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

2022-12-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份优质的报告,需要以总结性的语录、合理的格式,进行工作与学习内容的记录。想必你也正在为如何写好报告而发愁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大学生新农村调查报告

农业高校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科类大学生作为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重要后备军,其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直接影响着他们毕业后是否投身新农村建设。文章对当前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现状进行了实证调查,并从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加强政策支持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高校 农科类大学生 新农村建设意识

[作者简介]张玲(1980-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研究。(河北 保定 071001)

[

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农业人才的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却是我国农业高校每年有一大批农科类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提高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引导他们到新农村就业创业,是解决新农村建设人才缺乏难题和缓解农科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双赢之举。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选取部分农科类本科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分析了当前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调查方法、对象和内容

1.调查方法。本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意识状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7份,有效回收率为97.8%。统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

2.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抽取了河北农业大学23个涉农本科专业: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草业科学、中药学、农村区域发展、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生态学、森林保护、木材科学与工程、林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环境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农业水利工程。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男女性别比例与农业高校农科类学生的男女生比例基本相符;其中各年级比例为一年级20%,二年级20%,三年级20%,四年级40%。

3.调查内容。调查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调查大学生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动机与态度等;二是调查大学生对于参加新农村建设希望得到哪些支持。

二、调查的结果分析

1.农科类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普遍关注但了解程度不深。在调查“你是否关注新农村建设问题”时,86.37%的学生选择“经常关注”,11.24%的学生选择“偶尔关注”,2.39%的学生选择“不关注”;在调查“你认为对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了解吗”时,8.59%的学生选择“很了解”,78.8%的学生选择“大概明白”,12.61%的学生选择“不清楚”,这说明了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科类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问题普遍关注,但是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并不深刻。在调查“你是否在大学期间参加过‘三下乡’等了解农村、服务农村的活动”时,82.14%的学生选择“是”,17.86%学生选择“否”;在调查“是否仔细了解过三支一扶、大学生基层村官等计划”时,20.86 %的学生选择了“很了解”,71.98 %的学生选择了“大概知道”,7.16%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这说明了农科大学生对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不够清楚,参与形式以短期社会实践为主。

2.大部分农科类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发展前景看好但参与意愿不强烈。在调查“你认为农村的发展前景怎样”时,27.47%的学生选择了“一般,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有所好转”,10.77%的学生选择了“问题很难解决,前景不太乐观”,6.07%的学生选择了“很糟糕”,55.69%的学生选择了“一片大好”;在调查“你是否愿意投身新农村建设”时,28.97%的学生选择了“愿意”,27.61%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43.42%的学生选择了“视情况而定”;在调查“你的家人对你毕业后投身新农村建设持何种态度”时,28.69%的学生选择了“支持”,61.69%的学生选择了“反对”,9.62%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在调查“你愿意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原因”时,54.19%的学生选择了“通过实践锻炼自己”,56.23%的学生选择了“农村广阔的就业机会”,27.88%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理想,加入新农村建设”,82.34%的学生选择了“建设新农村的政策机遇”,16.22%的学生选择了“需要这些工作简历”,14.7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调查“你不愿意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原因”时,92.16 %的学生选择了“农村经济条件太差”,51.53%的学生选择了“家人不支持”,84.18 %的学生选择了“发展空间小”, 70.69 %的学生选择了“就业没有保障”,81.05%的学生选择了“不了解农村有哪些就业机会”,39.05%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这组数据说明大部分农科类大学生看好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前景,但是在面临选择时,仅有28.97%的学生选择了“愿意服务新农村建设”,由此可见农科类大学生受经济社会大背景的影响,自我择业基本利益化。

3.大部分农科类大学生对自身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信心不足。在调查“认为你应用专业知识服务新农村建设”时,18.68 %的学生选择了“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并取得很好的效果”,59.71 %的学生选择了“能结合专业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4.99 %的学生选择了“能发现一些问题,但无法解决”,6.7 %的学生选择了“无用武之地”;在调查“你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开设课目、课程结构与服务新农村之间关系密切吗”时,20.65%的学生选择了“十分密切”, 32.71%的学生选择了“不够密切”,38.79%的学生选择了“有一定的关联”,7.85 %的学生选择了“不太清楚”。这组数据说明了农科大学生认为自身具备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与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在调查“你认为在参与建设新农村服务时,在专业能力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时,25.01 %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技能”,11.05 %的学生选择了“专业知识”,38.99 %的学生选择了“专业实践能力”,24.95 %的学生选择了“综合应用能力”;在调查“你认为在参与建设新农村服务时,在综合能力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时,90.45%的学生选择了“学好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91.96 %的学生选择了“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89.91 %的学生选择了“掌握相关政策”,86.43 %的学生选择了“了解农村现状”;85.75%的学生选择了“参与生产实践,培养动手能力”;67.28%的学生选择了“与农民交朋友,培养爱心”;76.68%的学生选择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79.55%的学生选择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组织能力”。这组数据说明了农科大学生认为在服务新农村建设前,自身需要在专业实践能力、服务三农意识、掌握相关政策等方面下功夫。

4.多种主客观因素阻碍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在调查“你认为影响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因素”时,27.41%的学生选择了“传统就业观的负面影响”,19.97%的学生选择了“农林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30.67%的学生选择了“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21.95%的学生选择了“社会舆论宣传引导不深入”;在调查“如果你愿意投身新农村建设,你认为你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时,19.42%的学生选择了“缺乏知识和专业技能”,35.24%的学生选择了“物质条件艰苦”,15.06%的学生选择了“精神生活单调”,30.28%的学生选择了“个人价值不能实现”。这组数据说明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是造成农科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信心不足的主要因素。

5.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对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最大的鼓励。在调查“如果你投身新农村建设,你希望政府在哪些方面为你们提供帮助”时,95.77 %的学生选择了“资金方面(创业资金、薪酬待遇)”,96.45%的学生选择了“社会保障方面(医疗、养老保险)”,95.16 %的学生选择了“技术方面”,96.73%的学生选择了“完善的政府政策”;75.12%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调查“如果你愿意留在农村工作,那你会愿意留多长时间”时,39.4%的学生选择了“视工作情况而定”,27.26%的学生选择了“攒够经验或足够的创业基金就回城工作”,17.72%的学生选择了“愿意一辈子留在农村,为建设新农村做贡献”,15.62%的学生选择了“不清楚”;在调查“如果你选择投身新农村建设,你首先会考虑哪种职业”时,65.92%的学生选择了“机关人员(村官等)”,19.77%的学生选择了“生产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等)”,14.31%的学生选择了“服务人员(教师、医生等)”;在调查“如果发起在校大学生支援农村建设,你更乐意接受哪一种鼓励政策”时,14.46 %的学生选择了“荣誉称号或精神鼓励”,20.51%的学生选择了“丰厚的薪水”, 36.06%的学生选择了“拥有就业优势”, 28.97%的学生选择了“考研或考公务员加分”。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农科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最渴望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受传统就业思想的限制,农科大学生仍将“铁饭碗”的机关岗位作为首选职业。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农科类大学生对于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任务”,存在着认识不深刻、动机不纯洁、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等主观问题,以及社会舆论引导不深入、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等客观因素。要解决这一现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促使广大农科类大学生选择在农村基层就业创业,实现农业高校培养农业人才与新农村建设需求农业人才的无缝对接,良性互动。

