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鉴赏管理论文

2022-04-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中职语文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为充分发挥中职语文课程的教育作用,还应以中职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如何构建文学欣赏高效课堂模式。提高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效果,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文学鉴赏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文学鉴赏管理论文 篇1:

中学文学社团研究综述

摘要:中学文学社团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学界对中学文学社团进行了初步研究,成果集中于“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特性与基本内容”“中学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中学文学a社团对素质教育及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中学文学社团的推进策略”四个方面。提升关注度、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注重活动研究、拓展研究视野,是进一步研究中学文学社团的值得关注之处。

关键词:中学;文学社团;研究综述

文学社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中学文学社团建设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笔者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学文学社团栏目工作,形成了一些思考,并于2013年和东台市实验中学合作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本的初中文学社团建设研究”。在此过程中,笔者梳理了学界同人撰写的与之相关的研究论文。本文拟从“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特性与基本内容研究”“中学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中学文学社团对素质教育及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和“中学文学社团的推进策略研究”四个方面,对中学文学社团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

一、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特性与基本内容研究

(一)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的特性

有两篇文章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邹国春的《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四项原则》认为,校园文学社团应遵循四项原则:组织性原则——保障开放性原则——前提活动性原则——根本整体性原则——目的[1]。丁春锁的《语文新课程视野中的文学社团》则指出,“文学社团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课外活动的一种形式,具有课外活动的一般特点,又具有其特殊性”,即“主体性”“活动性”“开放性”和“群体性”[2]。其他文章或多或少也有论述,但基本没有超出上述范畴。

(二)中学文学社团活动的基本内容

较为集中地对此进行论述的依然是邹国春的《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四项原则》,他认为文学社活动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基本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1.举办文学讲座2.指导课外阅读,并提出要组织一年一度的文学采风活动,举办文学晚会、辩论会,鼓励学生参加影评、征文比赛[3]。

其他文章则多是以某所特定学校文学社团开展的活动进行概述总结,例如郭志贤的《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以该校“俊园文学社”为例,将活动总结为定期编印社刊,每季度举办现场作文竞赛,小记者采访,每学期组织一次课本剧展演,组织系列讲座,走出学校服务社区等[4];杨建秋、沈根元的《加强文学教育,区域性推进中学文学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则以浙江桐乡中学文学社为例,指出文学社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定期或不定期出社刊”“踊跃向外投稿”“向学生推荐不少于10本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等[5]。

二、中学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研究

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文学社团要求参与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读多写多说,因而与语文教学形成了密切的联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重要补充。

邵天伟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文学社团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获得的知识,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可以发挥学生语文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6],因而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深受学生欢迎、行之有效的好形式。

刘兴华的《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主要探讨了构建高效益的初中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模式,认为文学社必须在语文教研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所有语文教师都兼任文学社的辅导教师,语文教学与文学社团活动都要做到“以人为本”,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7]。

潘进福的《文学社——语文教学的良师益友》则指出,文学社是语文先驱者的摇篮,是语文与生活的结晶,是语文素质教育的走向,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老师与学生情感的桥梁[8],对语文教学有深远的影响。

从这几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不难看出,论述者均注意到了文学社团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影响,认为文学社团是语文教学的有力补充,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关注的方面。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余,有义务有责任对文学社团建设予以更多重视。

三、中学文学社团对素质教育及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研究

(一)心理素质教育功能

赵冰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认为,校园文学社团活动能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并能逐步积淀成为一种稳定的内在素质[9];丁春锁的《语文新课程视野中的文学社团》认为,文学社的活动是学生自愿参与的,因而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能较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这有助于他们增强信心,重新认识自我”[10];陈光明的《中学生文学社——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则指出,文学社活动能让一些差生发现自己的价值,进而激发起自身的内动力,对学习充满希望和自信,积极向上,改变落后面貌[11]。

(二)创新功能

赵冰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认为,开展文学社团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参观访问、调查采访、听文学讲座鉴赏名著名篇、写作中的字斟句酌等,都激励着创新意识,“学生获得某种成功之后,会体验到创新的欢乐,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变得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形成创新习惯”[12];周国正、夏雨娟、夏小娟的《学生社团建设:文化立校的重要载体》则指出,社团是“创新能力体现的文化载体”[13]。

