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表演艺术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舞蹈表演是一門综合性、技术很强的学科,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和系统,它有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研究领域。舞蹈表演包含并体现了情感世界,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以生命,才能将表演技能提高一个层次,使得表演更具真实性。

第一篇:表演艺术论文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艺术

摘 要:艺术表演的分支有很多,其中就有声乐表演这一块。声乐表演是表演者通过声音和形体艺术向观众传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感悟。其中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意义非凡,不仅是增强舞台表演效果的重要手段,也帮助表演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声乐艺术的理论基础。表演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形体语言和表情来展示他们内心的艺术情感。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应用是不分国界的,不论是欧洲的古典格局还是中国的传统戏曲都能发现形体艺术的身影。世界文化艺术是博大精深的,容纳了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要想在表演过程中达到理想的舞台效果,还必须注意形体艺术和作品艺术风格的协调,这也是音乐表演所需的基本艺术素养。

关键词:声乐表演;形体艺术;具体运用

声乐表演艺术家要想将作品完美地展现出来都是要用自己的真情来吟唱和演绎,而且表演的基本功都是经过严格的标准化、正规化训练的。这其中不仅有声音、声带的训练,清晰而准确地吟唱出音乐本身的形象特点;还要有形体艺术的训练,以便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能运用恰当、灵活的姿势,多变的手势、台位和灵动的眼神等将音乐真正的魅力展现给观众。

形体艺术的加入,使得声乐表演艺术不仅能给观众带来听觉上的享受,还能通过曼妙的舞姿和动作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歌词中要表达的韵律和激情,观众和表演者之间心灵的沟通也更加容易,这大大加深了声乐表演艺术的魅力。只有形体艺术与声乐演唱结合起来,才可称之为声乐表演艺术。表演二字,更加注重的是艺术家形体美的展现。另外,歌唱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喉部运动,并不仅仅要求演唱者发声即可。歌唱是语言、形体和动作之间相互配合的一种全身心的运动。

1 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的地位和基本要求

(1)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重要性。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单纯的演唱很难将歌曲中的情感和内涵完美地展现出来,只有搭配形体艺术的表演,而且歌唱与形体表演融为一体的时候对歌曲的演繹才会更加生动。随着人们对艺术享受要求的不断提高,演唱者必须在歌唱过程中加入形体表演的成分才能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才能以丰富多彩的表演吸引更多的观众。声乐表演艺术发展的大趋势便是视觉和听觉共存的视听盛宴。表演者为了加强歌唱的效果,就必须对自己的表情、收拾和姿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尽量保证形体动作与歌唱旋律的统一。歌唱与形体艺术的融合不仅是增强表演效果的需要,更是让演唱者深入地了解歌曲,提高自身演唱水平的重要途径。

(2)声乐表演对形体艺术展现的基本要求。声乐表演过程中声音和动作的协调统一是对形体艺术最基本的要求。首先,形体艺术是为了增强歌唱表现力的途径,演唱者必须以歌曲为基础,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通过歌唱和连贯一致的动作让声乐表演艺术的魅力充分地表达出来。其次,演唱者的形体表演(动作、表情、手势等)要随着不同歌曲曲风的变化而进行适当地改变,并与歌曲的风格保持一致,这也是声乐表演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再次,演唱者的形体动作一定要体现出艺术的美感,不能拖泥带水或者肆意中断,要保证动作的连贯性。最后,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写意和升华,但一定不能与生活的真实性背道而驰,要结合真实的生活进行创造。

2 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价值和意义

(1)形体艺术有利于人物形象的表达。在歌剧表演中,表演者通过形体艺术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露出来,任务的性格和身份等都能通过表演者动作的表达体现出来。青年人的青春活力,老年人的步履蹒跚等不同人物形象特有的动作和行为。这也是观众了解声乐表演艺术中不同人物形象以及作品内涵的重要参考。另外,不同性格的任务也会有不同肢体语言的表达。例如,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的表演中,洒脱大方的形体语言代表了乐观开朗的人物;稳重的形体语言则是性格内向的人物性格的表现;而干练的动作语言则揭示了年轻阿里山姑娘豪爽、热情的性格,这也是歌曲内在含义的外在表现。声乐表演艺术是表演者与观众进行情感沟通的一门艺术,而情感的表达很大一部分依赖于形体艺术和歌唱共同来完成。声乐表演的开始,不仅需要动听的声音,还需要形体艺术的辅助和配合,这样才能完整地将歌曲的艺术魅力展现给观众,才能突出声乐表演的完整性,也能让声乐表演艺术具备更强的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2)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意义。声乐表演是演唱者声音旋律和形体艺术协调一致和有效的统一。在声乐表演的舞台上,尤其是在进行歌剧的演绎过程中,演员只有借助形体艺术强大的功能,才能抵达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情境;才能更好地与其他的演员保持形体动作的一致性;才能更好地完成与观众的互动和现场交流。舞台艺术的魅力其实就在于现场气氛的营造以及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效果,这也是演员认识并不断提高自己声乐表演效果的最佳途径。例如,在形体动作中比较重要的眼神的变化,这种恰当的形体动作对作品的押韵和内涵的表达都十分有利。作为声乐表演的重要辅助手段,形体艺术还能吸引观众注意力并调动观众的感情,不断地充足和完善声乐表演。

