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在云南的经济地位

2022-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曲靖在云南的经济地位

略论旅游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游经济是龙头产业,对县域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这一新兴产业。

1、改变经济流向,形成末端市场。

在市场经济的网络中,边远山区一般总是处于网络的末端,各种经济资源总是向网络的中心(沿江、沿海、大中城市)流动,致使边远山区始终难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然而,旅游经济发达的地方却是一个例外。奇山异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可以改变经济资源的流向,使之由市场中心向市场末端流动,进而形成末端市场。大别山作为一个旅游吸引物,具有任何名山不可替代的特性,世界许多旅游胜地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开发、营销得当,罗田就完全可以形成资金、人才、信息、货币流向的洼地和末端市场,从劣势变为优势。

2、一流带动八流,激活县域经济

社会经济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各种资源在不同区域和产业间的配置和流动。也即人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人才流、商务流、科技流、文化流。而这八流中最本根的就是人流。在市场经济中所有资源都是向下游汇聚,而只有旅游胜地相反.在旅游胜地由于大量人员的逆向运动,必然带动其他七种资源的逆向运动,从而激活县域经济中各种存量资本的运动活力。近几年天堂寨开始旅游开发后,当地民间资本600多万元投入到旅游中来,建起了几十座农家旅馆。

3、就地出售罗田,降低经营成本。

大量游人进入旅游目的地,欣赏风景、享受服务、品味文化、购买商品,大把大把的抄票在漫漫旅游途中静悄悄地从游人腰包流进了当地人的钱袋之中。当地居民基本上做到足不出当地就实现了商品的流通和销售过程,运输成本为零。云南人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要让所有游人来时小包鼓鼓大包瘪瘪,走时大包鼓鼓小包瘪瘪。旅游业具有就地出售风景、就地出售劳务、就地出售文化、就地出售农副产品的功能,可以大大降低我县各行各业的经营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罗田区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过去几个林场山野菜、腊肉只是自制自用,现在变成了游人抢购的绿色食品了,而且成为周围几个乡镇土特产品的销售中心。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我们许多土特产品和民间工艺、民俗文化都可以成为热门的旅游商品,就地出售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4、提高资源价值,增加社会财富

游目的地各种经济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包装,以一种灵活、新鲜的方式推销给大众,对于消费者具有更强大的震憾力。其他产品都具有可替代性,而旅游目的地具有不可替代性,日本的富士山再好也不能取代中国的大别山,通过旅游目的地营销,可以大大提高罗田的区域优势,从而提高我县各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传统的旅游资源就是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而现代旅游资源已发展成为一切具有客源吸引力的时空组合产品,如民俗风情、耕作农业、采摘农业、科学考察、传统教育、森林保健、登山运动等等,最重要的是通过新理念的组合包装,让游人增加参与性、感受性、教育性、康体性体验。也就是说,我们过去认为没有价值或价值极低的一些资源比如沙滩、溪流,原始森林、古朴民居、传统民俗经过包装整合,都可以变为极为珍贵的摇钱树,按照专家计算,森林的总价值中木材占5%,生态和观赏价值占95%,我们开发生态旅游等于丢掉5%,获得的是95%,使资源的价值得到大幅提高。贾平凹投资建设西部影城出卖荒凉也是使资源升值的成功典范。平湖的沙滩漂流、圣人堂的峡谷漂流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使无效资源转化为有效资源,使潜在资源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使旅游产品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通过满足市场需求转化为较高的经济效益的功能。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附加价值,大大增加社会财富。

5、促进资源整合,加快产业升级。

根据世界旅游新的发展趋势,一二三产业资源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或为旅游业所用,旅游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突出地发展旅游业,可以迅速改变县域经济中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布局,提前实现局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然后,再回过头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第二产业和农村内部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县是全国著名的多种经营先进县,民间工艺资源也很丰富,通过开发竹木根雕、森林野菜、甜柿板栗、药物保健、民间工艺五大系列旅游商品,可以大大加速农村各种资源的整合速度和效益,从而加快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换代。

