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2022-1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公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制度化管理中的写作问题

在我国现实实践中,几乎每个组织都制定有各种规章制度,但真正实现制度化管理的组织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其中源于规章制度的写作制定上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系统构建组织的制度规范

科学的组织制度规范应该是一系列自成体系的系统规章制度。要构建系统的组织制度规范,在写作制定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结合互补:

1.执行性规范与自主性规范

执行性规范是指组织为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行业标准规范中有关条文而制订的规范性文件;自主性规范是指组织根据有关上述规范性文件和精神、组织管理的原则和本组织的具体实际情况,为实现科学化管理而自行订立的规范性文件。执行性规范和自主性规范是任何组织规章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执行性规范的制定确保了组织能在法律和行业限定的范围内合法有序地运转,自主性规范使组织能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实践中,组织多注重执行性规范的写作,而忽视自主性规范。执行性规范由于基于法律或行业的强制性规定,同时对写作创新性要求不高、制定过程较为简单,组织往往多予以关注,而自主性规范由于创新性强、对写作制定的要求颇高,很多组织往往畏难或者忽视其重要性。事实上,任何成功的组织管理都离不开科学有效、切合实际的自主性规范。

2.组织规范和成员规范

组织规范是以组织或组织办公室名义制发的要求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权威性强;成员规范则侧重于道德领域,一般不由正式组织机构制发,往往由组织成员自发订立,并不属于正式的组织规范范畴。写作实践中,组织多注重制定正式组织规范,较忽视非正式的成员规范。事实上,成员规范能对组织的管理发挥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对于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强制性规范无法有效发挥作用时,组织可动员成员自觉订立公约规范互相监督约束,以促使组织内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

3.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

实体性规范是事关组织实体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程序性规范则是关于组织流程的规范性文件。制定组织规范时,不仅需要有涉及组织实体的内容,如规定组织内部构架、职责分工、组织目标等,还需要涉及组织运作流程,如规定“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怎么做”等。实践中,实体性规范,诸如组织内部框架、组织目标等是几乎所有组织章程写作都有涉及的,但关于运作流程的程序性规范,不少组织却有所偏废。或者在组织制度体系中根本没有涉及程序性规范,或者即使有但严重缺乏可操作性。缺乏有效的程序性规范的辅助,实体性规范往往因为缺乏操作性而沦为“摆设”,成为“观赏性”规范,并没有太多实用价值,这将大大延缓组织制度化管理的真正实现。

4.刚性规范和柔性规范

在组织制度规范写作中,要注意刚性规范和柔性规范的结合。一方面,根据法律和行业规范,结合本组织实际情况,对成员行为作出刚性规定,如使用一些特定词对成员作出强制性规定。实践中,常使用“可以”“有权”等词来写作授权性条款,使用“应当”、“必须”等词写作义务性条款,使用“不得”、“严禁”等词写作禁止性条款。当然,涉及禁止性条款时,需要在其后注明相关的违规惩罚和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还需要在组织制度中结合本组织未来发展战略,制定一些柔性条款,如提倡什么、鼓励什么、不宜怎样等,以在制度化管理中体现人性化特点,从而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二、制度规范的写作流程

科学系统的制度规范是组织制度化管理的基础。创制环节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对组织实现有效的制度化管理有决定性作用。而要制定出完善的制度规范,科学的写作流程不可或缺。一般而言,组织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调研

充分细致的调研工作是科学系统、切合实际的制度规范出台的前提。调研应该分两个方面:

一是其它组织先进管理制度的借鉴。向本行业优秀组织“取经”应是写作调研环节的重要方面。毫无疑问,“标杆”组织的先进经验是值得学习的。但是,学习的同时要切忌不加消化的全盘接收,不符合本组织实际情况的制度照搬并没有任何意义,反而会浪费大量的组织资源。

二是实事求是、深入群众。组织规章制度不应是个别领导“闭门造车”的产物。要想制定出来的规章制度符合实际,并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需要实事求是,深入调研。规范制定者在写作前必须对本组织具体情况了然于胸,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甚至鼓励组织成员代表参与制定。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制度规范,既能紧扣组织现状,又能在贯彻执行中得到组织成员的大力支持,最终有利于制度化管理的真正实现。

以上调研的两个方面都不可或缺,应该相互结合互补,从而为出台完善的制度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2.草拟

草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工作。它是写作者在前期调研收集获得大量信息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加工和创造,按照规范性文件的写作要求,草拟原始文稿的过程。

此阶段要注意正确选择规范性文件的文种。一般组织制度规范文件的文种常见有办法、细则、守则、规则、章程等。不同文种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写作者在选择文种时要慎重考虑。各类规范性文件的结构一般由标题、题注、目录和正文组成。正文是文件的核心部分,一般而言,规范性文件的正文可设章、节、条、款、项、目。正文的组成可分为总则、分则、附则三部分。

写作者在熟悉规范性文件基本写作要求的基础上,在开展具体写作之前,需要首先针对文稿内容编写好提纲。提纲能帮助作者清晰思路,使之条理化,并可先提供给相关领导审阅。在提纲获得领导首肯的前提下,写作者才可以开始具体创作初稿。

草拟时要注意制度规范性和创新性的结合。规范性主要侧重于文稿形式的强调,即文稿必须符合制度作为规范性文件的基本结构和形式;创新性更多侧重于其内容的强调,要求在借鉴其它组织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创新。当然,创新性的强调并不意味着与组织之前制定的制度相悖。组织的制度规范应该是前后衔接、一脉相承、自成体系的。如果制度本身就前后矛盾,其可操作性就可想而知。所以写作者还需对组织现有的制度规范体系烂熟于胸。这些都对写作者的专业素质提出了颇高的要求,因而组织在分配制度规范的写作任务时需充分考虑作者的综合素质。

3.审核

审核是指拟就的制度文稿在正式发布之前的核稿过程。一般核稿可由几方面工作构成:

一是可由组织内资深的秘书人员对制度文稿作全面的检查,包括:行文的必要性,内容是否合法、真实,条款是否具体、明确,是否前后一致、切实可行,文种是否正确,格式是否规范,结构是否完整,语言表达是否简明、得体,是否合乎语法,逻辑是否严密,语言是否准确、无歧义等等。这项工作能严格把好制度规范的质量关。

二是需要由组织领导者分别或共同审核并批示修改意见。组织的制度规范必须符合领导者的工作意图。

三是征求群众意见。这一环节往往在制定规范过程中被很多组织所忽视。事实上,真正高明的组织领导者会非常关注组织成员对制度规范的认可度,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制度的执行效果。而在核稿阶段征求组织成员意见,能大大提高制度规范在组织中的认可度。

4.发布、修订和废止

在文稿由各方审核完毕的基础上,制度规范就可以正式发布了。一般来说,组织正式的制度规范的发布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如特定会议的批准、组织领导人的签署等。履行完特定程序后,制度规范就正式发挥其约束效力了。

当然,组织的制度规范并非一旦制定就永恒不变。任何制度规范都需要随着客观情境的变化而随之权变。在制度实施后,我们需要对制度的实施情况作定期的追踪。组织应及时掌握制度实施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新问题的出现而对现有的制度规范进行不断的修订。

科学系统、切实可行的制度规范的出台,为组织有效的制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度化管理的必然实现。制度公布后组织需要对成员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培训,宣传教育的效果将直接影响着组织成员对制度规范的认知程度,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执行效果。组织成员只有在全面熟悉、认可组织制度规范的情况下,才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循。另外,制度规范在执行中必须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

(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作者:孙 婷

第2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英语写作一直是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造成学生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原因很多。本文出于教学实践的考虑,分别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读促写、母语的迁移效应和教师反馈五个方面出发提出一些建议和尝试。

[关键词]写作目的 过程法 母语迁移 教师反馈

写作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一直被作为一项重要技能来培养。面对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多投人,低回报的问题,教师产生怕教的思想,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听之任之,学生形成怕写、厌写的情绪,采取回避、敷衍的策略,结果是写作成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展的瓶颈。

学生英语作文中常出现的问题:(1)人称、时态、单复数、搭配、句型等语法错误频出;(2)词汇使用不准确,缺乏变换,表达效果差;(3)少用、误用语篇连接词;(4)汉式表达较多;(5)篇章结构混乱,缺乏逻辑性和整体性;(6)内容或是空洞无物,或是千篇一律,可读性差。

这些错误表明,作为一种思维活动和运用语言综合知识的行为,二语写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不仅受到写作者的二语水平,母语水平等语言因素的制约,同时还与写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认识水平、情感和写作策略等非语言因素相关。二语写作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决非一劳永逸的,已经从语言拓展到思维和认知,从静态转向动态。笔者从英语写作的教学实践出发。论述了师生应转变观念,尝试新方法,及时交流和总结经验。

明确为什么而写的问题

目前在中国,大学生对英语写作的认识只停留在四、六级考试的层面上。应试思想,在教学法上表现为:过分倚重于结果法,学生消极参与,教师消极修改,致使学生对写作产生焦虑、厌烦和恐惧心理;在训练要求和标准上表现为:机械照搬四、六级的考试要求和标准而制订,即在30分钟内就给出的话题写出一篇120~150词以上的短文,要求文章能充分用英语表达思想,用词比较正确,句子通顺流畅,使内容和语言成为一个统一体,行文的逻辑思维流畅、合理,在语言方面,词法、句法及修辞等应用正确,无重大的语法错误。为此,很多老师给学生介绍了三段式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在词汇的使用上刻意地追求难度、生僻和多样性,在句型的选择上,将长和复杂视为标准。

这种偏语言轻思想内容的做法实际上是本末倒置,有碍学生运用和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规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习惯。对教师而言,评阅学生作文赋予了他们读者的荣幸和师者的责任。作为读者,教师应在思想、内容和情感上珍视学生作文,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阅读学生的作品;作为师者,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写作创造一个宽松自然的环境,有义务全面评析学生作文,发现错误,总结原因,做出积极恰当的反馈。

