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儿童心理咨询

2022-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厌学儿童心理咨询

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心理辅导的有效措施

摘要:目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厌学现象十分严重,如不及时处理,不但会对其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对其身心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心理的表现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学习。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心理;辅导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中小学中一种十分常见的学生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长的陪伴与关怀,容易产生厌学、自卑等心理问题,从而对其身心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厌学问题对其学业有很大的影响,给农村初等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地消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厌学现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厌学原因分析

1.个人原因

一方面,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业水平较低,成绩较差,老师往往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丧失学习的自信,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先天或后天的生理缺陷,导致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性格冷漠、孤僻、不爱与人交往,最后产生厌学情绪。

2.教育原因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仅采用“讲授”的方式,缺少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课堂气氛变得呆板,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一些农村小学为了让孩子“听话”,往往采取比较严厉的管理体制来约束孩子,忽略孩子的心理需要,从而使他们产生厌学的情绪。

3.家庭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往往是由爷爷奶奶来赡养,而爷爷奶奶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日常起居上,很难对孩子的学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辅导,甚至有些爷爷奶奶还会溺爱孙子辈,造成部分孩子沉迷于游戏,不愿意学习。另外,一些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导致他们产生“不去学校”这种错误的思想,从而导致他们不主动地参加知识学习。有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视,却不知道该怎么引导。

4.社会原因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还有一些社会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厌学行为。比如,一些社交媒体大肆宣传“读书无用”,致使一些家长对读书的重要性不甚了解,觉得自己的孩子读书好不好都无关紧要,只要出去工作就可以了,而媒体和家长的观念,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让他们对学习不上心,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有的地方政府没有给予农村学校足够的经费和政策扶持,有的学校师资力量不够,教育质量不高,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农村留守儿童厌学心理辅导的有效措施

1.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

要彻底消除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必须提高其自信心,让其能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估,面对自身的缺点,以免产生自卑情绪,从而影响其学习热情。特别是在农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时,要注重对其进行心理咨询,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比如,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辅导时,要努力克服因生理缺陷、家庭条件等原因而产生的自卑感,并充分发掘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新教育方式

学校是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基地,应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营造轻松愉快的校园生活与学习氛围,让他们真正体会、感受校园学习的乐趣,从而爱上学习。首先,要充实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比如可以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合唱比赛、舞蹈比赛、绘画、野外写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特别是利用农村的豐富资源,引导留守儿童到田间体验田园之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在教学中要大胆地采用游戏教学、情景创设等教学手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强化心理咨询干预措施

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专业心理咨询师的介入,使其得到更好的效果。首先,要加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其次,要加强与老师、各学科老师的交流,了解当前在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方案。第三,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如:在家庭暴力、偏激、过分内向等方面,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救助措施,从留守儿童的视角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其向前发展,这时要特别注意,对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要定期进行心理救助,直到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并与学科教师和班主任进行沟通,请求帮助,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观察学生的状况,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4.强化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庭和学校是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基地,要消除其厌学情绪,必须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实现家校共育。比如,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走访和教育,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同时,要引导其家长或监护人正确地了解其产生的厌学心理,不能轻易放弃、不能焦躁,更不能打骂、斥责,要经常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另外,要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络和交流,对其在校生活、学习状况进行积极的反馈,使家长能够了解其成长状况,并主动配合老师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5.提高教育投资

为了克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必须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争取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小学的资助和政策扶持力度。比如,可以通过向国家申请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补助,以缓解其家庭经济负担,使其家庭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另外,要充分利用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例如,通过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让教师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的职责和角色,并在教育版面上推广一些教育技巧、经验和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地区留守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厌学心理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想有效地纠正这一心理问题,就必须从农村小学生的现实出发,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目标。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灵,实施心理健康辅导,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农村留守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真正实施公平教育。

参考文献

[1]黎军.论农村小学生厌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90-190,191.

[2]麻崇明.留守学生和单亲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5,(32):163-163.

[3]胡红波,罗俊梅.对农村留守学生厌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下旬),2015,08(3):33-33.

