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精神

2022-07-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精神

河南省各级审计机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

编者按

2022年1月6 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讲话要求,总结 2021 年工作,部署 2022 年工作。这次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抓住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十四五”审计规划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管理、审计整改等关键环节,把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部署更加细化、实化、制度化。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之后,河南省审计系统深入学习和领悟这次会议精神,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在总结发扬2021年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继续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关注大局,注重细节,不断锤炼审计队伍敢于担当的职业精神和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以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务实作风贡献审计力量。

信阳市审计局

认真传达学习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

曹 葦

近日,信阳市审计局党组召开会议,认真传达学习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明确贯彻落实措施。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要学深学透会议精神,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审计工作的认识,切实担负起审计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要及时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精神上来,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2022年度审计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基础。二是聚焦主责主业。要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主责主业,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围绕社会政策要求开展民生审计,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要围绕规范权力运行和促进干事担当,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三是创新审计方式。要坚持“数据先行”,实行“双主审”制,组织大数据审计研讨,培育计算机审计人才,切实向大数据审计要质量要效率要成效。要把研究型审计作为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审计研究融入贯穿于审前、审中、审后全过程。四是加强自身建设。要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要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培养能查能说能写本领。要加强机关建设,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五是谋划新年工作。2022年,要突出政策落实、民生保障、财政投资等审计重点,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为全面开启老区振兴、绿色崛起新征程,实现新时代“两个更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信阳提供坚强的审计监督保障。

光山县审计局

加强学习,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实质

占祥银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结束后,光山县审计局党组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审计工作的新定位新任务新要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的部署安排上来。

一是加强学习,深入领会会议精神实质。把深入学习领会侯凯审计长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心怀“国之大者”,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部署要求,深刻领会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准确把握审计落实“稳”的要求,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使命;全面推动落实构建审计监督体系、发挥宏观调控“工具箱”作用、加强审计自身建设等三个重点方面的任务部署。

二是找准定位,依法忠实履行监督职责。立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责主业,科学统筹上级审计机关“大计划”和本局“小计划”,形成审计全覆盖的常态化、动态化震慑,苦练增强开展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的看家本领,更好发挥审计作为宏观调控“工具箱”作用。

三是提升能力,培养能查能说能写本领。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建强支部战斗堡垒,促进党建业务融合抓双提升。学习贯彻新修订审计法,全面提升审计项目质量。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岗位练兵、集中培训、项目实战、上挂锻炼等多种方式,着力增强审计人员特别是青年审计人员能查能说能写专业能力,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南乐县审计局

聚焦聚力抓学习 高质高效抓落实

李项南

1月6日下午,南乐县审计局召开全体会议,集中学习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通过聚焦思想引领、聚焦主责主业、聚焦能力作风,真正把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作为2022年开篇布局的“第一课”,聚焦聚力抓学习,高质高效抓落实。

一是聚焦思想引领,切实学深悟透。把学习贯彻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下一步有效开展审计工作的行动指南,与学习贯彻国家、省、市“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新《审计法》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理解“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定位,充分认识审计最大的“稳”,真正使会议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聚焦主责主业,科学谋划工作。深入思考新形势下做好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认真领会会议提出的“五个围绕”,科学谋划2022年审计项目,以重大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政府投资审计等项目为支撑,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切实发挥审计的宏观调控“工具箱”作用。

三是聚焦能力作风,提高自身建设。通过业务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案例大解析等载体,培养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三种本领”,自觉形成“靠铁面树立权威、凭专业赢得尊重”的鲜明导向,促使下达审计通知、拟订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督促审计整改、整理审计档案等环节全过程、全方位、无缝隙的综合提升。

汝阳县审计局

学思感悟 热议如潮

翟会强

近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之后,汝阳县审计局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和领悟这次会议精神,看着“成绩单”,听着“冲锋号”,大家精神振奋、信心满满,对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学思感悟,热议如潮。

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温寿说,这次会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抓住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十四五’审计规划制定、年度审计计划管理、审计整改等关键环节,把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部署要求更加细化、实化、制度化”,说到了点子上,说到了要害上。作为基层审计机关,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时刻不忘、不断完善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确保今年的审计工作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全省审计工作先进个人、局办公室主任王永强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总结了去年的审计工作,2021年1月至11月,全国共审计6.1万多个单位,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040多亿元,健全完善规章制度9900多项。这份厚重的成绩单,其中也有我们的拼搏奉献,也渗透着我们的辛勤汗水。作为审计人,我们在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一定要继续振奋精神,以成绩为鞭策,以更加飒爽的英姿、更加昂扬的斗志和更加可行的措施,全面落实好这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做好今年该县的各项审计工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该局第一审计室主任、县委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高级审计师闫好好说,这次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队伍建设,重点培养能查能说能写本领”。能查能说能写是我们做好审计工作的基础本领。但是,目前我们基层广大审计干部在这方面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按照会议精神的要求,把研究型审计的理念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渗透到审计工作各环节,不懈学习,努力提升我们的查账、沟通和写作能力,确保我们能把审计工作情况和成果如实说出来写出来,更好地为领导宏观决策服务。

该局第二审计室主任、县优秀党员、“三八”红旗手张桂茹说,作为双重领导体制下的基层审计机关,一年一度指向定调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为我们今年開展各项审计工作指明了目标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这次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全国审计工作重点,我们基层审计机关和审计干部一定要按照会议确定的工作重点和要求,牢固树立全国审计“一盘棋”意识,抓好年度审计项目谋划和实施,真正体现“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定位,把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作为主责主业,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在总结发扬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关注大局,注重细节,拿出看家本领,使出浑身解数,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乡村振兴的大局中大有作为。

洛阳市西工区审计局

创新学习思路 认真谋划部署

张继梅

近日,洛阳市西工区审计局组织召开“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专题学习,多举措贯彻落实审计工作会议精神。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领会会议精神。把学习落实好会议精神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坚持和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明确新时代审计机关的责任、使命和要求,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审计,文明审计。把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贯穿到全年工作始终,创新学习思路,丰富学习载体,认真谋划部署,贯彻落实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提升业务能力,科学谋划审计工作。围绕中心工作,科学部署审计项目计划,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积极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资源审计和权力运行监督,持续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资金项目和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加强投资审计与政策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的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实现资源共享和审计成果一果多用。确定审计重点,聚焦主责主业,融合区域特点,找准审计切入点,推进各项审计工作落实落地。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审计质效提升。聚焦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新要求,深化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善于从党中央最关心、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上思考、谋划和开展审计工作,积极主动作为,坚持原则和底线,通过审计监督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生根。持续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审计干部自觉向先进学习,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和决心做好检视和反思,查找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及时做好整改落实。对标“三立”要求,苦练能查能说能写基本功,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不断锤炼审计队伍敢于担当的职业精神和扎实过硬的专业能力,以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勇于担当的务实作风贡献审计力量。

第2篇: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发展宁夏现代职业教育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时期国家层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两个重要文件确定的目标任务。

位于西部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并将发展职业教育确立为事关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重要战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对改革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郭虎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介绍了相关情况。

《教育与职业》: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这一系列部署对宁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郭虎: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确定“要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善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要求“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示范专业点”。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为宁夏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宁夏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宁夏属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扩大规模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持。2014年自治区党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建立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建立职业教育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打通中职升高职、高职升本科渠道,将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鼓励兴办民办职业教育,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建设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统筹全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面向市场的西部现代职业教育高地,让更多的学生一技在手、生计不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战略眼光、先进理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对宁夏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教育与职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时期国家层面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如何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和两个重要文件确定的目标任务成为关键。宁夏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郭虎: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早在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前,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于今年1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确定到2017年,实现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宁夏特色、符合国家标准的开放型、合作式、国际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力打造“机制一流、特色领先”的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并力争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上有所突破。建立完善高职学院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扩大高职学院招收中职毕业生和初中后五年制学生的比例,今年达到25%,2017年达到40%,2020年达到50%以上。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建立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教学联盟,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深化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现有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院选择部分专业,经批准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形式实施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选择具备条件的本科院校部分专业实施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试点,探索依托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内现有职业教育资源试办“宁夏应用技术联合大学”。

二是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所突破。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编制标准,职业院校可将核定编制的30%聘任专业兼职教师,财政按编制内人员经费拨款标准拨付经费。改革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职称统一评聘机制,实施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每年选派100名左右校长和教师到天津等地职业院校挂职,提高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

三是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上有所突破。教育信息化要满足“教师率先使用,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的要求,年内实现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职业院校全覆盖,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目标。

四是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上有所突破。积极推动自治区教育、农业、水利、交通、能源化工、现代服务、建筑等行业、企业与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和专业教学联盟,完善集团化(联盟)办学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多元投资主体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衔接,促进职业教育链和区域产业链有机融合。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高端设计、错位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内的公共实训中心,建设“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国家级“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面向职业院校学生、企业职工及全社会开展高技能和紧缺技能培训、测评评价等服务,年培训鉴定人数达4~5万人次;全力打造电子信息、机械加工、能源化工、建筑技术、物流管理、现代服务、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羊绒加工、清真食品、枸杞保鲜与加工等领域的国家级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争取每年在宁夏至少开展一到两次全国性或区域性的职业技能大赛。

《教育与职业》:如何保障这些措施有效实施?

