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压强试题

2022-07-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八年级物理压强试题

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自制教具的应用策略研究

摘 要: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有效补充,能够让学生客观真实的认识物理现象,对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提高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在需要的时候加以应用,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日常物理教学中,受制于各种条件,物理实验受到一些限制,这就需要教师自制教具,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实验效果。文章以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课程为例探究自制教具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八年级;物理;力学;自制教具

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注重逻辑的学科,讲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往往非常紧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物理是难度较大且枯燥乏味的学科。因此,物理教学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物理。实验演示教学法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能够在探究性实验中展示物理知识,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教具短缺和教具损坏的问题制约了实验教学的开展,使得部分地区、部分学校的物理教学效率较低。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身边的生活化材料,自制实验教具,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以北师大版八年级力学部分的《运动和力》《压强与浮力》《机械和功》三章为例,探究教师自制实验教具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中学物理教学中应用自制教具的必要性

笔者所在的学校硬件设备齐全,实验仪器配备基本能满足初中物理实验需求,但新的整套的物理实验器材会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器材稳定性不够(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器材)、实验误差较大(探究阿基米德实验器材)、与课本要求实验不相符(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等。另外,很多时候教师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一些教师喜欢用PPT演示代替物理实验,PPT演示虽然在演示效果上非常不错,但是缺少生成性,学生无法根据自身的操作完成对知识的建构。

相比于传统教师的讲授,物理实验的进行能够在部分教学阶段发挥独特的作用,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物理实验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也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逻辑与特点,有了实验做“润滑剂”,能使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同时,在课程重难点的部分可以使用物理实验对重难点进行突破,这些优势是传统课堂难以达到的。只有学生亲身观看并参与物理实验,学生才能够对惯性、浮力和杠杆等物理内容有越来越深入的理解。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提高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虽然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阻力,但是我们必须尽可能的改变现状,不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二、 自制教具在八年级物理力学部分的应用策略

(一)自制教具在八年级物理力学分组实验部分的应用

1. 自制教具在《运动和力》中的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指的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那么,体现在现实生活之中,惯性是非常常见的现象,比如,人在坐车时突然停车,人会向前倾;开车时踩刹车,车不能立刻停下。在教室进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教学时,教师也可以自制教具进行实验演示。

首先,教师要准备好胶带、硬纸壳和一个玩具娃娃。教师用胶带将娃娃的脚部轻轻地粘在硬纸壳上,使其保持不倒但也不稳固的状态。教师先用手推着硬纸壳匀速向前,此时娃娃保持稳定,和硬纸壳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随后,突然向后拉动硬纸壳,娃娃会出现向前倾倒的现象,这是由于硬纸壳受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娃娃此时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就会出现倾倒。这样的自制道具实验,能够很好地进行惯性教学。

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的道具实验演示这个原理。首先,教师要准备好一块橡皮、一把剪刀和一根三十厘米的细绳。教师将细绳的一端绑在橡皮上,另一端绑在自己的左手手指上,随后开始左右晃动,并在橡皮晃到左侧时,突然将线剪断,橡皮继续向左侧方向运动并掉落。在演示之后,我问学生在剪断之后,橡皮受到几个方向的力,学生能够回答出受到重力,橡皮会向下掉落;橡皮向左侧方向运动,是由于惯性,原来向左运动的橡皮会继续向左运动。

2. 自制教具在《压强与浮力》中的应用

当教师讲授物体的沉浮条件时,会讲到物体浸没在水中,会同时受到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重力,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决定着水中的物体如何运动。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排=V物,物体所受的重力G=V物gρ物,其所受的浮力F浮=V排gρ液。若ρ液>ρ物,則F浮>G,物体上浮;若ρ液=ρ物,则F浮=G,物体悬浮;若ρ液<ρ物,则F浮<G,物体下沉。讲到浮沉条件,教师肯定会举到死海的例子,死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分,水的密度较大,因此人可以非常轻松的漂浮在水面上,被称作唯一淹不死人的“海”。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通过自制实验道具进行呈现。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准备好食用盐、水、一个气球、一根细线、透明玻璃杯和透明玻璃碗,教师展示一只气球放到水里,能升能降,还能悬浮水中一动不动。首先,教师用玻璃杯将水灌进气球中,排尽气球中多余的空气后,用细线将气球系紧,再将气球放进盛满水的透明玻璃碗中,等它静止,能够看到气球悬浮在水中。然后,在透明玻璃碗中倒入盐,让碗中的清水变成盐水,会发现气球上浮了起来。最后,将碗中的盐水和气球中的清水全部倒出,将气球中的水换成盐水,碗中的水换为清水,再将气球放入碗中,发现气球下沉至水底。这能够说明:由于盐水比清水密度大,当气球是清水,碗中是盐水时,气球会上浮;当气球中是盐水,碗中是清水时,气球会下沉。这样的实验方式简单便捷,实验教具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容易得到,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浮力相关知识的实验教学效果。