作者:植小芳

第2篇:少数民族农牧区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成因及矫正策略

【关键词】 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成因;矫正策略

近几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的转移,在我国农村产生了相当部分的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关爱与监管,好多孩子学习自觉性逐步变差,成绩下降,厌学甚至逃学。再加之我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农牧民居住在偏僻乡村,青壮年大多数进城务工,其子女滞留在农牧区,这些孩子的厌学现象尤为突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少数民族农牧区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留守儿童是因为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提升需要的大形势下产生的,是家长为生活所迫或者进一步改善提升而做出取舍造成的。因此,孩子们认为家长是为了挣钱离开自己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便种下了金钱至上、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念。现在大学生就业难,而教育投资较大使得一些家长不重视,不对他们的学习提出较高要求。于是,读书无用观点盛行,社会风气使得孩子们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2. 学校教育的影响。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其学校的教育也会影响到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现在大多数的学校、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地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引不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厌学心理更为严重。

3.学生自身认知观念和学习能力的影响。学习无用论,拜金主义、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而过度自卑等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据调查发现,学生非科学低效的学习方法、过低的自我评价都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很容易让学生深陷学习差——厌学——学习更差的死循环中,而且这种厌学心理会泛化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影响到学生的交往等其他方面的顺利发展。有的学生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交往时间等用来学习,结果导致学习效率极低,这又会反过来导致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同时还影响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反过来影响到心理状态和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则是因为学习能力偏低而导致对学习无望,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二、矫正策略

1. 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留守儿童比平常人缺少最多的是父母的关爱和呵护,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反之,则阻碍其发展。为了让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儿童一样健康快乐成长,笔者认为,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教育。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应增加感情投入,以情育人。教师一般对不爱学习的学生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对学生而言,高标准、严要求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有可能造成师生间情绪的对立。因此,不妨降低一些要求,增加一些感情投入,给学生以信任、好感,在评价时多一些肯定色彩,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关心、爱心,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

3. 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要让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对前途保持饱满的信心。学校和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坚信在未来的社会里知识的作用会越来越大,通过各种各樣的知识改变个人和民族、社会命运的事例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力量,并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积极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偶像”的引导力,也要鼓励学生们把自己崇拜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从而达到激励和鼓舞学生奋发向上的效果。

4.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为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校园周边的营业性网吧,任何时候都不应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的电子游戏室、台球室也不能向中小学生开放;对书刊及音像制品应开展大规模的整查活动,清除那些宣扬色情、凶杀、恐怖等不健康的东西。

编辑:郭裕嘉

作者:马晓兰

第3篇:少数民族农牧区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成因及矫正策略

摘 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牧区人口逐渐倾向于城市,使得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农牧区与城市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农牧区的青壮年人口不断流失,导致留守儿童问题越发严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更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本文将结合少数民族农牧区留守儿童出现厌学心理的成因,探索矫正儿童不良心理,培养其良好三观与人格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农牧区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成因与矫正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少数民族农牧区壮年劳动力逐步向城市靠拢,这种状况导致少数民族儿童留守农牧偏远地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区域的闭塞以及缺乏与亲人的沟通会导致儿童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具体措施疏导学生的厌学心理,培养其健康的人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少数民族农牧区留守儿童厌学心理的成因

(1)社会发展不均衡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化,城市逐渐扩张,不平衡的经济政策导致沿海城市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集中,大规模农牧区的少数民族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进入大城市寻求就业机会。同时,农牧业的相对落后和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以农牧业为生的少数民族没有生存空间,而价格竞争又进一步压低了少数民族的劳动收入。由于少数民族的农牧人民普遍受教育程度并不高,难以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有效的规划,高素质教育的匮乏使得少数民族人民的下一代子女的眼界相对较低,孩子的内心更易出现反社会的人格,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对教育的目的产生质疑,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的孩子普遍相对年龄较小,缺乏完善的人格性格。由于父母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孩子在生活中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较难有机会被父母所发现。同时,在少数民族农牧区内,父母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孩子在思想上的成长与思维培养的意识较为淡薄,较难运用体系化的教育方式与技巧。当孩子有困难时,父母不能够及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帮助,从长远来看,孩子的性格会变得孤独和内向,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互动,对学习的兴趣也被严重抑制,进而产生厌学心理。

(3)教学资源不足

由于受到地区经济情况的制约,少数民族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配套教学基础设施难以得到完善,信息化的多媒体普及度低,学生进而无法在优质的课堂质量和高效生动的信息多媒体教学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进而难以调动自身对学习的积极性。

2.厌学心理矫正策略

(1)家长思想转变

在矫正学生厌学问题上,家长的思想转变是问题的关键。缺乏正确家庭教育是儿童造成厌学情绪的主要原因,缺乏监督与鼓励使得学生难以拥有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树立准确的教育观念,父母的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教育方法并不有效,教师应当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以帮助他们建立准确的教育观念,并使他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陪伴的重要性,使得父母有意识地将正确的教育观念灌输到对孩子的教育中,逐渐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而不是老师。家长通过自身的端正言行和品格,以身作则,使学生能够以父母为标杆,寻找学习的意义。

