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小学科学活动有感

2023-03-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参加小学科学活动有感

参加《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海坨一小:薛嘉峰

乍暖还寒,进修学校组织全市数学教师赴哈尔滨学习,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带着领导嘱托和老师们的希望参加这次《小学数学名师观摩活动》。在两天的学习过程中,先后听取了七位名师十三节的精彩讲课,受益颇丰,其中一位刘松老师的精彩教学深深的打动了我,刘老师诙谐的课堂语言,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这就是明星,这就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明星。

刘老师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那样的亲切。幽默是师生沟通的催化剂。教师的语言艺术对学生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刘松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他的平易近人、与学生交朋友的这种课堂语言艺术有效构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他在扮演自己的角色的时候,从不把自己当作长者、学生的长辈,而是实实在在地把自己当成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一开始,从一个比较常见的说反话游戏玩起,刘老师积极参与,学生和他互动后,他总会说:“谢谢您!”这样,教学大师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听课者的脑海里。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着孩子的素质教育。学生讨论过程中积极参与。每节的知识在点滴中得到了拓展。

刘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了知识:让学生和自己对话,让学生和学生“切磋”,把本来很枯燥的数学内容一下子变得简单起来,让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造就了生机勃勃的课堂。

听了刘老师的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在钦佩名师之余,看到了自己与名师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巨大的,有教学能力上的,有个人素养上的,我自己认为学习名师,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学习他的教学方法,把它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充实自己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不断的努力,让自己也能成为一位“明星”。

第2篇:参加晋江实验小学英语专场活动有感

2014/12/18早上参加晋江实验小学英语专场的活动,第一节课是外研社三年级起点,Module 8 Unit 1 We’re going to visit Hainan.来自晋江凤竹小学的王美惠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的特色,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处理教材。其中最大的感受是首先通过Chant让学生感知本课的句型‘be going to ’。在句型操练的环节中,结合图片文字,符号,有意义地让学生建立英英思维。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语言输出环节,通过Make a travel plan.在小组内举行活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第二节是来自晋江实验小学的张明媚老师的绘本教学。Rosie’s walk,张老师大胆的尝试,给我们呈现不一样的英语教学。从老师带领学生理解图文意思,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到放手让学生表演绘本的内容。张老师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意会语法。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表演所学的内容,以加深对于介词加地点的这一语法点的理解运用。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在最终以话剧来演绎内容更加培养学生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处理是本次听课最大的收获,而对于阅读教学的一些细节的思考,需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将所学的经验结合单元教材,进而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及技巧。

第3篇:参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11月9日和1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芜湖举行的“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活动的第一天,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窦桂梅给我们上了《皇帝的新装》示范课,以及进行了说课和“1+X课堂实施”讲座。第二天,著名特级教师张学伟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三国演义》阅读课和以“回归教师主体,实现文本突破”为主题的讲座。最后,著名特级教师魏星给我们上了“语言的联想”示范课。

为期两天的活动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尽管风格不一,课文各异,但却心有灵犀,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演绎出语文教学的新境界。这两天的学习令我大开眼界,我收获很多,感触颇深。尤其是窦桂梅老师的课令我回味无穷,感触极深。

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我们老师总充当着课堂的主角,而真正留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其实很少。而在窦桂梅老师的课上,她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教师的教被大大地弱化了、淡出了、隐没了,而学生的学则相应地被突显了、发扬了,这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一、以学为主,先学后教

在上《皇帝的新装》一课中,窦老师主要设计了预学、共学、延学三个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充分地预学、自学,给孩子的自主学习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上和孩子共学,课后让孩子延学,整个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转为孩子学的过程。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课上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不是来自教师的设想和拟定,而是来自学生学习的实际,即孩子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课伊始,窦老师便启发组织学生质疑提问,提出初读《皇帝的新装》,我的感受、我的疑问是什么。学生在课上纷纷发问,提出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既涉及到课文的具体内容,也牵涉到课文的写作方法、人物心理、课文主题等。这些就是窦老师教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从孩子的质疑出发,窦老师顺学而导,第一步,安排学生尝试在小组合作中自己解答问题,并生成新的问题。第二步则重点围绕皇帝、大臣、百姓等人物,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系来共同学习,初步读懂课文内容。第三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课文是“怎么写的”,抓住课文的语言、情节、情感、线索等,领悟《皇帝的新装》在写作形式、表述方式上的基本特点。第四步,组织学生表演童话。这样的安排每一步都立足于学生的学,落实到学生的学,顺学而导,逐步深入,可谓简约有致,学生学得丰富,学得扎实。

三、强化朗读,在朗读中感悟童话,展开联想。

《皇帝的新装》是安徒生写的一篇著名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有丰富的人物心理描写。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则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反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朗读的基础上,窦老师提出许多假设,让学生展开联想,发挥想象。我认为此环节的设置,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不断地思考发现体验领悟,使学生与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多。

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我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需要努力学习、革新和改进。而张学伟老师在《三国演义》阅读课上的侃侃而谈,令我深刻感受到一名有涵养的优秀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阅读量,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动自己的思想,能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学习,但是它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令我受益匪浅。