3 加强形体艺术的训练工作

为了更好地实现形体艺术和歌唱的协调统一,必须不断地进行形体动作的训练,让表演者的形体动作能做到信手拈来并且恰当准确。

(1)脸部表情。人们情感的变化都是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来体现的,这也是形体艺术训练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人们的喜怒哀乐都能通过面部表情来体现,这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情感和内涵的表达是十分重要的。恰当的面部表情能让观众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声乐表演的情感和内涵。在面部表情的训练过程中,声乐表演对其要求也是十分严苛的。首先,训练者的眼眉要舒展开来,同时咬紧牙关并抬笑肌,并尽量让这一动作显得自然和亲切。只有这样,才能为观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其次,声乐表演者要加强对眼睛的训练,不断练习哪些服务于声乐作品的眼神变化,通过眼神的变化来渲染作品情感的变化。眼神是沟通形体艺术和歌唱的桥梁,并能使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产生共鸣。因此,必须加强对眼部功能的训练。

(2)身体姿态的训练。演员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的过程进行的是一种创造性的通过歌唱和身体姿态来展现的行为美,这是超越了外在的容貌美的存在。松弛、挺拔、精神、自信、饱满的身体姿态不仅能为演唱者树立良好的舞台形象,对演唱者的发声训练也是有帮助的。为了更好地展现演唱者的身体姿态所表现出的潇洒的美、秀丽的美、含蓄的美,在整个演唱过程中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能出现动作随意、身体松懈、生活化的姿态。也就是在整个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员都要控制好自己的姿态,也就是加强声乐表演基本功的训练。另外,身体姿态的训练也应根据不同唱法和曲风的要求而有所变化。比如说在美式唱法中,歌唱者要保持一种相对端庄的姿态并在整个演唱过程中以这种姿态为基础;在民族唱法中,要对各民族戏曲表演的动作和姿态有所展现;再通俗长发中,则更多要考虑到的是在歌唱的同时自然的动作展现。

(3)手势的动作。在形体艺术的训练过程中,对手势起落的训练也是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在舞台上,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手势的起落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要仔细地分析演唱的内容,找准手势起落的关键点。其次,在声乐表演中还要掌握好手势起落的“度”,避免手势的起落显得过于突兀,要自然而然的“起落”。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手势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指挥和互动。表演者所要展示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唱功,还要对整个舞台的表演效果有所拿捏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交流。这就需要适当的手势来帮助演唱者完成歌唱之(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外的任务。例如,演唱民族特色的歌曲,可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势。演唱者有效的手势动作要经过不断重复地与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相配合的手势训练才能做到。歌曲的内在表现因素必须要具备规律性、流动性的特点,还要保持一定的舒展性,以便让欣赏者在看到具有动感和生机的形体语言的表达后,可以跟随节奏打拍子,融入歌曲的情景之中。

(4)台位变化。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不能是定在某一点不动的,因为他不仅要完成歌曲的演唱,还担负着表演的任务。表演者要通过步伐不断移动这样的台位变化在前奏和间奏间与伴舞相互配合,并与现场的观众进行一定的交流。另外,在舞台上调度的过程中,演唱者的台位也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具体训练过程中,演唱者首先要确定从哪起步以及走几步才能到达合适的位置,在什么时间转身较为合适这样的问题。另外,演唱者台位变化训练中也要把握好走路的节奏和幅度,并在站立行走过程中稳定中心,配合着音乐的旋律和手势进行移动。还应注意的是,不同性别的人其站姿和步伐也是不尽相同的。

(5)上下场的形态方式。演员的上下场也是声乐表演过程中微不足道而又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表演者要在上场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避免一时的匆忙对自己的上场和演出造成影响。在完成整个演出后,表演者也不能懈怠,避免在下场过程中因精神放松而出现不合表演的动作或形态。因此,在训练或表演过程中,演员要对上下场的形体动作进行掌握,树立强大的台风使观众能够感受到表演者的饱满精神状态和气场气质。在上场时要微笑向观众示意,以适当的步伐节奏,淡定地向观众示意。下场时同样要微笑鞠躬将演唱情绪与动作保持到音乐结束从容退场。