1.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引导,营造人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当前,新农村建设成功典范受到媒体关注较少,得不到充分的宣传,使得新农村建设工作得不到社会的广泛舆论支持,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创业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充分理解与认同;同时,农业高校缺乏对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和深入宣传,大部分农业高校没有建立新农村建设宣传的长效机制,学生通过校内宣传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少之又少。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媒体和高校宣传部门的作用,大力加强社会舆论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一是新闻媒体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正确的舆论引导,加大“三农”政策解释力度,使学生了解农业政策和农村现状,同时要对新农村建设中的成功的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进行深入报道和大力宣传,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高校应建立新农村建设宣传的长效机制,开辟专栏对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政策进行宣传,同时,深入挖掘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成就的校友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增强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

2.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首先应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据统计,2013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在大学生就业前景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农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将会更加困难,特别是农科类学生的就业更是如此,而新农村建设对于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鼓励引导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其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利益完美统一,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为新农村建设奋斗的重任。

3.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一是要根据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变化,掌握适应新农村建设相关专业与学科的最新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二是要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技能课程的设置比例,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标;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建立一批既懂专业理论,又具有解决实际农业生产问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是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新方式与新机制,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例如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开始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行“订单式”培养,较好地实现了“设立一个专业、面向一个产业、安置一批就业、发展一个行业”良性循环的办学目标。截止到目前,已为河北省农村培养了6000余名农民大学生。

4.政府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为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高校的投入力度,例如在经费投入、人才引进等方面大力支持,为农业高校培养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农业人才提供可靠保障;另一方面要从完善针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的政策上下功夫,要加强保障性政策和鼓励政策的支持,让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学生无后顾之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等文件对“社会保险补贴、薪酬或生活补贴、参加有关社会保险等”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国家还没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例如不仅可以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还可以提供社会金融政策支持,提供个人成长发展的培训等。

四、结语

提高农业高校农科类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关系到新农村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关系到农科类大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就业。因此,需要政府调动相关社会资源,以人才为本,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引导并指导农业高校农科类大学生主动扎根基层,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将农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谱写出美丽的新农村建设篇章。

[参考文献]

[1]郭丹,闵媛媛.高等农林院校大学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2]林佩云,谢韶锋,李敏,等.农业院校工科学生参与“三下乡”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3]王小兵.大学生农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张玲

第2篇:农村普通高中新课改研究性学习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摘 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领域中的必修科目。农村普通高中占全国高中的60%以上,农村普通高中与城市普通高中在生源质量、学生认识水平、接受新事物、硬件设施、家长文化程度、研究性学习资源等各方面有很大差异。能否搞好研究性学习关系到这次普通高中课改的成效,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我们对农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了学生调查问卷,通过问卷反映出农村高中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的优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高中 研究性学习 学生问卷

2010年秋季开始甘肃省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在这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学习领域。其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必修科目,也是本次普通高中新课改的重点、难点、亮点,能否搞好研究性学习关系到这次普通高中课改的成效,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

农村普通高中占全国高中的60%以上,又是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最高学府,在当地发挥着教育和文化中心的重要作用。甘肃大部分高中也在农村,农村普通高中与城市普通高中在生源质量、学生认识水平、接受新事物、硬件设施、家长文化程度、研究性学习资源等各方面有很大差异。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认识,实践中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利用农村的丰富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评价研究性成果等问题是农村普通高中新课改出现的新情况,没有现成的经验。甘肃省进行普通高中新课改一年之际,我们对高二级7个班457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

1.1 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政策的了解情况

80%的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是必修科目,8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进行研究性学习,50%的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占15学分,21%的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完全知道的人很少。

1.2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情况

研究性学习的题目38%学生来源于生活,34%来源于书本知识,24%的学生由教师指定,还有4%的学生没有进行研究性学习。65%的学生喜欢研究性学习,23%的学生无所谓,12%学生不喜欢。51%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身能力,19%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兴趣,24%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分,4%为了考试获得高分。研究性学习中81%的学生愿意与他人进行合作,学生之间经常开展讨论,分享资料。91%的学生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或合作一些。

1.3 家长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情况

家长48%的支持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49%由学生自己决定,学生家中80%的没有网络资源查阅资料,家长79%的支持学生需要时可在网上查阅资料或学习,不支持的占21%,家长能帮助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只占8%。家长不帮助的原因是:67%的家长没有能力帮助,19%的家长没有时间,10%的家长怕影响学习,只有4%的家长不支持研究性学习。

1.4 学校、老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情况

研究性课题87%的学生没有进行过开题、结题报告,60%的学生愿意自己的研究性课题进行开题结题,没有开题的原因38%的学生认为是学校没有组织开题、结题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目的60%的学生了解一点,22%的学生不知道。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是学生的占53%,其次老师占24%,家长占14%,学校最低只占9%。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35%的学生满意,51%学生认为可以,学生对老师不满意的原因71%的学生认为是经常不指导,11%的学生认为是教师的指导能力。对学校在研究性学习图书资料、上网查阅资料等学习资源的提供51%的学生不满意,42%的学生认为还可以。

2 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2.1 农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通过调查问卷反映出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才实行一年多,各项政策的宣传到位,贯彻执行有力,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政策的宣传方面到位的,也说明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是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主要渠道。

农村绝大部分家长思想观念赶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了解和支持国家普通高中新课改的政策,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农村的大多数家长,深受自己文化程度低、限制发展的影响,再加上现在农村家庭孩子减少,经济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只要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很快接纳新的教育理念,支持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不支持研究性学习的家长占极少数。

大部分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极为重视,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很高,有浓厚兴趣,喜欢研究性学习,愿意研究性学习并与他人合作,在合作中经常开展讨论,分享资料,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明确,大部分是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素质,少部分只是为了获得学分。学生非常愿意对自己的研究性课题进行开题结题。

农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优势还表现在从事种植、养殖农活,自身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大都来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书本知识,从生活、书本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研究。生活贴近自然,对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动植物、山川河流有感性认识,实践经验丰富。未知的领域很多,可研究的问题很多,对生产生活自然现象和书本中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很强。农村学生普遍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谦虚好学,诚实勇敢,乐于助人,团结合作,乐于与人交往等优点都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开展。

2.2 农村普通高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学生方面:农村学生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视野不够广,从小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探究的主动性,思维不够活跃,不善于、有时候不敢表达交流自己的想法、观点,不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意见,怀疑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怕遭别人反对或讥笑,查资料的途径少,怕研究的问题重复;部分学生不愿意与别人合作,是兴趣爱好不同,有自己的想法,合作与讨论时意见不统一,争论浪费时间,没有时间参与讨论,合作意识能力不强;对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不了解,绝大部分学生的研究性课题,没有组织过开题结题报告,学校对研究性学习的宣传只是政策方面的介绍,没有进行开题、结题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刚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过程还不了解,学生不会写开题、結题报告,学校没有组织过开题、结题报告会。大部分学生希望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老师的指导帮助,对老师指导不满意的原因是教師经常不指导,而不是教师的指导能力。大部分学生认为对自己研究性学习帮助最大的是学生。部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只是为了获得学分,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引导到真正的研究性活动中。虽然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浓厚,劲头很足,由于繁重的学习,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少,缺乏科学有效地指导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研究性学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家长方面: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些农村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没有能力也没有时间帮助学生查阅资料,不能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农村家庭经济普遍困难,不能提供书籍杂志及网络资源,部分家长怕上网影响学习,上网浏览不健康的内容,不赞成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再由于大部分学生住校,即使家中有网络,上网学习也不方便,但大部分家长支持学生在学习需要时在网上查阅资料或学习。

