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导游词长城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英语导游词长城

导游专业英语教学创新实践探究

[摘 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以及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来中国生活、工作和旅游,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英语导游的数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导游专业的英语教学显得愈加重要。主要就当前导游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导游专业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的有效策略。

[关 键 词] 导游专业;英语教学;创新实践

[

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我国的旅游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对导游需求数量及质量的进一步增加。英语作为国际上的通用语言,它在各国间的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导游来讲,亦是如此。所以现阶段导游专业英语教学尤为重要。然而,从现阶段职业教育导游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形势并不是很乐观。

一、当前职业院校导游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导游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职业院校认为专业课的开展才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学校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专业学科的建设中,从而忽略了其他辅助学科教学的重要性。对导游专业教学来说也不例外。很多职业院校在开展导游专业教学的过程中,片面地认为只要学生具备了做导游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组织解说能力即可,忽视了英语在导游专业的重要性。

(二)职业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

职业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农村学校,因为教学资源和环境的局限性,导致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口语表达能力弱,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且对英语学习兴趣和信心不高。

(三)导游专业英语教材选用和编排不合理

导游专业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其专业英语教材的编排理应具有自己的特色。然而,从目前职业院校导游专业现用的英语教材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在大部分职业院校导游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大都是统一的英语教材,即没有区别的、不具备任何专业特色的教材,这必然会影响导游专业英语教学的效果。

(四)导游专业英语教学师资力量薄弱

在目前职业院校中,大部分导游专业的英语教师就是由一般英语教学的教师兼任的,甚至是非英语专业教师转型而来的。虽然他们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但是缺乏导游专业相关知识,以至于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学的重点依旧停留在英语词汇和语法等的记忆上,而不能充分结合导游特色,突出导游领域专业词汇以及特有风俗习惯等,这使导游专业英语教学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

二、导游专业英语教学创新实践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对导游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往来日益频繁,国际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闲暇之余放松的一种主要方式。此时,导游作为人们旅游的重要向导,其英语运用能力至关重要。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培养导游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对英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比如,可以在导游专业课程安排上,适当增加英语教学所占的比重;更新英语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加大英语教师培训培养,给教师提供实践的机会;改革评价模式,增加英语口语实践考评内容;积极宣传导游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合理选用和编排导游专业英语教材

新时期职业院校导游专业英语教材必须涵盖旅游专业词汇以及地理、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以达到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旅游英语知识,进而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目的。所以要想真正实现导游专业英语教学的作用,职业院校就必须合理选用和编排导游专业英语教材:(1)以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为主进行编纂教材内容。(2)企業参与教材编纂,提供合作景点的英文导游词和真实的导游案例。(3)结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教材中增加师徒英语手记等。(4)增加导游英语实战口语演练经典句型。

(三)提高导游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职业院校要积极引进导游专业英语教学方面的专业人才,即引进的这些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也要具备一定的导游专业知识,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出自己的创新实践。同时,聘请旅行社或景区经验丰富的英语导游进入课堂,在担任英语导游教师的同时,还对导游专业的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定期组织外聘教师和英语教师开展教研、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以实现教师教学优劣的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着力增加导游专业学生实践的机会

职业院校开设导游专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导游人才,而人才作用的发挥,则主要是通过实践。所以,职业院校要利用自身校企合作的优势,着力增加导游专业学生实践的机会。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学生才能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导游能力。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进行改正和完善。

综上所述,有效开展导游专业英语教学是现阶段旅游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导游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职业院校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英语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白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

[2]田丽华.浅谈职高导游专业语文教学探究[J].学周刊,2015(25).

作者:陈靖

第2篇:地方高校英语导游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摘要】英语导游是英语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导游学科知识和全面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内容依托教学为指导提高语言学习和导游知识的全面融合,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英语导游人才。

【关键词】地方高校 英语导游 人才培养 策略研究

一、引言

随着中国入境游人数的逐年迅猛增长,英语涉外导游面临人才短缺的局面,这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人才是旅游事业根本所在,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是旅游工作的当务之急。”据最新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入境旅游达到1.28亿人次,较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长了将近70倍,年均增长12.6%;国际旅游收入从2.63亿美元增加到565亿美元,增长213.8倍,年均增幅达到16.1%。 英语导游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地方高等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将在分析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的背景下,在生态旅游背景下,探讨英语导游人才需具备什么样的专业能力和素质以及地方高校在合格英语导游人才方面的培养策略。

二、英语导游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1.具备准确熟练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是英语导游的工作语言,准确熟练的英语表达是一个优秀英语导游的重要能力,是准确表达思想,传达意义,沟通感情,互动交际的基础。具备这个能力需要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本功和熟练的英语听说技能,具体来说,英语词汇量要丰富,能满足口语和书面表达的需要,词汇量至少需要达到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大纲规定的词汇要求;语音准确自然,语流顺畅,这是准确语言交际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音节、语音语调、重音、省音、连读等语音知识;语法规则运用规范得体,能够熟练运用语法规则准确连贯的表达思想;英语听说能力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良好的听力是理解外国游客进而交流的基础,不能听懂游客的问题和需求就谈不上服务。扎实的语言知识基本功和听力技能都是英语口语表达流利性和准确性的保证。

2.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广义上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的生活方式,包括信仰、习俗、目标、机构、技术以及带有群体生活特色的语言。中西方由于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原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差异,当然语言差异也是文化差异的一部分。英语导游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沟通交流需要对文化差异有较强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文化差异体现在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各方面,仅在语言方面就表现在问候语、称呼语、感激语、颜色词、数字、习语、谚语、禁忌语等多个方面。如禁忌语方面,在西方人们很重视自己的隐私,有关年龄、收入、家庭背景等私人信息是不适合谈论的。跨文化交际不但包括语言交际,也包括非语言交际,而且非语言交际也是表达思想和感情,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如体态语、副语言、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等,比如在说英语国家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表示“吃饱了”,而在中国却表示“杀头”;还比如中国人握手时经常保持一段时间,而且身体相互靠近,而在英语国家两人以手相握手,然后马上松开,两人身体也随即拉开。如果英语导游不能准确理解这些手势语,在工作中就有可能引起尴尬或误会。

3.掌握汉译英翻译的技巧和方法。英语导游在工作中还要掌握基本的汉译英技巧和方法,一般来说,英语导游的翻译能力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园林建筑和风土人情方面的文字的翻译,这些旅游资源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诗歌、对联、书法、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等,这类内容的翻译具有文化对应词少,即存在词汇空白现象的特点,所以英语导游在翻译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时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如增译法、缩译法、类比法、释译法、展示法等。英语导游的翻译过程就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他们是“文化的传播者”,所以翻译时应遵循“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的原则,导游词应尽量保持中国文化信息。同时,除必要的翻译方法外,英语导游平时应注意积累与此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已经约定俗成的译法,如孔子、孟子被翻译为Confucius、Mencius,不能简单的用拼音去翻译。