(三)美育功能

李秀明的《校园文学活动的作用及发展对策》指出,校园文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在活动中,学生参加文学作品的欣赏、阅读、评论、创作及演出实践,会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并且,文学活动本身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抒发情感缓和焦虑情绪、转移苦闷心情的手段,让学生看到自己周围环境中就有许多美的事物,崇高的人物,能够真正启发他们对身边现实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从而达到德育和美育之目的[14];赵冰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认为,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具有培养学生审美品格的功能,这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审美活动过程,能够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逐步地既形成一种审美的能力,又积淀成一种审美的品格素质[15]。

此外,李秀明的《校园文学活动的作用及发展对策》则指出,教师及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应从中提取信息,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16],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四、中学文学社团的推进策略研究

研究者对中学文学社团推进策略的论述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一)争取各方支持

郭志贤的《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指出,领导重视是社团的坚强后盾,优化队伍是社团的有力保障[17];邵天伟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提到,文学社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赢得校领导支持,教师群体(特别是同组教师)支持,家长、学生支持,此外,还要争取名家指点[18];王霜玲的《浅探学生文学社组织的指导》认为,配备常务指导老师是提高文学社活动质量的必经途径[19]。

(二)规范组织形式

王霜玲的《浅探学生文学社组织的指导》提出,要办好校园文学社团,首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只有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文学社团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才能出成果[20];胡秀芳的《中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指出,文学社团建设要“规范制度,明确导向”[21];刘兴华的《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认为,文学社要建立一个完整而富有弹性的文学活动体系[22],使文学社活动有章可循;郭志贤的《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则提到,规范有序是社团的坚实基础[23]。

(三)丰富活动平台

邵天伟的《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指出,文学社的活动除举办写作专题讲座、写作欣赏与会诊等常规活动外,还可开展读书心得会、朗诵会、名著(或影视)研讨会、演讲会、名家书法赏析、小品演出、采访、与作家见面等等活动,并争取发表园地[24];刘兴华的《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认为,文学社团活动要注重实践性、综合性、趣味性,要面向生活、面向校园、面向社会,多实践、多动笔,寓教于乐[25]。

(四)培育文学骨干

胡秀芳的《中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指出,文学社团不仅要提供学生社团活动的时空,还要对社团骨干加强指导,要创设条件,培养骨干[26];郭志贤的《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认为,文学社团要凸显主体,培养骨干,要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展现[27];刘兴华的《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则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学社干部的作用,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使其在文学社团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28]。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学界对中学文学社团的研究,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推进,除了单篇论文外,也有几篇硕士论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例如刘欣荣的《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文学社建设》对文学社团的管理形式、评价方式进行了研究,康辉的《中学文学社团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探讨了文学社团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但总体而言,研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关注度依旧不高,直接以中学文学社团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几篇,其余多是对高校文学社团或其他种类社团的研究。而在这为数不多的研究文章中,和初中文学社团相关的研究几乎缺失。

二是大多数研究文章或以某校或某一地的文学社团为样本,在对其活动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概括提升,缺乏典型性和普遍意义;或泛泛而谈理论,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导致研究层次不高。这意味着,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方面,大多数研究者还未找到契合点。

三是对文学社团活动的研究还显得不足,活动开发尚缺乏体系性、层次性,从而制约了文学社团相关活动的开展,也影响到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是研究视野还未打开,例如,文学社团与地域文化、校本文化的关联,文学社团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文学社团中教师的作用等,都是可以研究而且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相关文章对此几乎未作关注。

以上种种,应该成为未来中学文学社团研究关注的方面。

参考文献:

[1][3]邹国春.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四项原则[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5).

[2][10]丁春锁.语文新课程视野中的文学社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4).

[4][17][23][27]郭志贤.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浅谈中学校园文学社的建设[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5).

[5]杨建秋,沈根元.加强文学教育,区域性推进中学文学社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3(12A).

[6][18][24]邵天伟.校园文学社团活动与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08(1).

[7][22][25][28]刘兴华.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7).

[8]潘进福.文学社——语文教学的良师益友[J].教学与管理,2002(5).

[9][12][15]赵冰.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素质教育功能[J].中学语文,2001(3).

[11]陈光明.中学生文学社——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1999(6).

[13]周国正,夏雨娟,夏小娟.学生社团建设:文化立校的重要载体[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2005(5).

