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不浪费

2022-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珍惜粮食不浪费

珍惜粮食 杜绝浪费

珍惜糧食 杜絕浪費

1979年,粮食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也就是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这一天定位“世界粮食日”,以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加强全世界的团结,共同与饥饿、营养不良、贫穷作斗争。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早已远离食不裹腹的年代,吃饱饭、吃好饭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还有谁会在意粮食的由来,还有谁会在意随手丢弃的粮食?然而,现实情况令人堪忧:一方面,全世界人口与日俱增,粮食供应日益紧张。全世界还有很多地方和我国的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一样,人民生活水平极其低下,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另一方面,浪费粮食的行为屡见不鲜,就以我们身边为例,每次进餐,食堂里收集剩菜剩饭的大桶都被装得满满的,里面都是同学们没吃完或觉得不好吃就随意倒掉的饭菜.....

暑假有很多同学到国外游学,我们看到外国人习惯用最后一口面包蘸完盘子上的酱汁吃下,相比之下我们请客吃饭却常常剩下半桌饭菜;袁隆平爷爷七十高龄还在为提高水稻的亩产日夜奋战在田间地头;我们却轻易的倒掉吃不完的包子米饭。从小我们就背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长大,但现在,如此珍贵的粮食就这样被我们有意无意的浪费着,我们应该为此感到羞愧!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每一个国家都很重视粮食生产,把解决

百姓的吃饭问题当作第一要务。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粮食紧缺的现状却不容忽视,更不应该丢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拿出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在学校食堂里做到吃多少打多少,在餐馆里更要监督家人不要铺张浪费讲排场,成为爱惜粮食的义务宣传员,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第2篇: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三(3) 张汇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 三(3) 的张汇媛同学,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珍惜粮食拒绝浪费》。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吗?可现在,人们总觉得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节约粮食这种观念以成为丢弃的陈词滥调了。如果你留心一下四周,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浪费粮食的事无处不在。

走近食堂,总能看见高朋满座,酒足饭饱之后,满桌子的鸡鸭鱼肉及各种小吃狼藉一片,大家似乎谁都不为之动容,谁都不为之揪心。他们可曾想过,在贵州的贫困山区,有的孩子因上不起学而被冻死在垃圾箱里。在我们平常的家庭中,有的同学把未吃完的馒头扔进垃圾箱里。我们更多的原因是吃不完或不好吃,或觉得我家有,没什么大不了的。这种浪费的心态非常令人担忧。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我国仍有

1、5亿贫困人口,他们的温饱成问题。因此,节约粮食应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做到节约其实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无论在家中还是在食堂吃饭,吃多少盛多少,吃完后再盛,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回家,不要觉得很丢人。这是我们国家的习俗,也是我们国家的精神。

同学们,节约每一粒米,行动起来吧!珍惜粮食,拒绝浪费,低碳消费,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现在、从自己开始吧!

第3篇:珍惜粮食,杜绝浪费演讲稿

我是17电气班班长毛不凡,是一个阳光的小男生。热爱各种球类运动,身高一米八,腿长一米一,这让我特别适合跳高运动。我也喜欢在安静的时候弹奏吉他,和着琴声低唱是我放松的方式。我的座右铭是"不管生活是苦是甜,都要快乐"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做一个爱笑的男生。

17电气班毛不凡平时认真负责,活泼开朗,是电气班的班长。他的爱好很广泛,喜欢弹吉他、看电影、打篮球。在学习上也表现优异,相信未来的他会和他的名字一样闪现不凡的光彩。

老师:郭美男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曾经一段时间,"舌尖上的中国"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一提起"舌尖上",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美味的食物,但实际上,我们的"舌尖"除了品尝美食以外,也在制造着惊人的奢侈浪费!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球长期营养不良和挨饿的人口达到了9亿左右。全球有30多个国家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每4秒钟大约有1人应为饥饿死亡!而在我们中国的边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等原因,还有许多人在饿肚子,还有许多孩子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又怎能谈得上读书、上学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耳熟能详的诗。但是,看看我们食堂的餐厅里,各种浪费粮食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同学匆匆吃了几口,就将饭菜倒掉,然后去买零食吃。有的同学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看着满桶的剩菜剩饭,实在令人感到可惜和心痛。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损失了!