三、英语导游人才培养策略

地方高校培养英语导游的途径主要有旅游英语专业、英语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等,培养复合型英语导游人才既需要重视学生英语专业能力的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掌握翻译的技巧和方法,熟悉中西方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要重视导游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针对不同类型的培养方式在教学模式方面也存在着区别,但总的来说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内容依托促进学生导游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水平同时提高。英语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英语导游人才方面存在着英语语言学习和旅游基础知识学习得不到同时重视的问题,内容依托教学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思路。内容依托教学是一种通过主题或学科内容教学达到外语习得目的的教学理念,将学科内容知识和语言的学习结合起来,简单来说就是用外语教授某一学科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既可以习得外语,又可以掌握学科知识。内容依托教学主张根据学生的需求围绕学科知识这个核心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教学,分为主题式、保护式、附加式等模式。根据内容依托理念,旅游英语基础知识以英语为学习媒介,教师通过围绕某一主题的若干话题进行英语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基于旅游知识的任务过程中习得英语。内容依托模式能较有效地解决语言学习与专业培养相脱节的不足,使英语语言学习和旅游知识学习得到同步提高。

2.采取“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训”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英语导游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也需要掌握系统的旅游专业知识和导游技巧,这样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课堂里是培养不出来的,必须以课堂理论知识学习为基础,构建“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重点解决英语语言知识技能和导游知识的融合问题,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研究式、任务型、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如英语演讲、英语话剧表演、英语辩论、涉外英语导游知识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校内实践是指学生在校内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的模拟导游情景进行涉外导游实践,教师设计导游活动的情景,师生共同参与从迎接、入住酒店、前往景点、景点解说、用餐到送站等导游的工作过程,学生在课内实践环节将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情景相结合,这个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校外实训是应用型英语导游培养的关键环节,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与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建立合作关系,本着人才共育的理念,学生实习期间在真实的旅游景点通过临时导游、随团见习等形式进行英语解说训练,提高了学生对旅游景点的直观认识,增强了临场应变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环节,学校可以聘请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英语导游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指导或教授实践性强的课程,并且在学生实训期间给予指导和帮助。

3.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在网络多媒体资源日益成为教学的有益补充的背景下,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尤为重要。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具有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等特点,多媒体能够提供声音和图文一体化的丰富信息,能够提供丰富的导游知识和语言学习资源,能够提供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不但是教师课堂的好帮手,也是学生课外学习的有效辅助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的养成需要教师从学习策略培养、教学评估等多方面入手。学生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提高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学生主动建构导游知识体系都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英语导游是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是促进中西跨文化交际的纽带,是涉外旅游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英语导游人才培养,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干映锋.浅析高职学生英语导游能力培养策略[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李金早.开辟新常态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天地-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工作报告[EB/OL].http://www.cnta.gov.cn/html/2015-1/2015-1-26-%7B@hur%7D-51-29492.html.

[3]刘杰英,廖晓敏.基于工作过程的导游英语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14).

[4]赵丽.英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6,(18).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河北生态旅游背景下英语导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HB14SH004。

作者:杜淑萍 王晓杰 朱丽梅

第3篇:文旅融合:导游英语课程的母语文化导入

摘    要: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必然导致导游英语课程更多地涉及文化教学,尤其是本土文化的融入,母语文化融入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本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化教学的成功与否,具体的文化融入策略至关重要,导游英语课程中的母语文化融入亟须厘清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关系、在文化输出中基于学生实情、在文化呈现中注重挖掘文化元素、在文化导入中变革教学模式。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导游英语    母语文化

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文旅深度融合,近年来母语文化融入教学已成为专门用途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热点研究之一。《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相关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将母语文化元素导入导游英语教学实践,对提高导游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旅游业、服务业涉外服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必将促进大学生,尤其是旅游类高职生,在对外文化传播中立足本民族文化,把碎片化、表层化的母语文化元素与旅游资源有效融合,实现诗意与远方的共赢发展。

一、母语文化融入的重要意义

任何语言教学都是一项跨文化互动、交流的双向动态教育活动,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观察、描述、分析和解释交际现象,还要积极阐释在多元社会文化语境中“本我文化”和“他者文化”如何促进或阻碍跨文化交际[1](68-69)。英语课堂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但是过于强调英语国家文化,甚至导致“中国文化失语”的局面亟须得到扭转。本族文化是一个人的文化之根,一个没有本族文化根基的人将会成为无根之萍,在多元文化中找不到自己的方向[2](125-128)。只有了解母语文化的英语学习者才能对目的语文化进行更深入的剖析与取舍,并将本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传播给西方,成功有效地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母语文化融入教学的重要性在于通过语言学习达到文化学习的目的,同时凸显中国本土文化,比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特点及对人类文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3](57-59),从而进一步培养民族自豪感与本土文化自信。

二、导游英语课程母语文化融入的关键问题

1.文化输出中亮明“中国身份”以区别于过去英语教育领域的“文化立场”。

一直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侧重对目的语文化的导入,普遍强调西方文化知识对于英汉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在导游英语课程中实施母语文化元素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融入,使学习者在中国文化对外输出中亮明“中国身份”,导游英语教学中对于母语文化元素融入的目的指向有别于其他的群体性自我融入,直接促使英语语言的学习者与使用者从中获得自我身份认同、本民族自豪感及本土历史延续感,从而增强本民族文化自信。

2.文化呈现中反思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正迁移属性。

中国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与掌握需要已有的相应母语文化内容做基础,如以母语文化作为先行组织者,提供给学生认知外来文化的前提知识,当母语文化元素与目的语文化具有可转移性时,母语文化的此种正向迁移属性便成了学习者嫁接新旧文化知识的桥梁,稳定性和可辨别性能有效促进英语文化意义的生成。西方文化的习得过程亦提供了母语文化思维的新角度,促使学生在了解外族文化、借鉴外族文化的基础上正视文化冲突,勇于提出合理的解释并展开讨论,逐步建立对本族文化的反思意识及抵御不良外来文化的能力,在两者交互中形成独立的文化认知系统[4](52-54)。

3.文化导入中重视英语中国本土化变体——“中国英语”的特征。

英语学习者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母语与本土文化的影响,从而产生各种本土化变体,但在导游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厘清“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的本质区别,因为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还承担着传播本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亟须对母语文化加以敬畏与保护。中国学生在表达中国文化各领域的特色内容时,在汉语思维与中国鲜明文化影响下必然产生中国特色词汇、句式及语篇的融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传递地道的中华文化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表达真空,这时母语文化中的独立事物、意念与思想传统需要通过音译、语义的再生重组进入西方国家,目的语与源语之间基于文化交流的良性移植在导游英语教学中需要得到放大和更多关注。

