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院感工作计划

2022-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在新的时间周期还是新的任务周期,工作计划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该如何写好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护理院感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护理院感工作计划

护理院感

护理病例讨论制度

一、 护理病例讨论范围:疑难、重大抢救、特殊、罕见、死亡等病例。

二、 护理病例讨论方法:护理部或科室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形式采用科内和 几个相关联合举行。

三、 护理病例讨论要求

1、讨论前明确目的,护士长或分管床位的护士准备好病人及相关资料,通知相关人员参加,做好发言准备。

2、讨论会由护理部或护士长主持,分管床位的护士汇报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及效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人员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

四、 护理病例讨论重点

1、重大抢救、特殊病例;根据面临的疑难、特殊问题及时分析、讨论、提出护理方案,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2、讨论疑难、死亡病例;结合病人情况,总结病人情况,总结护理实践的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护理实践能力。

3、病例讨论应做好记录,讨论资料归于业务技术管理档案中

第二篇:2014年上半年院护理院感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4年上半年院感、护理

工作总结及下半年计划

在院领导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院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2014年上半年院感工作总结

一、医院感染防控

春夏季节是传染病的多发、高发季节,按照卫生局及县疾控中心的要求,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医院感染的防控知识培训,经常深入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以及临床科室检查、督查医院人员对传染病的隔离防护工作,杜绝传染病在医院的感染与爆发。

二、加强消毒灭菌管理工作,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1、定期组织质控人员检查指导,在消毒隔离工作、手卫生、 无菌操作、环境卫生和保洁卫生工作质量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2、每月不定期下科室,与科主任、护士长或质控医生、护士随机进行院感病例调查、院感漏报,以及抗生素的使用调查。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情况

1、 1-5月份全院出院病人910人次,上报院感病例0例。院感发生率0%.

四、积极开展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细菌学监测

2、1-6月份分别对重点部门相关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3月份县环境监测站对我院医疗废水进行了监测,结论为合格;3月份和6月份县疾控中心分别对我院的治疗室、手术室、检验室等重点科室的空气、消毒物品、物表、工作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以及压力容器等进行了抽样监测,共采样20份,合格20份,合格率100%;6月初市环境保护局对我院医用射线装置环境保护进行了验收,结论为合格。

4、持续开展外科手术切口目标性监测,了解手术病人的切口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

五、医疗废物管理

不定期对各科室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包装、封口、登记交接情况进行督查,随机抽查医疗暂存房的管理情况,指导专职人员做好自身防护。

六、手卫生管理

随机进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调查全院各部门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情况,检查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的落实,定期进行重点部门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效果监测,指导新上岗人员加强个人防护,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存在的问题

一、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底。在抗菌药物

使用方面多是依从经验性用药。

二、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查,对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不强。

三、消毒供应中心的新的设备的配置和闲置设备的处理以及内部环境的调整等。

2014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着力加强对抗菌素合理运用的管理(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二、推广手卫生管理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

四、9月份开展一次现患率调查。

2014年上半年护理工作总结

1、完成了16名护理人员2013年首次注册或延续注册及24名护理人员定期考核工作;

2、重新编注、整理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档案;

3、完成了全院护理人员的上半年理论考核;

4、完成了所有护理人员继教学分核查、增补工作;

5、2月5日对新招聘护理人员实行了岗前相关理论培训;

6、完成了2名新招聘人员的执业证变更工作;

7、对新招聘人员开展四项技能培训,并定期考核;

8、完成了全院护士核心制度、岗位职责、护理文书书写的培训;

9、完成了全院职工心肺复苏考核;

10、完成了护士心电监测,氧气吸入的技能考核。

11、定期对各项护理质量进行了考核,并对多次发现整改不佳的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

2014年下半年护理工作安排

1、继续每周一召开护士工作点评会;

2、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检查汇总;

4、开展MEWS预警评分系统

6、按计划完成护理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工作;

7、持续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工作;

8、针对上半年护理院感检查出的突出问题开展各项整改措施;

9、加强服务理念的学习。

第三篇:护理院感整改措施:

1、 坚持周一或周二督查院感、护理。

2、 规范使用输液巡视卡

3、 化药、配药双签名

4、 各种无菌包、无菌物品按效期先后顺序排列

5、 完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登记

6、 全体护理人员掌握六步洗手法操作和针刺伤的应急预案

7、 完善护理安全措施,看一下本科室有没有护理安全隐患。如住院病人安全标识:防滑、防跌倒、防褥疮

8、 住院部护士对病人病情了解不全面,健康教育不到位。

9、 住院病人要做到“六洁”,即脸、头发、手足、口腔、会阴及床单位清洁。

10、 医用垃圾分类清楚,包装好并注明产生科室、时间。

11、 护理核心制度需全面掌握

12、 有计划练习护理操作,护理业务学习。

第四篇:护理组院感试题

一、单选题

1. 口罩何时更换?( B)

A 2小时 B 潮湿或污染时 C 24小时 D 一周2次 2.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方法是:( C) A 环境消毒B 合理使用抗菌素C 洗手D 隔离传染病人

3. 接到细菌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报告后医师要下什么医嘱?( C ) A床旁隔离 B单间隔离 C接触隔离医嘱 D空气隔离 4.多重耐药菌的诊断主要依赖什么的检验结果?(C) A临床症状B医生经验C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D患者主诉 5.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6.手消毒效果应达到的要求: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B ) A ≤10cfu/cm2 B ≤5cfu/cm2 C ≤15cfu/cm2 D ≤8cfu/cm2 7.关于医院感染,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C) A 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C 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的医院感染 D 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8.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D) A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医院感染暴发

C医院感染 D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9.医院感染不包括?(D)

A 在住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 B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D 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住院期间发病的感染

10.发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以下哪些措施是不恰当的?(A) A 隐瞒患者及其家属 B 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 C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D 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1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多少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B)

A 2例 B 3例 C 4例 D 5例 1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为(D) A MSSA B PRP C VRE D MRSA 13. 盛装医疗废物不可超过包装物或容器的多少,医疗废物交接资料保存几年?(D)

A 2/3 3年 B 2/3 5年 C 3/4. 5年 D3/4. 3年

14.无菌物品储存间的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25cm,距墙5cm-10cm,距天花板(A) A50CM B20CM C25CM D30CM 15.空气消毒机每季度清洁滤网,累计时间不超过小时(A) A5000 B1000 C2500 D3000 16.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不低于(B) A60uW/c㎡ B 70 uW/c㎡ C 80uW/c㎡ D90uW/c㎡ 17. 深静脉置管后定期更换穿刺点敷料,更换时间为(B)。

A 无菌纱布3天,专用贴膜7天 B无菌纱布2天,专用贴膜7天 C无菌纱布7天,专用贴膜14天 D无菌纱布7天,专用贴膜7天 18.使用呼吸机,保持气管导管气囊压力在 cmH2O;(C) A 20-40 B 30-40 C20-30 D25-30 19. 对多重耐药菌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 C ) A 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 B 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 C 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 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20.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解除隔离的条件是:患者标本连续几次耐药菌培养阴性或感染已经痊愈,但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B)

A 1次 B 2 次 C3 次 D4次

21.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B)

A二类或二类以上 B三类或三类以上 C四类或四类以上 D五类或五类以上

22.无菌器械及容器、治疗盘开启有效期为几小时?(B) A2小时 B4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23.深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应首选(B)

A锁骨上静脉 B锁骨下静脉 C股静脉 D颈静脉 24.医院规定紫外线灯管强度应多久监测(C) AI月 B3月 C半年 D一年

25.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的现象(C) A同种感染病例 B 同源感染病例 C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D临床症候群相似 26.针对多重耐药菌的患者应设立什么色隔离标志;(A) A蓝色 B黄色 C红色 D黑色

27.皮肤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立即从 将伤口周围血液挤出。(A)

A近心端向远心端 B远心端向近心端 C局部挤压 D不用挤压 28.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与控制要求床头抬高;(C) A20-25° B 25-30° C30-45° D35-45°