3. 自制教具在《机械和功》中的应用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指的是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我们称之为杠杆平衡。在使用杠杆时,为了省力,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若要省距离,就应该用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因此使用杠杆可以省力,也可以省距离。杠杆平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秤、剪刀、自行车的刹车闸、水龙头开关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原理。为了丰富学生对杠杆平衡原理的认识,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课本第96页“做一做”的内容——戥子,也就是秤,是古代用来称药材的工具。制作戥子,教师可以搜集身边的素材,自制实验教具交给学生,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在实验开始前,教师要准备一些细线、10根打好孔的筷子、10个螺母和10个打好孔的罐头瓶盖,当作秤杆、秤砣和托盘,还需要一个20克的钩码作为参考。随后,将十份道具分给班级的十组学生,让学生自行探究制作。在实验中,学生能够分清秤杆、秤砣和托盘,并能够用细线将这些零件组合起来,形成戥子的初步模型;在关键的画撑杆刻度环节,学生能够进行密切的小组配合,有的同学拿着秤砣,有的学生画刻度,并按照等分的顺序标好刻度,最后完成了戥子的制作。在本次实验活动中,教师只是作为实验材料的提供者,具体的制作流程由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这充分的尊重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动作操作能力得到实践锻炼,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物理课堂兴趣,使学生更加喜欢学习物理。

(二)自制教具在八年级物理力学演示实验部分的应用

1. 自制教具在连通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连通器》在本章内容中相对较简单,课本通过茶壶的例子,引入连通器的概念,虽然简单易懂,但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笔者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前自制了奇妙的“公道杯”。

“公道杯”首次出现在朱元璋时期,它是巧妙运用连通器原理制成的。教师事先准备两个空牛奶盒、吸管、剪刀、口香糖/密封胶水。第一步:剪去空牛奶盒的底,再将盒体三个侧面剪去一半,留下靠近饮管口的一个侧面,并将它剪去一个角,并将剪好的牛奶盒倒放(饮管口向下)。第二步:将牛奶盒配套吸管的短管端剪成一个斜角,便于液体流出。第三步:把剪好的吸管长端插入饮管孔,然后对折饮管孔旁留下的侧面,将饮管盖住,公道杯主体就做好了。吸管和饮管孔之间不能留缝隙,可以用吃过的口香糖或密封胶水密封。最后,公道杯做好后,还需要一个装水的容器,再用一个空牛奶盒,将公道杯露出的吸管插入它的饮管口,粘紧,公道杯就做完了。

在课堂上往公道杯中倒水,水位没有超过吸管顶端时滴水不漏,当水位超过吸管顶端时,杯中的水会不断减少,但又看不出水究竟流到了哪里,为了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教师带领学生一探究竟。

2. 自制教具在验证大气压强存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大气压强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但因大气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为了更清晰明了地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笔者准备了闹钟罩、抽气筒、小矿泉水瓶。课堂上,教师让一名学生打开小矿泉水瓶瓶盖,并用嘴吸气,发现矿泉水瓶变瘪,但很多同学会认为是嘴的吸力使得矿泉水瓶发生形变。为了打破学生的原认知,接下来做演示实验:将刚才已经变瘪的矿泉水瓶放入闹钟罩中,用抽气筒快速抽走闹钟罩中的空气,发现原来瘪的瓶子鼓起来了,打开闹钟罩后,发现矿泉水瓶又变瘪了。通过这个实验正反两方面验证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将教师泛泛而谈,不够深入的介绍变成逻辑缜密的演示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对实验结果感到震惊,加深对“大气压存在”观点的认知,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自制教具在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演示实验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课本中给出的实验是侧壁和底部开口的容器,包上橡皮膜后加入液体,观察橡皮膜凸起情况,判断液体压强的存在。但在实验室中,演示实验仪器瓶口很小,演示效果不佳,可用自制教具代替:将矿泉水瓶去底后,蒙上医用一次性手套橡皮膜;用另一截去上半部分的矿泉水瓶侧壁开孔,孔的大小刚好和矿泉水瓶口差不多,再将截去的上半部分的底部包一次性医用手套作橡皮膜,瓶口插进孔中,用胶带密封瓶体,让其与瓶口连接,自制的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演示实验教具就做好了。

