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据统计,在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70%,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增快,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其中老年护理人员建设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产业的需求,亟待我们共同解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篇1:

夕阳无限好 人间重晚晴

中华民族历来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由己及人、爱己爱人的朴素情怀,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爱精神。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面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严重匮乏,河南省教育厅也在积极探索解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问题,为我省大健康产业储备专业人才。本期,特刊发中德老年护理项目德国进修班考察纪行,以及项目学校开展中德合作的经验文章,以飨读者。

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大大提升,家庭结构也出现了小型化和高龄化的趋势。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占总人口的11.4%,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仅2017年,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就新增200多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护理服务,已经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国内与之相伴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却极度匮乏,老年护理职业教育还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足够重视。

2018年11月5日,记者跟随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德国老年护理职业教育进修班,赴德考察了德国老年护理专业职业教育情况,近距离地观摩了德国养老护理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养老机构对人才的需求,了解了中国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在德国学习和工作的情况,以及养老护理专业未来发展前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将此次中德老年护理職业教育考察情况记录如下,以期为职教同人提供借鉴。

老年护理在德国

社会需求旺盛

曾几何时,赡养老人也是德国各个家庭的分内之事。直到19世纪末,一些教会组织才开始迈出第一步,即让一些老人和病人集中居住在教会提供的简陋住所中一起进行照料。20世纪中后期,随着家庭结构的日益小型化以及年轻人工作压力的增大,家庭式老年护理就变得愈发不现实,于是专业护理机构应运而生。2003年,德国《老年人护理法》正式颁布;2006年,这一规定通过了联邦协议框架,培训制度逐渐被确立下来。与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养老院高龄护工不同,德国老年护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专业培训全面覆盖了护理专业领域,包括医学、药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知识。也就是说,所有从事老年护理行业的人员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多年来,德国养老机构不断改善着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使人们开始普遍接受老年护理,与此同时,老年护理这个职业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随着德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和人均寿命的逐渐增加,老年护理人才市场供需严重失衡。据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德国战后生育高峰是在1964年,其登记在册的新生儿数字为135.7万,但到了2000年,德国只有76.6万个新生儿,人口结构的变化对老年护理行业提出了挑战。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德国至少有将近30万到40万的护理专业人才缺口,这种现象将在2055年达到高峰。为解决这一问题,德国联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给护理人员减负,使其他非护理人员承担一些非专业的工作任务,或把非专业人员培养成专业人员,提高其工资待遇等,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于是,德国养老护理机构与其他国家合作培养专业护理人员赴德工作的思路就应运而生。

多样化服务

目前,德国有63000所护理服务机构,老年护理服务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主要分为家庭式护理、登门式护理(半住院式护理)、住院式护理等三种形式。

对德国老一辈人来说,拥有一间自己的公寓或房屋是过上最舒适的生活的前提。只要没有特殊的身体状况,家庭式护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通常由亲戚(孩子或配偶)承担。当这—方式难以实现时,可以将部分护理任务交给护理人员通过登门护理或每天定时接到养老院护理的形式完成。

登门式护理服务通常由独立的护理机构提供,但也常和住院式护理机构合作进行。一般来说,服务机构向在家中的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帮助,或者让专业人员每天把老人接到养老院于8:00-16:00对其进行基础身体护理以及其他进一步的护理服务(如药物分配和绷带包扎、伤口清理等),其护理人员和住院式护理人员一样,要接受专业培训和资格考试。

如果以上方式都满足不了老人的需求,或者老人状况需密切关注,就需要采用住院式护理形式。

在德国,有超过78万的老人或病人需要住院式护理,在住院式护理中,护理机构遵循针对每个老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给予帮助的原则,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护理环境,努力让老人们身心健康。

在科申布洛赫老年中心,记者看到,除日常基本护理和医疗医药保健外,老年中心非常注重在精神上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在各楼层走廊上都悬挂有赏心悦目的手绘作品,营造出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对于行动方便的老人,护理中心会为他们安排远足、散步以及去购物中心采购等活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中心则会为他们安排读书读报、音乐演奏会及午后游戏等活动来进行休闲娱乐。这些活动会与各种运动科目和护理康复项目结合起来。当然,还少不了参加感恩节、圣诞节等文化活动。除了持证上岗的护理人员,还有专业的康复人员在机构中为老人安排适当的理疗和训练。护理工作人员中包括医生、按摩师、香疗师、营养师、理疗师、心理咨询师、言语治疗师、音乐治疗师、艺术治疗师、牧师、清洁工人、陪护人员等,能充分满足老人的一切需求。

近年来,紧邻老年护理中心兴建的小户型老年公寓,被越来越多有自理生活能力的老人所欢迎,他们在紧急情况下可及时呼叫到护理中心工作人员并快速得到治疗或服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活质量。

共同的需求催生中德合作

莱茵河畔的杜塞尔多夫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首府,是欧洲会展、信息、服装、物流中心城市,也是此次中德老年护理职业教育进修考察活动的所在地。中国老年护理人才项目高级顾问库特·普拉格先生曾是德国某护理学校的校长,据他介绍,由于德国优秀的护理人才愈发稀缺,使得他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探索引进外来护理人才的可行性。他说:“我们曾与许多东欧和西欧国家有过合作,如波西尼亚、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在中国有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愿意尝试来德国学习工作几年,这使我们产生了与中国合作进行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想法。而且据我对中国人的了解,我能够从内心感受到,来自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已经潜移默化到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使得中国的学生更富有同情心。在中国我们与几所高校有合作,尤其是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ASC教育与服务公司合作后,打通了我们与中方联系的渠道,让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获得了直接的对话伙伴,这让整个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2013年,中德老年护理职业教育项目(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到德国3年带薪学习项目)由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ASC教育与服务机构,同其中国的合作伙伴——北京思威普智业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SWP)一起发起,与在中国的项目学校共同进行培养。