6、利用区域分工,完成资本积累。

旅游业具有财政收入和国民收入在区域间和产业间进行再分配的功能。因为一般来说,旅游目的地大多是贫困落后地区,而旅游客源市场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到不发达的旅游目的地去旅游,不仅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民国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当地z府的财政收入,为不发达地区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提供了最可*和最有效的途径。张家界原来是湘西一个十分贫困的地区,旅游开发后,每年外地游客送去十几个亿的资金,使当地一跃成为驰名世界的旅游城市。如果每年有100万游客到罗田,平均每人消费400元就等于每年获得4个亿的直接资金。并且帮助相关产业增收20亿元左右。这将大大缩短我县经济发展的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使我们提前跨入小康社会。

7、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区域优势

世界经济已经一体化,未来经济中广告和品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县一级的单个广告和品牌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以旅游目的地的形式进行整合营销,将会产生聚合效应。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以旅游产品为载体,将旅

8、建设旅游胜地,促进全面发展

旅游目的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牵涉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旅游目的地不仅仅是建几个景点修几座宾馆,它包涵旅游胜地的一系列软硬环境和文化品质。旅游目的地建设可以全面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地方财源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提高罗田的知名度、美誉度,促进罗田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

第2篇: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经济法系0744崔晓潇0720201442

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由美国一极向美、欧、亚三极方向发展,其中亚洲的中国经济持续的快速增长尤为令人瞩目。国内一些媒体乐观地将21世纪称为“中国世纪”,而西方一些人士则将中国的崛起视为威胁,认为中国的生产与消费造成世界能源的短缺、价格的上扬、它国就业机会的丧失、世界粮食紧张、环境恶化„„如何看待中国在当代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影响中国和平崛起的主要因素又有哪些?

一、中国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

毫无疑问,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逐步提高。从1979年到2003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人均GDP从181美元提高到1090美元,2003年GDP达到3.4万亿美元;出口从世界第33位上升到第4位,进口从第24位上升到第3位(见表1)。2004年1-9月中国进出口贸易达到8285亿美元,全年突破1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世界第三大出口国。此外,年中外汇储备达到4700亿美元。2002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出口地。2003年中国钢铁产量达到2.2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位。由于拥有13亿人口,进入小康水平的中国呈现出巨大的消费能力:世界第一大铁、钢、铜消费国,第一大手机销售市场,第二大个人计算机消费市场,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第三大汽车销售市场;第五大白金消费国„„旺盛的需求吸引跨国公司纷至沓来。2003年中国成为外资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达到530亿美元。显然,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增长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进口的激增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增长的引擎。不过,应该看到:中国正在走向富裕,正在成为一个消费大国和某些产品的生产大国,但她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或世界强国。从表1中可以看到,中国出口在世界出口比重不到696。2004年中国在世界经济论坛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发展竞争力指数排名第44位,企业竞争力指数位居第46位;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发表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24位。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2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仅28.5亿美元,为引进外资额的5.4%。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1-9月中国境外投资只有12.6亿美元,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1.2%。据联合国统计,2003年中国累计在海外投资300多亿美元,而美国在世界的资产总量是7万亿美元,日本是3.5万亿美元。目前中国每生产一个单位的GDP,消费的原油是发达国家的2.3倍;环境问题每年消耗ODP的8%—12%;城乡差距从80年代的1.8:1扩大到3:1;此外,较高的失业率、贪污腐败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仍未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中国正在向地区经济强国迈进

虽然,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她正在向地区经济强国迈进,政府明确表示要为地区和平与繁荣承担起义务。

首先,中国国内充满活力的需求不断地为地区创造出新的市场,2003年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进口超过出口,贸易逆差505.2亿美元;2004年1-9月中国在这个地区的进口与出口同比上升37.9%与32.796(见表2),贸易逆差扩大到622.3亿美元。

前9个月中国10大贸易逆差伙伴中有6个在亚洲,其中对韩国的贸易逆差达到263.3亿美元,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到177.9亿美元,对东盟贸易逆差达到155.5亿美元。前三季度日本已经超过美国与德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而韩国和东盟则成为中国第四大、第五大进口来源。对华出口的猛增,进一步刺激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国内经济的复苏。

