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例讨论总结分析

2022-09-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疑难病例讨论总结分析》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疑难病例讨论总结分析

骨科教学中临床病例讨论优势的分析

摘要:为了充分提高临床教学效率,调动医学生对于骨科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所在,我院采取在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加入病例讨论内容。实践证明,传统授课结合病例讨论的教学方法效果理想,一方面训练了同学们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全面思考、顾全大局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骨科学;病例讨论;教学方式;优势

一、前言

临床科室实习是医学生学习和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是连接医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纽带,是医学生实现从学生到医生角色转换的必要程序。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中,临床实习显得更加重要。研究生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的深造,同时也是为祖国医疗事业培养高能力人才的过程。在骨科学这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教育中,由于其内容涉及光法,使骨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显得更加困难。因此,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骨科医务工作者,更好地满足医疗事业需求,是一个极其艰巨而又现实的问题。近些年全国上下的医学院校、教学医院等教学机构不断地在探索,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十分有效又确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充分提高教学效果。

二、病例讨论法的定义及应用

骨科,一门外科学特点鲜明的学科,其包含内容极为广泛,如验证、外伤和肿瘤等临床疾病,同时也涵盖了临近骨组织的病理生理和解剖等方面基础知识。对于骨科的医学生来说,完全掌握骨科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极其不易,这对于骨科专业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课堂板书或者PPT等媒介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称为基础学习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全面、系统地将知识点传授给同学,但是存在较严重的不足之处就是同学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劲头很差,对于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很难理解和记忆,直接导致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临床实践能力受到影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problem based 1earning)是针对于LBL的劣势而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本文旨在骨科學研究生培养中加入病例讨论这一元素,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讨论分析,现汇报如下。

在医疗工作中,不仅仅要对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等熟练掌握,在专业素质过硬的同时还必须遵循爱伤意识,具有严谨的思维,认真的态度,这是每个医务工作者所必须拥有的基本素质。尽管每天的临床工作都十分繁忙,我科仍然坚持每天进行病例讨论,在回顾病例诊断、治疗等每一个环节是否存在问题的同时,也是给其他医务工作者或多或少提示。在病例讨论过程中,经常会有医学生发现一些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甚至是平时误以为正确的操作,都可以在此时得到纠正。例如,有一例前臂骨折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发现前臂明显旋转受阻,经过X线拍摄后发现该例患者合并近端桡骨小头脱位。通过这个简单的病例讨论可以对孟氏骨折、盖氏骨折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且对“近端桡骨小头脱位”这一病症漏诊所造成的后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外,在髌骨骨折的诊断病例中,很容易发生髌骨纵行骨折的漏诊。因为在常规的髌骨骨折诊断中,通过影像学检查膝关节,很容易发现髌骨骨折线。但是一旦患者发生的是髌骨纵行骨折,在影像学图像中几乎完全是阴性的,侧位X线无法发现髌骨纵行骨折线,而正位X线检查结果也由于股骨阻碍视野,很难发现骨折线,这是该病极易发生漏诊的主要原因。因此,过于依赖影像学诊断是不可取的,因为认真的医生在最基本的体格检查中很容易发现该病。通过对别人的漏诊病例进行讨论后,在自己今后的诊断和治疗中遇到同样病例时,则会在进行X线拍摄时刻意地去观察该患者是否同样存在近端桡骨小头脱位,或在髌骨骨折的诊断中进行常规查体,从而避免这些漏诊的发生。由此病例讨论可以说明,无论当前科技是如何先进,也不能丢掉最基本的技能,否则先进的科技不但不能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反而会成为阻碍自身医疗水平和专业技能进步的绊脚石。

病例讨论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典型或疑难病例的准备、病人资料的收集和归纳分析、集体查房、讨论、诊断、评估病情的发展和演变等。通过病例讨论,能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将病例讨论加入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可以加强医学研究生的自学能力,改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能够更加顾全大局、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方面也可以有更出色表现,对其所掌握的知识点和临床技能能够有机地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较过去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明显活跃,既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一去不返,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明显增多,使得同学们在课后针对课堂上讨论的病例可以主动地去查阅资料,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教”的过程中,针对同学所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的同时,也是教师们“学”的过程,对教师知识面的广泛度及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度均是一个考验。这样,能从多方面训练和培养医学生和教师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其医学素质。