[14][16]李秀明.校园文学活动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三明师专学报,1998(1).

[19][20]王霜玲.浅探学生文学社组织的指导[J].文学教育,2008(7).

[21][26]胡秀芳.中学生社团的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考[J].上海教育,2001(4).

责任编辑:石萍

作者:赵玮

语文文学鉴赏管理论文 篇2:

构建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高效课堂模式的研究

【摘 要】中职语文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为充分发挥中职语文课程的教育作用,还应以中职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探讨如何构建文学欣赏高效课堂模式。提高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效果,既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职语文;文学欣赏;高效课堂模式;审美能力

中职语文不仅能起到传授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来看,一些教师对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对此,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探讨如何构建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高效课堂模式,开展更多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这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的意义

文学欣赏教学作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文学欣赏教学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文学基础知识,因为在文学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更多文學作品,并通过文学作品为学生讲解更多文学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1]。如在学习《西游记》时,学生对其故事情节都非常地熟悉,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这部作品时,从作品主要描写的四个人物出发,发现作者将四个人物描写得生动形象,着重描写了孙悟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学生从作品中学到更多人物描写手法,对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具有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对审美教育越来越重视。审美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性,在开展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学欣赏教学,保证文学欣赏教学的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如果中职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学知识功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就会更加地透彻。而开展文学欣赏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多文学作品欣赏方法,尤其是在欣赏比较难懂的优秀文学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理解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二、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欣赏的兴趣

在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文学欣赏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欣赏教学效果。如在欣赏《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课时,笔者就在课下收集了文本中主要人物的肖像图片。这样在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时,笔者就可以展示林黛玉、王熙凤的肖像,让学生借助肖像图片欣赏作者对人物的描写,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描写的生动、形象,从作者的描写中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

又如在欣赏《鸿门宴》时,由于本课是文言文,学生很难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以及文章的内涵,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短剧表演,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各个人物。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会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更好地了解人物形象,明确课文的主旨。除此以外,通过上述方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文学欣赏教学效果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开展欣赏教学,锻炼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欣赏教学效果,实现文学欣赏教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具体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朗读法。我国优秀文学作品中有许多诗歌,诗歌的特点在于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性,因此可以引导学生用朗读法对诗歌进行欣赏。如在欣赏《再别康桥》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朗读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为学生进行示范性朗读,要求学生关注教师在朗读中的语气、语速、停顿,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朗读充分感受作者对康桥的热爱。

二是写作法。写作是学生思想感情输出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文学欣赏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如在欣赏《项链》时,对于其中的“留白”艺术手法,教师可先让学生谈谈“留白”起到的作用,之后让学生对小说中“留白”的部分进行补充,使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

三是讨论法。在欣赏教学中,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看法和意见。不同的学生,想法也不同,思维方式的碰撞,能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完善文学欣赏课的不足

以往的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存在许多的不足,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完善文学欣赏课的不足,使文学欣赏课更加生动、形象,提升中职语文文学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的提升。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将其与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运用声音、影像等,为学生更好地展现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文学作品,从多个角度分析文学作品,以达到良好的文学欣赏效果[3]。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在完成本课的学习后,学生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对此笔者通过多媒体搜索了《红楼梦》中关于王熙凤的文本资料,并让学生阅读,还为学生播放了关于王熙凤的影视片段,最后,笔者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王熙凤这个人物。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自主学习。在完成《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评价林黛玉这个人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多媒体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四)适当拓展教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的开展不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使学生养成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建文学作品欣赏小组,与小组成员共同制订欣赏任务,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适宜的欣赏任务,使得欣赏任务更加地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学生每周要选择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阅读,每个周日要围绕这篇文学作品开展欣赏活动。在欣赏活动中,学生需要从语言、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方法等多个方面切入,充分、自由地交流,交流结束后,每个学生还需要写感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定期开展读书会、好书推荐会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才能够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知识,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总之,中职语文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中职语文教师需要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更多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浩民.探究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欣赏的自我感悟[J].散文百家,2019(3).

[2]彭伟伟.中职语文文学欣赏教学高效课堂的创设[J].现代职业教育,2019(3).

[3]丁文英.让文学走进学生心里——中职文学欣赏课程教学策略之我见[J].北方文学,2018(26).