根据日本财务省的贸易统计,2003年日本对美贸易减少1.46万亿日元,但对华出口却增长了33.3%,加上对香港的增长额,该年总出口增长中80%源于中国的贡献。2004年1—?月日本对华(包括香港)的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又增加17.7%,达到12.39万亿日元,超过日美双边贸易,这意味着中国替代了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显然,在亚洲地区内部贸易中,中国正在发挥着中心作用,她已成为亚洲地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其次,“上海论坛”、“10+1”等政治与经济上的区域合作,以及“和平崛起”理念的提出,反映出中国在推进地区和平与繁荣上的承诺与愿意承担起地区大国的责任。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经贸合作框架协议,争取在2015年全面实施自由贸易协定。根据该协定,中国与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6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在2010年生效,中国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4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在2015年生效。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印尼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重点加强在政治、经济、社会、安全以及国际和地区方面的合作。为了在2010年以前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将加快降低一些产品的关税,其中主要是农产品计划的一部分。到2010年人口近20亿、国内生产总值S万亿美元的贸易自由区将在亚洲形成,其影响力不容忽视。中国承诺:从2004年1月起降低对东盟国家的部分农产品和工业品关税;从2004年到2006年,东盟中6个较为发达的国家的600种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的关税将削减至零;对后加盟的缅甸和柬埔寨实施经济援助。2003年10月1日起中国与泰国已串先废除蔬菜和水果等188种商品的关税,巨大的自由贸易区的一部分开始启动。

200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国的发展将为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将为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将继续加强同各国的友好合作,致力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积极力量。同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报告中提出:积极促进亚洲的发展振兴与和平稳定,是中国的既定方针。“睦邻”、“安邻”、“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切表明,中国正在向地区强国迈进,并正在承担起地区大国的责任。

三、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强国进程中的阻碍因素

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增长,但是国内外一系列因素不断地在阻碍着中国经济更快地发展。美国兰德公司国防研究所高级经济顾问查尔斯·沃尔夫曾列举出未来中国经济要保持高速增长的八大陷阱:失业、贫困和社会不安定;某些官员的腐败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艾滋病和“非典”等传染病;水资源不足和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能源价格;金融体系和国有企业脆弱;海外资本直接投资的缩小;台湾海峡及其他冲突。这八项因素都可能阻止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这里仅列举能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

(1)能源紧张。其中以煤、电、油、水的短缺尤为突出。经济规模的扩大,消费需求的旺盛,带来了原油、成品油、铁矿沙、塑料等原材燃料和粮食进口量的猛增。根据海关统计,2004年1—9月进口的大豆、天然橡胶、氧化铝、原油、铜材、塑料、钢材(甚至废钢铁)平均单价同比上涨了18.1%-50.6%,铁矿沙则上涨了107.9%。尽管如此,铁矿沙的进口数量同比增加36.6%,原油增加34.4%,成品油增加28.6%。

燃料需求的旺盛,刺激了国内煤炭价格的上涨,也带来小煤窑安全事故的不断。由于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占到75%左右,80%的煤炭都是通过铁路来运输,加上60%的食品也由铁路来运输,增产造成铁路运输压力过大和运输能力不足。而这一压力又转移到公路运输上,带来公路运价的不断攀升,粮食、蔬菜、肉类等农畜产品价格大幅度的上升。

当然,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部分原因还来自农作物的减产。高速公路的修筑,城镇规模的扩大,开发区的一哄而上,都使农业耕地日益减少。1998年中国的粮食生产为5.12亿吨,到2001年下降到4.5亿吨,2003年又进一步减少到4.367亿吨。根据农业部统计数据,2004年1-6月中国粮食出口10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7%;进口143.5亿美元,同比增长62.5%;逆差37.3亿美元,中国已经从粮食的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原材燃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使得国内汽车、家电厂家的生产经营环境变得严峻,尤其是对那些已将销售价降到成本价接近点、微利生产的企业,不涨价意味着亏损,而行业的竞争,又迫使这些企业不愿将价格大幅度上涨。

另一方面,经济的过热,也带来电力供应的紧张。目前中国水力发电在能源消费构成中只占7%左右,电力主要依靠火力发电,石油、煤炭的供应紧张带来的是电力供应的不足。从2003年开始,一些大城市在用电高峰时不得不拉闸限电,而国内能源利用串较低(高耗能)的状况(能源利用率比国外低1/4左右),又夸大了经济增长所需能源的消费量。能源瓶颈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成为一个制造大国所需的必要条件与现有的出口贸易方式。

