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园林艺术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回顾人类艺术的历史长河,艺术的雅俗之辨贯穿了艺术发展的始终,探究这些艺术领域的雅俗变迁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以历史和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和判断雅俗的含义。本文探究古典园林艺术领域中雅俗观念对园林艺术形式以及对精神文化的影响,并深入挖掘雅俗观念的变迁及其中的关系,对雅俗进行思考,领悟雅俗对人类艺术发展的意义。

第一篇:园林艺术论文

浅析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造园林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对中国古典园林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分析了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最后探讨了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造园林的影响,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古典园林;园林艺术;现代造园;影响

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1.1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众多的特点,比如说: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尽以及远借邻借等。下面将分别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①主题多样:在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之中,花、石、木等都可以作为园林的主题。中国园林所示自然山水的再现,其具有源自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特点,在古典园林艺术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完美结合。②隔而不塞:这一特点表现为园林景区分割但是并不闭塞。比如说:苏州古典园林艺术设计之中的移步换景,这一艺术设计强调的是景深。③曲折萦回: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在曲折的路径之中寻求深远的意境。众所周知,在中国古典园林之中具有山水结合的特点。如果将曲折萦回的园林小道贯穿到园林造景和建筑间,能够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使游客得到更好的景观享受。④尺度得当: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化整为零,追求适当的尺度,进而使得园林景观达到巧夺天工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风格主要重视体现自然之美。⑤余意不尽: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通过联想的方法使得游客获得更多的美感。⑥远借邻借:这一特点主要表现为通过借远近景观的方法来弥补景观之上存在的不足。在园林景观之中借景具有收无限于有限的作用。

1.2古典园林艺术的重要性

在人类文明遗产之中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是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而且被誉为世界艺术的奇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造园手法在西方国家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崇,在一些西方国家之中甚至掀起了“中国园林热”。在古典园林艺术之中,主要目的是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使得園林达到较好的审美效果。古典园林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中国文化史所造就的重要艺术品,而且能够生动的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与品质,在现代园林中一定要继承并发展古典园林艺术,唯有如此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园林是不可以单独割裂和别的关联的,就像是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不可离析相同。除此之外,园林景观建设主要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休息与娱乐的场所,较为重视休息,住宅园林设计应该依附于各主要的功能区,从而为人们调剂生活提供便利。如果将两者给割裂开,必然会使得园林的艺术效果大大降低。所以,在现代园林建造时应该遵循古典园林艺术的方法与特点,推动现代园林的发展。

2.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推动了现代园林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代园林具有公共性以及社会性的特点,当前政府越来越重视人居环境,建设了许多开放性的城市园林,而且开辟了大量的人居绿化环境。但是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剧,城市土地资源锐减,使得人们生活的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政府生态园林城市发展思路的提出,致力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不断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虽然说自然景观是由大自然所造成的,但是自然的美也是十分容易破坏的,并且自然环境的破坏具有较多的人为因素,而且造成的破坏也是十分严重的。在认清这一问题之后,人们应该开展植物造园,不断营造城市的绿地,从而将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给建立起来。我国现代园林通常坚持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生态学园林对植物的个性、环境以及群落的关系进行研究,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植物群落的互相作用、特性、组成以及发展进行研究,从而构建出规律性较强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在系统之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对藤本、草本、灌木以及乔木等植物进行适当的配置,使其配置于一个植物群落之中,并且在种群之间互相协调,通过互相配置于协调使得不同的生态植物可以充分的利用水分、养分、土地空间、空气以及阳光等,构成一个稳定而和谐的植物群落。中国现代园林艺术主要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其更加注重流畅而自由,追求明快而简洁,在园林的风格之上较为重视博采众长。除此之外,中国现代园林比较重视增大广场绿地与园林绿地在公共绿地的比重以及数量,在推动动物园、植物园以及儿童公园等的同时,在未来的城市公共绿地发展上开展科学的规划与施工,从而构建出美观的中小型绿地的格局,使得城市的景观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3.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造园林的影响探讨

中国具有非常悠久的造园历史,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不仅对中国现代造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受到了国外许多园林工作者的重视,对国外造园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仍然具有很大的魅力。当前许多私家园林在设计的时候先通过空间的布局来将气流引入室中,从而形成过堂风;如果在园林之中挖湖堆山不但有助于排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而且能够使人们在山丘的顶部享受到清爽之感;在古典园林艺术之中具有“西北叠山、东南理水”的原则,坚持这一原则的主要目的是对较为寒冷的西北风产生一定的阻挡作用,而且可以使得东南风自水面吹来,达到清爽宜人的效果。我国的古典园林往往是依附于各种建筑物的,和另一半重要的功能区进行统一,从而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通常而言,植物具有较为旺盛的生命力,如果在园林植物种植大量的健康植物,必然有助于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而又清新的环境,能够有效的消减现代日用品与家具所释放的辐射等,而且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从而为建筑供应新鲜的空气。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大系统,其能够和别的类型的子系统进行综合以及交织。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重新认识与研究,通过园林的形式来探讨其内涵与实质等,有助于推动现代园林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旧的园林形式必然会不断的走向衰落,而新的园林形式必然会在旧园林的基础上不断成长与发展。园林形式不断衰落甚至走向灭亡主要是由于故步自封以及因循守旧,而且盲目抄袭以及急功近利也会加快园林思潮的灭亡。所以,要想推动现代园林的进一步发展,一定要对古典园林艺术进行继承与创新,但是对古典园林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应该建立在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全面认识与了解之上,特别是对本土资源景观与文化的深刻理解上。唯有对古典园林艺术之中的优秀部分进行集成,并且坚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融贯中西,才可以使得现代园林景观切实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这就要求现代园林建设人员辩证的继承并不断的发展古典园林的艺术手法,从而创造出景观优美、生态稳定而协调的现代园林景观。唯有传承古典园林艺术的精粹,再有效的结合中西方造园的技术手法,才可以推动现代造园林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古典园林艺术对于推动现代造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唯有有效的继承和发展古典园林艺术并且加以适当的创新,才能够推动现代园林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古典园林艺术,并且与现代城市发展状况相结合,从而建造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梁浩,朱战伟.浅析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园林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2014,(15):244-245

