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复习

2022-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机电一体化复习

高三机电专业课有效复习的策略探讨

摘 要: 复习是高三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对这三年来教学知识的重构与提升。机电专业是高职学校中一种特有的专业,它所覆盖的范围比较广阔,具有知识点繁琐、信息量大、章节松散、内容繁多,不利于学生理解与记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诸多特点。在复习中,教师如果只注重知识积累与重复,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与单调,复习效果自然不会显著。教学实践证明,要从教学理念、学习方法与能力内容方面入手,总结出能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激发复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从根本上提高机电专业高三学生专业课的复习有效性。

关键词: 机电专业 高三学生 专业课复习 有效性

在机电专业学习中,专业课一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重点,且一直是高考命题组考察的教学重点。由于机电专业所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专业课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更多,相对而言知识量越大,章节就更松散。因此,在高三复习中,难免会使许多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应该着重复习哪一块,造成大部分学生复习效果不明显,成效普遍较低。针对高三机电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有关复习效果不显著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的几点复习策略,以期帮助广大的高三机电专业学生提高他们专业课复习的有效性,调动他们的复习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对复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镇定自若地面对高考。

一、把握高考命题趋势,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通过研究近几年高职类机电专业的高考试卷题型,我们不难发现其主要的考察重点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且命题热点一直相对稳定,如专业课机械制图中主要考察的是对“另加图识读”与“剖视图”相结合的综合分析,电工技术专业课中对“复杂直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是每年高考的重要知识点,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解高考命题组的命题倾向。因此,在高三机电专业专业课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每年的高考命题趋势罗列出来,并将每年的高考必考知识点呈递出来,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消除对于复习学习的抵触心理,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复习方向,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高三学生的自信心,把握好复习,还能帮助高三机电专业学生保持常态从容不迫地参加高考考试,提高他们专业课的得分率,为他们的前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在高考中,命题组愈发重视对机电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的考察,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能力。因此,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知道每年的考试内容和设置以外,还应当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复习,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

二、学会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机电专业里专业课包含的理论知识一般是基于生产实践而建立的,与现代建筑业和生活密切相关。在高三复习阶段,如果教师只是传授给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只是一味地纸上谈兵而不强调教如何复习的具体方法,这样即使学生记下来了,也只是囫囵吞枣,并没有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高三机电专业课复习中,尤其是第一轮复习时,教师应该把复习重点放在理解与运用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机电专业的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生僻,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往往很难记住,更别提运用与操作。在复习课中时,教师应该将教授新课时使用的教学模型再次拿出来,观察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重新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将复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发现存在于生活中有关机电专业的例子。比如在螺旋传动这一章节的复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螺旋千斤顶与台虎钳的工作原理,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螺旋传动运动的相关特点和运动方向判别的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存在的具体实物或者实际动手操作这些有效手段,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质的飞跃,增强学生的感观认知能力,而且这些生活实际案例在复习过程中的运用往往会对学生有醍醐灌顶的功效,使某些知识变得豁然开朗,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掌握,达到提高复习有效性的目的。

三、学会自我归纳总结,提高复习的方向性

在对高三机电专业的专业课进行全面复习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专业课这一整本书相关知识点做一个相对完整的归纳与总结。机电专业包含的专业课相对繁多与复杂,《机械基础》这一学科就包含这四大部分:机械传动、轴系零件、常用机构及液压传动,且各个部分之间知识点的连接性不是很强,其教学内容与掌握知识点也各不相同。如果没有对这些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归纳与总结,在复习过程中往往很难下手,抓不住高考提纲的重难点,复习起来知识量过于庞大,不能对相关知识有深刻的记忆与理解,在高考中难免会出现心有余力不足的情况。可见在机电专业高三专业课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归纳与总结教学重难点,抓住考试的重点,为复习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并向着这一方向不断努力与前进,达到复习该有的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他们镇定自若地参加高考考试。比如在复习机械传动时,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传动化的计算、原理及特点,在课上着重提出来并对此进行详细的归纳与总结,要求学生掌握这种机构的几种类型、运用记忆特点。教师将复习的重点罗列出来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化地进行复习,提高他们复习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机电专业高三专业课复习中,学生要准确掌握与使用复习方法,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并对教材知识内容有相对全面系统的掌握与体验。唯有这样,机电专业的高三学生才能在最终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

参考文献:

[1]蒋新丰.做好对口升学班《机械基础》复习[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2]钱如敏,王小华.机械基础课对口单招复习中的“四巧”[J].河南教育(下旬),2010(06).

[3]高新红.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职业时空,2007(19).

[4]程馨.凸显主体能动建构提升能力——提高职高专业课复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下旬,2015.

作者:武婷卿

第2篇:机电一体化复习提纲

1.

2.

3.

4.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 机电一体化相关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元素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数控机床、全自动洗衣机、打印机,要求能叙述其工作原理,

分析其中和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例如驱动部分的设计、传感器的使用、接口等内容)

5. 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主要机构

6. 机电一体化传动系统的类型和作用

7. 机电一体化系统对传动的要求

8. 传动间隙的调整

9. 机电一体化对伺服系统的技术要求

10. 直流伺服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交流变频调速的基本原理

12. 步进电机的有关参数、指标、控制电路及设计中相关的计算

13. 模拟式传感器信号处理过程

14. 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5. 常用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掌握脉冲编码器)

16. 非线性补偿的软件处理方法

17.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类型

18. 并行接口的数据传送方式

19. 计算机的I/O过程中的编址方式

20. 常见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21. 工业机器人概念、及机械组成

22. 先进生产技术(FMS、CIMS)的基本概念、组成

题型:填空 30分,简答(8题)48分 综合分析(2题) 22分其中最后2题要求大家运用所学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析与方案设计。

第3篇:机电一体化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功能要素有哪些? 功能各是什么?