学校方面: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实验设备、网络资源、图书杂志等生均资源不足,都是大班额,不方便组织研究性学习,在由于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指导开展研究性学习花时间、花精力,学校考虑到高考升学率,没有系统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学校在评价手段上大多还是以高考结果评价教学成果,没有出台鼓励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政策,导致教师对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不够,对学生提供的有效帮助少。

2.3 对农村普通高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建议

各级政府加强对农村普通高中的投资,加强学校信息化资源及其它学习资源的建设,按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建设网络资源、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并按国家标准进行评价,用高标准的评价促进高标准的发展。学校按国家课程标准和省上的各科教育意见指导书,安排开设课程,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各级政府加强对网站的管理,保证学生上绿色、安全、健康的好网站,讓家长放心,为学生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学校利用家长会、集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及各种途径向家长、学生宣传普通高中新课改,使课改精神家喻户晓,让家长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高中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性,求得家长对学校工作、学生学习的大力支持;对高一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专题讲座或播放光盘或印发研究性学习的详细资料,学生一入学就了解研究性学习,就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保证高中三年研究性学习15学分顺利完成,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因为高三阶段学生的主要精力要投入到高考复习。

学校在宿舍楼、教室接上因特网,让学生限时付费查阅资料、也可尝试一周开一节信息资源课,学生查阅一些资料或者看一些视频资料,以补充家庭学习资源不足的情况。学校延长图书室、资料室的开放时间,同时安装电子阅览室便于学生查阅资料。

学校制定出台鼓励老师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政策,肯定教师的这部分劳动,鼓励教师研究研究性学习,调动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班级或指导教师指导的项目为主组织研究性学习的开题、结题活动。

面对广大农村学生住校生多,家长外出务工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学习资源短缺的实际情况,学校多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管理,指导教师经常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以弥补家长无能力无时间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不足。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多了解、多实践、多讨论、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以上是农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调查情况及分析建议,与同仁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1] 旦智塔.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90问[M].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1.

[2] 甘肃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优秀案例选编[M].甘肃教育出版社,2010,2.

作者:杨彦峰 王巧艳

第3篇:黑龙江省新农村垃圾处理现状调查报告

摘 要:垃圾破坏了新农村的环境,污染了农村的生态。这既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也违背了科学发展观。但是目前解决垃圾处理的先进科技大都应用于城市,在解决新农村垃圾处理的方面存在空白。所以要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新农村的垃圾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农村 垃圾处理 生态 科学发展观

项目基金: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项目编号:201310240018。

1、调查背景

1.1 垃圾的现状

新农村垃圾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垃圾:例如人们的剩饭、剩菜、人畜粪便、动物的尸体及内脏等;2.建筑垃圾:例如工程队建造房屋等剩余的砖、土、石头等建筑废弃物;3.可回收垃圾:例如塑料瓶、塑料薄膜、易拉罐、旧报纸等;4.不可回收垃圾:例如废电池、医疗垃圾、农药瓶等;5焚烧垃圾:例如旧衣、旧鞋等。

以往农村大部分采用简单的垃圾填埋、焚烧等措施,或是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直接把垃圾倒进河里或丢弃在山上,这种做法不仅会占据大量的土地资源,降低粮食生产效率,还会造成土壤污染,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造成河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同时,垃圾的随意堆放会使蚊虫大量滋生,严重危害到农村居民的健康。

目前,我国农村的垃圾处理主要有:堆肥、填埋和焚烧这三大措施。

1.2 垃圾处理的意义

我国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将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十八大中明确指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而想要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进一步做好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

以往农村垃圾大部分是菜叶、泔水和人畜粪便等一些可循环、易分解的东西,处理起来也相对简单。随着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垃圾在数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种类上也日益增多。所以要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新农村的垃圾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垃圾处理的前景

中商经济研究院发布的《2011-2016年垃圾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中分析了垃圾处理行业的投资潜力、投资模式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我国近些年也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各地政府领导也开始高度重视垃圾处理问题,加大建设先进垃圾处理工具的投入。

中国的农村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二分之一,因此垃圾处理的发展前景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尤其是中国的大部分农村正在由传统农村转化为新型农村,垃圾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逐渐增多。所以,新农村垃圾的妥善处理,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而且经过科学的分类回收后也能有利可图。

2、主要内容

2.1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共选取80个典型新农村作为调查对象。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的方法。走进新农村,以采访的形式收集拟好的调查问卷的答案,实地深入调查目前新农村垃圾处理环节和模式,发现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与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对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深层沟通、探讨。

2.2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新农村的村民以及政府部门。向村民们发放了调查问卷并对其中的重点问题向居民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采访和交流。

2.3 调查内容

1.生产、生活垃圾的种类、数量及处理方式 2.垃圾处理点及其清理状况 3.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 4.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政策和宣传教育 5.垃圾清理点的合理费用。

(一)生产、生活垃圾的种类、数量及处理方式

在调查中,39%的人认为周围的生活垃圾较多,生活垃圾中厨房废弃物(剩菜剩饭、煤灰、没用的食材等)占52%;生产垃圾中的自办工厂,作坊所产生的废弃物占31%。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大部分人们选择填埋(42%)。由此可见新农村对于垃圾处理的方式还需改进,人们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

(二)垃圾处理点及其清理状况

调查显示,49%的人们认为垃圾处理点较少,而且无人清理的垃圾占到48%,相比较政府(村委)定期派人清理的比例只占到10%。可见政府仍需加大对新农村垃圾处理的措施。

(三)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

对于垃圾分类问题,大多数(43%)的人不了解如何分类,只有20%的人能够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且大部分(68%)的人不关注(20%)或很少关注(48%)环境保护的相关信息。可见,在新农村人们的环保意识还需加强,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宣传垃圾分类回收和环保的相关知识。

(四)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政策和宣传教育

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对垃圾处理的宣传教育活动,46%的人们表示并不了解,21%的人表示只是偶尔有这种活动。环保意识并不是在短期时间内就能迅速养成的,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经常举办一些关于环保和垃圾分类处理的活动,长此以往,才能起到更好的宣传的作用。

(五)垃圾清理点的合理费用

调查显示,68%的人可以接受每月20-50元的费用,只有少数4%的人不接受统一处理。可见,绝大多数村民还是希望能够有统一的垃圾清理点,他们可以接受每月20-50元的价格来清理垃圾。所以,建立统一的垃圾清理点是比较可行的措施之一。

2.4 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共向黑龙江省80个新农村调查点发放调查问卷共计1000份,收回923份,有效问卷882份。其中,年龄分布为:13岁以下占6%;13-20岁占18%;21-40岁占26%;41-60岁占33%;60岁以上占17%。受教育程度分布为:从未读过书占6%;小学占17%;初中及高中占52%;大学占20%;硕士及以上占5%。调查问卷共计25题,包括单选、多选以及简答三种问题。

3、垃圾处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实行生产垃圾收费制度

每人每年缴纳50元垃圾处理费。用于机构对村民垃圾的收集、处理过程中人员、车辆的费用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

3.2 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制

机构使用资金库资金购买垃圾桶。每户两个大垃圾桶一个小垃圾桶。发放给农民垃圾桶的同时,附带一个垃圾分类小册子。说明哪些垃圾属于什么类型,应该丢弃到那个垃圾桶中。两个大垃圾桶分别用于可回收垃圾和有机垃圾的收集。小垃圾桶则用于有毒有害垃圾的收集。