四、六级的考试作文中有一项要求,即在30分钟内就给出的话题写出一篇120~150词之上的短文,笔者认为教师在写作练习过程中切不可将“写短”视为标准,更不可将其视为目的。要想写出精炼短文,必须经历写长的阶段。写长或写短只是学习外语的一种手段,不是学习的目的,无所谓孰好孰坏,传统写作课常常要求写短文,或是为了应试,或是为了便于教师批改,无意中抑制了外语能力的深入发展。高等学校英语教育对写作课的要求和标准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包括写提纲、文章摘要、日常应用文和一般题材的短文。要求条理清楚,语言正确、得体。从上述这两方面的要求和标准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写作的要求和标准应为:语言正确流利,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条理分明。

改变传统的写作教学法

目前,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大多沿用“饿果写作法”,主要表现为“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学习写作处于一个孤立的环境,第一稿通常也就是最后一稿,写作的过程往往被忽视。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极为被动,缺乏写作信心、动机和真正的交际目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

与“成果写作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种由写前准备、构思、起草、修改、编辑等环节构成的多稿写作教学法,即“过程写作法”。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将写作视为一个有交际目的的、复杂的思维和语言组织的、非线性的交互过程,关注的是如何写作,或把写作看作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件最终产品。由于,过程法要求写前教师对任务的精心设计,写时学生积极参与,强调反复修改的必要性,所以它发掘了写作者个人的创造力,有利于写作实际能力的发展,写作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过程教学法体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性、阶段性、曲折渐进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Swam的可理解输出(comprehensible Output)假设,写作为一种语言产生性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句法结构和词语的使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通过写作,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化。英语技能得到创造性发展和全面提高。

发挥母语在二语写作中的正迁移效用

母语在二语写作的作用有正负两个方面,负面迁移体现在学生对词汇的选择,语法规则的应用,篇章布局模式,语篇连接手段的采用,表达习惯和写作策略的使用中。为了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其中包括要求学生在写作中用英语思维和构思,彻底遗忘汉语。这使得很多学生在写作中不知所措,尤其是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因为,他们一方面要受到英语水平的牵制,另一方面,又得抛弃汉语的思维辅助作用。这样就会无形地拉大题目与学生个人体验,和已有知识的距离,使题目陌生化,损伤学生的自信,增加写作的难度。实际上,这种把汉语从写作者的认知过程,构思和语言组织过程中踢出去的做法就是过分地夸大母语的负迁移效应,生硬地割裂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否定了语言的思维辅助工具作用。要想制约母语向二语写作的负迁移,提高二语水平才是关键。

诚然,母语对二语写作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回避和漠视的,但是二语写作中又无法避免母语参与(sIrauehl997;文秋芳、郭纯洁1998),外语师生应该充分认识到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同时,要继续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对母语的积极作用小心地善加利用。相关的研究表明母语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写二语作文的时候往往在选词、语法和作文结构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Lay(1988)认为,母语写作能力在七个方面正迁移:(1)帮助选题和寻找论点;(2)提高构思复杂观点的能力;(3)有助于回忆过去的经验;(4)协助把握作文的谋篇布局;(5)促进自我表达;(6)增加词汇丰富度;(7)增加文化感悟性。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恰当地鼓励学生运用汉语写作的知识,包括用两种语言相似的方式构思内容、修改篇章、运用策略和选择风格,非但不会妨碍英语写作,相反还会促进写作的完成。

通过阅读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种语言的输出活动,写作的质量和准确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单从语言的角度考察二语写作,高质

量的语言输出要以准确大量的输入为基础。阅读作为一种语言输入活动,与写作有着密切关系,二者相互作用,互为促进。大量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没有足够的输入是不可能有大量的输出的。阅读是吸收,是积累,写作是在此基础之上的表达。假如没有语言输入,那么语言的输出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大量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促进词汇的语境化、功能化学习,为以后词汇在具体语境中准确形象的运用奠定基础。其次,它可以让学生广泛涉猎语言素材,加强英语语感,增加感性知识,学习各种写作技巧,获取写作经验。再次,通过阅读学生会注意其中的文化细节,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久而久之,就会在阅读中体会到英语的美妙之处,逐渐养成英语的赏析和品鉴能力,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主动地去积累和学习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地道用法,抵御母语干扰,从而掌握英语特有的思维模式,学会连贯、统一地组织结构,准确、流畅地传递信息。

错误反馈方式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面对其中的种种错误,常觉得无从下手。通常教师采取三种错误反馈方法:第一,否定式的批阅,即所有错误不分类型和出错原因全部标注出来,并在个别地方做出修改,评定成绩;第二,漠视错误,即不做任何错误标记和修改,只评定成绩;第三,肯定式的评阅。即只对成功的表达做出标记,评定成绩。这三种反馈各有其裨益和不足,第一种反馈法,受时间限制,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对拼写、标点符号、语法、句法和修辞等方面的错误,忽视了内容的表达。有时,对于学生犯的错误,教师自己也不能肯定,更不知如何修改,有的可能会错改,给学生提供错误的信息;有的改对了,学生一时难以接受自己为什么会错。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具有过渡性,在不断发展变化,但自成体系;从学习者的眼光看,它是合法的语言,无对错之分。对语言错误的过分关注,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学生感到不能从教师的修改中得到他们所期望的那种指导。第二种反馈法,只能招致学生的反感,最终造成师生对写作的敷衍,轻视。第三种反馈法,虽然鼓励了学生的写作尝试,但是往往由于受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学生无法意识到一些严重的语言错误,相反会促成错误的固化,无益于学生语言准确性和规范性的提高。

以上三种批改皆属于教师单向反馈模式,引不起学生对错误的自觉认识和写作兴趣。教师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学生又得不到应有的提高,费时劳神而收获甚微。事实上,错误的反馈(修正)尺度同错误严重程度、语言规范性、语言教学的培养目标等因素相关联,这其中就要正确平衡错误更正、思想表达流畅度、语言准确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并不互相矛盾,相反,它们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使教师的评估确实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可以做以下几点尝试:

1、教师直接反馈。学生英语作文中的拼写、标点符号、语法、句法和修辞等方面的错误,教师可以用特殊符号简要标记。至于修改与否,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学生的个人情况随时决定。对于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改错在更正学生错误过程中很重要。因为,低水平学生知识有限,他们往往不知道他们是如何犯错,也不知道错在哪里,他们也难以解释一些错误。所以,教师需要修改错误,而且要与学生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双向沟通,向学生解释错误的根源并给予正确的说明。这样,既可以提高反馈的效果,让学生重新思考语言,在以后对语言做出正确的假设,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重视写作。

2、教师间接反馈。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采用间接反馈的方法。如,每周挑选一两篇优秀的学生作文在课内集体评阅。在课堂上评阅作文时,教师跟学生一道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构思、谋篇布局到语言运用诸方面充分肯定作文的优点,特别是对英语的使用给予较详细的讲评,使学生多接触正面的内容,看到自己的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有追赶的榜样。同时,挑选一两篇差作文在课堂上讲评,与优秀作文在构思、谋篇布局到语言运用诸方面进行对比,借机对代表性的错误指证分析,引起学生对同类错误的重视。从而遏止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3、同伴反馈。同学间互相改错,让学生积极融入对错的判断使他们在使用语言时更准确。学生自主改错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思考和自我发现错误的能力。通过积极地融入相互改错环节,学生则在制定学习策略时变得更加主动,同时能为自己的学业担负更多的责任。更重要的是,这种改错使学生再次体验英语,从而有益于语言规律内化。当然,同学相互改错的范围只能局限于那些细微的错误,或者“失误”。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付出艰苦的努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再害怕写作,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学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要多写多练,经常阅读英语读物,在阅读中丰富词汇,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排除母语干扰,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

参考文献:

[1],王初明,牛瑞英,郑小湘,2000,以写促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

[2],王立非,文秋芳,2004,母语水平对二语写作的迁移:跨语言的理据与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

[3],邓鸸呜等,2003,过程写作法的系统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教学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外语学院 甘肃兰州

作者:冯晓萍

第3篇: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而且是高考的主要科目,学习好英语对于初中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英语教学有词汇、阅读、语法、写作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词汇、语法、阅读等项目,学生能够读懂,但是到学生写作,就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英语写作能力较差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中学英语写作;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黄惠丹,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第三中学英语组。

英语写作可以体现出学生英语的综合水平,英语教学不应该单纯让学生学习解题,更多的是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如何提升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英语写作是一项集词汇教学、阅读教学、英语思维、英语文化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因此,分析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就是学生十分头疼的内容,英语写作教学,教师教学犯难,学生犯怵,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

1.写作教学与其他教学脱节。英语教学涉及内容广泛,包括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这些教学活动之间是有着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英语教学的整体。在实际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并未将英语写作同其他教学放在同样的位置,更多的侧重词汇、语法和阅读教学。

2.学生缺乏英语思维。英语写作不同于英语词汇和阅读学习,学生只要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和短语量,便可以很好的理解词汇和文章的意思,而英语写作,不仅要求学生有着词汇量的储备,还要求学生有着英语的思维,在实际英语写作中,学生由于缺乏英语思维,英语写作大多存在中式英语的意思。

3.重教学忽练习。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知道英语写作的重要性,担心学生无法理解,在课堂过多的给学生讲授写作的技巧和方法,重点的语法和句法,如何让英语文章写的生动而有层次,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教师的知识,加上学生缺乏英语写作的练习,导致吸收和消化不了这些知识。此外,学生英语水平不一,学生人数众多,教师无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二、提升中学英语写作水平的对策