(2)加强学生的日常引导

在日常教学中,仅仅教授学生课程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儿童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和是非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价值导向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成长观念。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家长的不易,体谅家长的艰辛,进而培养艰苦奋斗的品质精神。同时,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观念,不应当仅仅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应当作为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导师和朋友,在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帮助学生树立独立的人格,客观地看待事物,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带领学生进行远足郊游,将原本枯燥的学校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儿童在切身经历中感悟事物,发现生活之美。其次,由于农牧区留守儿童大多为少数民族,普遍存在与汉族的差异性,教师应当尊重民族之间的习惯差异,灌输给学生民族平等的思想,使学生能够放下隔阂问题,将自身的真实想法与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教师分享,教师进而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状态,找到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中国各界人士越来越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少数民族农牧区作为留守儿童问题的重灾区,由于民族的差异性与长期缺乏家长关爱,学生的厌学情况较为严重,因此教育教学任务具有紧迫性与指导性,教师应当加强与儿童家长的交流,转变其观念,以朋友的身份在生活中不断帮助少数民族的留守儿童,使其能够真正树立端正的人格,培养乐观向上的性格。

参考文献

[1]杨利沙.农村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马晓兰.少数民族农牧区留守儿童厌学心理成因及矫正策略[J].甘肃教育,2018(07):36

[3]侯丽丽,沙潇潇.民族混居环境下少数民族留守兒童问题研究—以聊城市回族G村为例研究留守儿童厌学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8(09):159-161

[4]景克雄.浅谈留守儿童厌学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1

作者:开青青

第4篇:厌学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关键词:厌学认知领悟治疗支持疗法改变认知

一、基本资料

张×,男,14岁(1988年4月27日生),江苏南京市人。初中一年级学生。

求助者没出世时,父亲就去世了,求助者是个遗腹子,在他出生后,其母带着求助者再婚,与继父无孩子。目前身体发育正常,本人无重大疾病历史,家庭无精神病史。平时神态冷漠,忧郁,脸色苍白,面无表情。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进入初中以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同学们看不起我,老师也不喜欢我,我不想学习,不想来学校。

个人陈述:我出生就没见过我的亲身父亲,妈妈对我很关心,但是我的事情她都要管,没有自由。我和继父关系怎么也亲近不起来,我和他们很少说话,小学老师是个新分来的老师很年轻,由于我学习不好,她经常用难听的话骂我,所以同学们都看不起我;初中老师也不喜欢我,因为我的学习成绩很差。其实我对学习不感兴趣,不想学习,不愿意呆在学校,整天想着电脑游戏可以给自己带来一点快乐。现在父母在外面做生意根本管不了我,我更加放任自己了。

三、观察与他人反映:

观察:来访者始终低头,眼睛无神,鞋底不停的蹭地面,说话速度慢,短短续续,不连贯。姑姑:侄子从小很可怜,没出世没了父亲,大家都疼他,什么事都不要他做,只是希望他能把书读好,可是小学六年只顾玩,本想到了中学人长大一点能好点,谁知道他比小学更加放任自己,在他妈妈下岗开了小饭馆以后,更是经常逃课出去玩,或跑回家玩电脑,学习就不要提了。每次说他,他明确表示不爱学习,不想学习。

四、评估与诊断:

1、心理测试结果:

SDS(标准分):53分,提示有轻微抑郁情绪;

SAS(标准分):57,提示有轻度焦虑情绪;

SCL-90:焦虑因子分2.9,躯体化因子2.0,抑郁因子1.6,其余各因子分均小于1; EPQ(T分):E40;P50;N73;L38:提示内向,情绪极不稳定。

2、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

按照诊断病与非病的“三项原则”分析[1]:来访者主观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该来访者知、情、意是协调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觉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个性也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不属于精神疾病。

4、鉴别诊断:

根据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家庭教育的不当、老师的偏心、同学的嫌弃、社会现实的影响使求助者心理严重失衡,产生了自私、懒惰、自卑、脆弱等心理偏差,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表现属于青少年成长中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咨询范畴。心理测验结果支持上述诊断。

5、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情感缺失性孤独。没有了亲身父亲,缺少父爱;班上同学都看不起他,不愿与他交谈。

(

2、)厌学。因为上课思想经常开小差,很多时候听不懂老师讲课内容,就不愿意听,经常

受到任课老师的训斥,所以讨厌学习生活。

(

3、)怕苦畏难,缺乏意志。整天想着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班级活动、文体活动都不参加。

(

4、)迷恋网络。妄想在虚拟世界寻求安慰与解脱。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诊断与评估,经与家长和本人协商,共同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改善不良认知观念,减轻焦虑畏难情绪,减少心身症状,能够正常参加学习。

1、帮助求助者重新认识周围环境,感受到来自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关爱与期待。

2、重新树立学习信心,力争学习有所进步。

3、提高自控能力,逐步戒掉网瘾。

(二)远期目标:完善个性,实现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实现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满意。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