(1)、机械本体 其主要功能是使构造系统的各子系统,零部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关系安置在一定位置上,并保持特定的关系。

(2)、动力单元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3)、传感检测单元对系统运行中所需要的本身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并转换成可识别信号,传输到控制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4)、执行单元根据控制信息和指令完成所要求的动作。

(5)、驱动单元在控制信息作用下,驱动各执行机构完成各种动作和功能。

(6)、控制与信息处理单元将来自各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和外部输入命令进行集中、储存、分析、加工,根据信息处理结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出接口送往执行机构,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并达到预期的性能。

(7)、接口将各要素或子系统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2、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技术有哪些?

①机械技术②检测传感技术③信息处理技术④自动控制技术⑤伺服驱动技术⑥系统总体技术

第二章 机械系统设计

1、分析各种机械特性对系统性能是如何影响的。

答:摩擦(稳态精度、低速爬行原因)、阻尼(欠阻尼、阻尼比不同时的影响)、间隙(G1—G4)、转动惯量(过大、过小)。

Ⅰ、摩擦特性对性能的影响分析(1)引起动态滞后和稳态误差,如果系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输入轴以一的角速度转动时,由于静摩擦力矩T的作用,在一定的转角θi范围内, 输出轴将不会运动,θi值即为静摩擦引起的传动死区。在传动死区内,系统将在一段时间内对输入信号无响应,从而造成误差。

(2)引起低速抖动或爬行—导致系统运行不稳定当输入轴以恒速ω继续运动后,输出轴也以恒速ω运动, 但始终滞后输入轴一个角度θss,(θss为系统的稳态误差)。

Ⅱ阻尼 (1)当阻尼比ξ=0时,系统处于等幅持续振荡状态,因此系统不能无阻尼。

(2)当ξ≥1时, 系统为临界阻尼或过阻尼系统。此时,过渡过程无振荡,但响应时间较长。

(3)当0<ξ<1时, 系统为欠阻尼系统。此时,系统在过渡过程中处于减幅振荡状态, 其幅值衰减的快慢取决于衰减系数ξωn。在ωn确定以后, ξ愈小, 其振荡愈剧烈, 过渡过程越长。相反,ξ越大,则振荡越小,过渡过程越平稳,系统稳定性越好,但响应时间较长,系统灵敏度降低。

Ⅲ间隙

(1) 闭环之外的齿轮G

1、G4的齿隙对系统稳定性无影响, 但影响伺服精度。

(2)闭环之内传递动力的齿轮G2的齿隙对系统精度无影响, 这是因为控制系统有自动校正作用,但影响稳定性。

(3) 反馈回路上数据传递齿轮G3的齿隙既影响稳定性,又影响精度。

Ⅳ转动惯量

(1)响应慢,降低灵敏度,伺服特性变差;

(2)ξ值将减小,从而使系统的振荡增强,稳定性下降;

(3)会使系统的固有频率下降,容易产生谐振,因而限制了伺服带宽,影响了伺服精度和响应速度。

(4)负载增大。

2各级传动比的最佳分配原则有哪些?

答:①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

(1)小功率传动装置各级传动比分配的结果应遵循“前小后大”的原则。

(2)大功率传动装置传动比分配的基本原则仍应为“前小后大”。

②质量最小原则

(1)小功率传动装置故要考虑齿轮模数、齿轮齿宽等参数要逐级增加的情况。

(2)大功率传动装置 按质量最小原则确定的各级传动比表现为“前大后小”传动比分配方式。

③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各级传动比应按“先小后大”原则分配)

第三章 传感器检测及其接口电路

1、 传感器的主要静态性能指标及定义。

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性和重复性等。 ①线性度指传感器实际的输出与输入特性只能接近线性,与理论直线有偏差。②灵敏度传感器在静态标准条件下,输出变化对输入变化的比值称。

③迟滞性传感器在正(输入量增大)反(输入量减小)行程中,输出—输入特性曲线的不重合程度 ④重复性传感器在同一条件下,被测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重复测量时,所得输出—输入曲线的不一致程度。

2、测量转速的常用传感器、原理

磁电式转速传感器,测速发电机,舌簧开关,接近开关,霍尔开关

磁电式(变磁通式传感器)原理:当轴旋转带动齿轮旋转时,由于齿轮的齿顶与铁芯端部的间隙发生变化,造成磁路中的磁阻发生变化,每转过一个齿,在传感器内部线圈的两端就产生一个脉冲(正弦)信号,轴转动一圈时就产生Z个电压脉冲信号,根据下式就可计算出转速:n=(F/Z )×60式中:n—被测轴转速,转/分; F—脉冲频率,Hz;Z—齿轮齿数。 接近开关:类型、NPN及PNP型输出形式、负载的接法

按工作原理分:电磁感应型,电容型,磁性型,光电型,超声波型集成霍尔开关:特点、内部电路组成

特点:它集磁敏霍尔元件和集成电路为一体,具有灵敏可靠、体积小巧、无触点、无磨损、使用寿命长、功耗低以及不怕尘土、油污、湿热等优点。

组成:电压调整器,霍尔电压发生器,差分放大器,

3、数字滤波及特点,常用数字滤波的原理及特点。

数字滤波:就是通过一定的计算或判断程序减少干扰信号在有用信号中的比重

特点:①数字滤波器是用软件实现的,不需要增加硬设备,也不存在阻抗匹配问题,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成本低。

②数字滤波器可以对频率很低(如0.01 Hz)的信号进行滤波,而模拟滤波器由于受电容容量的限制,频率不可能太低。

③数字滤波器可以根据信号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滤波方法或滤波参数,具有灵活、方便、功能强的特点。 常用的数字滤波方法 (1)程序判断滤波法