1.加强写作教学、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三者的联系。英语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教学内容,英语词汇量的积累,阅读水平的提升,对于学生的英语写作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将写作与词汇、阅读教学相分离,难以真正意义的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将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紧密联系起来。首先,依靠英语阅读,为学生写作提供材料。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用到的写作手法,让学生逐步掌握写作的方法和要领。这样学生在学习英语阅读时,积累写作技巧。其次,依靠词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英语词汇是英语写作的基础,掌握足够量的英语词汇和词组,可以让英语写作更加出彩。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停留在单词、语法、词组的传授上,教授了许多的词汇和词组,但是缺乏使用训练。这种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学习英语,只记住的英语单词和语法,由于不熟悉英语的表达手法,经常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学习好英文写作,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足够的单词量、英语语法和写作技巧,还需要学生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表达习惯、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握好英语词汇的深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针对英语中存在的一词多义,可以将其放到具体的句子中,让学生理解到产生的词意变化。将词汇教学,同句子和语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句子中理解词汇。这样学生可以认识到不用语境中,词汇的不同词意变化,以及使用特点。

2.英语写作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培养。语言和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英语学习离不开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英语语言和汉语语言在思维方式和文化结构存在的不同,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教学,学习语言,先了解其文化,只有消除文化障碍,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语言。首先,在英语写作训练中,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写作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依靠掌握的英语词汇进行表达。通常情况下,英语写作需要经历复述、模仿、独立思维和创新。当前国内学生在英语写作,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英语的汉化问题,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导致英语写作水平较差。因此,只有教师加强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对比和分析英语和汉语的语言差异,才能提升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其次,在英文写作教学中,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通常英文文章的首句,就是文章的主题句,文章围绕这个主题,贯穿始终。教师在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英文文本特征,明确找到文章的主题句,从中体会英语文本中体现出的文化意蕴。最后,英语写作注重修辞手法,追求简约,需要合理控制修饰词汇的使用频率。不同于汉语,汉语表达中,修饰词往往被用来加强语气,所以汉语文章中,修饰词汇使用频繁,受到文化的差异,英语更习惯简约,開门见山的表达,汉语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表达,这些差异主要源于文化的差异,因此,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西方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的差别。

3.科学的进行作文批改。作文批改是英语写作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的英文写作教学,教师将英语作文写作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完成写作,教师对写作内容进行批改,批改后下发给学生,学生通常对批改内容,置之不理,这种批改方式,不利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为了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作文批改可以做如下调整:首先,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学生在上交作文之前,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作文的互相批改,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到自身写作的不足,别人写作存在的优点,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在学生互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普遍存在的错误,教师要予以指出。这种方式,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可以取长补短,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其次,教师面批。由于传统批改方式,学生对于批改内容,不够重视,而面批的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教师指出学生写作用法、思路上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改正。面批的方式,依靠师生对话,学生可以了解更多英语写作方面的知识,而且必要时,还需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二批、甚至是三批。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语写作对于中学生英语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提升英语写作能力,才能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当前,中学英语教学存在主要的问题在于,英语写作同英语词汇、阅读的教学联系不够紧密,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英语表达容易出现中式化的问题。提升中学英语写作水平,需要做到:首先,加强写作教学、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三者的联系,以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不断积累英语写作能力。其次,英语写作教学中注重文化的培养,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英语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英语语言。最后,科学的进行作文批改,学生互批和教师面批的方式,改变以往学生不重视写作批改的情况,让学生客观清晰的认识到自己在写作方面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胡鑫.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31).

[2]张巍.浅析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7 (10):102-102.

[3]陈立娜.简析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 2017,14(28).

[4]刘喜.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文学教育:中, 2017(3):124-125.

[5]张婷婷.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都市家教月刊,2017(7):31-31.

[6]张晓敏.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J].读与写, 2017,14(24).

作者:黄惠丹

第4篇:公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

公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对于经常与文字打交道的文秘人员而言,掌握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具备各种常用文体写作的基本能力,把握公文写作的具体细节,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下面简单谈一谈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准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准备充分,起草公文才能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反之就只能不知从何处入手,“十步九回头”,写了撕、撕了写,别别扭扭,很难写出“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公文来。那么,起草公文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一要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和学识储备。一方面,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艺术观、美学观、历史观、伦理观、文化观对作者的文风、作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古人说:“志高者意必远。”写作者树立了正确、远大的理想,写作时才能正确地“言志”,做到文意深远。另一方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者只有博览群书,对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同时,公文写作要求的学识既要博,也要专,假如写经济方面的材料,没有经济学理论作基础,写政党建设的材料,没有政党理论作基础,那是写不出好材料的。所以,平时我们要强化自己的思想境界修养,要增进自己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素养。二要掌握领导意图、语言风格。所谓“领导意图”,就是领导对撰写某一公文的目的和打算。如果在起草公文前,不了解领导意图,只能是自作主张,瞎写一气。所以,在公文写作前,必须把领导意图搞清楚。对领导意图,了解得越具体越好,越透彻越好。当然,有时领导对领导意图不可能谈得那么具体、那么透彻,这要靠公文写作人员平时对近期领导关注问题的掌握程度了,要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有了领导意图,写作就有了“尚方宝剑”,就知道写些什么了。“语言风格”就是领导讲话风格和习惯。如果不了解领导的语言风格,讲话稿写的再好,与领导行不成共同语言,领导也不会欣赏。这就要求作者经常参加会议,感受气氛,通过多种途径掌握领导的语言风格。三要学习有关文件和报刊,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是各级党政组织工作的指南。掌握了这个指南,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离开了这个指南,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会走到斜路上去。公文写作人员,只有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才能在公文里正确体现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才能保证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在当地的贯彻和落实。所以,在起草公文前,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把近期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领会深透,把准当前时代的脉搏。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要了解当地实际。各级党委的任务,就是要做好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与当地实际结合的文章。只有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才能做好上下结合这篇文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了解当地实际,就要多翻阅一些资料,经常深入下去,搞些调查研究,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日异,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地了解当地实际,把握新鲜事物,否则,就容易犯“照抄、照搬、照传”的毛病,就容易发生“言之无物,空话连篇”的弊端。这是公文写作的大忌。 五要统筹兼顾,科学组织。在遇到写大材料或者是在省市领导来去匆匆,一人准备汇报材料来不及的时候,就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经验的做法就是采取“统—分—统”的组织写作方法,即:统一研究写作提纲,分头去写,最后一人统稿。这种方法注意的问题有三:一是根据各自的特长,科学分工。参加的人员有的对工业比较熟悉;有的对农业比较熟悉;有的对外贸比较熟悉;有的对稳定比较熟悉等等,各有特点,要注意发挥他们特长,谁熟悉哪方面的,就写哪一部分,分工负责。二是拟稿人要按提纲去写,如有大的变动,需征得主笔同意,以免走题;对一些细节问题,可以灵活掌握。三是主笔统稿时要把好“四关”,即:“政治关”,看看是否符合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际关”,看看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结构关”,看看结构是否合理、清楚,有无重复的地方,前后风格是否一致;“文字关”,看看文字表述是否准确,言简意赅。该调整的调整,该删减的删减,该补充的补充。最后,送领导审查、定稿 。

二、谋篇布局文章谋篇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表达效果,所以在确立了公文的主旨后,就要围绕主旨对整个公文结构进行谋篇布局,考虑文章的组织构造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其“首位开阖,繁简奇飞,各极其度。”

(一)、基本要求一是完整连贯,首尾圆合。所谓完整是指文章的结构布局有头有尾,首尾圆合,通篇一体,连贯就是通篇一贯。要求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片断与片断之间,前言与后语之间,都要紧密连接,以一贯之,结构严谨、完美。二是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我们在安排层次和段落时,长短要适当搭配,其密度不要均等,要根据公文主题表达的需要,有详密、有疏落,使全篇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总之,要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才能使公文错综其势,舒缓自如,给人一种抑扬顿挫、节奏铿锵之感。三是波澜起伏,曲折变化。“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布局应该崇曲忌直。谋篇布局的波澜起伏和曲折变化,反映了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和发展变化,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听者的审美要求。但是,必须合乎法度,既要出人意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要使开合、起落、曲直、伸缩等等,恰到好处。

(二)基本内容文章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种。

1、内部结构。所谓文章的内部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内在逻辑结构。在叙述性文体里,称之为“线索”;议论性、说理性文体里,称之为“脉络”。不管什么文体,只要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它就必然有一缕贯穿的线索和脉络。思路是线索和脉络的基础;线索和脉络是思路的表现形式。文章的主题、人物、事物、中心事件、感情等都可以为线索,如《项链》以项链这一事物为线索,《红楼梦》以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等,线索无形地穿梭着全文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构成严谨的艺术整体。作为党委机关,我们平时处

知识,但它更具有直观、立体、动态的特点和优点,适合情况上报、署名文章、调查报告等文体。数据、图表的作用决定了其来源、取舍、应用必须坚持一定的标准,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来源的权威性,一般来讲,数据应以统计局的为主,其中税收数据以国税、地税的为主,没有统计局的,有部门的、乡镇的数据,以部门的为主。个人拿不准的,让领导定夺。二是数据应用要统一。不同材料里面,如党委、政府的材料数据要一致。同一材料不能出现前后矛盾、不一致。三是数据要科学分析。特别是在没有权威数据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必须经过科学分析才能应用,单个数据的应用加减不能超过 和、差的数据。四是图表的应用一定要规范,经过专业人员验证其正确性,方可使用。

4、资料、语言方面的取舍 修改过程中的取舍。对于初稿,一定要进行修改,通过缜密的思考,根据公文的性质,进行语言锤炼,看看哪些材料可以去掉,哪些必须保留,哪种表达方式更为精妙和符合领导语言风格。对于引用的材料,关键把握一点:拿来主义,以“有用”为原则,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简单的引用,无疑于一件单色的衣服补上了一块花补丁,补丁虽好,但影响了整体的和谐。所以,对借鉴的材料一定要加以认真改造,根据公文主旨和文章的逻辑结构,对引用的材料进行再加工,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公文的整体逻辑结构和语言、语气统一起来,做到天衣无缝、锦上添花。

