理想规划,其实就代表着我们自己的理想。在实现我们规划的过程中,我们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遇到迷茫,但是我们美好的规划能否实现,不取决于我们的华丽言辞,而是取决于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就让我们用实践证明自身,用行动实现理想。

第6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方案

2010-2011学第一学期《现代教育技术》期末考核方案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用Authorware 设计并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题目自拟,比如:××CAI教学课件。

设计要求:

1.主题鲜明、结构清楚、层次清晰,程序界面友好、美观大方,具有良好的交互性。

2.程序设计中须采用五种以上交互类型以及判断图标。

3.要求程序中使用多种媒体(声音、视频、图形、图像、文本等),并能对声音和视频进行播放控制(比如开关音乐)。

4.要有帐号、密码输入验证,帐号及密码均设为:09,同时设计帐号、密码输入有次数的限制及相应的提示信息(如剩余的次数)。

5.作品的开始部分要求显示出作品题目、姓名及制作日期。

6.设计报告完整,并用A4大小的纸张打印,格式参考设计报告模板。

7.上交的作品一律压缩成rar文件,并以本人学号姓名命名(如:140102023001张三),此rar文件中应包含:课程设计说明文件(word格式)和源程序文件,然后以班为单位刻成光盘。

评分标准:

1.作品整体布局良好,内容健康、真实,能正确运行20’。

2.符合设计要求第2条得30分,符合设计要求第3条至第5条各得10分, 符合设计要求第6条得20分。

3.如发现所交作品为网上下载或雷同者,则该门课程成绩作零分处理。

上交时间:

1. 作品上交的截止时间为第18周(2010.12)。课程设计报告打印后由各班学习委员统一收齐后交老师。

2.作品上交的地址为:wanhuajm@163.comQQ:372143793。

2010年12月09日

第7篇:设计艺术教育的课程建设

???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目前设计艺术教育领域现存的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浅析,就如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适应我国设计艺术发展需要,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 键 词:设计艺术教育 问题 改革

??? 人类历史上的艺术教育和艺术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而近现代艺术教育的历史也有500年,如果以1904年颁布执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作为我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的开端,我国正规的艺术教育亦有近百年的历史。而新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最早是工艺美术教育,影响当时的教育理念是产生于1919年的德国包豪斯思想。应该说,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在相当大程度上是受西方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

一、我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艺术教育思想、理论、教学经验传进我国,这给我国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以极大的补充,但在吸收的同时,高等设计艺术教育问题也日趋突现。

??? (一)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系统规划,专业设置单

一、重复,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目前,我国众多学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从模式、形式到内容都十分相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一些综合大学、理工科大学和艺术院校开始增设艺术设计的相关专业,而同时一些单科院校也相继开办“新专业”,引进“专业人才”,争先上热门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在艺术、设计类院校包括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高校有720所,其中,600多所是设计类院校,使艺术院校和工艺美术院校、系这个本来具有鲜明专业特色、专业师资相对集中的格局被打破。就拿发展最年轻的工业设计教育而言,从国外引进这种教育体系到逐步发展仅仅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却从最初的两所学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无锡轻工学院),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所。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是借鉴和参考了这两所大学的办学模式和教学大纲,却很少有学校能够从自己所在的地域特色(如产业特点、文化特色、学校专业优势等方面)来考虑,实行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 究其原因:一是在教育体制下,有政府部门和主管部门干涉所起的作用;二是一些文化课水平不高的考生涌出,使一些教育部门在不考虑教学条件和专业教师等综合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开设工艺美术或艺木设计专业,把艺术类设计专业作为学校赚钱的途径。造成了高等艺术教育的专业设置重叠、教学目的模糊、教学手段呆板单一的现状。这当然有国家和学校投入资金欠缺的原因,也有盲目模仿,甘于趋从。但最重要的问题是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缺乏科学系统规划,导致教育资源浪费。

