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建筑节能设计论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建筑物电气节能设计和照明节能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长期效益。而建筑物的规划与建设需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目标。

第一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能源消耗迅速增加,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严峻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人们从单纯追求发展的思想中觉悟,积极研发新技术,主动的去改善我们面临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建筑作为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相关的行業,同样面临着全球环境变化而引发的各种挑战,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是建筑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低碳节能;绿色建筑;规划策略;设计方法

1、低碳节能建筑与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是一场有关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讨论,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在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影响下,追求最好的环境营造1。

工业革命之前,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有限,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对自然的无节制索取,使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气候变暖、雾霾、酸雨以及能源危机使人们逐渐认清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绿色建筑”的概念由此产生,几十年来,人们主动探索,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答案,先后出现了“节能建筑”“生态建筑”“低碳建筑”等概念。

2、绿色建筑的低碳规划策略

我国的绿色建筑,涵盖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城市层面的规划策略。

2.1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安全格局

构筑区域及城市生态安全格局,首先需要对区域及城市的生态要素进行识别,通过对这些要素的识别,确定保留的自然斑块和若干重要控制点,并对其进行保护,把建设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到最小。

2.2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空间格局

城市空间格局及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将低碳减排的目标融入到城市的用地布局中是绿色建筑城市层面中的重要策略。首先,要发展合理的城市形态,宏观的城市形态分为:核心城市、星形城市、卫星城市、线性城市、多中心网络城市。多中心是最适合的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在空间结构上,可以根据各城市的历史及定位灵活确定密集区或疏散区,并且有条件用高速轨道链接。在环境和生态方面,在网格中可以有村庄、农田等大片空间,对局部气候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缓解热岛效应。

2.3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格局

根据城市的生态分布,调整生态布局,分级划定生态控制线,防止城市建设无序蔓延而危及城市生态系统安全,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4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交通系统

建立区域性公共交通,推进低碳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在总体规划阶段,以公交网络的规划引导开城市的发展方向,同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两者结合。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城市物流网络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科学布局物流园区和物流设施,注重交通枢纽与城市干线的衔接,形成区域物流网。

倡导低碳出行,倡导清洁能源交通,推进自行车及城市步行的慢行系统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2.5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能源规划

通过节能手段,减少能源需求,降低大气污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能源阶梯利用,保障能源供给量,美化城市环境。

实现节水、控制城市水土流失和水涝、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荷,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新水的取用和不必要的排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用水的质量。

2.6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固废资源规划

垃圾排放减量:最大限度的避免废弃物排放,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垃圾分类收集:减轻垃圾的处置负担

垃圾处理和利用:减少生活垃圾处理量和二次污染影响。

3、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法

绿色建筑的内涵丰富,涉及面广。而降低能耗始终是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筑耗能在国民经济耗能中所占比例巨大,因此降低建筑耗能成为绿色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也是绿色建筑在第二个层面上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建筑师一定要提前介入项目的前期,并实时跟踪,使建筑师的美学设计更加有的放矢。

3.1建筑节能技术

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注重可持续技术策略与建筑的功能、空间和形式进行整体化考虑,避免各种技术的简单堆砌。因地制宜地选择低碳策略,将建筑的空间体验和形式表现积极结合。采取生态的策略,积极的对建筑外部环境加以回应,通过结构体系的优选、外围护结构的节能措施的设计、室内环境的控制、能源系统的优选来降低建筑的能耗。

建筑的节能设计可以分为被动式和主动式。被动式技术包括: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空间布局,天然采光与可调节外遮阳,围护结构优化(包括实体维护结构及玻璃等通透的维护结构),地道通风技术、雨水回收与生态景观相结合、可循环材料利用,本土材料利用等。主动式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光热系统、生物质锅炉地暖系统、生态友好型排水系统、绿色照明、用于室内外环境的智能控制系统,能源管控系统。上述二者的二元结合,以被动式技术为主导、结合主动式技术的可持续策略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目前已有可取的实践经验。

3.2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强调的是在整个建设和使用流程上对环境负责和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包括:选址、场地改造、建造、运行、维护、翻新和拆除。主要由信息过程和物质过程组成,而由于管理水平的有限,目前情况常常会出现各个阶段不能完全衔接顺畅,经常会出现信息传达重复、错误、缺失的情况,伴随而来的是各种返工而造成浪费。