三、病例讨论法的重要意义

病例讨论法是医学教育中训练医学生的主要方法,教学中插入病例讨论,对学生的诊断思维的培养有很重要的意义。病例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将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和数据整体化、系统化,使学生的诊断思维更加严谨。而诊断思维是否严谨,学生考虑是否全面,则是能否作出正确诊断、是否漏诊误诊的关键所在。在每个病例讨论阶段结束后,每位同学都会被要求提交一份完整的报告总结,报告成分除主要包括病因、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常规病例包括内容外,还包括易漏诊、易误诊、诊断中注意事项、治疗中注意事项及治疗后应如何避免并发症等主观陈述内容。提交后由专人进行批阅、修改并反馈给同学。经过施行新的教学方法,在期末理论考核中同学得分更高,专业术语使用更加准确,知识要点、得分点的把握更加到位,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同学答卷相比,分数明显提高。新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巩固医学生学过的医学知识,并很好地进行实践。

另外,病例分析有利于训练学生对医学事件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首先,在准备病例资料时要条理清楚,简明扼要,书写规范认真,且不可以前后矛盾;其次,讨论过程中,要对病人病情的介绍条理分明、口齿清楚。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病情汇报要领,并进行示范。这要求必须按照一定的模式,先介绍病人的一般资料,然后详细介绍病史体检、辅助检查、病情的演变等,再进一步提出处理的措施。通过汇报病情,可以详细了解学生以及教师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临床技能的熟练程度。并且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可以使学生对疾病诊治有全面的认识。

四、小结

骨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多,涉及面广,涵盖病理学、解剖学、放射学、生物力学和外科学等学科知识,专业性强,比较抽象,一直是外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不断地巩固理论知识、回顾、总结,并且在实习中将理论与操作相结合,才能够体会到骨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所在。在病例讨论中,同学可以在他人作報告时从中发现自己以前不了解的知识点,或者没有意识到的错误,漏诊、误诊的危害性等,使其能够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注意到这些问题的所在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另一方面,对于临床教师而言,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师生互动增加,同学对于骨科学这种专业性极强的课程主动求知的积极性增加,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趣味性更浓,同时也是对我们临床教师的一种挑战,一个班级的同学全部参与到病例讨论中,就很有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对本专业的知识足够熟悉,还需要根据病例,对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做相关准备,促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学”,师生共同进步。由此看来,病理分析加入到教学中,不仅有利于同学专业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于述伟,王玉孝.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2]黎逢峰,范存义.PBL与以相关病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法在骨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4):203-204.

[3]姚军,李佳,冯振博.临床病例讨论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6):99-100.

[4]阿里木江·阿不来提,艾合买提江·玉素甫.病例讨论结合临床带教在骨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教育,2014,23(8):24-26.

[5]蔡晓冰,孟通,吴展羽.医学本科生骨科影像学技能培养的初步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8):1032-1033.

作者:罗高斌

第2篇: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总结

脑外科2013年疑难病例讨论年度总结

为切实提高科室医务人员的临床诊断思维和技能,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科室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对脑外科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总结如下:

1、为保证我科的疑难重症病例讨论程序化、制度化,所有我科的疑难病例,均需进行讨论。其他科室涉及我科相关专业的疑难病例,也可进行病例采集、分析、讨论。

2疑难病例选择一般是指入院一周内未能确诊或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病情加重的患者 ,除组织科内讨论外、部分涉及多专业及多学科的患者,必要时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关专家进行院内、外疑难重症病例讨论,同时也可应患者家属请求吸收院外专家参加。

3、全科病例讨论:由护士长主持,全体护士参加,本科室内讨论的形式

4、本科疑难病例讨论由床位护士详细介绍病史、诊疗过程及各种检查结果,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陈述当前治疗方案、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讨论参者对患者病历、当前病情进行全面分析,针对病情的可行性诊治方案做进一步讨论,总结,尽早明确诊断,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