??? (二)高等艺术教育理论研究欠缺,专业师资不足,导致轻理论研究,重实践教育的不良学术氛围。从现行我国的设计教学体系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的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基本沿用至今,鲜见理论创新,“三大构成”至今仍是一统天下,渗透至各个专业,这种设计教学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状态,特点是几何形体的构成训练,忽视具象造型设计,培养理性的、机械的、冷酷的、千篇一律的设计风格,它所提倡的审美标准和造型原则,已成为设计史上曾经闪烁的昨夜星辰。而在我国设计教育界中,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设计教育实践研究,轻设计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它的偏激之处在于仅仅将是否有实践经验作为衡量教师好坏的唯一标准。这种思想不仅仅影响到学生,也影响到师资队伍和企业对设计教育的看法。加之国家对设计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资相对有限,因此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这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和加剧了教育的混乱局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根据教育部教育年鉴统计,1996年艺术类高校专职教师5732人,在校生为18,457人,2002年专任教师6896人,在校生64,136人,而师资及相关条件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

??? (三)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影响艺术设计教育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任何专业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学科交叉和综合能力,艺术设计专业不但要求有较强的绘画基础,也必须具备丰富的历史、人文、几何等全面综合的知识。目前,我国主要按两套系统来招收设计艺术类学生:一

类是纯粹的艺术类考生,具有较强的绘画基础,但他们往往忽视甚至于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和其他知识的补充;另一类是理工类的学生,文化课和理论较好,却没有绘画基础。在中国甚至于存在这样一种偏激的认识,孩子学习差,就去学绘画。很多工科的学生也是被调剂到艺术类专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综合素质较低,是造成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不快的客观原因。

??? (四)设计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需求严重脱节,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较差。当前,设计院校的设计实践教学,是设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绝大部分院系(专业)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学生的设计制作基本是假设的课题,使设计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使学生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和得到有效的训练。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而现今学生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如设计分析、材料及预算、工艺流程、现场施工、分色出片、印刷流程等几乎全然不知,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进入角色,有许多是工作中必需的知识但在学校里没有得到训练和学习。我们的高等设计教育,为社会输送的是一些“高智商、低智能”的“人才”,笔者认为,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负一定责任!

???

二、创建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教育体系的建议

??? 艺术设计专业不是工科或其他学科的附属,但艺术设计也并非是纯艺术专业的旧模式,如果不调整这种关系,就无法理解艺术设计专业的交叉性和综合性。当今,学科间的交叉性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我们不要老抱着约定俗成的旧模式不放,应当与世界设计教育接轨,并保持独立性和民族化内涵,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 (一)秉承传统文化,结合本区域优势,构筑地方特色鲜明的设计教学体系

??? 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巨大影响,是在实践中的体现。作为为社会培养设计人才的教育,应该理所当然地把传统文化与艺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易学文化思想、老庄哲学思想,以及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中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创造基础。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交融、开放和资源共享的世界,媒体、杂志、互联网等时刻提供着各种信息,设计师必须要有基于深厚文化功底与修养的独特、敏锐目光,从我们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出创造的灵感。比如,齐鲁文化、藏文化等地方文化都有自己浓厚的地方特色;而广东正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有着区域的便利优势,应当利用优势条件,建成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基地。

??? 因而应把各省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作为设计的背景与素材,以传统文化为面,地方文化为点,以市场为基础,在充分了解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结合区域优势,利用其他的科教院所、民间组织等社会资源、形成具有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二)与时俱进,创建新学科体系

??? 根据教育部对21世纪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于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高校的办学思路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创建社会真正需要的学科。

??? 艺术设计专业应当适应时代要求拓宽专业口径,寻找新的切入点,学校之间应各具特色,按地域和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创建特色学科,这也是设计院校的自身生存、增强竞争力和巨大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读书、看报要求靓丽的版式设计,但要使我国书、报的版式设计真正普遍达到发达国家的书报版式水平,还需要高校培养一批专业的人才来提升这一领域,满足行业的要求;年轻人对鞋、帽、小饰物的个性化追求,中国设计还不能满足其要求;还有玩具设计专业、动漫产业、形象设计、美发设计目前在国内设计院校的学科设置中也是一项急需人才的学科等等。