29.泛耐药菌 是指对除了 类抗菌药物之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每类中至少有1种或1种以上)不敏感(包括中敏和耐药)。(C) A 3-4 B 2-3 C1-2 D1 30.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几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C)

A 1次 B2次 C1-2次 D3次

31.《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中规定,利器盒应

是什么颜色? ( D )

A 红色 B 白色 C 黑色 D 黄色

32. 病人使用过的吸氧面罩属于哪种医疗废物?( A ) A 感染性废物 B 病理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化学性废物

33.加强诊疗环境卫生管理,专用物品怎样进行清洁消毒;(C) A每天早班 B每天夜班 C每班 D一天两次

34.医用防护口罩的效能持续应用多长时间? (A) A 6-8小时 B 4-6小时 C 8小时以上 D 10小时以上 35.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D)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36.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

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37.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副手套

38.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的是哪一项?( C )

A 使用单层专用包装袋,及时密封 B 置于专用容器内,及时密封 C 使用双层专用包装物,及时密封 D 装于黄色塑料袋内,扎紧袋口 39.在医疗活动中使用过的一次性帽子、口罩、防护服、鞋套等应投入以下那种颜色的包装袋?( A )

A 黄色专用包装袋 B 黑色专用包装袋 C 红色专用包装袋 D 白色专用包装袋

40.《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分几类?( C ) A 3类 B 4类 C 5类 D 6类

二、多选题

1.医院感染是指 ( ABC )

A 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 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C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D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 2.外科手术切口分为哪几类(ABCD) A清洁切口(Ⅰ)B清洁-污染切口(Ⅱ) C污染切口(Ⅲ)D感染切口(Ⅳ) 3.主要多重耐药菌包括(ACD)

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耐万古霉素的肠杆菌C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D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

4.标准预防定义指认定患者的 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 ABCD ) A血液 B体液 C分泌物 D排泄物 5.手卫生包括(ABC) A 洗手 B 卫生手消毒 C 外科手消毒 D 手消毒剂使用 6.洗手指征 ( ABC ) A无菌操作前 B 接触特殊感染病原体后

C 接触血液、体液和被污染的物品后 D 接触消毒物品后

7.医院发现以下哪些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CD)

A 10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 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C 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D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8.医院发生以下哪些情形时,应当在2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BD) A 10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B 10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C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D 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9.医疗废物分类:(ABC)

A感染性废物B化学性废物C损伤性废物D物理性废物 10.特殊感染包括什么?(ACD) A气性坏疽 B 艾滋病 C朊病毒 D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 11.院感核心制度有那些?(ABCD) A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B手卫生制度 C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D耐药菌的隔离制度 12.个人防护用品有哪些(ABCD) A口罩、手套B护目镜、防护面罩C防水围裙、隔离衣D防护服 13.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ABC) A控制血糖 B合理正确备皮 C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D有感染症状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可参加手术。 14.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ABC) A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B医院感染管理科 C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D院感监控医生、护士 15.血培养的采血时机?(ABD) A.抗菌药物治疗前 B停用抗生素24小时后 C随机 D寒战、发热时

16.针对多重耐药菌的预防与控制以下包括什么(ABCD) A设立蓝色隔离标志B实施接触隔离(单间或床旁隔离); C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

D病人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科室,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17.深静脉置管敷料出现什么情况应立即更换;(ABC) A潮湿 B松动 C沾污 D干燥 18.无菌物品(ABD) A专架存放 B设置标识 C定点放置 D保持干燥 19.预防手术后感染措施包括:(ABCD)

A接触切口已经切口敷料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B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C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D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 20.预防手术中感染措施包括:(ABCD) A正确追加抗菌药物

B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C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 D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

21.科室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或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以及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患者及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ABC) A院感办 B护理部C医务科D医院办公室 22.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立即(ACD) A控制感染源B保护感染者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者

23.某病区住院病人1周内出现6例MRSA感染病例,经调查病人均为院内感染,以下哪些可能是传播途径 ? (BCD) A 空气 B 医务人员手 C 呼吸机管道 D 病室内抹布 24.标准预防是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ABCD) A手卫生 B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

C 安全注射 D穿戴PPE正确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25.关于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描述是 ( BCD )