[2]柳金英.传承古典建和谐现代园林——浅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对现代造园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0,(11):188-189

[3]韩丹.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住宅园林设计的影响[J].赤子.2012,(2):46-47

作者简介:

李宁:女;学历:专科;毕业于:开封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王伟:男;学历:专科;毕业于:开封教育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作者:李宁 王伟

第二篇:关于园林铺地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分析

摘 要: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建设,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铺地作为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景观整体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对园林铺地艺术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铺地艺术;园林景观艺术

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铺地艺术已经具有很长的历史,并具有自己独特的分风格。比如:我国北方皇家园林里的“八宝铺地”以及南方私家园林中的“花街铺地”。在园林景观设计上,园林铺地艺术凭借精美的图案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以丰富的文化意义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目前,园路作为最能表现出铺地艺术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园林铺地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园林铺地概述

在园林景观中,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各个景区的分界线,而且是各个景点联系的纽带,还贯穿于各个交通网,并在改善小气候以及环境的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不仅是在美观上,还是实用功能上,园林铺地艺术要求园路的质量不断地提高。同时,园林铺地的种类各不相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①整体路面。就是采用沥青混凝土以及水泥混凝土将路面统一铺成;②块料铺地。一般情况下,通过使用各种预制混凝土块料将路面铺成,或者直接采用天然块料进行路面的摊铺;③碎料铺地。通过使用各种卵石、碎石和瓦片等拼成各种美丽地纹的路面;④简易路面。通过使用煤渣、三合土等硬料进行铺地。对于园路来说,可以将其外观分为街道式、公式以及变态式三中类型。在园林中,步石、汀步等是最为常见的园路,并且同属于变态式园路。所以,根据园路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条件、造景等,相关的设计人员确定园林路面的形式和类型,这样一来就可以确保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的科学合理。

2 园林铺地的分类

2.1 带图案的铺地

带图案的铺地主要适用于一些较为休闲娱乐的场所,比如:广场、公园等。对于铺地材料来说,一般基本上以砌块材料为主。通过将不同质感和色彩的铺装材料进行搭配,与周围所处的环境相衬托,就可以将各种不同的图案创造出来,以此为城市园林景观增添了亮丽的风景线。

2.2 嵌草铺地

对于嵌草铺地来说,就是将草嵌铺装在天然石块和混凝土砌块等材料上,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规则和不规则。将两者进行质感对比,这样就可以使青草的柔软、细腻与石材的坚硬、粗犷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就可以实现刚柔相济、和谐统一自然美的目标。因此,将这些因素与环境、绿化进行有效的结合,也是园林铺装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

2.3 不规则式铺地

不规则式铺地就是利用大理石以及其他石材所砌成的,不仅具有自然、美观的特点,还具有经济的特征。将所预制的水泥砖、混凝土砖加工处理后,就具有天然石材的粗犷的特点,将加工处理后的材料砌成园路,园路就能够融合于自然环境中。因此,不规则砖石结构园路主要适用于次要园路和游憩小路,这样就可以为人们的休息、散步创造良好的空间。

2.4 其它形状铺地

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环境的需求,亲近大自然,可以采用圆形地砖、仿木桩和木桩小路等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然后将这些素材散置于草坪、水面上,这样不仅可以便于人们的穿行,还可以营造出优美的地面景观,以此达到亲近自然的效果,提高园林景观的自然美。因此,这些材料便成为了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3 园林铺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特点及手法

3.1 意境的创造

意境的创造是我国园林最本质的一个特点,也是我国园林的精髓。意境的创造不只是一个单独的艺术形象就能彰显出效果的,还要营造出一个能够使人受到感染的环境,所以园林铺地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园林铺地不仅可以将本身的造型美得到充分的显示,还可以使人的各种思想意识得到一定的寄托。另外,园林铺地具有积极的生活趣味,丰富饱满的色彩以及朴素的形象,将其与园林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以来园林景观就更具诗意。比如:我国古代的寺庙园林常采用各种莲纹进行铺地,这样就可以将高洁、清雅的气氛烘托出来。

3.2 质感肌理

所谓质感的表现,就是将材料所固有的美得到充分的发挥。对于中国人来说,对自然素材的质感具有美感的享受,不管是滑润的鹅卵石,古朴的青石板,还是粗犷的花岗石,都能使人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3.3 色彩特点