BIM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它涵盖了完整的信息,不仅只是几何形状描述的视觉信息,还包含大量的非几何信息,如材料的强度、性能、传热系数、构造造价、采购信息等,它重新整合了建筑设计的流程,涉及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可以实现项目基本信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投资控制管理整合,通过管理和利用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力,发挥其决策支持功能。BIM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涉及从规划、设计理论到施工、维护技术等一系列创新和变革,是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4、结论

绿色建筑是一项综合的科学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系统的高度协同,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做后盾,在实践中,要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具体问题为导向,在不断地纾解矛盾的过程中,寻求发展和进步;在追求美学品质、空间品质的同时,力求做到对环境友好,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绿色建筑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黄献明 P2 2014/11

作者:杨红梅

第二篇: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

【摘要】只有不断的研发新型的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才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缓解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本研究将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的基本含义入手,探讨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的意义,对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策略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低碳节能;生态节能;绿色建筑

前言

为了促进我国的发展,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我国修建了大量的建筑工程项目,但是,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逐渐地增多,我国的环境污染的情况也在逐渐的加剧,如果人们不再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改变,那么终有一天,生态污染会变得再也无法改善。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需要房地产行业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改变和革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就是建筑行业为了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创新性的改变,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使用能够减少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造成的能源的浪费,降低在施工中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1.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

1.1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含义

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是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污染逐渐加剧后被提出的来的建筑行业的新概念,低碳节能建筑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建筑体系,因此,与其相配套的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就是指在低碳节能的理念下设计出来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在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中,时刻秉持着节能环保的理念,无论是在任何一个细小的细节都始终贯彻了低碳节能的思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污染逐渐加剧,能源危机也越来越严重,而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原因中除了树木的大肆砍伐和工厂不限制的向环境中排放废水废气废液以外,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的各种设备也是造成生态污染的原因之一,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暖通空调的使用,空调时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能够缺少的日常电器之一,因此,目前我国在修建建筑工程项目时都会在建筑的外侧安装暖通空调,但是,暖通空调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在对冷气和热气之间进行转化时,需要使用大量的电能,而其中较大一部分都被浪费了,而且空调中的氟会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臭氧空洞,因此,在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中,就要对这种浪费能源以及会造成污染的部分进行改变,使建筑工程项目更加的低碳节能。

1.2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含义

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个不可再生能源大量浪费的过程,不可再生能源是指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在地球上亿年的演变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被人们利用的能源,而且不可再生能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被使用完就不能够再产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人口数目的逐渐的增加,我国境内所储备的不可再生能源已经越来越少,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不可再生能源用光后,我国没有能源可用,现在人们已经逐渐的开始对可再生能源进行研究,希望能够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为人们供能,但是,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的研究需要持续能多年,因此,人们还需要在不可再生资源的节能方面继续努力。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利用、维修等方面减少能源的消耗,达到合理的重复利用能源,因此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就是就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施工材料和能源,减少能源的浪费,以此来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情况。

2. 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研究的意义

2.1有利于实现生态和谐

由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都是秉持着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中尽量的减少能源的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的理念,因此,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有利于实现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一直是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追求的目标,人与自然共同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应该享有同样的生存的权利,而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刻都离不开自然,只有实现了生态和谐,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人们的生存与发展。

2.2有利于节约资源

我国现在在发展中使用的资源大都是直接在矿井中开采出来,再加以提炼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不可再生资源在地球上的储备量是有限的,如果,人们在发展中无限制的不断的使用资源,那么终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会面临枯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的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在各个方面逐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就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减少资源使用量的最好的方法,因此,實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有利于节约资源。

3.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

3.1循环利用水资源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中资源浪费最严重的就是水资源,虽然地球中有大部分都是被水所包围,但是,其中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都是不可以被直接利用的海水,只有其中一小部分是可以直接被人们饮用的淡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水的需求量也在逐渐的增加,而其中大部分的水资源都被浪费了,我国为了缓解水资源的浪费情况,而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的使用的收费情况,居民使用的水资源越多,需要缴纳的费用也就越多,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因此,在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中采用循环利用水资源的方法,将有限的水资源重复的进行利用,希望能够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3.2运用新型材料提高保暖系统

运用新型材料提高保暖系统也是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中,暖通空调的使用是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最严重的设备之一,而人们使用暖通空调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室内的温度过低,保暖系统较差的原因,因此,在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中使用新型的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暖系统,希望能够保证室内的温度,减少暖通空调的使用率。