【作者简介】

牛伟娜(1980~),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汉语言文学、班级管理。

作者:牛伟娜

语文文学鉴赏管理论文 篇3:

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学生文学素养养成教育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而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直接关系着职业核心能力,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在四年大学期间从各方面来养成文学素养。不过,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文学素养情况不容乐观,本文试图从重要性、现状及应对措施三方面简要探析该类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教育,希望能对本校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便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核心素养的内容明确而宽泛,又因各个专业的不同,有一些不同的表现,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应该偏向于文学修养,现在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关注到文学素养的培养,探究了文学素养的概念、方法。作为一名三本院校的教师,笔者认为,文学素养指的是,学生运用语言以及文学理论品鉴、分析甚至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文学素养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文教师职业能力的好坏。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而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直接关系职业核心能力。

(一)对师范生群体而言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师范生的基本技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从事教学工作的娴熟的专业技巧与较强的专业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指的是欣赏、理解、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水平,而文学素养的高低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开始充分重视文学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那么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就更需要被强调。由此可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够满足未来的职业需求。

(二)对学生个人而言

以我校为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初都以教师作为未来理想的职业,在相同的起点,从各方面养成的文学素养的高低,会决定他们的在校成绩,也会显示出他们在毕业之后不同的职业走向。我校前三年毕业生的情况来看,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最终选择進入中小学。

(三)对社会而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三本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养成文学素养,提升自己的价值,能成功入职对社会稳定而言有好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走向教师岗位,作为语文教师,培养未来的花朵,对社会的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无论从就业还是从职业性而言,学生文学素养的养成教育,都应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与配合。

二、文学素养养成教育现状

如前所述,文学素养养成教育无论是对三本院校的学生自身而言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有显而易见的积极作用,那么,目前三本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教育的具体现状又是什么样的呢?

(一)学校方面

1.硬件设施上没能提供足够的资源

三本院校在硬件设施上,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需求,一般比较关注教学楼、操场、学校外部环境等显而易见的设施。相对而言,其为学生文学素养养成教育提供的资源还不够,比如我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数量有限,质量也参差不齐,有些图书资源比较陈旧,学生也不愿意翻看。此外,网络时代,学生离不开手机、电脑,但是在学校网络建设方面,很少有三本院校建成让学生方便易读的电子书库以及能随时与师生共同交流的阅读平台。

2.课程设置上缺乏有效配合

笔者以三所同类型的三本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对象,调查了其课程设置。调查结果表明,三所学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差不多。因此,在学校管理以及教学环节设置上,其大多直接汲取所依托的本校的成熟经验,可以合作办学或挂名的高校多是有多年历史、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重点本科院校,比如我校沿袭的就是百年名校西南大学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课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大致可以分为语言、文学、技能三类课程,三类课程基本上是各自独立存在。

3.教学方法陈旧

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以讲授为主,其教学方法、学养见识都有待提高,这种流动性较大的师资队伍本身也不利于保障学生学习效果。此外,三本院校的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整体较差,因此学校管理更加严苛甚至保守。专业课教师还得像对待中小学生一样从学生纪律管起,可能效果还不佳,教师花了时间来管纪律,学生也不太配合,甚至有的学生会有“我来就是给你面子了你还要我怎样”的想法,强迫性的古板管理使得教学效果也不佳,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教学改革积极性。

(二)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差,生源集中,文学素养不足

三本院校的学生高考的分数并不高,其中固然有一些学生是因为考试紧张或者生病等原因导致的高考失利,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应该是本身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好导致的。以我校学生为例,大部分学生的高考成绩都是不太理想,刚好过三本线的。三本院校基本上又是在学校为中心的地域附近集中招生,比如我校地处重庆,生源大部分都是重庆、四川这边的,外地的生源比较少,生源的集中也会显示出类似的学习情况,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基本上都有基础差、文学素养不足的缺点。

2.学生学习习惯差,不知道怎么学习,不爱阅读

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本身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太好,其实并不是因为智商不足,而是因为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寻求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比较差,加之从小又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因此在进入大学后面临的问题依然是不会学习、不爱读书。有的学生虽然比较努力刻苦,但是也只是在课堂上认真记录笔记,甚至把教师PPT上每个字都抄下来,其实不明白笔记真正的用处,只是把它当作期末复习的利器,因此出现考一门丢一门的现象,各课程之间不知道怎么去衔接,更不知道怎么去整合,读几年书,会有一种考试都能及格却什么也没有学会的感觉。