三、母语文化在导游英语教学中的融入策略

1.在文化教学中协调语言教学与文化导入关系,化解矛盾。

语言教学是导游英语课程的基础与平台,而母语文化要素的融入则是导游英语教学的重点和依据,文化融入亦可进一步促进和辅助语言教学。具体到导游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提取英语语料中显性及隐性的母语文化要素,充分考虑具体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导游英语教学内容的契合性与难易梯度,中国文化要素在西方文化中的对等表达与接受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情、文化元素内容与课堂推进效果等不断调整语言训练与文化传授比重,细化母语文化元素按体系在课时中详细分布等。此外,教师授课时还需妥善化解英语教学的“标准性”与中国文化“母语特点”间的矛盾、中国文化概念的独有性和英语语言表达规范性间的矛盾,处理好具备较高统一度的全国性文化内容和具有较为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文化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时既可用英文大体简介中国文化元素概况,又能娴熟详细地对外传播家乡或区域的地方特色文化,当好中国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双料”传播使者。

2.在文化输出中基于学生实情,确立渗透原则。

导游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是使学生能够用英语与西方文化背景的游客进行准确流利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向游客有效地表达与传播本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及民俗风情等。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遵循文化融入教学的适应性、阶段性、实用性三原则,教学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弱的现状,精心编排母语文化元素如何巧妙地融入导游英语课程的体系,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适时、适量、适当地在导游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母语文化元素,通过对比教学提高学生对于中西文化差异的鉴赏力。在课程巩固与训练阶段,可根据教材内容将文化內容与日常交际关联起来,并结合涉外旅游工作岗位,将文化教学融入日常语言技能训练中,保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英语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在文化呈现中挖掘文化元素,优化课程内容。

母语文化融入的着落点最终还是要在课程内容中呈现出来,导游英语课程在内容编排上要整合现有选编教材,充分挖掘中国历史文化元素、地方传统艺术文化元素与民俗文化元素,并结合当今社会的基本国情,补充新兴热点文化元素,关注其中蕴含的物质内容、制度内容与思想观念内容的可传播性,现时的与亲身经历的文化体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热情与参与度,必要时可建设茶艺、书画、礼仪、唐装汉服等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室与实训室。在遴选教材与自编讲义的过程中,编者可精选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以英文导游证现场考试及导游服务大赛文化知识专项赛题为依据,联动现有导游基础知识双语课程,与外教专家通力配合找出对外传播性痛点,解决中国传统文化及地方文化传播中的突出难点难题。同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与自媒体传播的高效与影响力,综合考虑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加以精选内容并辅以微信公众号图文推送,营造母语文化和地方文化浓厚的习得氛围,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并借助蓝墨云班课、雨课堂等平台综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文化融入教学课时不足,学生在课堂学习时意犹未尽,课后不再想起的怪象难题。

4.在文化导入中变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

教师要在侧重培养听说读写译等英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进行横向母语文化导入,将英汉文化差异比较与鉴别贯穿词汇、句式教学及学生思维方式之中,开展目的语—母语文化双向传输、文化表演展示法、生产性学习、产出导向法、内容与语言整合性教学法、内容依托式教学法等母语文化导入教学策略改革尝试,在导游英语课程中延伸比较型引入、拓展型引入及契合型引入母语文化元素教学理念,逐步构建“4—2—3—1”文化教学新模式: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次梳理、英汉文化差异的分析教学、文化实践教学、文化串联教学这四个教学前准备步骤;开展课内、课外两种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导游英语课程中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改善升级文化学习环境;融合运用传统模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开放式课堂教学这三种教学工具;使学生从自身出发,通过努力不断提高中西文化鉴别能力与母语文化的表达和国际传播能力。

四、导游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融入

1.有效整合相关教材,补充本土文化元素,形成地方特色教材。

要实现旅游类英语课程中语言文化的本土化融入,最佳切入点应从教材内容入手,增补中国文化元素内容,编者应基于学生当前英语知识认知水平,对文化元素内容进行合理筛选。课程资源可不限于传统文本形式,补充音视频及电子读物,使教学内容更生动形象。同时,在课程中补充地域文化元素,如江苏文化教材编写可融入楚汉文化中的江苏梆子、吴文化中的苏绣、金陵文化中的云锦织造、淮扬文化中的扬剧等代表性元素,形成地方特色校本讲义或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本土文化自信。

2.开展文化对比教学,实现生产性双语文化。

开展英汉文化对比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英汉语的表达差异,提升英语语言运用准确性,培养对两种文化的品鉴、扬弃与贯通能力,并实现学生在英语语言实际学习过程中对文化元素的自主探索。英汉文化得以在学生身上形成互动,逐步培养文化创造力,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促进。教学中可对中西相似的文化主题进行横向比对,引导学生探寻中西文化共核,更助其领会不同文化现象、文本与事件彰显出的显/隐性的经典思想和核心价值理念,在关联、对照不同文化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其继承、弘扬与传播本土文化的自觉性与执行力。

3.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灵活化解课时不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单靠一门课或几堂课实现融入不太现实,授课课时不足,中国概况类的文化元素宏观介绍可以通过打造系列微课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精选文化元素打造金课,全面提高课堂文化融入水平与增强效果,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解决单门课程或课程群课时不足问题。

4.课程考核增加中国文化元素,切实提高传播能力。

旅游类英语文化融入教学的落地还需通过考核手段,增加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内容,考查学生对本土文化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际运用及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有效对外传播能力。授课教师要调整、优化、创新考核机制、内容与形式,以激发学生持续学习中国文化的动力,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品鉴与传播能力。

五、结论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趋势,涉外旅游服务岗位的跨文化交际属性,决定了在导游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融入十分必要,既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民族自豪感,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与对外传播能力,提升英语目的语的运用准确性。导游英语课程在进行母语文化融入时,要考虑学生实情,借助信息化等多种手段,不断创新文化教学新模式,增强教学效果。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的导游英语课程成为旅游类专业学生积极吸收本土文化和异国文化并加以比较鉴别的平台,使其自觉成长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使者,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Scarino,A. 2009.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apability in Learning Languages: Some Issues and Considerations[J]. Language Teaching,2009(1).

[2]刘欣.英语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5).

[3]李桂苓.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导入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8).

[4]刘敏.英语跨文化交际目标的重新审视与教学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8).

基金项目:本研究是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9SJA2253):文旅融合视域下母语文化元素导入高职英语教学模式与策略研究、2019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9JSJG459):COVM四联新生态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外语类课题(19SWC-041):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ESP“金课”教学体系构建与资源建设研究——以烹饪英语为例、2018年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8XJY004):文旅融合视域下的中国传统文化渗透研究——以《導游英语》课程为例、2019年度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立项课题(2019ZYS06):传承江苏非遗文化与大学英语教改的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叶丁

第4篇:万里长城英语导游词

长城的导游词-万里长城英文(英语)导游词

In the north of China, there lies a 6,700-kilometer-long (4,161-mile-long) ancient wall. Now well-known as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t starts at the Jiayuguan Pass of Gansu Province in the west and ends at the Shanhaiguan Pass of Hebei Province in the east. As one of the Eight Wonders in the world,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has become the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ts culture.