程序判断滤波就是根据实践经验确定出相邻两次采样信号之间可能出现的最大偏差ΔX,若超出此偏差值,则表明该输入信号是干扰信号,应该去掉;若小于此偏差值,可将信号作为本次采样值。 (2)中值滤波法

其原理是,对信号连续进行n次( n一般取大于3的奇数)采样,并对采样值按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序,然后取其中间的那个采样值作为本次采样值。 (3)算术平均滤波法

算术平均滤波法是对信号连续进行n次采样,并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有效采样值 X0(4)防脉冲干扰平均值滤波法

个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即Y=(X2+X3+X4„„.+XN-1)/(N-2)

4、常用非线性补偿方法及原理。

1、计算法编制一段完成数学表达式计算的程序,将经前期处理的被测参数值输入该程序,计算后的数值即为非线性校正值。

2、查表法将事先计算或通过测量获得的数据按顺序排列成表格形式存放在ROM中,由查表程序根据被测参数的值通过查表找出相应的结果。

3、插值法将非线性曲线按一定要求分成若干段,然后用直线代替相应的各段曲线。

4、曲线拟合法通过实验获得有限对测量数据(xi, yi), 利用这些数据来求取近似函数y= f ( x )。该法

史密特触发器和集电极开路的输出级。

1n

n

i1

Xi

即“去两头取平均”方法,该滤波法先对N个数据进行比较,去掉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计算余下的N-

2采用n次多项式来逼近非线性曲线,该多项式方程的各个系数由最小二乘法确定。

5、标度变换及表达式。

控制系统中的各种被测参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的量纲和数值尽管各不相同,但它们经模拟输入通道采集后得到的都是数字信号,实际应用中需要按被测参量的工程单位进行显示、打印、记录或报警,因此还必须把经过处理后的数字信号转换成带有不同工程单位的测量值。这项工作称为标度变换。 表达式

AxA0(AmA0)

(NxN0)NmN0

式中:Ax— 参数测量值;Am —参数量程上限;A0 — 参数量程下限;

Nm— Am对应的A/D转换后的输入值;N0— A0对应的A/D转换后的输入值;Nx — 测量值Ax对应的A/D转换值。第四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执行元件(控制电机)

1、

答:根据使用能量的不同,执行元件主要分为电磁(气)式、液压式和气压式三大类型

2、 可控硅的主要用途。

用途:(1)整流 — AC→DC(2)逆变 — 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 (3)变频 — 改变交流电频率 (4)交流调压 — 调节交流电压

(5)无触点开关 — 能迅速接通或切断大功率的交流或直流电路,而不产生火花,适用于防火、防爆的场合。 单向可控硅导通和关断的条件

(1)晶闸管导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 阳极A与阴极K之间要加正向电压EA;② 控制极G与阴极K之间也要有足够的正向电压和正向电流(EG,IG)。

(2)晶闸管一旦导通,控制极即失去控制作用,只要维持阳极电位高于阴极电位和阳极电流IA大于维持电流IH,就可继续导通。

(3)为使晶闸管关断,必须使阳极电流IA减小到维持电流IH以下,这只要使阳极电压减小到零或者将其反向即可。

3、正半周:0<ωt<α,ug=0,SCR正向阻断,uL=0;ωt=α时,加入ug脉冲,SCR导通,若忽略其正向压降,uL=u2。

负半周:π≤ωt<2π,当u2自然过零时,SCR自行

关断而处于反向阻断状态,uL=0。

α称为控制角,θ称为导通角,显然α+θ=π。当α=0,θ=180度时,可控硅全导通;

当α=180度,θ=0,可控硅全关断,输出电压为零。

4、 直流伺服电机优点,常用驱动型式,H型驱动电路及原理,PWM调速控制基本原理。 优点:(1)稳定性好,能在较宽的速度范围内稳定运转。 (2)可控性好,具有线性的调节特性,转速正比于控制电压。 (3)响应迅速,具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和较小的转动惯量。 (4)控制功率低,损耗小。(5)转矩大。

驱动型式:

1、可控硅直流调速驱动

2、晶体管直流脉宽调制(PWM)驱动 H型驱动电路

PWM调速控制基本原理

给定供电电压U,由控制脉冲信号控制晶体管VT的通断,从而使直流电动机得到脉冲驱动信号(小功率电机约2kHz),改变脉冲控制信号的每一周期通电时间,就可改变直流电动机的平均工作电压Ud,从而达到调速的目的;改变供电电压和续流二极管的极性,便可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向。

5、 机的分类及特点;软环分原理及如何实现。

通电方式:(1)单相轮流通电方式每次切换前后只有一相绕组通电,其余绕组断电,U→V→W→U

(2)双相轮流通电方式每次切换前后有两相绕组通电,UV→VW→WU→UV (3)单双相轮流通电方式单、双相通电交替出现,U→UV→V→VW→W→WU→U 小步距角步进电机步距角和转速表达式

式中,k是通电方式系数。当采用单相或双相通电方式时,k=1;当采用单双相轮流通电方式时,k=2。可见,采用单双相轮流通电方式还可使步距角减小一半。 步进电机按转子构成分类及特点: 矩。

(2)永磁式步进电机控制功率小,效率高,造价低,断电后有定位转矩,但步距角大。 (3)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小,工作频率高,控制功率小。但结构复杂,成本高。 软环分原理及如何实现

采用计算机软件,利用查表或计算方法来进行脉冲的环形分配,称为软件环形分配。

通过软件可顺序在程序数据表中提取数据并通过输出接口输出数据即可,通过正向顺序读取和反向顺序读取可控制电动机进行正反转,通过控制读取一次数据的时间间隔可控制电动机的转速。 第五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及其接口技术