??? (三)创建富有特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的需求

??? 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设计界的新思维、新流派为我所用。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以及教学内容应与企业对设计师的具体要求衔接;借鉴发达国家的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我们发展。设计教育与其他任何学科的教育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它没有一个世界统一的模式,而且即使同一个国家或地区,模式也不尽相同。例如荷兰侧重发展竞争型的设计教育、意大利的设计教育是集中在米兰的米兰理工学院建筑系;而日本后来居上,广泛吸收各个国家的设计教育体系的长处,建成以美国体系为中心,欧洲体系为辅助的,自己独立的设计教育体系。这种没有统一模式的状况,使不少人感到困惑。其实,这却反映了设计本身的特点。因为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市场和社会,而这两个因素都因国、因地区而有很大区别。因而,设计教育只能因地制宜,因市场需求而发展,并且随时都处在一种应对市场的变化,随社会需求而改变的状态之中。那种希望建立一个稳定的、标准的,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教育体系的想法只能是空想。

??? (四)增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的实用操作能力

??? 设计艺术教育与相关行业、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设计产品要直接经受市场的检验,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因而社会学、市场学、营销学以及广告学、设计管理等不仅是设计艺术学的相关学科,更是设计艺术各专业必修的科目。因而,在设计艺术教学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设计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培养之外,也要将市场经营的知识导入其中,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行业、了解市场,以缩短学生对市场认识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尽早认识设计与市场的关系。从全国艺术院校和相关艺术学科的教学安排来看,建立“假期课堂”,科学安排假期课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 假期课堂的设立,一定要考虑到专业的适应性。一是考虑本科四年的统一安排,二是考虑不同专业方向的差异和特点。针对各个年级的情况,假期课程的侧重也应有所不同:大学一年级,假期课程可以安排户外写生、专业课程体验、社会考察等项内容;而大学四年级,则要加大毕业设计的力度,可以将假期的时间全部投入毕业课题,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选定实习制作商家或厂家,结合应用性项目、研发性项目、企业横向课题项目等,参与设计与实践不同环节;针对各专业领域,其假期教学内容也各有侧重,例如:平面设计要注重对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企业文化的调研课程,注重企业形象的策划与设计。而手工艺术则要深入工厂、作坊,拜艺人为师,继承传统,锐意创新。注重手工文化,注重手艺的思想,通过实际的动手体验与操作达到制作与审美的目的。目前刚刚兴起的数字艺术,则体现当代科学技术与人文思想的融合,体现技术与工具的高度,同时也特别注重人机互动的关系。所以,设计艺术所涵盖的不同专业领域既有共性又有特色,从培养设计师的角度来检验我们的专业设置,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容,艺术与科技在实践环节中更要注重。这些都需要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的创新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假期课堂的设立,有效地将传统意义的讲授、辅导的课堂,由平面的教学形式立体化,将打破以艺术表现的单一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实训的环节,使设计艺术学科的高等教育更加完善。

??? 以上是笔者对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和对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几点建议。只有我们都能够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的时候,在科学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科学系统地规划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模式,在充分发掘民族的优秀传统时,借鉴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不倦追求,我们的设计艺术教育势必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作者:王万良 编辑:studa0714

摘要:根据十年来小学数学教育理念及教学内容所发生的变化,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数学类课程应包括以分析、代数、几何为主线的必修基础课程;以概率统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为基本内容的必修应用类课程;以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问题论、数学文化等为构成的数学教育类课程;与数学及数学教育相关的选修类课程群,以培养师范生较高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及其变革

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小学数学课程的设置乃至全部数学活动,都要遵循其课程目标。1992年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规定,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生活处理,会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劳动工具”也在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伴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教育部于2000年3月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紧接着,又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比前后三个课程目标可以看到,短短几年,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0年教学大纲与1992年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两个主要变动。 一是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种变化首先体现的是数学教育理念的进步。多年来,数学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从小学到大学的数学教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学科知识相互沟通、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更是渗透到科学技术乃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相应地,数学教育承担的也不再仅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形式的思维能力也需要在数学教育中加以培养、延伸。同样,原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只是通过数学教育来实现。因此,在数学教育中仅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是不合适的。另外,即使不考虑人们的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领域,我们处理数学问题时,也不仅只是依靠逻辑思维,形象分析、直觉思维等综合能力的结合运用是我们早已常用的做法。