5,再由责任护士将现有护理措施,存在问题介绍,其他人员进行补充发言。高年资,高职称的护士对病例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中特别注意的事项,护理重点难点进行补充。护士长对护理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环节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提出预防预案及措施,并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6目前我科一年来疑难病例讨论进行的很好,疑难病例主要集中于脑出血,多发脑挫伤,颅脑损伤术后,但目前我科类似相关病例较少,今后需进一步采集分析,讨论。随着老年化社会到来,脑血管意外患者明显增多,此类患者基础病复杂,脏器储备功能差,病情进展快,易出现反复住院,需加强宣教,避免诱因,做好预防工作,需要医护人员进一步关注。

2013年12月31号脑外科

第3篇:CT室疑难病例讨论与分析制度

为提高CT室疑难病例诊断水平, CT室全体医生必须严格遵守疑难病例讨论、分析制度,具体制度要求如下。

一、 设立专门的读片室。

二、 每周一早上8:00-8:30由科主任或科内高级职称医师带领全科医生及进修、实习医生进行疑难病例读片,如遇到时间延长,当班医师应按时上岗。

三、 由值班医生负责挑选上一周内疑难、典型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疑难病例的病史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并负责汇报病史、分析影像,然后各级医师充分发表意见,最后由上级医师综合分析病例信息,对科内各级医师的意见进行点评,总结诊断经验,交流鉴别诊断心得。

四、 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选择有意义的病例做病理追踪。

五、 疑难病例分析、讨论过程中,每位医生应该尊重诊断依据、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在诊断交流过程中端正诊断态度、提高诊断水平。

五、疑难病例主持人员必须广泛深入查阅资料,认真了解临床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尽可能做出科学、客观、正确判断,倡导民主求实的学术风气。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CT室

第4篇:月度疑难病例讨论总结

普外1科2014年5月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总结

为切实提高科室医务人员的临床诊断思维和技能,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科室的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对2014-05-01日 至2014-05-31日普外1科疑难病例讨论分析总结如下:

1、为保证我科的疑难重症病例讨论程序化、制度化,所有我科的疑难病例,均需进行讨论。其他科室涉及我科相关专业的疑难病例,也可进行病例采集、分析、讨论。

2、疑难病例选择一般是指入院一周内未能确诊或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病情加重的患者 ,除组织科内讨论外、部分涉及多专业及多学科的患者,必要时报医务科,由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院内、外疑难重症病例讨论,同时也可应患者家属请求吸收院外专家参加。

3、本科疑难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详细介绍病史、诊疗过程及各种检查结果,以病例诊断、治疗为重点,陈述当前治疗方案、治疗后出现的病情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提出诊疗过程中的困难。讨论参与者对患者病历、当前病情进行全面分析,针对病情的可行性诊治方案做进一步讨论,讨论时各级医师能根据患者病情就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发言踊跃,重点突出,不同意见能及时提出,经积极讨论后最终能拿出对患者最有益的治疗方案。最后由讨论会主持者归纳总结,尽早明确诊断,形成统一的诊疗方案。讨论结束后由经管主治医师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告知会诊专家的意见,多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并及时记录讨论结果在科室保存的《疑难病例会诊讨论记录本》中。

6、目前我科本月疑难病例讨论进行得较好,疑难病例主要集中于不明原因腹痛、肿瘤、急性重症胰腺炎。针对我科室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重要课题,今后需进一步采集、分析、讨论。消化道肿瘤目前有增多的趋势,患者大部分均诊断明确,疾病终末期虽病情危重,但诊断明确,治疗缺乏有效手段。随着老年化社会的来临,消化科老龄患者明显增多,此类患者基础疾病复杂,脏器储备功能差,病情进展快,易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治疗费用及重复住院率高,需科室医护人员进一步关注。

二、存在问题

1、个别讨论内容记录信息不全。

2、年轻医师对讨论内容记录信息不全。

3、护理人员参加讨论人数少,且就护理方面提出问题及建议少。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登记制度。

2、鼓励年轻医师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言,加强对年轻医师的业务理论培训学习,同时结合病例查阅相关文献,提高理论水平。