A 流动水洗手时可采用 B 洗手的每步顺序不必有先后 C 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 D 应注意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 26.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中必须填的有( ABCD)

A 年龄 B 性别 C 科室 D 感染日期

27.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哪些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ABCD)

A 溃烂面 B 血液和体液 C 分泌物 D 伤口

28.制定并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从那些部门采取有效措施(ABCD)

A 医疗 B 护理 C 检验 D 感染控制 29.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 (ACD) A 无指征的预防用药 B有指征的治疗用药

C 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 D 给药途径、给药次数不合理

30.下列哪些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AB) A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B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C铺无菌治疗盘时 D 在治疗室加药时

三、判断题

1.只要手套没有破就不用担心有害微生物会污染到手。(×)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 3.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4.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尿管,不得冲洗。(√) 5.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鼻的气管插管。(×)

6.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24小时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7.使用呼吸机患者,应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针对多重耐药菌医护人员包括护工、保洁人员应相对固定;(√) 9.留置导尿管,悬垂集尿袋,不高于膀胱水平. (√)

10.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不用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11. 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员微生物污染时,对于(>10ml)血液或体液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12.科室发现院感病例通过院感网络上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手册记录

保存,定期分析。(√)

13.接触无菌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14.呼吸机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管;(√) 15.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应戴单层手套。(×) 16.接触切口及切口敷料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

17.深静脉置管时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立即更换;(√) 18.患者血液、体液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短时间冲洗;(×)

19.如要留取尿标本,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20.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每周1次,精密集尿袋每2周1次;(×)

21.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2.皮肤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立即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23. 多重耐药菌患者转诊之前应通知接诊科室,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4.导尿管插管时使用仅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

25.有感染症状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可参加手术。(×)

26.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7.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要洗手。 (√) 28.医疗卫生机构收治的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

29.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30.医疗机构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第五篇:院感三基护理doc.

第一章、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1. 何谓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 何谓医源性感染?

答:医源性感染是指在医疗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易引起医源性感染的因素包括:多次进行侵袭性操作;使用消毒或灭菌不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设备;医疗环境污染严重,如物体表面、空气、医务人员的手等;输入已被污染的药品、血液或血液制品等;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等等。 4.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常见感染源主要有病人、带菌者或自身感染、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环境储源等。 5.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由接触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 (2)飞沫传播——由飞沫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等。

(3)空气传播——由空气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肺结核、麻疹、水痘等。 6. 哪些人群为医院感染易感人群? 答:医院感染易感人群主要有:

(1)有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患者; (2)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

(3)接受各种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如抗癌药物、放疗、免疫抑制剂等; (4)长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造成体内微生态失衡的患者;

(5)接受各种侵袭性诊疗操作的患者。

11、留置导尿管患者如何正确采集尿培养标本

答:留置导尿管患者采集标本前,应先夹住导尿管,采集时松开导尿管,并弃其前段尿液。消毒导尿管采样部位,将注射器刺入导尿管,抽取尿液置于无菌容器中送检。 尿标本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应4℃冷藏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可超过8小时。

12、如何正确采集痰液标本?

答:痰液标本的采集可采用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法、经人工气道抽吸等多种方法。

自然咳痰法采集时,病人应留取清晨第二口痰。采集标本前应取下假牙,清洁口腔(不用牙膏),用力咳出气管深部的痰,直接吐入无菌容器内。咳痰困难者可先予雾化。

痰标本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否则应4℃冷藏保存,但保存时间不可超过24小时。

14、何谓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嗽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15、标准预防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

(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可被传播的感染原,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3)目的是预防感染源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

16、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答:标准预防的措施主要有:

(1)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包括手套、口罩、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水围裙、鞋套、帽子等;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 2

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

(5)及时、正确地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物品、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6)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护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伤害。

17、什么是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答:呼吸卫生/咳嗽礼仪的基本要素包括:

(1)医务人员应认识到控制呼吸道分泌物的重要性。在接诊具有呼吸道感染综合征的患者时,应遵循飞沫隔离措施,如戴口罩和手卫生;当医务人员有呼吸道感染征象,需要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

(2)教育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盖住口鼻,并立即丢弃用过的纸巾;否则应用臂弯遮掩口鼻;当患者能耐受时,可佩戴外科口罩; (3)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实施手卫生;

(4)鼓励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人员在候诊区内,与其他人员保持1米以上的空间距离; (5)进行手卫生宣教,提供位置便利的速干手消毒剂;提供卫生纸和免触碰开启的垃圾桶。

18、何谓手卫生?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0、在什么情况下应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答:执行手卫生时,选择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是: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选择使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首选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9、WHO提出的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是指什么?