3.3 推广新型秸秆处理方式

对于秸秆的处理,有三种方式。第一种直接还田,在秸秆上喷洒特殊细菌,该种细菌会把秸秆在田地里就地分解,化为营养,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也有效的防止了长期使用化肥所造成的土壤板结。第二种是购买专业木炭生产设备,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木炭出售。第三种是打碎成饲料生产的原料,建设一个简单的、小型的饲料加工生产厂。生产饲料并以较低价格出售给养殖户。第二种和第三种可采用以秸秆换木炭/饲料的方式。按一定比例或规定进行兑换,实现农民与机构的双赢。使新农村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良性的生产循环。

3.4 建设人畜粪便统一收集系统和处理系统

新农村和以往的旧农村不同,每家每户住上了新楼房,拥有下水道。很多新农村的规划建设都是有统一的下水道。每家每户将自己的下水道与村里的主下水道相连,但是主下水道最终往往通向河流。不经处理,直接排放。针对这个问题。机构会建设一个人畜粪便统一收集系统和处理系统。包括沉淀池、污水处理池、沼气池。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生活低碳化、生产有机化、环境无害化、生态可持续化。

3.5 推行有毒和不可回收垃圾处理新技术

将有毒和不可回收垃圾,例如旧电池等统一收集。然后在新农村房屋道路建设时,将其用水泥封存到房屋地基和道路地基中。有效防止其中的有害有毒物质泄漏。保护了村民的健康身体并维护了农民的新农村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商经济研究院.《2011-2016年垃圾处理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趋势报告》.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市 150028)

作者:周晓羽 陈柄环 戴诗璇 杨雪莹

第4篇:大学生新农村实践报告

今年5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寄语大学生“要把深入实践作为人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为认真贯彻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关于今年暑期组织大中专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和要求以及团区委、区学联的工作部署,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实践中受教育、增知识、长才干、做贡献,我院紧密结合实际,采取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师生开展了以“科学发展 伟大成就 祖国万岁 奉献成才”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7月12日起,到8月15日止,各服务团队分别在兴安县、恭城县、阳朔县、鹿寨县、三江县、博白县‘东兴市江平镇、钦州市、防城港市、凭祥市、崇左市以及柳州市各社区和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展政策宣传、社会调研、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科技维修、农村留守学生教育培训、扶助孤寡、结对帮扶、计算机知识培训、社区挂职和社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在学院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当地党委、政府及共青团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实践服务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大学生志愿者在为民服务的同时,不仅学习、宣传和践行了科学发展观,拓展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了知识,并且以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精神投入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1. 新农村社会调研及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

江平镇位于东兴市东部,是广西边境的重要开放城镇。根据东兴市江平镇乡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并围绕“和谐边境新江平”的构建,由我院10名师生组成的社会调研及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服务队在江平镇黄竹村、江龙村、交东村、万尾村等地开展以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政策、法律卫生、改革开放30年成就、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普及、家电下乡、节能环保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宣传、咨询活动。活动中该分队及时地积极地引导当地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同时使广大农民群众深入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家电下乡”的政策,他们采取走访农户,与村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到村民对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的看法。深入调查后发现,当地村民深刻体会到优秀毕业生到村任职的重要性,因此有些村民还建议下派更多有技术的大学生到村任职,进而解决农村技术人员紧缺的问题。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服务分队开展了以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大学生村官、关注留守儿童、家电下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调研,为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献计出力。

2.科技送进新农村

我院组织了由11名具有维修特长的大学生志愿者和老师组成科技维修服务队,驻扎在东兴市江平镇,为当地群众开展无偿计算机知识培训和维修电器活动。在7天时间里,共接收包括12台电脑在内的156件电器,共为群众义务维修好电脑、电视机、VCD机、电扇、冰箱等大小电器116台(件),现场示范并传授维修操作方法,为当地群众创造价值近2.5万多元。同时接受培训的12名当地学员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

3. 慰问五保户,播种爱心,收获希望

社会实践团师生、医生42人一行为当地交东村、江龙村20多家五保户送去了食物、衣服和医疗保健药品,他们亲切地慰问了老人的生活状况和身体情况,并为五保户的老人们逐一进行了体检。

4.“国学智慧”夏令营支教服务

由我院6名大学生组成的夏令营服务分队进驻“国学智慧”夏令营,进行为期22天的志愿服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夏令营中接受礼仪、国学、独立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教育。夏令营服务分队担负起对学生的照顾、教育及监督工作,切实体验一名教师的工作,将“师者,传道、解惑、受业也”精神传递。服务分队还组织夏令营学生前往丹洲体验农家生活,精心举办生日派,主办题为“习惯决定命运孝道成就人生”的夏令营结营仪。该活动得到了团市委领导高度评价。

5.建设新农村,见证新成就

为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和带领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践中,我院“建设新农村,见证新成就”调研服务分团分别到桂林兴安、恭城、阳朔三县做实地考察历史智慧的结晶——灵渠,见证桂林市恭城红岩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开展“我为阳朔西街义工三小时”中西文化交流活动,通过3场图片展、发放宣传资料12500多份、海报宣传等形式,开展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政策、法律卫生、改革开放成就展、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普及、节能环保等为主要内容的宣传、咨询活动,推进当地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地农村社会事业健康发展。这一活动让广大师生切身感受和领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关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激发青年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艰苦创业、报效祖国以及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6.唱响北部湾,感受新一极

“唱响北部湾,感受新一极”调研服务分团师生党员干部18人,到钦州参观了坭兴陶展览馆,领略了中国古老的制陶文化;在冯子材故居和刘永福故居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访问钦州学院,增进了两院的友谊,同时对北部湾地区的高等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参观中国石油广西石化项目基地、国投燃煤电厂、钦州港保税区等全区重点建设项目,现场感受了一个正在起速发展的北部湾,并结合我院具体专业设置认真研究了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给我院学生就业带来的机遇。在防城港,服务分团参观了广西第一大海港——防城港港口作业区,作业之忙、辐射之广、规模之大,让全体团员深受鼓舞。随后,服务分团到东兴、凭祥、崇左等地,通过走访、考察、调研,让广大师生感受并领略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沿边发展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入认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显现出来的巨大能量和重大发展机遇,激发青年大学生服务北部湾开放开发的热情,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7.“红色青年”服务新农村

我院组织有关专家、大学生党员志愿者对柳州市鹿寨县雒容镇大正村开展以“我同祖国共奋进,青春贡献新农村”为主题文艺演出2场、党员结对帮扶,走访了大正、水口、生化、新村、龙居、双龙六个村屯的151户村民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48份,向大正村捐赠电脑2台、科技书籍320本、洗衣粉200包、社会主义新农村科普知识光盘50张。通过对大正村经济发展、生活生产状况等进行深入调研,为大正村制订规划和行动计划提供科学、合理、可靠的依据,促进大正村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在三江县马鞍寨开展三江侗族村寨保护及防火改造联合调研服务活动,并制作40块宣传板,发放问卷120份,同时宣传村寨木建筑防火安全知识和新中国建国60周年的巨大变化。通过实地调研,增强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8.重温入党誓词,永葆政治本色

我院社会实践分团成员在桂林兴安烈士碑园重温入党誓词,铭记党的使命,向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敬献了鲜花,缅怀英雄烈士,加深对历史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珍惜时光,立志成才,好好学习,为祖国作出新的奉献。