3.3强化室内采光以节能

强化室内采光与节能也是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之一。电灯泡的使用为人们在黑暗时带来的光明,多年的使用使得人们逐渐地不适应在光线昏暗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因此,每当黄昏时居民家中就基本上都将灯泡打开了,长时间的灯泡的使用造成了大量的电能的浪费,因此,在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中强化室内采光,增加室内的亮度,以此来减少电能的使用。

4.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基本策略

4.1屋顶绿化、外墙绿化或室内绿化

屋顶绿化、外墙绿化或室内绿化是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策略之一,在无人使用的屋顶、外墙等地方种植可以生存的植物,提高城市的绿地面积,能够有效的缓解环境污染的问题[1]。

4.2注重新材料的运用

注重新材料的运用也是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基本策略之一,自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开始逐渐变得严重后,人们就开始了对新型材料的研究,新型材料无论是在生产加工还是使用中都更加的绿色环保,更加符合当前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需求[2]。

5.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对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节约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朴在林;李泉海;孙国凯;张文基;倪云枭;;农村住宅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研究[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CSAE 2012)论文集[C];2012年。

[2]《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278-294,235-244.

作者:李冰

第三篇: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研究

摘要:建筑物电气节能设计和照明节能设计是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效果和长期效益。而建筑物的规划与建设需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久目标。对此,设计人员就要在相关行业标准规范的指引下,充分结合建筑工程的总体情况,对建筑电气系统和照明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将节能环保因素纳入其中,优化和改善节能设计的应用,提升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特性,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

关键词:建筑电气节能设计;照明节能设计;控制要点

1导言

建筑电气及照明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需求,同时,建筑电气照明系统是建筑物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崛起,建筑的结构和功能逐渐繁杂,对照明系统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建筑电气及照明系统设计不合理,就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只有将节能理念贯彻始终,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的消耗,为人类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2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控制要点

2.1变压器选型

设计人员应根据施工要求,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应选择性能好、以低能耗材质为主的变压器。在确定变压器的数量、容量等参数时,应确保变压器负荷率保持在最佳状态,通常情况下为70%~85%。不同季节下,负荷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要根据季节等因素,选择专用变压器,有效解决负荷变化问题,避免因轻载运行而增加能耗。

2.2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

对于供配电系统节能设计,还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物中的配电房、开闭所等,一般需要根据不同类型建筑物的用电指标对整个建筑物进行负荷用电量的估算。在设计阶段需要重点明确项目建设中有没有用电量较大的设备,如消防水泵、厨房设备、舞台的声、光、电设备等。如果有的话就需要对其用电量进行单独核算,避免电力的过度浪费,也需要保证各种用电设备的合理配置,避免存在漏项问题,确保估算用电量接近实际用电负荷。如果出现建筑物与配电房之间供电距离较远的情况,需要合理控制电压损失,其控制方式有增大导线截面积等。但是,一般情况下,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应该控制在250m以内。尤其是开闭所和配电房位置的设置要严格遵守相关工程技术规范。

2.3合理的降低电能损耗

2.3.1减少线路损耗

在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电导率比较小的材质作为导线,目前铜芯的节能效果比较好。在负荷较大的建筑物中应用铜芯导线,在负荷量较小的建筑物中使用铝芯导线,对于线路的设计要尽可能地选择直线,通过减少导线长度来降低线路损耗,而低压线路最好不走回头线,以此来降低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对于变压器的设置最好使其接近负荷中心,以此来缩短供电距离,从而实现降低线路损耗的效果。

2.3.2减少无功电流

从建筑的供配电系统来看,其中有很多用电设备属于电感性负荷,这些电气设备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无功电流,当这些电流经过高低压传输线路时就会产生功率损耗。因此,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则需要采用功率因数比较高的用电设备和发动机。另外,在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采用电容柜来对系统进行补偿或者集中补偿,从而减少无功电流。通过无功补偿既可以改善电能的质量,提升供配电系统的供电能力,还能够有效地增强建筑物节能减耗的效果。在节能设计方面,采用无功补偿的方式,既可以借助就地补偿电容器来减少线路因为输送超前无功所引起的有功损耗,以此来降低电机轻载、空載运行的概率。因此,在电气节能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选择变频调速器,此时便可以使得电气设备在负载下降时实现自动调节转速,并能够使得电气设备与负载的变化相适应,从而使得电气设备获得更高效的节能效果。

