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宫剪纸活动教案

2023-03-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是教师组织教学必备的教学文件,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更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以下是小编收藏的《少年宫剪纸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少年宫剪纸活动教案

少年宫活动剪纸

剪纸

目录

剪纸的定义

剪纸的简介

剪纸的历史

剪纸的刻法

剪纸的创作

潮阳剪纸

剪纸的流派

剪纸的装裱

剪纸的史籍记载 传统剪纸工具与流程 剪纸的代表人物

剪纸的定义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是中国民间艺人的拿手绝活。

剪纸的简介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蕴含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

剪纸从色彩上分,有单色剪纸和套色剪纸。用一种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就叫单色剪纸,它如同版画中的单色木刻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形式,这类作品显得十分朴素大方。而套色剪纸则是用不同颜色的剪纸刻出来的作品,这种形式并不常用,但是看起来生动形象。

剪纸的历史

我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纸张是一种很容易霉烂的材料,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湿润,再加上当地每年

五、六月的梅雨天,时间一长纸张制品就霉烂,而民间剪纸又是一种大众化的东西,人们不会象珍宝一样保存起来,搞坏了自己还可以再剪。而在我国西北地区天干少雨,气候干燥,纸张也不易霉烂,这也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发现北朝剪纸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唐代剪纸——纸花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手工艺术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流行颉,其镂花木版纹样具有剪纸特色,如现藏日本正仓院的“对羊”,其羊的纹样就是典型的剪纸手工艺术表现手法。唐代民间还出现了利用剪纸形式制作的漏版印花板,人们用厚纸雕刻成花版,将染料漏印到布匹上,形成美丽的图案。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成为民间礼品的“礼花”,贴于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民间还采用剪纸的形式,用驴、牛、马、羊等动物的皮、雕刻成皮影戏的人物造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镂花制版是用油纸板雕镂成纹,刮浆印花的花版纹样就是采用剪纸的技法,有阴、阳刻之分,长线要割断,以点分虚实。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我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除南宋以后出现的纸扎花样工匠外,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的最基本的队伍,还是那些农村妇女。女红是我国传统女性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剪纸,也就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她们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以至最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中国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犹如一株常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成为了符合民众心理需要的象征意义。

剪纸的刻法

阳刻法、阴刻法和阴阳刻法。

阳刻:主要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阴刻:主要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且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阴阳刻: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剪纸的表现方法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重点归纳为单色和彩色两种

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通常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 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复色剪纸: 又称为彩色剪纸。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剪纸的创作

一.构图方法

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因此只有扬长避短,在构图上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景象由三维空间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用平面的眼光表现世界的物象,决定了剪纸表现的平面化特征,即任何形象的塑造都共存于一个特定形制的可视平面内。民间剪纸用展开式的思维方式,极度的随心所欲。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透视、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为表现自己的想法,创作者可以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的限制,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化能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连续的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民间剪纸就是利用纸的局限大做文章,在局限里自由驰骋,变不可能为可能,把三维世界简化成二维空间。无限远的空间,无限复杂的形体都被放置在一个平面上,扁平的轮廓成了剪纸的造型基础。因此,民间剪纸的独特表现力就是在彻底的二维空间观念基础上实现的。剪纸创造者发挥了其至真至纯的艺术天性,打破客观世界的束缚,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表现其心中的艺术客体。

民间剪纸的这种构图思维不受生活惯例、题材内容的局限,将若干形象创造性的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这种平面化取物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剪纸的主观性、时空性、立体性、全面性,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求全的心理是所有这些的根本,在民间剪纸中,被剪的物体前景、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看到眼前的物象,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物象,从而呈现出较强的装饰风格。出于质朴的求全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定式,创作者更是打破实现的障碍,运用表里统一的手法,全面地表现物象。对于剪纸而言,现实的物象背面、顶面、底面或内部虽然是看不见的,但是它是存在内心感悟的,看不见的是合理的,但不剪出来却是不合理的。