郭虎: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体现终身教育理念,重点是要构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 对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主要是打通学生从中职到专科层次高职、应用技术类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习的通道进行了部署,同时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进行了安排。

二是自治区教育厅、人社厅、经信委、国资委等部门正在调研起草《关于加快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自治区编办、教育厅、人社厅等部门正在调研起草《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待今年年底国家政策出台后,进一步补充完善下发实施。

三是成立了“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管委会”,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高端设计、错位发展”的建设思路,“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建设目标,下发了《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规划建设的通知》,确定了建设要求和任务,成立了项目建设专家指导咨询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咨询组。保证“中国(宁夏)职业教育公共实训中心”建设进展顺利。

《教育与职业》:宁夏职业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郭虎: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两个文件精神,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围绕自治区工业“三个千亿”计划(投资2000亿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00亿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投资3000亿元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农业“三大示范区”建设(引黄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干旱带节水农业示范区、南部黄土丘陵生态农业示范区)以及服务业“四大领域”(大物流、大旅游、大融资、大市场)的全面发展,建立适应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造就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是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能力。加快自治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尽快建立自治区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共享机制;依托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内的公共实训中心,建设“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国家级“中国(宁夏)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全力打造电子信息、机械加工、能源化工、建筑技术、物流管理、现代服务、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羊绒加工、清真食品、枸杞保鲜与加工等领域的国家级现代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职业院校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进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建设;继续推进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更多有实力企业,多种形式地参与职业教育,组建和完善行业性、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是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能力。完善落实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逐步实行中职教育免费制度,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促进教育与就业的无缝衔接。积极探索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开通中职升高职、高职升应用型本科、培养专业硕士的“直通车”,使更多的优秀职业院校毕业生更为便捷地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

作者:张韦韦

第3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

9月1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217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情况的汇报。会议充分肯定了自2007年以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成效,分析了工程进展形势,就下一步工作做出重要部署。会议强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仍处于关键阶段,要突出工作重点,继续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着重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问题,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加强项目实施效果评估和评价。同时,会议还明确了两个事项:一是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的基础上,适当安排重点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任务;二是从明年起适当提高部分项目补助标准。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对下一步工作做出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退耕还林及巩固成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深入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将对下一步工作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部署,认真总结前一阶段工程建设的情况,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研究提出整改措施,专题研究生态移民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做出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决定将退耕还林工程从全面建设转入巩固成果阶段,这是根据国家粮食安全形势、耕地保有量、国家财政承受能力和各地实际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几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巩固成果各项建设任务顺利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

(一)四年多来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国家层面建立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审计署、统计局、林业局、粮食局等9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工作。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省”的原则,形成了统筹在省、协调在市、实施在县的工作机制。

二是组织编制巩固成果专项规划。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要求,我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各地编制了省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2011年,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农民意愿,适当调整了专项规划建设任务。规划总投资1780亿元,其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925亿元,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52亿元,地方配套、退耕户自筹和投工投劳803亿元。

三是完善政策。中央延长了对退耕农户的补助期限,调整了补助的标准;设立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

四是建立制度规范。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专项资金使用及预算管理办法,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各有关部门制定了配套文件,各地方也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工作规范。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2009年以来,我委会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时研究解决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中的问题,并对专项规划实施和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审计署组织14个省(区、市)审计部门对本地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及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督促地方进行整改,完善工程管理措施。

六是认真落实建设任务。各地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广泛动员,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和建设项目,把巩固成果的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林木保存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几年来,加大退耕还林工程区补植补造力度,使4亿多亩退耕林木得到有效保护。国家统计局监测结果显示,2011年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达到98.9%。

二是退耕农户口粮自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参加基本口粮田建设的退耕户人均累计建成稳产高产基本口粮田1.48亩,亩均增产粮食50公斤以上,几千万退耕农户存粮少和吃饭青黄不接的问题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三是退耕农户收入快速增长。退耕还林工程不仅给予现金补助,而且进一步解放了部分农村劳动力,促进退耕农户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成为退耕农户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2011年退耕农户人均纯收入为5247元,比2007年增加2275元,年均实际增长11%,比全国同期水平高出1.4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达到2119元,年均增长25%,对退耕农户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5%。

四是退耕农户生活方式发生可喜变化。沼气、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消费方式逐步成为农村能源消费的新亮点。据估算,由于能源结构的改善,保护了2000多万亩森林资源免遭砍伐破坏。退耕还林地区无论从农业生产条件,还是居住环境,以及吃穿住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五是退耕农户长远生计有了基本保障。退耕还林地区农业结构和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劳务经济快速增长,为退耕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和增收渠道。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本身在促进种植业、养殖业、林下经济发展和农民技能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农林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退耕地林产品总产值及效益迅速增长。2011年退耕农户人均退耕地林产品总值为320元,比2007年增加280元,年均增长68%;人均退耕地林产品效益44元,比2007年增加38元,年均增长64.5%。

(三)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建设项目进展较慢,不同省区进展不平衡。到今年6月底,8年巩固成果工作的时间过去了56%,各类建设任务下达进度与时间进度基本吻合,但已完成建设任务占规划总任务的比例中,只有补植补造超过了时间进度,其他各项任务都落在了时间进度之后,分省区来看,北京、天津、山西、江西、湖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宁夏等11个省区进展相对较快。工程进度慢的主要原因,从主观上来看是部分省区任务计划上报慢,导致我们去年第二批任务到6月份才下达,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从客观上来看,对退耕农户需求的认识还不够准确,有些规划项目不大符合农户的实际需要,老百姓对这些项目不感兴趣。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最关键的是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安排什么样的项目管用,各地因情况不同而千差万别,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能不能实现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的关键所在。

二是个别地方项目和资金管理存在漏洞。有的是专项资金拨付不及时,还有的虚报或多头申报骗取资金、截留挪用专项资金。要加强资金管理,不能出问题。在项目管理上,个别地方随意调整建设内容,这个问题可能跟建设项目不尽符合实际需要有关;个别地方没有严格执行项目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合同制等。各地方对项目管理要认真起来,严格执行相关项目管理制度。

三是部分地方工作经费和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配套资金不落实的结果是只能用退耕农户投工投劳来折抵,这就变相增加了退耕农户的负担。还有一些省区反映,项目的前期工作费不够,安排不到位影响了工作进程。前期工作经费我们已经明确了由地方政府承担,所以请各地方对这个问题要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在专项规划中承诺的工作经费,要尽量足额安排到位。

四是后期管护难度加大。退耕还林工程所造林木陆续成林后,同时也带来了防火等一系列管理难题。另外,一些地方后续投入不足,管护不到位,信息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薄弱;退耕农户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养殖方式发生变化,一些地方沼气池等建成后使用率不高。

归纳起来主要是这四个问题,各个省区看看本省区主要是哪些问题,特别是要分析一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比较好地解决问题。最需要强调的,就是项目的安排一定要符合退耕农户的实际需要,这是最难办但又必须办好的事情。各地情况不一样,要把规划要求和老百姓的实际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各省区发展改革委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牵头单位,一定要充分听取农业、林业、水利以及人力资源、教育等各个部门的意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老百姓的意见。

二、积极稳妥推进生态移民工作

生态移民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民生工程。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施了“三西”扶贫开发式移民,甘肃河西、定西和宁夏西海固生活在极端干旱缺水地区的群众,搬迁到河西走廊和黄河灌区,这是开展生态移民的一次有益探索。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委在宁夏、内蒙古、广西、云南等四省区组织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试点。此后,逐步将试点扩大到除西藏、新疆以外的西部10个省区,揭开了新时期改善生态和消除贫困为目标的生态移民序幕。从2001年到2012年,国家累计安排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183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78万人。

(一)生态移民是一举多得的重要措施,具有多重意义

第一,实施生态移民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问题。对把钱粮都送到山里去,把路、电、水都送到山里去,仍然解决不了脱贫致富问题的贫困山区,与其在原地重复投入,不如把他们搬出来。思路转变天地宽,通过生态移民打开扶贫工作的新局面。可以说,生态移民是对这种特殊类型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办法。

第二,实施生态移民有利于实现迁出一批人保护一片山的目标。生态移民迁出山里的几个村,这片山就保护起来了,同时也让迁出来的群众富裕起来了,这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退耕还林。以宁夏为例,宁夏从中南部地区山里面迁出35万人,承载这35万人在山里有300万亩耕地。实施生态移民后,山里腾出的300万亩耕地和村庄可以有条件地退为林地,这就给退耕还林留出了巨大的空间。所以,如果搞好了生态移民就是在实施新的退耕还林。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投向农业、农村、农民的资金越来越多,使我们有条件利用其它渠道的资金来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另一个路径的退耕还林。

第三,实施生态移民有利于彻底改变山区移民群众千百年来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促进了移民群众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向设施农业、标准化养殖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带动特色农业、运输、旅游等产业发展,给这部分移民群众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移民迁入地统一配备太阳能热水器、有线电视等生活设施,配套建设卫生所、幼儿园和小学等公共设施,可以大大改善移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明显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特别是给移民群众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第四,实施生态移民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通过生态移民把农民从农业和农村尽可能地转移出来,无疑将推进城镇化建设。通过建设移民新村,建设标准化移民住房,统一规划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长期以来困扰移民群众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使村容村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处理好的问题

一是要合理确定生态移民的对象。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往山下搬,也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搬迁。是否实施生态移民取决于成本效益的比较,有一个原有生活空间和改变生活空间前后的成本效益的比较,我们只能在目前的人力、财力条件下有序推进这项工作。特别要强调一点,生态移民是自愿移民,这和水库移民不一样,水库移民是非自愿移民。生态移民一定要坚持自愿移民原则,不能强迫,不能搞一刀切和行政命令,要通过宣传、说服和邻里效应等工作,让其主动、自愿地选择进行移民。

二是要搞好迁入地选择和整体规划。生态移民安置点的选择很重要,迁入地要有较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具备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的基本条件,确保搬迁之后移民拥有一定的基本口粮田,并能够发展接续产业。移民新村的规划、户型的规划、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都要因地制宜,要与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这方面有很多经验,但也有教训。宁夏的生态移民点基本上都选在沿黄地带和扬黄灌区,这些地方生产生活条件较好,有利于实现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三是搞好生态移民必须要善于整合各个渠道的资金。生态移民需要建设移民住房、基本口粮田,配套建设电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还要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光靠生态移民或者移民扶贫搬迁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宁夏自治区就是整合了17个部门的23类支农资金来办这一件大事。要将生态移民与扶贫移民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结合,整合各种强农、惠农的相关渠道资金,统筹推进生态移民住房、道路、饮水、学校、医院等建设。