9.社区建设及挂职锻炼

奉献基层,锻炼成才,搭建社会实践新平台。紧紧围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的目标。我院结合全国正在大力开展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精神,成立了社区建设及挂职锻炼服务分团。其中,为了促进社区建设,我院组织了26名大学生干部组成工商局挂职服务队,在柳州市工商总局、高新分局、柳北分局、城中分局、双生分局、鱼峰分局进行为期10天的挂职服务,协助工商局工作人员办理有关商标查询及回复、广告监管、案件整理及录入、企业登记档案管理、查处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体等等。通过实践,了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工作流程,积累了社会实践经验,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10.开放式公园环境保护状况调研

我院大学生社团“环境保护促进协会”积极参与本次社会实践,对柳州市所有开放式公园环境保护状况进行调研,7月12—20日,环境保护促进协会分别走进柳侯公园、江滨公园、龙潭公园、雀山公园、都乐公园和帽合公园,通过万人签名,座谈,讲座,问卷调查等活动,号召市民从自身做起,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宣传环境保护,制止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开展实地问卷调研,充分体现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用实际行动影响市民,提高了市民环境保护意识,为打造柳州绿色和谐文明公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11. 学子行动,回乡建设美好家园

回乡实践,锻炼成才,服务家乡,建设美好家园。我院生源较广,除了北京、上海、港澳台地区外,全国各地都有我院的学生。学院号召全院12000多名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干部回乡开展社会调查、新农村建设政策宣传、法律宣讲、环境保护、劳动生产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深入农村,走进社会,将理论学习投身于社会实践中,以我所学,服务社会。从而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促进农村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5篇:大学生实践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在最近几年,为了促进农村的发展,国家政府和省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制度来支持和鼓励农村的建设,我所了解的就有全免各种农业税,退耕还林,国家固定价格收小麦,农业种子费用的补贴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政策等相关政策和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的实行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费用。

做完这些后,国家并没有停止对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支持。近几年,国家又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我市市政府市委书记潘逸阳等领导的领导之下,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方针,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使得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有序的、稳步的发展。

在我市,新农村建设采取的是一个村一个村轮流建设的方法,先在指定时间内建设几个村,时间段一过,又开始另外几个村的建设,如此循环下去。今年,新农村建设轮到了我家所在的村子——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龙岗村。看到家乡的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想到了如下几个问题:

1、新农村建设之后农村的变化又多大?

2、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农民做新房遇到了那些难题?

3、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要解决那些问题?

4、国家、省、市政府采取了那些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也为了亲自领略了这一巨大的村庄变化,本次借放暑假的机会回到家乡,在父亲的热情支持下,我对赣州市章贡区沙石镇原马山村(已经完成新村建设的村子)新村建设前后的相关细节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马山村新农村建设前后的比较:

(1)、新农村建设前的马山村:

新农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只有一天主干马路是水泥路,其它都是泥土路,通向家门口的只是一些羊肠小道;新农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以五六十年代的泥土瓦房占了绝大部分,房子的墙壁已经破烂不堪,门前屋后长满了杂草,厕所也还是茅厕(一个厕所一个坑,而且坑没有盖),总之大多数房子已经属于临危房,即使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盖起了新房,那些新房也还是停留在没有粉刷装修的;新村建设之前的马山村喝的水基本靠的是挑„„

(2)、新农村建设后的马山村:

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原有主干水泥马路的基础上每家每户都有一条能把小轿车开到家门口的水泥路;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五六十年代的泥土瓦房彻底消失,每家每户都盖上了新楼房,门前屋后也干干净净,而且每家每户的房子都经过粉刷装修;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再也看不见以前使用的茅房,每家每户用的都是水冲厕所;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喝的水都是用抽水机把水抽大水塔里然后再通过水管放出来使用;新村建设之后的马山村每家每户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

2、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农民做新房遇到了那些难题?

在新农村建设后的马山村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为什么在没有实行新农村建设之前很少人去建新房等等呢?难道农民伯伯遇到了什么难题?或者他们有什么顾忌?我此我走访了马山村的10户村名,归纳他们的答案以后,主要有以下几点:

(1)、资金问题。这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我访问的每户村民都提到了这个问题,有几户村民是由于家里没有积蓄,还有几户人家是积蓄不够,更有几户人家是有足够的积蓄但是当心做房子把积蓄用完之后如果家里发生什么重大变故的话资金周转不过来。

(2)、批地皮问题。这是村民提出的仅次于资金问题的一个问题,由于现在很难批地皮,即使能批下地皮来办理批地皮的工作的手续繁琐也是影响村民盖新房积极性所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3)、还有一些小问题也是值得注意的,比如说农民安于现状和比较的心理,使得村民看见别人没有盖新房自己也懒得去盖新房„„

3、新农村建设主要是要解决那些问题?

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到底建设什么?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根据我的调查了解,我市新农村建设可以概括我“三清三改”,具体可以用赣州市宣传新农村建设的一首诗歌来概括:

三清工作第一条,门前屋后天天扫;

垃圾倒进垃圾池,干干净净健康保。

三清工作第二条,清除污泥和杂草;

家禽家畜要圈养,搞好卫生蚊蝇少。

三清工作第三条,清除路障道路畅;

路面平整好行走,生产生活有保障。

三改第一是改路,改好道路为致富;

民办公助齐出力,为求致富先修路。

三改第二是改水,用水不必靠肩挑;

家家用上干净水,卫生清洁身体好。

三改第三要改厕,水冲厕所家家搞;

建厕结合办沼气,去除污臭环境好。

三清三改要搞好,农民群众唱主角;

村民自治抓管理,村规民约很重要。

农民兄弟齐参加,村村迎来新面貌。

4、国家、省、市政府采取了那些相关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新农村的建设?

这是本次调查活动中调查的主要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新农村建设这一政策能如此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在这里,为此我走访了多户村民和有关部门,并对他们所做的回答做了归纳和总结,总结出了国家、省、市政府对新农村的建设主要采取了以下鼓励补助的措施:

1、新村建设区间,建新房可以免批地皮这以繁琐的程序。

2、只要村民自己调整好土地修马路,政府会免费铺水泥。

3、房子如果经过粉刷装修,可以按粉刷费4-6元m2进行补贴。

4、如果建了水冲厕所,即可得到600元补贴。

5、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得到1000元补贴。

6、建设信息村。如果家里装了电话并开通宽带业务,可以得到1000元补贴。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采取这些措施之后,村民建新房的成本大大的减小了。因此村民盖新房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

经过这次的调查研究,使我了解了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和关心力度,也是我更了解了农村的发展动态可方向,使我对我们村的发展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但是调查之后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农村的那些高科技东西很少人使用,比如到我走访结束之日为止,我没有走访到一家开通了宽带业务,希望以后国家能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农村使用高科技来建设农村!!