方法:用认知领悟疗法、支持疗法。

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就是通过反复解释,使求询者领悟其心理和行为的幼稚性,进而改变认知,减轻或消除症状的一种心理疗法。认知领悟疗法的治疗原理,是把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成有意识的,使求治者真正认识到症状的意义,以得到领悟,症状即可消失。这也是心理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疗法的治疗原理。认知领悟疗法则是,直接和患者一起讨论分析症状临床表现的性质,使他们认识到病态情感和行为的幼稚性,领悟到这些感情与行为是幼年儿童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与他的实际年龄和身份不相称的,从而主动放弃这些想法和行为。

2、双方权利与义务:

(1)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A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意愿选择咨询师。

B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以要求更换咨询师。

C对咨询方案、收费、时间有知情权、协商权、选择权

义务:

A 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B 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收费、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C 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2)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A、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B、心理咨询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而歧视求助者。

C、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D、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E、心理咨询师不得与求助者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不得对异性有非礼言行。

F、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适合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G、心理咨询师始终要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

咨询收费:每次80元人民币

心理测验收费:

《SDS抑郁自评量表》80元《EPQ少年版》100元

《SAS焦虑自评量表》80元《SCL—90症状自评量表》8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001年10月7日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探询改变意愿。进行心理测试。 方法及过程: 填写咨询登记表,摄入性谈话,了解情况,倾听求助者介绍他的日常生活。他在学校里属于不受欢迎的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人际关系不好,同学们不爱搭理自己。目前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上网打游戏。经过引导,他回顾了自己小时侯的生活,那时不知道亲身父亲的事,过得也还好,上学后,学习成绩属于下游,没有自己喜欢的科目,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妈妈也被老师喊到学校,回来就是哭,埋怨我自己不争气。诉说这些的时候,他的表情很无奈,很忧郁,没有笑容。

作业:把这次与咨询师的谈话感受写下来,把自己的烦恼和对未来的想法写下来。下次带来一起讨论。

完成情况:求助者谈了自己的感受和现状,也尝试找了造成现状的原因。谈话基本符合咨询师的目的与要求。

2、 心理帮助、实践锻炼阶段,即改变认知、行为矫正阶段(三次)

第一次咨询:2001年10月14日

目的:加强咨询关系,讨论上次谈话的感受,帮助求助者改变认知。

方法和过程: 认知领悟、支持疗法。求助者说“感觉轻松很多”,让他把自己心理的苦闷说出来,这还是第一次。咨询师耐心的倾听让他很感动,他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很亲切。咨询师的亲切态度让长期缺失现实父爱的求助者产生了移情,求助者感觉就象在爸爸身边——安全、亲切,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其他感受。说明建立的咨访关系既是尊重、信任的,又是温暖、亲切的。咨询师在良好咨访关系基础上,帮求助者分析他的现实处境。现父母对求助者的关心与爱护,姑姑、叔叔等对自己的帮助,如何与他们相处? 求助者的学习基础、学校环境、面临的压力与机遇,也讨论求助者对未来的打算、想法。设定一个近期和一个长远目标。

作业:设定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有何好处?把目标和好处写纸上。

第二次咨询 :2001年10月21日

目的:A 建立学习信心B 学习方法辅导

方法和过程: 求助者新理了头发,表情放松,面带微笑。姑姑反馈:求助者两周来回家能主动和家人交流聊天,帮助妈妈做一点家务。 支持疗法,讨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求助者希望自己考上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学习电脑知识,然后找一个工作,挣钱减轻妈妈的负担,让自己的亲人都过上好日子。在此基础上,求助者还罗列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许多好处。接着,咨询师与求助者一起研究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分析求助者目前的学习成绩。除了语文成绩及格以外,其他都很不理想。尤其英语学科成绩差。咨询师告知了学英语的一些方法,要求

回去实践,下次来时谈体会。此外还跟求助者一起制定了日常作息时间表,其中给上网玩游戏留出了他能够接受的时间。

作业:实践学习方法,观察效果;严格按照时间表安排作息时间,以便下次来作进一步调整。 第三次咨询:2001年10月28日

目的:A 继续增强学习信心 B 学习方法的进一步辅导

方法和过程: 姑姑的反馈:求助者几周来情绪比以前好。在家能主动跟家里人说自己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跟以前比较,明显爱说话了。求助者表情明朗,情绪愉快。自叙一周来用咨询师的方法学习英语效果很好,时间少见效快,增加了他学习的信心。时间安排上基本上是按照跟咨询师共同制定的作息时间走。求助者希望咨询师给予更多的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支持疗法,咨询师充分肯定了求助者的所作所为,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学习方面的方法,接着又与其一起探讨了数学等学科的一般规律和学习技巧,进一步制定了薄弱科目的自学补习的具体计划,求助者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并表示一定会尽力在短期内把以前落下的学科内容补上来。