3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控制要点

3.1科学合理制定照明计划,达成总体节能目标

在设计照明节能系统时,为确保总体的节能成效,必须保证照明方案的科学、合理,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照明方案,就无法保障照明的节能效果。照明系统作为建筑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设计时,要从全局出发,做到统筹管理,将建筑物的空间架构与光照时间都考虑在内。建筑物内部实际照明需要各有差异,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需求。例如,在建筑物的公共长廊,选择声控灯,在没有人的时候灯会处于关闭状态,当有人通行时,可以利用声控系统实现转换。此外,在设计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系统时,应综合考量建筑物内部的色调与装饰,照明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建筑物内部装修色调的影响,若建筑物内部色调较浅,可使用功率低的照明设施。为此,以能源节省为基础,建筑物内部色调应当以浅色为主。

3.2选择节能光源

在建筑照明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尽可能选用节能灯具。首先,根据建筑使用需求、用户对光源质量的要求,对照明灯具的瓦数、显色效果、价格等进行比对,合理选择。例如,将传统钨丝灯替换为高压钠灯,不仅提高照明效果,还能降低能耗和费用。其次,根据建筑内部的空间大小、结构等,对灯具的摆放位置、摆放高度以及照射范围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还应对不同类型节能灯具进行比对,如直管荧光灯、高频无极荧光灯等,保证各类节能灯具之间形成有效关联,配合使用,以降低能耗。

3.3合理控制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选用合理的控制方式,这与照明系统所处的环境和照明功能特性有关。通常情况下,如果照明场所的空间范围有限,则需要采取一对一或者二对一的控制方式,如果照明场所的空间范围相对较大,则整个空间范围内配置的照明灯具也就较多。在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需要对照明区域进行合理的划分,结合各个区域的照明特点和实际需求,配置相应的光源,并尽量采用多对一的控制方式。例如,在建筑外部道路的路灯设计中,可引入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光学传感器信号、声学传感信号做出采集,然后自动控制路灯的开关,并对所需要的亮度进行控制,使其更具节能性。此外,对于一些公共走廊、大堂区域等公共区域的照明,可以采用红外感应或者声光控制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智能照明控制或感应控制方式,这样就能有效缩短照明系统的使用时间,进而达到照明节能的效果。

3.4智能化照明系统

随着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功能的不断发展,当前很多电气设备都可以和互联网系统和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连接。如果在建筑照明系统中应用智能控制系统,就可以实现对家用电气设备的运行控制,同时也可以监控其运行情况。此外,目前很多智能照明系统不会产生炫光,其灯具发散出来的光线也比较柔和,且分布面积非常均匀,能够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举例来说,目前很多家庭装修中都应用了AISAC-8000智能控制系统,应用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照明灯具的场景组合、定时控制、远程监控等。应用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对家用电气设备中的灯具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根据气候和时间的变化不断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这样可以有效节约电能。在智能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可以借助传感器设备来调节灯具光照强度,通过自然光强度对人工照明强度进行调整,将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中,能自动调节照明设备,无需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从而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结束语

总之,电气及照明节能设计效果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能源消耗量。有效地开展节能设计,对电气设备、线路等方面进行优化控制,对照明设备及系统不断改进完善,不仅可提高电气设备及照明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还能大幅度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员博.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11):43.

[2]徐福宾.浅议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J].居业,2020(07):36+38.

[3]初朝阳,韩佩新.浅谈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1):245.

[4]周长涓.浅谈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4):182.

作者:王阳

第四篇:探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及照明节能设计

【摘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在我国也将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方针。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能源消耗过程中建筑耗能占总量的27%以上。因此,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建筑节能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电气节能;照明节能;节能设计;建筑建设

一、引言

在我国,电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在建筑用电过程中,除了空调用电以外,照明用电是主要的用电消耗方式。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省电能资源,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要采用电气和照明节能设备,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建筑用电量。在设计照明设备时,要尽量减少线路上的电能耗费量,提高系统功率,充分开发照明设备中的节能潜力。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对照明节能设备起到足够的重视。