第6篇:大学生实践报告 -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具体而言,所谓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民主、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是:既要因地制宜的建设各县民族和地域风情相适宜的居住条件,又要使得房屋建设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同时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通讯、广播、电信等配套设施要齐全,要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也要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时代的特征,严禁在建设新农村的同时又出现类似城市建设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民”这一点十分重要,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软件的配套;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制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不仅仅是农村外在的美化,更是提升农民的自我精神文明。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非常大,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各方面都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是了:土地收入稳定且逐渐增加;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并有实实在在的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出现;老百姓也可以足不出户的用上互联网了;许多村内开起了像样的饭店;乡镇商店里出现了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等等。这一切的改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这些改变足以让老百姓欣喜不已。其中的教育问题和缴税问题尤为突出“惠民”这一政策。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下更大的决心、拿出更多的投入、进行更扎实的努力,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要把农民作为主体,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要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

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区内、区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其次,积极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也是农业发展的一大优势和潜力所在。今后,我们应该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发展民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按照多层次、多样化的原则,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既要面向城市市场,又要注意满足农民要求;既要发展大规模的加工业,又要发展具有地方风味和特色产品的小企业,使农产品加工业真正成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导产业之一。

2、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集中力量培植名优品牌,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

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难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

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如防止拖欠工资,改善劳动环境,保障农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取消所有歧视性和限制政策。在长期内,要竭尽全力搞好农村教育事业,一则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使更多的农民子弟尽快通过高考升学实现高层次的转移;二则通过职业教育培养更多社会急需的合格的技工型人才,为实现农村劳动力第二层次转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4、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服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不断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改造和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依法有偿合理有序开发水资源。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村村通电话”工程。抓好农村基础设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推进以特色种养和龙头企业带动为主的产业化扶贫开发,改善贫困村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全面整合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提高培训能力,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5、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区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鼓励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拓展经营网络和销售空间。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

6、协调发展,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要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工作,加大林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坚持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7、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建设。

一是尽快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基本法规。这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功能就是稳定农村社会和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缓和农村的各种社会矛盾,使农村社会保障工作能依法有序地进行,为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二是多渠道筹措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状况,使城乡更加协调发展。三是对农村统筹基金及养老基金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及使用。

8、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二是狠抓农村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培育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充分利用骨干培训、新闻媒体、法律工作者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增强依法办事和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能力。三是实行村民自治,规范建章立制。按照“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让群众自我教育,干部自我约束。以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度为突破口,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提高农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行使法律法规赋予的民主权利,制定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四是加强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要加大对农村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打击力度。要齐抓共管,共创共建,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搞好农村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稳定。五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开展各项积极向上的群众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9、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总之,建设新农村要求我们千方百计切切实实地提高农民的素质。我们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重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要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第7篇:大学生暑假实践报告:新农村调研

家乡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xx学院 班级xx同学

关键词:文化建设以人为本 精神养料 基础设施 有待提高

内容简介:在所调查的xx乡下属的几个村庄中,都建有乡村文化站,内有比较丰富的体育健身器材,有的文化站还建有舞台,其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在文化站中,最引人注目、吸引眼球的莫过于乡村舞蹈队,炫舞风遍各个乡村。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新农村是环境,新农民是核心,培养和提高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只有农民的观念新了,意识新了,新农村建设才真的成功了。因此要不断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来丰富农民的头脑,使农民拥有充厚的软实力来提高和发展自己。所以,仅仅这些是绝对不够的,炫舞丰富得仅仅是农民的娱乐生活,而娱乐不等同于文化,所以在文化建设上,政府的文化部门还应该以提高农民整体 素质和培养新型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以及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变革意识、法律意识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的职能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的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普及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营造文明节俭、健康向上、团结互助、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逐步完成培育新型农民的任务。

调查目的: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更加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更加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今天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了逐步缩小

城乡差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成为了当务之急。其中,农村文化的建设是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实地调查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并及时总结当下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足和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是这次调查的目的或意义所在。

调查时间:暑假期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韩庄乡下属村庄的文化建设情况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并访问群众

韩庄乡简介:韩庄乡位于xx县西北部,北与文峰区、龙安区接壤,西与鹤壁市毗邻,107国道、京广铁路纵穿南北、壶台公路横贯东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乡辖33个行政村,3.8万口人,4.9万亩耕地,境内有举世闻名的羑里城遗址,是易经的发源地。 近年来,韩庄乡党委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乡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白色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是韩庄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项主导产业。2003年全乡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2200万袋,年生产鲜菇17500吨,品种有金针菇、平菇、白灵菇、杏孢菇、灵芝等10多个,食用菌公司43家,其中食用菌龙头公司37家,食用菌塑料包装公司6家,冷藏运输公司1家,6个专业生产区,是全国三大金针菇生产基地之一。 工业上重点以发展招商引资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全乡形成了工程塑料一项主导产业和电力电杆、铜业两个新兴企业及羑里城、部落、张贾等六个工业小区。已投资10亿元、年产值达40亿元的亚新

钢铁有限公司正在兴建之中。 韩庄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全乡已实现初级节水化和村村通油路的目标。 韩庄乡先后被省命名为“科技示范乡镇”、“六好乡镇党委”和“无公害食用菌特色乡镇”。而快速发展的经济正是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调查结果:送电影下乡、农家书屋建设、广场文化活动??这是笔者从汤阴县乡村田野、社区街道采撷到的一组鲜活画面,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带给百姓的欢愉和实惠。 “能在家门口看到这样的科教片,让我们学到了乙肝防治的知识,这对于咱村里的老百姓来说有多好!等会儿还有豫剧《花木兰》呢!”近日,小付庄村民范明春乐呵呵地说。 8月20日晚,公关屯文化站上坐满了人。一场电影放完后,大部分村民还不愿意离去,等着再看一场。村民王全宝高兴地说:“这电影真好看!以前没什么事,都是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喝喝酒、打打牌。如今,我们每个月都能在家门口看到一次免费电影,真是太好了!”一旁的高红星接过话茬说:“尤其是在寒假、暑假,一见到县电影公司的放映员来村里,孩子们就特别开心。送电影下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更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为更好地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让农村群众学到更多致富本领,文化部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文艺活动的单一方式,在满足农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同时,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场知识。把“流动放映车”开到乡村庭院,让农民在家门口看大戏和科技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农村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让农民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迪。据悉,去年我县共筹集中央、省、市、县四级配套资金

35万元,为297个行政村放映公益数字电影3564场,观众累计10万多人次。

韩庄乡工官屯村是我市有名的蘑菇种植大村。近日,在该村的新农村书屋里,村民韩志合正抱着一本有关蘑菇种植方面的科普读物看着。他去年根据新农村书屋里有关资料介绍的种植方法,发展种植金针菇,年总收入首次突破了4万元,今年还准备扩大生产规模。

据悉,去年xx县共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资金495万元,认真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流动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等惠民文化工程,建成伏道乡等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94个标准化新农村书屋。新建设的94个标准化新农村书屋,统一配送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及有关设备,全县新农村书屋已建成100家,申报44家,藏书总量达216000册,音像制品14000余张。近段时间,在宜沟镇胜利街,村民高运希家的晚饭时间足足比以前提前了半个小时。提及其中的原因,高运希的妻子王玉娟乐呵呵地说:“俺恐怕耽误了参加村文化广场上举办的活动!”老高介绍,每天晚饭后,他们夫妻俩都会早早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利用各种健身器材活动活动筋骨。同时,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旋律,和乡亲们一起跳上几支舞,虽然舞步还不娴熟,但是他们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每天锻炼锻炼身体,俺和老伴吃得多了,晚上睡觉也香了!”谈起其中的好处,老高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篇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家乡新农村发展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省**市**县**乡**村和**村部分村民

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方式:在村委会干部的协助下,我对自己所在的**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查访和统计,而对张杏庄村的调查主要是通过对一些亲戚、朋友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个别询问来进行的。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自强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得以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但是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我终于明白了。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广大农民的生活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全面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得以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和贫困补助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广大农民基本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齐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因风宜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总体状况及分析: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农业生产情况。本村耕地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级别。主要种植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等农作物,基本上达到了农业的多元化生产。