另外,民间剪纸的构架和表现不是某一固定视点静态视觉形象的模拟或再现,而是把感性和理性充分综合的动态辩证。中国民间美术在透视上不追求纵深感,而有着“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辨识。民间剪纸同样体现出这种审美观念,在二维的空间内体现事物的全貌。

采用散点透视的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的构图形式完全摒弃了“焦点”透视的绘画概念,不但打破了时间、空间、比例关系的限制,而且彻底离开了自然景物的特定位置,用形象的主次、对称、均衡的形式法则统一画面。同时,民间剪纸也具有一种散点式的构图方法,即将不同素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甚至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透视点,而作者又能将这些不同素材合理的安排在同一个平面中。这在现实中这是不合理的,但在剪纸中也自然的合理起来。

民间剪纸不受自然物象固有形的束缚,不以外表的模拟为满足,把所有的物象在平面上表现。同时为追求造型的完整性、全面性,又将不同空间、时间中的不同景物进行描绘,充分体现了创造者的绝妙匠心以及求全的审美愿望。

二.造型手段

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同时,受剪纸工艺的限制不宜采取完全写实的手法,只能采用突出表现对象轮廓特征的手法,运用变形、夸张,以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因此夸张和变形成为剪纸中最常用的表达语言之一。夸张变形是人类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无论是仰韶文化的彩陶纹饰,殷商青铜器的图形纹样,还是秦汉的石刻艺术,都是以艺术夸张之美来显示其永恒的艺术魅力。剪纸作为原始艺术的直接承载体,在夸张变形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民间剪纸的表现内容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大多反映劳动人民身边的生活、事物,但它并非只是对其作品所要表现的物象进行简单、直观的模拟,而是超越现实客观表现,通过夸张和变形改变对象的性质、形式等来改变自然原形的惯常标准。

民间剪纸的创造者把剪纸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古图腾的崇拜,是民间剪纸表达的主要内容。而表现这些充满民俗、信仰、哲学的主题,只能从主观出发去想象,这就使剪纸的形象随心所欲,而描绘内心物象离不开夸张的艺术语言。

民间剪纸造型的夸张,是对繁杂内容条理化,规范化的过程,不是对自然客观的描摹。因此,剪纸中的形象比原型更突出,更引人注目。这是由大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源于充实丰富的人生生活。同时,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删繁就简的处理,也是民间剪纸造型的基础。剔除非本质的东西,突出有特征,有性格的部分,化复杂为单纯进行艺术再创造即是民间剪纸的夸张。夸张是在省略的基础上强调对象的特征,对物象最特殊的部分作扩大、缩小、伸长、加粗、变形等的处理,使形象更具特征性和艺术魅力。在很多民间剪纸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造型几乎只能看到眼睛,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眼睛最能传神,所以创造者对人的眼睛进行了夸张的处理。

锯齿式剪纸

民间剪纸的夸张,在为体现物象特征的同时,也要求达到装饰美的目的,并在装饰美的效果中表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理想、愿望等精神追求。为了使所需突出的部分更明确、更集中、更引人注目,往往在物象上添加一些纹饰,以达到完美的装饰性目的。求美的意愿也成为夸张的内容之一。表现人物时,将人物的衣服上缀满花朵;描绘动物时,将动物身上的毛皮夸张成漩涡状,或在其身上直接添加图案,这使原本普通的形象变得通透,体现出很强的装饰性。锯齿形和月牙形是民间剪纸常用的装饰纹样。

民间剪纸的创作过程,是通过夸张的手法经过现实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演化、深化的过程,是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对美的追求、体现的过程。处于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领悟,再经过长期的实践,创作者深谙剪纸的规律,将平衡、参差、疏密以及不规则的线条自由组合,构成美妙的动律和节奏,增添了情趣,丰富了形象的感染力。

三,剪纸的工具及说明: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剪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第2篇:少年宫剪纸小组活动计划