第5篇: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单项选择题

1.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B)查房。 A、科主任 B、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 C、主治医师 D、住院医师

2.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C)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应及时组织讨论。 A、3天内 B、5天内 C、一周内 D、十天内

3.入院(A)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有难度的病人,由副主任医师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

A、2周 B、3周 C、一月 D、1周

4.新入院或病情突变的危重病人,填写病危通知单(C) A、一份 B、一式两份 C、一式三份 D、一式四份

5.关于“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必要时请相关科室的专家、医护职能部门、院领导参加或全院讨论 B、参加讨论的人员应对该病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

C、讨论最后由主持人进行归纳总结,并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D、讨论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记录

多项选择题

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目的在于(ABCDE) A、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B、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C、是提高诊断率、治愈率和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D、尽早明确诊断

E、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填空题

1、 死亡病例讨论由____________(科主任)主持,______________(医护)和______________(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___________(医务科)派人参加。

2、 死亡病例讨论应该明白___________(死亡原因)、______________(诊断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___________________(今后的努力方向)五个问题。

3、 疑难病历会诊讨论由________(科主任)或________________(副主任以上医生)主持,召集有关人员参加讨论,尽早明确诊治。

简答题

1.简述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凡遇到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疑难病例讨论,通知有关人员参加,认真进行讨论分析,争取尽早明确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

1、入院两周仍未能确定诊断或治疗有难度的病人,由副主任医师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提出诊疗意见。

2、对诊断有争议或治疗确有难度的病人可提交医务科组织会诊或全院病例讨论,以确定诊疗措施。 2.简述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凡死亡病例,一般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组织病例讨论,特殊病例及时组织讨论。已进

行尸检病人的病例讨论,待尸检病理报告后进行,但一般不超过二周。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和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死亡病例讨论必须设专门记录本记录,并摘要记入病历。死亡病例讨论必须明确以下问题:死亡原因、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护理是否恰当及时、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今后的努力方向。

判断题

1.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的目的在于:尽早明确诊断,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2.甲乙类、新开展的及特殊病例手术(部分丙类)均应术前讨论。(√)

第6篇: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 目的

为了使疑难病尽早确诊,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措施,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二、 定义

凡科内遇疑难病例讨论的流程标准。

三、 职责

1. 医务部主任负责制定和修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2. 超声科医师负责执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3. 超声科主任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科室对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4. 医务部主任监督和检查全院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的执行。 5. 医疗院长、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主任疑难病例讨论的执行。

四、 程序 1. 讨论对象

各种疑难病例、诊断不明确的病例、病情复杂的病例。 2. 讨论提出

疑难病例讨论由主管医师提出,科主任主持,本科医师参加,必要时邀请相关科室专家参加,特殊情况也可邀请医务部,医疗院长参加或者由医务部组织全员性讨论。 3. 讨论前准备 讨论前由经治住院医师将相关医疗资料收集完备,必要时提前将病例资料整理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参加讨论人员应查阅相关医学资料,认真准备。 4. 讨论程序

① 讨论时由经治医师简明介绍病史,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旨医师应详细分析病情,提出开展本次讨论的目的及关键的难点疑点等问题;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并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

② 科内疑难病例讨论由三级医师主持,负责介绍解答欧冠病情、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分析意见。病历由住院医师报告,会议结束时由主持人做总结。 5. 讨论记录

疑难病例讨论应有记录,讨论由经治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参加人员发言、讨论意见、考虑诊断和治疗方案、今后应当做哪些工作、有哪些经验教训、其它注意事项等等。

将讨论记录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整理后另附页抄写,确定性或结论性意见。

第7篇: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讨论时间:2013.02.16 地点:儿科医办室

参加人员:副主任医师张XX;主治医师:姚XX;住院医师:XXX 讨论内容;儿科*床苟亚琼1.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重症,2.营养不良Ⅲ度病案。汇报病历:住院医师王彩弟。

