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程师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林业工程师论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随着我国林业工程发展趋势、林业资源与质量方面也逐步增加。使得我国其它林区的造林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对发展和培育资源更加有利。本人对相关问题进行粗略分析和探讨。

第一篇:林业工程师论文

林业工程与林业资源的发展

摘 要:林业工程发展作为当前我国环境工程建设与保护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工程建设部分之一,在实际进行建设和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林业资源的现代化、系统化建设是非常关键的。林业工程与林业资源之间起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林业资源是林业工程发展的重点资源,而林业工程一系列管理工作的落实影响到了林业资源发展方向。本文基于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实际两者工作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林业工程;林业资源;发展解析

引言

森林资源在我国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此兴起的林业工程建设是在将森林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对进行合理有效开发的一种工程类型,林业资源则是在林业工程的开发中所可以利用的一种资源,是支持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从发展的角度上来说。林业工程与林业资源之间存在着一种协同发展的关系,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林业工程的发展与林业资源的利用是两个具有协同性的元素。两者虽然在实际发展中的模式和要点有所不同,但在发展中又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从两者发展的意义上来说,可以实现我国有限的森林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本文从两者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入手,提出有效的优化发展措施,以期为林业工程的发展和林业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一、关于林业工程发展的方法分析

随着森林资源的总储备量处在下降的趋势下,林业工程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比较典型的表现為,在有限的资源利用条件状态下,工程技术的开发人员对于一些先进的开发技术和理念没有充分掌握。并且发展建设的理念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工程的发展,下文提出几方面林业工程发展的路径。

1、通过品种优选实现管理成效的提升

林业工程的建设中,要想取得良好的建设效果,则从基础的角度入手,提高树种本身的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林业工程建设与优化措施。但与品种优化相伴存在的问题在于,当树木的品种得到丰富和优化,则意味着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要进行切实的优化和提升,种植的技术方面,也要进行更新和改良。这就要求从事林业工程建设的具体工作人员要针对相应的先进技术和树种培育方式进行学习和了解,从而在掌握相应技术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实现对于林业工程的优化管理,切实发挥优良树种品种在促进林业工程发展中的作用。

2、通过优造林区域条件达到优化工程质量的目的

林业工程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一种综合性非常强的工程类型。在其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而其中地理位置和区域条件因素是能够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的因素。针对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优化,需要将优化发展的重点放在造林区域的地理条件上。通过优化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达到更好的林业工程建设和发展质量。关于具体的优化方法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的方式为林业的种植提供更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善灌溉和管理方法,为维持林业工程持续的良好状态提供帮助。

3、从技术水平的维度上进行提升优化

所谓的技术水平,是指在植树造林方面所应用的具体技术和方法的类型。从具体的技术造林方法的角度上来说,目前可用的植树造林方法包括了直接播种方法、繁殖造林方法以及移植造林方法。其中,直接播种的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具有效率高,播种操作控制度高的优势。而繁殖造林的方法,则主要优势在于技术实施流程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但在具体的适用范围上,一般用于容易生根发芽的树木种植。且总体的造林成活率也较高,对于移植造林的方式,则主要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初期成活率高,但同时也存在容易受到启发方面因素影响的问题,在具体的技术应用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进行选择。

二、林业资源发展中的保护路径研究

1、完善保护体系,实现有效控制

林业资源的保护是在其投入应用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的一个问题。但从我国林业资源的发展、建设和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这部分资源的利用仍然存在保护和利用不同步或者保护措施滞后的问题。因此,需要从保护体系的完善的角度入手,通过制度制定、管理实施的方式,使得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开展有具体的路径和规范可依,从而达到相应的保护工作效果。另外,除了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政策之外,还应当从政策的具体落实的角度出发,针对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切实发挥保护体系应有的作用。