答:“五个重要时刻”是指:在接触患者前、进行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

10、如何正确的洗手?

答: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再取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 3

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1、什么叫隔离?

答: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施。

4、医用外科口罩有哪些特点?

答:医用外科口罩由外、中、内3层材料构成,分别作用为:外层抗水、中层吸附、内层吸湿,应注意正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能阻止接触直径>5um的感染因子。适用于: (1)有创操作中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的防护; (2)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 (3)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时。

9、对经接触传播的疾病患者应如何隔离?

答: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隔离措施,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做到:

(1)应将患者安置于单人病房,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 (2)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3)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10、在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时,医务人员应如何防护?

答:当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应做到:

(1)进入隔离病室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并穿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患者应穿防护服。

(2)进入隔离病室前,应脱去隔离衣或防护服,摘除手套,并洗手和(或)手消毒。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第八章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节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措施

1.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医院内肺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主要预防措施有:

(1)对存在医院内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已定(洗必太)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床头抬高30°;

(3)鼓励手术后(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利于痰液引流; (5)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来预防医院内肺炎。

2.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除执行医院内肺炎的预防措施,还包括: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气管插管;

(3)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30cmH2O以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该执行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及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逆流入患者气道;湿化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6)每日评估是否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第二节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患者手术前应采取哪些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答:手术前应采取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包括: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2)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3)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4)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5)手术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6)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7)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呼吸道感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8)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9)提高患者术前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第三节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2.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有哪些?

答:(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操作,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第四节

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3. 导尿管插管后应如何预防感染?

答:(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5)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

(7)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 (9)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10)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

九章、消毒灭菌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

消毒灭菌原则

1、何谓灭菌?

答:灭菌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的处理。

2、何谓消毒?

答:消毒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可分为几级?

答:根据消毒因子的强度及作用时间对微生物的杀灭能力,可将消毒因子作用水平分为四级,即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和低水平消毒。

4、根据污染后的危害程度,医院医疗用品如何分类?

答:根据污染后导致的危害程度,可将医院物品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和低度危险性物品。

5、何谓高度危险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答: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和破损黏膜,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血/输液器材、膀胱镜、腹腔镜、活检钳、介入导管、植入物等。

6、何谓中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用品?

答:中度危险物品是指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内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等。

7、何谓低度危险物品?包括哪些常用的医疗物品?

答:低度危险性物品是指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床头柜、被褥、地面、尿壶和便器等。

8、医院消毒、灭菌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医院消毒灭菌基本要求是:

(1)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2)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的相关要求处置。 (3)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

(4)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应保持清洁;当受到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进行清洁与消毒。

10、如何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答: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灭菌方法的原则是: (1)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2)中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高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

13、使用后的医疗器械未经清洗直接消毒灭菌能达到效果吗?

答:不能。如果医疗器械使用后不清洗或清洗不彻底,微生物在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将影响消毒因子的穿透,造成消毒灭菌失败。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或灭菌成功的关键。

第二节

常用消毒灭菌方法

1、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哪些? 答:医院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有:

(1)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使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的低温灭菌方法等。

(2)高水平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等物理消毒法和使用含氯制剂、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化学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3)中水平消毒方法:包括使用碘类消毒剂(碘伏、碘酊、氯己定碘等)、醇类、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

(4)低水平消毒方法:包括季铵盐类(苯扎溴铵)、双胍类(氯己定)等消毒剂消毒方法。

2、使用化学消毒剂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使用化学消毒剂应注意:

(1)使用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要求的消毒剂。 (2)应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范围和方法使用。 (3)准确配置消毒剂。使用中途不应添加消毒剂。 (4)注意配置后消毒剂的使用期限,不过期使用。 (5)消毒前物品应清洁、干燥。 (6)消毒物品应与消毒剂充分接触。 (7)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清洁。

(8)不得将消毒液用作保存器械。(9)定期监测消毒液浓度。

第十章

常用医疗用品及环境的消毒与管理

第一节

常用医疗物品的消毒使用管理

1、手术器械、穿刺针等高度危险性物品如何消毒?