1.患者苟XXX,女,月,因间断痉挛性咳嗽、痰鸣3天,喘息、气促、精神反应差加重1天于*年*月*日*时入院。住院治疗*天。

2.现病史:患儿于入院前3天因感冒后出现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痰鸣,精神及食欲差,病后口服“头孢氨苄,小儿止咳化痰颗粒”(具体药物剂量不详)等治疗2天,效果不佳,今日患儿咳嗽、痰鸣、喘息、气促加重,嗜睡、精神反应差,哺乳减少来诊,发病过程中无呕吐、腹泻、发绀、呼吸困难及抽风、昏迷症状,以“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收住本科。

3.既往史:无传染病接触史,无外伤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过敏史。曾因早产儿32周,极低出生体重儿(其母患妊高症)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1月出院。生后50余天患肺炎再次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10天,本次住院前10天曾因痉挛性咳嗽以支气管肺炎在宝鸡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5天好转出院。

4.体格检查:体温:37℃,呼吸:38次/分,心率:140次/分,体重:.5kg。发育差,营养极差,神志清楚,精神反应极差,面色苍白,表情自然,反应迟钝,哭声弱小,无脱水貌,无呼吸困难,无三凹征。皮肤颜色苍白,弹性差,无皮疹、紫斑及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头颅外观无畸形,前囟未闭,大小:2cm×cm,张力不高,头发稀疏、黄,双上眼睑无下垂,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分泌物;无乳突红肿。唇无发绀,唇周无紫绀,咽部充血,颈软,气管居中,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节律规则,无吸气性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及中小水泡音。心率次/分,心音低钝,节律整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外观平坦,脐无渗液,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柔软,腹壁下脂肪厚.3cm,无压痛、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脏肋下cm,剑突下cm,脾脏肋下未扪及。肠鸣音正常,无气过水声、金属声。脊柱无畸形,活动度正常,四肢关节无红肿,无双下肢水肿。肢端暖,甲床红润。肛门无畸形,泌尿外生殖器无畸形。神经系统:腹壁反射正常,膝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双侧克氏征阴性。

5.辅助检查:血常规示:WBC:11.29×109/L,HGB:126g/L,NEUT#:3.16×109/L,NEUT%:27.29%,LYMPH%:66.74%,MONO%:4.94%。心肌酶示:AST:70U/L,CK:200U/L,LDH:309U/L,CK-MB:34U/L,HBDH:278U/L。肺炎支原体(-)。尿粪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拍片示:支气管肺炎。

初步诊断:1.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重症2.营养不良Ⅲ度。入院后治疗原则***效果及存在治疗疑难重点问题。

讨论目的;1;明确诊断;2;治疗原则、主要药物及注意事项。 XXX住院医师;根据患儿病史,间断非痉挛性咳嗽、痰鸣、喘息、气促,结合辅助检查。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临床特点。诊断:1.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重症 2.营养不良Ⅲ度诊断成立。治疗维持原方案,同意目前的治疗。

XXX住院医师:根据患儿出生史及病史,间断非痉挛性咳嗽、痰鸣、喘息、气促,结合辅助检查,诊断:1.急性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重症 2.营养不良Ⅲ度诊断成立。 XX住院医师:根据患儿间断非痉挛性咳嗽、痰鸣、喘息、气促。诊断成立。治疗维持原方案,同意上述治疗。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应与支气管哮喘鉴别。支气管哮喘:多见于年长儿,呈反复发作,突然出现喘息、呼吸困难,喘息发作可 与感染无关,也可由感染诱发,双肺可闻及喘鸣音,多无湿性啰音,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喘息迅速缓解。

XXX主治医师:根据病史及体查、结合辅助检查诊断无异议。观察病情变化。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应与原发性肺结核鉴别。原发性肺结核:常伴有喘息,可闻及哮鸣音,可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实验和胸部X线改变予以鉴别。治疗维持原方案,同意上述治疗。

XXX副主任医师:以上诸位医师均已阐明,根据患儿病史及表现,诊断成立,治疗全面,氨茶碱、酚妥拉明、硫酸镁平喘,低流量吸氧。对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诊断及治疗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积极完善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护理,治疗做到全面准确到位。

*本例病历讨论无重症肺炎特点及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和今后继续治疗液体量、张力、滴速等。

上一篇:郑州不动产登记矛盾下一篇:美丽的家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