二、建筑电气及照明节能设计遵循的原则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重视电气及照明设施的节能问题,坚持绿色照明的重要原则。所谓的绿色照明,不仅仅要实现照明节能这一个目标,还要在设计过程中重视人们的照明需要,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生产需求,力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在照明设计时要全面考察建筑周围的自然环境,合理布置照明设备的位置,在保证人们日常照明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用电量。在进行照明和电气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光的特征以及照度水平,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做到资源节约。只有在电气和照明设计时坚持这一原则,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节能目标。

三、实现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主要方法

1、合理设计节能方案

要想实现建筑电气照明节能就要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全面考虑照明设备的标度以及安置方式。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建筑及其周围的环境进行全面的考虑,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照明设计方式。在设计过程中要重视设备的实用性,不能只重视形式,要提高照明设备的利用效率。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照明设备与空调设备组合在一起,使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在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区分混合照明区与一般照明区。对于一些需要强光照射的地区采取混合照明方案。在室内光照设计时,可以使用色调较浅的设备,合理利用室内自然光,降低用电消耗。

在电气照明设备设计时,要全面考虑设备的照度。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要依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照度标准。设计人员在进行电气照明设备时,可以依据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如果出现特殊状况,也可以依据实际状况进行调整。但是在调整过程中也要注意建筑节能问题。

在选择建筑照明方式时,应该结合实际状况。为了实现资源节约这一目的,在设计照明设备时要尽量合理利用自然光,减少照明设备数量,降低灯具功率。在采光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可以依靠自然光来满足照明需要,这样才能有效节约电能资源。在夜晚照明设计过程中,要全面考虑照明的舒适程度,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2、在设计过程中应用高光效光源

光源的选择直接影响照明效果,因此在设计照明设备时要全面考虑光源的选择。要结合建筑周围的具体情况和实际照明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光源。在选择过程中要尽可能满足人们的照明需要,选择一些性价比高、发光率高的高效光源。

一般情况下,如果灯具安装高度较低的地区会选择荧光灯,而高度高的地区会选择金卤灯。如果是一些高度高而且不利于维护的地区,可以选择高频无极荧光灯,比如酒店、大厅等地区。在选择灯具时,尽可能选择起诉快、显色好、光效高的灯具。这样才能满足人们需要,实现建筑节能。

3、选择高效率节能灯具

在照明设计时,要想真正發挥照明设备的作用就要将光源与灯具合理的组合在一起。因此,要想实现照明节能这一目标,就要选择高效节能的灯具,要有效降低光源的耗费量。调查发现,在照明设计时如果选择不适当的灯具,会导致光源损失30%至40%,这就大大增加了照明设备的耗电量。所以在设计照明设备时,要全面考虑室内环境,选择适当的节能灯具。

4、降低照明线路上的电能损失

由于电线上存在电阻,所以当电流通过的时候会有一部分电力被损耗。所以在选择电线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选择电阻较小的电线来进行施工,并且,要通过减少导线的长度和增大导线的截面两个方法来减少线路的损耗。

减小导线的长度。首先,应设计电路尽可能的走直线,少走弯路和特殊形状的路线,以减少导线的长度,并且少走回头的线路,以减少电能的损失。其次,要让变压器尽可能近的靠近符合中心,以减少供电的距离。最后,要让低压配电室尽可能的靠近竖井,并且由低压配电室提供的给每个竖井的干线,不至于产生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的现象。

增大导线截面。一是对于比较长的线路要加大导线的截面,以减少年运行费用,节约能源消耗。二是善于利用季节性负荷的线路,在用户不适用的时候,可以提供给长期用户作为供电线路使用,减少线路和电阻。

5、创新照明技术和产品种类

在照明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天然光和光纤照明,在我们的节能设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天然光的作用显现在一些建筑的侧面或者顶部有着大量的玻璃,这样就可以多利用外部的天然光线,在白天的时候代替照明灯具进行照明,并且可以应用自动控制幕帘来操纵光线的强度,达到人们做需要的光照条件。光纤照明的作用体现在当室内没有天然光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光纤照明来采集室外的阳光,并且将阳光转化成为可照明光传入室内,对阳光进行了大幅度的利用,极大的节约了光照资源。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增加,科研人员也在努力的寻找新的照明技术和照明设备,来应用到建筑照明设计中,其中二极管就是最近的研究成果,其优点是耗电量低、寿命长,但是目前的二极管技术还不够成熟。我们相信,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照明技术和设备也会得到更好的开发和使用,更高效的光源和照明产品也会相应的出现。节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节能政策和法规也会不断的出台,来支持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发展,建筑设计人员也会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满足人们对于建筑电气和照明的需求,努力打造绿色、低碳、环保的新建筑。

参考文献

[1]周国玺,穆洋.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讨论.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

[2]姚伏元.浅谈建筑电气照明在住宅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功能与应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

[3]赵建平.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评价标准的研究.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0(4).