四是要明确政策。组织实施生态移民,政策是生命线。生态移民的政策一定要公平、公开、公正,而且要有制度,不能随机作个案处理。

五是要高度重视搬迁户的长远生计。解决好移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安置地产业发展问题,帮助他们开辟新的增收渠道,是移民走上长远致富道路的重要举措。各地要加强移民群众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育一批有效益、能富民的特色优势产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切实增强移民迁入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六是要建设好新型社区。移民新社区要健全组织,要设立党支部和村委会,针对移民的特点,逐一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给他们铸造新的精神家园。从山里搬出来有了一个物质的家园,用物质家园保障他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用精神家园使他们融入当地社会。

七是要加强迁出区的保护。迁出区的耕地、林地、宅基地是仍然属于迁出移民群众还是留给当地,另外这部分土地的用途如何定位,是继续交给别的集体或者其他公司来经营搞现代化农业,还是干脆就退耕还林作为生态用地,这些问题要研究处理好。既然迁入地已经给移民安排了耕地和宅基地,迁出区原来属于移民群众的土地就可以置换出来;关于迁出区移民的土地用途问题,在保证粮食产量不减少的情况下,能退耕还生态林的应该尽量退耕还生态林,努力实现人口减载、生态变好的双重目标。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已开展四年多,目前正处在时间过半的关键阶段,到2015年完成规划目标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思想认识不能松懈,工作力度不能减弱。在这里,再强调五点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各省区要加强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的领导,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加强对工作的指导协调。各省区发展改革委一定要切实肩负起本省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牵头部门的责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工作联系,深入到工作第一线,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二是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核心问题是提高工作效率,各地要按照规划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抓紧汇总并于今年11月30日前报送2013年的建设任务,并着手开展2014、2015两年任务的前期工作。我委和有关部门将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在每年4月底以前下达当年的计划。对不按规定时间报送任务计划的地方,我们将不予审核下达年度任务计划,并从次年预算中扣减专项资金。

三是要着力扶持困难退耕农户。各地要坚持把规划实施重点放在退耕还林工程区内的困难退耕户上,根据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建设项目,将有限的专项资金优先用于支持最困难的退耕农户。要按国务院常务会议的要求,突出重点,着力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在3200万户、1.24亿退耕农民中,大部分已经度过了退耕还林的转型发展阶段,生计问题大体上得到了有效解决。但是,我们仍然要重点关注5%、10%的困难户,恐怕越是到巩固成果工作的后期阶段,我们越要强调突出工作重点,把眼光牢牢盯在当地退耕贫困户身上。从明年开始,要在退耕户里排查贫困户、缺粮户、长远生计解决不好的农户,在今后三年的任务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部分退耕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

四是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各地要落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的职责,切实转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要严格按照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办事,加强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检查,对专项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推广规模以上项目招投标制和分散项目报账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五是要加强基础工作。重点是抓好项目效益监测分析和信息报送,监测工作涉及林业部门和统计部门,无论是退耕还林还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础数据和农户的调查基本都是来自这两个部门,还有统计部门开展的退耕还林(草)统计监测调查,希望各地继续把这个工作做好。信息报送也是一件很重要的基础工作,及时、全面地报送信息,能够把各地的工作动态反映出来,把当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从而有利于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各地重视起来,继续加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效益监测分析和信息报送工作。

作者:杜鹰

第4篇:贯彻落实政法工作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政法工作

暨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全区召开了政法工作会议后,我场高度重视,当天下午便召集全场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要求场部机关及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全区政法工作暨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将与会精神传达到每位职工。现将我场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汇报如下:

一、传达精神,深刻领会,进一步增强政法工作暨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月5日下午,****召开全场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学习了***书记的会议讲话,以及政法委书记***同志《在全区政法工作暨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系统传达学习,使我场中层以上干部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把握我区政法工作面对的新形势和新特征,深刻认识到做好2010年政法工作暨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创建“平安连云”、“法治连云”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全面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场长强调,*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凝练,凸显法治建设在***大开发、大建设形势下的重要性,各单位要牢固树 1

立“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思路,打造稳定和谐的法治环境。各单位要形成上下联动、群防群治的综治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事有人抓”的工作格局。每季度召开一次****治安、维稳工作分析会,加强24小时值班,落实好门卫值班制度,进一步增强大家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治教育,牢固树立全场干部职工的法治责任意识。

三、落实维稳,改变作风,力争将“上访”转变为“下访”维护信访稳定

由于****是建场五十多年的老场,历史遗留问题较多,退休职工上访问题时有发生,我场今年制订如下措施,以期缓解退休职工信访问题:一是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原则,在工作中找准问题,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成立****信访维稳工作组。二是领导干部改变工作作风,深入一线,积极主动做好“下访”工作,争取将“上访”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明确分工和责任。各单位加强沟通,了解情况,掌握动态。热情接待来访的职工群众,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妥善处置反映的问题,做好解释疏导工作。****在2010年,将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做深、做细信访维稳工作的组织、协调、配合等工作,注重研究解决政策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应急稳控措施,维护林场和谐稳定发展。

四、主要措施:

1.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和谐林场”、“平安林场”、“法治林场”创建活动,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

2.深入开展各项安全专项整治,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3.落实信访维稳工作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切实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本单位。

4.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法制教育,杜绝干部职工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第5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

推进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大发展服务

同志们:我们这次全省统计局长座谈会的中心议题是,认真贯彻省委八届五次会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统计改革与发展。具体内容有两个:一是分析上半年经济形势;二是研究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的意见,全面开创全省统计工作新局面。两个内容,一个意思,就是贯彻落

实省委会议精神,正确认识和确定今后全省统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研究统计工作如何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大发展服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解放思想,把认识统一到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上来

6月初召开的省委八届五次会议和工作会议,是在全省防治“非典”取得阶段性成果,经济发展处于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作出了《中共山东省委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决定》,张高丽书记和韩寓群省长作了重要讲话。省委的决定和省领导的重要讲话,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认真分析了制约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目标,创新思路,紧紧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八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一个总目标”,争取“两个提前”,完成“三个阶段”任务,实施“四大战略”,落实“五项工作方针”,实现“六个方面的变化”,加快我省现代化建设步伐,争取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这次省委工作会议,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省委为加快我省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出的进军令,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的动员会,是一次凝聚力量、干事创业的誓师会,是一次团结奋进、加快发展的鼓劲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会议提出的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必将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必将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其重要历史意义必将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证明。

我们必须认识到,省委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发出这样的号召,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即: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且,根据经济发展规律和经济周期理论,当前全国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已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这种认识和判断,是与十六大精神相一致的,也是符合山东实际的。对于这一点,我们以前认识是不充分的,这也是我们解放思想、统一认识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关于经济发展周期性问题,我想谈点认识。过去一直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才有周期性,而社会主义因为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资源实行有计划地配置,不可能产生生产过剩等经济危机。随着实践的发展,这种理论已经过时。我们现在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手段主要是市场。既然是市场配置资源,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经济周期。大致来说,我国的经济周期,短的是五年左右,长的是十年左右。山东省的经济周期,与全国基本吻合。作为一个周期,就是从萧条到复苏再到高涨最后到繁荣,繁荣以后又是萧条,进入另一个周期,就是这么周而复始。就全国和全省来讲,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后,1993年开始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处在那个周期的扩张上升期,1994年、1995年经济增长都很快,到1996年中央感到经济有点过热,就提出要软着陆,由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大洪水,经济进入萧条期。此后,中央采取扩大内需、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刺激经济复苏,经过几年的调整,目前全国全省经济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这是具有必然性的。所以,从去年以来,全国的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都很快,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整个经济周期进入扩张期的必然现象。我们统计系统的同志对当前经济快速增长的必然性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理解、要明白,并进行宣传。

当前,全省上下掀起了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的热潮。在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经济大发展中,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统计局作为重要的经济综合部门、信息主体部门、决策咨询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具体地说,就是统一到关于战略机遇期的判断上来,统一到新的发展思路上来,统一到省委确定的工作重点上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计工作为中心任务服务,主要就是突出抓好省委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及时跟上和充分反映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和经济大发展的形势,并且为促进发展积极谋划,当好参谋和助手。

这次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首要任务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这确实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和实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行动的创新。我们统计部门要贯彻落实好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统计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大发展

服务,首先也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统计工作的实际出发,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下七个观念。

第一,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省是发展中大省。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发展服务是我们统计部门的第一要务。我们新时期的统计学,就是发展统计学。我们广大统计工作者的职责,就是准确反映发展的现状;紧密监控发

展的进程;认真探索发展的规律;科学预测发展的趋势。总之,我们要立加快发展之志,谋加快发展之策,鼓加快发展之劲,求加快发展之效。

第二,要牢固树立创新无止境的观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统计本身的发展也永无止境,创新也就永无止境。江泽民同志说过:“我们现在突破前人,后人也会突破我们。”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说山东的统计工作能有今天的局面,主要得益于过去的不断改革创新的话,那么我们今后要继续发展和进步,还要有赖于不断地创新。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观念、新思路,主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的创新,我们要跟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统计工作也必须不断创新。要牢固树立创新观念,在统计指导思想、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服务内容、统计调查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改革,使统计更好地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第三,要牢固树立统计大有作为的观念。应当说,统计历来很重要,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统计会越来越重要。当前,全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必然会对统计越来越重视,统计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事实也证明,各级领导调用统计数字越来越频繁,统计部门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的活动越来越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程度越来越高。这次省委工作会议上,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在报告中就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字,运用了大量的统计语言,引用了我们统计局的很多观点,并在讲话中几次提到统计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职业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统计工作大有作为”的新观念,努力使统计工作在新时期有新作为。

第四,要牢固树立辨证的、实事求是的数据质量观念。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灵魂,搞准搞实数据是统计工作者的天职。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使主观与客观相一致,使认识与实际相符合,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制止在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防止统计数字出现水分;另一方面,又要加强调研,增强把握宏观、把握趋势、把握全局的能力,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统计上得到充分和及时的反映。当前,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既要把十六大以后全国、全省出现的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形势和成果反映出来,又要切实防止数字出现水分。

