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课程改革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而言,高等数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目前各大高校的数学教学以数学建模课程为主,但由于多種因素的约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状态,抑制学生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实施研究,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建模课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改革策略,望本次研究能够为今后该课程的教学思路提供一定的帮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建模课程改革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建模课程改革论文 篇1:

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初探

摘 要:文章分析现行数学建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数学建模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向。通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中数学建模开设的时间段,编写一本适用本校的校本教材或教学资料、教学模式改革三方面给出了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建模;问题;课程改革

一、 现行数学建模课程存在的问题

数学建模课程作为数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职业核心能力),在讲授数学建模的概念、步骤,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等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数学建模课程还存在一些弊端:一是现用教材为本科生选用的姜启源老师编写的《数学模型》,教材中某些教学内容过于深奥且涉及面太广,对于专科生来讲本来专业基础就不是很扎实学习起来相当吃力。二是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能消极接受,很少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而缺乏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与积极性,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数学建模的障碍和困难。三是教学模式固定不变,缺乏灵活性。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四是还不能根据每一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的不同要求“跟上时代步伐”因材施教。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但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质量,不利于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对现有的数学建模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二、 对数学建模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 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中数学建模开设的时间段迫在眉睫

目前我校现行的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数学建模开设的时间段为大二上学期,在这个时间段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参加每年9月中旬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选择学生参加比赛就成为学校的一个难题:选择大二学生参加,数学建模课程才刚刚进入学习阶段学生还未打下数学建模学习基础就让大二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实为不妥;而让大三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那时候对于参加比赛的学生而言数学建模课程已经足足开设一年有余,数学建模课程已成为学生“最熟悉的陌生人”。因此让大三学生参加比赛也有不妥,但目前我校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都从大三学生中选拔,对选拔出来的学生再进行赛前系统培训,但效果不是太理想。其二数学建模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其余重要的专业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基础性课程还未开设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还未开设,这些课程是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基础,但现状是本来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基础就差,再加上基础课程都还未学习完全就要学习更难的课程,可想而知,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课堂效果会有多差真是难以想象。如果将数学建模课程开设在大三上学期以上矛盾就将避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基础核心课程在大二下学期已基本开设完,为数学建模课程的开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学校实行的是三学期制大三上学期为每年8月12日到9月30日,学生可以边学边赛以学促赛。对于老师也不用在赛前对学生再一次培训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课上老师就可以完成相应的“辅导培训”。

(二) 编排一本适合校本教材或教学资料刻不容缓

对于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数学建模教材的选择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如果选用比较系统成熟的本科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内容过难、过杂、过多、过广,学生接受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如果选用专科教材,目前的情况是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数学建模教材少之又少,选择出一本适合我校的教材还很困难,目前我校还是选择了本科教材作为学生上课用书,上课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编排一本适合我校的校本教材或教学资料刻不容缓,如何进行教材建设本人在《高职高专数学建模教材建设初探——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一文中已具体讲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且数学建模教学资料构建已在我校有序展开。

(三) 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本身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和验证的过程。数学建模课程以大学数学实验和数学知识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线、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认知能力强,合作能力突出,教师就要重点“关注”,学生完成课堂基本任务外可以适当布置拓展作业,重点辅导为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奠定结实的基础;如果学生认知能力一般,就可以多讲授一些最基本最典型的数学建模实例进行讲解,经过积淀再触类旁通。其次模型程序的课堂编辑、运行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自2016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开始模型程序如果不能正确运行,则一律不能评选国家级奖项,这样对学生竞赛要求提出了新高度,学生不仅要会建立数学模型,还要设计并运行模型程序。因此我校将张智丰老师编写的《数学软件与大学数学实验》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数学建模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来讲授。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Matlab軟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编辑、运行模型程序,由于课时有限有意愿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在课下自学lingo软件。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4版.

[2]赵静.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1版.

[3]张智丰.数学软件与大学数学实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王兆春.高职高专数学建模教材建设初探——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新校园,2018(1).