3.学生认识不足,对文学并不重视

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本身基础相较于其他本科同专业的学生要薄弱一些,自主学习能力又稍微差了些,对本专业的认识也稍显不足,认为只需要基本达到学校的学习要求,比如考试不挂科、该考的等级证书好好去考,那么四年下来就应该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

三、解决途径

文学素养养成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文学素养养成教育中却面临多种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本文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期待对本校的教育改革能有所启发。

(一)学校方面

目前,教育改革在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形成一股热潮,如何在这波大潮中脱颖而出更好地生存下来,很多三本院校都积极寻求教学改革。比如,我校每四年都会调整一次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以期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那么在文学素养养成教育上,学校作为主导力量,需要改变并重视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来促成学生在校期间的文学素养养成。

1.硬件设施

学校应提供足够的阅读空间(纸质、电子),并组织相对应的学习讨论反馈小组。学校可以加大投入资金力度,为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学校应完善图书馆资源,不买劣质图书,而是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和其他专业学生的成长需要来配置相关的专业以及非专业书籍,可以让各专业教师开书单来进行购置。此外,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都比较依赖手机、电脑,学校可以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做到全覆盖,积极打造网络化课堂,设置电子阅读便利条件,方便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讨论文本,在课堂下也能随时随地轻松阅读,及时参与讨论,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热爱,自然地培养文学素养。

2.课程设置

在汉语言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三大类主要专业课之间相对独立,无论是三本院校的教师还是学生,极少有人能主动把这些课程融合。目前,大多数三本院校进行的教学改革,多针对的是实用性,考虑的是學生的就业问题,因此,在设置培养方案时,多采取削弱原有基础课程、增加实用性课程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就业,但在文学素养养成教育方面,可能会导致厚此薄彼的后果。文学类课程被削弱的同时,学校可以在高年级的课程安排上设置整合课程,引导学生化零为整,比如可以设置“小学语文常识”“中学语文常识”“国学概要”等课程,既实用又能有效整合三大类主要专业课。此外,三本院校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不能只偏重自己所教的那门课程,可以互相多交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保持各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

3.教学方法

学校应以学生阅读为主导,多种形式(唱、演、读、解)为辅,把学生阅读纳入成绩考核范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首先得提高自身的认识,不要只把教好本门课程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而要以全局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职业与课程,把培养文学素养较高的学生作为自己的目标。文学类、语言类以及师范生技能类的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的课程让学生真正去阅读作品,只有通过阅读的不断积累,学生才能逐步养成文学素养。此外,文学类的教师在学生的文学素养养成教育方面应该起到积极引导的重要作用,要改变过去那种全堂讲课的方式,积极采用多种形式,如唱诗歌、演话剧、读经典篇目、解读文本等,调动学生学习文学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爱上文学,并且能运用正确的方法来真正解读好文本,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学习讨论小组、公开课、线上阅读等各种方式给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便利条件,把讨论、阅读量、读书笔记等都纳入成绩考核的范围,强调文学阅读的重要性。

(二)学生方面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文学素养的重视度

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学生从自己的思想观念里真正意识到文学素养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改变自我,积极配合学校来完成文学素养养成教育。如果学生自身对文学素养不重视,那么即便学校、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达不到效果。

2.提高学生文学阅读兴趣,逐步积累文学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本院校的学生如果能从兴趣入手,在学校提供便利的文学素养养成教育环境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这无疑是最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地阅读,通过参与学习讨论小组来及时解决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培养自信心,逐步积累文学素养。

3.培养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不仅仅只是阅读,还要学会分析理解鉴赏作品。而培养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应该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慢慢培养自己的语感,整合资源,运用合适的文学理论来解析作品。当然,这些措施真正实施起来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笔者只是希望其对于本校以及其他三本院校的教学改革而言,能有一个抛砖引玉之效。另外,养成教育不只是在大学阶段开展,更不能仅仅靠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三本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其文学素养养成教育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以及学生自身互相配合、共同关注的大事,任重而道远。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改项目“基于专业核心能力考量的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5317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巫桂英(1981-),女,重庆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

作者:巫桂英

上一篇:试用转正申请书下一篇:电力通信监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