4 结束语

声乐表演是表演者用真情对作品的创作和演绎,并需要声音和形体的完美配合。声乐表演艺术家不仅要完成舞台上的演唱,还应根据舞台的需求进行相关形体艺术的表演。假如表演者只是矗立在舞台中央进行歌曲的演唱,其呆板的形象是很难让观众接受的。对于舞台的艺术和表演方面的问题,声乐表演者一定要认真的研究和训练,不断完善自己的形体表演技巧和基本的歌唱手法,以便在表演中实现两者的协调和统一。有研究表明,与歌唱相比,形体艺术对情感的表达更加清晰、生动和形象。因此,为了不断地提高声乐表演者们的舞台表现力,要不断加强对其面部表情、手势、眼神和台位变化以及上下场形式的训练。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还应坚持表里如一这一基本原则,在生活的基础上创造作品,并在作品的演绎过程中将作品的情感最真实的还原,展示给观众,一定能博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同。

参考文献:

[1] 杨曙光.杨曙光中西多种风格演唱研究与教学选(理论篇)[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2] 梅从笑.论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表演[J].宿州教育学院报,2010(4).

[3] 马玉.论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2,11(05):27-28.

[4] 胡宁,金北凤.论声乐表演中的形体配合[J].黄河之声,2010,11(07):54-55.

[5] 林晓波.声“形”并茂相得益彰[J]. 2009(4):115-118.

作者简介:黄志勇(1973—),四川自贡人,硕士,副教授,從事声乐演唱及理论研究。

陈皞(1976—),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

作者:黄志勇 陈皞

第二篇:声乐表演艺术中的形体艺术

摘要 在声乐表演中,不仅需要依靠清晰动情的声音来表现艺术的情感,同时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形体动作来帮助艺术的表达。形体艺术如手势、面部表情能够展现出声乐表演的魅力,能够使声乐表演更加富有张力,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本文通过对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声乐表演 艺术 形体艺术

为了在声乐表演中充分地表现出形体艺术的魅力和价值,应当加强对形体艺术的应用研究,使形体艺术能够在歌唱表演中表现自如,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通过结合形体艺术,能够有效地拉近声乐表演艺术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便于观众充分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提高音乐表演艺术的艺术张力和感染力。

一 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价值和意义

1 形体艺术的重要价值

对于声乐表演来说,不仅需要演唱的技巧,同时还需要良好的表演艺术。通过利用形体艺术来表现声乐表演中的感情等,能够满足观众的听觉和视觉的需要,特别是在当今传播艺术更加发达的今天,形体技术的表达也日益的重要。观众审美的不断提高,使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和丰富。声乐表演和形体艺术的关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在现代的演唱会中演唱和形体表演更加密不可分。在声乐表演中添加形体艺术,能够使声乐作品表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能够达到提升声乐表演的效果。如果一个歌唱家站在舞台的中央只进行歌唱而没有任何的表情动作,那么演出就会变得沉闷呆板。因此,在声乐表演中不仅要进行歌唱,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舞台表演,通过美好的声音和形神兼备的形体艺术使歌声更加的动人和传神。不同的形体语言能够恰当地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悲伤、喜悦、激动等,而且形体语言具有高度的直观性,能够快速地表达演唱者的感情。

2 形体艺术有利于人物形象的表达

形体艺术作为情感的外化性表现,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声乐表演中人物的性格、身份等。这种特点在歌剧表演中更加的突出。不同的人物形象有特定的动作和行为,例如,对于青年人来说应当表现出青春和活力,对于老年人来说则步履蹒跚、弯腰驼背等。在声乐表演中通过人物形象之间的不同肢体动作,才能够使观众了解作品表达的涵义。在声乐表演中,肢体语言也受到了人物性格的影响,对于乐观开朗的人物来说其形体语言应当表现出洒脱大方的特点;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人物性格,其形体语言也应当表现出稳重的特点。例如,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的表演中,歌曲的内在涵义就是为了表现出年轻阿里山姑娘豪爽、热情的性格,所以在表演的过程中就需要有干练的动作语言来进行配合。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项情感的艺术,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应当和形体艺术进行搭配,同时进行,同时完成。形体艺术作为声乐表演中的辅助表达手段,在声乐表演开始之后表情和肢体动作也纷至而来。对于表演者来说,不仅要重视声乐的音色、旋律等歌唱技术,同时也需要一定的身体语言来强化其艺术美感,这样才能突出声乐表演的完整性。同时,形体艺术能够帮助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强化声乐表演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