作者简介:

王兆春,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学院。

作者:王兆春

数学建模课程改革论文 篇2:

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改革与策略研究

[摘 要]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而言,高等数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目前各大高校的数学教学以数学建模课程为主,但由于多種因素的约束,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状态,抑制学生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实施研究,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建模课程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对应的改革策略,望本次研究能够为今后该课程的教学思路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建模课程;数学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数学建模方式,从其教学行为上来看就是在数学问题的规律基础上,通过已获取到的信息提出一些对解答问题有促进作用的假设,进而明确解决方向,为其构建出一个较为明确的数学模型,之后再通过具体的数学公式和解题工具将问题解答出来。此外,数学的建模思想是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的,在经历近四十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渐渐融入很多专科甚至是本科院校的教学之中,同时这也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高校数学建模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文章针对其应用、改革策略实施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各大高职院校使用建模课程的情况分析

数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理论基础课程。在高职生毕业后,步入社会,投身于工作,会成为各大行业的一线员工。如果学生能够在工作中灵活地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有效地提升工作效率,改进产品质量,集思广益,就可以为公司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贡献。

数学建模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想象力、思维空间建构能力、论文写作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小组活动团结合作能力等。通过学习数学建模能够巩固基础数学知识,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种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数学的运用性,促进创新型社会人才的培养。如今各种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不断开展,给数学建模的学习提供了动力以及平台,使学校也逐渐重视数学建模,对数学建模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

微积分课程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几乎所有专业都在学习,初级统计学课程、线性代数课程也相对普遍开展。但是相比于本科教育,教授的课程范围更小、内容更加浅显,即使如此也足够应对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例如,罐头的设计、交通信号灯时间的设计问题等。因此,数学建模在高职院校是具有可行性的。高职院校的数学建模相比于本科院校起步更晚,应该逐步在高职院校进行数学教学改革,让数学建模步入课堂,促进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形成。

二、高职院校数学建模课程实施的改革策略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而言,基于数学建模课程,需要教育工作者针对自身情况构建对应的学科教育流程,进而更好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将问题联系自身的学习与生活,以提高自己在学习上的想法。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建模课程改革时需要确保实际教学内容与应用密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提升学习的意愿。最后需要确保课程在开展时与学生自身特征及课程情况相结合。下面提出几点策略以对数学建模课程进行改革。

(一)采用多层次、阶段、类型的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基于学生自身年级、水平及层次所拥有与体现出的知识学习与储备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针对接受能力上存在的差异性,针对使用多层次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如,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多开展公共选修课程、构建学习兴趣小组或是适当开展比赛;二是基于学生自身年级的差异性,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结构存在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划分。以此区别于以往的建模教学方式,由于教学内容的吸收需要具备较为优质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存在极高的依赖性,所以需要依照学生年级不同进行对应的教学,不能出现超纲的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另外,需要注意教学中教学方式的选择,避免使用较长时间、枯燥的教学方法。在日常教学情况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学生能力锻炼,单独地对学生进行问题辅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进行问题的沟通与探讨,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

(二)确保应用型教学方式的落实

对于当前以数学建模课程为主的教学方式,构建符合应用需求的教学方式的一个前提就是实现多媒体信息教学,借助现代化计算机软件技术促使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能够尽早适应当前的工作环境。在实际建模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与科研项目进行深入合作,促使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在提升学生科研思维的同时促使学生更好地向社会提供优质化服务。

结合上文内容,通过数学建模课程当前实施情况实施针对性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使现有的教学模式发生相应的改变,采用数学建模促使教学载体发生变化,进而达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忠.关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教学的思考[J].机械职业教育,2015(12):34-36.

[2]左元武.高職院校高等数学课程中渗透数学建模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6(4):48-50.

作者:志鹏

数学建模课程改革论文 篇3:

独立学院数学建模课程改革探究

摘 要 本文从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实际出发,探讨了我院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和开设这门课程的意义,进而分析独立学院数学建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和解决的思路。通过恰当选取课程的教材和辅助教学资料,成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和竞赛指导团队,实现课堂案例讨论和讲解结合的授课模式,开设与数学建模课程相关的辅助课程,如概率论,数学分析,运筹学,图论等课程,考核方式多元化,分别为课堂考勤,课堂讨论回答表现,平时建模大作业和期末建模作品质量,建模答辩等方面综合考核,另外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网络挑战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成效显著。

关键词 数学建模 独立学院 课程改革 实践能力

Independent College Mathematical Modeling Education Curriculum Reform

——Tak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U Ruijuan[1], YANG Bin[2]

( [1]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2;

[2]Yunna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Kunming, Yunnan 650031)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dependent college;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al ability

数学建模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理工科大学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数学课程。由于数学建模过程几乎模拟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因而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和应用数学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而数学建模的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优点,对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非常有益。这些能力也正是我们大学数学素质教育所要努力追求的。