所谓的色彩,就是表现心灵的一种手法,将情绪寄托于风景,并能将情感强烈的诉诸出来,从而作用于人的心理。由于受老庄哲学、禅宗和山水画的影响,我国园林的山水造景以淡泊宁静为高雅。目前,我国园林路面的色彩具有丰富多彩的特点,一般常以豆青、土黄、棕褐、紫色和黑色等暗色为主,常用于大面积铺装的范围内。另外,也有采用黄色、米色和粉红等,这些色彩常用来装饰、点缀图案。比如:苏州留园东园采用了多种几何纹样进行园路铺地,并采用各色的卵石、碎石和烘缸片等材料,以此形成了织锦般的地纹,从而具有冰穿梅花、万字海棠、十字海棠、六角冰裂纹、八方橄榄景、六角景以及四方十字等景观,提高了园林景观的美感。

3.4 纹样图案

对于园林景观来说,常用纹样来装饰园路面,不仅增加园林景观的美感,而且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并为园林景观增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另外,将路面纹样与景区的意境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对进一步深化意境。比如:江南园林中拙政园的海棠春坞采用万字海棠进行园林铺地,以此表达了吉祥富贵之义。对于扬州何园来说,采用鹿纹以及鹤纹进行园林铺地,从而表达了吉祥之义。在进行园林铺地的过程中,常采用几种铺装材料来形成四方连续的图案,这样就更加具有一种美的韵味。同时,纹样对空间具有指引的作用。由于对园林道路的装饰重点不同,从而就会产生向前、转折、强调起点和向心性的作用。比如:对于留园东园一角来说,其庭院具有五个出入口,并且对每个出入口的地面进行重点的装饰处理:一号入口是一个吉祥花卉图案;二号入口是一个半圆形的芝鹤图;三号入口是如意和一个直径5.4 m的圆形图案,以鹤鹿同春为构图主题,周围有花重、扇、荷花、笛子等暗八仙纹样;四号入口是由三个图案组成的序列,首先是一个嵌有套钱的半圆形图案,接着是由宝剑和书组成的图案,再接着是一个直径为27 m的圆形图案,内嵌五福捧寿图;五号入口是一个平升三级的组合图案。从总体来看,这些纹样都是经过巧妙构思之后所设计出来的纹样图案,并将各种镶嵌材料进行精心的配置,从而其铺地的装饰性显得更为强烈,在建筑的入口处,这些纹样图案俱进具有点缀装饰的效果,还具有突出入口的特点,并具有引导的作用。另外,将这些纹样图案和路边的景石、景树、园凳、池岸进行有效的结合,这样可以营造出一种美的氛围,还可以使园林艺术的效果更加突出。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园林铺地有重要的作用,对园林景观的整体形象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园林景观建造的过程中,园林铺地不仅要注重功能性,还需要对艺术性加以注重,这样就可以提高园林景观整体的效果。另外,在进行园林铺地设计时,要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重视园林铺地的生态环境,使园林景观的功能性、艺术性和生态性进行完美的结合,这样就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美感。

参考文献:

[1] 杨晓君.浅谈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J].经营管理者,2010,(18).

[2] 鲁伟光.园林铺地艺术探讨及设想[J].广东科技,2009,(2).

[3] 陈景燕.园林景观中园路及其铺地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作者:沈少辉 孙亚洲

第三篇:园林艺术的雅俗变迁

摘要:回顾人类艺术的历史长河,艺术的雅俗之辨贯穿了艺术发展的始终,探究这些艺术领域的雅俗变迁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个领域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以历史和辩证的眼光去分析和判断雅俗的含义。本文探究古典园林艺术领域中雅俗观念对园林艺术形式以及对精神文化的影响,并深入挖掘雅俗观念的变迁及其中的关系,对雅俗进行思考,领悟雅俗对人类艺术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雅俗之争;园林艺术;雅俗共赏

1 浅谈雅俗之争

纵观古今,雅与俗多数时间是对立的,雅,脱俗自然;俗,世俗庸常[1]。俗文化多与民间文化挂钩,民间文化生动有趣,充满真情实感,但不免流于庸俗,这也是处于顶层的雅士所鄙视与忌讳的,但是俗文化能在发展中向主流靠近甚至成为主流得益于俗文化的提高与“雅化”。雅文化代表了文化的顶层与最高成就,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生机活力,容易僵化,雅的进程免不了受到俗的影响。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改变人的观念产生影响,使得一些当时的俗世之作能被后人奉为雅作,如《诗经》很多篇目原是民间歌谣,后来被采风、编订成儒家的经典,这说明雅与俗并不是两极的评判标准,而是互相影响与发展的因子,我们既需要高雅的艺术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也需要通俗的文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生动有趣,雅俗共赏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2 古典园林艺术历史进程

周维权先生认为园林是为了拉近人与自然距离而人为制造的第二自然,中国的园林发展经历了萌芽生成、发展转折、全盛发展、成熟时期和成熟后期这几个阶段[2]。

园林萌芽于上古时期人们对昆仑山的向往。据记载,秦始皇曾经在兰池宫中引渭水为池,筑土为蓬莱山,刻石为鲸鱼[3],这也是最初的人工山水风格。两汉时期,私家园林与寺院园林初生,但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还处于效仿皇家园林的起步阶段,追求气势与华丽。

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迎来了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这一时期出现了山水美学思想。魏晋之前,儒学中以老子的“智者乐水,忍者乐山”为典例,道家以《庄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为典例[4],这些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园林的发展。这一时期,文人雅士多喜好隐居,脱离世俗,园林的选址多选于山水之间。