3 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意义

在声乐表演中,形体艺术应当和作品的旋律保持一致和协调性,使形体艺术和作品的内容能够有效的统一。舞台为声乐表演提供了平台,对于形体艺术的表达提供了外在的条件。特别是在歌剧表演中,演员的形体艺术不仅要符合声乐艺术的情境,同时也应当和其他演员的形体艺术保持一致。通过借助形体艺术的强大功能,表演者还可以和观众进行现场交流,从而帮助演员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表演的效果。演员和现场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提高现场的表演气氛,同时也有利于舞台艺术的展示。适当的形体动作能够有效地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内涵,例如,眼睛作为形体动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演者可以通过眼神的变化来表达出作品的神韵,达到吸引观众注意力和调动观众感情的艺术效果。形体艺术作为声乐表演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仅仅依靠歌声的力量来进行声乐表演是不充足、不完善的。

二 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应用研究

1 加强形体艺术的训练工作

演唱者在应用形体艺术之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提高长久的练习,能够使表演者的身体形成某种协调性和艺术的灵感。形体语言的表达不是杂乱无章的,在表演的过程中追求其形体动作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而且随着音律的变化肢体动作也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这可以通过表演者个人的身体细微动作表现出来。同时,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年龄、角色等,主动地协调自己的形体动作,达到吸引观众的艺术效果。

形体动作的练习和学习是一个长久复杂性的过程,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的戏剧中,其表现更加明显。首先,演唱者的站姿是形体训练的重点,当表演者站在舞台上时,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其个人的站姿和面部的表情。一般来说表演者站在舞台的中央时,应当放松,保持自然的状态,眼睛平视着前方,然后双手自然下垂。这种站姿有利于声音的平衡,同时也有利于展现出表演者个人积极的精神面貌。只有保持良好的站姿,才能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艺术水平,特别发音的技巧受站姿的影响比较大。站姿也受到了音乐风格的影响,例如,在某些作品中需要通过形体语言来塑造和表现一种含蓄的意境;有的作品为了表现出人类生命力的张力,需要迅猛急速的动作。所以,内容和风格不同的音乐作品,其站姿也相应的不同。

对于表演者来说,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应当保持优雅的姿态,身体的各个部分应当自然协调,这样才有利于艺术的表达。在形体艺术的表达中,除了身体的姿态之外,最能够影响表演效果和观众注意力的当属于表演者的个人面部表情。表演者面部表情随着表演的变化而变化,例如,作品比较欢乐时应当保持足够的微笑;作品比较悲怆时应当表现出悲伤或纠结。眼睛作为心灵的窗户,是面部表情最为丰富的部分。在表演的过程中,歌唱者的心理变化和自身的感情,都可以通过眼睛来表达,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让眼睛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意蕴。微笑作为表演的基本表情,在微笑时也要自然随意,这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才能达到艺术表演的效果。在形体艺术的表达中,常见的也是比较复杂的动作是手的动作。其他动作的表现常常和手的动作联系在一起,例如,眼睛的动作也会随着手部的动作变化而变化。手的动作能够清晰快速地表达出个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做好手部动作的联系,使表演者能够将手部的动作和其他的动作有效地结合起来,而且反映在作品的关键点上。

正确的手部动作能够帮助表演者保持气息的连贯,从而有利于声乐表演艺术的表达。一般情况下演唱者在舞台中的动作比较固定,但是在实际的表演过程中需要和观众进行互动,这就导致了表演者台位的变化。在过去的间奏或者前奏的过程中,如果表演者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就显得非常的呆板无趣,难以吸引观众的眼光。在表演过程中通过和观众进行适当的互动,能够有效地点燃观众的热情,有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取得良好的表演效果。在移动的过程中要保持步伐的自然、均匀,而且和音乐的节奏进行有效的结合,提高舞台的表演效果。上下场也是形体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给观众留下最直接的印象和感受,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练习。在出场的过程中要保持自然的神态,不要过于紧张而导致面部僵硬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应当保持稳健的步伐,给人以自然、自信的感觉。

2 形体艺术和声乐表演的统一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要正确地认识到音乐的内涵,包括音乐的时代背景和风格等。例如,对于古典音乐,主调音乐比较流行,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重音乐的严肃性表达,在音色和舞台动作中都不能过于夸张;对于浪漫音乐来说,其形式多样化而且也注重自我意识的表达,因此在表演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形体艺术的魅力,敢于用形体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在应用形体技术的过程中,要尊重人物形象的性格,不同作品人物的性格也不同,所以其音乐风格也大不相同。对于中国来说,各个民族之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这是千百年来逐渐形成的结果。对于中国的民歌来说,它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声乐艺术,涵盖了中国的地方民歌和戏曲等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声乐表演艺术。其歌词不仅简洁有力,而且其情感也比较真挚朴实。在演唱民歌的过程中,要注重民族风格的把握,例如,对于长调来说,作为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其节奏非常的自由宽大,其旋律则悠长而又曲折,在内容上则包含万物、丰富多彩。在表演的过程中,要突出表现蒙古民族的豪爽、辽阔的胸襟,使形体艺术和民族风格能够统一。