2、利用技术创新,优化资源利用效果

从林业资源保护的角度上来说,也存在相应的先进技术可以辅助应用在保护工的开展中。具体来说,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一方面可以从优化其开发利用的效果的角度进行实现,即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有限的林业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另外。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对于多种不同的林业资源实现针对性保护以及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保护效率和效果的提升。最后,技术创新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寻找林业工程建设和相关资源保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只有通过对实践建设和保护工作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找到创新和优化的切入点,在实现创新和优化的基础上解决林业工程建设和资源保护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3、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林业资源保护中,除了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保护工作外,具体从事工作的人员也应当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进行技术水平上的提升,一方面应当对于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方法进行全面的掌握。另一方面,也应当从个人的技术水平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培养出既具有理论知识能力也具有实践能力水平的人才团队。而关于人才培养的实施,除了在培养效果上进行优化,还应当重视对于人员的考核和技术检验。即通过检验监督的方式保持人才本身的质量水平,使其能够适应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林业保护技术和林业工程建设要求。

三、促进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1、以政策引导林业产业结构优化

林业产业化虽以森林为依托,但是真正作为产品的是人工林。要想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政府需在技术、经济两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政府首先要制定林业及其他绿色产业产业化的发展政策,对林业产业化的结构调整进行宏观引导监督,确保其顺利进行可持续发展。此外,政府还需帮忙制定一系列林业资金吸纳模式,拓宽林业的融资渠道;以政策引导林业资源的集约化与产业聚集化的快速发展,并将林业产品的加工引导集中至生态开发园并加快该区域内产业布局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林业产业有其特点:前期投入大、投资的时间长、资金周转率低。林业产業资金的回收除了受社会条件影响外,还受自然条件影响。要想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需解决林业风险大及回收困难的问题。对此,政府需引导建立体系、机构完善的林业市场。

2、发挥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

一是建立活立木市场。该市场要制定规范的交易规则并在规则要明确规定进行交易转让双方所必备的资格、转让内容与转让的限定范围、转让合同。第二要建立起价格引导机制。该机制要引导产品交易价格真实合理以促进公平交易。第三方面要制定活立木交易的鼓励政策。通过这些政策促使交易成本降低,保障非公有林经营者与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权益。用材林的林木生长一般比较稳定且周期较长,但是长成后可较长时间不采伐并且要转为商品比较容易操作。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林木的产权交易其实很适合于期货市场。林木需按照生产周期进行采伐,非常适合于期货中需在不同时段交货的合同,而且林木进行期货交易还可以避免采伐后依然占地大、无法及时进行现金转换的问题。因此,可以看出今后林业体系发展的重点应是林木期货市场,政府需提早完善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

结束语

总的来讲,林业工程和林业资源的发展和建设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政策规范和技术水平上进行全面的提升和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为更好地利用林业资源,取得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效果打好基础,并且从实际工作的开展出发,不断优化和改进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阳,苏大鹏. 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探析[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9(48)

[ 2] 王亚,闫艺茹,宋雨蓬. 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解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20(5)

作者:杨杰

第二篇: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解析

【摘要】森林不但可以净化空气、提供清新的空气,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由此可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林业资源的位置不可替代。但是由于缺乏妥善的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林业工程的发展势在必行;同时,造林方法的选择也变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林业工程;林业生产;造林;林分质量

前言:在林业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明确林业发展目标和中心,立足于生态环境产业,有效的发挥森林资源的优势,积极的发展支柱以及主导产业,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实现林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促进各种产业的协调以及全面发展,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以及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整合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实现林业的深入发展。

1林业资源现状

近20多年来,我国的森林状况和森林覆被率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9~2013年)结果,全国的森林面积是2.08亿hm2,森林的覆被率为21.63%。森林储存151.37亿m3。天然林面积1.22亿公顷,储存122.96亿m3;人工林面积0.69亿hm2,储存24.83亿m3。森林面积和森林储存分别位居世界的第五位与第六位,而人工林面积仍然位于世界第一。

就清查的结果能够发现,我国森林资源正在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森林的整体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森林资源的总量正呈现着逐渐上涨的趋势,森林的总体面积增加了1223万hm2,森林覆盖率也正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工林的存储增加量占据了37%。