隋唐是园林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数量明显多于前朝,造园的水平也得到提高,唐代手工艺如织锦、印染、陶瓷等,皆是时代的精品[5]。园林的分布也得到扩展,各地不仅出现了有名的城市私家园林,还有郊野私家园林,郊野私家园林多为文人官僚所建,文化品位高,园林主要用于集会与创作交流,成为文人雅士的创作场所。

两宋至清朝,是园林发展的成熟时期,至此,园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发展原则与造园风格,各类园林都已经达到了顶峰。虽由人作,但宛自天开,这是建造园林的最高原则[6],同时这一原则也得到了人们的最高评价,是造园艺术的大成。园林中的山水都要尽力做到有若自然的形式[7]。

3 园林艺术的雅俗变迁

3.1 雅之进程

在造园史上,最初造园以昆仑仙境为样板,风格力求表现出园林的恢宏气势,在私家园林出现后,造园风格才得到转折与发展。由于儒家道家思想的教化,自魏晋起,人们开始追求雅致,追求山水的自然之美,这一思想对园林造园风格以及精神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古代造园者多是上层社会官员以及文人雅士,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园林从一开始便走上了雅的进程,形成了独特的园林艺术文化。从最初模仿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到以山水之美为标准,自然天成成为园林“雅”的标准,文人雅士的园记中,将园林山石、泉水的营造之美赞为美若自然。

园林之雅表现为园林体现出的舒朗、曲幽、雅致、天成等境界,受到隐士思想的影响,文人士大夫为了逃离压抑的生活与不如意的官场寄情于山水,多以山水之景抒发情感,陶冶情操[8]。受山水自然思想的影响,山水画和園林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向往人类理想中自然和诗意的栖居环境[9]。宋代文人审美以“素”为美,追求自然之美、简淡之美、雅意之美,提倡回归自然、回归自我[10]。利用原有的自然条件塑造园中风景,以自然山水景观的形成为基础[11],园中的一草一木,都要力求如同在自然中生长的一样,避免人工种植的痕迹,山石与水景都力求虽由人作,宛自天成,有了叠山理水之讲究。明代园林兴盛[12],明代的造园家多以此出名,如计成、张南阳和张南垣父子两人等。

在漫长的发展中,私家园林除了寄托造园者与居住者的情思之外,多了一些文人的活动。雅集交流与创作成为文人们的风雅之事。文人雅士还喜好在园中读书藏书,品茶论道,幽思怀古。文人与平民之间的社会关系日趋密切,人们的审美意识迅速增强[13]。宋代的朱长文就喜欢在园中读书,在书中探究古今与学术道理,闲暇时侍弄花草,打理菜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14]。

3.2 雅俗兼备

宋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宋代不仅是园林发展的成熟时期,也是园林艺术雅俗天秤达到平衡的时期。在造园上,宋代继承了前朝各代的造园艺术,由于技术和思想的成熟,造园更加精巧,不过分追求园林气势的磅礴,走向小巧精致,摆脱了造园的粗制。宋代文人带有强烈的文化情怀[15],文人风气的盛行使得园林活动更加频繁,文人在园内弹琴品茶、博古吟诗,士大夫阶层对于雅致的园林意境追求进一步提高,不仅多次举行园林雅集等雅事,雅集活动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饮酒作诗,下棋弹琴。

宋代开放的社会风气使得市民阶层的活动得到丰富,如戏曲、文学、工艺等。这些思想氛围也影响了园林艺术的发展,古典园林“封闭私密”的特征在这一时期渐渐消失。首先,园林的活动者不再局限于文人。从宋代的园林画中可看出,宋代的园林有了宅院的性质,有孩童在园中玩耍、摘枣的,有孩童互相玩耍的,还有孩童在园中模仿祭祀跳舞的……[16]其次,在宋代出现了武官造园的现象,武官造园后多将园林设为半开放性园林,一方面邀请文人墨客游览,希望得到文人的认可,另一方面期望打破以文人为主导的园林活动。市民喜好的小说、戏曲等文艺活动也走进了园林,园林成为了戏曲的依托,不仅普通市民喜好在园林中看戏听书,一些文人勋贵阶层也喜好在园中邀请戏班,设戏摆台宴请宾客。此外,民间工艺美术——雕刻绘画在文人园林中流行起来,提升了造园技巧,园林艺术在这一时期汲取了民间“俗”的养分,雅俗共赏,让园林艺术多了一些生机。

3.3 世俗当道

宋至明代,园林艺术中的雅俗天平处在一个平衡时期,清初至后期,在这个天平上,俗的分量渐渐大于雅。明代作为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面临着保守与创新并举的局面[17],晚明社会奢靡之风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一些做工精巧甚至造价高昂的手工艺品。清朝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得社会压抑,人们渴望安逸、享乐的生活,这一思想也对园林艺术产生了冲击。世俗艺术的兴盛,让人们守成而不创新,在造园上过分追求雕栏画栋的烦琐工艺。用雕刻纹样营造艺术氛围[18],使得园林不再具有宛自天开的自然之美,抛弃了宋明时期雅致天成的风格,世俗艺术当道。这一时期的“娱于园林”的思想更深,世俗活动更加频繁,在园中斗蛐听曲、看戏听书,文人那份“隐于园”的情怀被埋没在这些世俗活动中,园林的静雅、安然被打破,变成了世俗园林。