Lots of beautiful legends and stories about the Great Wall took place following along the construction, and since that time these stories have spread around the country. Those that happened during construction are abundant, such as Meng Jiangnu‘s story and the legend of the Jiayuguan Pass. Meng Jiangnu‘s story is the most famous and widely spread of all the legends about the Great Wall. The story happened during the Qin Dynasty (221BC-206BC). It tells of how Meng Jiangnu‘s bitter weeping made a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collapse. Meng Jiangnu‘s husband Fan Qiliang was caught by federal officials and sent to build the Great Wall. Meng Jiangnu heard nothing from him after his departure, so she set out to look for him. Unfortunately, by the time she reached the great wall, she discovered that her husband had already died. Hearing the bad news, she cried her heart out. Her howl caused the collapse of a part of the Great Wall. This story indicates that the Great Wall is the production of tens of thousands of Chinese commoners.

Another legend about the Jiayuguan Pass tells of a workman named Yi Kaizhan in the Ming Dynasty (1368BC-1644BC) who was proficient in arithmetic. He calculated that it would need 99,999 bricks to build the Jiayuguan Pass. The supervisor did not believe him and said if they miscalculated by even one brick, then all the workmen would be punished to do hard work for three year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one brick was left behind the Xiwong city gate. The supervisor was happy at the sight of the brick and ready to punish them. However Yi Kaizhan said with deliberation that the brick was put there by a supernatural being to fix the wall. A tiny move would cause the collapse of the wall. Therefore the brick was kept there and never moved. It can still be found there today on the tower of the Jiayuguan Pass.

In addition to the above-mentioned storie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Wall, there are also plenty of stories about current scenic spots. A famous one is the legend of the Beacon Tower. This story happened during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11th century BC-711 BC). King You had a queen named Bao Si, who was very pretty. King You liked her very much, however Bao Si never smiled. An official gave a suggestion that setting the beacon tower on fire would frighten the King‘s subjects, and might make the queen smile. King You liked the idea. The subjects were fooled and Bao Si smiled at the sight of the chaos. Later enemies invaded Western Zhou, King You set the beacon tower on fire to ask for help. No subjects came to help because they had been fooled once before. Thus, King Zhou was killed by the enemy and Western Zhou came to an end.

Beautiful stories and legends about the Great Wall help to keep alive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n each dynasty after the building of the Great Wall, many more stories were created and spread.

第5篇:英语导游如何用英语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长城

(take out the picture of Great Wall and show to your tourists)As you can see from the picture, the wall is great in beauty, with its long arms resting on rolling hills and its towers peering across the valleys. The wall stretches across more than half of China, from the sea in the east, pass Beijing, to Gansu Province in the west. As a total lengt

备注:1 英寸=2.5400 厘米

1 码=3 英尺=0.9144 米

1 英里=1760 码=1.6093 千米

1 海里=1852米=1.1500英里

1 英里≈3.22里

As we learned before, the Great Wall, known as Ten—Thousand-Li Long Wall, is considered the premier(第一)defense project in the world as well as in ancient China in terms of the long duration of its construction and large scale and scope. According to US astronaut(宇航员) Armstrong who was the first man to set foot on the moon,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one of the two most conspicuous(显著的) man—made objects on earth spotted by human eyes in space. Its magnificence credited it as one of seven world wonders in the Middle Ages along with the Colosseum in Rome(罗马圆形大剧场, 建于公元80年,耗时5年,至今大部分尚存),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s, etc. Many of its sections and gateways have successively been designat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s major preservation unites of cultural relics of national importance since 1961. In the 1987, it was registered in the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长城,也称万里长城,不仅是我国古代而且也是世界上历史悠久、规模最为宏大、连续修筑时间最常的一项防御建筑工程,根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报道,从太空回望地球的时候,中国的长城是地球上最明显的两处人工构筑物之一。由于长城工程的奇特雄伟,在几百年以前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被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的许多地段与关隘自1961年起相继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Training tips 训练提示

本次所带旅行团是美国学生,对他们讲长城的地理位置,长度等并没有太多的概念。所以,我们在给旅行团成员作长城的总体介绍时,通过提前准备好的长城的图片来展示它的地理位置和长度。我们常常以“万里长城”来形容长城的长度,这对华人来讲,无可厚非,因为“里”是一个我们中国人很熟悉的长度单位。而我们的对象是美国人,若以他们所熟悉的“英里”来表达我们中国长城的长度,就在无形中拉近了两种文化的距离。但是4000英里从直观上对游客朋友来讲,仍然很难理解到底有多长,于是,就进一步结合游客朋友所熟悉的自己国家的城市New York City,来告诉他们那个长度到底是多长。这样,游客的脑海里就有了一个生动的画面,知道长城的不同寻常。

中国的长城世界闻名,其雄伟浩大的建造工程使无数游客为之震撼与惊叹!但是,对于,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可能又不好外国游客还不曾知晓。The story goes like this: the moving story is about the lady called Meng Jiangnv. The newlywed who traveled a long way to join here huaband suffered a great deal on the way only to find that her husband had died of exhaustion on a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Great Wall. And her teardrops welled up and poured forth to become a stream that washed away part of the walls foundation. 如果我们英文导游员能用流利的英语将这个精彩感人的故事娓娓道来,将其渗透到长城的介绍中来,一定会为我们的讲解内容增色不少。

第6篇:长城导游词

亲爱的旅客们: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现在我们游览的地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长城。那是多么兴奋啊,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长城,对北京留下美好的回忆。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是我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爷爷说得。其实长城不只是一座,而是很多座。在两千年的时候,秦代长城、明代长城和汉代长城,现在在你眼前,这座长城是明代长城修筑的,明代长城是这三代中,保存的最好的。

游客们,我们身为祖国的儿女怎么不上去游览一番呢?有着今天这样的长城,是古时候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们,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多少的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是在四年级中17棵《长城》那儿。没错呀,长城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啊!