第五,要牢固树立大服务的观念。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和宗旨。多年来,我省各级统计部门在抓统计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已做得非常好了,没有进一步抓的必要了。形势在发展,领导和社会的需要在不断变化,统计服务也就永无止境。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时期、新的要求,我们要把统计服务放在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位置、更深的层次,抓紧抓好。统计不仅要为党政领导服务,为各部门服务,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这就是大服务。只有牢固树立大服务的观念,才能有办法,有措施,推动统计服务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六,要牢固树立依法统计、依法行政的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统计工作、管理统计工作,也必然离不开法制的支撑和保障。在新形势下,各级统计部门不可能再象过去那样,主要依靠社会动员,依靠行政命令来开展统计调查和管理统计工作,而必须更多地依靠法制的手段、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转。观念必须适应形势。各级统计部门必须不断强化法制意识,树立法制观念,积极推进依法统计,依法行政。

第七,要牢固树立学习是一种领导责任、岗位责任的观念。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告诫我们:“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各级领导要带头努力学习。‘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能担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重任的。”进入新世纪,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我们各级领导、广大统计工作者必须加强学习,不断地学习,否则就很难适应现在的岗位要求。要通过学习,学会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形势,增强全局观念和统筹协调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自觉地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创造性地做好工作,推动统计工作更好地发展。

二、明确目标和重点,理清统计发展思路

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统计改革和建设,必须认清新形势、新任务给统计工作带来的战略机遇,必须明确全省统计改革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这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第八次党代会和省委工作会议的要求,实现“一个目标”,达到“两大目的”,依靠“三个支柱”,建立“四个体系”,搞好“五个保障”。

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大力推进统计改革与现代化建设,逐步建立科学、可靠、高效的现代统计体系,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提供优质统计服务。所谓“科学”,就是制度方法科学;所谓“可靠”,就是数据质量监控严密、统计法制健全;所谓“高效”,就是体制精干高效、机制运转灵活、组织管理体系合理、统计手段先进、后勤保障有力;所谓“现代”,就是统计体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国际接轨,坚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特征;所谓“优质服务”,就是统计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各类统计产品能够较好地满足需求,积极参与和影响党政领导决策,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达到“两大目的”,就是搞准统计数据、搞好统计服务。这是统计工作根本目的之所在,也是统计部门安身立命之本。

依靠“三个支柱”,就是依靠政府综合统计、部门统计和民间统计,建立起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统计体系,明确三者之间的职责、任务、范围,理顺关系,形成合力。

建立“四个体系”,就是建立科学、规范、简捷、实用,既符合我国国情和山东省情又能与国际统计接轨的统计制度方法体系;建立贯穿于整个统计活动过程的政府统计数据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优质化、系列化、规范化的统计服务体系;建立集中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协调一致、精干高效的统计管理体系。

搞好“五个保障”,一是组织保障,即主动争取各级党政对统计工作的关心、重视、支持和领导,强化和充实统计机构和队伍,提高统计工作的组织化程度;二是技术保障,即建立起以高科技统计手段为主要内容的统计信息网络系统,走科技强统之路;三是法制保障,即建立健全统计法制体系,走依法治统之路;四是人才保障,即建立起高效的统计人才培养体系和完善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全面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五是基层保障,即大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政府统计微观基础。

三、突出重点,实现统计改革新突破

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对统计部门来说,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的基础上,一个重要的和最具关键性的任务就是加快统计改革步伐,实现统计改革的新突破。这就是要围绕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特别是这次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及各项任务,认真解剖分析,逐项落实改革措施,使统计工作更加贴近全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现实,使统计服务更好地参与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三个提高,即提高统计适应能力、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提高统计科学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改革:

(一)围绕“一个总目标、两个提前、三个阶段任务”,强化全省经济社会总量、结构、效益、速度的监测反映。根据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总目标、两个提前、三个阶段任务”总体设想,从总量、结构、效益、进度等四个方面,对全省经济社会进行监测反映,及时提供信息咨询建议。比如,关于“一个总目标”,就是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大,就是经济总量大,发展速度快,对国家贡献大。给我们提出的课题是:第一,哪些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用哪些指标或指标体系来反映经济总量比较科学?第二,何谓发展速度快?对于不同的总量指标而言,在现在这个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各自达到多高的速度才能称得上快?第三,对国家贡献大,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强,就是综合竞争力强,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质量和效益高。给我们提出的课题是:第一,我们统计部门要把综合竞争力测算、评价作为重要的经常性工作;第二,怎样科学准确和经常地进行综合竞争力评价?第三,我省和各市目前的综合竞争力情况如何?第四,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统一的适用衡量各地区和各时期的产业结构优化标准?用哪些指标来衡量产业结构比较科学?第五,何谓经济质量?反映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指标现在有哪些?够不够?科学不科学?等等。富,就是社会财富多,人均水平高,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给我们提出的课题是:第一,社会财富的概念及其定量反映,存量与增量;第二,人均水平问题,基尼系数问题,既要看人均又要看贫富差距;第三,人民生活更加富足问题,小康水平监测问题。等等。

(二)围绕农村经济发展新突破,拓展农村统计领域。在完善农业核算办法、逐步实现农业核算规范化的同时,积极做好以下四项改革:一是以特色农业为重点,充分反映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二是加强对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分析,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等战略决策的需要。三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新标准,制定新的农村小康进程监测方法,开展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跟踪监测工作。四是从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角度,及时反映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三)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突破,改革完善工业统计制度。一是根据省委提出的发展三大高新技术领域、培育四大优势产业,改造和提升六大传统产业的战略要求,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衔接,在规模以上企业中重新界定,及时提供相关分组信息。同时,进一步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统计。二是根据建设现代制造业强省的要求,搞好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统计。三是按照建设产业聚集带的要求,加强对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统计服务。四是进一步完善规模以下工业统计方法,健全抽样框,充分反映规模以下工业的新贡献。

(四)围绕对外开放新突破,建立园区统计,完善吸引外资指标体系。一是建立各级各类开发园区统计制度,充分反映各级各类开发园区的总量规模、投资强度、产出效率和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加强外经外贸统计、世界500强在鲁投资情况统计,及时反映招商引资成果。三是强化“山东以外都是外”的观念,在相关专业统计中增加反映“国内省外”的统计内容。

(五)围绕实现民营经济新突破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新突破,规范非公有经济统计工作。严格界定非公有经济的范围,进一步完善非公有经济统计核算制度,及时反映省属、市属、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和产权结构调整优化的进展情况。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重点对民营企业集团、民营经济园区、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等进行调研,结合统计数据,及时反映情况。

(六)围绕实现服务业繁荣发展新突破,健全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一是按照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研究改革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二是按照“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要求,强化部门全行业统计,重点在卫生、教育、文化、公用事业等行业建立全行业统计,及时反映社会事业发展的状况。三是在服务业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相关指标和分组,及时反映服务业吸引资金、新兴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有关情况。四是进一步完善限额以下贸易、餐饮业抽样调查,充分反映其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贡献。

(七)围绕投资增长新突破,改革投资统计制度。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扩大投资,必须改革投资统计制度和方法。改革投资统计的重点,是要充分地反映投资成果和建设成果。一是改革统计方式,将农村5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纳入月度投资统计范围,进一步搞准规模以上投资状况。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反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小型投资项目对GDP增长的贡献。三是在投资统计制度中增加指标和分组,及时反映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省外投资比重及民间投资状况。

(八)围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突破,建立区域经济资料提供制度。一是按照“建设30强、扶持30弱”的战略部署,结合县域经济评价制度,在各类综合统计资料中提供30强县、30弱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并及时提供我省进入全国百强县的数量和位次。二是建立“山东半岛城市群”统计分组。

(九)围绕城市化新突破,完善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监测制度。适时按照国家出台的城乡划分标准,研究建立对市有代表性的城市化率经常性统计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城市发展的功能要求,增加人力资源、服务功能、城市环境等方面的指标,提高评价监测的效果。

(十)围绕生态建设新突破,研究建立资源环境核算指标体系。一是研究资源环境核算指标体系,探讨统计调查渠道,逐步建立环境统计制度,全面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以水资源配置、植树造林、污染防治为重点,在相关部门建立完善统计制度。三是研究探讨绿色GDP的核算方法。

推进上述改革,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关系:一是统计制度创新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保持统计制度的稳定性是必要的,因为它是统计实践的总结,是一种基本遵循。但如果过于强调保持制度稳定而阻碍创新,就会使统计工作越来越被动,难以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与时俱进,以变应变,加快改革,才能促进统计工作健康发展。二是改革带来的工作任务增加与现有工作条件的关系。这么多改革推行开来,各级统计局的工作任务会大量增加,而我们的人力和财力并没有多大改善,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慢改革的步伐,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人、财、物力,充分挖掘潜力,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全省改革与各市改革之间的关系。现行统计管理体制决定了省与市、县之间统计改革工作的联动性,但另一方面各级统计改革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改革框架已经确定,省局将认真研究方案,逐步进行部署和实施。各市不要等,要结合各自实际,研究改革方案,进行改革探索。全省上下要统一思想,紧密围绕各项改革重点,认真研究组织实施方式,确保各项改革取得成功。

四、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升统计服务水平

搞好统计服务是统计部门的根本宗旨,用数据反映发展,依数据谋划决策,让数据服务社会,是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当前,我省已掀起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的热潮,全省经济和社会必将进入一个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质量和水平。

当前,我们的统计服务工作还存在着思想不解放、服务不到位、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超前性不够、服务的内容和方法不新、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就拿统计分析来说,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几类问题:一是缺真知灼见。把一些流行性的语言、时兴的政治套话堆进文章,缺乏有血有肉的材料和分析。表面看起来,好听的语言、华丽的词句不少,但细细品味,使人眼睛为之一亮的东西比较少,真知灼见少。二是缺办法。对上级的指示缺乏深刻的把握和感悟,对基层的问题和矛盾缺少深入了解,闭门造车,写出的东西讲意义多,要求多,大话多,切实可行的办法比较少。三是缺新语言。仔细翻翻一些同志写的文章,基本上都是一个面孔,一个调子。求稳妥、求保险,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缺少新鲜气息。四是缺战略思维。能够描述历史,解析现在,但不能预测未来,思维的空间被围在狭小的天地里,把握不住事物的走向,缺乏深刻的洞察力和政治敏感性,不能言人之欲言,言人之不能言。五是篇幅长。动辄十几页,上万字,导致主要观念埋没在长篇大论中。在统计服务的其他方面,同样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再一一列举。