4 雅俗共赏

雅俗共赏在成语中的意思是指作品既优美又通俗,让不同层次与文化的人都能够欣赏和喜欢。承载人们美好的愿望[19]。一件作品能让雅人和俗人共同欣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所以历史上多是曲高和寡,一般人不具备高雅的特性,便欣赏不了作品的高雅之处。如中国名著《红楼梦》,这部作品能让俗人和雅人共同欣赏,因此成了经典,而实际上雅人看这部作品与俗人看这部作品所欣赏的角度是不同的。纵观园林艺术历史亦是如此,园林的兴起与普及正是园林艺术雅俗兼备之时,吸收了一些俗文化后的园林艺术,能够呈现出生机,不再是一种高挂楼台的艺术,也因此没有走向死胡同,园林艺术因此有了不同的方向和选择。但是雅俗的天秤若是倾向了俗的一方,那么雅俗的平衡也会被打破,此艺术又会沦落为俗气的艺术。

审美活动的实质是一场人文精神运动[20],雅俗共赏不仅是作者需要具备高雅的文化内涵与修养,读者同样需要具备高雅的特性,否则也难以理会作品中的高远意境,站得更高的读者才能看出作品中的深远,否则只能看到作品的局部意义,这样的读者既能从中体味阳春白雪的清远,也能从下里巴人中体味雅俗的不同风味。

5 结语

雅和俗具有不同的文化层次和艺术涵养,在历史上多是处于对立状态的,能够雅俗共赏是一种最完美的审美状态,雅俗的平衡点不应该是被固定的,而是在不同的氛围下变换的。人们之所以崇尚高雅,是因为高雅的艺术具有的深远内涵,不显露于表面,高雅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内涵有不同的层次,需要人逐步去参透。但有时人们不喜这种高雅是因为作品太过晦涩难懂,不免有些故作高深的姿态,一般人很难看懂。雅俗共赏能将这两点平衡于作品中,但这样的作品不仅对作者的要求较高,也需要读者同时具备高雅和世俗的特性,既能参透作品的高雅,也能体味世俗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吴歆悦,李雪艳.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2-53,57.

[2] 潘国斌,杨雪松.园林的雅俗与兴废[J].现代园艺,2020(02):118-119.

[3] 孙国清,吕亚玲,刘帅.文化造园——营造天人合一城市灵魂栖息地的实践[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5,12(05):372-381.

[4] 田大方,崔晶.禅宗思想与宋代文人园林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8(03):215-216.

[5] 周璐,谢雨芯,岳天琦,等.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20,33(23):27-28.

[6] 徐艳铃,王颖.唐代扬州铜镜纹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69-70.

[7] 梁军.浅析宋代园林景观设计[J].中国民族博览,2018(01):182-183.

[8] 张坤鹏,馮晓娟.“古诗画运河”——大运河景诗笺谱及衍生品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19):90-91.

[9] 杨旭清,刘雅迪.浅析中国山水画朦胧美与苏州园林景观的关系[J].美术教育研究,2020(04):98-99.

[10] 潘琳炫,叶洁楠.家具设计艺术与文人审美世俗化的结合以及相互作用[J]. 美术教育研究, 2020(10):67-68.

[11] 吴逸,叶洁楠.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在当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常州市人民公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0):81-82.

[12] 张海怡,孙琦.里坊制的衰微对明代金陵城市格局的影响研究——以《南都繁会图》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0(13):110-111.

[13] 李媛,徐雷.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0(02):22-23.

[14] 贾瑞鹏.茗碗昼看花坠影:宋代茗饮与文人园林[J].中国美学研究,2019(02):170-182.

[15] 孙云鸿,张思琪.宋代文人画的当代艺术价值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19):24-25.

[16] 毛华松,梁斐斐,张杨珽.宋画中的园林活动与园林空间关系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7,32(02):32-39.

[17] 马媛,蒋晖.论明朝江南地区城市发展下的妆奁研究[J].大众文艺,2019(19):68-69.

[18] 张亦禹.探究江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及其传承与发展[J].艺术科技,2020,33(21):173-174.

[19] 钱利,田晓冬.浅谈中国现代标志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8(23):62-63.

[20] 凌心月.清皇家园林古典艺术美研究——以颐和园为例[J].艺术科技,2020,33(21):185-186.

作者简介:朱莹露(1995—),女,江苏泰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曹加杰(1979—),男,江苏泰州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生态景观规划设计。

作者:朱莹露 曹加杰

第四篇:对园林艺术的解读

摘要:园林艺术指的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一个场合,其是一种人造景观。园林有十分广泛的含义,各个地区各个类型的园林表达的园林艺术特征也各不一样。欧洲园林重视高雅华丽的气氛,东方园林重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阿拉伯园林对水的利用十分重视。园林表现就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对园林和其他类别的艺术进行对比研究,能够有效的帮助我们对园林艺术有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文中分析了园林艺术中的时空性特点,并且对比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简单论述了园林艺术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园林艺术;意境;融合

引言

园林艺术是一种对环境有艺术处理的客观理论和实际操作技巧,其是一种有功能使用性的艺术表现方式,有生命,且和科学密切结合,属于一种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综合性艺术方式。建造园林,其基本出发点就是“美”的享受,以此为出发点对园林环境进行改造和创造,使其和自然、现代化以及社会性的审美要求更相融合,属于一种艺术性审美的创作方式。

一、园林艺术的时空性特点

运动是离不开空间和时间的联系的,一方面的园林艺术是艺术表达中的时间和空面,另外一方面又是现实当中的空间和时间。园林艺术设计是对时空的一种再创作过程,各种掘湖、造亭和种植等活动全部都是为了彼此间更好的融合,互相渗透以实现人们精神需求与审美需求的一种高度满足[1]。

1、空间化的时间

园林艺术形象的具体表现,是依靠什么实现的呢?