(2)生态环境。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付出环境代价,2000年一位记者在当年某期的《人民画报》上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作了这么一种描述:“黄河断流,长江污染;森林减少,湿地萎缩;耕地锐减,荒漠化土地扩大;赤潮频发,酸雨增多,红树林逐渐消失„„这就是我们今日的家园!”2004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率达到

9.7%,但专家指出,中国每年环境污染严重。20世纪下半叶,中国为自然灾害付出了2.5万亿元的代价,人们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遭到了环境的报复:对成熟林和生态林的过分砍伐,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夺去4000人的生命;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更加剧森林的消失和沙漠的推进,沙漠化以每年240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占到全国国土面积的18.6%,因沙漠化而退化的耕地达到772.2万公顷,全国有5万多个村庄经常受到风沙危害,成千上万农牧民成为“生态难民”。此外,全国700多条主要河道有一半以上受到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2万多个湖泊、10多万个水库中1/4已经富营养化,水资源的破坏加重了淡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全国每年因为水质污染、大气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2830亿元。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有6个城市被列入世界十大污染城市行列。2000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确立了新世纪生态建设目标,将国家生态安全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下决

心治理环境。2000-2002年污染程度一度好转,但2003年又有反弹。由于一些地区和企业只追求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无视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国家法律法规明文禁止的敞开式焦炉和渗透排放、土法炼焦等落后的工艺还在使用,继续危害着我们生存的环境。燃煤发电释放出来的大量二氧化碳成为中国所排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加上其它污染气体导致酸雨并引发呼吸系统疾病,使得许多人得病而死。在世界银行所列的20个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环境问题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

第3篇:惠东县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惠东县中小企业局陈少波

(2011年2月10日)

民营经济是草根经济,也是富民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3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放宽,惠东县民营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现已涵盖各行各业,成为县域经济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在县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激活民间投资、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县域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

一、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来,惠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加强引导,积极扶持,优化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使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据统计,2010年,全县有民营企业2077家,个体工商户30394户,民营企业数占全县企业总数的75%。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1.8%;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69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57%。制鞋业是惠东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县现有

鞋厂4800多家,产鞋6.6亿双,产值143亿元,占县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其中除了寥寥无几的几家外资企业外,其余全部是民营鞋厂。由此可知,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所占比例呈逐年提升趋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惠东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并相应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关于激活民间投资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重点扶持100家制鞋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惠东县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巩固提高惠东女鞋生产基地的实施细则》、《关于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帮助扶持我县企业发展的意见》、《惠东县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民营企业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消除各种歧视和取消各种不合理规定,实行专项资金扶持、补助50%展位费、重奖品牌企业、奖励纳税大户、奖励外贸出口大户等政策,优先解决重点扶持企业用地难、用工难、融资难、开拓市场难等问题,为民营经济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激活了民间资本,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民营经济多数为自筹资金、自由组合的经济实体,无论是个人投资企业,还是其它形式的企业,其产权关系和利益

关系都比较明确,并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因此,民营企业能够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主决策,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灵活机动的措施以求发展壮大,使民营经济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最具生机活力和增长潜力的经济成分。据统计,2010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0亿元,同比增长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8%。民营经济上缴税收9.3亿元,同比增长39.4%,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为52%。

三、民营经济是解决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扩大就业,劳动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力量;也只有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才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

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民营经济,绝大部分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劳动力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便于安排城镇下岗职工或劳动技能单一的群体就业,也容易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据统计,目前,惠东县有民营企业2077个,个体工商户31987户,民营经济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0年,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数26.8万人,占全县农村总劳力的60%,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6286人,中专及技校文化程度28767人,民营经济使大量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力以及部分大中

专毕业生有了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为解决就业问题作出了贡献,对稳定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民营经济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

近几年来,民营经济上缴税金逐年增长,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09年民营经济上缴税金6.7亿元,同比增长9.8%,占全县税收的51%;2010年上缴税金9.3亿元,同比增长39.4%,占全县税收的52%,对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惠东县民营经济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管理模式粗放,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模式上,导致企业缺乏科学决策,增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二是多数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低,尤其是大部分制鞋企业缺乏自主品牌,主要依靠贴牌生产,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三是企业用工难,成为以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四是企业融资难,银行贷款门槛高,融资渠道单

一。五是我县大部分民营企业主存在小成则满、小富则安的思想,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胆量和气魄,企业家素质仍有待提高。