在新的发展时期,要搞好统计服务,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克服存在的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增强统计服务的时效性。及时性是对统计服务的第一要求,是我们首先必须做到的。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第一时间”的观念,把时效性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落实统计数据上报提速工作,在调查方法、汇总方式、传输手段、工作节奏等方面挖掘统计提速的潜力。前段时间,在反映“非典”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我们的工作做得比较及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曾培炎副总理最近指出:“统计工作也需要建立应急机制”,这是对统计及时性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在建立统计系统应急机制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快速反应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以保证出现特殊情况时能及时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

二要增强统计服务的超前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超前决策需要超前服务。统计工作必须既做好及时服务,又做好超前服务。要以敏锐的视角和超前的洞察力,准确捕捉社会经济生活中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主动出击,提前介入,搞好分析研究,提供超前服务。

三要增强调查研究的经常性。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工作权。当前,各级统计部门都存在着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基层不够的问题。搞工业统计的同志很少到企业,搞农业统计的同志很少到农村,搞投资统计的同志很少到工地,从报表到报表,从数字到数字,不了解活情况,看不到新变化。久而久之,思想僵化,眼界狭窄,就容易使统计工作落后于客观实际。针对这种情况,要迅速在全省统计系统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调查研究,摸清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动向;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的科学建议。

四要增强监测重大决策实施的实时性。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监测重大决策实施的实时性,紧紧围绕省委“一个总目标,两个提前,三个阶段,四大战略,五项工作方针,六个方面变化”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统计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民收入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水平、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监测,及时准确地报告经济运行的情况,当好党委、政府的“耳目”,搞好“现场直播”。

五要增强统计服务方式的多样性。领导和社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是多样的,统计服务方式也必须向多样化发展。要进一步健全统计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加强与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的联系,定期向社会发布统计信息,扩大统计的社会影响。要充分发挥统计年鉴、统计期刊等出版物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运用科学手段对统计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加工和深度挖掘。要重视和加强各级统计信息网站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统计服务方式,不断提高统计服务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让社会各界充分共享统计信息资源。

五、多措并举,为新形势下的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保障

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搞好新形势下的统计改革和建设,必须靠管理、靠科技、靠法制、靠人才、靠基层基础,必须多措并举,为完成统计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依靠科学管理,促进统计工作有序开展。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统计部门既是经济综合部门,同时也是一个统计行政管理部门,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管理工作,建立起集中统

一、规范、高效的统计管理体系,将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制度贯穿于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促进统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对统计系统内部,要抓好各项工作计划、工作任务的落实、检查,加强对人、财、物、事的管理,充分发掘统计各要素的积极性,发挥其最佳效能,促进政府综合统计工作科学、有序、高效的开展。对部门统计,我们要强化管理职能,依法规范部门统计行为;加强与部门的联系,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积极作用,避免重复劳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协调发展。要依法加强对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的管理与引导,维护正常的统计工作秩序。虽然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目前规模还不大,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细化,这两种调查的规模和领域会不断扩大,如果管理不好,将会产生许多问题。因此,对民间统计调查和涉外统计调查的管理不能放松。

(二)依靠科技进步,为统计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各级统计部门要依靠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统计现代化水平,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要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促进省、市、县、乡四级联网,实施省市网络的提速工程,在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中先行一步。当前,尤其要促进市-县和县-乡的联网工作,今后的信息化建设要向县以下倾斜,市-县和县-乡还没有实现联网的地方,要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实现联网;已经实现联网的地方,要不断提高县、乡的微机档次和联网速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要坚持高起点、超前性,避免设备刚买了就落后的现象。要大力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统计信息网络的利用率。网上办公是一种方便、快捷、节约的办公形式,但现在有的同志对此还不适应,还习惯于书面的东西,配备的微机设备不能充分利用,成为桌面上的摆设,这种状况要尽快改变。

(三)依靠法制建设,为统计工作健康开展提供法律保障。统计法是统计工作最坚强、最根本的保障,是统计部门行政管理权的根本依据和最终体现。我们要充分认识统计法制在统计改革和建设中的保障地位和作用,大力加强统计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统计。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的统计普法宣传,增强他们的统计法律意识,支持统计部门、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和统计监督的职权;要加强对广大基层单位的统计普法教育,增强他们依法统计的自觉性;要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虚报、瞒报、伪造、篡改、迟报和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对于利用职务之便,玩弄虚假数字,标榜工作政绩,骗取政治荣誉的案件,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以维护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统计工作的严肃性,提高统计法的权威。

(四)依靠人才队伍,为各项统计改革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既定的统计任务目标,必须靠有能力、有水平、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去完成。因此,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首先,要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把全体统计工作者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统一到省八届五次会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经济大发展、统计要跟上”的行动目标上来。其次,要不断提高统计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制定有关激励措施,鼓励统计干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造就出一支既有管理人才又有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结构合理、协调高效的统计干部队伍。第三,要建立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要着眼于新世纪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健全竞争机制,大胆启用年轻干部和优秀人才,创造一个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鼓励大家干事创业,干出成绩。第四,要关心广大干部职工的疾苦。统计部门的领导班子要做全面负责的领导班子,既抓好工作,又要关心大家的生活,积极解决大家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广大干部职工安心工作。

(五)依靠基层基础,为统计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要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作为构建政府统计微观基础的重要工作来抓,作为统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县级统计机构队伍建设。县级统计机构人员少、力量薄弱,任务繁重的矛盾历来十分突出,上面千头万绪的工作,都对着县统计局那十几个人,他们确实是不堪重负,疲于奔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计改革和建设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县级统计局的任务会更加繁重。因此,加强县级统计力量至关重要。就目前来看,要为县级统计局增加机构和行政编制难度很大,但我们可以在建立县级调查队上做点文章。在这方面,省、市、县三级统计局都要积极做工作,争取建农调队也好,城调队也好,建综合调查队也好,不管什么名称,争取到什么建什么,能增加人员就行。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工作。二是要加强乡镇统计机构建设。要把乡镇统计机构作为县级统计局的延伸和补充,采取各种措施,督促各乡镇建立乡镇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切实把乡镇一级的统计工作开展起来,成为县级统计局联系各基层单位和农村的纽带。三是规范基层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要加强对基层单位的检查、督促和引导,促使他们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健全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促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逐步规范,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同志们,长期以来,在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统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新的形势下,统计工作将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创造新的辉煌。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干事创业,推动全省统计工作更好地发展,促进统计工作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大发展服务,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作出统计人应有的贡献

第6篇: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 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各位好,欢迎各位能够准时守在屏幕前关注今天的节目。就在上个月,2009年6月份,中央召开林业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意义非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林业工作会。这次林业工作会议可以说是谋划林业改革发展的大计,并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出全面部署。其实,从侧面我们也可以感觉到这是党和国家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山区、林区民生的高度关怀,甚至对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现代林业等等都有着非凡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 (15:32:08) [主持人] 关于这次林业工作会议和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信各界朋友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很多细节也想了解。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请来了国家林业局农村林业改革发展司张蕾司长作客演播室,和观众朋友、网友们互动,解答网友们的问题。

张司长您好! (15:33:24) [张蕾] 您好。 (15:33:48) [主持人] 张司长,第一个问题可能问得宏观一点,因为节目刚刚开始,大家比较关注。这次的林业制度改革到底有怎样的非凡意义,我们经常讲它的意义重大,意义非凡,具体而言包括哪些? (15:34:18) [张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义确实非常重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先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跟当年的耕地改革承包到户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老百姓都称之为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民心工程、德政工作。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广大农民经营山林的积极性,形成了科学发展的动力,对应对金融风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15:41:25) [主持人] 谢谢张司长,您说得高屋建瓴。很多朋友也很关注这次集体林权改革具体的范围,因为这可能涉及到千千万万林农的个人利益。我想问这次林权制度改革和我们每个人有关系吗? (15:43:36) [张蕾] 你说得很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民息息相关,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涉及到我国分布在各省区市的25.48亿亩集体林地,涉及到7亿多农民。 (15:46:04) [主持人] 这个改革的范围非常的庞大。 (15:46:54) [张蕾] 改革的范围是比较大的,全国基本上都覆盖了,包括西藏都有100多万亩的集体林地。 (15:48:23) [主持人] 这确实是一个声势比较浩大、规模空前的一次变革。我们在进行一系列变革后,碰到了一些难点,除了范围广、数字大以外,还有什么难点? (15:49:21) [张蕾] 这个改革本身是用益物权的承包经营权,也是用益物权的财产权的落实过程。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让农民平等的享有承包经营权,也就是让农民平等的获得财产权。这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也是经营体制和机制变革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很多矛盾、问题,也有一些风险。在这个过程当中,尤其现在土地的价值在不断的得到体现,土地是稀缺资源,在不断的增长价值。另外林产品的市场前景也非常的广阔,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能源,我们国家的需求都在不断地增加,林产品价值也是不断的在增加,潜力非常的大。大家都觉察到潜在的巨大利益,利益的博弈或者利益之争是空前的。并且在承包经营过程当中,是不是都完全能够按照中央10号文件的要求,让农民完全享受到自己的权益,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获得林地的承包权,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很复杂的过程。 (16:00:31) [主持人] 我们提到利益的问题,首先意味着要保护平等的利益,把握好利益之间的关系,这是浩大的工程。下一个问题就来了,刚才像您提到公平和平等两个词,很多人想问这次进