首先是园林之中的山石花木等各种形式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之间互相融合在一个空间之中,所以园林首先是一种空间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园林艺术景观又会随着时间的更替而发生季节性的改变,因此同样一个园林在不同的时间,其表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另外又因为园林具备时间艺术特点,综上,园林便存在一种时空表现艺术。

但是园林艺术和舞蹈、戏剧等其他时空艺术对比,也是存在着自身独特性特点的,舞蹈、戏剧等形式的时空艺术,这些艺术形象在时间的表现上并不是完全连贯的,这些时空艺术表现形象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而播放一遍的时间也是固定的。可是园林艺术形象的表达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不管是早晚晨昏还是春夏秋冬,任何一个时候人们都能够欣赏不同形式的园林艺术风姿,光线的明暗变化或者角度的高低错落,都会有不一样的审美情趣。

而园林艺术形象的空间展示方式也是相对特殊的,一方面以园林艺术的自身表现情况而言,园林之中不但会以固定静止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形象,还能够以运动变化的方式展现自己的形象[2]。而另外一方面,运动也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园林艺术的品鉴者在对园林景观进行欣赏的过程中,不但能够对亭台楼阁有静态的欣赏,还能够对流水行人有动态化的观赏。

2、时间化的空间

空间在园林之中,可以伴随着欣赏节拍的变化而变化,其属于流动的变化的形式,存在某种时间性的特点,这种表现和物质恒定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园林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象是存在于空间中的,可是它的欣赏活动需要在时间之中完成,我们一眼只能够看到一个风景画面,但是在移动的游览过程中,却能够累积起对园林整体性美感的享受。例如在游苏州网师园,从花厅的侧门进入,经过小山丛挂轩转进到濯缨水阁,之后再走进曲廊到月到风来亭。一路上感受到了小室的幽静又感受到了水阁的清凉、假山的雄姿、植物的清香等等。因此园林艺术其整体概念和时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在园林中能够看到每一个单独的风景形象都能够看成是整体形象中的某一个个体表现,每往前走一步,就能够过度到下一个个体处,就能够看到形式不同的风景表达。就算是同样一个风景,不一样的角度观赏每页能够获得不一样的美感。

二、东西方园林艺术表现

中国有悠远绵长的诗文文化历史,之前诗人描写的田园、景物等等诗词都是在看见美好景致时有感而发的,我国的园林建设与有浓厚的自然山水特色。我国的园林建设对自然素材的挖掘十分重视,之后会再依照诗画的意境表现做深入塑造,不但追求大自然形式的随性与自然,也对其中的意境美有高度的认知,因此也就促成了千变万化的东方园林。中国园林建设不过分追求格局布置,随意性较强,这就是中国园林建设的“无成法”。现在我国的园林鉴赏性价值都很高,这是因为当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意境表达,不一样的人看到会有不一样的心理感触与情境认知。园林中表达的意境美已经很难被现代人所体会,这也就吸引了园林界研究的热情,而这园林中表达的意境也是中国园林的魅力表达。而西方的园林,仔细观察很容易就能够发现西方园林艺术表达的几何美特点,因为精心的结构设计十分整齐,没有任何的杂乱因素,排列十分整齐。这点和中国园林建设是不一样的,中国园林往往会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而西方园林因为明显的主次关系而能够轻易的分别出整个园林设计的空间组成结构,给人一种清晰的形式美[3]。这是因为西方人有较强的逻辑性思维能力,而东方人对思想内容的深层表达更为追崇。东西方园林艺术的表现差异,其实也是东西方人审美情趣的差异,可是对比东西方的园林艺术,并不能够说谁更好谁不好,因为二者表现的艺术美感是不一样的。

结语:

因为东西方思想的差异,自然对美的感受与认知也是不一样的。东西方对美的认知从东西方园林上就能够表现出追求的差异。中国园林重视不对称的随意性,让花草树木自然生长,有浓厚的自然情趣,而西方园林则是一种自然改造行为,重视庄严感,和东方人与自热合二为一的表达思想存在较大差异。总而言之,园林艺术是人对美的认知,东西方园林艺术的不同表达就是对美的不同认知,东西方园林艺术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更加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差异。另外园林艺术属于多种艺术表达方式的结合,是综合性的艺术体现,借助花鸟山石、流水楼阁等尽显园林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邓静.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凝固之韵和律动之美[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

[2]胡浩东. 书法与苏州园林艺术的共振效应[D].新疆师范大学,2012.

[3]周武忠. 园林:一门独特的艺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园林艺术观[J]. 中国名城,2009,12:15-17.