1、 工控机组成,常用工控机,对工控机系统的基本要求。

组成:计算机基本系统、人-机对话系统、系统支持模块、过程输入/输出子系统 常用总线型工控机:(1)STD总线工业控制机(2) PC总线工业控制机(IPC)

基本要求:(1)具有完善的过程输入/输出功能 (2)具有实时控制功能(3)具有可靠性 (4)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5)具有丰富的软件。

2、 CPU与外设之间为什么要设置接口

(1)信号线不兼容信号线功能定义、逻辑定义、时序关系上都不一致。(2)二者之间速度不兼容。(3)提高CPU的工作效率

(4)若CPU直接控制,外设硬件则依赖于CPU,这样对外设的发展不利。 (5)解决负载驱动问题。

3、模拟量数据采集通道的常用结构形式、特点

⑴多路A/D通道:从每个信号源检测的信号都有各自的独立采集通道,即每个通道都有独立的采用保持器和A/D转换器,因此其成本高,但转换速度快,常用于需同步高速数据采集,同步转换的计算机控制系统。 (2)多路同时采样分时转换通道:从多路信号源来的数据经各自的采样-保持器后,经模拟多路转换开关控制,共用一个A/D转换器,这种结构节省硬件,但转换速度比较慢,多路开关的引用也使误差增加。

(3)多路信号源共享采样-保持器和A/D转换器:此结构共用一套采样-保持器和A/D转换器,节省硬件成本,但转换速度更慢,常用于分时采样,分时转换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中。

4、TTL数字逻辑电路特点、系列、分类、电路的主要参数;CMOS电路特点 TTL特点:结构简单、品种齐全、功耗适中、速度快、使用方便。 系列:74系列和54系列

分类:标准TTL—SN54/74,如7406,7407低功耗TTL—SN54L/74L

高速TTL—SN54H/74H,开关速度较快。

肖特基TTL—SN54S/74S,采用了抗饱和三极管(或称为肖特基三极管),加快了电路的开关速度,但电路的功耗加大。

低功耗肖特基TTL—SN54LS/74LS,兼顾了功耗与速度。如74LS0

4、74LS08 参数:(1)输出高电平VOH和输出低电平VOL (2)输入高电平VIH和输入低电平VIL(3)高电平输出电流IOH和低电平输出电流IOL

CMOS电路特点:功耗低,工作电压范围宽,抗干扰性能强

n 如果脉冲的频率为f Hz,θb的单位为度,则转速(r/min)为:

bf

2

60kmz

f

(1)可变磁阻式步进电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运行频率高,步距角小,但励磁电流大,断电后无定位转

5、数据传输的三种控制形式、特点

(1)无条件I/O方式不需同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2)查询式I/O方式查询式比无条件传送方式可靠,接口电路简单,而且查询程序也简单,易于设计调试,效率较低

(3)中断控制方式提高CPU的效率和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实时性

6、RS-485串行通信的特点

(1)因采用差动收/发,共模抑制比高,抗干扰能力强。(2)传输率高,可达10Mb/S(传送12m时)。

(3)传输距离远(无MODEM时),采用双绞线,100kb/S时,可达1200m。若减小波特率,传输距离更远。 (4)能实现多点对多点通信 第六章 系统抗干扰技术

1、形成干扰的条件、干扰的传播方式

形成干扰的条件:①干扰源②传播途径③接收载体

干扰的传播方式①传导方式:干扰信号通过各种线路传入。②辐射方式:干扰信号通过空间感应传入。

2、常用的抗干扰方法。

①屏蔽: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 ②隔离: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和继电器隔离 ③滤波④接地: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

⑤软件抗干扰:软件滤波,软件陷阱和软件看门狗

⑥其他:(1)合理选择电源(2)滤波及退耦电容的使用(3)合理布局(4)差动放大器与抗共模干扰 (5)V/F转换电路的应用(6)传感器屏蔽线的接法(7)人体静电的防护(8)雷击的防护

第4篇:《机电一体化》复习要点

一、 考试形式:开卷

二、 考试说明

1. 本课程综合性强,知识面广。考试的目的是帮助同学们总结所学的知识,同时清理自己在学习该时留下的空白部分,以便今后深入学习。

2. 考试题型除少量选择题外,主要以分析题为主,主要考核同学们知识的全面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不必死记硬背。

3. 同学们在答题时,积极思考和分析,不要拘泥于在书本中找答案。

三、 主要复习要点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组成技术,各自承担的功能。

2. 与普通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特色和优势。

3. 数控系统的种类和特点。

4. 伺服电机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5. 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过程。

6. 机电系统中常用的结构材料及其特点。

7. 导轨的种类及其特点。

8. 机器人的特点及其应用。

9.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在机电系统中的应用和处理。

10. 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普通家用计算机的区别。

11. 步进电机的结构、特点、应用、调速方法和控制原理。

12. 执行元件的概念和用途。

13. 常用传感器的种类和用途。

14. 能分析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构成,明确各模块的用途。

15. 明确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负担控制、信息存储、信号采集以及执行功能的典型器件。

16. 明确现代加工的发展方向,理解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的含义和用途。

第5篇: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

一.概论

1.机电一体化乃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其包含的技术:(1)检测传感技术(2)信息处理技术(3)自动控制技术(4)伺服驱动技术(5)精密机械技术(6)系统总体技术

2.机电一体化系统由机械系统(机构)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动力系统(动力源)传感检测系统(传感器)执行元件系统(如动力机)五个子系统组成。

3.伺服系统:全闭环(通过传感器直接检测目标运动进行反馈控制的系统)、半闭环、开环。

4.广义的接口功能有两种:一是变换调整;另一种是输入/输出。

5.(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考虑方法通常有:机电互补法、融合法、组合法。其目的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各自的特长设计出最佳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2)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类型: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复习题:一.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哪些功能?