高穴小学:王丽娟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本人从事少年宫活动的剪纸教学,由于学生原来没上过剪纸课,对剪纸只有初步认识,剪纸的方法和技巧极少。大部分同学对剪纸非常有兴趣,但也有少数同学兴趣不大,有的胆小不敢动手,所以开始从简单的图剪起,让他们对剪纸有兴趣,慢慢提高难度。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兴趣,养成细心、耐心的好习惯。

2、剪纸题材来源于生活,要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景物。

3、学会各种折法示意图,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

4、折、画、剪时要大胆细心,使自己的作品富有创造力。

三、活动措施:

1、近距离多演示。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尽量多让学生们观察实物,大胆尝试,多鼓励。

4、发现问题先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四、活动安排:

第一周

熟悉剪纸工具和材料 第二周

学习基本折纸方法

第三周

学习对称的剪法——树叶 第四周

学习对称的剪法——菠萝 第五周

学习对称的剪法——桔子 第六周

学习对称的剪法——萝卜、白菜 第七周

作品展(巩固练习) 第八周

学习三折剪法——蝴蝶 第九周

自由创作

第十周

四角剪法——饼干

第十一周

四角剪法——手绢、蝴蝶 第十一周

五角剪法——五星 第十二周

五角剪法——菊花、五星 第十三周

五角剪法——五星花环 第十四周

自由创作

第十五周

喜字的剪法、窗花 第十六周

自由创作(作品展)。

第3篇:少年宫剪纸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燕子砭镇中心小学少年宫 剪纸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因为原来一直都没有专门上过剪纸课,对剪纸只有初步的认识,剪纸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是知之极少。但也有少数同学对这个兴趣不大,有些孩子是胆子小不敢动手,担心自己剪不好等。所以在最初的几堂课中将专门讲一讲有关剪纸的一些基本知识,从一些简单的图案开始剪起,让他们对剪纸有兴趣,并慢慢提高难度。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剪纸兴趣,养成细心、耐心的好习惯。 2.剪纸题材来源于生活,要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景物。 3.学会看各种折法示意图,了解各种符号的意义。

4.折、画、剪、贴时要大胆细心,使自己的作品富有创造性。

三、教学措施

要想上好一节剪纸课,绝非容易的事,老师说了还要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才行,教学是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所以老师必须在教法上下功夫:

1.对部分学生可以近距离演示多次;

2.充分地调动学生互相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面带点的学习,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3.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不一定马上讲答案,可以先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去解决问题,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4.尽量多的让孩子们观察实物,大胆尝试,多鼓励,及时鼓励。 5.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孩子们多欣赏名家作品。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三月份:

1.学习主题: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点和欣赏要点; 2. 开展剪纸教学; 3.每人完成剪纸作品1幅; 四月份:

1.学习主题: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点和欣赏要点; 2.开展剪纸教学; 3.完成剪纸作品2幅; 4.学生互相交流; 五月份:

1.学习主题:了解民间剪纸艺术和不同地域剪纸风格; 2.开展剪纸教学; 3.完成剪纸作品2幅; 六月份:

1.根据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汇报创作; 2. 材料整理;汇报展览。

总之,我们将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紧紧围绕“让艺术走近校园,走近班级,走近每一个学生”的主题,动员和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剪纸活动中来,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剪纸艺术的快乐

燕子砭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

2017年2月

第4篇: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教案

第一周:

1、介绍剪纸的历史,意义,剪纸的工具(剪刀,刻刀)

2、介绍剪刻的方法:阴刻、阳刻、阴阳刻结合,并做示范。 3 介绍四大技法:方、圆、尖、细。

具体要求:方如转、圆如月、尖如芒、细如须。

4、指导学生做练习,折纸:二折及四折法,主要剪双喜字。

5、展示学生作业并评价。

第二周:

1、内容:练习折纸剪法。

2、欣赏各种折纸剪纸作品,学习其剪刻方法。

3、进行剪纸练习。要求:将纸对折三次或五次后剪自己出所需要的花纹。

花纹可以自定,主要剪五角星及五瓣花,发挥学生创新剪法。细节可以剪也可以用刀 刻。

4、指导学生运用四大技法练习,强调用剪刀注意安全。

5、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三周:

1、 学习内容:练习折纸剪法。

2、欣赏各种莲花剪纸作品,了解莲花的造型特点,学习其剪刻方法。

3、指导学生进行剪纸练习。要求将纸八折,主要以剪莲花图为主,初步认识团花的意义及技法。

4、具体方法:先将纸折后,把要剪的莲花图案画在纸在,然后剪出。

5、指导学生练习,并强调注意点,

6、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四周:

1、 学习内容:学习多种形状的剪纸造型。

2、 展示多幅各种形状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装观摩优秀作品,认 识剪纸的多种造型。

3、 指导学生进行临摹练习:尝试进行方形、圆形、三角形、棱形、 多边形等多种形状的剪法。

4、 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五周:

1、 学习内容:巩固花喜字的剪法

2、 展示多种喜字造型,引导学生欣赏。

3、 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自己设计各种形式的喜字。

4、 指导学生进行剪纸练习,将设计好的喜字造型先画在纸上,再 利用技法“方”剪出。

5、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六周:

1、 学习内容:学习蝴蝶剪法及花纹设计,掌握身、触角、翅膀、 眼的主体结构。

2、 展示多种多种蝴蝶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 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设计剪纸蝴蝶图案。

4、 将设计好的图案画在纸上进行剪刻。

5、 教师指导并强调注意点。

6、 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七周:

1、 学习内容:巩固蝴蝶剪法

2、 欣赏多幅蝴蝶剪纸图案,学习其优点。

3、 在教师的指导下再次进行蝴蝶剪纸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创作花

纹技法“尖”与“圆”的基本功练习,特别是半圆花纹。

4、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八周:

1、 学习内容:临摹喜鹊的剪法。

2、 欣赏喜鹊图片,认识喜鹊的特点。

3、 欣赏喜鹊图案的剪纸作品。

4、 进行喜鹊图案剪纸练习,先将图案画在纸上,再进行剪刻。

5、 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九周:

1、 学习内容:临摹动物虎的剪法。

2、 欣赏老虎图片,说一说老虎的特征,认识老虎威武传神的特点。

3、 欣赏老虎图案的剪纸作品,学习其表现方法。

4、 进行老虎图案剪纸练习,先将图案画在纸上,再进行剪刻。

5、 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十周:

1、 “学习内容:临摹鱼的剪法。

2、 欣赏各种鱼的图片,认识鱼的特点,掌握鱼的基本造型“ 8”

及鱼的身体结构:鱼身、鱼尾、鱼翅、鱼口、鱼鳞等。

3、 欣赏各种鱼图案的剪纸作品。

4、 进行鱼的图案剪纸练习,主练“连年有余”注意谐音“余”即

“鱼”,先将图案画在纸上,再进行剪刻。

5、 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十一周:

1、 学习内容:临摹十二生肖“牛”的剪法。

2、 欣赏各种牛的造型图片,认识牛的特点,初步掌握牛的生理结

构:牛头、牛角、牛身、牛腿脚及牛尾巴。

3、 欣赏有关牛图案的剪纸作品。

4、 指导学生进行牛图案剪纸练习,先将图案画在纸上,再进行剪

刻。强烈牛半身花纹按民族意识去创作。

5、 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十二周、

1、 学习内容:进行创作生肖牛的剪法。

2、 欣赏各种牛的剪纸图案,体会其优点,学习其创意和剪刻方法。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肖牛的剪纸图案设计。强调体现牛的特 点,造型简洁,富有装饰性。