为有效解决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经济转型,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拟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是抓好中国女鞋生产基地主题工业园的规划建设。高

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6000亩中国女鞋生产基地〃广东国际女鞋工业园,把工业园打造成集生产、研发、物流仓储、会展、员工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制鞋工业园。争取到2015年,落户品牌园区企业达100家以上,规模以上制鞋企业200家,制鞋生产流水线500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5个,广东省名牌产品或广东省著名商标50个。全县产鞋10亿双,总产值350亿元,实现增加值105亿,上交税收

5.2亿元。

二是推动企业上市。加快民营企业上市工作,从经营期培训、股份制改造、引入风险投资、引入合作债券、上市辅导到申报审批等各个环节提供辅导和帮助,积极引导惠州市老铭人服饰有限公司、广东香恋鞋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艾希德药业有限公司等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上市融资,促进中小做强做大。

三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按照“提升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培育大集团”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转变,从中小规模经营向规模化、集群化转变,加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

四是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重点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在产学研过程中,针对惠东民营企业的技术需求,培养扎根于惠东的高新技术产业领

军人才和掌握国际产业前沿技术的高层次技术研发人员,逐步在企业建立起强有力的研发团队。

五是打造培训基地。积极申报中国轻工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惠东培训基地和中国皮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惠东培训鉴定基地,为惠东轻工行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同时争取省中小企业局的支持,与省局联合成立鞋业产业培训中心,全方位、逐年提高我县的制鞋水平和营销策略,真正使惠东鞋成为国际国内的名牌。

六是帮助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吸引民间资金引导支持中小企业成立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型民营企业提供贷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第4篇: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

一、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总体上说,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处于先导性、基础性、支柱产业的地位。

1、房地产业属于基础性产业。这是因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房地产业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兼有基础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一方面,房地产业开发的住宅,是人们满足居住需要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安居才能乐业,它所提供的是基础性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开发的厂房、商铺、办公用房等,又是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重要生产资料,属于社会生产基础性的物质要素。房地产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要素贯穿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房地产业具有基础产业的特征。

2、房地产业又是先导性产业。房地产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以及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载体和空间条件,房地产经济运行与国民经济中的所有产业和部门都密切相关。在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中,都必须率先从房地产开发开始,以此为先导。例如,城市开发必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类房屋的建造;建设工厂必先建筑厂房;开办商店必先建造商铺;筹建学校必先建造校舍等等。由此,房地产业也就成了先导性产业。

3、房地产业还具有支柱产业的特征。由于房地产业的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它的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目前的中国又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具有支柱产业的显著特征。

二、房地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影响

我国近几年房地产业突飞猛进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

1、地方政府托市

2、银行造市

3、开发商炒市

4、炒房团投机

5、国际热线流入

6、各级贪官污吏煽风点火。给我国房地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随着城市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我国房地产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另一种观点认为:房地产产业的虚假繁荣导致出现地产泡沫以及其本身蕴含着的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可能会引发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应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来化解房地产产业可能的风险。

房地产的虚假繁荣或者说是泡沫可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的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泡沫过度膨胀的后果是预期的逆转、高空置率和价格的暴跌,即泡沫破裂,它的本质是不可持续性。

第5篇: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把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脉搏和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对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郴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经济增长持续快速,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2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增幅比全市GDP增速快3.4个百分点,增速创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329.7亿元,增长24.2%;建筑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22.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21.2%。2000年-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速达14.4%,增幅比全市GDP增速快3个百分点。

(二)发展贡献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主动力。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62.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比2000年提高15.5个百分点。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1.5%,也就是说,GDP每增加100元,有71.5元是非公有制经济带来的。非公有制经济对公共财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交税金46.9亿元,同比增长33.1%;占全部实交税金比重达73.7%,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

(三)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二产业占据非公有制经济的绝对主体地位。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9.9:64.0:26.1调整为6.2:65.9:27.9,与全市GDP三次产业构成比,一产业低6.7个百分点,二产业高16.1个百分点,三产业低9.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占据非公有制经济的绝对主体地位。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1%,比非公有制经济增速快4.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为85.1%,比上年提高24.1个百分点。

(四)从业人员稳步增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对扩大社会就业,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贡献日益突出。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