1.控制器【控制(信息存储、处理、传送)】2.检测传感器【计测(信息收集与交换)】3.执行元件【驱动(操作)】4动力源【提供动力(能量)】5.机构【构造】

二.工业三要素指的是什么?P7物质、能量和信息。

三.机电一体化必须具有以下三大目的功能1.变换(加工、处理)功能2.传递(移动、输送)功能3.存储(保持、和蓄、记录)功能。

第二章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除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精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就是说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2.机械系统一般由减速系统、丝杠螺母副、涡轮蜗杆副等各种线性传动部件以及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非线性传动部件、导向支撑部件、旋转支撑部件、轴系及机架或箱体等组成。

3.传动机构不断适应新的技术要求(1)精密化(2)高速化(3)小型轻量化。

4.根据丝杠和螺母相对运动的组合情况,基本传动形式有四种类型:(1)螺母固定、丝杠转动并移动(2)丝杠转动,螺母移动(应用最多)(3)螺母转动,丝杠移动(4)丝杠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

5.滚珠丝杠与滑动丝杠的区别是.滚珠丝杠无自锁。

5.P36与滑动丝杠相比,滚珠丝杠副除上述优点外,还是有轴向刚度高(通过适当预紧可消除丝杠与螺母之间的轴向间隙)运动平稳,传动精度高,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由于不能自锁,具有传动可逆性,在用做升降机传动机构时需要采取制动措施。

6.滚珠的循环方式:内循环和外循环

内循环的优点:滚珠循环的回路矩,流畅性好,效率高,螺母的径向尺寸较小,其不足是反向器加工困难,装配调整也不方便———反向器式 P27

外循环:1)螺旋槽式 2)插管式: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但是径向尺寸较大,弯管端部用做挡珠器比较容易磨损。3)端盖式

7.滚珠丝杠副的主要尺寸参数:公称直径d0 基本导程Ph 行程( )

导程Ph(或螺矩t)指滚珠螺母相对滚珠丝杠旋转( )弧度时的行程(或螺母上基准点的思向位移)

公称导程Ph0通常指用做尺寸标识的导程值P28

8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的调整与预紧

滚珠丝杠副在此负载时,滚珠与滚道面接触点处将产生弹性变形,换向时其轴向间隙会引起空回,这种空回是非连续性既影响传动精度又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单螺母丝杠副的间隙消除相当困难,实际应用中常采用以下几种预紧调整方法:

1)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方式,特点:结构简单刚性好,预紧可靠,使用中调整方便,但不能精度定量地进行调整

2)双螺母垫片预紧调整式,特点:可实现定量调整可进行精密微调使用中调整较方便。调整公式:=n*t1/Z1-n*t2/Z2n齿数t导程

3)比螺母垫片挏预紧式,特点:结构简单,刚性高,预紧可靠但使用中调整不方便

4)弹簧式自动预紧调整式:特点:能消除使用过程中因磨损或弹性变形产生的间隙,但其结构复杂,轴向刚度低,适合用于轻载场合。

5)单螺母变位导程预紧式和螺母滚珠过盈预紧式

9.滚珠丝杠副支承方式的选择:

1)单推—单推式:特点:轴向刚度高,预拉伸安装时预紧力较大,但寿命比双推—双推式低

2)双推—双推式:适合于高刚度,高转速,高精度的精密丝杠传动系统

3)双推—简支式:双推端可预伸拉安装,预紧力小,轴承寿命较高,适用于中速,传动精度 的长丝杠传动系统

4)双推—自由式:轴的刚度和承载能力低,多用于轻载,低速的垂直安装的丝杠传动系统P3810.个传动比的最佳分配原则:(1)重量最轻原则对于小功率传动系统是各级传动i1=i2=i3=……=( )即可使传动装置的重量最轻。对于大功率各级传动比一般应以“先大后小”的原则处理。(2)输出轴转角误差最小原则:为了提供机电一体化系统传递运动精度,各级传动比应按先小后大的原则分配,以便降低齿轮的加工误差、安装误差以及回转误对输出转角精度的影响。(3)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原则利用该原则所设计的齿轮传动系统换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最小.(公式:)

11.导轨副的组成:承导件和运动件组成。按接触面的摩擦性质可分:滑动导轨,滚动导轨,流体介质摩擦导轨。按其结构特点:开式导轨和闭式导轨。

12.常见的导轨副截面形式P54组合形式:双三角形、矩形和矩形组合、三角形和矩形组合、三角形和平面组合、燕尾形导轨及其组合。(1)三角形导轨(2)矩形导轨(3)燕尾形导轨(4)圆形导轨

13.导轨副间隙地调整P57为了保证导轨正常工作 导轨滑动表面之间应保持适当的间隙。(1)压板(2)镶条法。

第三章

1.什么是执行元件:该元件是处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机械系统与微电子控制系统的接点部位的能量转换部件,它能在微电子控制系统的控制下将各种形式的输入能量转换为机械能。

2.对执行元件的基本要求:(1)惯量小、动力大(2)体积小重量轻(3)便于维修安装(4)易于微机控制。

执行元件种类:电动式,液动式,全动式。

3.对控制用电机的基本要求:(1)性能密度大(2)快速性好,即加速转矩大,频响特性好。(3)位置控制精度高,调速范围宽,低速运行平稳无爬行现象,分辨率高振动噪声小

(4)适应起停频繁的工作要求(5)可靠性高寿命长。

4.三种电机的比功率:在额定输出功率相同的条件下,比功率(),交流伺服电机得比功

率最高,直流伺服电机次之步进电机最低。电机:动力用电动机、控制用电动机。

5.DC AC的调整方法:直流伺服电机为直流供电,为调节电动机转速和方向,需要对其直u流电压的大小和方向进行控制。目前常用晶体管脉宽调理驱动和晶闸管直流调速驱动两种方式。(PWM)脉宽调制