长城总长约6700公里,多巨大的数目啊!要不怎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呢?长城李最著名的是八达岭万里长城。八达岭长

城随着山势连绵起伏,站在长城上鸟瞰,一片绿海,不见者尾。

游客们,在游览过程中,千万不要随便破坏公物,长城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在历史上,确实是个伟大的奇迹。

颐和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就有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

颐和园在北京西北部海淀区境内,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上着名的游览胜地之一,属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颐和园原是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公元1750年,乾隆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今名,作消夏游乐地。到1900年,颐

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解放后不断修缮,才使这座古老的园林焕发了青春。

颐和园的面积达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3/4。整个园林以万寿山上高达41米的佛香阁为中心,根据不同地点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楼、阁、廊、亭等精致的建筑。山脚下建了一条长达728米的长廊,犹如一条彩红把多种多样的建筑物以及青山、碧波连缀在一起。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着,是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

颐和园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部分组成。总面积290多公顷。万寿山上依山而建的佛香阁、铜亭,临湖畔建的千米长画廊、昆明湖中的十七孔桥和石舫等都是游人必到的景点。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离城约10公里。既可以坐郊区公共汽车,也可以坐专线游览车前往。

这座巨大的园林依山面水,昆明湖虽大,但水面并不单调,除了湖的四周点缀着各种建筑物外,湖中有一座南湖岛,由一座美丽的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在湖的西部,有一西堤,堤上修有六座造形优美的桥。

颐和园里有许多景点是效法了江南园

林的一些优点。如谐趣园就是仿无锡寄畅园建造的。西堤是仿杭州西湖的苏堤。

颐和园前山的正中,是一组巨大的建筑群,自山顶的智慧海,往下为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排云门、云辉玉宇坊,构成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的两边,又有许多陪衬的建筑物。顺山势而下,又有许多假山隧洞,游人可以上下穿行。颐和园的后山,其设计格局则与前山迥然而异。前山的风格是宏伟、壮丽,而后山则是以松林幽径和小桥曲水取胜。

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颐和园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我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

第7篇:长城导游词

长城导游词一:

各位朋友:

早上好!我叫XXX,是悠然旅行社的导游,今天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你们就叫我XX好了!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景观是享誉世界的长城。长城是世界珍贵的历史文物,希望大家爱护长城,可不要乱扔垃圾、乱写乱画哦!

长城历史悠久,有2000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56年,楚国方城是关于长城的最早记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24年,将原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加以修缮,连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泯县)北傍阴山,东到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城,至今还有遗迹残存。此后,汉、北魏、北周、北齐、隋历代都修筑过长城。

明代为了防御异族的入侵,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全长6700公里,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我们今天游览的这一段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位于八达岭。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八达岭脚下。游客朋友,请大家抬头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请大家跟我走上长城,看:长城的城墙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城台,是古代用来屯兵的堡垒。据说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城墙顶上还铺着十分平整的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大概二三台汽车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许多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口,供瞭望和射击用。

朋友们,看看你的脚下是什么?猜猜有多重?告诉你们吧!这是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呢!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双手,一步一步抬上那陡峭的山岭。这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

这就是长城!这就是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朝朝暮暮,迎大海日出,送戈壁落照,或翘首于峰巅之上,或俯身于峡谷之中,跌宕起伏,绵延千万里的万里长城。长城它是这样的气魄雄伟,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各位游客,今天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合作。雄伟的万里长城永远恭候您的光临!

长城导游词二:

亲爱的旅客们:

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现在我们游览的地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长城。那是多么兴奋啊,希望大家能够多了解长城,对北京留下美好的回忆。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是我国第一任主席毛泽东爷爷说得。其实长城不只是一座,而是很多座。在两千年的时候,秦代长城、明代长城和汉代长城,现在在你眼前,这座长城是明代长城修筑的,明代长城是这三代中,保存的最好的。

游客们,我们身为祖国的儿女怎么不上去游览一番呢?有着今天这样的长城,是古时候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们,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多少的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句话是在四年级中17棵《长城》那儿。没错呀,长城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啊!

长城总长约6700公里,多巨大的数目啊!要不怎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呢?长城李最著名的是八达岭万里长城。八达岭长城随着山势连绵起伏,站在长城上鸟瞰,一片绿海,不见者尾。

游客们,在游览过程中,千万不要随便破坏公物,长城是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在历史上,确实是个伟大的奇迹。

第8篇:长城导游词

大家看,我们已经到长城脚下了,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登上长城做好汉!

八达岭长城如同一条沉睡的金色巨龙,静卧在崇山峻岭之间,保护着祖国一片大好江山。这一块块古老的城砖,就是龙身上一片片鳞甲;这一个个巨大的堡垒,就是龙身上的龙鳍……。我们现在攀登的八达岭长城在各段长城中保存较完好,因此它最受人青睐。古代,总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发动一百八十万民工,将各国长城连接成万里长城。中间还有个故事:早时候是用泥和热水来粘城砖,筑长城的。一年冬天,燕国民工用来烧水的大锅漏了,架锅的石头一碰热水就炸出许多白粉,碰到水有涨成一团团白面面儿。大家觉得白面面儿比泥还粘,就用它来粘城砖,筑长城,效果很好。后来,秦始皇知道了,便腾出一座城让燕国民工住,让他们为自己烧白粉,并把那座城命名为燕京。白粉就是现在的石灰,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而燕国人民烧石头的山,叫燕京山脉。

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好汉坡,登上它我们就是一个好汉了,扶好铁扶手,我们!

尊敬的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来到长城游玩,希望我们的服务能让您多一份欢乐,也希望您能玩得开心,玩得尽兴,玩得满足。

接下来,我先向诸位介绍一下长城的概况。

长城位于北京的北面,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各个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就在自己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防御北方匈奴的入侵,便将各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

长城,远远望去像一条长龙,在巍巍群山之间蜿蜒盘旋。它全长一万三千多里。国父孙中山参观长城后,评价道:“中国最有名之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我们今天游览的是修筑在八达岭上的一段长城。这段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烽火台”,也就是方形 的城台。在这“烽火台”上,周幽王还曾经导演过一起“峰火戏诸侯”的历史闹剧。

在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动用了百万之众,竟占全国人口的1/20!想当初,古代人民艰苦劳动,才把那一块块重达千斤的条石、城砖抬上这峭壁深壑。因此,为了尊重古代的劳动人民,我在此提几点要求:

1. 不要乱涂乱画。

2. 不要把塑料袋、废纸等垃圾随手丢弃。

3. 不要破坏建筑物。

长城导游词

长城,用“举世无双,独一无二”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今天,就让我们怀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心态登上它,领略它的雄伟,壮观。大家看,我们已经到长城脚下了,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登上长城做好汉!

八达岭长城如同一条沉睡的金色巨龙,静卧在崇山峻岭之间,保护着祖国一片大好江山。这一块块古老的城砖,就是龙身上一片片鳞甲;这一个个巨大的堡垒,就是龙身上的龙鳍……。我们现在攀登的八达岭长城在各段长城中保存较完好,因此它最受人青睐。古代,总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秦国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发动一百八十万民工,将各国长城连接成万里长城。中间还有个故事:早时候是用泥和热水来粘城砖,筑长城的。一年冬天,燕国民工用来烧水的大锅漏了,架锅的石头一碰热水就炸出许多白粉,碰到水有涨成一团团白面面儿。大家觉得白面面儿比泥还粘,就用它来粘城砖,筑长城,效果很好。后来,秦始皇知道了,便腾出一座城让燕国民工住,让他们为自己烧白粉,并把那座城命名为燕京。白粉就是现在的石灰,燕京就是现在的北京,而燕国人民烧石头的山,叫燕京山脉。

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好汉坡,登上它我们就是一个好汉了,扶好铁扶手,我们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参观的八达岭长城是明朝修建的。为防御外敌入侵,秦朝,汉朝和明朝共修建了一万三千多里长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长城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大家看,长城全部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砌筑而成的。城墙外沿那两米多高的成排建筑叫垛子,垛子上面的方形口子是望口和射口,是打仗用的。城墙顶上那一座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这样打仗时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各位游客,那时可没火车,汽车,也没起重机,这一块块有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以及建筑材料都是靠人力抬上去的,是现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壮举,难怪世界上都公认它是一大奇迹!