二、三产业年末从业人员数为162.87万人,同比增长6.56%,比上年快0.86个百分点;占全部

二、三产

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8.69%,比上年提高0.99个百分点,也就是说

二、三产业中每100人从业人员就有88.69人在非公有制领域就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其中,第二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吸纳从业人员78.76万人,同比增长4.51%,占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94.61%;第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吸纳从业人员84.11万人,同比增长8.56%,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3.78%。

二、郴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足

(一)骨干企业太少。经济发展需要骨干企业,骨干企业能够聚集力量,带动发展。目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骨干企业发展不足,规模较小。2009年,全市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只占私营企业总数的32.1%,私营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还不到200万元,年平均销售额只有71.7万元。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29家,占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的2.8%,比重比公有制低14.8个百分点;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上10亿元和20亿元的企业只有4家和1家。

(二)企业数量不多。企业个数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企业数量增加,对就业率和财政收入的不断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当前,全市企业数量与发达地区还存在明显差距。2009年,全市私营企业只有7465户,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只有6.9万个。

(三)名优产品太少。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中“原”字号工业多,加工工业少,煤炭、有色金属、非金属矿采选等行业在非公有制工业中占主导地位,同时产品中名优特新产品少,粗加工和初级产品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能够在市场上叫得响的产品品牌寥寥无几,市场竞争力弱。至2009年末,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分别只有1个和2件,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四)民间投资减缓。从2006年以来,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的增速低于全部投资的增速。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的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的增速分别为13%、15%、14.1%和59.5%,分别比全部投资的增速低1.3个、1.1个、6.4个和40个百分点。

(五)创新能力不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科研投入明显加大,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但是由

于经济基础薄弱,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科研成果不多。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品种数327件,占全部的52.5%;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数204件,占全部的47.2%;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68.3亿元,只占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的12.97%。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郴州资源要素相对宽松,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在国内分工和国际分工中生产的产品大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

三、郴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观念上缺乏平等的认识观。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公有制经济享有的待遇不平等,如非公有制企业融资困难,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金融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还是存有偏见,其贷款条件要比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严格得多。

(二)环境上缺乏开放的发展观。一是郴州市投资领域还不够开放,市场准入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如何激活投资市场,仍是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二是人力资源环境也有待改善。诸如人才引进受到限制、职称评定体系不健全、非公有制企业技术骨干的职称评定工作无人负责等,直接影响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性。

(三)管理上缺乏优质的服务观。近年来,各级管理部门正在努力向服务型机关转变,但在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优质服务意识还不够强。有些部门对企业出现的问题采用以罚代管的方法,往往只重处罚,缺乏正面引导,对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也不够。

四、加快郴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须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整体素质,把非公有制经济的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之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相适应。

(一)要大力鼓励民间投资。要进一步调整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政策,放宽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投资领域,进一步挖掘民间资本的潜力和条件,鼓励民间资本拓展新的投资领域,

扩大非公有制经济在各行业的投资份额和所占比重,全面推动在传统制造业、新兴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等的投资进入深度。

(二)要改革创新融资模式。针对目前企业的融资难题,加大银企合作力度,在更广泛、更深入的领域开展合作,要理顺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贷关系,搭建起多渠道的融资平台;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中介服务机构和风险担保服务机构;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对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有贡献的金融机构,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优待。

(三)要提供人才技术保障。要转变对待非公有制企业的观念,积极引导非公有制投资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鼓励专业对口的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同时政府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才为非公有制企业出谋划策,提供技术咨询,并为非公有制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要不拘一格发掘和培养一批能人志士,在技术上、资金上、信息服务上进行重点扶植,使之成为创业的典范。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项目开发和策划人才,提高全市投资项目的开发水平,努力改变郴州市项目开发水平低、开发滞后的局面。

(四)要延伸扩展产业链。当今世界最发达地区都是以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存在,我国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独具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发展。产业链以产品为核心向外辐射延伸所形成的巨大市场空间,也就是产业链螺旋式动态发展的进程。当前,郴州市应主要以有色金属采选及加工、有色金属产品深加工、贵金属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设备制造、食品农副食品加工和锻铸造等产业为中心,壮大区域经济产业链。围绕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努力打造区域核心产业增长链,对于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各类经济体通过承接而发展起来的主导产业的先后次序,大致都表现为“纺织、化纤(劳动密集型)→钢铁、造船、炼化(资本密集型)→汽车、机械、电器(兼具资本、技术密集特征)→微电子和IT(技术密集型)”。“雁行理论”认为,当投资区某些产业失去比较优势后,资本将自发转移到能获得更少成本更大利润的地区,这种流动将在不同国家伴随着产业转移兴盛衰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沿海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国家扶持政策,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实现了快速持续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过去在经济发达地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