森林的整体质量正在日益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全国的森林植被总生物量超过170亿t,每一年涵养水源量是5807.09亿m3,每一年森林所吸收的污染物总量是8.38亿t。

2保护林业资源的有效手段

2.1建立林业资源保护机制

要从实际出发,提高林业资源保护工作的高效性与持续性,颁布相关林业资源保护政策及相关制度,确保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实时、有效,并满足林业资源保护的多样性。会泽县应继续做好天然林的資源保护工作,稳步进行退耕还林工作,重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治理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值得注意的是,会泽县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矿业的繁荣,但是采矿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森林资源造成破坏,对此,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

2.2采取林业分类经营措施

在进行林业经营管理时,应坚持分类区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严管公益林,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正确引导山区群众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速建设用材林基地工程,提升现有商品林资源质量,增加可利用资源数量。例如:会泽县应充分利用全县光、热、水资源,做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珍贵用材林和以核桃为主的100万亩干果经济林及林下资源,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2.3加强林政执法管理工作

在进行林业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加大林政管理工作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毁林开荒、非法侵占林地等犯罪行为,控制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减少林地的流失,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同时,应加强林业法制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素质与执法水平。

2.4健全森林资源信息档案

当前,必须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信息档案,使得调查成果直接为林业生产、管理与执法服务;同时,设立监测样地,定期进行动态监测,从而及时更新森林资源档案数据。

3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产业化发展

3.1林业工程的产业化模式

3.1.1合作经济组织+林户

这个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将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在相同的区域范围之内,各个家庭之间相互合作,从而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家庭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生产,然后通过经济组织进行产品的销售,同时还能够实时了解到销售的具体情况,这种生产模式比较适合使用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其主要优势为投资成本少、经济效益好。

3.1.2企业+林户

这一发展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以林户生产为基础,实现订单式的生产。这种发展模式具备专业化较强的密集型生产的特点,林户根据企业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企业回收林户产品,并对林户产品进行再次加工,从而使产品升值,获得利润。由企业提供订单,林户根据订单来完成生产,这种方式降低了林户的经营风险,同时也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3.1.3林业专业技术协会+林户

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之下,技术协会要对林户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等方面的支持,技术协会的主要功能就是为林户提供技术推广服务。

3.2促进平原林业工程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3.2.1 制定相关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人工林在平原地区林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有效地缓解木材供需矛盾,政府应该积极地制定并实施有关的合理的政策,给予技术以及经济上的支持。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通过相关的扶持政策大力的发展绿色产业,对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全面的监督,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整合社会各方的力量不断地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林业的深入发展。要积极的促进林业绿色产业向着聚集化的方向发展,努力的实现其资源的集约化,对林产品加工业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其紧紧的围绕生态开发园进行集中的生产,不断的优化产业结构,大力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产业布局更加科学合理。作为林业主要的投资主体,贸易商、企业以及农户应该树立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积极的发挥自身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的优化配置资源,适当的调整产业结构,深化林业金融建设,实现经济的成功转型。

3.2.2 健全市场机制,进行有效调节

要维持稳定的市场秩序,创设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活木林市场的深入发展。首先,要制定合理的交易规则,对转让的一系列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推进转让程序的规范化,为活立木交易活动创建良好的秩序;其次,要不断地完善价格引导机制,使活立木充分的遵循市场规律以更加合理的价格对产品的实际价值进行反映,实现交易的公平、平等,使市场更加的活跃,更加良性的深入发展;最后,要以适当的激励政策促进活立木的交易,使交易成本有效地降低,切实实现对有关利益方合法权益的保障。