作业:把奋斗目标和作息时间表写在纸上,贴在床头,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在学习上继续尝试新的学习方法,早晨早点起来跑步,课余时间多跟同学在一起运动,锻炼体魄,以保证学习时精力充沛,又可以增进与同学的友谊,改变人际关系。

完成情况:求助者配合咨询师按照要求完成家庭作业,也坚持要学校去上学,主动与家人和同学交流,情绪状况明显好转,表示努力搞好学习。

3、 结束与巩固阶段 (一次)

2001年11月5日

目的:强化学习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基本结束咨询。

方法和过程:支持疗法 汇报学习成绩,期中考试在班级里是第38名(原来是45名,全班人数为45人,他倒数第一)。每天早晨跑步做操,体育课、活动课跟同学一起打篮球。因为补课任务多,时间紧张,本周只玩了一次电脑游戏,而且只有一个小时。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咨询师对求助者取得的成绩大加肯定和赞扬,对他的改变给予了足够的欣赏和鼓励,并与求助者一起畅想未来,表示会一直关注求助者,支持求助者。

由于求助者的学习时间紧,咨询师建议面询的周期可以拉长,也可以通过电话沟通。求助者表示会经常给咨询师打电话,必要时还会拜访咨询师。求助者又主动提出一些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跟咨询师一起讨论,咨询师都给予了热心的解答,求助者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完成情况:求助者表示,以后不想再玩游戏了,感觉也没什么意思,玩够了,而且开始关注青春期的问题,说明求助者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效果:

姑姑:侄子精神状态改变很大,不再迷恋网络游戏,学习劲头比以前主动。父母不在家时,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父母做点家务。

师生反映:求助者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讲,课后也能和同学讨论一些问题。

求助者自己:心情很好,不再感到孤独,大家都很关心我,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有意思的,期末考试排到第34名。

咨询师: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咨询目标,初中毕业时,求助者顺利考入南京市同创计算机学校。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咨询基本上是成功的。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

3.杜文东.《医学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4.王玲.《咨询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5.郑希付.《临床心理学》. 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第5篇:天津小学生心理咨询[慧道儿童厌学心理咨询]内心压抑不想上学只想要自由的小学男孩!

用生命影响生命

[厌学]小学生厌学怎么办?

一、基本情况

明明,8岁男孩,小学二年级。成绩班里倒数,平时写作业速度非常慢,听课效率低,经常走神。明明父亲脾气比较暴躁,平时见到孩子写作业慢,或者不听话就动手打。明明说“爸爸妈妈姥姥,还有老师们,他们张口闭口都是学习,我每天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明明母亲表示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比较高,平时经常一大家子拉着孩子开“家庭会议”,主题就是“学习”,“可是,小学二年级就不学习不写作业了,现在成绩班里倒数几名,以后初中高中可怎么办呀?”母亲很犯愁。明明说:“我想做一只老鹰,因为老鹰是最自由的了,它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

二、问题分析

1、厌学

对此,天津市慧道心理咨询中心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专家薛连福主任表示,明明渴望得到父母及老师的称赞和表扬,但因自控力差,经常走神,使父母和老师更加不喜欢自己,于是产生了失望、悲伤、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明明在成长过程中,在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失败,可是却没有得到父母和老师及时的安慰和鼓励,于是陷入颓丧与自卑之中,逐渐形成了不正确的自我概念,觉得自己不行,降低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缺乏成就动机,体验不到学习的成功感和快乐感。自信心不足,于是对学习产生回避行为,导致成绩更差,陷入恶性循环。

2、紧张压抑的亲子关系

父母对明明学习的期望值过高,母亲为了明明放弃了休息时间,紧紧盯着明明写作业,寸步不离。全家经常一起开“家庭会议”,探讨明明“学习问题”来“批斗”孩子,不给孩子一点玩耍的时间,造成孩子学习压力过大、身心疲倦、对学习产生厌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烦心理。

明明的父母对待孩子否定的评价太多,很少鼓励和表扬。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明明上课不听讲、回家不写作业,看不到明明的进步,也不理解明明内心的苦恼。否定的语言加重了明明的自我否定,导致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明明父亲,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暴力”行为,导致明明经常陷入紧张恐惧情绪状态中。

三、咨询方向(部分)

1、纠正明明不正确的自我认知,形成积极正面的自我概念,增强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

