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实习问题及建议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习是学生一个阶段学习后的重要内容,通过实习能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很多学生认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习阶段都会豁然开朗,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口腔医学实习问题及建议范文2,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口腔医学实习问题及建议1

1教师因素

1.1师资力量不足由于高校扩招以及热门专业盲目开设,导致临床检验专业学生人数剧增,从而引起临床实习资源十分紧张,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严重匮乏,尤其在高校的直属附属医院,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往往实习同学多于检验科的在职职工人数,这就造成了先来的实习同学充当老师,再去教后到的同学,甚至少数同学都没人管,严重影响了实习同学的积极性,而且学生的实习计划也难以完成,实习质量严重受到影响。

1.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历史原因,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的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才陆续进入临床,而且毕业人数相当有限。即使现在,许多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在学历结构上参差不齐,高学历人员较少,多数带教老师无课堂理论教学经验,而且也没有受过正规化的教师资格培训,不能够激发实习同学的学习热情,缺乏正确引导实习同学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他们只顾埋头工作,不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贻误了学生的实习教学。

1.3教师的责任心临床检验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不同于学校的专职教师,临床带教老师认为,处理繁重的日常临床检验工作,是他们主要工作职责;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有纳入评价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客观指标,使不少临床检验工作者对实习带教工作失去热情,挫伤了他们参与实习带教工作的积极性,他们甚至把实习带教工作当成是一种负担,忽视了实习教学是自身的一种责任和使命,势必影响学生的实习质量。

2实习生管理

实习同学进入实习单位应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实习科室以及学校共同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管理。然而,实习同学一旦离开学校,学校对实习同学管理的责任似乎全部转嫁给了实习单位,在整过实习过程中,学校对实习同学只是例行检查1~2次,平时几乎失去联系。而多数实习单位,在经济利益和名利的冲击下,往往只重视医疗和科研,忽略了临床教学,即使在教学医院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甚至有些实习单位,并没有专门的科室或部门负责实习同学的管理。而实习科室—检验科,由于专业组较多(有些学校检验本科实习计划还包括部分临床科室轮转),实习同学在每个专业组的实习时间较短,有的只有1~2周的时间,由于时间短,有些专业组对实习同学疏于管理,放任自流;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压力,不少带教老师同情实习同学,为他们考研和找工作尽可能地提供便利,结果常常导致同学的实习效果得不到保证。

3采取措施

3.1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学校能够提供及时的就业信息,然而,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多数用人单位并不像以前那样从学校招聘人才,因此学校能提供的就业信息比较有限。而实习科室即使没有能力为实习同学提供就业机会,但是作为用人单位主体医院,实习科室的主任或老师比学校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医院兄弟科室进行联系和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并向实习生提供就业信息,甚至利用带教老师的人际关系,向用人单位直接推荐优秀的实习生。这一方面给学生增加了就业选择的机会,减少了实习生就业的盲目性,减轻了学生就业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向老师展示自己的才能,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实习上。

3.2培养敬业精神由于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的需要,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培养实习同学的爱岗敬业精神,使同学正确认识自己职业的重要性;“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此外,由于科技进步,目前的医学检验工作早已告别传统的只做“三大常规”的化验室时代,检验技术及其学科发展已经渗透到临床各个专业,检验专业在医院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临床与检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临床的各种诊疗活动也越来越依赖与实验室检查。因此,在提高检验质量的同时,首先必须自己重视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3.3改善教学模式传统的检验实习带教模式是以技能和经验为主,更多地满足于培养实习同学的实验技能,对临床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疑问,临床带教老师也很少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提出,目前已成为国际上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自主地从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学习到知识的内容,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同时,PBL教学模式对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和培养其教学技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带教老师不但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要熟练掌握,还应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本专业的一些研究进展,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检验科还应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带教老师,在科内对实习同学举行专业知识讲座和业务学习,总结临床经验和心得,介绍新技术和新方法及相关研究进展,拓宽同学的知识范围,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同时带教老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4加强实习教学管理临床实习教学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应该从长远的利益出发,在抓医疗和科研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教学工作,医院和科室都应该指定专人负责实习教学管理,制定请假制度、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等,定期召开实习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和解决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带教老师的教学责任,制定师生双向考核制度,将教学质量和考核结果纳入个人档案,与晋升职称和晋级工资挂钩。此外,学校也应该经常检查实习点,经常与实习单位和科室联系和交流,及时了解实习单位反馈的情况,配合实习医院共同管理好实习教学。

