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课听课记录

2023-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二物理课听课记录

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 声音的特性

初二物理听课议课记录

《声音的特性》

听了付老师《声音的特性》这节课后,深有体会。本课设计有两条主线,一是以活动为主线,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和探究体验熟悉声音的三种不同特征,二是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声音的特征对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为合理分化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采用实验、观察、比较、探究、讨论、练习、归纳、演绎等多种方法,积极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与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快乐,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请示讲授本课时,采用探究法、演示法,想要达到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声音的特性. ②.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③.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②.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五、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还存在的主要问题的:

1.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够强,一方面是由于对物理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熟 练,更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的自我要求不高,缺乏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

2.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不够,缺乏对物理现象观察的针对性和敏锐性,这也说明学生物理联系生活的意识比较淡薄,这一状况的改变同样需要平时的日积月累。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虽然已领会了一些理念,摸索了一些做法,但要真正落实课堂教学的多元目标,实现高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第2篇: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新闻两则

讲课人:王莉莉

班级:八七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老王

讲课人:张玲辉

班级:八二

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小组交流体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中国石拱桥 讲课人:田淑辉

班级:八一 听课时间:上午第二节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

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

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

3.总结:

名称

位置

修建年月

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结构特征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

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明白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生也能够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是没有将说明文的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不说是遗憾。后来与老师交流得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诗四首

讲课人:董海壮

班级:八三

听课时间:下午第二节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

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三、研读与赏析。

四、齐背课文

【评:从一点切入诗歌的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学的也很轻松,老师教的也很轻松。。最后回归到主题的提炼上——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科目:语文

听课内容:藤野先生

讲课人:王娟

班级:八五

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1、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

2、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

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评: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是很困难。老师将文章的线索在第一课时就提出来。的确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适当的资料补充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活跃了气氛,增长了见闻,提高教学效果。】

科目:语文 内容:列夫•托尔斯泰 讲课人:苗丛锐 班级:八四 听课时间:上午第三节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二、整体感知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读文本

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3)面部特征:外貌丑陋

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长相:普通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四、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评:紧抓住描写手法的运用来教学是教师着重强调,通过对比让学生很容易地找出托尔斯泰的特点。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似乎少了些。可以将更多的主动交给学生,当然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老师对于教材的驾驭能力。】

第3篇:人教版初二语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八年级)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新闻两则讲课人:王莉莉班级:八七听课时间:上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教师导学

(讨论了以上三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三、合作探究

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四、学习小结:内容总结;方法归纳。

【评价:将方法的教学融入到具体教学内容中,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将我们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新的领域。值得大家借鉴。】

科目:语文听课内容:老王讲课人:张玲辉班级:八二听课时间:下午第一节

一、导入。

二、设问导读。 (一)、画说老王:

意在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对他人关注的习惯。 (二)、问询老王:

意在唤起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为后面学生阅读课文蓄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读书。 (三)、走近老王:

1、简介杨絳。杨絳--钱钟书--《围城》。

2、生读课文。

三、点拨导思 (一)评说老王:

请用"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表现在_______。"的形式表达出来。

(二)、品味老王:文章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个片断?在这个片断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些细节? 小组交流体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独到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意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创新能力。)

【评:课堂的条理很清晰,亮点在什么地方呢?问题的设置上面真的很到位,每个问题都充分考虑到了对学生某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三.检查预习1.生字词积累。

2.读了本文,你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以及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不同之处?四.初读课文,看看作者写出了石拱桥的什么特点。

1.提示:请同学们找出哪些段落是写赵州桥的,哪些段落是写卢沟桥的?联系课后思考练习题一,填空。

2.学生读,填空,教师巡视指导。3.总结:

名称位置修建年月赵州桥 横跨在河上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结构特征

1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2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面三刀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 4全桥结构均匀。

卢沟桥 位于永定河上 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评:通过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容易明白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学生也能够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是没有将说明文的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能不说是遗憾。后来与老师交流得知,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自由背诵。

3、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三、研读与赏析。

四、齐背课文

【评:从一点切入诗歌的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学的也很轻松,老师教的也很轻松。。最后回归到主题的提炼上——回归自然,回归自我。】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1、提醒学生注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讨论。

“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讨论)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

2、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

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根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板书: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呐喊〉自序》,谁能给解释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评:对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学生学习起来是很困难。老师将文章的线索在第一课时就提出来。的确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适当的资料补充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打消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活跃了气氛,增长了见闻,提高教学效果。】

科目:语文 内容:列夫•托尔斯泰 讲课人:苗丛锐 班级:八四 听课时间:上午第三节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2、请学生介绍列夫•托尔斯泰(你对托尔斯泰了解多少?)