第4篇:参加福建省第三届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有感

柘荣实验小学

林荫

12月16日,榕城寒风凛冽,而福州市钱塘小学的北区体育馆内热闹非凡,近两千位来自八闽大地的小语界精英们齐聚在这所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花园式小学,我有幸参加由省普教室主办、鼓楼区进修学校、福州市钱塘小学承办的“2010年福建省小学新课程习作教学观摩”的盛会。

纵观活动中的十一节公开课,总体体现了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刻意出彩”,已不再是众人追求的目标,虽然课堂中不泛出现一些“亮点”,那也是自然生成现象,并非刻意的浮躁现象。这是此次活动的可喜之处、成功之处。公开课提倡“常态教学”的目的达到了预期目标和导向作用。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有效地解决了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可说的问题。十一节课作课教师都以不同的形式设置了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说话、写话,在说话、写话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习作的乐趣。

崔老师认为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绝不亚于阅读教学。他分析了当前“阅读教学还不尽如人意,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更多”的状况,主要表现在大多学生怕作文,怵作文,对作文望而生畏。他认为,作文其实“并不难”,因为作文是用文字写话,用文字来交流。而这次活动中的十一节课,都充满了色彩。以下是本人对此次活动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充分开展课前活动,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做课的老师都很重视课前的几分钟,或师生自我介绍,或课前铺垫,或开展游戏,或脑筋急转弯,或谈感受,或检阅语文积累„„通过课前活动,打消学生的生疏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为能更好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打下基础。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1、重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做课老师都能通过或活动、或表演、或交流、或欣赏图片,或谈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重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丰富学生习作素材。如我市宁师附小宋芳茂老师执教《宋老师印象记》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学生在教师幽默风趣的引导当中,丰富了学生的素材,做到有话可说,有物可写等。

三、重视讲评和修改。做课老师在学生完成片段后,都能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开展讲评。讲评时,老师都能选择一两份学生的片段做为例子,充分肯定优点,表扬孩子(甚至是不吝啬高分),引导学生找不足,提意见,引导学生读读改改,改改读读,让学生体会到“好文章都是读出来、改出来的”道理。

那冬季却充满暖意的榕城让我迷恋,那钱塘小学的美丽风景令我留恋,那钱塘小学满是色彩的作文教学研讨活动更令我迷恋。这次作文教学研讨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作文教学研究的路还很长,很长,我们该好好地研究,研究„„

第5篇:参加小学科学培训的学习总结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的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认真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基于课堂的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教学设计》,《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概述》,《小学科学科学探究过程的教学评价》,《小学科学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小学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跨学科教学策略》等内容,聆听了专家、学者的精彩讲授,感受深切,深受启发,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要求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第一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学理论。

是什么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的本质就是根据证据作出解释。我觉得就是你能够设计科学探究的活动,并且能够体现科学探究的一个本质,那么以上就是说我从理论上能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认知认同,那么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一个必须有问题,第二个要有证据,第三个要对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第四是还需要把对问题的解释表达出来,第五,最终呢还要对解释和表达作一个评价,那么,问题、证据、解释、表达和评价是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我认为就是说在我们科学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设计的活动一定要能够很好地体现出这些特征或者是特点来。

三,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科学课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科学课的课堂常规,如有条不紊的开展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时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长期坚持观察记录,能倾听别人的发言,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等。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丰富了我的实践经验,更让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加热衷于教育事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6篇: [参加教会活动有感]

今天晚上,一同事约我去参加教会活动,有一美国科学家过来讲座,关于进化与信仰的,参加教会活动有感。

一进去,就有如归的感觉。门口有接待小组的“姊妹”迎接,干净整洁高雅的大厅,先进的设备仪器——投影、音响、钢琴等,连座椅也都是新潮而又实用的(能合、带放颂歌本的翻台)。据说是房主人贡献了500平方的房子作为聚会的场所。

第一道程序就是诗歌敬拜,他们放声歌唱,每个人,每个音符都很真、很美,充满敬拜,敬拜他们的主。我若会唱,我也会和他们一样,纵情歌唱,但我的感情会大打折扣的,由于信仰不同的缘故。放声歌唱时,有多少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啊,唱歌是一剂精神良药,所以,到底是信教对人的教诲还是歌声对人的熏陶,难分先后。我喜欢这样的活动。

他们今天还请了旧金山大学海洋生物学家钱昆教授作专题讲座《科学与信仰》,心得体会《参加教会活动有感》。钱教授主编及翻译了一系列有关生命与宇宙起源的书籍,有《生命的奥秘》、《恩宠之星》、《上帝与天文学家》、《自伽利略之后》、《审判达尔文》、《进化论的圣像》等。讲座的主题是云南澄江寒武纪大爆发对达尔文的渐进论的挑战。

结束后,我们围着他问着问那。其中一位会友问,到哪所大学读生物比较爱好?钱教授笑了:“美国人从来不问这个问题,也没有学校排名,也不觉得清华、北大有多好,只有中国人才会给学校排名,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我女儿读大学时想去斯坦福大学,我不同意,因为不适合她,她能力不够!”是啊!太有道理了,这一点值得中国父母亲和教育界好好反思,我们往往只顾了面子(所谓的好学校、好专业),却扼杀了孩子的理想。 相关专题:尚无数据

上一篇:设计总工办工作流程下一篇:专用术语中英文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