2、提高明明成就动机,挖掘适合明明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逐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和快乐感,进而提高学习成绩,进一步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3、帮助明明父母建立积极有效的家庭教养方式。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孩子积极正面的关注;多鼓励,少惩罚,以赞许代替责骂,以协助代替讽刺,即使孩子犯错,也应温和说明,使他知道只要改正错误,仍被家长接纳;千万不要再对孩子实施“体罚”等暴力行为;也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孩子进行比较,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4、改善紧张的亲子关系。明明放学后,父母可以先带着明明玩一个小时。加强与明明沟通互动的时间,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和无条件的关爱;逐渐形成一个民主、和谐、友爱、信任、尊重的亲子关系氛围。

5、帮助家长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有效处理一天在外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不要发泄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用生命影响生命

四、咨询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在明明本人、明明父母的配合,以及咨询师的引导帮助下,明明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1、学习进步。现在明明比以前更加专注于上课听讲和课后作业,注意力更加集中,上课听课效率提高,写作业时间变短。对学习有了更加正确的态度,学习兴趣也日渐提高。最终体现在学习成绩和班级排名都有较大进步。

2、自尊感增强。 学习上取得了进步,家长和老师也看到了孩子的努力和改变,对孩子更多积极评价和正面关注。明明也逐渐学习用积极正面的自我评价来取代以往消极负面的自我评价。

3、亲子关系改善。明明父母对待孩子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正在向有效、有建设性的方向转变。孩子比以前更愿意和父母沟通交流了,亲子之间的紧张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4、父母教育压力缓解。由于孩子学习问题以及亲子关系紧张,导致明明父母长期处于教育压力之中,积累了大量负面情绪。随着孩子问题的解决以及家庭氛围的日趋和谐,父母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逐渐从教养孩子的压力中解放出来。

记得明明刚来咨询时,一个8岁的小男孩看起来很“深沉”,很“压抑”,工作人员给他小零食,明明都不敢要,说爸爸妈妈会打他的。现在,明明却已经和工作人员玩成一片,有说有笑,还时不时地跟爸爸妈妈撒娇,终于看到了他身上孩子的快乐天性和灿烂的笑容。

用心打造服务 用爱铸就生命

第6篇:心理专家谈厌学心理

厌学,全是孩子的错吗?

厌学是当今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之一,这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学生在认知与情绪体验上的偏差如学习动机、情绪状态、兴趣倾向、智力水平等,外因上则表现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影响最为关键,它是个体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也是心理问题发生的起源,临床实践研究表明,厌学心理的发生与其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呈直接相关,当然,作为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富有直接责任,所以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需要对青少年加以合理引导。

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小组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干预:

唤醒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青少年成就动机的表现之一,但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与其认识水平、价值观念及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有很大关系,但相关研究显示,影响学习动机最为关键的核心因素就是自我效能感低,对学习存在畏惧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青少年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因此,唤醒学生成就动机最根本的就是要帮助其重塑自信,获得成功的体验,不管是学业上的还是生活上的,这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从而提升学习动机。

除此以外,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可能自身也有非常强烈的学习动机,但由于学习方法和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总是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毕竟学习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意志活动,只只有当个体表现出强烈的自主学习意愿时才能有足够的意志行为来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这还与一定的认知因素有关,如在上世纪80年代在学生中流行的“寒窗苦读”的身影为何现在消失地无影无踪了呢?难道那时的学生都那么爱学习吗?绝对不是,仅仅只是因为读书可以给自己带来丰厚的回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这无形之中会激发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比而言,在20年后的今天,读书对一个人前提和命运的影响已经可以忽略不计,谁还愿意在这方面去折腾呢?所以,这也不难理解学生为何会产生厌学心理。总之,导致当今青少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若要从根本上摆脱厌学心理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最终还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才是处理厌学心理最根本的解决办法。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青少年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帮助青少年克服厌学心理的捷径,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当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积极迁移时,学生才更容易走进老师,才更容易接纳老师的教诲,也更容易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则会激化逆反心理,导致厌学心理的发生,特别是一些存在心理与行为偏差的行为在这方面表现地更为明显,更加需要老师们主动走入其内心世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才能帮助其摆脱厌学心理,从而减少厌学厌学的发生,所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是帮助青少年克服厌学心理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青少年厌学心理的发生并非总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与家庭、学校及社会都有之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当厌学心理发生时,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于学生个人问题,更多的还需要弄清楚厌学行为背后深层次的心理原因,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和老师。

第7篇:学生厌学心理辅导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矫正厌学心理的方法。笔者认为它对解决学生厌学问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学生 厌学心理 辅导

在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此,本人就其谈谈浅陋的看法。

一. 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1)情绪和情感消极。有些同学由于学习失败,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的批评训斥和同学的压力和鄙视,会产生消极情绪体验,这种消极情绪不断积累,会严重妨碍学习,导学无动力,把学习视为一种负担。有部分同学由于害怕学习,惟恐失败构成对自尊心的威胁,于是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从而害怕、讨厌学习。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有的学生在家中因受到过分的宠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有一种“我即中心”的优越感,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对老师不尊敬,对同学不友好,甚至出口骂人,出手打人,因而,师生关系不融洽,同学关系紧张。有的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对自己估计过高,目中无人,在学习上大胆激烈有余而理智毅力不足,情绪波动极大,一旦遇到挫折,就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产生了厌学心理。