虽然我们的祖国现在十分的繁荣,但是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有一些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贫困山区。在贫困山区里,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小孩子们还没有地方上学。人们天天吃野菜、白薯、山里的蘑菇,连大米都不多,更别说肉了。要是两三星期能吃一次肉呀,就是谢天谢地了。

再看看我们,每天大鱼大肉,蔬菜水果,应有尽有,却生在福中不知福,还到处浪费。在学校里,有多少同学把吃不了的饭菜到掉了,也许他家里很有钱,也许他家里有的是粮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能丢掉我们的根。如果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看见同学们这样做一定会很心痛,并会指责同学们。在饭馆,有的人为了炫耀自己多么大方、多么有钱,便点了一桌子的饭菜,吃不完的,就要被店里的老板那去。其实剩菜可以打包回去吃,这样也是一种节约。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能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

在此,请允许我向大家发出以下倡议:

1.在食堂就餐过程中不追逐打闹,不奔跑。

2.排队买饭时要有秩序,不争抢打闹。遇到问题要文明礼让,不主动挑衅滋事。

3.就餐时保持安静,不说笑,不偏食、挑食。

4.同学之间互相监督,看到浪费现象要勇于制止,尽量减少浪费。

5.就餐完毕后餐具要轻摆放,保持桌面整洁,不把食品带出食堂。

6.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

同学们,节约是美德,是品质,是责任,我们是社会的主人,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就要用心去爱护它、关心它,用实际行动参与到节约行动中来,做勤俭节约风尚的传播者,实践者和示范者,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勤俭节约,人人有责!

指导老师:郭美男

[ 世 界 粮 食 日 ]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世界粮食纪念日,是在1979年11月举行的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定:1981年10月16日为首次世界粮食日纪念日。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2018年是第38个"世界粮食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我们真的能体会每一粒粮食背后的汗水吗

当我们每一次享受酒饱饭足时

请多想想

在这个世界上的许多角落

有很多人食不果腹

你知道吗

在发展中国家

因为饥饿和疾病

几乎每15个儿童中就有一人活不过5岁

每年约有500万5岁以下儿童

死于营养不良和相关疾病

你可知道

所有食物在得到人们消费之前

就有多达1/3遭到损失或浪费

在中国

每年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解决粮食浪费问题

是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一大挑战

作为中专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节约粮食,是善意,是美德,更是一种责任。

作为中专人,要勤俭节约,厉行环保,恭敬万物。

亲爱的中专家人,让我们从每餐每食做起,践行光盘行动,爱惜粮食。

第4篇:不浪费粮食宣传标语

不浪费粮食宣传标语

1、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帮。

2、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3、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4、爱粮节粮,建设节约型社会。

5、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6、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7、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8、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9、打击非法经营粮食,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10、珍惜粮食,节约水电。

11、盘内一分钟,厨内更多功。

12、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13、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14、食不净则多病,食不尽则多蝇。

15、节约需从点滴起。

16、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7、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18、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无粮则乱。

19、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

20.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

21、普及节粮知识,提高节粮意识。

22、干净、卫生,你我共同努力。

23、.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4、.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5、.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26、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爱粮节粮人人有责。

27、知青的年代已过去,请勿再“插队”。

28、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9、.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30、.珍惜粮食,养成节约好习惯。

31、爱惜粮食,节约资源。

3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3、.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34、请大家保持餐桌卫生,给我们一个干净的用餐环境。

35、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36、.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37、粮食安全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38、25.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39、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

40、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爱粮节粮

人人有责。

41、爱惜粮食,节约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2.纪念世界粮食日,开展爱粮节粮活动。

43、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44、.创建节约型社会,从珍惜粮食开始!

45、推行科学储粮工程,减少农民产后损失。

46、提高粮食品质,增强法制意识。

47、放开粮食市场,加强监督管理。

48、饮水要思源,吃饭当节俭。粒粒盘中餐,皆是辛苦换。

49、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50、桌上一粒饭,农民一滴汗。

51.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2、.纪念世界粮食日,开展爱粮节粮活动。

5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54、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

55、.爱粮节粮,建设节约型社会。

56、严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行为。

57、世界粮农组织确定:从1981年10月16日起为“世界粮食日”。

58、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59、粒粒粮食,滴滴汗珠,爱惜粮食,造福人类。

60、科学用粮,节约用粮,共建节约型社会。

61、增强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意识。

62、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63、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

64、崇尚节粮风气,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5篇: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人人有责,防止“舌尖上的浪费”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心得体会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人人有责,防止“舌尖上的浪费”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心得体会6篇

【篇一】

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人人有责,防止“舌尖上的浪费”,要从“细”“长”“小”做起,不断树牢节约防线、健全节约机制、培养节约精神。