5、无纸化办公还要不要动笔 随着电脑的普及、电子政务的发展,无纸化办公成为办公室发展的趋势,但动笔仍然不可或缺。从健康的角度考虑,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对眼睛、肌体的健康无疑会造成很大的伤害,需要动笔。从思考的程度考虑,动笔写作时作者的精力更为集中,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更为深广,长时间坐在屏幕前,容易造成疲劳,精力分散影响思考程度。

第5篇:公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

对于经常与文字打交道的文秘人员而言,掌握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具备各种常用文体写作的基本能力,把握公文写作的具体细节,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下面简单谈一谈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准备充分,起草公文才能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反之就只能不知从何处入手,“十步九回头”,写了撕、撕了写,别别扭扭,很难写出“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公文来。那么,起草公文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一要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和学识储备。一方面,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艺术观、美学观、历史观、伦理观、文化观对作者的文风、作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古人说:“志高者意必远。”写作者树立了正确、远大的理想,写作时才能正确地“言志”,做到文意深远。另一方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者只有博览群书,对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同时,公文写作要求的学识既要博,也要专,假如写经济方面的材料,没有经济学理论作基础,写政党建设的材料,没有政党理论作基础,那是写不出好材料的。所以,平时我们要强化自己的思想境界修养,要增进自己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素养。

二要掌握领导意图、语言风格。所谓“领导意图”,就是领导对撰写某一公文的目的和打算。如果在起草公文前,不了解领导意图,只能是自作主张,瞎写一气。所以,在公文写作前,必须把领导意图搞清楚。对领导意图,了解得越具体越好,越透彻越好。当然,有时领导对领导意图不可能谈得那么具体、那么透彻,这要靠公文写作人员平时对近期领导关注问题的掌握程度了,要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有了领导意图,写作就有了“尚方宝剑”,就知道写些什么了。“语言风格”就是领导讲话风格和习惯。如果不了解领导的语言风格,讲话稿写的再好,与领导行不成共同语言,领导也不会欣赏。这就要求作者经常参加会议,感受气氛,通过多种途径掌握领导的语言风格。

三要学习有关文件和报刊,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是各级党政组织工作的指南。掌握了这个指南,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离开了这个指南,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会走到斜路上去。公文写作人员,只有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才能在公文里正确体现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才能保证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在当地的贯彻和落实。所以,在起草公文前,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把近期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领会深透,把准当前时代的脉搏。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要了解当地实际。各级党委的任务,就是要做好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与当地实际结合的文章。只有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才能做好上下结合这篇文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了解当地实际,就要多翻阅一些资料,经常深入下去,搞些调查研究,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日异,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地了解当地实际,把握新鲜事物,否则,就容易犯“照抄、照搬、照传”的毛病,就容易发生“言之无物,空话连篇”的弊端。这是公文写作的大忌。

2、外部结构。所谓外部结构,就是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层次和段落。层次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表达的次序,它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是行文时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它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层次和段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一般来讲,层次大于段落,即几个段落表达一个层次,但也有时段落的划分恰好与层次一致,二者相等;层次安排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根据作者的思想或者线索来决定,段落划分强调的是集中、完整和匀称。二是过渡和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内容前后连贯的一种重要结构手段。过渡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先后相关的两个层次和段落上下连贯,前后衔接。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内容关照呼应,能使结构严密,脉络连贯。三是开头和结尾。古人语“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所以“虎头龙尾”是好文章的半壁江山,当然,怎样开头和结尾,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全文各部分的和谐。公文开头多用开篇点题式:开门见山,起句发意,直接揭示主旨,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句句夺目,先声诱人,起句漂亮,触及中心,富有魅力,让人一见钟情,如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落笔入题,说明缘由,交代作者写作的缘由;开头总说,提摄全文,先揭示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分说。公文、特别是领导讲话稿的结尾方式一般有两种:醒明主旨,篇末点题;展望未来,鼓励斗志,向人们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指明方向,鼓舞人们为实现它去努力奋斗。

(三)如何谋篇布局

要锻炼思路。谋篇布局是思路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写文章要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根本的是要认真锻炼思路,加强思维活动的逻辑性、条理性的训练。毛泽东曾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在联系,不要互相冲突。”只有对内容经过精心思考,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再动笔写作,才能写出结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强的文章。要列好提纲,或打腹稿。这是起草公文的一道重要工序。按提纲写稿子,有许多好处:可以帮你组织材料;可以使你想问题更周到;免得一面写一面想,写时吃力不讨好。列提纲,一定要在掌握领导意图和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进行。提纲列的越细致越好,不要光列大题目,还要列小题目,就连每个小题目里各写几层意思,哪一层意思放在哪一个题目里面,也要考虑清楚。比较简短的公文,可以不列提纲,但一定要打好腹稿。打腹稿,虽然不一定形成文字,但对文稿的谋篇不拘也要想明白。有了好的提纲或好的腹稿,文章等于完成了一半,起草公文就会得心应手。

三、语言的锤炼

准确、简洁、鲜明、易懂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准确。公文代表着领导机关或领导集体的声音和意见,不准确,含糊不清,摸棱两可,执行的标准就不好把握,就不好执行。

简洁。毛泽东同志说:“文字要简短,使他们顷刻之间能看完;要精警,使他们一看起一个印象。”公文必须简短扼要,特别是领导讲话一定要注意多用短句,忌用长句子,不要用过多修饰,把意思讲明白就可以。

鲜明。公文,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含蓄隐晦,深藏不露,更不能含糊不清,意向不明,它要求清楚、明白,无论赞成或反对什么、提倡或禁止什么、肯定或否定什么,都要非常确切地表述和说明,使人心领神会,一目了然。易懂。公文既要简洁又要易懂,简短而缺意,就只能使人看不懂。所以,写公文不能哗众取宠;不能用那些华丽而不易懂的辞藻;不能用那些自己生造的语言;不能有“学生腔”、“文学腔”;不讲空泛的“普通话”,多讲实实在在的“地方话”,多用群众语言。

四、日常公文写作需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1、公文写作的标题 标题实际上就是公文的题眼,是观点及公文逻辑结构的集中体现。按照层次大小划分,标题可以划分为大标题、小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标题的确立应根据公文的中心思想和层次要求具体确立,一篇文章的标题与标题之间应层次分明、逻辑严禁、相互照应。公文的标题既要求紧扣文意、层意、段意,不能跑题、偏题和以片盖全,又要求语言简洁精练,有些公文,比如讲话的语言必须体现领导同志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要求。在公文写作中,有时公文的内容较多,人们看起来、听起来,留下印象的内容并不多,所记下来、留下印象的大多是文章的题目和各个标题,所以公文好的标题或标题群,能引人入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公文写作的观点 好公文的关键是要有新意和创意,按部就班,对着葫芦画瓢,体现不出个人的观点是写不出好公文的。所以公文写作者平时必须通过经常学习党政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深刻领会上级政策,经常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实际,多上下结合深入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悟性”,身在外而心在内,虽不是领导,但多从领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在执笔时,注意要以工作为中心,以思路为纽带,把多个观点、观点群有机联系起来,做到主次有位、先后有序,既前后园合,又错落有致。

3、公文写作中数据、图表的应用 在公文写作中,数据的应用是一种普遍性、经常性的事情,它是事物的量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从字面来理解,“数”“据”顾名思义就是数字方面的根据,有理有据,只要有根据,事情道理才能讲的明白,数据饱含信息起到一种说明的作用,读者从数据中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事物的发展状况,使其明了;另一方面应用数据说明事理,能使读者感到真实,数据都是通过统计得来的,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图表的应用相对的来讲,具有局限性,它只限于“看”的公文并且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它更具有直观、立体、动态的特点和优点,适合情况上报、署名文章、调查报告等文体。数据、图表的作用决定了其来源、取舍、应用必须坚持一定的标准,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来源的权威性,一般来讲,数据应以统计局的为主,其中税收数据以国税、地税的为主,没有统计局的,有部门的、乡镇的数据,以部门的为主。个人拿不准的,让领导定夺。二是数据应用要统一。不同材料里面,如党委、政府的材料数据要一致。同一材料不能出现前后矛盾、不一致。三是数据要科学分析。特别是在没有权威数据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必须经过科学分析才能应用,单个数据的应用加减不能超过 和、差的数据。四是图表的应用一定要规范,经过专业人员验证其正确性,方可使用。

第6篇:公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

文章标题:公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

公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

对于经常与文字打交道的文秘人员而言,掌握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具备各种常用文体写作的基本能力,把握公文写作的具体细节,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下面简单谈一谈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准备充分,起

草公文才能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反之就只能不知从何处入手,“十步九回头”,写了撕、撕了写,别别扭扭,很难写出“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公文来。那么,起草公文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一要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和学识储备。一方面,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艺术观、美学观、历史观、伦理观、文化观对作者的文风、作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古人说:“志高者意必远。”写作者树立了正确、远大的理想,写作时才能正确地“言志”,做到文意深远。另一方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者只有博览群书,对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同时,公文写作要求的学识既要博,也要专,假如写经济方面的材料,没有经济学理论作基础,写政党建设的材料,没有政党理论作基础,那是写不出好材料的。所以,平时我们要强化自己的思想境界修养,要增进自己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的素养。

二要掌握领导意图、语言风格。所谓“领导意图”,就是领导对撰写某一公文的目的和打算。如果在起草公文前,不了解领导意图,只能是自作主张,瞎写一气。所以,在公文写作前,必须把领导意图搞清楚。对领导意图,了解得越具体越好,越透彻越好。当然,有时领导对领导意图不可能谈得那么具体、那么透彻,这要靠公文写作人员平时对近期领导关注问题的掌握程度了,要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了。有了领导意图,写作就有了“尚方宝剑”,就知道写些什么了。“语言风格”就是领导讲话风格和习惯。如果不了解领导的语言风格,讲话稿写的再好,与领导行不成共同语言,领导也不会欣赏。这就要求作者经常参加会议,感受气氛,通过多种途径掌握领导的语言风格。