总之,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专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检验实习教学得不到重视,势必影响医学检验专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检验实习教学,正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才能让学生不浪费宝贵的实习时间,重视实习教学,为培养合格和高素质的检验人员打下扎实基础。

作者:钟政荣郭普田万林宫继勇刘蕴霞周巧云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口腔医学实习问题及建议2

临床医学是我国高校教育中重要的医学教育专业,尤其是专业研究生教育,每年都要为国家输出大量的临床医学人才。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教育质量,对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解决方案与其他专业研究生教育相比,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因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具有较强医疗能力和医生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医学实用人才,其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直接关系。所以,寻找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与我国的《执业医师法》有冲突

1995年5月,我国正式颁布并实施了《执业医师法》,该法律规定,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者,必须由执业医师进行指导,并在医疗机构、防疫机构、保健机构实习一年以后,才可以参加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后方可拥有临床处方权。在这种规定下,临床医学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专业研究生以后,就没有进行独立医学诊断、医学处方以及开具医学证明的权利,缺乏临床实践机会,会直接影响学生临床能力的提高,导致研究生的临床能力难以在医院进行培养。

2.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当前,高校医学教育属于教育部管辖,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则归卫生部主管,由于两个部门在政策上缺乏统一性,导致学校教育与医师培训之间存在互不认可的现象,研究生步入工作岗位后仍要参加医师培训,从而造成了培训资源的巨大浪费。

3.过分重视实践性,导致临床科研训练不足

临床医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要想具有较强的临床水平,就必须在临床医学实践上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一些高校为了提高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保证研究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于是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进行压缩,缩短了教学时间和课程内容,导致一些课程的学时不足,难以满足研究生进行科研的需要。此外,一些学校降低了专业研究生的学术要求,甚至取消了毕业论文,导致一些学生认为自己只要掌握应用技能即可,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长期以往,会使专业研究生教育沦为单纯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1.对《执业医师法》进行修订

国家在《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必须实习一年以后,才能参加职业考试就是本着对病人负责,对生命负责的态度,防止应届毕业生由于经验不足,造成误诊,给病人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但是这一规定,却阻碍了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关部门应当权衡利弊,对《执业医师法》的有关内容进行重新修订,如专业研究生可以给予部分的临床处方权。

2.将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医师培训进行并轨

当前,我国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临床能力培训的重要性。虽然两者在报考条件、培养方式、培养要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但是两者都希望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来提高学员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为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医疗人才。所以,应当以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结合点,将两者结合到一起。

2013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64所开设临床医学硕士教育的学校进行教学改革,一些学校就开始进行了专业研究生教育与医师培训并轨的大胆尝试。比如,一些学校在招收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同时,并聘为本校的住院医师,使学生同时具有研究生和医师两种身份,从而实现研究生招录与医师培训招录的完美结合。一些学校将学位授予标准和医师准入标准结合到一起,即研究生在毕业时必须达到医师培训的标准。研究生在毕业时除了获得学位证、毕业证以外,还将获得医师培训合格证与医师执业资格,达到“四证合一”。

3.实践性与学术性相结合

当今社会,临床医师不但要会看病,还要具有相应的研究能力。所以,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要以实际的医疗实践为基础,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与临床关系紧密的科研工作。此外,学校还要组织相应的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科研方法,提高专业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当做出要求,督促学生进行科研工作。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层次医疗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人们对医疗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应当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医疗人才。所以,高校临床医学教育应当不断反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促进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光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11(05):13-17.

[2]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05):11-23.

[3]赵倩.广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07):20-34.

上一篇: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论文下一篇:财务管理实时评价系统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