从“细”着手,树牢节约防线。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引导群众从生活细节各方面减少浪费,广大党员更要带头做节约榜样、节省先锋。要从用餐行为上反对浪费,在用餐过程中做到按需点餐、按需取餐、剩菜打包等。要从消费理念上杜绝铺张浪费,要树立“不讲排场、理性消费”的观念,坚决杜绝婚宴、生日宴、升学宴等重大宴席中的“排场宴”,杜绝公务接待、联谊活动中的“印象餐”。要从健康饮食上主张节约,倡导“注意膳食、拒绝暴食”,加大健康饮食宣传,引导群众健康消费,自觉做到不暴饮暴食。

从“长”谋划,健全节约机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是遏止消费中各种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有效途径。要加强立法,将厉行节约行为纳入法律法规,作为公民必须落实的硬性要求,对浪费行为实行严厉处罚。要建立节约服务规范,将节约文化纳入餐饮行业文化重要内容,明确供餐管理、引导点餐、节约奖励等方面内容,把好用餐“过程关”。要加强对餐饮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食堂等监管,对浪费行为不改善的餐饮企业,实行“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对存在浪费行为的机关事业单位食堂,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党政纪律处分。

从“小”抓起,培养节约精神。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培养节约习惯,须从青少年抓起。要加强学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对青少年的节约教育同建设节约型社会结合起来,既要教育学生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要让学生了解我国耕地资源、世界耕地资源、粮食生产等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粮食安全危机意识。要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好节约榜样,同时教育孩子要珍惜粮食、反对浪费。要加强实践教育,学校可开设农作实践课,父母可在周末、节假日带孩子到农村参加劳动,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珍惜劳动成果,逐步涵养节约精神。

“舌尖上的浪费”看起来虽小,但危害很大,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对“舌尖上的浪费”大声说“不”!

【篇二】

关于节约粮食,古人有很多朴实的话:“家有万担,不脱补衣,不丢剩饭”“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对此,我们的祖辈、父辈这些“过来人”感受尤深。过去缺衣少食的年代如此,在仓廪殷实的时候更不能忘了这一点。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无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这种优良的传统美德不能丢。我们年轻一代的美好生活是建立在前辈们艰苦奋斗的基础上的,在享受着幸福成果的同时,更是没有任何权利铺张浪费,物质条件不断改善,更应传承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家宝”,使之内化于心、外践于行。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居安思危,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据统计,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从中长期来讲,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保持紧平衡态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增加了粮食国外进口的不确定性,中国人的饭碗不能指望靠进口来装满。隐忧仍在,必须具备忧患意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未雨绸缪。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场持久战,须形成有效的机制,遏制餐饮浪费现象的滋生蔓延。“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遏制浪费现象的有力保障。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坚决制止浪费行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从我们的盘中餐开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切实培养勤俭节约良好品行,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无论对我们的事业,还是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道德价值。

【篇三】

近日,媒体调查发现,相比于日常“下馆子”,讲究排场的婚宴、寿宴、生日宴、升学宴等大型宴席中食物浪费情况更突出,成为餐饮浪费重灾区。一些受访餐饮从业者表示,目前大型宴席的浪费率普遍在30%以上,有的达到50%甚至更高。

与普通餐饮消费相比,宴席浪费可能更严重,也更难遏制。针对日常“下馆子”减少浪费,可以通过推出“小份菜”等方法来达成,可是,这些措施在宴席浪费上就毫无用武之地。因为盛宴变“剩宴”的主要原因主要在消费心理层面。

主人好面子,宁可多不能少,宁可贵不能贱,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翅鲍龙虾都得有,客人爱不爱吃不一定,但摆出来就够体面;客人也好面子,“吃不了兜着走”听上去就不像好话,吃着还拿着,是叫人笑话的;而对于酒店,则巴不得消费者多花钱,至于花了钱之后是吃是扔,是进了肚子还是泔水桶,自然与他们无关。还有人觉得,当下物质富足,又一直强调鼓励消费促进经济,只要花得起钱,吃一碗倒一碗又何妨?