3 掌握适当的声乐表演风格

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表演风格,例如,表演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掌握了一定的演唱方法,再加上个人的音乐特征所形成的个人风格;还有一种在不同的演唱流派中所具有一致性的演唱风格。对于中国现代的声乐艺术表演风格来说,主要有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原生态唱法和流行唱法等。对于美声唱法来说,其强调发音的方法和技巧,唱法上比较严谨、科学,因此对表演者的形体语言要求其下巴自然放松、面部表情放开而且兴奋,肢体动作放松而且积极。民族唱法涵盖了中国民间民歌的唱法,是不同表演艺术的融合,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唱者的每个手势或者眼神都可能代表了歌曲旋律或者歌词的意义,对于艺术效果的表达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流行唱法和其他的唱法相比较,其肢体语言更加自由开放,在肢体语言的选择上只要能够符合作品意境的需要和情感的表达就可以,没有固定的形体语言模式。原生态唱法作为中国民族的民间唱法,体现了不同民族自然、朴实的文化风格和气质,其音色也相对清脆、甘甜,富有感情色彩,在肢体语言的选择上比较自然,浑然天成。对于演唱者来说,进行表演是对歌曲的第二次创作,不仅要领会歌曲的内涵,同时还要能够表现出个人独特的歌唱能力和艺术魅力。这对于演唱者个人的艺术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肢体语言的选择和使用能够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而且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表演方式,最终成为个人的演唱风格,对于个人的艺术魅力提高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 结语

声乐表演需要通过形体艺术来表达作品的感情和内涵,从而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声乐表演不仅是舞台艺术,同时也需要和形体艺术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声音、肢体、面部表情、眼神等动作的有效结合,使整个舞台能够充满艺术的张力和味道,使艺术表演能够生动形象。因此,在应用系统艺术的过程中,要加强形体动作的联系,不断提高个人的艺术素质和修养,使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成为其中自然的组成部分。通过适当的练习,能够有效地掌握好形体动作的规律和连贯性,使形体艺术能够更好地衬托出声乐表演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彭维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肢体语言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2] 宁馨锐:《对歌唱中形体语言内容的探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 安华文:《声乐表演中的形体艺术》,《戏剧之家》,2013年第7期。

[4] 班丽梅:《浅谈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音乐时空》,2013年第3期。

[5] 马玉:《论形体艺术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年第5期。

(李艳红,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作者:李艳红

第三篇:舞蹈的表演艺术

舞蹈表演是一門综合性、技术很强的学科,有着它自身的规律和系统,它有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研究领域。舞蹈表演包含并体现了情感世界,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以生命,才能将表演技能提高一个层次,使得表演更具真实性。

一、舞蹈表演艺术意义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总有这样一个特点,当某种艺术形式处于初始阶段时,往往是最诚挚、最热烈地体现着人类生命的直接需求,体现着人类最富勃勃生机的创造本能,艺术本质也随之得到高度、深刻的体现。但当其艺术形式日臻完善,技术结构日渐庞大,专业性质日益强化之时,人们往往会忘记艺术的根本,以至于忘记究竟为什么需要艺术?艺术又究竟为了什么而存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舞蹈艺术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有过不少优秀的舞蹈作品和成功的表演。然而在一些专业队伍中,并没有摆脱上述的困扰,突出的表现是“重技轻艺”观念的束缚。其中,如何看待舞姿、动作、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位置是问题的关键。我们丝毫不能低估身体技术的存在价值,可以说没有身体技术的存在也就没有舞蹈艺术的存在,没有高超的人体技术也就没有高超的舞蹈艺术。舞姿、动作、技巧作为舞蹈艺术的手段,我们无论怎样形容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但它不是目的。这一点从人类舞蹈文化萌发的那一天起,就由它的本质所规定。舞蹈是人的创造物,舞蹈艺术为了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而享有自己的意义。在人类舞蹈文化的发展中,它始终参与着人的意识和创造,并进行着直观人类自身、创造发展着人类自身。它同其他艺术一样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特殊形式”、“人类创造活动的最高形式”。因此,在舞蹈姊妹艺术这个人造的特殊世界中,只有以人为中心来面对自己的创造物——舞蹈,才能真正把握她的真谛。舞蹈的艺术本质永远是人类精神的产物、情感的结晶、生命的象征。