相比于实验室原有的仪器,自制的教具采用有色橡皮膜,且因橡皮膜面积较大,实验效果相当明显。

(三)自制教具在课外拓展活动中的应用

1. 自制吸管浮沉子

实验准备:剪刀、橡胶管、回形针、矿泉水瓶、纸杯、水。

用剪刀截取8-10cm长度的橡胶管,将截取的橡胶管对折后,两端口处用回形针别起来,放入盛有水的纸杯中,挤压浮沉子调节,使其刚好能竖直漂浮在水面上。轻轻从纸杯中拿出放入盛有多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盖紧瓶盖。这样,简单的浮沉子就做好了。当不挤压矿泉水瓶时,浮沉子处于漂浮状态,用力挤压,浮沉子可下沉或悬浮,松开手后,浮沉子便上浮最终回到初始状态。

2. 自制阴阳壶

实验准备:剪刀、橡胶管、空洗衣液筒、两个矿泉水瓶、废报纸、透明胶、清水、红墨水、密封胶。

分别在两个大小合适的矿泉水瓶中装清水和红墨水染过的水,每个矿泉水瓶盖上打两个孔连接长度合适的橡胶管,用密封胶密封导管和瓶盖之间的缝隙;用剪刀给空洗衣液筒去底,并在洗衣液桶把手处,剪开刚能穿过导管大小的孔;将制作好的矿泉水瓶放入做好的洗衣液筒中,将每个矿泉水瓶其中一根导管用透明胶轻轻固定在洗衣液筒口处,另外一根导管分别穿出洗衣液筒把手处剪好的孔,并用透明胶轻轻固定(注意用透明胶固定导管时不密封导管);用废报纸填满洗衣液筒中的空隙,使得教具相对稳定,最后用透明胶将剪下的底部粘好即可。

选用可拆卸的自制阴阳壶,能轻松揭秘阴阳壶的制作原理,不仅解除学生對市场上销售的阴阳壶的疑惑,而且通过生活中常见用品进行物理实验,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物理的有趣和有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 自制水平仪

实验准备:画细线的纸条、细线、小块橡皮、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尺、签字笔、透明胶带。

将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对齐,用透明胶粘好,为了使重垂线更加清晰,对齐两三角尺的缝线和纸条上画好的线,用胶带粘好纸条。在两三角尺的缝隙处挂上细线拴好的橡皮,即制作成了水平仪。

4. 自制潜水艇

实验准备:两孔橡胶塞、透明化妆品空瓶、注射器、橡胶管、大水槽、直且短的玻璃管、“7”字形玻璃导管。

将准备好的两根玻璃管分别插进橡胶塞两孔后,将橡胶塞盖住装有适量水的透明化妆品瓶,调节长玻璃导管,使得端口尽量伸到瓶底,另外一端连接连有注射器的橡胶管。将制作好的潜水艇放入盛好水的大水槽,用注射器改变瓶内的气压,进而改变潜水艇自身重力,实现上浮、下沉和悬浮。

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提供一些创新的思路,先让他们动起手来,燃起他们对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经验,最终达到能自己搜集资料自制一些实验用具的目的。

三、 结语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物理实验教学也越来越重要,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和生成性特征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日常教学中的一名初中物理教师,更要挖掘身边材料,自制实验教具,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我衷心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中学物理教学贡献一份力量,将自制教具更加广泛的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物理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基本职责,这份职责关乎学生的未来,更关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唐素珍.机械能守恒演示装置的改进[J].物理通报,2015(6):97-98.

[2]韦淑敏.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3]王和平.农村初中物理低成本实验开发途径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0(16):30-31.