参观了长城,大家要记住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只有亲眼目睹了先辈们的这一伟大创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汉! 今天就参观到这里,欢迎下次再来!谢谢大家!

颐和园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导游,姓米,你们可以叫我米导。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游览北京的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是我国重点保护单位,已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持它的清洁。我们首先来到的是颐和园最有名的长廊。这条长廊共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看,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缤纷的画,如:花草、人物、风景等,你们相信吗?这几千幅画竟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现在来到了万寿山脚下,仰望山上,那座闪闪发光的八角形宝塔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宫殿,就是排云殿。请大家在上山时仔细观赏。一小时后咱们在山顶会合。咱们现在就站在万寿山山顶,这里是欣赏颐和园的最佳位置。我们的正前方就是昆明湖,游人常说它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你们是否有同感?看,昆明湖多大,它周围的堤岸更长。看到湖心的小岛了吗?大家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到小岛上去玩。我们现在就站在十七孔桥上,因为这座桥有十七个孔洞,所以叫十七孔桥。在桥的旁边的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些小狮子姿态不一,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颐和园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要带大家去颐和园游玩,希望大家在颐和园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叫黄嘉仪,你们叫我黄总导。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廊。你们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

七、八百米长,分成二百三十七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花,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你感觉到了吗?

大家看,我们现在走到了长廊的尽头。我们面前就是万寿山。大家抬头向上看,那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游览一下昆明湖吧!你们看,昆明湖多美呀!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颐和园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你们看那,还有湖心岛和十七孔桥,请你们自己细细观赏吧!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希望你们下次来,我还是你们的导游。

颐和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赵,叫赵缘,大家可以叫我小赵。

今天我们游览的景点是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始建于1750年,曾两次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掠和破坏,但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颐和”是颐养天年、身体健康的意思。当年,慈禧太后选用“颐和”这个园名,是盼望能够养好自己的身体。

各位游客,颐和园最有名的就是长廊。看,绿色的柱子,红色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了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画着美丽的图。但在上千幅图画中,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旁的风景优美,栽满了花木,一种花没谢,另一种花就开了。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好,现在抬头,大家看到那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了吗?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正在万寿山上。向下望,颐和园的大半景色尽收眼底。郁郁葱葱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色的宫墙。正前面,是昆明湖。湖上的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滑过。向东眺望,隐隐约约地可以望见几座古城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许许多多的垂柳,风光美丽极了!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我们可以从石桥上走过,去小岛游玩。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石桥上了。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狮子,没有两只是一样的。

各位游客,今天的旅途到此结束,相信这次旅行一定能为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世界遗产——秦兵马俑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xxx的导游。我叫xx,大家可以叫我徐导。

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安临潼,大家一定都知道了,今天我介绍的是秦始皇的陪葬品——兵马俑。

陵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现在墓封土高43米,底部周长1700余米,筑有内外两重量土城恒,周长3890米。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坑,呈长方形,东长23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置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部空档的过洞中。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大家往这边看看,你们知道这个身体魁梧,头戴竭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的兵马俑是什么俑吗?对了,它就是将军俑。 我再介绍介绍其他类型兵马俑吧! 武士俑平均身高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登长靴,右手执缰,在手执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着上马冲杀。

怎么样?很雄伟吧!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多多参观哦!再见!

秦兵马俑导游词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来西安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今天,我们将参观秦兵马俑 博物馆。秦兵马俑 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35公里处,在进入景区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秦兵马俑 。

秦兵马俑 是2000多年前秦始皇陵园的一处大型兵马俑陪葬坑,它以恢弘磅礴的气势,威武严整的军阵,形态逼真的陶俑向人们展示出古代东方文化的灿烂辉煌,无论建造年代建筑规模与艺术效果无不堪与世界七大奇迹 媲美。在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这一发现发现震惊世界,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1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坑的最东端是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捅。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排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1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桶。根据推测。全部发掘完后。仅1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桶。2号坑。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占地6000平方米。3号坑,它位于2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占地520平方米。

秦兵马俑一经面世,就以它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倾倒了现代人。无论武士还是军吏,都留有胡须。说到秦俑的美,千人千面的陶俑形象之美,使人回味无穷。他们中间有气宇不凡、魁梧稳健的将军;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军吏;更有神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梁。

今天由我负责向大家介绍我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约5000米处的秦兵马俑。它南依骊山,北依渭水,地势险峻,环境优美,是秦始皇的陪葬坑。陪葬品众多,是一座丰富的地下文物宝库。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馆内参观。

欢迎大家来到秦兵马俑馆内参观。兵马俑三个俑坑,最大的是一号坑。三个俑坑面积有20000平方米多,相当于50个篮球场。坑内兵马俑近8000多个,一行行,一列列,排成一个整齐的长方形军阵,真像秦始皇当年统帅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大家猜这位头戴着鶡冠,身披铠甲,手持宝剑,挺着胸,威风凛凛的俑是谁?A武士俑B骑兵俑C将军俑。你们猜出来了吗?什么,猜不出来!我告诉答案吧,是C将军俑。

哈哈,接下来,我说一下骑兵俑。他的头戴圆形小帽,身着紧袖,下穿紧口被足蹬、长筒马靴,披挂短小的铠甲,显得简单而灵活。

武士俑平均身高1米8左右,一个个体格健壮,体型匀称。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登前端向上翘起的战靴,手持兵器,整装待发。

好了,今天的游览接近尾声了,愿你们这次参观秦兵马俑的经历成为生活中一段美好的记忆。我是导游梁思爽,谢谢!