3.2.3 加强服务设施和服务机构建立

政府应该积极地构建区域性林业服务中心,并合理的设置服务窗口,以更加丰富的功能服务于林业的产业化发展。另外,应该在林业成果展示厅方面投入更大的力度,并坚持合理的林业发展理念,使服务中心的效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并积极地开展相关的培训咨询工作,为林农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的提高提供更多的可能,一方面能够缓解当地的人口压力,切实的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也能为更好的服务于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林业企业,为其培养大量的优秀的专业性林业人才,为优化产业结构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实现林业发展的国际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将各方的力量整合凝聚起来,打造具有较高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并成立相关的认证中心。

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工程的发展与林业资源建设是相关的,同时,林业工程发展不仅在林业建设中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还能够促进林业资源以及生态林业的和谐发展。因此,林业工程的发展必须走永续前进的道路,真正实现林业资源管制、生态利益、经济以及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彦学.对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290~290.

[2]张子洋.对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探讨J.科学与财富,2013(3):439.

[3]张忠福.简述生态林业工程建设发展的有效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74-274.

作者:邓明月

第三篇:对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的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林业工程发展趋势、林业资源与质量方面也逐步增加。使得我国其它林区的造林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对发展和培育资源更加有利。本人对相关问题进行粗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林业工程;林业资源;造林方法

1.增强林业工程的有效措施与策略

(1)加强培育基地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当中,选择高品质良种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原因十分重要,林业生产也是如此。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营林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好苗木培育基地的建设工作。适当的增加培育基地的整体数量;对基地基础建设进行统一规范,突出层次性以及灵活性。此外依据当前我国出台的有关政策适当的加大苗木培育过程中的母树林比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与手段切实实现母树林质量的有效提高并遵循一定原则加强对幼苗的抚育管理同时对现有的母树林结构构成。

(2)造林树种选择、整地、造林季节的选择和程序。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质量与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然的改善。造林整地必须保持水土、避免土壤侵蚀,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造林施工及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3)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叫炼山)。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4)整地的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造林方法

(1)直接播种造林法,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容易施工,面积大的造林地上进行施工。如果选择直接播种造林这方法必须对造林地条件要求较高、对幼林抚育的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直接播种造林适合于大种粒、发芽快、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桃类、油茶、柚子、板栗和山杏等大粒种子。还得让造林地的土壤常年到晚水分充足,减少各种灾害因素,在于人烟稀少的山区造林更加适合,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2)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植树造林,使用完整的树苗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较差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种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柳树、桃树、柚树、泡桐和竹类等。

(4)先选造林地在选择造林树种,根据我国某林业学家得出的造林经验,造林的技术方法在于讲究造林地的土壤适合的树种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可以考虑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阔叶树能在四季明显,光照充分,降水不足的环境下适应。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风沙阻滞尘埃缓解热岛效益提高大气质量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林业资源空间增长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长,每年以300万公顷的增长速度,林木生长量逐渐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数量不断上涨。迅速的走出了低谷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竞争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3.1竹资源丰富

我国的竹类资源属于全世界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全国竹林面积已达85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4、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80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3.2森林资源存量大、质量高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大分布均匀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高林木生长量高。在这样的条件下,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提的优质木材。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充足,必定可以供应世界各地、优质木材价格不断降幅使得林产工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上浮,直接对林产行业的市场充满了活跃力。

4.总结

在林业建设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造林整地、树种和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发展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做好相应的植树造林以及营林管理工作。 [科]

作者:范德奇

第四篇:有关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保护的探究

摘 要:社会我国各项经济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依赖性更加明显。加快林业工程发展是当前社会可持续建设的迫切需求,在进行多元化的森林经营建设中,要以保护林业资源为重点,综合利用自然资源。文章从分析我国的林业分布现状出发,总结了近几年来林业工程发展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形式提出了创新管理意见。

关键词:林业工程;发展建设;资源保护;具体措施

我国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是在大面积的覆盖情况下,森林的人均占有量确实不高,这种林业资源的现状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建设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要在日常的森林管理中加强林业工程发展建设,并不断的营林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实现林业资源的保护。森林能够调节气候变化,并净化空气,在自然灾害的预防中还能够防风固沙,以及防治水土流失和滑坡等现象,因此加强森林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一、林业资源现状分析