二、舞蹈表演艺术生命的构成因素

内在生命的构成是舞蹈表演艺术的重要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谈得上外在形式的体现。外在形式的充分运用,又将促进内在生命的创造和发展。什么是舞蹈表演艺术内在生命构成的因素呢?它主要包括情与义、气与力。情与意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体现。无情感、无意识的植物人看似活着,实已失去生命的本质意义。人类的生命意识在舞蹈表演中,主要是通过人的情与意来体现。情与意如同人的血液一样,使表演具有生机,没有情与意的贯注,艺术形象就会因“贫血”而苍白无力,不能打动人心。舞蹈艺术是抒情艺术,她主要不是言理而是言情,舞中的理或意,往往是通过情感方式体现,理埋在情的深处,是情的根基,直接诉诸观众的是情感。古人说:“情动于衷而言”,人类是在“言之”,感到不足时,才“磋叹之”,“磋叹”仍“不足”时,才“咏歌之”,“咏歌”还是不足以表达奔流不息之情,于是“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不仅说明舞蹈是因情而舞,情是舞蹈艺术内在生命的核心,而且说明舞蹈艺术需要更充沛、更濃的情感。情与意在舞蹈表演中是有机整体。意是理性内涵,情是感性内涵。离开前者,也就是离开演员对宇宙、人生、艺术、作品的深刻理解,艺术表现将缺乏深度,演员的情感也将失去根基;离开后者,也就是离开感性生命的火花——情感,艺术形象将失去生命的活力和美感的力量。

舞蹈表演艺术的内在生命属于非视觉的心理内容,要通过相应的形体技能,进行物态化体现,创造出完整的艺术形象,才能成为可视的舞蹈表演艺术,所以还有一个“形”的问题。形,既要服务于内在生命的创造又要体现推动内在生命的创造和发展。把内在的情、意、力、气与舞蹈的外在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进入到艺术生命的创造活动中去。舞蹈艺术之光闪烁在人的本质世界之中。

三、舞蹈表演艺术生命创造的技术系统

一个表演原则,无论它具有多么无可辩驳的正确性,如果没有实现它科学的技术系统和方法途径,正确的原则将成为不可企及的训条。因此,舞蹈表演艺术生命的创造,不能只停留在“要动心动情”、“要用心来跳”、“要情动与衷而于外”等表演原则上。我们需要围绕舞蹈表演艺术生命的创造探寻它的技术系统和方法途径。

舞蹈表演的基本技术,是内部技术、外部技术、内外结合的技术。在舞蹈表演实践中,虽然心理与形体始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但为了研究之便,把它分为内部技术、外部技术、内外结合的技术,是有重要的方法论上的理由的。在舞蹈表演的内部技术中,它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问题。它的复杂性在于,情感是非常意志性的,在人类生活中,属于自然流露,一般不直接接受意志支配,甚至常常与人们的意志相反,不想哭却偏偏想哭了,不想发怒却偏偏发怒了……但表演创造却要求演员做到,要什么情有什么情,要强则强,要深沉则深沉,要凝聚则凝聚,要流动则流动。

舞蹈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舞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现象,无论是在创作领域,还是在舞蹈表演艺术方面,早屡见不鲜。因而,我们应学会在众多的艺术资源中吸取自身所需的养分,广纳博采。舞蹈艺术创造无止境,舞蹈表演研究亦无止境。对舞蹈表演艺术来说,旨在唤起演员自身感性生命的力量,将生命的触解和理性的自觉统一起来,去驾驭舞蹈知识与技术,使我们的感性生命,伴随着这舞蹈艺术的实现而得到升华。

作者:赵丹菁

第四篇:戏剧表演艺术概说

摘要: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中心和生命。表演艺术本身,又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创造工程。本文以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手段三大理论层面,对戏剧表演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研究与论述。对于戏剧表演艺术,可以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与理论指引。

关键词:戏剧;表演;意义;内容;手段

表演艺术是戏剧艺术的中心和生命,而戏剧表演艺术本身,既是一项繁难的艺术创造工程,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因此,对戏剧表演艺术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对于戏剧表演艺术,而且对于整个戏剧艺术,都有着不容小视的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戏剧表演艺术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来进行系统化研究与解析。

一、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

戏剧表演艺术的第一个层面,是它的重要意义。这是一个理性认知系统,也是一个智力支撑与能量之源的“软系统”。

思想认识对于行为的重要意义,也是不争的事实,只有充分认识到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才能产生强大的思想动力,进而做好戏剧表演工作。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又可以再细分为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领悟。