秦兵马俑导游词

大家好!我是梦幻旅行社的一名优秀导游.很荣幸,今天能带领大家一起去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游玩.那么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秦兵马俑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由一号二号三号坑组成.今已建成博物馆.兵马俑排列成阵,气势壮观.兵马俑分将军俑骑兵俑武士俑陶马等.馆内还展出了大型彩绘铜车马.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展示了古长安往日的辉煌. 现在我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一号坑.一号坑在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东西有230米长,南北有62米宽,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呢!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呢! 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类型众多的兵马俑吧!请大家在游览过程中不要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共文物等........ 看!这就是将军俑.它身材魁梧,头戴鹤冠,身上披着铠甲,手里还握着宝剑,看它那若有所思样子,好像在考虑如何打退匈奴大军呢! 那个兵马俑名叫武士俑.它身穿战袍,披挂铠甲,脚上还穿着前端向上翘的战靴,手里还拿着兵器,瞧他那神气的样子,准能把敌人吓的屁滚尿流! 看这个身披铠甲骑在马上的青年,就是骑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将军一声令下,就去与匈奴大军作殊死拼博! 这个兵马俑是陶马,它的大小跟真马差不多,个个形体健壮,肌肉丰满.看它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哩!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这,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与信任.拜拜!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导游,我姓黄,请叫我黄导。今天,我带大家去看一个神奇的东西,请大家在参观中“当文明游客”。

这个神奇的东西就是陪葬人的俑。你们可能会说:“俑有什么好看?”错啦,这个俑是陪葬秦始皇的,秦始皇大家都知道吧!他是当年统一六国的人。所以陪葬的俑也很有名。这个秦兵马俑已载入《世界遗产名录》,所以大家请认真观看。 大家看一号坑里的兵马俑,最左边的一排兵马俑向左边,最右边的一排兵马俑向着右边,他们就像秦始皇那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久经沙场的大军。一号坑的俑最多,有六千多个,面积也最大。

现在我给大家讲两个故事,一个是兵马俑的被发现,兵马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当地农民杨志发挖井时偶然发现的。当时,他们在挖井,挖着挖着,挖到了一个兵马俑的头,这个兵马俑的头一接触到空气,彩色的脸立刻变铜了,杨志发以为挖到土地爷的头,土地爷生气得脸都变成铜色了。后来,他们交给县文化馆馆长,他为了答谢这两位农民,把三十多元人民币,交给杨家兄弟。第二个故事是美国总统拍马屁,美国总统听说马俑是用青铜做的,拍一下,会发出 清脆的声音,于是,他用手拍了一匹马的屁股,当时,被一位记者拍到了这个画面,在报纸上说:“连美国总统也拍中国人的马屁。”这两个故事好听吗?谢谢大家!

第9篇:长城导游词)

篇一:长城导游词范文 长城导游词范文

导游词 查阅次数:1238次 发布人:范文网编辑

推荐阅读: 以下关于导游词范文由查字典范文大全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长城导游词300字范文: 大家好,我是朝阳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闫实,... 以下关于导游词范文由查字典范文大全整理,希望对您有帮助。

长城导游词300字范文: 大家好,我是朝阳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闫实,大家事以叫我闫导。今天,我带领大家浏览我国著名的八达岭长城。长城就像一条长龙,左右两边有瞭望口和射击口,在古代这里不仅是瞭望和射击打敌人的最佳选择还是最好的道路,它可以通向天津、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为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要将长城修筑在这里呢,其它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城的西北大门。 八达岭长城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讲给大家:位于城东门路旁,有一块巨石,传说在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经过这里,曾经站在这块石头上回望京城,所以这块石头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现在这块石头已经不那么突出了。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了军事的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浏览胜地。

篇二:长城的导游词 长城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 长城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 游客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著名的八达岭长城上,两旁的山上,是苍松翠柏,好像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您向远处看,可以发现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长城依山而建,高低起伏, 曲折绵延。这段长城的墙体是用整 齐巨大的条石铺成,有的条石长达2米,重数百斤。内部填满泥土和石块,墙上顶地面的地方铺满方砖,十分平整。墙顶外侧筑有高2米的垛口,上有了望孔,下有射击口,内侧建有宇墙。城墙每隔一段,筑有一个堡垒式的方形城台。城台有高有低,高的 叫敌搂,是守望和军士住宿的地方;低的叫墙台,高度与城墙 相差不多但突出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白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看到烽火台,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烽火戏诸侯》:周朝有个国君叫周幽王,他有一个美女,她的脾气很怪,总是不笑,幽王就想办法。于是他点燃了求救信号(烽火),结果,引得诸侯白来一趟,她却哈哈大笑,幽王也很开心。可是,真有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幽王点燃了烽火,却不见人来,幽王就被敌人杀死了。游客们,这就是两个很典型的故事。

游客们,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顺势走下长城。游客们!踏着这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我们会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这就是长城!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壮丽的万里长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万里长城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毛主席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啊!长城是中国民族的象征,身为中华儿女怎么能不来游览一番呢? 古时候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动人传说:勤劳聪明的孟姜女为了寻找被官兵捉去修长城的丈夫,千里迢迢来到长城下,经过打听,却知丈夫已被活活累死!听到这晴天霹雳,孟姜女伤心地在长城下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只听轰隆一声,8百里长城倒下了.游客们,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啊! 万里长城凝结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长城像巨龙盘旋在群山中,那磅礴的气势,闻名世界. 我们此时正站在八达岭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着陡峭的山岭.游客们,看着这些,我们没有理由不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他们的智慧不得不让我们敬佩! 万里长城到处都是雄伟壮丽的景象,说也说不尽,下面就请大家慢慢游览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城的脚下。我是某某旅行社的职业导游,能为你们服务是我的荣幸,希望你们此次旅行能玩的开心!”

“看,长城像一条长龙,有一万三千多里,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它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你们会看见每个垛子上都有一个方形的洞,是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们也许会想起古代修建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些不可计数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有火车、汽车和起重机吗?不,没有。就靠无数的肩膀和无数的手,一步一步的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

“游客们,到这里我们这次长城之旅就要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希望你们下次再来,再次感受一下长城的雄伟和壮丽!”

篇三:长城导游词

尊敬的先生们,女士们,小朋友们,你们好!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壮丽的万里长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万里长城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毛主席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啊!长城是中国民族的象征,身为中华儿女怎么能不来游览一番呢

古时候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动人传说:勤劳聪明的孟姜女为了寻找被官兵捉去修长城的丈夫,千里迢迢来到长城下,经过打听,却知丈夫已被活活累死!听到这晴天霹雳,孟姜女伤心地在长城下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只听轰隆一声,8百里长城倒下了.游客们,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啊! 万里长城凝结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长城像巨龙盘旋在群山中,那磅礴的气势,闻名世界. 我们此时正站在八达岭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着陡峭的山岭.游客们,看着这些,我们没有理由不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他们的智慧不得不让我们敬佩! 万里长城到处都是雄伟壮丽的景象,说也说不尽,下面就请大家慢慢游览吧! 点击查看更多作文,建立自己的作文本、日记本、留言板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关沟的高速公路上)。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我很高兴,望各位能在八达岭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汽车奔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景区了。前面