答:手术器械及穿刺针等医疗用品需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消毒。

3、干保存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多长时间更换一次?

答:干保存无菌持物钳和持物罐开启使用后应4h更换1次,遇污染随时更换。

4、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多少时间?

答:以容器包装灭菌的敷料类无菌物品启用后最长不得超过24h。无菌敷料反复开启取用,极易导致污染。有条件的,建议使用小包装。

5、启用后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多长时间?

答:抽出的药液最长不得超过2h;作为溶媒启封抽吸的无菌药液,最长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h。使用中一旦污染,应立即废弃。建议使用小剂量包装溶媒。

6、可重复使用的雾化器螺纹管、呼吸机管路等应如何消毒?

答:可以采用热力消毒,也可采用化学浸泡消毒,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无菌水冲净干燥备用。注意;消毒前一定要先清洗。

7、氧气湿化水可以用自来水吗? 答:不能。氧气湿化水要用灭菌水。

8、用后的体温表如何消毒处理?

答:可以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如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再用灭菌水冲净、干燥备用。

9、止血带需要消毒吗?

答:常规止血带只需要清洗干净、干燥备用。如有可视污染物的,应消毒处理。

10、血压计袖带应如何处理?

答:常规只需清洗干净,有可视污染物时,清洗后可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30min,洗净后干燥备用。

11、听诊器如何消毒与处理?

答:听诊器一般只需清洁处理,被污染的听诊器可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

12、灭菌后的无菌物品在什么情况下视为污染不能再使用?

答:灭菌后的物品包在使用前,如果发现包内化学指示卡变色不完全、外包装潮湿、超过有效期、包装物破损等视为污染不得使用。

13、哪些内镜需要消毒?哪些内镜需要灭菌处理?

答:需要消毒的内镜有:胃镜、肠镜、纤支镜、喉镜等。

需要灭菌的内镜有:腹腔镜、膀胱镜、胸腔镜、胆道镜、脑室镜、关节镜等。

第二节

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1、病室的空气需要每天消毒吗?

答:普通病室空气不需常规消毒,每天开窗通风即可。医疗机构应保持诊疗环境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具有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

2、在有人的情况下能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吗?

答:不能,紫外线本身及其在使用时产生的臭氧对人体是有害的。

3、病房需常规使用消毒剂拖地吗?

答: 不需要。只有在被病人体液、血液污染的情况下,才需消毒处理。

4、病区地面遭受污染后如何消毒?

答:如果地面被污染,可对污染物进行覆盖消毒后将污染物清除,再以消毒剂擦拭局部污染的地面,达到消毒效果后 ,再用清水清洁。

5、医疗设备表面需要消毒吗?

答:常规只需清洁,可定期或遇污染时进行消毒。

2、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哪些内容?

答:临床科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应检查小包装有无破损、失效,产品有无不洁等。

3、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或过期,可以重新灭菌后使用吗?为什么?

答: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使用后不得重复使用。过期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不可重新灭菌后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物品过期后再次灭菌可能会有以下改变:产品原材料老化变脆,易增加微粒;如经环氧乙烷再次灭菌,会增加环氧乙烷的残留量;如经辐射灭菌,可改变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如强度不够、易脆裂;过期物品有可能有微生物生长,再灭菌后,微生物菌体裂解及代谢产物易发生热原反应。

第十二章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第一节

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什么是职业暴露?

答: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感染性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2、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有哪些?

答: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暴露类型有:皮肤暴露、黏膜暴露、锐器伤。

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时,应采取哪些锐器伤预防措施?