作者简介:徐青玲,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新区第二初级中学。

作者:徐青玲

第2篇:2013年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45)

1.在瓶内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会( )

A.从瓶口出来 B.保持不动 C.进入瓶内 D.都有可能

2.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任意把它截下二分之一,剩下的一半平放在地面上.关于剩下的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有三位同学作如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认为有可能为p / 2 B.乙认为有可能为p

C.丙认为有可能为2p 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3.打乒乓球时,对于上旋球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由于球的旋动使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

B.由于球的旋动使球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

C.球的上方和下方压强一样大

D.球转动很快,上、下方的压强大小说不清什么地方大

4.如图14—5所示的装置中,两端开口的U型管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将

A管向右倾斜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管中的水面高于B管中的水面 B.A管中的水面比B管中的水面相低

C.U形管底C点的压强不变 D.U形管底C点的压强将变小

5、下列事例中,属于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A、铁路的钢轨不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枕木上 B、书包带宽的比窄的背在身上舒服

C、把菜刀口磨得很薄,刀就容易切进菜里去 D、在烂泥地上垫上一块大木板,便于人行走

6、两只乒乓球分别用细线吊在同一高度并相距8cm左右,如图6所示,现将最靠近两乒乓球并向两乒乓球中央吹气,气流方向过点a时与纸面垂直向里时,两乒乓球将()

A.不动 B.向两边分开

C.向中央靠近 D. 向纸内运动

7、将图所示的长方体,从中间切开变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并将一块按照图中所示放在另一块的上面。若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则长方体对桌面的前、后两次压强之比P1∶P2为( )

A、2∶1B、1∶2

C、1∶1D、1∶4

8.如图所示,取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物块,分别以甲、乙、丙三种方式叠放(均放在中央位置),

在三种叠放方式中,其中底层物块上表面受到的压强

分别为p甲、p乙、p丙,则p甲:p乙:p丙为( )

A.3︰2︰4 B.3︰3︰4 C.1︰1︰2 D.3︰2︰3

9. 如图所示,两 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甲和乙,甲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液体的

质量。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两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的是(无液体溢出)( )

A 分别抽出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B 分别抽出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C 分别倒入相同质量的液体甲、乙 D 分别倒入相同体积的液体甲、乙

10. 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则它们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关

系正确的是( )

A.P甲>P乙 B.P甲

11. 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和B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两液面相平。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部分液体,液面仍保持相平,若甲对A底部压力的变化量大于乙对B底部压力的变化量,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和压力FA、FB的关系是( )

A.pAFB C.pA>pB,FA=FB D.pA>pB,FA>FB

12.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圆台形容器内有一块冰。当这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桌面受到的压力变小 B.桌面受到的压强变大

C.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力变大 D.容器底的内表面受到的压强变小

13、著名乒乓国手马琳拉出的弧圈球速度快,旋转强,下沉快,威力极大(如图)。下列有关弧圈球说法正

确的是( )

A.乒乓球在空中高速前进是因为受到了球拍的撞击力。

B.乒乓球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C.乒乓球的下落速度会变快。

D.乒乓球此时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

14.如图3所 示是测量大气压强的装置,玻璃管长约1m,槽内装有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装置是一个连通器

B.第一次利用此装置测出大气压强的科学家是帕斯卡

C.玻璃管竖直放置时测出的大气压强一定为76 厘米汞柱高

D.将此装置从山脚移到山顶,管内外汞液面高度差减小

15.如图1—4所示,甲、乙两容器的质量和底面积都相同,在它们中分别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等的水和酒

精,则( )

A.甲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B.乙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C.甲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小

D.乙容器底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

2013年龟山中心学校八年级物理测试题

压 强 部 分

答案

二 填空与作图(23分)

16. 滑雪运动员脚蹬滑雪板、铁轨要铺设在枕木上等实例都是通过 受力面积来 压强的(均选填“增大”或“减小”)。潜水员要穿上潜水服才能进入较深的水域中进行作业,则是因为水的深度越深, 。

17.在矿泉水瓶的同一高度不同位置扎l2个小孔,往瓶内加入适量的水,从瓶口正上方往下看,可以看到水向四周喷出的距离都相同,此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若此时盖上瓶盖并拧紧,水就不再喷出,这是由于瓶内孔处压强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大气压.

18. 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江水浑浊,致使江水的______增大,故相同的深

度的江水对堤坝________会增大,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加了。

19. 据报道,2011年7月28日,我国自行研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第三次下潜科学考察与试验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m。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5000m级水深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潜水器下潜越深,受到的海水对它的压强越 ;在海面下5000m深处它受到海水的压强是 。(海水密度取1×103kg/m3)

20. 2011年9月18 日渠江流域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某地水库堤坝坝底水深已达30m,严重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此时堤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Pa。若该水库堤坝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3.2×105Pa,则最多还允许水位上涨 m。