行的林权制度改革要遵循哪些原则?我们怎样按部就班按照这些原则走? (16:02:18) [张蕾] 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两个,一是尊重农民的意愿,二是依法办事,这是两个基本的原则。首先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让农民自己来作主,自己来决策,作为改革的主体,要尊重他们的意愿,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这是基本的原则。温总理也说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先是农民的创造、基层的经验,是农民自己开始创造出经验来,然后把它推广到全国去,和耕地改革是一样的,这是农民的事情,这是第一个原则。 (16:04:47) [张蕾] 第二是依法办事。因为土地承包经营政策我国法律规定得很清楚,包括《森林法》,这方面是很民主的,要依法操作,这是其一。其二是我国村民组织法,规定农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所有的改革方案要经过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来投票同意,要经过三分之二的村民举手投票才能实施,这就是依法办事的原则,不能够随便搞,要规范、有序、稳定的来推进改革。 (16:12:27) [主持人] 相信遵循以上两个大原则的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按部就班、稳健的向前推进。刚才说到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原则,那么林权制度改革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操作的,希望张司长能够谈一下。 (16:15:26) [张蕾] 简单来说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产权明晰的过程。产权明晰包括从一开始调查清楚山林的权属情况,根据勘界的情况制定改革方案,产权在本村、集体内怎样承包到户。勘界确权以后要发林权证,发完林权证以后,应该说第一个阶段就算是完成了。 (16:21:28) [张蕾] 产权明晰以后,第二阶段是配套的改革。产权明晰只是第一步,产权明晰不是目的,产权明晰是为了使产权更好的发挥作用。现在我国出台的《物权法》有两大制度,第一是所有权归属明确,第二是要物尽其用。物尽其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用益物权要搞好,二是担保物权要搞好。在产权基本明晰后,接下来就是放活经营权,要让农民从经营山林上获得收益,让农民有创业致富的平台,这才是真正的目的。林业发展给农民带来效益,为社会增加财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后面的改革包括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资金扶持、科技扶持;管理体制的改革,原来的采伐管理按照计划经济,产权到户、承包经营到户以后,带来了一系列管理上、机制上的转变,整个经营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根据经营模式的变化,改革整个管理体制。所以,产权明晰是林权改革走完的第一步,紧跟着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土地可以变现,可以实现资本化的属性,另一方面土地要有效益,要发展,让农民得到实惠。 (16:23:14) [主持人] 张司长刚才您说到产权明晰只是牛鼻子,其实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路要走。很多人会想,我们这样庞大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没有一个时间表,这么庞大,一步一步地实施,什么时候能够切身地惠及到林农自己身上?有这样一个时间安排吗? (16:24:30) [张蕾] 有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明确对此进行了部署,要求在五年左右完成产权明晰的改革任务。当然,后续的改革要紧跟上去。因为改革工作,全国不是一刀切的,条件比较成熟了,或者各方面力量比较集中的一些省区市推进比较早,像全国已经有5个省(福建、江西、辽宁、云南、浙江)完成了主体改革,剩下的就是配套改革,如林权投融资的改革、林权抵押贷款、保险、生态效益补偿、采伐管理改革、还有一些补贴政策、减轻农民税费负担等等一系列改革都在积极的推进,而且非常有成效。还有14个省区市刚刚在去年全省推开明晰产权的改革,在原来一些试点县的基础上总结一些符合本地的经验做法,再推进全省的产权明晰改革。其他的省份正在抓试点,因为每个省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必须根据本省的实际和本省政策的变化情况来制定改

革措施,从而有序推进。 (16:27:43) [主持人] 各省、区、市,现在都是一步一步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在推进这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像您所说都在积极的进行。所以,在这里要跟关注我们节目的网友朋友、观众朋友们讲,日子不会太久。 (16:28:12) [张蕾] 是的。现在很多省,尤其这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以后,准备两三年、三四年或者四五年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工作任务。现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以后,很多省把进程都往前提了,要加大领导的力度,加大组织力度,要尽快完成。当然,中央的部署是正确的,不能搞一刀切,还是要有质量保证,这是最重要的。一要确保勘界质量。草草勘界发证,往往留下很多隐患,将来容易引起林权争议。二要确保档案管理质量,特别是现在的林权可以流转,可以抵押变现,林权档案要像房地产档案保管一样,要归好,作为财产保证的管理系统要逐步的形成。所有后续的工作都紧密相连,基础性的工作绝不能够草草的来做,一定要扎扎实实的、稳步的、积极的推进。 (16:30:27) [主持人] 没错。老话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能够感觉出来,整个我们国家也是在一步一步按计划快速地进行。另外我们也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观众朋友,很多工作人员会做非常细致的工作,大家可以放心,具体细节工作没有问题,大家以后也不会产生很多纠纷。 (16:31:34) [主持人] 像张司长所说的,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非常的庞大,有一系列的步骤,有没有重点呢?在未来我们的重点是什么?有没有这样一系列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变化? (16:32:28) [张蕾] 当前的重点还是明晰产权,这是一个改革的方向。这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两位重要领导都讲到这个问题,要让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最重要就是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在产权改革的推进当中,初始产权的分配上要让农民真正的、平等的获得承包经营权,这是最重要的。同时,在一些已经全面完成了产权明晰改革的任务省份,他们的重点就是配套改革,配套改革包括公共财政的支持、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减轻农民税费负担、还有生态补偿等等,这些方面必须跟上。不跟上的话,改革就很可能会因为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出现各种问题。所以,这次温总理讲到了这个问题,温总理讲到产权到户就是要放活经营权,要采取各种政策来支持农民经营林业。接下来就是要强化林业服务体系建设,给农民提供多方面的,包括科技的“三防”体系,防火、防盗、防病害,要引导农民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道路,引导农民从分散到市场调节为主的、有机结合的规模经营制度。 (16:34:36) [主持人] 非常感谢张司长。刚才说到林权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重点已经明晰了,内容和原则刚才也讲到了,可能观众朋友已经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我注意到一个词形容得特别好,形容这次改革叫“兴林富民绿山川”,非常非常恰当,概括了整个这次变革的目的和初衷。像在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这次林权制度改革可以和当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媲美,重要性是相同的。很多人会讲,如此庞大的一个计划,如此庞大的一个改革,我们怎么样稳步的推进整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6:36:56) [张蕾] “兴林富民绿山川”,刚才你说得太好了,实际上改革的目的或者它的初衷是为了兴林富民,这是有道理的。目前,我们国家林业发展不尽如人意,林业特别是在林地的利用上,这一个指标就可以看得出来。芬兰每一年的林地每公顷的生长量是14立方米,而我们国家只有3点多,跟人家差5倍,每一亩林地的产出率差据很大。本来地就不多,效率又低,林业没有真正所谓绿水青山,没有把它变成金山、银山,没有给当地的农民、给老百姓带来利益,所以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最活跃的还是人的问题,要解决人的积极性,所以通过林权制度改革,调动最主要的生力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发展林业,通过他的努力来发展林业,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增加森林资源,增加了多种经济利用的资源,不光是林木的资源,还包括林副产品,比如像笋等,浙江的安吉县,一个农民2亩多的竹山,这两年每亩收

入差不多达到了2.5万左右。 (16:39:12) [主持人] 这样来看它的效率还是很高的。 (16:39:44) [张蕾] 原来是一季挖冬笋,现在变成三季挖冬笋。还有像一些农民不砍林子,把自己的林子搞得很漂亮,变成旅游的地方,不砍树也能致富,一家一户搞农家乐,在自己房子上搭上一些床铺,让城里人到那里休闲渡假,每年收入几十万,不砍树也致富。所以兴林的目的是要跟农民得利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来促进林业的发展,林业的发展又给农民带来致富的源泉。 (16:40:41) [主持人] 这等于是一个良性循环。 (16:40:51) [张蕾] 对,是的。 (16:41:06) [主持人] 像刚才张司长您说的,包括每亩土地的产出率,我们和芬兰比还会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能够感觉出来,我们国家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所以前景也是非常乐观的。我们的节目正在网络上直播,广大观众朋友和网友朋友们可以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向张司长提问,回答您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16:42:26) [主持人] 比如刚刚张司长提到一句话,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现在有一个网友叫“采芹人”,他发来这样一个留言,他说“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当中,正如张司长所说,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是林改始终要坚持的一个准则,但是协调二者的关系,有时候就面临一些矛盾”,这种情况下怎样解决? (16:43:00) [张蕾] 这个问题很关键,也是林业长期以来改革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怎样处理好获利和保护生态两者的关系,是不太好把握的,关键是要把握度。核心要明确我们做这个事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只是保护生态,不是为了解决林农利益,不是为了以人为本,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做的话,往往只见森林不见人,结果是林业不见得发展好,农民也穷在那儿,老百姓经常说“守着金山银山讨饭吃”。通过改革,让农民占有生产资料,让他更好的利用生产资料来发展林业生产,这样资源丰富了,生态良好了,农民也获利了,两者的目的也就都达到了,这是国家林业局贾局长最强调的一个思想,也是整个林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 (16:46:42) [张蕾]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能放松对生态的保护和森林资源的管理。不是说一放就都不管了,放的同时要有序的推进改革发展。管理要跟上去,一定要吸取80年代初改革的经验教训。一是加大宣传,引导农民依法采伐,不能乱砍滥伐,要保护好生态,要经营好林业,让林子丰富起来,让资源丰富起来,然后从中获利,而不是注重短期效益。这次依法赋予农民70年的承包经营权,又有独立的排他性的用益物权,可以流转、抵押贷款、可以变现。这样的林权,一定要保护好资源,而不是随意破坏它,要加大宣传,要让农民懂得政策,懂得国家的法律,来很好的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 (16:49:59) [张蕾] 二是要依法加大对那些故意破坏森林资源,特别是要加大打击借改革之机来乱砍滥伐的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在推进采伐管理制度改革,我们也要主动引导农民,帮助他来制定森林经营方案,按照森林经营方案来进行采伐,特别是采伐管理要公开、透明,要引导农民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来采伐,保护好生态,也就是保护好他自己的利益。 (16:52:36) [主持人] 不错,等于把生态产业建设和每一个林农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是非常综合性、全面性的改革。过去我们很多林农会讲如果我想致富,我只要把我的林子砍掉就发财了,这是非常短视的行为,不能以牺牲自己长远的利益为代价,从这个角度来讲,整个林权制度改革还是非常完善的。 (16:54:57) [主持人] 还有一个问题,刚刚张司长也谈过了,关于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等问题,但是林权到户后,林地实行了分散经营,怎么解决“三防”问题呢? (16:55:35)