作者简介:邓文(1968.12—),男,湖南省双牌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研究方向:风景园林。

作者:邓文

第五篇:建筑与园林艺术

园林是建筑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就分类说,园林与建筑是混合的 ;就形态本质说,园林与建筑是一个要义,亦是分离的 ;就历史的变迁说,园林与建筑艺术是一个系统的规划观 ;就未来的生活导向与发展说,建筑、园林、城市是一个整体 ,都是为了人类的需求、生活和生存方式。

建筑园林艺术的雏型,虽然由来已久,但真正可称之为规模园林的则是秦汉以后的事。两晋、隋唐的铸就和积聚,以至宋元明清,达到顶峰,蔚为壮观。但其间也暴露出程式化的缺陷。它如中国水墨艺术一样面临同样多与时代关联的危机与问题,亟待人们去研究、改造和保护。

(一)权贵与奢华

秦汉时代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特别是在经过激烈残酷的战争与兼并后统一全国的秦王朝。为了统治好建立起的国家、政权和土地,他们利用战争俘虏、异类族“罪人”,并诏告天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和良材,在首都咸阳附近建造了一处处规模巨大、华美绝伦的宫苑群,集享乐与维护政权于一体。与此同时,秦王朝曾在全国大范围地建造可承担行政职能的园亭。据记载,秦始皇时期,曾大力“吸取各国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技术经验(冶炼、铸造、炼铜、造车及造船新技术等),于始皇二十七年(公元前220年)兴建(前所未有规模的)新宫(信宫、甘泉宫、北宫)”。又于公元前212年,兴建朝宫、阿房宫于上林苑中。由此可见,园林与建筑宫殿既是相互融合一体的“小城区”规划;又是相对分散的、开放的和景区式的 ;是精神的抚慰,也是财富权贵的展示。其间的意义是深远的,观念是新颖的。虽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的雏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深远影响。比如后来的庙寺园林、苏州的沧浪亭园、北京故宫及苏州众园林等,这一切均或多或少地受到前者的影响。

(二)精神的抚慰与个性的显现

园林艺术形态既然占据一方,拥有一段供人栖息的空间,催人步入或驻足,它必然带给人们一种普遍的触景生情的精神抚慰。特别是在东汉之后园林建筑形态逐渐分化为事务场地、警卫驻所、驿站、邮递站、客站以及寺院形式等,即是说园林艺术形态和功能不再为统治权贵们独享仅有,而是渐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普及于民间。从此,它具有了新的广泛的民生意义。如唐代诗人李白云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其间明示着人间情思的冷暖、博爱与寄托。范仲淹有《居园池》诗云:“绛台使君府,亭台参园圃,一泉西北来,群峰高下睹”,使人触景、遐想。同时,其感受之丰富也因人而异。因此,在苏州的园林中,几乎每一座园林都有自己的个性,都因主人的“物我交融”的特定感受而营建 :有的叠山多,有的造桥多,有的理水多,有的鱼塘多且阔,如网师园、拙政园等。

园为人造之物,它抚慰人的同时,也因人们巧用其自然环境最易于激活人的联想之理进入再创造的多维佳境,催人精神进一步升华。俨然,这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抚慰,是普及和提升民众对精神文明的渴求以及引人亲近自然的极好形式。

(三)诗画融合的境界

历代中国园林艺术不断地汲取同时代的诸多因素,如建筑艺术、科学技术、文化资源与图案的汇集,其中,尤突显一派诗画的境界。可以说,中国园林正是一幅幅韵味酣畅淋漓的水墨画,一个诗画的哲学境界。

诗、书、画本是几个不同形式的文化载体,但由于三者之间均追求同一种境界,那便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意念以及“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与“似与不似”之间的中性特质。当然,这恰好蕴示了中国“三教”文化的融合与显现之魅力,这一点诗中有、书中有、画中也有。

有趣的是,中国的水墨、山水、人物、花卉等绘画自身都讲求“三绝” (画、字、诗)之修养;更为有趣的是,中国的园林等建筑艺术,在讲求诗、书、画之时并使其组成其中的一组组符号,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建筑语言。当你置身于遗存的一个亭子、一座园林、一座寺院里,你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这种物态化形象被“植入”诗画后的氛围和精神气息。

此外,从形态学、发生学、模仿学的角度观之,我国的园林艺术形态酷似山水画中景点构成的“经营位置”、“应物象形”等形式。在那里有中国画中的奇峰、俊山、异草和名花;还有蜿蜒缭绕、如烟如镜的水景;以及起伏流畅、参差有致的建筑群。园林艺术以其静态和动态(水)的立体形象的突起,俨如一座座巨型的意向风格雕塑。一个真正意义的现代派“大地艺术”景观。

(四)审美中的艺术符号

符号化的艺术语言最朴素,如点、线、面、形、空间对比与变化等和由此产生的形态、形状。这些元素在具有美感与个性的同时,又具有语义的作用(指示、暗示、尺度、心理反应等)。点、线、面、体、形、空间最易于带给人们具体的真切感觉 :如直线、硬面、硬边的力量与筒约,明确肯定使人印象深刻,但在中国园林的造型中,被严格地限定或隐藏在整体的曲线、曲面的造型语言中。其比值是3:7或4: 6 ;因此,使人感到亲切,与自然和谐之感更易获得。与欧洲如法国的凡尔赛宫、意大利的巴特农神庙等以方为主的形式有着恰好相反的对比感受。此外,中国许多建筑、亭园等,其顶部造型坡度很大,突出大曲度和块面的流动感、升腾感,有如书法一样的气质;在园林建筑设施上,如道路铺装的花纹或窗棂侧挂楣子及坐凳栏杆等均运用了斜线、折线、曲线的对比。对比的形式有“三截式”、“冰裂式”等,这样的形态具有变化之灵性,妙趣横生。明代计成在《园冶》中有云 :“文致减雅,信画如意”、“上疏下密之妙”等,即已对此作了精彩的点评。