交流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是交流伺服系统的关键,可以利用微处理器和计算机数控(CNC)对交流电动机作磁场的矢量控制,从而获得对交流电动机的最佳控制。

6.AC磁场的矢量图

7.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幅值,相位,幅相)控制

8.P103步进电机又称脉冲电机,它是将脉冲信号转换或机械角位移的执行元件

9.步距角:转子沿(顺)逆时针方向一步步地转动,每步转过的角度(转子脉冲转过的角度)。相:定子有个均匀分布的磁极,每两个相对磁极组成一相。拍:从一相通电接到另一相通电称一拍。单拍:励磁绕组依次单独通电运行。双拍:两相励磁绕组同时通电。

10.步进电机的步距角越小,意味着它所能达到的位置精度越高,通常的步距角是1.5度或0.75度

步距角的大小,=360度 /(zm) Z:齿数 m:相*单或双拍,转速v=60f/mz 步距角大小与通电方式和转子齿数有关。

11.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1分辨率,2静态特性,3动态特性

12.负载转动惯量与启动频率的关系:随着负载的增加,起动频率也会降低

13.步进电机的驱动与控制,只要控制输入电脉冲的数量及频率就可精确控制步进电机的转角及转速

14.细分驱动的特点,这种得一个步距角细分面若干步的驱动方法称为细分驱动特点:在不改动电机结构参数的情况下能使步进电机角减小,能使步进电机运行平稳,提高匀速性,并能减弱或消除振荡,但细分后的步距角精度不高,功率放大红色动电路也相应复杂。

15。无累积误差

第四章

1.专用与通用的抉择:专用控制系统适合于大批量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对于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来说,由于还在不断改进,结构还不十分稳定,特别是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时采用通用控制系统比较合理。

2.硬件与软件的权衡:动算与判断处理等,适宜用软件来实现,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某种功能来说,既可用硬件来实现又可用软件来实现

3.总线类型:由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总线的组成:

4.8086有两种工作模式:最大(MN/MX接地)和最小(MN/MX接+5V电压)工作模式。

5.读图4.7(1)8086最高访问20位,有16个拐角,分时发出一次16一次锁存4寻址空间64K。(2)74LS374为地址锁存器 两片74LS245收发器作为16位数据驱动器。

6.RAM ROM的区别:RAM存取速度快,随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

7.总线驱动的作用:当总线上所挂芯片的数目较多时,必须加总线驱动器来提高总线的驱动

能力,否则将使系统的可靠性大大降低,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8.I/O接口硬件电路的组成:主要由地址译码器,I/O读码译码和I/O接口芯片组成。

9.I/O寻址方法(p152)由指定控制字来规定各端口的工作状态,将此控制字送入控制寄存器后,即可规定各端口的输入输出。

10.实现片选的方法(1)逻辑电路法(2)译码器

11.LED显示方法:动态和静态两种。当显示位数很少时采用静态法,当显示所需的I/O太多一般采用动态显示法。(动态显示就是一位一位地轮流点亮各位显示器)

12.CPU外部连接光电隔离电路及作用

为了防止强电干扰以及他干扰信号通过I/O控制电路进入计算机影响其工作,通常的办法是首先采用滤波吸收,抑制干扰信号的产生,然后采用光电隔离的办法,使微机与强电部件不共地。阻断干扰信号的传导,光电隔离电路主要由光电耦合器的光电转换元件组成。作用:1)可将输入与输出央两部分电路的地线分开,各自使用一套电源供电。2)可以进行电平转换3)提高驱动能力

12。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172

13。检测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要求

传感器是将被检测对象的各种物理变化量变为电信号的一种变换器

传感器按输出性能分为:开关型,模拟型,数字型

14。校准:用户在使用前或在使用过程中或搁置一段时间后再使用时必须对其性能参数进行复测或作必要的调整与修正。以保证其测量精度这个测的过程就是校准

第五章

机电一体化系统操作过程的控制目的有两个,其一些根据操作条件的变化制定最佳操作方案,其二是对操作过程进行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提高控制性能,实现规定的目的功能

第七章

P.I.D调节是指(P表示比例,I表示积分,D表示微分)

PID调节器控制作用三种基本形式:比例作用,积分作用,微分作用.

P调节缺点:存在误差,干扰较大,惯性也较大的系统不宜采用单纯的比例调节器。I调节:可以减少或消除误差,但积分调节反应慢。

PI调节:比例积分调节克服了单纯比例环节有调节误差的缺点又避免了积分环节反应慢的弱点,既改善系统的稳定性能又改善其动态性能。

PID调节:不但能改善系统稳定性能也能改善起动态性能,噪声大或响应快的系统不适用。

第八章

数控机电一体化改选考虑什么?

传统机床机电一体化的改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以微机为中心设计控制系统,另一种是采用标准的步进电机数字控制系统作为主要控制装置。

第6篇:机电一体化复习资料

第一章

“机电一体化”是由mechanics(机械学)和electronics(电子学)组合而成的词。 机电一体化系统包含5个基本部分:动力源、传感器、控制器、驱动部件、执行元件或机构;实现系统的5个基本功能:提供动力与能量、检测与计量、控制、为执行机构提供驱动、完成系统功能所必需的动作。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特点:

1. 操作简单,对操作者要求低

2. 生产效率高

3. 产品的一致性好

4. 设备安全性高

5. 设备维护成本高

第二章

原动力:独立于系统之外并为系统提供一切能量。常见的原动力有:交流电机、直流电机、压缩空气和压力油。

电机按形式可分为模拟电机和数字电机,常用的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均属于模拟电机,常用的数字电机有交流伺服电机、直流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