[张蕾] 你说得太对了。实际上产权到位后,农民很快就面临这样的问题,包括他要获取发展资金,防虫、防火,林产品和市场的对接,信息的获取,技术的获取等,单家有很多事情是解决不了的。我国对这方面政策非常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公布出来,就是要引导农民在新的大体制下走新的合作。在这种形势下,林业的发展比其他的农业经营生产更需要谨慎,更需要合作。国际上,像日本的森林组合,芬兰的林组协会,美国德国的森林协会等,他们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也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16:57:33) [张蕾] 各级政府、各级林业部门要积极地为他们创造条件,引导这方面的专业合作。目前来看,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还是不错的,现在已有3.5万个左右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当然,这里有的是专业合作社,有的是分散或者相对松散一些的合作组织,这是一个历史阶段。政府除了有法律的引导、政策的引导、工作的引导,有的国家还有一些资金的支持,来支持林农专业合作。 (16:58:58) [主持人] 其实专业合作社就像一个纽带,把各个分散经营的林农有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对抗风险的时候有更大的力量。如果所有林农都参加专业合作社的话,对防虫、防火、防盗就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此我们也是希望专业合作社能够越走越好。 (16:59:27)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再关注一个网友给我们发来的留言,他说“林农如果分到林子后,能否随意买卖?林业部门如何帮助林农流转林权?其实第一个问题刚才已经解答,可能就需要张司长为这位网友,他叫“关注林业”,解答到底应该怎么帮助林农流转林权,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吗? (17:01:22) [张蕾] 这要看具体流转形式。如果流转对农民经营土地有利,通过合作、经营,扩大森林经营的规模,提高土地的效益,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短期内我们主张农民不要尽快把自己的林地流转出去,造成失山失地。由于有的林农自己不会经营或者没有能力经营,我们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建立交易平台。我们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建立了林权交易平台,包括交易的价格,以及买卖双方的信息都能够直接到一些村。这样可以使农民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流转价格过低,利益受到损失。 (17:03:15) [张蕾] 另外,林权可以抵押贷款,也算是一种流转形式,抵押给银行。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之前,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国家林业局共同出台了《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专门指导金融怎么支持林改的文件,非常好的一个文件。文件明确规定,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可以比信用贷款的利息低,而且贷款的期限从1年放宽到10年,像这样的条件,解决了农村一个大问题,农民要发展生产的时候,没有抵押物,它的资本进不来,现在给他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17:05:01) [张蕾] 总体来说,农民拿自己的林地去抵押贷款,发展生产,然后还了再接着发展。林子长在山上跟别的不一样,它可以天然增加你的财富。我们引导农民采取一些市场化的方法租给别人或者跟别人合作、合伙、入股的方式,承包经营权自己一定要拿着。通过这种合作,既扩大了规模,有利于资本的介入、科技的进入、人才的进入,提高林业的发展效益,同时也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17:07:46) [主持人] 就像我们常说的,山和林子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这些财产是我们自己的,而且在不断地在保值增值,就像我们在银行拿利息一样。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也非常关注,林农拿到属于自己的这片林子之后,如果受到蛊惑,乱砍滥伐,这种情况应该怎样避免呢? (17:08:29) [张蕾] 首先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让农民得利,偷砍是另外一种说法。作为农民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让他经营这个林地得到效益,让他保护好这个林子,不要随便乱砍乱伐,这是最关键的。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宣传政策、宣传法律,让他懂得依法采伐,不要随便违法采伐。另外,各级林业部门,特别是执法部门,要在这个问题上加大管理的力度,加大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17:10:21)

[主持人] 这次林权制度改革,各个方面都以提供林农得实惠为出发点,林农从这次改革当中得到了实惠和好处,乱砍滥伐是否减少了? (17:10:47) [张蕾] 对。我这次下去调查,非常的明显,原来永安的交易市场改革初期交易量比较大,现在明显就在往下降。 (17:11:05) [主持人] 为什么呢? (17:11:14) [张蕾] 因为农民知道了这个地对自己来说非常的珍贵。其实农民对于土地是看得非常的重,是他的命根子一样,土地叫财富之母,一点也不错。我到江西铜鼓去调查,现在不仅不卖地,还到别的地方租地来种,农民确实体会到了林地带来效益后才这样。 (17:12:49) [主持人] 还是让每个人切身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17:12:57) [张蕾] 没错。就像这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领导所讲的一样,要么干,要么保护,要变成我要保护、我要干。 (17:13:08) [主持人] 从被动到主动。 (17:13:22) [张蕾] 对,这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林权制度改革重要的目标之一。实践也证明林权制度改革达到了这个目的,减少了乱砍滥伐。 (17:13:56) [主持人] 其实还是那句老话,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于让林农有十八般武艺,用什么方式能致富、用什么方式能赚钱,你就用什么方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将,乱砍滥伐,从个人利益来讲就不会再这样进行了,这是一个不错的政策。

下面聚焦到网络留言,直播正在进行,希望广大网友参与节目当中,和张司长进行互动。 (17:15:09) [网友 我是林农] :如果是市民的话能否租地,要找哪个部门? (17:15:32) [张蕾] 市民可以承租林地,法律现在不限制。你有没有经营林地的能力,要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同时市民要承租林地的话,现在只能跟农民签约,农民成了林地的林权权利人,你要跟他合作或者承租。租以合同为主,双方的合议就是承租的方式。承租以后的林地,现在可能并不给办理林权证。就像租房子一样,房产证一定是房主的,而承租这个房子,只能是签订租的合约。 (17:17:56) [主持人] 从法律上约束了两者的关系。 (17:18:32) [网友 林业先锋] :个人承包的林地是否可以用于非林业建设?比如,林地我承包了,建别墅或者开房地产行吗? (17:19:04) [张蕾] 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我国的林地太少了,森林覆盖率、人均占有林地和人均占有森林蓄积的量都在全世界排在倒数第130多位、第120多位,所以我国的林地非常的宝贵。对于林地的管理,基本和耕地差不多,你要减少林地,就要再补一块,控制林地的逆转,法律规定是非常严厉和非常严格的。不管是不是承包到户的林地,林地都不能随便用于非林业建设,这是非常严格的规定,必须要遵照这个规定。承包到户的林地,同样不能随便用于非林业建设。非林业建设用地,必须依法审批,才能够改变林地用途。 (17:22:28) [主持人] 绝不像大家所想的,这块地是我承包下来,我说了算,我愿意在这儿干嘛就干嘛,这肯定是不行的,还要依法进行相对的林业建设或者非林建设。我们在整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小小的问题、矛盾和摩擦,这是必然的。因为所有的改革推进过程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很多人比较关注我们在林改过程中怎么样处理林权的争议?我相信张司长肯定做了相关的预测,如果出现问题怎么解决? (17:24:28) [张蕾] 就像房地产、不动产或者产权纠纷是一样的,林权纠纷也是有的,特别是我国经过了四次大的林权的变动,林权纠纷确实存在不少,今后也还会发生。处理这个问题,国家一直是采取比较积极的态度。首先是当事人之间要进行协商来解决。特别是这次林权制度改革,很多林权纠纷都解决得很好,农民说了,党和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政策,让我们拥有这块林地的经营权,我一定要自己把这个权利界定好,大家都好好的经营林地。云南有一个县,

40多年的林权纠纷,通过这次林改,双方协商,互相让利,林权纠纷就解决了。如果双方当事人协商不成,可以到法院申请法院裁定。现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还可以到一些林权承包经营管理机构去申请调节,或到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17:28:52) [主持人] 您给我们举了云南的例子特别的好,44年没有解决,林改一进行立刻就解决了,归根到底还有一个利益在里面,把双方的利益协调好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非常不错的政策。很多人讲我们处理林权争议,它到底有哪些依据? (17:29:18) [张蕾] 林权纠纷处理的依据,主要是林权证明,我们专门有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林权争议的依据,首先要有林权证,如果没有林权法,土改时期的土地证,那也具有法律效力。另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来制定政府的土地清册,还有赠送或者转让给别人的土地协议,当然这个协议包括附赠的有效证书,这都是它主要的依据。还有一些参考的依据,比如说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的批件,批件里面会涉及到原来这个地的权属关系是怎样的,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主要是这些。 (17:32:01) [主持人]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问题就问到这里,相信很多网友以及观众朋友还会有很多关注包括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问题。在节目最后,我相信也是遂了广大网友们的愿,在最后对网友朋友和观众朋友讲一讲关于这次林改当中您的一些感悟或者给广大的观众朋友、网友们再吃几颗定心丸。 (17:33:19) [张蕾] 借此机会感谢广大网民以及全国的老百姓对于林业非常的关注,对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支持。林业确实有它独特的作用,就像这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专门讲到林业在生态建设当中具有首要地位,在可持续发展当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当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独特地位,确实是这样的。比如说应对气候变化,森林的生长,生长一立方米蓄积的森林可以排放出1.63吨的氧气,可以吸收1.83吨的二氧化碳,这是最廉价的、最经济的储藏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保证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林业主要是保护好和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些都是和林业生存发展,和我们民族的复兴息息相关,密切联系的,特别是我们国家有7亿多农民,农民跟林业更是息息相关,林业可以为这些广大的农民提供很多的创业致富的机会。我希望全国人民都来支持林业、重视林业、关注林业,特别是支持我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生态得到保护,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谢谢。 (17:37:18) [主持人] 同时也谢谢张司长,张司长能够在百忙当中参与到我们这个节目当中来,相信广大网友在听了张司长的一番话之后的的确确能够吃一颗定心丸,我们的林权制度改革肯定会向着更加积极、更加阳光的方向走,而且肯定是稳步积极地在向前推进。我们的林业工作的未来肯定也是会越来越好。 (17:38:28) [主持人] 到节目的最后,让我想起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先生写过一首诗,叫《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说的是什么呢?表述一个非常美丽的森林景色,希望我们国家的大好河山在林权制度改革的激励政策制度下,能够越来越好,每个人能享受到阳光、清澈的河流以及演播室里能看到的这些碧绿的绿荫,再一次感谢张司长光临我们的节目直播间,也感谢今天网友和观众朋友的互动和参与,感谢各位,下期节目再会。 (17:41:04)