畜牧养殖情况。畜牧养殖方面以养鸡业较具规模,两村有10户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养鸡基地,配套设施完善,每户养鸡数量在3000~10000只不等。养猪主要以家庭散养为主,部分养殖户已打算明年春天扩大养殖规模,但相对现代化的养猪企业还有很大差距。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村主要道路的硬化率较高,巷道尚有大部分未能硬化;一条河流流经村东,但这并不是村里的主要灌溉水源。2005年以后从未进行挖掘修整,年久失修。人饮工程方面,目前本村村民还是以自家水井取水饮用为主,尚未进行自来水改造工作,张杏庄村有80%的农户已于2009年改用自来水。通讯方面,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总拥有率已达100%,现已有部分家庭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机,100%的家庭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脑网络的运用正在逐步安装和调试中。

公共设施建设情况。村委会办公楼在政府专项资金的扶持下已经在前年完成改造,焕然一新。村党支部杨书记说,原有办公楼虽然破旧,但是专项资金有限,而且村里为了减轻村民负担,没有集资重建,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修。

村民的年收入情况。本村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以常规农业种养收入以及外出打工收入为主,2010年全村外出打工流动人口四百多人,占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取得的成效:

1、村中设有定点医疗机构,人们的日常就诊很便捷,让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的情况。

2、村中孩子们的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减免情况落实的比较令人满意,让家境贫穷得孩子重新留在校园,圆自己的求学梦。

3、村中关于给予农民补助的情况基本得到落实,让农民真正感到正策益处,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温暖,但仍有少数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相关问题村委会正在跟村民进行协调。

4、农民的收入在一步步的稳定提高。

不足之处:

1、村中不经常组织村民进行劳动技能的培训,如果能多增加些培训就相当于用技术来武装农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农民在生产中走弯路。

2、农民的娱乐生活太单调,村中的公共活动场所太少。除了村委会前有一处可供村民休息的小厂地外就没发现其他的供村民利用的公共场所。

3、村中目前的绿化比较乱,根据村中得绿化计划,形式上是沿路线绿化,没有集中的绿化用地。

4、在调查中发现村中的垃圾乱堆放严重,基本上是沿路放置或者是在闲置的宅基地堆放,这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象。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得发展,农民也会越来越富有,人们的家园保护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这样下去,城市所向往的那种浓浓的乡村气息也会被混凝土的冰冷所代替。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多的公共活动场所和更加完善的绿化措施。再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村中的一些空地,把他变成邻里交往的热土。 一点建议:

1、道路绿化:村、组、团绿化和家庭绿化相结合。在绿化上要充分利用空地,路边以树木、花草绿化为主并和庭院的树木绿化相结合,创造美丽的乡村风光。

2、增加村中的公共厕所。张杏庄村是一个开放的村庄,平时人员流动量很大,而且陌生人很多,所以公共厕所是必不可少的。

3、合理规划垃圾的回收利用系统,搞好环境卫生。

4、因地制宜,作好排水系统规划。

5、做好村中产业调整,争取做到产业不单一,使村子在经济狂飙的现代有一定的综合调整能力。

总之,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得以加快。 ******班:**** ****年**月**日篇三: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1)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后,我国农村教育事业驶入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进程。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

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一天下来,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记得不久前有报道称:某地某校发生了震惊全国的中学生“灭门惨案”。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

现状五: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是农村教育的主要症结。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就连劳动技能课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到当地的经济建设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教育怪圈。

现状六:“国有民办”教育举步维艰,学生家长选择处于两难

笔者所处的滨城区堡集镇,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几年前,一所由多方筹措资金、集九年教育于一体的“国有民办”实验学校应运而生了。这所学校,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全部是“公办”性质,并且整合了全镇最优秀的师资资源,全部充实到了实验学校。而收费标准则是“私立”性质的,导致原本并不富裕的当地农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负,为了给予子女较好的受教育机会,而又别无选择。纵然,这所学校在一定时期受到了应有的关注,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办学效益。然而,举债千万元办学基础上的高收费教育,一方面给义务教育学校和学生、家长造成了人为的不公平,加重了当地百姓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也恶意争夺了那些名副其实的民办学校的教育资源,限制或者扼杀了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国家强制施行义务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这类所谓民办教育的种种问题。

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调查,笔者所在的乡镇实验学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万元的不

同债务。可见,农村学校尤其是“国有民办”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现状七:初中学生流失现象死灰复燃

除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这一主要客观原因外,还有教师敬业精神差、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低下等,也是导致学生厌学进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为了引进和稳定人才普遍重视了提高教师待遇,却往往放松了对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意识淡薄,追逐个人名利、动辄跳槽厌教的现象时有发生。

教师厌教的表现不仅不利于良好校风的建立,同时也是导致学生厌学之风的重要诱因之

一。家长们认为孩子升学无望,纷纷通过各种关系把孩子转到区直学校就读,家庭条件较差的便索性让孩子辍学。

五、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源尤其师资资源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来之不易的“铁饭碗”砸在质量上、丢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文精神,落实人文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

对策四: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环境,为培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策五: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课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课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对策六:针对我镇“国有民办”实验学校举债办学、举步维艰,而且对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冲击较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状况,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充分征求广大师生和学生家长意见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收购,恢复公办学校的名分,并且将优质的师资资源与另外几所义务教育中小学进行平衡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分期偿还建校债务,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机制,促进我镇义务教育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建进程。

对策七:针对初中学生辍学现象死灰复燃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一方面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

六、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反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不仅对家乡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有了较为明晰的了解和分析,而且对改革发展家乡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粗浅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发奋学习、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毅力,为日后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可以说,受益匪浅。在此,真诚感谢学院团委给予我这次难得的接受锻炼教育的机会,真诚感谢家乡父老给予的配合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珍惜火热的青春年华,珍惜书声琅琅的大学时光,在学院党委和团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恩师谆谆教诲和学友的相互勉励下,发奋苦学,顽强拼搏,待学有所成,为创建和谐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农村小学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一、 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笔者对所在的潼关县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

我们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问卷式调查用于收集标准化的定量资料,访谈式调查用于收集非标准化的无结构的定性资料。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个性化的信息。然后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调查我们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探询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共谋改进我镇义务教育的大计。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们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整理,我们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gdp 2%的比例。就这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他们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却充分利用这一经费,在城区大兴“示范校”、“窗口校”,不遗余力地标榜个人政绩。笔者在一篇教育调研报告中看到了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小县,不顾百姓的反对,不惜斥资近亿元将原本就修建得相当不错的一所重点中学易地重建。这般层层卡扣,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员的政绩膨胀,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绣花枕头,成了摆设。由于信息渠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远程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了梦想。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所处的乡镇,六处完全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47岁,其中,50岁以上占5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好猫”。笔者所在地是一处偏僻的农村小镇,老师们早晨5:30天蒙蒙亮,就要早起跟班辅导,晚上初中部的老师还要辅导到9:30。

第8篇: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报告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将进入加速发展。

我的家乡是惠州市里的一个普通农村。今年寒假,我对家乡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以前也没有对家乡的变化深入的了解,经过这次调查发现家乡的变化真是难以想象。以前破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混乱的村貌,闲散的村民已看不见,而展在眼前的是一栋栋砖混新房,宽阔的水泥路,整齐的村庄和忙碌的村民们。