(3)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

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4)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致学生完全不能承受,他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已,

于是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

二、厌学心理的辅导方法

(1)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实现角色转换。这可与学生特长结合起来。其实特长与学习并不矛盾,众多事实表明,有特长的学生,他的学习一般也不错,因为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由于有特长、有兴趣,他们会经常受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他们的兴趣劲头也会潜移默化地移到学习方面来,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渐承担其学习任务。在此期间可适当地运用奖励与惩罚。奖励要与学生实际付出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微笑等社会性强化。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

(2)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厌学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3)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厌学的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同学习优良学生比较,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越比自信心越低。如果将其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对其的个别辅导中,要帮助他们制订个人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其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

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2)辅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老师和家长,尤其是家长及时想办法,辅导学生的学习,工作忙和有条件的可请家教,只有学生学习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3)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老师和家长往往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施压,还嫌不够,家长在家也要孩子开夜车,甚至恐吓学生,考不上大学,你就会完蛋,就别来见我。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达不到和承受不了时,就会厌学,有的干脆离家出走。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富教于乐,劳逸结合。

(4)辅导学生的人际关系。学生人际关系差,也是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由于学生来自不同文化、经济和函养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个性亦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如果老师和同学再对他们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不良情绪,甚至厌世情绪就会产生。因此,对这些性格存在缺陷的同学,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

他们,帮助他们。

总之,只要教师能对症下药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厌学心理的辅导,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就可以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地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

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

第8篇:初中生厌学心理特征

现在有厌学情绪的初中生学生越来越多,厌学即学习缺乏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学习很被动,感觉学习生活单调、没意思,把学习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都市学堂心理教育专家指出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 、 最具危害性的问题,而初中生厌学心理却存在一些普遍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第

一、自卑,不自信,对自己放任自流。

这类学生本身信心不足,家长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讥笑等,更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我价值感极度低下,认为怎么努力都没有用,于是采取怕罐子破摔的态度,一谈到学习就烦躁,头痛,面对学习有极强的挫败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

第二、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内在动机。

这类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在学习中找不到兴趣,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乏味的事情,把学习当成是完成任务,应付差事。他们迫于家长的压力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却整天盼着早点毕业,早点能够参加工作挣钱养活自己,缺乏振兴中华和在为社会做贡献体现自己价值的内在动机。

第三、耐挫力比较差,意志品质低下。

这类学生从小受父母溺爱,比较娇惯,缺乏独自做事和思考的能力,对他人的依赖心比较强,害怕吃苦,也认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差事,不愿意思考,一遇到难题就退缩叫苦。

第四、鼠目寸光,缺乏长远的目光。

这类学生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挣到钱就有本事,成绩好坏并不重要,学历高低也无所谓,挣到大钱就是能耐,因此一心想着怎么挣钱,根本没有心思放到学习上面。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厌学心理特征,当发现孩子有异样的表现时一定要及时的给予干预,必要时请教到专业人士,让自己的孩子走上美好的人生之路。

第9篇:一例中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单位:华光集团

姓名:何芳

摘要:孙xx,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因不愿去上学,在家一个月,前来咨询。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性格内向,自卑。学习刻苦,但感觉太累。有想通过唱歌实现自己发展的想法。为家中独女,父亡,与母亲一起生活。SDS:标准分61分,SAS:标准分53分。略显抑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恢复正常上课,适应环境能力增强,人际交往开始改善。

一、一般资料

孙xx,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独女,体态正常,无重大疾病史。10岁时,父亲因车祸死亡。母亲原是纺织工人,初中文化,四年前下岗,现在在一个体企业工作,母女俩在一起生活,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病史。

求助者从小性格温和、内向。小学阶段勤奋好学、品学兼优,学习成绩优良,曾经是班级前三名。进入初中后,感到学习有点累,从初一下学期,学习成绩有所下降,虽不算太差,但自己觉得不如以前,对自己很不满意,所以更加努力地学习,成绩基本稳定。到初三后,物理、化学课开设以来(该学校初中四年制),更觉压力增大。期中考试成绩中等,自己觉得不好,有不上学的想法,母亲知道后,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共同开导、做工作后,消除了不上学的念头,坚持了下来。春节后开学时,又不愿上学,经家长、老师劝说,断断续续上了两周,以后不再上学,劝说无用。