答: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应采取以下锐器伤预防措施

(1)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

(2)建议使用具有安全防护装置的医用器械,以防刺伤。 (3)建议手术中使用传递容器传递锐器,以免造成医务人员的损伤

(4)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双手重新套上针头套,如确需回套只能单手操作。 (5)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7)处理污物时禁止用手直接抓取及按压污物。

第二节

职业暴露的处置方法

1、发生职业暴露后,如何正确进行局部处理?

答: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完整的皮肤或粘膜暴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

(2)破损的皮肤或粘膜暴露后,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然后用消毒液进行局部消毒。皮肤可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消毒,粘膜可用0.05%碘伏消毒。

(3)发生锐器伤时,应当从伤口旁轻轻挤压(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并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清洗。清洗后,用75% 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局部消毒。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有哪些处置程序?

答: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有以下处置程序 (1)进行正确的局部处理;

(2)向科室负责人及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3)核实暴露的感染源情况,根据感染源种类及暴露的程度,进行相关抗原抗体检测; (4)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并定期追踪随访。

3、根据暴露的感染源不同,如何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

答:当发生锐器伤或粘膜暴露等职业暴露时,应根据暴露的感染源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

(1)感染源为乙肝病毒:根据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的乙肝病毒相关检测结果,给予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和/或接种乙肝疫苗;

(2)感染源为丙肝病毒: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在暴露后、3个月、6个月进行丙肝病毒相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抗病毒治疗;

(3)感染源为艾滋病毒:应立即对发生暴露的医务人员进行评估,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决定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并进行艾滋病毒相应检测追踪; (4)感染源为梅毒螺旋体:医务人员应立即进行预防性长效青霉素注射。

第十四章

医疗废物管理

1、何谓医疗废物?

答: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2、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什么? 答:医疗废物处置原则是:

(1)分类收集原则:减少有害有毒废物和带传染性废物的数量,有利废物的回收和处理。 (2)回收利用原则:避免浪费。

(3)减量化原则:通过重复利用、破碎、压缩、焚烧等手段,减少固体废物体积和数量。 (4)无公害原则:废物处理必须遵守环保及卫生法规标准要求。 (5)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分类收集的废物分别进行处理。

第二节

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与运送

1、医疗废物共分成哪几类? 答:医疗废物分为以下五类:

(1)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2)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3)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4)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5)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2、医疗废物应如何分类收集?

答:医疗废物在分类收集时,应存放于医疗废物专用的包装袋、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置于黄色医疗废物包装袋内,损伤性废物置于专用的锐器盒内,由专职收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转运到医院指定的医疗废物暂存地统一处理。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交由专门的机构处理。

第六篇:院感工作计划

本着“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以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深化、细化医院感染管理和传染病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结合我院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和传染病管理工作存在的重点和难点,特制订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医院感染和传染病管理制度

1、解决我科感染管理、传染病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

2、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最新要求,及时履行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各项制度。

3、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及时召开会议,商讨有关事宜,防止暴发流行。

二、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

1、加强全体医护人员培训,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

2、加强新进院人员、进修、实习医师、护士岗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和新发传染病应急管理知识即时培训。

三、加强传染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

传染病管理知识专题培训。包括:常见传染病及多发传染病报告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和新发传染

四、加强组织管理,落实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1、加强手卫生

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接触病人或任何透析设备之前之后用洗手液及清水洗手,操作病人或接触透析站内可能被污染的任何表面时都应该戴可废弃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必须更换手套,离开透析站时应该摘下手套,医生和护士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或治疗操作时,应当戴工作帽、口罩及无菌手套。

2、每次透析结束,更换病人用过的床单、被单,并对地面、桌面及透析机外部等所有潜在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擦拭。

3、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及登记。

五、发挥院感三级网络构建的作用

加强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协调能力,及时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科室内及时传达院感的新制度、新知识。

2、定期讨论科室内院感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发挥团队作用,找出根本原因,再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对出现不明原因传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及时上报院部,同时商讨相关事宜,防止暴发流行。

上一篇:好教师事迹材料下一篇:好人好事小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