一、家乡的现状

我们村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沥林镇,是惠樟公路旁镇上的一个村。但出镇的路程还是有一段距离。自1999年后,进村的公路得到整修,进村的路就变得通畅多了。这些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最大,最明显。村里的村道平坦而整洁,都铺上了水泥。房屋的更新,村子里的房屋百分之就是全是砖混建筑,而村民都住上了新洋房,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对于整治村容的措施,村干部可是下了不少功夫,修建垃圾池收集垃圾,整治沟渠排通污水。在经济方面,村民的收入方面都有所增长,生活水平提高。1999年,我们村里引进了一间工厂“国威运动器材有限公司”从那时开始村里的田地大部分都承包给人,多数村民进入工厂打工或外出经商。只有小部分村民靠种植点蔬菜,管理果园。每年的7月是荔枝成熟的季节。村里的人也有销售荔枝的。但由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征收了许多村民的果园。也因为这样许多村民一夜富。

虽然家乡的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村民文化知识缺乏,人居环境对新事物认识的不敏感性,自主创新意识不够,仍然是严重束缚着村里前进的步伐。从与几位村民的交谈中,大部分人都满足于现状,漠视先进文化的普遍心理存在,有些村民靠果园征收而发富,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有些村民靠出租房屋坐收租金,缺乏对生活的挑战。村领导的选举是靠村民的自主投票选举的,而当选的是土生土长在村里,受传统观念影响大的村民,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领导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在农业生产方面,缺乏科学技术指导,还只是利用传统的技术种植果树,村里应该积极开展农民科学技能培训,大力倡导科技农业。最后一点,虽然村容村貌是有很大的改变,但环境还是在受破坏。由于高速公路的修建,毁坏了很多果园,同时村里领导也在考虑是否把土地卖给企业办厂。虽然这些都是可以给村民带来一定的收入,但是却会以破坏环境为前提。村里领导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不随便破坏村中的自然环境。

二、村民的医疗服务落实

根据资料显示,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走过了一条艰巨的历程。除了少部分经济富裕的农村外,大多数农村地区合作医疗开展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关于我们村里的医疗情况,村长给我们讲述了全村有250多户中,除了一小部分非农业户口和外来打工人员外,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特困户由村里出资也按时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但是我们村1000多人在最近两年内没有发生重大疾病,并没有真正体验到农村合作的益处。村里只有一所卫生所,村民小病都到这所卫生所治疗。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在我市的农村已经基本铺开,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通过与村民的谈话可知,他们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对合作医疗的认识还不够高,对一些合作医疗的使用程序没有真正了解,甚至非住院买药时,他们并不知道也可以报销,可见村民对合作医疗还没有真正了解。

针对上述所说的问题,应该加强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建议市县农村合作医疗管理部门以后要加强想农民宣传合作医疗政策,做到定期深入农村搞宣传。除此之外,村领导也

应该注意宣传防病治病的知识,提高村民对疾病的防护意识。改善卫生所的医疗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三、教育问题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荛老师给我讲了这几年村农村教育的变化。荛老师是在2001年到我们村里教书的,村里的一切变化,荛老师都看在眼里。村里的孩子越来越少,而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村里只有一所小学,孩子们都到这所学校上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大概每个班只有30人,有的班更少。“十一五”期间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过去的义务教育免除学费的基础上,农村学生的书本费,杂费等费用也将全部由国家承担。由此可见,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但在我们村里还是出现了师资力量不够的问题。整个小学的11名教师中只有1名教师是正规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只有一位英语老师。甚至在2008年的下学期招聘不到英语老师。村里的传统观念也比较强,认为女孩子不需要读太多书。所以村里的女孩子大部分会在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后就踏足社会。整体上,村里能上高中的人几乎只有百分之五。大学生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村里人文化素质不高,教育问题相当严峻,解决这一问题仍需要巨大的努力。应该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转变年轻一代的观点,使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在实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由国家投入补贴孩子教育的附加费用,保证适学儿童全部入学,杜绝辍学现象,减轻儿童入学带给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我们村委会也制定了奖励的政策,对成绩优秀的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的学生给予奖励。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鼓励年轻一代努力积极学习一门专业技能。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使我对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家乡要离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还是有一大段距离。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这些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教育问题相当严峻。我希望在完成我的专业知识后,有机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第9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更好更快向前发展的趋势,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虽然“农村、农民和农业”三农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国家,但是国家高度重视和关注,努力推行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对此,本人利用寒假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调查,针对农村的建设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总结报告呈现如下: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建设;现状

一、调查事项

1.调查时间:2013年2月20日——2013年2月28日 2.调查地点:XXX省XXXXXX州XXXX县XXX乡XXX村 3.调查对象:村民和村干部

4.调查方式:采用走访调查、交谈和采访等方式

5.调查目的:通过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交谈和对村干部进行采访等方式,来了解我村现在的村建设情况,村民的生活情况,以及对村建设的意见和看法。并且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来进行自己的思考。

二、调查采访内容(附件)

三、调查内容分析

(一)村建设的现状 1.村容、村貌方面

通过对村民们的走访,了解到:最近几年来,村里投入一大笔资金来进行环境的治理和整修,大大改善了以前“脏、乱、差”现象,使得村容和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现在的道路比以前好了很多,村里铺上了水泥公路;道路旁种了很多的树木,让村里的绿化面积大大改善;等。 2.生活方面

①居住条件的改善。随着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村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走访观察,我们看见有些村民家正在建造平房,钢筋水泥代替了原来土木结构的房屋。走进村民家里更是发现,房屋装饰的漂亮气派也尽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②出行方式的改善。同时由于通了公路,连公交车也驶进了我们村,有的村民更是骑上了自行车,摩托车,一改村民出门的不便。

③生活家用的改善。来到村民家里,我们看到电视机,DVD,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有摆设,特别是电话手机的联系方式,家家都有,人人必备,通过村民的介绍,以前都是利用秸秆,干稻草和树枝等来生火,后来生活好了些,便用起煤来。但是自从村里实行新的建设以来,煤气、燃气和太阳能等新型的能源逐渐在取代以前的能源,新农村建设显示出一个“新”字。 3.劳动力方面

通过村民和村干部提供的消息和数据,得知,我村里的大部分剩余的劳动力都已经外出打工,农民现在不仅仅是靠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的生活,还靠那些外出打工的劳动力所挣来的钱来维持生活,这样的话,家庭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4.村务的宣传工作方面

- 23

更多的实惠和好处,让村民的生活水平“节节高”。对于村干部来说,他表示,他们正在进一步推行村建设的工作,并且希望通过更多更加好的实际行动来让村民获得最大的实惠,让村民的生活更加的好,让村庄更加的美好。

(三)存在问题

尽管村里的建设取得很大的成就,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村里的资金缺乏;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不够完善;部分群众的意识和认识不够到位,使得工作难度加大;等。

四、总结

通过此次亲身调查实践活动,了解到了当今社会形势下,农村新农村的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在施行建设的农村里,绝大多的农民从中获得了实惠和好处,生活水平得以很大地改善和提高。并且,我们也相信,中国的农民会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与国家一起大步向前迈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 5

9.村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10.村建设的下一步规划和目标?

三、队员观察的内容: 1.该村的道路建设现况 2.该村的绿化建设情况 3.村民出行的方式 4.村民居住房屋的情况 5.村里文化教育的场所情况 6.村里娱乐休闲场所情况 7.村民家里的经济状况 8.村民现在家里的人员情况 9村民家中的家用设备情况

10.村里的村务公开栏或是宣传栏情况

上一篇:某产品分析报告下一篇:物业客服中心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