21. 小明在飞机上喝了半瓶塑料瓶装的碳酸饮料,之后他将瓶盖拧紧。飞机快落地时,小明发现饮料瓶的

瓶壁发生了向里的凹陷,这说明机舱内的气压 瓶内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观察到凹陷并不严重, 小明 (填小明的操作动作),瓶壁上的凹陷消失了。

22. 小明去西藏旅游,临回来上火车前,把一瓶喝了一半的矿泉水放入背包中,等他回到沈阳后,口渴准

备喝水,却发现这个水瓶变瘪了,他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一定是西藏地区的大气压__________沈阳的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大气压会随着_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

23. 用手将吸盘紧压在窗户玻璃上,松手后它还能紧贴在上面,这是因为吸盘受到 的作用;挂在重物,若吸盘随重物匀速下滑,则重物相对吸盘的拉力和吸盘受到的 是一对平衡力(吸盘自重不算)。

24.如图12所示的均匀棒状物体A,倾斜静止靠在墙角上,作出物体A所受到的各力的示意图.

25.2011年9月29日晚“天宫一号”的发射和对接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如图展示的是“天宫一号”随火箭发射时的壮观情景,请作出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三 实验与探究(18分)

26.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学们在玩中都会无意识的涉及到许多物理知识,以下两个现象可能您尝试或观察过:(1)喝牛奶时,把吸管插入牛奶盒中往里吹气,迅速放开,牛奶从吸管喷出.(2)在室温下,把吹鼓的气球放在

火炉附近,过一会儿,气球就爆破了.由以上现象进行猜想:当气体的体积一定时,气体压强可能与气体的和有关.

【设计并进行试验】

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来研究烧瓶内水面上方的气体压强:

(1)把细玻璃管插入装有半瓶水的密闭烧瓶中,如图所示:

(2)从细管上端往烧瓶里吹气,瓶内气体压强(选填

“增大”、“减小”或“不变”);迅速放开,观察到细玻璃管内水柱

上升到a处位置(如图所示).(3)接着用手握住烧瓶的瓶颈部分,使瓶内气体的压强增大,请您在图中画出细玻璃管内水柱所上升到b处的大致位置;

【实验拓展】控制其他条件条件相同时,换用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进行上述实验,则管内水柱上升的高度会(选填“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27.洋洋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16所示,为此他突

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

(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2)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验估测拉托吸盘所需拉力的大小

(4)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评估交流】

洋洋同学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 ,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

瑞瑞同学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存在 、 等问题,尽管我嫩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少测量误差。

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请你回答,洋洋和瑞瑞测出的大气压强

P= (用字母表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沾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 。

要准确测量,应该利用课本中介绍的 进行测量。

28.小明同学做“研究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与支持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他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砝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中间,将直尺的左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提右端,如图14(a)所示。然后缓缓抬高右端,观察到的实验情况如图14(b)、(c)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图(a)和(b)[或图(a)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较图(b)和(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

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 :

(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 (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

四 创新与应用(14分)

30、如图所示,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0.15㎏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3m2,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是2.7×103Pa ,则:

(1)水对杯底的压强是多大?

(2)玻璃杯的质量为多

31.如图所示的容器,容器的上部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下部是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体。现容器中装有12厘米的水,若将容器的上下颠倒过来,问容器的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和压强各是多少?

32. 如图18甲所示,底面积为50cm

2、高为10cm的平底圆柱形容器和一个质量为100g、体积为40cm3的小球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某种液体时,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与液体的体积关系如图18乙所示。求:(1)液体的密度是多少g/cm3?(2)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是多少Pa?(3)容器内盛满这种液体后,再将小球轻轻地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是多少

第3篇: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测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图2中所示物体A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

F

F

F

F

(A)

(B)

(C)

(D)

图2

2.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

)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在坦克的轮子上安装履带

C、刀、斧、剪的刃磨得很薄

D、在铁路的钢轨下铺上枕木

图13—8

3.如图13—8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底面积大小相同的容器,若分别装入同种液体且深度相等,比较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4.下列有关液体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同容器内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越大,说明容器内液体重力越大.

B.相等质量的液体对不同容器底产生的压强可以是不相等的.

C.密度较大的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肯定比较大.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压力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

6.一位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

A.1.2×103帕.

B.1.2×104帕.

C.1.2×105帕.

D.1.2×106帕.

7.如图4—6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小.

B.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小.

C.甲的密度小,甲受到的重力大.

D.甲的密度大,甲受到的重力大.