常用的减速器类型有:齿轮减速器、蜗杆减速器、行星齿轮减速器。减速器选用时,应考虑传动比的大小、输入/输出轴的空间位置、使用条件以及经济性等因素。

普通齿轮减速器具有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缺点是外形尺寸较大,适用于场地空间不受限制、长期或连续大功率工作的场合。

蜗杆减速器工作平稳,无噪声,体积小、质量轻、机构紧凑,但传动效率低,只适用于中小功率和间歇工作的场合。

行星齿轮减速器传动比范围大、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并且可做成输出/输入同轴的形式,缺点是某些类型的结构稍复杂。

直线运动大多是由电机的旋转运动产生的。当电机匀速转动时,被驱动件的直线运动也是匀速运动时,称为线性直线运动。当电机匀速转动时,被驱动件的直线运动为非匀速运动,称之为非线性直线运动。

第三章

传感器是将特定的物理量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形式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传感器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及测量转换电路3部分组成。按输出信号的种类可

分为开关量传感器、模拟量传感器和数字量传感器。

传感器的特性是指传感器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对应关系,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精度是反映自动检测仪表的测量准确度的指标,是衡量传感器质量的最重要的指标。

灵敏度是指在稳定状态下,传感器的输出量变化值与引起该变化的输入量变化值之比。

分辨率是指传感器能检测出的被测信号的最小变化量。

线性度也叫线性度非线性误差,是指传感器实际特性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和传感器满量程输出的百分比。

迟滞是指传感器的正向特性与反向特性不一致的程度。

“霍尔效应”:半导体置于磁场中,当有电流流过时,在半导体的两侧会产生一个电动势,该电动势称为霍尔电动势,电动使得大小与电流和磁场的乘积成正比。

编码器属于数字传感器,将角位移或线位移转换成数字量,角度数字编码器按照测量数据的特点可分为绝对编码器和增量编码器。

N位码盘的分辨率为,能分辨的角度为

测量精度越高。

热电偶是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的端点焊接起来,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个节点存在温度差是,两者之间便产生电动势。

热电阻正温度系数:温度升高,电阻增加。

热电阻负温度系数:温度升高,电阻减小。

正压电效应:压电材料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在电介质表面产生电荷,在外力消除后,电荷消失。

逆压电效应:压电材料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交变电场或电压,会产生机械变形,当去掉外加电场时,电介质变形消失。

第四章

主令电器按其功能可分为5类:控制按钮、行程开关、万能转换开关、接近开关、主令控制器。

识读电气原理图的步骤:先看主电路,后看辅助电路。 ,位数N越大,能分辨的角度越小,

识读电气接线图的步骤:1.分析清楚电气原理图中主电路和辅助电路所含有的元器件。

2、弄清楚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中元器件的对应关系。

3、弄清电气接线图中导线的根数和所用导线的具体规格。

4、根据电气接线图中的线号研究主电路的线路方向。

5、根据线号研究辅助电路的走向。

直流电动机启动:

1、直接启动;

2、降压启动;

3、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

直流电动机调速:

1、电枢串电阻调速;

2、电压调速;

3、变磁通调速

直流电动机制动:

1、能耗制动;

2、反接制动;

3、回馈制动

交流电机启动:

1、直接启动;

2、降压启动;

3、星三角形启动

交流电机调速方法:

1、变频调速;

2、变极调速;

3、电磁调速;

交流电机制动方法:

1、机械制动;

2、电力制动

步进电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为机械角位移的电磁机械装置。

步进电机特点:

1、步进电机的输出转角与输入的脉冲个数严格成正比;

2、步进电机的转速与输入脉冲的频率成正比;

3、改变通电相序即可改变电动机转向

步进电机驱动器主要包括变频信号源、脉冲分配器和脉冲放大器3个部分。

伺服电机可以把输入的电压信号变换成电机轴上的角位移和角速度等机械信号输出,改变输入电压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改变转轴的转速和转向。

第五章

液压与启动系统的组成:控制元件、执行元件、控制调节元件、辅助元件、工作介质

液压油为液压系统的传动介质,选择时考虑两个性质:黏性和可压缩性

空气压缩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气压能的转换装置。

储气罐作用:减少空压机输出气流压力脉动,保证输出其流动的连续性;作为压缩空气瞬间消耗需要的存储补充之用;储存一定数量的压缩空气,当空压机停机或突然停电等故障发生时,备急使用;降低空压机的启动、停止频率,其功能相当于增大了空压机的功率;利用储气罐的大表面积散热使压缩空气中的一部分水蒸气凝结成水。

干燥器的作用:除去压缩空气中的水分和油分,使湿空气变成干空气。

第六章

可编程控制器的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

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有:指令表、梯形图与功能块图。

PLC的接口电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采用光电隔离方式、另一类采用固体继电器

隔离方式。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设计与调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深入了解和分析被控对象的工艺条件和控制要求

2. 确定I/O设备

3. 选择合适的PLC类型

4. 分配I/O点

5. 设计应用系统梯形图程序

6. 将程序输入PLC

7. 进行软件测试

8. 应用系统整体调试

9. 编制技术文件

第7篇:技术机电一体化复习题

机电一体化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 接口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环节的桥梁,它的基本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传递。

2. 关于机床精度,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填二个即可)等各项指标。

3. 机械传动方案设计的原则是_____ _最短原则。

4.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

5. 接口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各环节的桥梁,它的基本功能是_____ _、____________ 和传递。

6. 导向支撑部件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和________ __运动部件按给定的运动要求和规定的运动方向运动。。

7.如感应同步器定尺电压与励磁电压之间相位差为3.6°,节距2mm,则表明二者相对节距为零的位置移动了 mm。

8.对齿轮传动比进行合理分配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任填二个即可)