近20多年来,我国的森林状况和森林覆被率一直呈稳步上升趋势,根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的森林面积是2.08亿hm2,森林的覆被率为21.63%。森林储存151.37亿m3。天然林面积1.22亿公顷,储存122.96亿m3;人工林面积0.69亿hm2,储存24.83亿m3。森林面积和森林储存分别位居世界的第五位与第六位,而人工林面积仍然位于世界第一。就清查的结果能够发现,我国森林资源正在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森林的整体质量也在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森林资源的总量正呈现着逐渐上涨的趋势,森林的總体面积增加了1223万hm2,森林覆盖率也正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人工林的存储增加量占据了37%。森林的整体质量正在日益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目前,全国的森林植被总生物量超过170亿t,每一年涵养水源量是5807.09亿m3,每一年森林所吸收的污染物总量是8.38亿t。天然林的数量正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天然林的面积从原先的11969万hm2上升到了12134万hm2,面积累计增长了215万hm2。人工林发展的速度异常迅猛,面积增加了764万hm2,储存量还正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来促进森林总量的进一步提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林业资源有效保护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的林业资源管理与监督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新科技和新设备不断的研发出来,并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的工作模式,能够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并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林业工程建设与林业资源的保护管理中,应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基础上,对新型的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市场的技术革新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变化。并对我国不同区域的森林经营内容进行划分,针对寒带地区、亚热带地区和沙漠区等不同的森林环境制定差异性的机制,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正的发挥出新时期的管理效能。

2、充分利用林业资源促进林业工程发展

在林业资源中,由于物种的多样性,会存在较多的科技经济开发和利用的资源,管理人员在林业经营中要着重注重分类经营的优势,在注重林业建设的同时,也要积极的开发其他的林业产业,如药材种植、野生水果培育和森林旅游业的开发等,将森林的工程发展进行多元化的变革。当然,在多种经济改造中,还要时刻保证林业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不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力争在林业资源经济建设和资源保护中做到和谐共存。

3、加强林业工程建设和资源保护的法律监督建设

在森林经营的管理中,监督机制的建立只是严格规范管理者的行为,但是仅仅依靠管理者的自觉性还不能够彻底的优化建设,需要通过法律条例的制约,将管理者和社会人员的行为进行责任的限定,杜绝乱砍滥伐、侵地占林等现象的发生。另外,为了协调好法律规定与林业经营管理的协调发展,要在人民群众和管理者中不断的宣传森林保护的重要意义,并要对基本的林业法律条文有所了解。

三、促进我国林业工程的产业化发展

1、林业工程的产业化模式

(1)合作经济组织+林户

这个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为将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在相同的区域范围之内,各个家庭之间相互合作,从而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家庭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生产,然后通过经济组织进行产品的销售,同时还能够实时了解到销售的具体情况,这种生产模式比较适合使用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其主要优势为投资成本少、经济效益好。

(2)企业+林户

这一发展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以林户生产为基础,实现订单式的生产。这种发展模式具备专业化较强的密集型生产的特点,林户根据企业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企业回收林户产品,并对林户产品进行再次加工,从而使产品升值,获得利润。

(3)林业专业技术协会+林户

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之下,技术协会要对林户提供技术、信息和销售等方面的支持,技术协会的主要功能就是为林户提供技术推广服务。

2、促进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1)实行规模化生产经营

要想实现林业产业化,那就必须要实行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推行山林折股、收益应该根据股份分配制度,通过租赁、拍卖等经营手段,来达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目的,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林业生产经验的积极性,使得林业资源的经营逐渐朝着规模化与集约化的方向发展。

(2)政府扶持

林业产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不仅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更要给予政策上的帮助,政府应该建立专项扶持资金,帮助各地的林业企业发展。针对各区域的林业资源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政策扶持,尤其是要大力发展各地区的特色林业。