的山被称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旋在军都山上。而汽车行驶的这条路就位于20公里长的关沟中,关沟因有古代著名的关口居庸关而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宏伟建筑便是居庸关。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建于明朝,关城设有南北两门,门外均有瓮城。古建筑早已毁坏,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才使古关重现昔日的风采。居庸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建筑,名为云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间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台上明朝又在此 处建了一座泰安寺,也于1702年被火焚毁,最后只留下这个塔基。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构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两旁的山上,过去是苍松翠柏好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就指的是这里。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场山火焚毁殆尽。近几年虽然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树,但由于缺少雨水,历史上的景观已难再现。同时由于修路等人为因素,已往关沟中流传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点将台、仙人桥、弹琴峡等也只能听人讲,不能见其景了。

为了让大家对长城有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长城的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长城也不例外。中国的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那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他们纷纷修筑了长城,那时的长城都在各自的边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筑长城。他们把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修加固,又扩充了许多,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汉朝的时候,又把秦长城向西延长到盐泽,也就是现在新疆的罗布泊地区。汉长城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到了明朝,也是长城发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筑技术精湛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朝修筑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光是秦、汉、明等汉族统治者修筑长城,像北魏、北齐、北周、东魏、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都也都修筑过长城,而且金朝修筑的长城长达2500公里,是少数民族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细算起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这些长城长短不

一、纵横交错,分布在我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余里。真可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堆起来,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绕地球10周有余。

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它建筑宏伟,防御设施齐全,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讲到这里,有人不妨要问,明朝为什么要在八达岭地区修筑如此坚固的长城呢?这主要是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不仅起着护卫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时也是京城的西北门户。大家过一会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门洞的横额上写着“北门锁钥”4个大字,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说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可万无一失。可是腐败的明王朝最终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了。不过据说当年要自成进北京并没有攻破八达岭关城,而是绕过延庆的柳沟过去的。明王朝为了加强统治,也确实没少下功夫。把元朝残余势力赶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侵扰,明朝在建国之初就提出了“高筑墙”的口号,开国皇帝朱元璋还派大将军徐达、冯胜等率军在北方筑关制塞,修筑长城。在明朝270多年统治中,先后有18次大规模的修筑工程,终于建成一道长城,东起辽宁省的鸭绿江边,西止于甘肃省嘉峪关,这便是我们通常说的,现在还能看到的万里长城。明长城全长6300多公里,经过我国北方9个省、市、自治区。无论从工程技术水平和设防的严密程度,都是以前的长城无法比拟的。同时明代万里长城不再是单一的一道高墙,而是修筑成“层层布防”的纵深防御体系,重点地区还修筑了多道城墙、关隘。宁夏、陕西、山西、河北等地都修筑了长城复线,山西设置的长城复线就有4条之多。在重要的交通军事要地,修筑多座关城和多道较短的墙,如雁门关的10里山谷,有28道石墙,可谓“寸土设障、步步为营”。 为了防守,明王朝在长城沿线陈兵90余万。从东到西把长城分9个防区(称为九边,相当于现在的军区),每区都派大将镇守,这种防区称为“镇”,它们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

八达岭长城是蓟镇居庸关的下属关口。居庸关是“路”级防区,辖区东自西水峪黄花镇界45公里,西至镇边城坚子谷口紫荆关界60公里,南至宛平县界,北至土木驿宣府界。居庸关关城扼就北咽喉要道,八达岭处在要道的北口。八达岭以南曾修筑三道关,即南口、居庸关、上关,加上八达岭,一共是4道关。

弘治十八年即1505年,八达岭建成关城,同期,在关城以北延庆县境内的山川路口、交通要道上,修建墩台、烽燧100多座。这时期,北方摹上俺答部族兴起,不断南下进行抢掠。正德十年(1515年),俺答部骑兵进犯八达岭,大肆杀鹨掠夺而去。俺答骑兵,来去神速,飘忽不定,次年又窜扰延庆地区,威胁京师,民不安宁。为了加强防御,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重修八达岭关城东门。嘉靖三十年(1551年),在八达岭关城西北3里处建兵营,名

八达岭长城是万里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地段,知名度也最高,迄今,八达岭已接待中外游人6000多万,先后有尼克松、里根、撒切尔夫人、戈尔巴乔夫、伊丽莎白女王、日本天皇夫妇等300多位外国首脑和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上八达岭长城观光游览,这种情况,在世界风景名胜中也是罕见的。“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用着急,您马上就要成为登城的好汉了。 尊敬的游客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去游览长城。

大家请看,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大家瞧,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长长的条石和城砖砌成的。长城很宽,像宽阔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上有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上每

隔三百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我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长城是为了保卫国家和平和领土完整而建造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0 今天游览就到此结束,我祝愿你们天天有个好心情。 长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首先十分欢迎你们的到来,今天由我担任你们的导游,希望大家能喜欢我。时间是这样安排的,从上午8点开始到下午4点结束。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的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五、六匹可以并行。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这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的长城是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无数的双手和无数的肩膀,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今天,我们的游玩到此结束,希望有机会大家再

来欣赏这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吧!

篇四:长城导游词 长城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们即将到达的是八达岭景区!我是孟导游,今天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在八达岭上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你们知道吗?从北京出发,行车一百多里就能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型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型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各位游客,现在你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不知是否能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是怎样修筑长城的。看,单是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要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关于长城。

关于长城,还有一段有名的传说。相传孟姜女丈夫成亲的当晚,官兵她丈夫抓去修长城。孟姜女在家苦苦地等着他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姜女始终没有等到自己的夫君。于是,孟姜女万里寻夫,来到了长城边。不料,夫君早已变成了一堆白骨。孟姜女悲伤之下,昼夜不停地哭泣,哭倒了长城。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游客们,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长城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请大家自由观赏,同时提醒各位在长城上不要乱刻乱画,乱丢垃圾。请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

我们的此趟旅行即将结束了。回头看看那雄伟的长城,这么快我们就要说再见了,真有点依依不舍!下次如果你有机会再来游览,我一定再当你们的导游! 篇五:关于长城的导游词 关于长城的导游词

hi!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姓李,你们就叫我李导吧。旅途中,希望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不要在长城上乱刻乱画。现在我们一起登上长城去感受一下它的雄伟吧! 各位游客,长城是我国古代一座防御力极强的工程,它兴建于秦始皇年代,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据粗略计算,长城还能绕地球一圈呢!怎么样,够惊人吧! 请看我们脚下的长城。单看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一步步地扛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万里长城工程坚固,气势雄伟,蜿蜓起伏,势若游龙,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和旅游胜地。

还有关于长城的童话故事呢!传说中有一对金龙玉女,男的叫万喜良,女的叫孟姜女。秦始皇派官兵们把万良捉去修长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始终没有等到夫君。于是孟姜女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脚下。不料,夫君早已成了一堆白骨,悲伤之下,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自己也成了望夫石。这就是著名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大家午饭的时间到了。走,吃北京烤鸭去。因为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

上一篇:社团文化节开幕式下一篇:新公司法解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