8.如图4—7,置于水平桌面上的均匀物块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沿图中虚线竖直切去1/3,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  )

A.P/3

B.2P/3  C.P  D.3P/2

9.如图4—8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B.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左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C.两手指受到的压力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强较大.

D.两手指受到的压强相同,右边手指受到的压力较大.

10.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b两个小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4-9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入水中,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拔出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

(  )

A.a、b两个小孔均有水流入

B.a、b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

C.酒精从a小孔流出.水从b小孔流入.

D.水从a小孔流入.酒精从b小孔流出.

11.茶壶盖上开一个孔作用是:(

)

A.让热所冒出来,便于热茶冷却

B.好系绳子,防止打碎

C.让外面空气流进,不至于壶内空气压强减小使水流不出来

D.让外面的空气流进,可保证茶水的新鲜

12.下列器材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塑料吸盘

B.注射器吸药液

C.用吸管喝饮料

D.锅炉水位计

13.房顶的面积为50m2,在1个标准大气压的作用下,房顶受到向下的压力约为:(

)

A.5×107N

B.5×106N

C.5×105N

D.5×104N

14.如图,小试管在直径略小于大试管的直径。现在大试管内装满水,然后

套入小试管(无水),然后装置倒立,这时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小试管被流水带出大试管

B.小试管在大试管内上升

C.小试管内会有部分水进入

D.小试管内也会充满水

15.在烧杯内装适量的水,把一木块慢慢地放入水中,水未溢出,当木块静止时,水对杯底的压强比原来的压强(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6.三个同学在同一教室里做托里拆利实验,读出管内水银柱长分别为75.0

cm、75.5

cm、76.0

cm.已知其中一个同学的玻璃管没有放竖直,而且是沿管的方向测量长度的,而另一位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进了空气,只有一个同学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其中用正确方法测得的值是(

)

A.75.0

cm

B.

75.5

cm

C.76.0

cm

D.无法确定

17.如图3--7所示,将装满水的瓶子倒放在一个水槽内,因不慎,瓶底被碰有一个小孔,此时瓶内的水将:

(

)

A.从小孔喷出;

B.要下降,直至液面与水槽水面齐平。

C.不喷出也不下降;

D.无法判定。

二.填空题

1.如图4一1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容器底部A、B、C三点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2.矿泉水瓶装瞒水,用乒乓球盖严瓶口,手按住乒乓球把瓶子倒过来,如图4—3所示,放开手后水不会流出来.这说明了

的存在.

3.一长方形木块平放和侧放在地面上,其受力面积之比为

3:1,则平放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________,压强之比为________.

4.图3-4所示的管里装有一定质量的水,管倾斜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1;竖直放置时,水对管底的压强为P2,比较P1、P2的大小,应是P1____P2。

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渐进入百姓家庭,右图是小华家购买的一辆小轿车,他发现轿车的外形类似于飞机的机翼.则轿车在快速行驶过程中,车子上方空气的流速

车子下方空气的流速,因而车子上方气体的压强

车子下方气体的压强,从而使得轿车对地面的压

车的重力.(均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图13-40

6.小明想用如下的方法测量大气压强:将一个面积为1×

10-3m2的吸盘按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最大刻度值是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如图13-40所示),然后计算大气压强。若大气压强为1.0×105Pa,则吸盘受到的大气压力是__________N。小明发现不能用这个测力计完成测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及计算题

1、做托里拆利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不离开槽内水银面,则:(1)将玻璃管竖直上提1cm时,水银柱高度________;(2)将玻璃管倾斜一些,水银柱长度________,水银柱高度________;(3)将玻璃管直径增大,水银柱高度________;(4)将实验从一楼般到三楼,水银柱高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

2、在研究液体的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中,当烧瓶中的水沸腾时,停止加热,这时用注射器向外抽烧瓶里的气体,看到现象是:烧瓶中的水再次沸腾,这是因为液面上的气压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液体的沸点________缘故(填“升高”或“降低”

)。

3、在建立压强概念时做了如图4-16所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

(1)在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泡沫塑料的

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

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

(3)

两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4、下表是小莉同学用如图11所示装置分别测得水和盐水在不同深度时,压强计(U形管中是水)两液柱的液面高度情况。

序号

液体

深度h(mm)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mm)

1

30

186

214

28

2

60

171

229

58

3

90

158

242

84

4

盐水

90

154

246

92

(1)分析表中序号为1、2、3三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比较表中序号为3、4两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______有关。

(2)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他们应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用40牛顿的力把一个重力为0.2牛顿的图钉按入竖直的墙壁,已知图钉帽面积是1厘米2,图钉尖的面积是0.05毫米2,求图钉帽和墙壁受到的压强各是多少?