二是以“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代替原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里更加强调了知识的传播向能力培养的过渡。过去,常常是讲完某一学科知识以后,寻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照书本对比联系即可。而这里强调的是“探索”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思索将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表达出来,指导他们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高的不仅是数学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整个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2001年,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又进一步发生了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并且强调这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实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而又健康发展的根本目标。这里,特别强调对学生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一切要符合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这一切,可以归结为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这两种途径是相互结合的:第一,要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这是多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第二,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从而达到学习的目标。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化的过程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数学教育的过程应当成为数学化的过程。

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尽早接触“学会生存”这一课题,以奠定能力训练的基础。据此,数学教育则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让学生在具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中去研究,去探索。探索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6~12岁的儿童虽然年龄小,但他们的求知欲极强,正是“启蒙”的绝佳时机。使学生“初步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并非天方夜谭。在某些时候,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华罗庚曾经说过:“唯一推动我学习的力量,就是兴趣与方便,因为数学是充满了兴趣的科学。”我们都知道,“兴趣”大多先是来源于“好奇”,继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如果在儿童产生“好奇”的阶段适时加以“激发”,那么,由一点小小的成功得到鼓励,再通过“成功的体验”,必定会使最初的“兴趣”引发为不可估量的“动力”。

二、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安排及其发展

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不仅要依据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要,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反映数学学科的发展。小学数学是为学生打基础的学科,其课程内容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小学数学课程中引进统计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内容不仅顺理成章,而且十分必要。 有研究指出,对于数学学科知识的安排,各国各地区各有特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全都包括对学生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认识与交流,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我国1992年实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设定的内容主要有:量与计量,数与计算,几何初步知识,代数初步知识,比和比例,数的整除,应用题。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知识进行了整合,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总体上含有四个领域的内容: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看到,课程内容结构的变化反映在两方面:一是数学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在不断地变革;二是人们对数学课程的理解和数学课程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总之,在我们设计课程时,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理解、情感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今后发展的需要。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计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是“综合培养、学有专长”,所以数学课程的设置,也不能单纯地适应将来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而应将数学课程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识课程,面向所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可根据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另一类,面向理科方向的学生。 我们仅对第二类数学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一)必修基础课程

我们知道,作为数学学科的基础课有三条主线──代数、分析、几何。在高等代数中,多项式的理论起源于求方程的根。历史上,求解一元二次、三次、四次方程都先后获得成功。数学家在研究一元五次方程的根的过程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结果,从而形成了现代数学的一个分支──抽象代数。几十年来,它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在数学的诸多分支,以及在通信理论、计算机理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高等代数讲授的知识,大多是

17、18世纪的成果,而抽象代数讲授的知识则是

19、20世纪的成果,它不仅在代数课程这一主线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为近代数学奠定了基础。抽象代数的主要思想早已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多门学科中。所以,讲授高等代数之后,必须安排72学时左右的抽象代数。

以现代几何的观点审视几何学,在保持各分支的自身特点与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将几何学主线的五门课即几何基础、解析几何、微分几何、射影几何与点集拓扑学有机结合。 而对于数学分析,应将其核心内容极限理论、微积分和级数理论进行认真的选择与组织,不宜照搬。基本理论的讲授要紧密结合应用;同时穿插反映微积分发展历史的数学家传记介绍,这方面丰富的内容一定会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在保证数学基本训练的基础上,要大胆删繁就简。对传统知识,也要尽量用现代数学方法表现,如“级数的展开”等。

(二)必修应用类课程

必修应用类课程适宜安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 概率与统计的知识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逐渐增加的内容,新课程标准做了具体的描述。虽然统计学的研究基础是数据,但是研究要借助概率论的结果,因此必须先安排讲授概率论基础知识。讲授数理统计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努力使学生能够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预测和最后决策的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要告诉学生,无论获得数据还是分析数据,总是要渗透随机与概率的思想。

最优化理论包括了线性规化以及最优化基本理论及主要算法介绍,它是现代管理、决策、经济、金融乃至评估等工作领域的基本工具,也是数学应用的最广泛的学科之一。讲授过程最好结合实际应用模型。