三要学习有关文件和报刊,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是各级党政组织工作的指南。掌握了这个指南,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离开了这个指南,就会迷失方向,甚至会走到斜路上去。公文写作人员,只有深刻领会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才能在公文里正确体现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才能保证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在当地的贯彻和落实。所以,在起草公文前,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把近期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领会深透,把准当前时代的脉搏。这是非常重要的。

四要了解当地实际。各级党委的任务,就是要做好中央和上级党委指示精神与当地实际结合的文章。只有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才能做好上下结合这篇文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了解当地实际,就要多翻阅一些资料,经常深入下去,搞些调查研究,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日异,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地了解当地实际,把握新鲜事物,否则,就容易犯“照抄、照搬、照传”的毛病,就容易发生“言之无物,空话连篇”的弊端。这是公文写作的大忌。

五要统筹兼顾,科学组织。在遇到写大材料或者是在省市领导来去匆匆,一人准备汇报材料来不及的时候,就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经验的做法就是采取“统—分—统”的组织写作方法,即:统一研究写作提纲,分头去写,最后一人统稿。这种方法注意的问题有三:一是根据各自的特长,科学分工。参加的人员有的对工业比较熟悉;有的对农业比较熟悉;有的对外贸比较熟悉;有的对稳定比较熟悉等等,各有特点,要注意发挥他们特长,谁熟悉哪方面的,就写哪一部分,分工负责。二是拟稿人要按提纲去写,如有大的变动,需征得主笔同意,以免走题;对一些细节问题,可以灵活掌握。三是主笔统稿时要把好“四关”,即:“政治关”,看看是否符合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际关”,看看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结构关”,看看结构是否合理、清楚,有无重复的地方,前后风格是否一致;“文字关”,看看文字表述是否准确,言简意赅。该调整的调整,该删减的删减,该补充的补充。最后,送领导审查、定稿。

二、谋篇布局

文章谋篇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表达效果,所以在确立了公文的主旨后,就要围绕主旨对整个公文结构进行谋篇布局,考虑文章的组织构造及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其“首位开阖,繁简奇飞,各极其度。”

(一)、基本要求

一是完整连贯,首尾圆合。所谓完整是指文章的结构布局有头有尾,首尾圆合,通篇一体,连贯就是通篇一贯。要求文章的部分与部分之间,片断与片断之间,前言与后语之间,都要紧密连接,以一贯之,结构严谨、完美。二是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我们在安排层次和段落时,长短要适当搭配,其密度不要均等,要根据公文主题表达

的需要,有详密、有疏落,使全篇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总之,要有的放矢,合理安排,才能使公文错综其势,舒缓自如,给人一种抑扬顿挫、节奏铿锵之感。三是波澜起伏,曲折变化。“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布局应该崇曲忌直。谋篇布局的波澜起伏和曲折变化,反映了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和发展变化,同时,也能满足读者、听者的审美要求。但是,必须合乎法度,

既要出人意外,又要在情理之中,要使开合、起落、曲直、伸缩等等,恰到好处。

(二)基本内容

文章的结构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种。

1、内部结构。所谓文章的内部结构,就是文章思路的内在逻辑结构。在叙述性文体里,称之为“线索”;议论性、说理性文体里,称之为“脉络”。不管什么文体,只要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它就必然有一缕贯穿的线索和脉络。思路是线索和脉络的基础;线索和脉络是思路的表现形式。文章的主题、人物、事物、中心事件、感情等都可以为线索,如《项链》以项链这一事物为线索,《红楼梦》以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等,线索无形地穿梭着全文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构成严谨的艺术整体。作为党委机关,我们平时处理的公文主要是说理性质的文体,基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形态,它自身必须要具有条理性、贯通性和严谨性,即:分清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表达思想;合乎逻辑,合乎人们的思维形式,使文章流畅贯通;思想脉络细密周严,没有缝隙,没有漏洞。

2、外部结构。所谓外部结构,就是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层次和段落。层次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表达的次序,它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是行文时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它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层次和段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一般来讲,层次大于段落,即几个段落表达一个层次,但也有时段落的划分恰好与层次一致,二者相等;层次安排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根据作者的思想或者线索来决定,段落划分强调的是集中、完整和匀称。二是过渡和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内容前后连贯的一种重要结构手段。过渡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先后相关的两个层次和段落上下连贯,前后衔接。照应就是文章前后内容关照呼应,能使结构严密,脉络连贯。三是开头和结尾。古人语“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所以“虎头龙尾”是好文章的半壁江山,当然,怎样开头和结尾,应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和全文各部分的和谐。公文开头多用开篇点题式:开门见山,起句发意,直接揭示主旨,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句句夺目,先声诱人,起句漂亮,触及中心,富有魅力,让人一见钟情,如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落笔入题,说明缘由,交代作者写作的缘由;开头总说,提摄全文,先揭示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分说。公文、特别是领导讲话稿的结尾方式一般有两种:醒明主旨,篇末点题;展望未来,鼓励斗志,向人们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指明方向,鼓舞人们为实现它去努力奋斗。

(三)如何谋篇布局

要锻炼思路。谋篇布局是思路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写文章要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根本的是要认真锻炼思路,加强思维活动的逻辑性、条理性的训练。毛泽东曾说:“写文章要讲逻辑,就是要注意整篇文章、整篇讲话的结构,开头、中间、尾巴要有一种关系,要有一种内在联系,不要互相冲突。”只有对内容经过精心思考,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做到胸有成竹,再动笔写作,才能写出结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强的文章。要列好提纲,或打腹稿。这是起草公文的一道重要工序。按提纲写稿子,有许多好处:可以帮你组织材料;可以使你想问题更周到;免得一面写一面想,写时吃力不讨好。列提纲,一定要在掌握领导意图和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进行。提纲列的越细致越好,不要光列大题目,还要列小题目,就连每个小题目里各写几层意思,哪一层意思放在哪一个题目里面,也要考虑清楚。比较简短的公文,可以不列提纲,但一定要打好腹稿。打腹稿,虽然不一定形成文字,但对文稿的谋篇不拘也要想明白。有了好的提纲或好的腹稿,文章等于完成了一半,起草公文就会得心应手。

三、语言的锤炼

准确、简洁、鲜明、易懂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准确。公文代表着领导机关或领导集体的声音和意见,不准确,含糊不清,摸棱两可,执行的标准就不好把握,就不好执行。

简洁。毛泽东同志说:“文字要简短,使他们顷刻之间能看完;要精警,使他们一看起一个印象。”公文必须简短扼要,特别是领导讲话一定要注意多用短句,忌用长句子,不要用过多修饰,把意思讲明白就可以。

鲜明。公文,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含蓄隐晦,深藏不露,更不能含糊不清,意向不明,它要求清楚、明白,无论赞成或反对什么、提倡或禁止什么、肯定或否定什么,都要非常确切地表述和说明,使人心领神会,一目了然。易懂。公文既要简洁又要易懂,简短而缺意,就只能使人看不懂。所以,写公文不能哗众取宠;不能用那些华丽而不易懂的辞藻;不能用那些自己生造的语言;不能有“学生腔”、“文学腔”;不讲空泛的“普通话”,多讲实实在在的“地方话”,多用群众语言。

四、日常公文写作需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

1、公文写作的标题标题实际上就是公文的题眼,是观点及公文逻辑结构的集中体现。按照层次大小划分,标题可以划分为大标题、小标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等。标题的确立应根据公文的中心思想和层次要求具体确立,一篇文章的标题与标题之间应层次分明、逻辑严禁、相互照应。公文的标题既要求紧扣文意、层意、段意,不能跑题、偏题和以片盖全,又要求语言简洁精练,有些公文,比如讲话的语言必须体现领导同志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要求。在公文写作中,有时公文的内容较多,人们看起来、听起来,留下印象的内容并不多,所记下来、留下印象的大多是文章的题目和各个标题,所以公文好的标题或标题群,能引人入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公文写作的观点好公文的关键是要有新意和创意,按部就班,对着葫芦画瓢,体现不出个人的观点是写不出好公文的。所以公文写作者平时必须通过经常学习党政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深刻领会上级政策,经常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实际,多上下结合深入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悟性”,身在外而心在内,虽不是领导,但多从领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在执笔时,注意要以工作为中心,以思路为纽带,把多个观点、观点群有机联系起来,做到主次有位、先后有序,既前后园合,又错落有致。

3、公文写作中数据、图表的应用在公文写作中,数据的应用是一种普遍性、经常性的事情,它是事物的量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从字面来理解,“数”“据”顾名思义就是数字方面的根据,有理有据,只要有根据,事情道理才能讲的明白,数据饱含信息起到一种说明的作用,读者从数据中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事物的发展状况,使其明了;另一方面应用数据说明事理,能使读者感到真实,数据都是通过统计得来的,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图表的应用相对的来讲,具有局限性,它只限于“看”的公文并且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它更具有直观、立体、动态的特点和优点,适合情况上报、署名文章、调查报告等文体。数据、图表的作用决定了其来源、取舍、应用必须坚持一定的标准,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来源的权威性,一般来讲,数据应以统计局的为主,其中税收数据以国税、地税的为主,没有统计局的,有部门的、乡镇的数据,以部门的为主。个人拿不准的,让领导定夺。二是数据应用要统一。不同材料里面,如党委、政府的材料数据要一致。同一材料不能出现前后矛盾、不一致。三是数据要科学分析。特别是在没有权威数据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必须经过科学分析才能应用,单个数据的应用加减不能超过和、差的数据。四是图表的应用一定要规范,经过专业人员验证其正确性,方可使用。