不上学在家这段时间,主要做的事就是看电视,母亲安排的家务活也能帮着干,但与母亲的交流很少主动。最近,母亲发现她看的电视多是文艺节目,并且常拿着某普通中等艺术学校的招生宣传资料看,母亲问时,她说想去学唱歌,也许将来能有出息。母亲觉得不现

第1页

实,劝说又无效,就带其前来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

1、抑郁自测量表:标准分61分。

2、焦虑自测量表:标准分53分。

二、主诉

求助者称“自己很想学习好,可成绩一般,学习太累了,压力太大。学习不好总觉得没希望,对不起母亲。”“也许学唱歌将来能有出息。”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母亲主诉:孩子总说学习太累,感觉压力大,觉得自己学不好,不愿意上学,只想通过学习唱歌将来好有出息。孩子言语较少,但母女见能正常沟通。

班主任及同学反映:性格内向,不主动与人交往。情绪低落,成绩不如以前,有厌学情绪。

咨询师观察到,求助者衣着朴素、整洁。情绪低落,不愿讲话,头始终低垂,有问能答,反应正常,但回答问题语言较少、声音偏低,自卑。

四、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性格内向,自卑,有抑郁情绪。因感觉学习压力太大而不愿意上学,持续时间一个月。不上学在家时情绪较好,谈话反应正常,无躯体不适。结合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史、精神病家族史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心境障碍等。该求助者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最终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抑郁情绪,改善交往,恢复正常学习和生活状态。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改变认知方式,完善求助者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认知行为治疗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回避学习、抑郁及人际关系不和谐。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求助者对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造成的。由于对学习的错误认知,导致对学习的不适应,进一步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感到前途渺茫,从而产生另寻出路的想法。加之求助者性格内向,导致抑郁,兴趣减退,促使其封闭自己,进而影响到认知,使其心理和行为的异常强化,形成恶性循环。只要从根本上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就能使其心理和行为改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2、双方的责任、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a.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b.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c.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求助者的权利:a.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b.有权利了解治疗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c.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d.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e.对治疗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3)求助者的义务:a.遵守咨询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b.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治疗方案;c.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4)咨询师的责任:a.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b.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c.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如有例外情况,要给予说明。

(5)咨询师的权利:a.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b.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c.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6)咨询师的义务:a.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b.遵守咨询治疗机构的相关规定;c.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治疗方案;d.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与收费: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每次60元。

心理测验收费:抑郁自测量表:20元

焦虑自测量表:20元

七、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

(2)心理帮助阶段;

(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

第一次

目的:

(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2)了解基本情况。

(3)抑郁与回避行为的临床评估,有关心理测验。

(4)确定主要问题,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进行摄入性谈话,详细了解病史,收集来访者资料。

(3)心理测验:SDS、SAS

(4)将测验结果反馈给家长及孩子,并进行初步问题分析。

(5)布置咨询作业:在家每天主动跟母亲交流不少于30分钟。 第二次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明确诊断,与求助者讨论建立咨询目标。

(3)认知行为干预。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基本顺利完成,初步感觉到主动交流带来轻松心情。

(2)肯定她的这种感觉,并进一步分析人际交往在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重大作用。

(3)教会求助者身心松弛训练。

(4)布置咨询作业:

a放松训练:每天至少一次,每次20分钟。

b主动找

一、二位要好的同学进行交谈。

c搜集资料并寻找答案:学习成绩好坏能决定人的一生命运吗? 第三次

目的:

(1)学会合理评价。

(2)加强师生、同学、亲子交流。

(3)增强信心。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

a找同学交流后,有轻松感和亲近感。肯定她的感觉并帮助进一步树立信心。

b通过资料及思考,初步认识到文化课成绩重要,但不是成功的唯一因素。强化这一认知,树立“合理观念”。

(2)再一次放松训练。

(3)布置咨询作业:

a继续放松训练。

b主动与班主任联系,交流思想。

第四次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增强信心。

(3)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治疗

过程:

(1)反馈咨询作业:完成顺利,情绪较好,班主任表扬了她。

(2)肯定其认知的改变,继续强化新的认知。

(3)结束咨询。

(4)布置咨询作业:进一步加强与母亲、老师、同学的交流。

八、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及家长的评价:

求助者:“我的心情好多了,虽然学习仍有压力,但不象以前接受不了。能正确地对待考试成绩。”“同学们愿意和我交往了,当然我也愿意和他们交流。”

母亲:“孩子已经愿意上学了”;“心情比以前好多了,和我说话也多了”。“班主任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表现正常了”。

(2)咨询师的评估:

通过回访与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抑郁基本消除,不再厌学。逐步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心理承受能力。

(3)量表复查评估:SAS 41分, SDS 42分。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国家职业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第一版,2005

上一篇:法制进社区工作总结下一篇:双争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