目前国内关于数学建模课程改革的研究论文虽然比较多,也有一定的成果,当时均处于探索阶段,并且从目前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到,大部分这方面的研究都集中体现普通高校和研究型高校或者数学建模课程的改革方案和与能力培养方面的关系,然而,尽管不少普通大学和研究型大学都在大胆尝试建模课程体系改革,但针对独立学院实际的数学建模教学改革基本空白,对数学建模课程的具体化改革对象和成果展现等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建模课程开展时间较短,从内容到体系均有待完善,所以本文就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实际探讨数学建模课程的改革及其成效,从而达到促进建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1 在独立学院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意义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自办学以来,针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以新的视角,欣赏学生的特点,梳理学生的优势,客观评价学生,掌握学生的优势、优项,树立教学信心,以积极的态度开展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处理相关信息和大量数据的能力,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针对所研究问题进行收集、加工,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学会提炼有用信息,并恰当地运用信息,并学习使用计算机和相应的数学软件。

在建模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采用类比的方法把表面上完全不同的实际问题,用相似的数学模型去描述解决他们,逐步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另外,因为数学建模课程主要涉及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数学建模课程的学习和数学建模竞赛的参与,可以极好地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在独立学院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1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数学建模课程的特点

(1)先修课程和应用课程较多。数学建模课程需要众多的先修基础数学课程和数学软件课程,如数学分析、运筹学、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图论、计算方法、计算数学、解析几何,MATLAB,Mathematics,lingo等,我院信息工程学院在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前期或者同时开设上述相关课程,因为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才可能较好地学习数学建模课程。

(2)教学方式灵活多变。各大高校数学建模课程是基本是案例式教学,每个章节以例子来说明,如商人过河问题,交通流问题,减肥问题,旅游地的选择问题等等,均是和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身边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也有一些常见的建模方法可以类比推广,如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时间序列法,排队论等,我们都是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以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历年真题论文案例法(包括学生平时作业点评)等。

(3)教学设备手段先进。建模课程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我院配备了先进的投影多媒体教室,并且开设了与建模相关的Matlab,Mathematica等数学软件。

(4)实用性强。数学建模课程的案例基本都来自实际问题,如人口、天气、干旱等的预测模型,优化模型,决策模型,控制模型等。这些模型的引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数学建模课程的实用性。

(5)课程较难学。数学建模课程涉及的领域广,知识面大。通的(交通流问题),医疗领域(看病排队问题)等,采用的各领域的知识较多,很多时候都是现学现用,需要很高的领会能力和接受能力,这对学生和教师要求都比较高。

2.2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数学建模课程存在的问题

本文作者从2011年开始讲授数学专业的数学建模课程,数学建模作为数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数学建模课程存在的问题。

(1)教材涉及面太广,如姜启源的《数学模型》教材是我国自开设建模课程以来比较权威的一本建模教材,很多高校都在使用,但是从初等模型、简单的优化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微分方程模型到马氏链模型等共13章,而课程安排只有周4课时,教学时间上较为紧张;另外整本教材基本都是案例,内容多且涉及的数学建模方法很少,学生看着一本厚厚的教材,心里难免畏惧,而实际上并不能完全讲授;对于三本独立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基础不是很扎实,教材一些内容较深,学习起来较为吃力。

(2)课堂教学基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采用纯讲授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少参与,因而缺乏学习数学建模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也怕学。

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积极性,并且我们要参与各类建模赛事,如果不及时进行教学改革,势必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在建模竞赛中也难取得较好的成绩,虽然关于建模课程改革的课题和论文较多,但是紧扣我院实际的还基本空白,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数学建模课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3 对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数学建模课程改革尝试的思路

本文作者从2011年开始教授数学建模课程开始,就在实践中开始摸索适合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数学建模课程改革思路,经过几年的实际教学和竞赛指导,主要收获如下:

(1)主体教材辅助方法、软件教材进行教学。目前作者使用的姜启源编写的《数学模型》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内容太难、太多了。作者近年来除讲解教材的基本模型外,尝试对教材进行补充、重组和开发,具体方式有根据历年的全国建模竞赛的题目类型,有倾向性地进行教学安排,并插入历年建模真题和常用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同时插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建模论文的写作,根据我院学生的数学基础和竞赛的实际(对历年的真题出现的题型和用到的方法出现的频率)对章节进行取舍。