4、资料、语言方面的取舍修改过程中的取舍。对于初稿,一定要进行修改,通过缜密的思考,根据公文的性质,进行语言锤炼,看看哪些材料可以去掉,哪些必须保留,哪种表达方式更为精妙和符合领导语言风格。对于引用的材料,关键把握一点:拿来主义,以“有用”为原则,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简单的引用,无疑于一件单色的衣服补上了一块花补丁,补丁虽好,但影响了整体的和谐。所以,对借鉴的材料一定要加以认真改造,根据公文主旨和文章的逻辑结构,对引用的材料进行再加工,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公文的整体逻辑结构和语言、语气统一起来,做到天衣无缝、锦上添花。

5、无纸化办公还要不要动笔随着电脑的普及、电子政务的发展,无纸化办公成为办公室发展的趋势,但动笔仍然不可或缺。从健康的角度考虑,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对眼睛、肌体的健康无疑会造成很大的伤害,需要动笔。从思考的程度考虑,动笔写作时作者的精力更为集中,思考问题的深度、广度更为深广,长时间坐在屏幕前,容易造成疲劳,精力分散影响思考程度。

《公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来源于,欢迎阅读公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

第7篇:《应用写作》浅析公文标题中的常见错误

浅析公文标题中的常见错误 文

文种错误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缺少文种,文种混淆或文种错误。

公文标题的一般结构是这样的:发文机关+事由(关于+词组)+文种。其中的词组有两种类型: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缺少文种的错误大多发生在使用动宾词组的标题上,例如:《XX市教委关于批转XX市第一中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报告》,“批转„„的报告”是一个动宾词组,宾语“报告”很容易被看成是整个标题的文种。拆解这个标题的结构,将要转发的原公文的标题标注出来,变成《XX市教委关于批转〈XX市第一中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报告〉》。那么,很明显XX市教委的这个公文的标题缺少文种,应在“报告”后添加上“的通知”。一般像这种转发性公文比较容易产生标题缺少文种的错误。

文种混淆是因为撰文者对具体的文种不甚了解,例如:《XX大学关于XX同学英勇救火事迹的表扬》和《XX工厂关于研发新产品的资金问题的申请》,在这两个公文标题里,所用的“表扬”和“申请”都不是文种。习惯上我们会认为这些也是文种,但是在国家公文法规中没有这些习惯上的文种,因而在正式场合是不可以用它们来替代文种的。

文种错误则是对事由和行文原则把握不准,出现偏差。例如:XX工厂要进口一批设备,必须向外贸办请求进口设备的指标,于是自行向外贸办行文《XX工厂关于进口设备的指标的请示》。在这里“请示”就用错了。因为职能部门是不能向政府行文的,必须先向上级领导部门工业局请示,由工业局代为行文向外贸办发函。

一般说来,会影响文种的因素有三个,限制力,事项和内容,主观愿望。在选择文种时要考虑到本单位的权力范围,公文事由以及发文意图。例如:省级以下政府只能发布地方法令、规章制度。表扬个人用决定,表彰事迹用通报,等等。

事 由

事由错误分为两种情见,一种是缺少事由。例如:XX省召开了一次环保工作会议,XX市政府为了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决定在XX县召开各区县环保局负责人会议,发布《XX市政府关于XX县召开各区县环保局负责人会议的通知》。乍一看这个标题好象各部分齐全,句式完整,“关于„„的通知”的形式看起来很像标题的标准格式。但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即真正的“事由”是为了贯彻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该标题没有出现这一点,也就是缺少事由。应改为《XX市政府关于召开贯彻省环保工作会议精神的会议的通知》。

另外一种是事由不清。例如:XX市政府针对最近一段时期出现的部分干部用公款游山玩水的情况,决定严加制止,发布《XX市政府关于严肃处理全市干部利用公款问题的通知》,这里的事由存在两点错误:一是发文机关标明了市政府,那么这里的“全市干部”就属于多余成分;另外,发文事由是禁止干部用公款游山玩水,而从这个公文标题看,到底用公款做什么事情,是用来享乐还是投入市政工程并没有加以明确说明。

在事由里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成分需要单列出来仔细研究,那就是动词。动词决定着事由的正确与否质量高低,一个准确鲜明的动词一下子就能把标题激活,而一个错误的动词则可能将标题完全破坏,所以它是整个标题的心脏,也是公文的点睛之笔。

使用动词也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例如动词和文种重复,如《XX工厂关于申请研发新产品的资金问题的请示》,这里的“申请”就和文种“请示”重复,必须将之删除,或者可以改为“解决”。

另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公文标题中出现两个动词,这是不允许的。如《XX工厂关于研发新产品缺少资金的请示》,好像也是“关于„„”的结构,似乎是正确的。仔细看会发现有两个动词。“研发”和“缺少”,这样两个动词就形成了两个事由,到底是关于什么的请示就弄不明白了。一份公文只能有一个事由,也就只能有一个动词,一旦发现有两个动词就可以很肯定地判断它是错误的。

除了从公文标题结构划分出三类错误形式外,还有一些比较隐蔽的错误,须得仔细推敲才能发现。

关于印发类公文:如《XX市政府关于印发〈省政府XX文件〉的通知》,这里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在公文制发的有关规定中,印发类公文的发文机关与制发机关必须是同一个单位。市政府不能印发省政府的文件,想要翻印下发,可以用转发。

公文内容不能出现在标题里,如《 XX市政府关于XX区召开全市卫生系统负责人工作会议的通知》,这里的公文发送对象“全市卫生系统负责人”不应出现在标题里,当然会议地点“XX区”也不应出现,因为这些都属于公文的内容。应该出现在正文里。它们的出现反而阻碍了事由的出现。

注意公文语言的反向作用,某市在清明期间发现买卖焚烧冥币纸钱现象有所抬头,于是下了一个文制止这一现象,标题是《XX市政府关于在清明期间禁止买卖焚烧冥币的通知》,这个标题怎么看都像是对的,挑不出毛病。但是,反过来想一下,标题说在清明期间禁止这一现象,是不是就意味着过了清明就可以了呢?明知不是这个意思,但从标题上确实可以这样推断。

拟写公文标题

1 、××化学有限发展公司向××市环保局报送《2001~2003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规划》,请审批。

答:××化学有限公司关于报送2001~2003治理污染保护环境规划的报告

2 、××职业学校办公室发文给××大型超级市场经理办公室,协商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去超市实习的有关事项。

答:××职业学校办公室关于安排实习生的函

3 、××公司就××员工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操作,造成了公司财产重大损失,决定给予其开除厂籍处分一事发文。

答:××公司关于××违章操作问题的通报

4、 ×××美容院因市政改造工程征地动迁异地,特在报纸上发布信息以告知各界。

答:×××美容院关于迁移院址的通告

5、 ××分公司拟将市场开发部与市场营销部合并为市场经营部,就此事向总公司行文。

答:××分公司关于合并市场开发部与市场营销部的请示

6、 ××物业管理总公司××物业分公司物业管理员叶××恪尽职守、智擒盗贼,保护了业户的人身财产安全,总公司发文表彰他的事迹。

答:××物业管理总公司关于表彰叶××恪尽职守智擒盗贼的通报

7、 ××集团总公司对××分公司干部职务任免事项制发公文。

答:××集团部公司关于任免干部的通知

8、 ××省教委招生办公室召开一次2003年高等院校招生会议,会后要下发一份会议文件。

答:××省教委招生办公室2003年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会议纪要

9、 对本县文化管申请购买电子图书的来文,××县财政局回文,批准对方的请求。

答:××县财政局关于同意文化管购买电子图书的复函

10、 ××市××动物园内一新建的环保型公共厕所,拟实行收费制度,市园林管理局向市物价局行文,商洽有关事项。

答:××市园林管理局关于动物园公厕收费的函

11、 ××省教委招生办公室拟召开一次2008年高等院校招生会议,向有关单位下发一份文件。

答:××省教委招生办公室关于召开2008年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会议的通知。

12、 重庆市人民政府收到开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请示后下文表态同意。

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的批复。

【例题】请根据材料写一份通告:

首届“环球杯”龙舟赛将于2010年5月5日上午9时——下午3时在广州市珠江河举行。为保证赛事顺利进行,市公安局拟定对沿江路、滨江路、北京路实行交通管制,除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

示例:

广州市公安局关于首届“环球杯”龙舟赛期间交通管制的通告

2010年5月5日上午9时——下午3时,广州市首届“环球杯”龙舟赛将在珠江河举行,为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现将龙舟赛期间交通管制相关事项通告如下:

比赛期间沿江路、滨江路、北京路将实行交通管制,除警车、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外,禁止其他车辆通行。

特此通告

广州市公安局

2010年5月3日

关于公文改错的套路。

第一错,错标题,作者,事由,文种错 ××单位关于××××的××

第二错,日期错,2007/02/14

第三错,附件错,没有分类,标数

第四错,称呼上有问题

第五错,多头送

第六错,发文号错

第七错,标点符号错

还有:不得夹带其他请示事项; 每个作者应占一行

公文写作与改错技巧

一、标题部分

标题是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

1.有的标题不全

2.有的文种不对,特别常见乱用‘公告’,还有“批复”成了“指示”,通知成了通告

3.有的批转性公文不是法规条文仍用《》

4.公文种类共用,如“请示报告”

5.紧急的在标题中要体现出来

二、发文字号

1.序号不能有虚位,即数字前不得有0,不得有“第”字样 2.年号份号颠倒

3.年号使用的标点符号错误。

4.秘级错误。只有秘密、机密、绝密字样

5.绝密、机密要有右上要有序号,(现公文要求在左边) 6.一些上行文要有签发人,签发人和文号左右平行

三、主送机关

1.上行文多头主送

2.有的是请示平级,越级请示

3.有的是直接送单位而不送人(除非是领导个人交办事项),但请示不可以直接给领导 4.有的主送机关未写全,特别是简要写法要写全,省市不分等,以及什么省,什么市。

5.主送机关名称,即抬头要顶格写 6.必须要有的缺了收文机关 7.党政不分,党对政府部门下命令

四、正文

1.有的是一文多事,见于请示;