作者:吕连斌 王蒙

第五篇: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初探

摘要:社会经济持续增长下,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伴随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加强新时期的节能环保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下,建筑行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节能理念,对于低碳节能建筑建设作用较为突出。通过节能环保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有助于提升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切实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基于此,本文就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进行分析,探究建筑行业节能设计的意义,寻求合理措施。

關键词: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建筑设计;低碳节能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如何在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提升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成为新时期社会主要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作为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新时期如何能够加强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和低碳节能设计,有助于为建筑行业发展指明方向,促使建筑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由此,加强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和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研究,有助于改善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提升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1、工程概况

滨湖乐龄公寓二期工程,南北两侧均为河流,东侧相邻松陵路,西邻松陵大道。建筑项目总面积62660.8㎡,建筑总面积为71993.3㎡,绿地率为51.1%。建筑工程共有9栋楼,1#为护理老年楼,2#为活动中心,3~7#为自理楼,剩余两层为自助楼。

2、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与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意义

(一)内涵概述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低碳节能是当前时代背景下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大户,在新时期融入低碳节能理念是必然选择,有助于提升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1]。未来的建筑工程中,随着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低碳节能的建筑将成为主流,通过生态节能设计来降低能源消耗,对水电、材料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将得到显著提升,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未来城市建设中,打造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人们与自然将和自然和谐共处,借助现代化技术的支持,将绿色建筑和新能源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推动建筑行业现代化建设和发展。

(二)意义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主流趋势,对于建筑行业未来发展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2]。在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还可以改善传统牺牲环境发展经济模式带来的破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传统工业环境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无论是温室效应,还是雾霾问题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加强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与低碳节能建筑设计是现代社会建设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助于降低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对现有的环境问题有效补救。此外,对于城市化建设和经济增长意义较为深远,减少能源消耗的同时,推动建筑行业变革,朝着绿色、环保方向持续发展,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建筑绿色节能设计的实施对策

(一)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的有效对策

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特性,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如何有效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低碳节能理念,有助于降低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故此,在低碳节能建筑设计中,应该注重观念上的创新和完善,在旧有建筑基础上改造和优化,融入节能环保理念,有助于推动建筑工程现代化建设,降低资源消耗同时,实现节能环保[3]。诸如,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建筑的保温层厚度不足,建筑内部的热度保存能力较差,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低碳节能理念,有针对性的增加保温层厚度,使用保温材料,避免建筑内部热能过快流失,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建筑设计中,可以适当的增加空心砖使用来满足低碳节能建筑设计目的。空心砖材料具有承重效果好、质量轻的优势,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应用空心砖可以大大增强空气流通性,这样在加强建筑内部保温效果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建筑物具备一定稳定性,满足低碳节能的设计要求。除此之外,节水环保材料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水资源的消耗,这就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应用新型材料做好墙体边角处的衔接,做好防水工作,提升建筑保暖效果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节能环保。

(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的有效对策

在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整合自然资源,优化建筑设计。通过自然资源的整合,在建筑设计中应用需要充分了解现有的资源情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成本的同时,打造更加生态节能的绿色建筑,实现节能环保目的;还可以通过增加建筑绿色面积,实现生态节能目的。

建筑室内或是室外绿化,都应该坚持生态环保,营造更加舒适的环境,促使绿化布置和建筑设计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对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4]。故此,为了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目的,需要对资源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尽可能降低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建筑设计,还可以降低生态环境的污染,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我国建筑行业朝着绿色、科学方向发展。

4、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和低碳节能设计,有助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使建筑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大的优势,推动建筑行业朝着生态环保方向发展,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参考文献:

[1]朱梓豪.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分析[J].居业,2016,21(09):49-50.

[2]李煜宇,肖蕾.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7,22(04):31+33.

[3]李立龙.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生态节能设计及其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7,13(15):65-66.

[4]刘冰.低碳节能建筑设计和低碳节能建筑节能设计研究[J].四川水泥,2016,31(02):104.

作者:吴正波

上一篇:建筑工程安装论文下一篇:家庭教育误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