9. 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以AB-BC-CA-AB的顺序通电,叫 ,若以A-AB-B-BC-C-CA-A的方式通电叫 。

10. 莫尔条纹的移动与栅距之间的移动成_____ _关系,即光栅移动一个栅距,莫尔条纹也相应移动_____ _。

11.串行输入输出比并行慢,但传输线路_____ _,适合于_____ _传输。 12. 机电一体化系统对导轨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平稳,耐磨性好、温度变化影响小以及工艺性好等。

13. 机械传动方案设计的原则是___________最短原则。

14.三相反应式步进电机的通电方式以AB-BC-CA-AB的顺序通电,叫 ___________,若以A-AB-B-BC-C-CA-A的方式通电叫___________。

15. 莫尔条纹的移动与栅距之间的移动成___________关系,即光栅移动一个栅距,莫尔条纹也相应移动___________。

16. 旋转变压器作为位置检测装置,其工作方式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7、如感应同步器定尺电压与励磁电压之间相位差为3.6°,节距2mm,则表明二者相对节距为零的位置移动了 mm。

18.有一台三相步进电动机,转子上有80个齿,三相六拍运行,则其步距角是______________。

19.中值滤波算法其实就是___________算法,一般对被测参数连续采用N次,N取值一般为______________。

20.光电耦合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

二、单项选择题

1、 步进电动机多相通电可以( ) A.减小步距角

B.增大步距角 C.提高电动机转速

D.往往能提高输出转矩

2、步进电机驱动控制采用加/减速方式,有利于( ) A.防止步进电机失步/越步 B.防止机床机械共振 C.改善步进电机低频特性 D.增大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3、光栅位移传感器是一种将机械位移活模拟量转变为数字脉冲的测量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 )

A、电流特性 B、电感原理 C、光电转换 D、电磁感应

4、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采入计算机后往往要先进行数字滤波,采用( )方法,可滤去缓慢变化的信号中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脉冲干扰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 A、算术平均滤波 B、滑动平均滤波 C、低通滤波 D中值滤波

5、步进电动机的控制电流一般都较大,而且需要一定的顺序供给,所以需要( ),以使得能按一定控制方式把脉冲分配给步进电机的各相,并且通过功放电路来驱动步进电动机。 A、脉冲分配器 B、脉宽调制 C、脉冲计数 D、脉冲辨向

6、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 ) A.成正比的交流电压 B.成反比的交流电压 C.成正比的直流电压

D.成反比的直流电压

7.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在采入计算机后往往要先进行数字滤波,采用( )方法,可滤去缓慢变化的信号中由于偶然因素引起的脉冲干扰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 A、算术平均滤波 B、滑动平均滤波 C、低通滤波 D中值滤波

8.、步进电动机多相通电可以( ) A.减小步距角

B.增大步距角 C.提高电动机转速

D.往往能提高输出转矩

9、步进电机驱动控制采用加/减速方式,有利于( ) A.防止步进电机失步/越步 B.防止机床机械共振

C.改善步进电机低频特性 D.增大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10、在机电系统的控制输出接口中,多采用( )实现电信号之间的隔离。 A,光电耦合器 B,晶闸管 C,功率晶体管 D,场效应晶体管

三、判断题

1、双螺母式滚珠丝杠副在消除轴向间隙时的预紧力越大越好,以便保证无隙传动,提高传动精度。( )

2、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系统除要求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 )

3、柱面坐标机器人具有一个回转和两个平移自由度,其空间利用率较低,主要用于重物的2

装卸、搬运。( )

4、对于中小型的闭环系统可考虑采用交直流伺服电动机,对于负载较大的闭环伺服系统可考虑选用伺服阀控制的液压马达。( )( )

5、对直流伺服电动机来说,其机械特性越硬越好。 ( )

6、在不影响系统刚度的条件下,传动机构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应尽可能小。( )

7、在使用模拟电路组成检测回路时,为了进行非线性补偿,通常采用与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相反的元件,通过硬件进行线性化处理。( )

8、 对于中小型的闭环系统可考虑采用交直流伺服电动机,对于负载较大的闭环伺服系统可考虑选用伺服阀控制的液压马达。( )

9、 在进行闭环伺服系统设计时,一般稳定性不成问题,仅考虑精度要求,并通过合理的结构参数匹配尽量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 )

10、 在接口电路设计中,应进行抗干扰设计。( )

四、问答题

1. 滚珠丝杠的内循环和外循环各有何优缺点?

2.步进电机的单电压供电方式与双电压供电方式有何区别? 3.简述光栅、磁栅、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和各自特点?

4、常见的数字滤波方法有哪些?

5、莫尔条纹的作用?

6、数字滤波的方法有哪些?

五、接口设计题

1、在一机电一体化产品中,8031通过串行口扩展74LS164控制6位LED显示器,试画出接口逻辑。

2.在一机电一体化产品中,采用8031作控制微机,要求通过其并行口8255扩展3位LED显示器,试画出接口逻辑。

3、8031单片机通过p1口扩展4*4矩阵键盘,画出中断方式接口逻辑。

4.画出三相步进电机软件环形分配接口示意图。

六、说明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 分析说明下图双螺母螺纹预紧方式原理

3

预拉方向调整垫片螺母A 螺母B预拉方向丝杠侧 4123

2.分析下图机器人手臂双片齿轮传动间隙调整原理

3 4 5 6 7

12

33. 分析下图直流伺服电机的调节特性。

4、以机电一体化典型产品工业机器人为例,说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成。

手臂液压/电气动力装置肩部旋转偏转肘部伸长手腕机器人控制器手臂摆转俯仰转动4

上一篇:属虎今年运程下一篇:七年级组工作计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