2.有的正文引用发文不规范,如批复等,引用要先文件名,后文号; 3.有的正文数字该用阿拉伯数字,却用汉字;

4.有的是用词不当。“反映”成了“流言”,“发布”成了“散布” 5.标点符号。特别是序列,标准是

一、

(一)1.(1)

6.量词。要有法定计量单位,如寸不适用 7.用英文无翻译 8.表彰性通报无名单 9.请示报告送下级

10.平行文,上行文不礼貌,要用“贵局”,不能用“你局” 11.错别字

12.用语或叙事违反公文要则如简练明确等要素 13.一些公文要有联系人,电话等

五、结尾

1.有的结尾不合作者本意 2.有的是不合公文格式要求 3.有的是表现在上行文语气不尊。特别是上行文结尾催办,请即批复等

六、一些人称的用法

1.推荐名单表上要先写人名,再写单位,职称等 2.主文中提到了某某人等,随附名单要先列出某某人

七、抄送

请示未获批准抄送下级。抄送两字不能顶格,相对的主题词顶格

八、附件

1.该标明附件却未标出

2.标明附件要在印章前(尚未找到明确根据) 3.附件的顺序和名称 4.附件名称后不用标点

九、发文机关(印章)与发文日期

1)标题上的发文机关与签署(盖章)的发文机关不对应。 2)混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字,或直接用阿拉伯数字. 3)年月日不全

4)乱加字,如 年 月 日“发” 5)发文机关日期上下颠倒 6)印章没有盖或盖错地方或盖反 7)没有发文日期。

8)发文机关(印章)与发文日期位置左错 9)发文时间不能超过发文机关

十、主题词 1)没有主题词

2)太少或太多,3-5,不超7(尚未找到明确根据)

十一、版式问题

重要公文制发单位只能是办公室

附:案例

关于邀请×校长、×书记参加“10356211”工程奠基仪式并致辞的请示报告 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并呈×校长、×书记:

根据“校长办公会议决”,我院成立了专门的“10356211”工程指挥小组,在校领导的指导和指挥小组的努力下,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现定于十月二十一日举行工程奠基仪式,届时想请×校长、×书记参加仪式并致辞,请校长办公室提供方便。热切盼望×校长、×书记的到来!

此致

敬礼!

附件一:讲话稿;

附件二:议程。

资环学院

2008年10月11日

[解析]

一、标题。标题应由“发文机关+关于+事由+文种”构成,对内发文可省略发文机关。就上文标题而言,似乎也符合这一要求,但这只是最起码的格式要求,细究起来,这个标题仍存在着不少错误。

1.多用标点。标题中除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如:“关于印发《华东师范大学公章管理办法》的通知”。上文题目中的顿号、引号都是多余的,应该去掉。(新东方刘源注解:《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 标点符号。”)

2.人物模糊不清,顺序排列不当。公文里所提到的人物应使用全名,不能只用姓氏加上职务,一个学校可能会有两个王校长,不用全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对外行文尤其要注意。“党先政后”的排列顺序在我国是约定俗成的,校长和书记同时出现时应把书记排在前面。

3.项目不宜使用代号。公文应该是明晰的,应让阅读人一看便知。有些项目和工程有代号,而这些代号可能只有该领域的人知晓,一旦用代号代替项目具体内容出现在公文里,会给人一种不知所云的感觉。

4.混用文种。根据国务院2000年8月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行政公文的种类主要有命令、议案、决定、意见、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十三种。请示和报告为不同文种,不能混而为一,上文应属请示。文种不能错用,也不能混用,更不要生造,如事宜、申请等都是非公文文种。

二、主送机关。即受文对象。应根据公文内容选择相应的主送机关。上文中的主送机关也存在着错误。

1.多头请示。请示和报告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需同时送其他机关的应采用抄送形式。上文应主送党委办公室,抄送校长办公室。

2.不能送个人。公文是机关单位之间联系汇报工作、处理解决问题的载体,它只针对单位,不针对个人,所以它一般不直接送给个人审阅。

三、正文。文种不同,内容要求也有变化。请示的正文一般包括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并应提出自己对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见。上文作为请示,虽然符合基本要求,但很多错误也是显而易见的。

1.引文不全。引用的公文要写明“发文时间+发文机关+标题+公文编号”,如:“根据华师〔2003〕17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的通知》精神”。上文所提到的“校长办公会议决”缺少时间和议决题目。

2.数字不规范。正文中除一些约定俗成的叫法外(如华东师范大学“十五”规划),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十月二十一日”应为“10月21日”。

3.用词不当。公文讲究公事公办,不需要过度客气,行文应力求客观。“请校长办公室提供方便。热切盼望×校长、×书记的到来!”这些含有感情色彩的话尽量不用。

4.信息不准确。公文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应尽量做到准确具体,上文中举行奠基仪式的时间不够具体,地点也没说明,在公文写作中要注意避免。

5.结尾不当。公文有自己的结尾用词,请示一般用“以上请示,请予批复”结尾,而不用私人信件中常用的“此致”、“敬礼”。

6.缺少联系人。请示一般应有联系人和联系电话,上文中少了这项内容。

四、附件。为了补充说明正文,公文往往要添加附件。上文的附件也存在错误之处。

1.格式不对。附件的正确格式是:

附件:1.××××××××××××××××

2.××××××××××××××××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

2.附件名称过于简单。附件的名称在简洁的同时还要能概括出其具体内容,不能过分简单。上文的“附件1”应写明是什么人在什么会议上的讲话稿,后面最好注明“(代拟稿)”字样。“附件2”应写明是什么会议的议程。

五、落款与日期。正文后右下角要写上发文机关和发文日期,这看起来简单,但一不小心,可能也会像上文一样出错。

1.发文单位不能用简称。其实在整个公文里,人名、地名、单位名称、文件名称、事物名称等都忌用简称。上文中的“资环学院”应写全称“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发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

第8篇: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李军

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公文处理体现在行政机关的工作决策、部署及抓落实、为基层群众办实事等各项工作中,涵盖了行政活动的全过程,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关的工作作风, 直接影响着行政效率。

一、公文处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 忽视协商会签环节。公文中有涉及其他部门的事项, 主办部门没有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 就直接报送上级机关审批。比如,涉及财政资金问题没有征求财政部门的意见,涉及项目规划问题没有与发展改革部门协商,涉及编制机构问题未与编办协商, 涉及表彰评优问题, 没有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意见等。或者虽然协商但未取得一致意见, 主办部门在报送上级机关审批时, 没有吸收有关部门意见, 或者没有提出建设性意见。此类公文上级机关无法及时审批, 需要退回报文单位, 取得一致意见后重新上报。

(二) 直接报送领导者个人。有的公文未经上级机关领导指定, 将应报送上级机关的公文直接报送领导个人。在公文处理中, 有些省直部门负责人在本机关信笺纸上直接指示“呈××副省长审批”, 从而常常出现越过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处直接呈送省领导的现象。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 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 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直接报领导者个人, 常常导致收文机关无法跟踪公文的运转过程, 更无从查询公文的办理情况, 形成“飞行件” 和“横传件”。

(三) 越级行文。各级行政机关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和报告工作。部门所属单位需要请示问题, 一般应向主管部门请示; 确需向上级机关请示的, 再由主管部门向上级机关行文。实践中, 仍有一些单位不通过主管部门,直接向省政府行文。如××公司《关于调整×××有限公司董事及监事的请示》, 没有报经主管的省有关部门, 就直接报送给了省政府。《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行文关系根据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一般不得越级行文, 特殊情况需要越级行文的,应当同时抄送被越过的机关。”

(四) 公文标题不规范。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内容和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除发布或转发规章性公文加书名号外, 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公文标题要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 还要选准文种, 好的标题能使人迅速了解文件的主旨和要义。实际工作中, 公文标题常常存在着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标题不规范, 没有发文机关名称。(文秘工作 )如省某部门报送的《关于赴港澳考察的报告》, 应为《××厅关于××代表团赴港澳考察的报告》。二是标题过长, 有的公文标题长达50 多个字。如省直某部门报省政府的《河北省××厅关于在全省七大水系主要河流实行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并试行扣缴生态补偿金政策的通知》, 共52 个字, 可改为《河北省××厅关于实行跨界断面水质目标责任考核的通知》, 减少了27个字, 显得更简洁, 概括性更强。三是标题中出现两个以上“关于” 两个以上“通知”,如《河北省××厅关于转发××市关于制止滥占用土地的通知的通知》等。四是有的公文标题使用了多个标点符号。五是公文标题中文种使用错误, 如××局报送省政府的《关于我省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有关问题的说明》、××局《关于有关煤矿营业执照收缴情况的汇报》, 其中的说明、汇报都不是文种。

(五) 公文中的各种名称、引用不规范。公文中涉及法律规章时, 没有先列全称, 注明简称, 而是直接引用简称,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 不能写成《行政许可法》。有的机关名称随意使用简称, 如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简称为“省住建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简称为“省食药监局” 等, 没有使用规范的简称。

(六) 公文密级标注随意性强。有的部门没有参照上级政府或部门同类文件的密级划分界限, 随意自定密级。有的公文在报批时,将密级定的很高, 既增加了公文处理的难度,也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有的公文标注密级时, 没有注意保密期限, 如机密☆5 年, 个别公文甚至左边标注“秘密”, 右边标注“内部资料”, 使收文单位不知该按涉密文件管理还是按内部资料处理。

(七) 附件不全。有的公文中提到根据省领导同志的批示或会议纪要起草的, 但报送省政府的公文没有附上省领导同志的批示件或会议纪要, 有的缺少需要贯彻的上级文件的复印件等。由于缺乏相应的背景材料, 增加了公文处理的困难, 稍有疏漏, 就会失去公文处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八) 印章使用不规范。有的印章与发文机关标示不符, 如发文机关是××厅, 印章却是××厅办公室。有的印章位置随意性强,不居中、不端正、不规范, 有的联合行文的印章相交、相切等。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 部门和单位领导重视不够。有的部门领导不重视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不了解《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规定, 忽视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致使本单位的公文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二) 工作制度不健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明确规定,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厅) 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 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实际工作中, 很多部门办公室或秘书科只是负责公文的编号、收发工作, 而对公文内容、体例格式等方面的问题未予以重视。