由于各种原因,逐渐丧失了竞争优势,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以及自身产业结构升级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产业加快了产业转移步伐。在产业转移加快阶段,要有选择性地承接外部产业转移,借助外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抓住了机遇也就赢得了发展,实现率先崛起。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是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更有效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六)要有效提升传统产业。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能够把资源优势、地方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能够在熟悉的领域里找到市场突破口,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实践证明,传统的往往是最有特色和竞争力的。郴州市独特的有色资源优势是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因此,要用发展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的要求,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坚持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6篇:学前教育专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历史性地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的教育阶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0

8、09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各地,曾经的天之骄子,已经进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大学生毕业等同于大学生失业。主要表现在:首先,就业形势本身是很严峻的,这是大学扩招带来的难以回避的事实;其次,好的岗位需求有限;第三,大学本身培养的学生并不都是专业人才,大学注重素质教育,学校培养与社会需要还是有一定的脱节。除了一定的专业水平,用人单位还要求学生的公共关系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应用能力都要强,但是实际上学生这些方面的培养还是有欠缺。所以,这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生就业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高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似乎成“抢手货”,就业市场也似乎显得较为宽松。事实上,形势并不容乐观。作为幼教专业的大学生,应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有个清醒的认识。

早期教育是21世纪幼儿教育的大趋势。据最新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人。2004年全国在园幼儿达到2089.4万人,同比增长了4.5%;幼儿园比2003年增加了4638所,增长率为4%。幼教事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与之配套的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激增,幼儿师范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各地一些院校增设了学前教育专业,但仍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

据调查,北京市未来3年需幼儿园专任教师3.6万人,而目前只有2.14万人,缺口1.46万人;湖南省在园幼儿约142万人,按规定需配备21.3万名幼师,目前全省在职幼师总数不到4.8万人,缺口达16.5万人;重庆市目前有专业幼师1.6万余人,按相关规定幼儿园的师生比应为1∶15,但由于师资缺乏,全市幼儿园师生比为1∶38,幼教缺口达上万人。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毛入园率要从2009年的50.9%提高到75%。从全国现有13.8万所幼儿园的“存量”,推算未来10年的“增量”,至少需要新建7万所左右的幼儿园,方能容纳扩招的1400万名适龄幼儿。

对此,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福昌表示,面对75%毛入园率所对应的4000万名在园幼儿数量,未来10年我国幼儿园大约需要纯增47万个班。按照每班“两教一保”配备,新增的教职员工总数至少要在140万人以上。

过去幼儿园对老师的素质要求不高,会跳会唱就可以了。而这两年,社会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老师的道德素养、教育能力、有没有经过正规培训是更关键的因素。因此,正规“科班”出身的学前教育毕业生供不应求,福利待遇也明显提高。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意识强、技能高、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知识面较宽等,正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至于本科、研究生等更高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除了去当幼儿教师,还可以在跟幼儿研究方向相关联的杂志社、研究所工作,也有不少自己创业当园长。尽管几年来全国幼儿教育获得了发展,儿童入园率达40.75%,但仍与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55%,有一定的差距。

综合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形势在全球性经济危机大潮的冲击下,似涨实跌,自有原因可归纳如下:

一、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扩大了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求。

1、政府的政策导向激活了社会办学的热情,充分满足了家庭对早期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教育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今后5年(2003-2007)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随着社会前进,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增加,个人素质提高,人们对高水平教育期望越来越强烈,经济承受力越来越高,形成了民办学前教育的社会基础,民办幼儿教育蓬勃兴起,在多元办园体制并存的格局下,大大满足了广大家长对早期教育的需求。

2、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在层次上更缺少社会越来越需求的高学历高综合素养的专业师资。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是通过职前的培养来进行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但是与私立、民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之间还是存在着需求上的矛盾,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例如:湖北日报于2007年3月17日报道了题目为“幼教大中专生成了香饽饽”的一则新闻,学前教育系每年的就业率都接近100%,去年一度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来自于湖南、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均不同程度的也出现了上述情况,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普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在逐渐对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改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充分说明社会对具有本、专科学历的高素质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教育市场前景广阔。