4、 指导学生进行生肖牛图案剪纸练习,先将图案画在纸上,再进 行剪刻。主练“打毛”技术。

5、 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十三周、

1、 学习内容:在学习花、蝶、鱼、字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团花 创作。

2、 欣赏各种兔、牛等图片,认识各种动物的造型。

3、 欣赏各种喜字、春字、花、鱼、蝴蝶的图案的剪纸作品,学习 其创意及剪刻方法。

4、 指导学生进行文字和动物组合图案剪纸练习,先将自己设计的 图案画在纸上,再进行剪刻。

强调注意点:造型简洁能体现出文字和动物的主要造型特点。

5、 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第十四周、

1、 学习内容:临摹团花、棱形、三角形剪纸

2、 欣赏图各种作品,如“牛踏春”,双蝴蝶,喜花等。认识它们

各自的特点,学习设计创意和剪刻方法。

3、 指导学生进行团花、棱形、三角形剪纸图案设计。

4、 进行图团花、棱形、三角形图案剪纸练习,先将自己设计的图 案画在纸上,再进行剪刻。

5、 展示学生作业并作评价。

6、 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及热情。为期末剪纸展进一步做准备。

第5篇:少年宫剪纸兴趣小组总结

2015-2016第一学期少年宫剪纸小组活动总结

张丽 张艳梅

这学期,在学校领导大力的支持和本人积极的组织运作下,开展了剪纸兴趣小组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了今后能更好的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工作,及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特将这一学期来的美术剪纸兴趣小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三.四年级的学生绘画和动手操作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对绘画已有了一些基础,动手操作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加强对绘画纹样的精美及剪制的精细上,在本学期中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效果。

三、四年级学生通过模仿绘画,剪制,训练提高了学生在绘画中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同时通过欣赏和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健康良好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我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学期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的运用美术语言;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展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次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在这学期的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了解,知道剪纸是我们伟大祖国民间艺术宝库里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使学生通过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本学期将加强美术与其历史,文学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在一学期的工作中,有些许收获、也有些许进步,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不足和改进:

1、每班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不多,只有寥寥数人而已,下学期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及能力范畴之内,增加各班的人数,把兴趣小组工作推广到更多的学生。

2、兴趣小组里大多数学生作品一味的模仿抄袭,缺乏创新意识。下学期力争打破学生的一贯做法,开动其脑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作品更加精益求精。

我期待着通过自身的努力拼搏,把工作完成的得更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6篇:幼儿大班剪纸活动《一个变许多》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先对称折叠,然后沿折叠边剪纸的方法。、

2、发现图案连续、对称的结构特点。

3、感受剪纸图案的连贯美,简单评价作品。

活动准备

材料:连续装饰图样三幅;废报纸,长方形彩纸,剪刀,铅笔卡,剪好的图案若干。 活动过程

—、欣赏感受图案数量上的变化,并发现规律。 教师出示花样,幼儿观察。

(小树变变变,1变2;小小苹果变变变,1 变4;小小花变变变,1变8。) 提问: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幼儿个别讲述对图画的理解。

二、教师示范折剪,幼儿观察。

幼儿了解重点:画图案的一边要画在折叠边上;剪必须保留折叠边的一些地方不能剪断。

教师小结:因为纸是折叠的,有好多层,剪一次就是在几张纸上同时剪出相同的图案, 所以会出现几个相同的。

三、幼儿观察图样,发现图案连续、对称的结构特点,

教师:仔细观察图样,这些图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图案连续、对称。)

四、幼儿体验折叠剪的。

1、体验折叠剪。幼儿对称折叠纸样后自由剪。可先用废报纸进行多次练习。

2、教师引导幼儿折纸一定要对称,沿折叠边剪,注意不能剪断的地方,使图案连接起来。

3、尝试创作图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纸上画不同的图案,练叠剪。

教师讲述折叠剪步骤:折——画——剪

4、幼儿自由创作。

五、幼儿互相介绍、欣赏自己的作品,简单评价同伴的作品。

上一篇:富爸爸穷爸爸书评下一篇:2018社区创城工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