6、在质量为5Kg的容器内装有35Kg的水,如右图所示,水面到水底的深度为1.2m,容器的底面积为0.02m2,求:(1)容器底面所受到的压强和压力;(2)地面受到的压力和压强。(g=10N/Kg)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D

4.B

5.C

6.B

7.A

8.C

9.C

10.A

11.C

12.D

13.B

14.B

15.A

16.C

17.B

二、填空题

1.PA

2.大气压 3.1:1

1:3

4.>

5.大于 小于 小于 6.100

此测力计的量程太小

三、实验、探究题及计算题

1.(1)不变 (2)变大 不变(3)不变(4)变小

2.减小 降低

3.(1)形变程度(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3)丙丁

4.(1)增大 密度(2)液体密度 深度

5.图钉帽受到的压强是4000Pa

墙壁受到的压强是8×108Pa

6.(1)P1=1.2×104Pa

F1=240N

(2)F2=400N

P2=2×104Pa

第4篇:八年级物理下压强课件

学习物理需要理解相关的概念才能够学好,下面一起去阅读小编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压强课件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八年级物理下压强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 使用控制变量 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计算及单位。

教学工具

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文76页14.1-1蝉 及14.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 :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

2.突破 难点的方法:

练习:利用图几种情 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二)压强

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

1.提出问题

2.进行假设和猜想

3.设计方案(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

5.分析现象

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叫做压强。压强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压强 、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F-- -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 m 2)

1Pa = 1N/m

2压强的物理意义:

以P=20Pa为例,P=20Pa=20N/ m 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N。

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

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2 )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

(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 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 变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关于压强的著名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1654年5月8日,马德堡市有一大批人围在 实验场上。有的说这样,有的说那样,有的支持格里克市长,希望实验成功;有的断言实验会失败;人们在议论着,在争论着;在 预言着; 格里克和助手当众把这个 黄铜的半球壳中间垫上橡皮圈;再把两个半球壳灌满水后合在一起;然后把水全部抽出,使球内形成 真空;最后,把气嘴上

的龙头拧紧封闭。这时,周围的大气把两个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 格里克一挥手,四个马夫牵来八匹 高头大马,在球的两边各拴四匹. 格里克一声令下,四个马夫扬鞭催马、背道而拉!好像在“拔河”似的。

4个马夫,8匹大马,都搞得浑身是汗。但是,铜球仍是原封不动.格里克只好摇摇手暂停一下。然后,左右两队,人马倍增。马夫们喝了些开水,擦擦头额上的汗水,又在准备着第二次表现。格里克再一挥手,实验场上更是热闹非常。16匹大马,拼命地拉,八个马夫在大声吆喊,挥鞭催马……来看实验的人群,更是伸长脖子,一个劲儿地看着,不时地发出“哗!哗!”的响声。突然,“啪!”的一声巨响,铜球分开成原来的两半,格里克举起这两个重重的半球自豪地向大家高声宣告:“ 女士们! 先生们!你们该相信了吧!大气压是有的,大气压力是大得这样厉害!这么惊人!……”实验结束后,仍有些人不理解这两个半球为什么拉不开,七嘴八舌地问他,他又耐心地作着详尽的解释:“平时,我们将两个半球紧密合拢,无须用力,就会分开.这是因为球内球外都有大气压力的作用;相互抵消平衡了。好像没有大气作用似的。今天,我把它抽成真空后,球内没有向外的大气压力了,只有球外大气紧紧地压住这两个半球……”。

通过这次“大型实验”,人们都终于相信有 真空;有 大气;大气有 压 力; 大气压很惊人,但是,为了这次实验,格里克市长竟花费了4千 英镑。

第5篇:八年级物理教案《液体的压强》

第八章 压强实验探究:液体的压强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

部不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 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一、课前复习: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3.以上问题,由学生回答,回答有错的请另外的学生纠正或补充,然后由教师评讲。

二、新课引入 问题的提出:课件1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

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课题:第二节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1 、我们可以猜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1)实验探究: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 2.学生分组实验:

(1)讲述设问: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这个压强有什么规律呢?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实验,自己来研究,找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接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 (3)讲述实验步骤:

一面讲述,一面演示。接着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实验步骤",表清楚应当怎样做实验,通过实验要研究什么问题。实验时,注意金属盒口朝着什么方向,并要保持橡皮膜在液体(水或盐水)中的深度相同的同时,观察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认真做好记录。

(4)学生按步骤进行实验(一部份同学用水做,另一部分同学用盐水)。 实验中,教师注意指导、检查着重检查橡皮膜所朝的方向、记录数据和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以免得出错误的结论。

(5)实验完后,请同学们对实验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规律?分别请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一组同学说一说,在同一深度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两部分同学所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堂讨论(教师问,学生答) 、

利用课件进行总结:

问:当把压强计连着的扎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或盐水)时,在U形管中观察到什么?(学生答:U形管的两管液面出现高度差) 问:出现这个高度差,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表明液体内部有压强) 问:把橡皮膜朝不同的方向,U形管两管液面还有没有高度差?又说明什么问题?(仍有高度差,表明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将橡皮膜保持在同一深度,朝着不同的方向,这个高度差是否相等?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这个高度差相等,表明液体内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问:橡皮膜在3厘米、6厘米、9厘米处时,这个高度差有什么不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答:6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比在3厘米处大,9厘米处这个高度差更大,表明液体内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问:用水和盐水做实验的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在同一深度为什么盐水比水大?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答: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表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越大的压强也越大) 4知识拓展

利用压强公式P=F/S 推到液体压强公式 见课件

三、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

四、、课堂练习:

见课件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小计:

第6篇:八年级物理下册《大气压强》导学案

第九章 第三节《 大 气 压 强 》导 学 案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现象。

2、了解测大气压的方法,知道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

3、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

【学 习 重 难 点】测大气压的方法,标准大气压强的数值,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知 识 链 接】

1、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课 堂 探 究】

一、自 主 预 习、疏 理 基 础

(一)大气压的存在

1、产生原因:大气受作用且具有

2、特点:大气向方向都有压强。

3、现象:用吸管吸饮料、覆杯实验、塑料吸盘挂钩等。

(二)大气压的测量

1、托里拆利实验:通过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

2、标准大气压:通常把高 mm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1个标准大气压,

3、气压计:常用的测量大气压的仪器有两种:

4、变化:(l)海拔越高,气压(2) 还跟有关。

5、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变化: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液体的沸点也会

6、想想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怎样?

二、合 作 探 究

(一)大气压的存在

1、动 手 体 验:(1)水托纸(2)拉橡皮碗 思 考 交 流:以上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结论:以上实验和现象说明,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都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大气压的例子。。

(二)大气压的测量。

1、观看录像:图9.3-3的实验。完成以下(1)、(2)、(3)题。 (1)1标准大气压=_______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2)请同学们计算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取g=10N/Kg)

解:

(3)1标准大气压=_______Pa。

2、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50的内容,完成以下(1)、(2)题。 (1)气压计的种类: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大气压的大小与___________有关,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___。

(三)大气压的利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52“科学世界”说一说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达 标 检 测】

1、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堵上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倒出来B、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中的空气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很难把它们分开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

A、塑料挂衣钩能贴在墙上挂衣服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敞口瓶中的饮料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射到肌肉里

3、用注射器在吸取药液时,先把活塞推进针筒底,然后将针头插入药液内,提起活塞药液就会流入针筒,这样做的道理是()

A、使针筒内气压大于大气压,药液会自动流入针筒 B、使针筒内气压小于大气压,药液就被大气压压入针筒内 C、使针筒内气压等于大气压,药液所受压力平衡容易流入针筒内 D、针筒本身有吸取药液的本领

第7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学反思

压强教学反思

压强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因此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来学习。对于“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项要求,既是为了使学生深入学习压强的概念,更是使学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教学中要注意:

(1)加强实验。在教学中尽量安排探究性学习活动,活动要具有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的特点,适宜初中学生探究。如: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通过进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中获得最直接的、生动的实验事实,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收集的证据中,总结和归纳规律性的知识,初步学习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实验的成功中获得愉悦,为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信心打基础。

(2)注意教给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要注意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学好知识。允许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获取或深或浅、这方面或那方面的知识,不仅不会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为难情绪,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液体内部压强规律”,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必须知道的,但关于液体内部压强公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能力选择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空间。 (3)在教学中,都要从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认识到:物理学是有用的,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对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基于这种考虑,教学中可多增加一些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习题中尽量设计一些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题目,为学生提供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知识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成长。

上一篇:自动化类专业自荐书下一篇: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