(一)没有表演艺术就没有真正的戏剧艺术。

没有表演艺术,就只有案头上的剧本,而没有真正的舞台上的戏剧艺术,也就没有戏剧艺术与真正的生命。许多人都知道,戏剧从来都是“场上文学”而不是“案头文学”,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明确地指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登场之道,盖亦难言之矣。词曲佳而搬演不得其人,歌童好而教率不得其法,皆是暴殄天物。此等罪过,与裂缯毁璧等也。”[1]他强调的是剧本必须依靠好演员和经过好的训练的青年演员来表演,否则就如同丝巾被撕裂,璧玉被损毀,令人遗憾。他的话颇有道理。

(二)不同的表演对同一个剧本有不同的演绎。

不同的表演,通过不同导演的解释、处理,对同一个剧本会有不同的演绎,从而凸显出戏剧表演艺术巨大的艺术创造力。例如同是莎士比亚的名剧作《哈姆莱特》,有的表演演绎成人文主义思想的觉醒;而有的表演则演绎成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监狱。

(三)不同的表演对同一个剧本决定着成败。

不同的表演,对同一个剧本直接决定着其优劣成败。例如老舍的话剧剧本《龙须沟》《茶馆》,就完全靠着北京人艺的艺术家们精彩的表演艺术,才获得巨大的成功的。

由此可见,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是勿庸置疑的。

二、戏剧表演艺术的主要内容

戏剧表演艺术的第二个层面,是它的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实体工程,因为内容是一切事物内部诸要素的总和。具体来说,戏剧表演艺术有下列几个主要内容。

(一)塑角角色。

塑角色实际上就是创造角色,这是戏剧表演的“最高任务”,演员的主要使命就是塑造成功的舞台人物形象,创造出鲜活生动、个性鲜明的角色形象。许多成功的戏剧表演艺术家,都首先以此为成功的力点与亮点。例如京剧马连良有“活孔明”之誉,盖叫天有“江南活武松”之誉,就在于他们分别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孔明、武松的角色形象。

(二)表现情感。

表现情感又是塑造角色的核心与重点,也就是对人物性格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情感是一切艺术的共有特征,列夫·托尔斯泰早就说过:“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更让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2]整个戏剧表演艺术,主要是演员首先经过情感体验,戏剧中人物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再通过倾情的表演,把这种情感传达给观众,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审美效果。

(三)体现流派。

世界上有三大戏剧表演艺术流派,也称“三大演剧体系”--斯氏体系、布氏体系、梅氏体系。中国戏曲更有许多表演艺术流派。所以戏剧表演要表现不同艺术流派的不同艺术风格,这也是一个艺术创造过程。例如金山在话剧《红色风景》中扮演大律师施洋一角,就创造出话剧表演艺术的“麒派”,令人赞赏。

三、戏剧表演艺术的必要手段

戏剧表演艺术的第三个层面,是它的必要手段,其中主要以下几种。

(一)动作。

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戏剧”一词英文为“drama”,原意即为“动作”。我国“戏剧”一词,繁笔为“戲劇”,表示两个人戴上兽面具,各持刀枪作虚拟表演,也强调的是动作。因此,戏剧表演要做到外部(形体)动作与内部(心理)动作的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二)语言。

话剧表演的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戏剧表演的念白和唱腔,都属于语言范畴。

(三)交流。

无论是话剧表演还是戏曲、歌剧、舞剧表演,都要注重演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充分表现剧中人物的互动性。

参考文献:

[1]转引自余秋雨著。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P308.

[2]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J].西方文论选[M]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P432.

作者:王政昆

第五篇: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摘要: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集脑力、体力、想象力、表现力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声乐表演艺术与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不但要求声乐表演要有内涵性,而且要求表演者要把握音乐作品的演唱风格,同时还要把握音乐语言的特性。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研究

声乐表演是有别于器乐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声乐表演是指用歌声,以嗓音为主的音乐表演。声乐表演艺术与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都要求演唱者不畏艰辛、长期磨练,甚至是终其一生不间断地学习来完善演唱的技术技巧;拓展心理文化结构,包括智力结构、伦理道德和审美能力;均衡人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促进联想与幻想能力的发展。可以说,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将随着人的文化底蕴的提高而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不断地得以升华。

一、声乐表演要有内涵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艺术歌曲创作在思想、内容、题材,以及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较之民间歌曲和通俗歌曲,更具有自己的规模和相对稳定的模式,并对我国艺术歌曲的繁荣和昌盛,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开拓。同时,又推动着我国声乐表演和声乐教学在技术上和艺术上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声乐表演和教学方面,借鉴国外声乐教学成功的经验,开阔我国声乐教学视野,促进歌曲创作在手法上的变化,涌现出以《祝酒歌》、《我爱你中国》和以《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代表的两种风格的创作歌曲。这些作品不仅是创作者们思想、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内涵性的再现。