这正是需要警惕的消费心理——棘轮效应。传说中,纣王的叔叔箕子从纣王换了一双象牙筷子而周围人不以为意,就看出了商的亡国之相。这个故事如果用消费心理去解读就是棘轮效应,意思是人的消费水平会随着收入水平的上涨而上涨,但涨上去容易降下来难,就像棘轮一样可进不可退,换成司马光的那句名言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曾在南赣一带观察到民风难改时感慨“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解决宴席上的浪费,同样是向“心中贼”发起挑战。提倡商家推出“N-1”点菜法,鼓励消费者“点到为止”“剩菜打包”都无不可,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树立以节俭为美的思维习惯。越是物质富足,越需要保持匮乏时代的警醒,否则,习惯了浪费之后,就很难听得进“粒粒皆辛苦”的良言。

【篇四】

近日,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全体党员干部要带头落实总书记指示精神,增强“党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政治自觉,保持“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忧患意识,涵养“足国之道、节用裕民”的为民情怀,以实际行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增强“党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政治自觉。旗帜鲜明讲政治,是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党有所呼、我有所应”,是政治上高度自觉的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双胜利的特殊时期,习近平再次点名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意义极其重大。全体党员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响应号召,身体力行,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要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引领作用,在单位食堂就餐时,坚持吃多少拿多少,践行“光盘”行动,先“吃出个样子”;在家中用餐时,要言传身教,坚持吃多少做多少,杜绝“刀下”浪费;在外就餐时,坚持吃多少点多少,吃不完打包,先“做出个样子”,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保持“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忧患意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毛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当前,我国虽然粮食连年丰收,但是中国人口众多,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食物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倘若我们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将会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保持粮食安全的忧患意识,通过开展“网上+网下”宣传教育、全方位、多角度的政策解读等举措,让群众更深地了解和认识到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粮食安全压力大,增强粮食安全忧患意识,警醒全民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坚决不剩“碗边饭”,让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涵养“足国之道、节用裕民”的为民情怀。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需要实打实的行动。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发展面临的困难很多、存在的风险不少,需要投入的资金很多,政府会过“紧日子”,才能让人民更早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一毫一厘,民之脂膏”“浪费就是腐败”的意识,摒弃“花公家的钱不心疼”“爱面子”“讲排场”的不良心态;要把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当成座右铭,严格践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法规规定,节约每一张纸、每一支笔、每一度电,杜绝办公用品、水电浪费,自警自省自励,做节俭生活、节约办事的好榜样、好表率。

【篇五】

近日,“斗鱼回应部分吃播主播浪费”冲上微博热搜。8月12日,央视批评有部分所谓“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引发广泛讨论。对此,斗鱼迅速作出回应称:将积极响应中央相关号召,加强对之后的美食类直播内容审核,杜绝餐饮浪费行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节俭名句。然而有些吃播主播并不把“节约”当回事。他们通过服药催吐、视频剪辑、拍摄卡点等方式假装“胡吃海塞”。看似狼吞虎咽,实际上是滥竽充数。无形间造成大量食物浪费。健康生活讲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为制造大快朵颐、津津有味的直播观感,欺骗观众,把“难吃的”说成“好吃的”,把“应该小口吃”说成“使劲大口吃”,甚至不惜伤身硬塞,在本质上则违背了健康饮食的基本要求。吃东西是个人行为,但直播吃东西就已经上升到公共层面,需注重公共影响,遵守良俗公序。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已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为,吃播中的浪费行为本不应该出现。对于斗鱼的回应,有不少网友表示,要“取缔吃播”“封杀主播”。对此,应该辩证地看待。

自媒体比较盛行的当下吃播之能受到不少观众欢迎,原因在于触动观众的心里代偿机制,满足他们的一些心理需求。实际调查显示有不少食欲不佳的观众,能从观看吃播的过程中,增加食欲。且吃播对带动部分食品消费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互联网的舆论影响力何其之大,吃播浪费食物应当被批评,但不该引发人们对吃播的过度踹度,并给吃播主播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吃播本身无错,需要改进的是吃播的手段和方法,应鼓励引导主播将合理饮食、健康饮食的观念带入到吃播内容当中。希望文化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直播平台加强督促和监督,将一些吃播中的“胡吃海塞”转变为“健康适度”。要求吃播主播在直播和视频中主动宣传“反对浪费”“光盘行动”等观念。告诉观众如何吃得健康精致,避免铺张浪费。

杜绝吃播浪费的关键在树立“健康饮食”的观念,应该引导人们在“怎么吃”上下功夫,引导人们怎么吃出健康、吃出节俭、吃出文明,真正提升吃播的内容质量,给予观众不一样的饮食体验。