在我国的建筑园林艺术中,对色彩与材质(肌理)的运用也是非常独到的。红色(朱砂、朱石)、土红、桔黄、黑白、金,用色甚是大胆。自明清始,色彩更趋丰富多样,在原有传统用色的基础上增添了蓝、青、绿及复合色调,如浅灰、灰棕、浅褐、浅黄、浅蓝色相(纯度的降低,使色彩增添了许多含蓄)。在材质上,有毛石(粗糙的花岗石和人造石灰石,讲求“皱”的效果)造型 ;也有圆滑的汉白玉 ;其形态浑成,前者古朴,坚强;后者优雅、华贵。而原木与竹的使用也是建筑中的一大特点,用的巧,顿生趣味,它自然、亲切、温馨和闲雅。与此同时,在筑台、铺路空间中亦巧用石子排列出各类图案,均增强了趣味感和指示(引导)感。

此外,在建筑、园林的整体造型布局形态上,从动式上(台阶、走廊、院落之间),给人以指示、引领的方向感、变化感和探奇寻幽感,即所谓“曲径通幽处”。从形状看,其体积的大小节奏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若园中有亭,则亭相对于周围的环境要高出,且体积增大,其间有适度的空间以供人驻足、休息。在整体建筑布局上,主从建构完全协调,并且,功能限定在分类建构中,以方便人们行走、居住和观赏的多样需求,而这一切均在符号化形态的控制下,极易辨别。看来,符号化艺术在园林建筑中也有独到的设计,当你步入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或是参观北京的故宫,你都可以真切地领略到其间的妙用。前者体现出私家园林的精致与个性,后者则是一派帝王的奢华与恢宏气势。

(五)对自然历史的钟情

面对自然,人们感叹万千,南京诗人杨万里有云:“清景无终极,频来未属厌。远山秋后生,茅屋近来添。”苏州拙政园有“与谁同坐轩”亭,正是借宋代苏轼佳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是人们将对自然诵叹感怀之情纳入了建筑、园林艺术的“匠意”中,借以抒发自己心灵深处的复杂感受。更有以自然现象、历史地名和传说取名而设立的园亭以致铭记和追思,如“上林苑”(陕西咸阳城旧址)、兰亭(绍兴地区)、秋风亭(湖北巴东县)、赏荷亭(南京玄武湖)。当然也有以纪念历史人物建设的亭与园。如“兰亭”、“独醒亭”、“醉翁亭”及“沧浪亭”等均与历史人物相联系。

尤须指出,在园林建筑中人们对于水的利用(即理水)非常多,已经达到了很高境界。水在建筑园林中用的好,妙趣横生,水的利用在造园中有着普遍的意义。

中国的江南,水乡、水镇及园子中的小桥流水,极为普遍,为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垂柳的倒影,房舍的栉比鳞次,丽人靓影,碧波环绕,戏水鸳鸯、炊烟缭绕,均一一映在水面上;在阳光普照下,波光闪烁,再辅以潺潺的流水声,宛如人间又一美景,风光如画如诗。这水,当然成为人们钟爱的理由。其实,这一偏好、习俗在远古(穴居、半穴居)时期即有遗存,一再被考古发掘所验证,人类利用水源造景,源远流长。在中国的水乡中无论是江苏的周庄、直,还是浙江的吴镇、绍兴,或是苏州的众多园林,无一不是采用了水资源造景。

(六) 环境与空间艺术

在建筑、园林的物化景观中,从外在形式看虽然是硬质的、实体的,但从内在空间来看又是流动的、虚化的,对此,我们分称实空间与虚空间。实虚空间形式既包括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联接) ;也包括建筑与自然山石、树木之间的联系 ;既涉及实用的空间,也涉及非实用的心理空间,如冷泉亭等。明代计成在《园冶》中云:“花问隐榭,水际安亭。”即是说景与建筑之间的和谐关系。

园林艺术中的空间形态,均体现了多样变化的审美观念。建筑、园林、亭,依据需求和功能的分类,其空间形态变化多端。如亭的空间是开放式的,呈四角、六角或八角,四面空灵;而建筑墙壁专设窗口及观望口或天井等,徒生内聚、安定和匀称的感受。计成在《园冶》有云 :“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日所至,浴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均点画出园林建筑的空间分割,使人明白设计意识是如何同功能与审美相结合的。而借景: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和顺应心境等是其主要的造园方式。

此外,在宗教建筑艺术中的雕刻、绘画和石窟中,其造型与空间呈现出或巧丽,或雄强,或刚劲,或超逸,或世俗等,均都各具空间分割的巧思妙想。从而使我国的建筑园林艺术生气蓬勃,不断变化与发展。

参考书目:

⑴ 张道一主编:《工业设计全书》,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⑵ 刘少宗编著:《说亭:历史、艺术、兴造》,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版。

⑶ 刘国良编著:《中国工业史》古代卷,第172页,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7月版。

⑷ 高嵩泽注:《李白杜甫诗选译》,宁夏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版。

⑸ 向柏松著:《中国水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9月版。

(王书万 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艺术设计系教师)

作者:王书万

上一篇:英语专业导论论文下一篇:语文新课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