模糊数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所谓现象的模糊性是指事物间差异的中间过渡中所呈现的“亦此亦彼”性,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们知道,数学联系实际的最初形式是解应用题。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抽象、简化,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一个数学结构,进而提炼为数学模型,然后求解,并验证其合理性,从而解释最初的现实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包括国外学者)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及数学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总结为“问题解决”(problem sloving)。在此教育与学习的理念下,逐渐将学生的数学竞赛发展成数学建模竞赛,并逐渐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实践证明,这是训练学生应用能力的极好方式。仅仅十多年工夫,现在已经形成几十万学生参加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在数学建模课程中,将综合介绍各种数学方法,包括代数的、分析的、统计的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能力,其中最优化理论必不可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补充新的有效的数学工具。

(三)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

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包括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数学问题研究、数学文化。

我们之所以主张安排“数学文化”这门课,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小学教育阶段,单就数学知识教学来说,时间是充裕的,内容也不难。但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目标中有两点完成起来更重要,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个看似普通的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被他的老师的“不经意”指点,可能激发起强烈的“特殊兴趣”,再加上悉心的引导,将来可能成长为“有天赋的”人才。

数学是有着丰富内容和不断发展的知识体系,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几乎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不断更新的理论、思想、方法和技术。它拥有多个分支,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丰富和推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这里,我们推荐课程教材研究所编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数学文化》。该教材展示了数学文化多姿多彩的内容,着力介绍了大自然中的数学情趣、艺术家的数学美感、科学技术中的数学威力、数学文化中的思维与方法以及数学文化的核心精神──创新。同时,以数学特有的形式美、结构美、方法美等独具的魅力,引领学生到数学王国浏览一番,相信一定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由于教材涉及多个数学分支的知识,所以这门课程适宜安排在第四学年讲授,教师也可以根据本地区情况,增补或删减一些内容。

学习完这门课程,我们有理由接受这样的观点:到今天,数学不再仅仅是“工具”,它更是一种“文化”,是可以影响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

(四)选修类课程

选修类课程包括初等数论、常用数学软件介绍、小学数学竞赛指导、离散数学、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史。

关于数学史的讲授是十分必要的,适宜安排在第四学年。由于学时所限,数学各个分支的知识学习有限,但是在学习完数学主干课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史的讲授,将数学整个学科知识比较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把几年来学习的数学各分支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使学生有“一根线”贯穿在心中,并产生一种“历史感”,不仅增强对数学的理解,而且对于今后的学习意义深远。

此外,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的数学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安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满足国家课程标准对小学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要求;(2)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初步“探索、求知、创新”精神的热情与能力;(3)课程的设置可根据各个地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而每门课程的内容更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改革、实践,加以编排。要注意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及时反映到教材之中。

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即使在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综合化的改革背景下,它仍然是学校最具特色的专业之一,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重担,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界人士所认识。我们这里探讨的小学教育专业中的数学课程设计,也只是处于刚起步不久的思考,实践时间也不长。相信随着专业的建设和更多学者的加入,将会使这种设计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方案也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伟娣.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比较[J].课程·教材·教法,2005,(2):79—8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王长纯.世界初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线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2):105—109.

第9篇:教育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安排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熟悉当前培训课程制作流程,出去后能够更好的胜任行业岗位,根据本课程特点,结合教育技术专业发展方向,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教学来开展该课程项目实践。

实践目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够完成教育培训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实践时间安排:12周至18周,学时12学时

实践场地:N8-c509

实践内容:

作品设计要求:

1、 总体要求: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设计的思想,制作一本教师信息技术

与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课程的教师手册。

2、 具体制作要求:(1)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需求分析调查报告;(2)利用专业

的概念图工具,设计完成培训课程结构框架; (3)应用课程设计理论,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课程大纲及知识模块设计;(4)制作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教师手册。

3、 作品要有原创性,不能抄袭;

作品提交要求:

1、 每位同学的作业包括:1个教师手册文件doc文件、课程结构框架jpg文件,一个课程

大纲及知识模块doc文件(设计方案),并把这3个文件以及使用到的素材一起放在文件夹中,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学号+姓名”,(不按要求的同学作业成绩按0分处理)。通过202.114.219.117网站提交给我。

2、 时间安排:(19周之前)交给我。

上一篇:教育培训学校制度下一篇:三毛雨季不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