二、整体感知 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1-5)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6-9)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三、精读文本

1、速读第一部分(1-5),四人一组讨论:作者从那些方面来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须发、面部轮廓结构、面部特征、长相、拜访者的态度。)

2、各段各自抓住了什么特征?并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句子加以体会。 (1)须发的特点:多毛,浓密的胡须(反复描写) 比喻和夸张铺排兼用:

植被多于空地——喻“脸庞多毛”; 皱似树皮——喻黝黑的脸膛; 纠缠不清的树根——喻眉毛; 泡沫——喻鬈发;

像热带森林般浓密——须发; 卷起的滔滔白浪——大胡子。

作用:浓墨重彩的描绘,使人产生美的遐想。(比较插图) (2)面部轮廓结构: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大量的排比:整个面部像粗制滥造的小屋;额头像树柴;皮肤像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3)面部特征:外貌丑陋

重点写面容表情,毫无避讳地展示了托翁外貌丑陋的一面。 (4)长相:普通

穿戴方面、职业方面、社会角色方面——意在表明托尔斯泰属于俄国普通大众。

关键句: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揭示这一点,也就是揭示出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心路历程。

四、布置作业:

你觉得茨威格在对托尔斯泰的外貌刻画中,那些地方描写得最精彩?为什么?

【评:紧抓住描写手法的运用来教学是教师着重强调,通过对比让学生很容易地找出托尔斯泰的特点。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似乎少了些。可以将更多的主动交给学生,当然需要学生有高度的自觉性,老师对于教材的驾驭能力。】

第4篇:初二数学教研组听课总结

初二数学听课总结

韩玉

从9月18日到9月27日,初二级部举行了为期8天的人人一堂公共课活动,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在听课过程中每位老师都有了很大的收获。通过听课评课,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现做以下总结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比如邵老师在讲授等腰三角形时,通过剪纸的方式给学生形象的展示了等腰三角形的各种性质,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课堂上学到了知识。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董娟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的对比讲解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的异同之处。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看到两种图形的关系。

三、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不但要有准确的数学专业用语,让学生听懂理解知识,比如李俊新老师,黄龙敦老师,作为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但对教材深入挖掘,而且能够及时的课堂评价,随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多表扬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比如徐树光老师,讨论—讲解—交流—再深入,环环相扣,在他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五、教学中注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在韩玉老师的课堂上,她充分发挥小组的优势,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总之,每位老师在人人一堂公开课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为取得更好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5篇:物理课听课意见反馈

物理课听课意见反馈1.第一轮复习,将教案、学案整合成讲义稿进行课堂教学,师生对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和环节有清晰的认识,师生有“案”进课堂2.不同的老师根据任教班级学情,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精细化的二次备课,课堂的教学结构、程序、方法和手段呈现个性化的特点。3.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突破。围绕核心知识“三条特殊光线的光路图”这一主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归纳成像规律,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归一化,是这二节的亮点。4.采用小循环,讲练结合形式复习考点。每一个难点分散设计成有梯度的小问题,通过精讲,课堂巩固训练,再点评的教学流程,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5.重视学生实验课堂重现。针对学生错误的前概念、认识误区有的放矢剖析,解决课堂上的“讲”与“不讲”矛盾,通过实验现象的重现,让学生理性和感性认识完美结合,加深对规律的记忆和理解。个人亮点:W老师:教态自然,语言风趣,幽默,营造轻松亲切的氛围,善于捕捉学生讨论过程中暴露出的错误认识,提炼生成课堂上探究的问题,灵活根据学生反应与参与状况,及时调节教学节奏和步调。L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对学生易错易混知识点了如指掌,课堂上围绕“误区”“障碍点”采取地毯式扫描,逐一剖析错因,归纳解题方法,虽然容量大,但教学环节有条理,层次分明,讲练时间分配合理,学生基本能力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建议:课堂的习题讲评建议采用集体回答与学生个体回答相结合形式,对一些答案分岐较大的巩固练习题让不同学生讲解思路,发表个人的意见,而非千篇一律由老师重复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6篇: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含点评)

时间:9月18日 星期四 第3节 听课学校: 董恒甫高中 班级:高三3班 课题:《归去来兮辞》 教时:1 执教者:沈艳老师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文

读背诗歌并 默写

二、朗读《归去来兮辞》

三、品味课文

1、弃官为民:心为形役、何等庆幸

2、划分:归途中 抵家时

四、讨论鉴赏

1、师:归途中作者的心情怎样? 生:念切(恨、问)

轻松(物)

2、抵家后的快乐体现在哪里? 家园之乐: (1)家人欢聚之乐 (2)室中独处之乐

(3)游园忘返之乐 联系高一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云”、“鸟”与情之关系? 内心写照

无心的云,急切的鸟回家——归隐

4、“松”“菊”在文中的用意? 品质的象征:高洁、孤傲、坚贞

5、写法:托物言志

五、布置作业

上一篇:高考历年情态动词专项下一篇:沟通障碍对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