(三)

学习培训交流少。公文处理是幕后工作, 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 由于任务繁重,没有时间性和规律性, 从业者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但是, 公文处理工作要求严谨细致、规范高效, 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的部门不重视公文处理工作, 文秘人员长期在本职岗位上默默奉献, 系统学习培训和交流的机会少, 长期以来按着老套路、老办法来处理; 有的部门文秘人员流动较快, 许多新手对公文处理业务不熟悉, 致使不能按规定制度办事, 忽视公文处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甚至出现一些低级错误。

三、做好公文处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 领导重视是关键。领导重视是做好公文处理工作的关键。公文处理工作既辛苦又繁杂, 看似平凡却很重要。因此, 部门和单位领导要积极创造条件, 支持文秘工作人员大胆开展公文处理工作, 对不按公文处理规定报送的公文, 要主动退回报文单位, 力争做公文处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带头人。

(二) 制度建设是根本。制度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公文处理工作政策性、程序性较强, 工作环节多, 时限紧, 要求高。要使公文处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责任明确,就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机制。各级行政机关要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要求, 结合本单位实际,从公文的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保密到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都要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处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 切实发挥好机关文秘部门在公文处理中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以制度规范行为, 确保公文处理严谨、细致、高效。近年来,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制定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文运转规则》《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公文办理程序及版头文笺使用的通知》等5 个公文处理方面的文件, 严格遵循“来文即办、日清日结” 的原则, 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确保了机关公文的快速传递、高效运转。

(三) 责任意识是核心。公文的实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决定了从事公文处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较强的责任意识。从事公文处理的人员必须对工作一丝不苟, 切实履行岗位职责, 因为任何一点疏漏, 都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公文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决定了讲求效率是公文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如果时过境迁, 公文就失去了价值。为此, 公文处理工作人员必须增强责任心, 规范公文处理工作流程, 牢固树立“急件急办、特件特办” 的责任意识,确保不压、不误、不漏办任何一件公文, 切实提高公文处理效率。

(四) 学习培训是保证。做好公文处理工作, 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文秘人员一般为本部门本机关服务, 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 长期按老套路办事, 对公文处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缺乏研究,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首先,要经常学习上级机关和本部门的规章制度,时刻提醒自己按制度行文, 从根源上保证公文处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其次,针对公文处理中存在的新问题、新现象, 要与同行多交流、研讨, 共同提高。最后, 上级机关文秘部门要加强对下级机关文秘工作的业务指导, 经常组织所属部门和单位开展公文处理培训和讲评活动, 一方面针对本系统公文中存在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另一方面开展面对面的业务交流和学习探讨, 使公文处理人员在学习交流和培训中得到提高, 从而提高本系统和本部门的公文处理水平, 为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政府办公厅

第9篇:老秘书与您谈公文写作中的细节问题

对于经常与文字打交道的文秘人员而言,掌握文章写作的一般规律,具备各种常用文体写作的基本能力,把握公文写作的具体细节,是我们必备的素质。下面简单谈一谈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基本常识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准备充分,起草公文才能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反之就只能不知从何处入手,“十步九回头”,写了撕、撕了写,别别扭扭,很难写出“高屋建瓴,势如破竹”的公文来。那么,起草公文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一要提高个人的思想修养和学识储备。一方面,正确的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艺术观、美学观、历史观、伦理观、文化观对作者的文风、作品的质量至关重要。古人说:“志高者意必远。”写作者树立了正确、远大的理想,写作时才能正确地“言志”,做到文意深远。另一方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者只有博览群书,对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同时,公文写作要求的学识既要博,也要专,假如写经济方面的材料,没有经济学理论作基础,写政党建设的材料,没有政党理论作基础,那是写不出好材料的。所以,平时我们要强化自己的

- 1

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了解当地实际,就要多翻阅一些资料,经常深入下去,搞些调查研究,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化建设日新日异,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地了解当地实际,把握新鲜事物,否则,就容易犯“照抄、照搬、照传”的毛病,就容易发生“言之无物,空话连篇”的弊端。这是公文写作的大忌。五要统筹兼顾,科学组织。在遇到写大材料或者是在省市领导来去匆匆,一人准备汇报材料来不及的时候,就需要多人合作,共同完成。经验的做法就是采取“统—分—统”的组织写作方法,即:统一研究写作提纲,分头去写,最后一人统稿。这种方法注意的问题有三:一是根据各自的特长,科学分工。参加的人员有的对工业比较熟悉;有的对农业比较熟悉;有的对外贸比较熟悉;有的对稳定比较熟悉等等,各有特点,要注意发挥他们特长,谁熟悉哪方面的,就写哪一部分,分工负责。二是拟稿人要按提纲去写,如有大的变动,需征得主笔同意,以免走题;对一些细节问题,可以灵活掌握。三是主笔统稿时要把好“四关”,即:“政治关”,看看是否符合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际关”,看看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结构关”,看看结构是否合理、清楚,有无重复的地方,前后风格是否一致;“文字关”,看看文字表述是否准确,言简意赅。该调整的调整,该删减的删减,该补充的补充。最后,送领导审查、定稿。

二、谋篇布局

- 3

文体里,称之为“脉络”。不管什么文体,只要有一贯到底的思路,一脉贯通的逻辑,它就必然有一缕贯穿的线索和脉络。思路是线索和脉络的基础;线索和脉络是思路的表现形式。文章的主题、人物、事物、中心事件、感情等都可以为线索,如《项链》以项链这一事物为线索,《红楼梦》以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等,线索无形地穿梭着全文的人物、事件和景物,构成严谨的艺术整体。作为党委机关,我们平时处理的公文主要是说理性质的文体,基本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脉络形态,它自身必须要具有条理性、贯通性和严谨性,即:分清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表达思想;合乎逻辑,合乎人们的思维形式,使文章流畅贯通;思想脉络细密周严,没有缝隙,没有漏洞。

2、外部结构。所谓外部结构,就是文章的外部存在形式。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层次和段落。层次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表达的次序,它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是行文时自然形成的基本单位,它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层次和段落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层次着眼于思想内容的划分,段落侧重于文字表达的需要;一般来讲,层次大于段落,即几个段落表达一个层次,但也有时段落的划分恰好与层次一致,二者相等;层次安排方式有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对比式,根据作者的思想或者线索来决定,段落划分强调的是集中、完整和匀称。二是过渡和照应。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内容前后连贯的一种重要结构手段。过渡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先后相关的两个层次和段落上下

- 5

腹稿。这是起草公文的一道重要工序。按提纲写稿子,有许多好处:可以帮你组织材料;可以使你想问题更周到;免得一面写一面想,写时吃力不讨好。列提纲,一定要在掌握领导意图和吃透“两头”的基础上进行。提纲列的越细致越好,不要光列大题目,还要列小题目,就连每个小题目里各写几层意思,哪一层意思放在哪一个题目里面,也要考虑清楚。比较简短的公文,可以不列提纲,但一定要打好腹稿。打腹稿,虽然不一定形成文字,但对文稿的谋篇不拘也要想明白。有了好的提纲或好的腹稿,文章等于完成了一半,起草公文就会得心应手。

三、语言锤炼

准确、简洁、鲜明、易懂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准确。公文代表着领导机关或领导集体的声音和意见,不准确,含糊不清,摸棱两可,执行的标准就不好把握,就不好执行。简洁。毛泽东同志说:“文字要简短,使他们顷刻之间能看完;要精警,使他们一看起一个印象。”公文必须简短扼要,特别是领导讲话一定要注意多用短句,忌用长句子,不要用过多修饰,把意思讲明白就可以。鲜明。公文,不能像文学作品那样,含蓄隐晦,深藏不露,更不能含糊不清,意向不明,它要求清楚、明白,无论赞成或反对什么、提倡或禁止什么、肯定或否定什么,都要非常确切地表述和说明,使人心领神会,一目了然。易懂。公文既要简洁又要易懂,简短而缺意,就只能使人看不懂。所以,写公文不能哗众取宠;不能用那些华丽而不易懂的辞藻;不能用那些自己生

- 7

3、公文写作中数据、图表的应用。在公文写作中,数据的应用是一种普遍性、经常性的事情,它是事物的量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从字面来理解,“数”“据”顾名思义就是数字方面的根据,有理有据,只要有根据,事情道理才能讲的明白,数据饱含信息起到一种说明的作用,读者从数据中就可以清楚地了解事物的发展状况,使其明了;另一方面应用数据说明事理,能使读者感到真实,数据都是通过统计得来的,具有真实性的特点。图表的应用相对的来讲,具有局限性,它只限于“看”的公文并且要求读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它更具有直观、立体、动态的特点和优点,适合情况上报、署名文章、调查报告等文体。数据、图表的作用决定了其来源、取舍、应用必须坚持一定的标准,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来源的权威性,一般来讲,数据应以统计局的为主,其中税收数据以国税、地税的为主,没有统计局的,有部门的、乡镇的数据,以部门的为主。个人拿不准的,让领导定夺。二是数据应用要统一。不同材料里面,如党委、政府的材料数据要一致。同一材料不能出现前后矛盾、不一致。三是数据要科学分析。特别是在没有权威数据可以参照的情况下,必须经过科学分析才能应用,单个数据的应用加减不能超过 和、差的数据。四是图表的应用一定要规范,经过专业人员验证其正确性,方可使用。

4、资料、语言方面的取舍。修改过程中的取舍。对于初稿,一定要进行修改,通过缜密的思考,根据公文的性质,进行语言

- 9

上一篇:刑法修正案八说明下一篇:中国最近打老虎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