(2)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由于数学建模课程要进行实战演练,在学期配备相应的建模大作业习题,如手机购买问题,地方人口问题,水资源短缺问题,气候干旱问题,网吧数量萎缩等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并以论文形式展现研究成果,同时安排论文模拟答辩,锻炼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院也积极聘请省级建模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3)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竞赛团队。我院近年来连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官方、民间数学建模竞赛赛事。我院专门组建立了一支建模指导教师团队,除了学期必修外,在全国建模竞赛前的假期还专门组织学生进行赛前培训,教师负责制分专题讲授离散模型、连续模型、优化模型、微分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和软件讲授、论文写作等,突出体现教师的专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开设与数学建模课程相关的软件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建模中来,我们从大学一年级就有针对可开设数学软件和建模讲座。开设Mathematic,MATLAB,Lingo等软件选修课,进行数学的应用与建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在运筹学等课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作业的排版练习,如WORD,EXCEL等常用排版计算软件。

(5)通过积累建立数学建模课程学习资源。如本校学生历年的较优秀的参赛论文,平时作业

教师教案、课件等,数学建模优秀论文等学习环境和信息交互空间。另外,给学生身边实际的问题,如云南水资源短缺问题,干旱气候预测问题,地区人口预测问题,网吧问题等进行建模练习,让学生把数学建模课程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6)课程考核形式多样化。本文作者通过课堂考勤,课堂回答问题,课堂讨论,平时作业,期末大作业,作业课堂答辩等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进行课程考核。根据问题的大小,由学生独立或组队完成实际问题,若完成得好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获得“平时成绩加分” ,给出最后考核的分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

(7)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各类网络建模赛事。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连续五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两年组织学生参加“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优良。并且由信息工程学院定期举办建模和软件讲座参与各类数学建模比赛,熟悉比赛流程,了解论文撰写过程,为每年九月的全国数学建模做准备。

4 建模课程改革初步成效体现

我校作为独立学院从2010年开始尝试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推动大学数学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并同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和网络建模竞赛,成效显著。

首先,从竞赛获奖来看,201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4个参赛队分别荣获1个省级一等奖,占总奖项的25%;2个省级二等奖,占总奖项的50%;1个省级三等奖,占总奖项的25%,获奖率100%;

201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4个参赛队分别荣获1个省级一等奖,占总奖项的25%;2个省级二等奖,占总奖项的50%;1个省级三等奖,占总奖项的25%,获奖率100%;

由于从2012年开始,数学建模竞赛组委会对建模奖项做了限制调整,获奖比例仅为原来的50%,所以2012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指导的参赛队教练组15个参赛队其中荣获2个省级一等奖,1个省级二等奖,9个省级三等奖,获奖率为80%,其中省级一等奖占总奖项的16.7%,省级二等奖占总奖项的8.33%,省级三等奖占总奖项的75%。

2013年“认证杯”数学中国数学建模网络挑战赛2个队参赛,第一阶段两个参赛队均获云南最好成绩全国二等奖,第二阶段一个队荣获云南省唯一个全国一等奖,取得全球建模能力高级认证;另一个参赛队荣获全国三等奖,取得全球建模能力基础认证,获奖率100%。

2013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26个参赛队参赛,其中荣获1个国家二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3个省级二等奖,4个省级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奖项水平首次冲入国家奖项,建模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中全国二等奖占总奖项的10%,省级一等奖占总奖项的20%,省级二等奖占总奖项的30%,省级三等奖占总奖项的40%。

2014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22个参赛队参赛,其中荣获2个国家二等奖,2个省级一等奖,4个省级二等奖,4个省级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奖项水平较上年建模水平大幅度提高,其中全国二等奖占总奖项的16.7%,省级一等奖占总奖项的16.7%,省级二等奖占总奖项的33.3%,省级三等奖占总奖项的33.3%。

可以看到从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以来,我校的数学建模水平到目前稳步提升,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效显著。其次,从综合能力来看,通过建模课程的改革,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获得了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段璐灵.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教育与职业,2013(5).

[2] 常青.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http://www.pep.com.cn/gzsxb/jszx/jxyj/201211/t20121113_1143732.htm.2014/06/13.

[3]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朱道元.从数学建模看新世纪的数学教改[D]新世纪数学学科发展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东南大学数学系,2000.

[5] 杨霞,倪科社,王学锋.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J].大学数学,2010(A01).

[6] 张银龙,刘敏.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数学建模意识的形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7] 程国华.数学建模融入常微分方程教学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12).

[8] 齐小刚,刘三阳.数学建模教育与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5).

作者:刘瑞娟 杨斌

上一篇:实习工作心得体会(精选2篇)下一篇:教学心得(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