【篇六】

XX省商务厅近日印发《XX省制止餐饮浪费行业规范(试行)》,要求餐饮经营者执行适量点餐提醒提示制度,设置最低消费。《规范》明确,餐饮经营者要主动为消费者提供剩食打包服务,提倡剩食打包积分奖励,对剩食超过一定数量不打包者,增加餐余收费。

有人讲,这其实就是“不打包罚款”,有关方面可能是为了避免引发争议,才称之为“增加餐余收费”。背后是否有这样的考虑,暂且不议,但根据这一规定,以后在XX省的饭店吃饭,如果剩饭剩菜超过一定的量,而且不打包的话,则要额外收费。

出台这一规定,有着较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实中的餐饮浪费,不仅表现为剩余了大量的饭菜,还表现为很多人一剩了之,根本就没有打包的习惯。应当相信,上述规定会产生一定的倒逼效果,但也不能太过乐观。不少人担心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消费者为了避免被“增加餐余收费”,同意或者要求饭店打包,但打完包带回家,根本就不食用或很少食用,甚至走出饭店就往垃圾箱里一扔。倘若这样,不仅没有节约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垃圾分类的难度。

这其实是一种“浪费转移”,看起来盘子光了,食物都被带走了,但浪费并没有解决,而是换一种方式存在。

餐饮浪费可能“转移”,这个问题提醒我们,要反思遏制餐饮浪费的方式有没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盘子里有没有剩食物,剩多少食物,都是结果而不是原因。如果节约理念深入人心,无论是饭店还是消费者都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没有剩余,何须打包?

餐饮浪费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消费者的问题,也有饭店的原因,有些还涉及餐饮行业的痼疾。此次XX省出台《规范》,要求餐饮企业执行适量点餐提醒提示制度,禁止设置最低消费,就指向了餐饮行业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一些饭店不仅没有制止反而变相制造和纵容了浪费,并且从浪费中受益。单讲最低消费,有一段时间讨论得热热闹闹,后来渐渐悄无声息,一个事实是,很多饭店都有最低消费,而且标准不低。可以说,最低消费造成了不少浪费。

指出这一点,意在提醒光盘行动不能只盯着盘,不能把是否打包作为判断光盘行动成效的标尺。即使我们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比如加大惩戒力度,让盘里的菜都装进了打包盒,但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杜绝了浪费。如果打包客观上造成了“浪费转移”,甚至给垃圾分类处理带来了压力,那就走向了遏制餐饮浪费的反面。

严防“不打包收费”造成“浪费转移”,最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抓起。一是推动节约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习惯,摒弃“好面子”“讲排场”等陋习,防止诱导消费、强迫消费。二是把节约举措落细落实,从每一个环节抓起,凡是有利于节约的事都要做,凡是影响节约的障碍都要清除。仅供参考

第6篇:小班社会教案《不浪费粮食》及教学反思

小班社会教案《不浪费粮食》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懂得要爱惜粮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培养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社会《不浪费粮食》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懂得要爱惜粮食。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不良费粮食。

活动重难点:

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能浪费粮食。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播放课件图2,然后向幼儿提问:这些是什么?(饺子、馒头、包子、蛋糕)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自由交流。幼儿回答后教师给予表扬。

2.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3-5《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米饭是怎样来的?并学习儿歌《爱惜粮食》。

3.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6-7图《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包谷、小麦的生产过程,知道种粮食很辛苦,要经过犁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师: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是怎样的?(艰苦的。)我们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呢?

·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8-9图《议一议》,说说谁做得好。

·教师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结合幼儿的平时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教学反思:

进餐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我班幼儿目前进餐时"不想吃"、"不会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现象进行《不浪费粮食》的社会活动,通过活动使我们的宝宝懂得要珍惜粮食。 在这次活动中我通过幻灯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米饭、馒头的由来,观察小麦和包谷的生长过程和农民伯伯劳作的场景,不学习儿歌《爱惜粮食》,让宝宝们体会到了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饭时不能掉饭粒、剩饭菜,要爱惜粮食。当然这种社会性的情感教育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相对不太好理解,为此我们结合孩子们的日常进餐继续开展这一教育。

在平时进餐时,我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握勺方法,培养他们安静进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并引导宝宝回顾社会活动《不浪费粮食》,帮助幼儿了解饭菜的由来,使孩子们逐步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劳动。通过我们反复的指导,有效的表扬与奖励,使孩子们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强了孩子们对他人的尊重,从而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

儿歌《爱惜粮食》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本文扩展阅读: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

上一篇:1现代音频技术下一篇:诚信与我们同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