第7篇:贯彻落实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汇 报 材 料

宁县九岘初中

2013年9月10日,全县教育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会上表彰了全县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全面总结了上学全县教育工作,安排部署了新学年工作,签订了2014学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会后,我校借教育工作会的东风,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全面传达会议精神,重新调整本学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确定工作目标,力争促使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传达会议精神,营造风气纯正的教育环境。 我们先后召开了班子会,两次教职工会议,全文传达了《宁县教职工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及领导讲话。学校首先召开了行政会议,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实质,确定了本学校工作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改善教风和学风、以师风带动学风;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素质优良的骨干教师团队;加强校园硬件建设及文化建设,构建优雅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要求各处室、各年级组依据工作实情,围绕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制订出具体有效的教学或管理工作计划。通过学习、讨论,使教育工作

1 会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

二、改进和加强班子管理。

转变教师作风学校首先从班子成员抓起。班子成员落实了“四个一”制度,即带一门课程,包一个年级组,一个教研组,分管一方面工作。课堂教学研究中带头给教师上示范课,都得到落实。

三、加强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确定了本学年质量目标。九年级会考进入全市前100名,全县前15名,并在教职工会上进行了分析和宣传,以取得全体教师的认同。

2、召开了质量分析会。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及奖惩制度,共奖励8320元,处罚480元。教导处对上学期全县统考成绩进行了客观分析,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进意见,收到较好效果。

3、开展了第二届教坛新秀评选及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目前进行了示范课,教研组初评工作正在各教研组进行。初评后,对各组优秀课推荐上报学校进行评审,各组倒数

1、2名课定为提高课,指定专人进行帮扶,限期改进,并向全校进行汇报教学。

4、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教导处坚持每节课巡课制度,检查候课、上课情况,两周抽查一次教案,三周抽查一次作业,检查结果在每周例会及时进行通报。

5、进行了月考。第五周对各年级语数外理化进行了月考,本周安排了年级组、任课教师、班级月考总结会,及时进行总结调控教学各组。

6、进行了“中国梦我的梦”普通话演讲比赛。

7、举行了新上岗教师宣誓活动。

四、加强了学生管理及安全管理。

1、在学生中开展了雅行教育活动。政教处制定了雅行教育实施方案,学生雅行规范,从十个方面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目前正在实施第一阶段,规范学生行为举止。通过开展雅行教育使学生达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环境优雅”的目的。

2、加强了常规管理。第一月开展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落实月活动,从学习、纪律、文明礼仪、卫生习惯等方面进行了教育,收效较为显著。

3、加强了安全管理。开学初,学校同班主任、任课教师、私家车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日常管理中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处理。

4、加强了住宿生管理。男生校外住宿,安全隐患较大,政教处督促学生家长同店主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将全体教师分为五组,每组由一名班子成员带队,每天晚上对所有住宿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及时进行通报。每周召开住宿生大会,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目前住宿生秩序良好。

5、定期检排除查安全隐患。第三周会同派出所对学生中管制性刀具进行了集中查处。共查处电警棍2个,铁棍1根,已经上交派出所,对当事家长、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

6、加强了七年级入学教育。召开入学教育大会两次。每周晨会时间进行常规教育,目前七年级新生已基本步入正轨。

五、加强校园硬件建设

1、加强了餐饮楼工程的管理。基础已经完成,正在等待验收。

2、校园围墙、大门、硬化、绿化、厕所改建修缮工程已经向省、市、县打了报告,正在积极争取资金,进行维修或改建。

第8篇: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 一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持续稳步发展,就是得益于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明年我国经济仍将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遇到阵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领域风险显露。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不动摇,稳中求进,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势头。虽然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凝神聚力抓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创造发展新成果。

稳中求进,稳字当头。“稳”的重点是稳住经济运行。速度稳住了,才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为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赢得空间。这就需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让“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我们不能以GDP论英雄,但要防止增速过快回落导致“栽跟头”。

稳中求进,贵在有进。“进”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新常态下,需求、供给、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等因素发生趋势性变化,靠拼投入、高消耗、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刻不容缓。我国经济已进入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期。要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增长点,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坚持稳中求进,关键是把握好“稳”和“进”的平衡。稳是进的基础,进是稳的动能,“稳”和“进”可以互相促进。面对新常态,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处理好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的关系并不容易,要求我们在保持定力中有效作为,始终不渝推改革,脚踏实地调结构,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既把速度稳住,保持中高速增长,又大力推动转型升级,跃向中高端水平。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勇于改革创新,在新起点上开拓新局面,在新常态下迈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评论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 二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才能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反之,如果被动应对甚至逆势而动,就可能错失良机,付出代价。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认清大势,顺势而为。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下降,但不会无限下滑;结构调整有阵痛,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前期政策消化是必需的,但可以通过有效引导减缓各类风险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我们要历史、辩证地看待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发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应保持平常心,不必大惊小怪,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坚持发展,因势利导。新常态,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虽然增长速度放慢了,但发展机会依然很多, 2 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用好新机遇,培育新增长点,在新常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新常态是发展水平的飞跃提升,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以就业充分、效率提高、结构优化为支撑的发展。发展阶段的转变意味着经济领域“破”与“立”的转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看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要依靠促改革调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加快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在速度下台阶的同时,力争质量上台阶,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明年经济工作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挖掘新动力,努力创造新亮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三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做好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重大重义。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条件出现新的变化。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从过去更多依靠劳动力低成本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的特点,从过去以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资源环境约束,从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空间相对宽松转向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要求迅速上升。这些新变化,要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仍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一意谋发展。但发展不是盲目的,中国经济不仅要保持稳定的增长、继续做大,更要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做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要体现为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产出较多的产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为科技含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产业层次的提升;体现为百姓能够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体现为以比较充分的就业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 3 源配臵效率为支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中国经济能走多远,决定着经济发展能否成功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还是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会缺少保障,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还有可能使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化。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关键是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政策,压缩落后产能;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以开放水平的持续提升,拓展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中赢得更好质量和效益。

新常态,新任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并非易事,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才能啃下这个硬骨头。

人民日报评论员:狠抓改革攻坚 ——四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狠抓改革攻坚,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开路先锋,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是我国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改革仍然是攻坚克难、迎接挑战的最大法宝。新常态下,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动力,都出现了一系列趋势性变化。这些新变化,带来了新机遇,也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提升发展质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4 为发展注入新动力。改革越深化,矛盾越复杂,越需要拿出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不畏难,不躲闪,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壮士断腕、自我革命,把该放的放下去,该管的管起来,让市场在资源配臵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管放结合中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潜力和创造力。

狠抓改革攻坚,要进一步强化问题导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当前,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发展潜在风险加大,要从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入手,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针对性地推出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改革举措,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让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动力。

狠抓改革攻坚,要更加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最想改革,最有智慧,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力量。无论是改革的总体方案,还是改革的具体举措,都要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呼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设计。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差别化试点。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改革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受益者。

狠抓改革攻坚,要让改革措施落地。改革有没有成效,最终要看改革措施是否真正落实到位。“中梗阻”“放空炮”,只能伤了群众的心,拖了改革的后腿。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把中央的改革部署细化深化实化,注重统筹协调、督促检查,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改革举措实施效果评价体系,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积极作为,真枪真刀推进改革攻坚,不折不扣抓出成效,不断把改革新红利转化为发展新动能和民生新福祉。

人民日报评论员:突出创新驱动 ——五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创新驱动。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动力源泉,必须摆在重要位臵加以推进。

创新驱动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总揽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急需转变发展方式,要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驱动。放眼全球,科技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产业更新换代日趋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上有所作为。

突出创新驱动,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明显加快、水平大幅提升,但创新基础不牢、原始创新不强、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能掌握发展与竞争的主动权。今后,要加大力度稳定支持科学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强化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选准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突出创新驱动,关键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是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要把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结合起来,勇于啃“硬骨头”,敢于破除制约创新的一切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努力克服目前科技创新中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现象,加快建立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消除科技仪器设备分割独占的弊端,提升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打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研人员动力不足的障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突出创新驱动,目的在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让创新更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最有效的推进手段,就是真正让市场配臵创新资源、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企业要主动研判科技和产业变革大势,面向市场需求确定创新突破口,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政府要从资金、税收、人才、知识产权、放开管制等方面入手,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全党统一思想、奋发有为,以新的发展引擎带动新的经济增长,就一定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并且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劲而持久的动能。

第9篇:贯彻落实全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江口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贯彻落实

全县党建工作会议

全县党建工作会议召开后,县局(分公司)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向全体干部职工传达党建工作会议精神,重点传达学习了县委冉晓东书记在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局(分公司)工作实际讨论提出,2010年全县烟草系统要坚持以全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树立服务和发展两种理念,完善机制,推进创新,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党员教育,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在抓好十七大精神、新党章学习的同时,按照县委、政府关于开展党建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党员先锋岗的主题实践活动;二是强化组织建设,促进党建规范管理。要认真落实好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持好“三会一课”制度和发展党员工作规范,促进党建日常管理严谨规范、有章可循;三是抓好党风行风,提升党员队伍形象。要继续围绕 “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工作中心,以创建服务性机关为工作重点,抓好党风、行风建设,营造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奋勇争先,团结务实、诚信高效的烟草党员新形象;四是立足创先争优,促进党建目标落实。以争创“五好党支部”和党建工作示范点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机

1 关党建工作,强化一岗双责,以支部为单位,层层分解党建目标责任,确保党建目标责任得以全面落实。五是开展文明创建,构建和谐烟草。以争创文明单位为目标,大力开展“四德”教育,抓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经济,构建和谐的企业、消费者、烟农关系,营造和谐烟草氛围。

江口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五日2

上一篇:安全五个一活动方案下一篇:情绪心理健康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