近几年,在CCTV全国歌手大奖赛中,评委一再强调歌唱者要有灵魂。这充分说明声乐表演要有内涵性。音乐表演需要美好的声音,因而,表演者用很多方法把自己的声音训练得优美,技巧纯熟是我们所追求的。但作为声乐表演艺术,就必须认真研究他所要表现东西的内涵性,这样通过他的声音和艺术技巧,把内容深刻地体现出来,以感动听众。

二、声乐表演要把握作品的演唱风格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形式的风貌、特色、气质等,从歌唱艺术来说,是歌者的音质、音色、行腔走音的特点,以致共鸣、力度、语言、语法的应用以及揭示思想、主题的特点,对人物、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烘托、艺术作品的语气等因素。布封说“:作风及即人,”这话和我国文学上所说的“文如其人”相符,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其特性,他的作品和他所具有的个性作风常常是一致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文化领域内表现出不同的思潮,形成鮮明风俗,比如古典风格、巴洛克风格、浪漫风格、印象派风格、现实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等,他们都有一定特征。

任何一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的艺术特征,所有文化艺术都和当时的社会政治、科学技术以及人的思想紧密相连。人们的思想意识,必然反映在作品和审美之中,这就造就了不同时代不同作品风格上的明显差异,时代差异是不可抗拒的。因而在声乐演唱中对作品的风格认识和表现,要联系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不能千篇一律地用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表现手法,相同的情感来演唱,要研究不同时代作曲家作品的特性。

在声乐表演中,我们要尽力运用声音的技术妥协适当地表现不同的特征,歌唱与发声的基础是一致的,良好的共鸣和流畅的气息等技术是歌唱的保证,我们要用最恰当的声音和方法来表现出准确的风格,如意大利的热情洋溢,使声音喷薄而出;德国人的谨慎、理智,情感表现也受严谨的控制;法国人浪漫,典雅;俄罗斯的宏大壮丽;日本人的细腻、多愁善感;都应在其作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我国民歌持点也是大不相同的,如:东北的纯朴,好客;四川的热情;山东的豪爽,奔放;河南的细腻,柔美;陕北的粗犷,豪迈。

此外,个人性格和生理与演唱风格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声乐表演中我们要注意作品风格,时代背景,以致使我们的表演达到最佳状态。

三、声乐表演要把握音乐语言的特性

歌唱是语言的艺术,是声音对语言的表现,通过音乐和语言的有机结合,塑造各种艺术形象,表达各种情感,这就是声乐艺术的初衷。因为有了文学语言,使得声乐艺术成为所有音乐艺术中最容易把相对抽象的乐音与比较确切的思想感情表达结合起来的形式,成为最容易与听众交流的表演形式,所以歌唱语言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乐艺术是音乐和文学有机结合。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曲的旋律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的,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因此,无论我们的声音有多美妙,技巧有多高超,没有语言的支持,就不能称其为歌唱、不能称声乐为艺术。中西方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语言文字与欧洲语言文字在结构和发音上有很大区别,固而在演唱他们作品时,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只注意声音而忽视了文字,发音,以致唱得含糊其辞,不知所云或是把字唱得像分解汉语拼音一样,以致破坏了音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在我们接触的大部分外国作品中,意大利是最多的,这是因为它语言的特殊性:以元音结尾,辅音比较单纯,音乐重音的位置和表达情感,说话习惯的夸张性。之所以产生艺术歌曲,是由于浪漫主义思想在音乐艺术中的影响——其歌词具有高度的文学性。

中国是世界闻名古国之一,汉语言也是产生久远的语言之一,其经过了几千年的文明演化基本成型,它与其它语系的语言文字不同。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所以汉字也是四方四正,发音讲究字正腔圆,以显示东方巨人的魅力,清代李汪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中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讲究“字”的美,必须唱清每个字的字头,弄清五音发声的用力部位,还要注意韵母及声调的运用。这是形成中国民族唱法的韵味,美感和风采的主要因素。

所以,我们在演唱中外作品时,要注意在语言的特性,根据语言特征,对其作品注入相应的风格、特点。中国声乐作品虽然吸收了西方音乐科学的元素,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古典美学的差异也很大,在悠扬的旋律中唱出的是东方人的礼仪,唱出的是东方的秀美山川,唱出的是东方古国的闻名历史。在研究字和音韵时,有人会忽略歌唱状态空间的现象,这是必须注意的,在歌唱发声状态中也包含语言的歌唱状态。这里要注意的是在演唱美声作品时注意字韵的准确性。演唱民族作品时注意保持合理的歌唱空间和气息。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

作者:胡娟

上一篇:flash论文下一篇:多元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