(3)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对于进一步促进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林业产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立足于清晰地了解到目前市场供求信息,通过所了解的信息规划林业生产的具体方向,有利于实现资源的节约使用,避免资源的浪费,促进林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第二点,需要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对于林业生长相关的技术方法,注意要点进行指导。一方面可以确保林业生产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林业产量的不断提高。第三点,提供较为有效的销售渠道,保证林业产品销路的畅通,进而形成一个稳定良好的产业链。

结语:林业工程的发展与林业资源的建设是息息相关的,同时,林业工程的发展不仅在林业建设中具有关键的作用,还能够促进林业资源以及生态林业的和谐发展。因此,林业工程的发展必须走永续前进的道路,真正实现林业资源管制、生态利益、经济以及社会利益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发金.对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保护的探讨[J].绿色科技,2015(02).

[2] 邓明月.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解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

[3] 张秀梅.营林工程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探讨[J].农家科技,2015(10).

作者:胡文杰

第五篇:对林业工程发展与林业资源的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林业工程发展趋势、林业资源与质量方面也逐步增加。使得我国其它林区的造林技术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广泛,对发展和培育资源更加有利。本人对相关问题进行粗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林业工程;林业资源;造林方法

1 增强林业工程的有效措施与策略

(1)加强培育基地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当中,选择高品质良种是实现优质高产的原因十分重要,林业生产也是如此。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营林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好苗木培育基地的建设工作。适当的增加培育基地的整体数量;对基地基础建设进行统一规范,突出层次性以及灵活性。此外依据当前我国出台的有关政策适当的加大苗木培育过程中的母树林比重,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与手段切实实现母树林质量的有效提高并遵循一定原则加强对幼苗的抚育管理同时对现有的母树林结构构成。

(2)造林树种选择、整地、造林季节的选择和程序。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质量与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然的改善。造林整地必须保持水土、避免土壤侵蚀,这样的环境有利于造林施工及造林质量和成活率。

(3)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方法: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清理的方法也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叫炼山)。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丛和草类等植物。

(4)整地的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 造林方法

(1)直接播种造林法,把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容易施工,面积大的造林地上进行施工。如果选择直接播种造林这方法必须对造林地条件要求较高、对幼林抚育的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直接播种造林适合于大种粒、发芽快、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桃类、油茶、柚子、板栗和山杏等大粒种子。还得让造林地的土壤常年到晚水分充足,减少各种灾害因素,在于人烟稀少的山区造林更加适合,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2)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植树造林,使用完整的树苗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较差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种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3)分殖造林法: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及竹子的地下茎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造林技术简单,操作容易,成活率较高,幼树初期生长较快,而且在遗传性能上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要求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柳树、桃树、柚树、泡桐和竹类等。

(4)先选造林地在选择造林树种,根据我国某林业学家得出的造林经验,造林的技术方法在于讲究造林地的土壤适合的树种要求。提倡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合理安排选择种植各种树种或块状套种混交的原则。可以考虑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阔叶树能在四季明显,光照充分,降水不足的环境下适应。一方面,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林分质量。阔叶树落叶层能保持土壤湿润,落叶腐殖质又能增加土壤肥力,使林木容易吸收土层养分,达到速生丰产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风沙阻滞尘埃缓解热岛效益提高大气质量又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3 林业资源空间增长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长,每年以300万公顷的增长速度,林木生长量逐渐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数量不断上涨。迅速的走出了低谷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竞争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3.1竹资源丰富

我国的竹类资源属于全世界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全国竹林面积已达85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4、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80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3.2森林资源存量大、质量高

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大分布均匀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高林木生长量高。在这样的条件下,森林向人们提供生态环保和提的优质木材。由于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充足,必定可以供应世界各地、优质木材价格不断降幅使得林产工业的发展趋势不断上浮,直接对林产行业的市场充满了活跃力。

4 总结

在林业建设中,各位林业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造林整地、树种和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问题,才能有效发展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切实做好相应的植树造林以及营林管理工作。

作者:胡乾荣

上一篇:科技科技论文下一篇:路桥工程师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