二、在短期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形势下,我们要对就业前景存在“忧患意识”。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学历水平已呈“水涨船高”之势。

据报导:随着高校对学历要求的提高,上海市对幼教师资学历要求也开始“水涨船高”了,从2006年开始,绝大多数幼儿园的招聘对象已全部锁定本科生。例如,武汉市教育局[2007]6号《武汉市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中,对教师任职资格的认定也规定了:“应具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和教育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

幼教门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个社会对高素质、高学历的幼儿教师的需求;另一方面,幼儿园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层次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2、社会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已从数量的补充逐步过渡到质量的竞争。

由于对幼教市场普遍看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则在不断扩招,非师范院校诸如高职高专也在增设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毕业生将逐年增加,幼教师资数量的补充在一定的时间内必将完成;当数量达到饱和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激烈的质量竞争,用人单位优中选优的大趋势将日益明显。质量就是毕业生就业的生命线,着眼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效途径。

经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幼教就业市场的潜在危机是存在的,有没有规避的办法?怎样去规避呢?

一、不断提高常规办学质量,努力加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技能技巧培养力度,同时,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是关键。

众所周知,质量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元素,办学质量决定就业质量,是否与社会用人需求相匹配,必须从根本入手:弹唱说跳画的基本功、基本的幼教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水平都是提高质量的根本,必须从日常的课堂教学要质量,抓牢、抓实、抓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注重日常教学过程管理,精心设计系统课程,精心选择教学用书,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精心打造精品课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日常管理要特色。

目前除了常规的吹拉弹唱跳外,还要考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行业前沿能力的掌握运用情况:如早教、蒙特梭利教育等,这些都对在校的高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只看到眼前就业形势相对稳定,而不去思考前瞻性的发展,那么接下来的卷进下一波高失业率浪潮的肯定其中有我们这个专业的毕业生。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理应居安思危,理性面对当前形势,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思路,及早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全方面、专技能、高素质的发展自己,应对市场的变化,未雨绸缪,做好超前于市场发展的自身发展,积极应对市场的选择。

二、深入研究幼教发展现状,用最现实、最前沿的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就业。

幼教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范围空前扩大,呈多元发展方向。面对幼教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更新就业观是很有必要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不再仅仅只是到幼儿园当教师,而是将保育员(教师助理)等多个岗位逐渐锁定幼教专业的毕业生,其目的是希望体现幼儿教育的专业化、正规化、多元化、边缘化,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幼教专业学历水平的毕业生是提高整个队伍整体素质的强大的生力军,是从事社区幼教人员、亲子园教师特教教师、专职兼职幼教培训教师(英语、感统训练等)等的最佳师资力量,市场需求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作为高职教育者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基础指导他们准确地进行就业定位。此外,各类幼教机构的行政管理、培训咨询,幼儿系列产品的研发与营销,对外相关一对一家政服务等多元化的就业市场,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前沿、更多元的市场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进并落实行业的先进理念,聘请行业专家定期走进课堂,同时要敢于把学生大量不定期的推到行业中去锻炼实训实践,这样通过大胆的引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激活传统专业的现代需求环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全员树立以下育人观念:“手把手,放开手,育巧手,手脑并用;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为融入社会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技能的提高,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结合,育人社会化,课堂职业化,规避学校和社会脱节的尴尬,使学生尽早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形成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和谐同步的良性循环态势。

三、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合理预测就业市场,办精品专业,培养高质量人才,增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市场竞争力。

在幼教市场需求从数量的补充到质量的竞争的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同时,根据幼教发展的趋势,具备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艺体、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高学历证书也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更应该理性地分析幼教就业市场,超前预测,准确判断,才能牢牢的抓住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教育者要及早对学前教育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育,鼓励学生尽早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行业资格证书,如:育婴师,营养保健师,幼儿教师,幼儿舞蹈教师,幼儿英语教师,市场营销师,人力资源管理师,雅思等级考试,蒙特梭利教育教师,早教开发教师等相关等级证书,为学前教育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两地一书读后感500字下一篇: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