北京SWP是中国首家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签约的合作伙伴,在18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对德国职业教育历经引进、艰难的本土化改造,到逐步形成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区域教育和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标准化中德班教学模式的过程。2012年,北京SWP与河南省教育厅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河南省教育廳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项目。目前,河南省全省共有34所中职学校和4所高职院校成为项目院校。项目专业包括机电一体化、仓储物流、汽车机电技术、中德老年护理4个专业。2017年,北京SWP成立的北京德中双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国际学院托管协议,成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一次重大尝试。

当被问及北京SWP为何在河南开展与德国ASC对接的老年护理专业时,该公司董事长梁薇女士介绍说:“河南省是全国职教大省,截至2017年,卫生护理专业学生大约有59万,学生们毕业后大多从事护士职业。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愿意从事老年护理职业的学生非常少,所以专业养老机构的护理人才奇缺。河南省教育厅希望借助国际合作职业教育政策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提前为河南省未来的养老产业储备国际化、专业化人才,因此给予北京SWP大力支持。目前,河南开设中德老年护理项目的有郑州卫生学校、邓州职业技术学校。2018~2019年,这两所学校有139名学生已经完成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正在进行德语培训,预计在2019年上半年均会参加德国B1级考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北京SWP和项目学校为学生开设了德国文化课程,德国ASC派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国际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每天通过德语直播课堂的形式为全省237名学生开展远程德语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杜绝了“哑巴德语”现象。

“当第一批学生踏上德国学习之路时,基于当时的德国人才市场和入学席位状况,老年护理这一专业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当时德国ASC为赴德学生们拿到了很多不同机构的邀约。但对我们来说,合作伙伴的信誉非常重要。我们希望德国的合作方能够不仅仅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席位,还要在赴德之初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照顾。我们借此项目与位于奥登堡市的两所汉莎养老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并成为了这个项目中的战略同盟。”梁薇女士介绍说。根据德方要求,学生们在国内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并考试合格,签证时年满18岁,通过德语B1级考试后可前往德国学习,在那里继续完成德国教育体系认证的护理专业教育。通过这两方面教育的学生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在中国,都会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提升空间。

护理不仅是一个工作,更是一种职业

照片上的两位中国学生——郑海威、王蒂,来自河南邓州卫生学校(已合并入邓州职业技术学校),这是他们2017年4月在德国北威州居特斯洛老年护理院进行职业培训实践课程的情景,实践课的主题为“作为院长的一天”,他们在一天的时间里充分体验了院长角色的职责。这两名学生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德语的学习,在德国实习工作中能够很好地理解老人们的意图。第一次有来自中国的学生在当地参加老年护理专业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两名学生的主要工作是照顾一名老年痴呆患者,期间他们用专业的表现和博爱之心得到了患者家人与同事的一致好评。

来自河南郑州的董丽阳,在2015年9月和其他3名学生作为第一批中徳班学生,通过北京SWP和德国ASC来到德国,接受双元制老年护理项目培训。她说:“至今我都清楚地记得,从护理院马蒂尼和约瑟夫两位院长那里得到了许多帮助,比如,住所问题、经济事务和语言问题,我非常感谢他们两位。”培训会上,董丽阳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们在护理学校不仅学习护理知识,还要学会怎样和老人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因为每个老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所以他们的诉求是不一样的,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状况,老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身体方面的护理,精神和情感的陪伴更是我们工作的职责所在。所以,作为一名专业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做好多方面的准备。”

“我2019年9月份将迎来毕业考试。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德国3年的工作经历与感受。我看到,在养老机构里不是只有老人,还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遭遇了事故或患有中风等疾病,同样也需要护理人员的照料。现在越来越多的重大疾病以及老龄人口的增长,使老年护理在当今社会成为不可或缺的工作。老年护理人才在中国及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巨大缺口,我想在德国再学习工作几年,积累更多经验之后再回国发展。”董丽阳对记者说。

在杜塞尔多夫的老年护理管理学院,记者观摩了学生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参观了学院的环境设施。教师办公室外墙上张贴的课程和实习安排表印证了院长玛格丽特·艾森巴特女士为我们介绍的老年护理课程安排情况:学生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300个课时;老年护理工作法律以及机构相关规定需要160课时;老年护理职业发展规划、职业道德以及紧急救助和自我保护需要240课时;自主性学习200课时,等等。综合来看,学生的理论课至少2100个课时,实践课至少2500个课时。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展示在走廊墙壁上的学生小组的学习成果,学生们亲手制作的学习板报和具有异国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表现形式丰富有趣,体现了学生们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在培训中,德国卡门茨地区HEC老年护理学校校长玛德莲·贝尔女士向记者介绍说,该护理学校除德国学生外,还接收了来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越南、西班牙等5个不同国家的学生。学校除了教授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还会在实训教室营造多种情境进行教学。如让学生体会家庭护理的氛围,体会老家具的历史和人文情怀;穿上特制的老年模拟服,体会老年人视力不清、行动受限的感觉,以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小组学习后要求学生以艺术形式呈现学习成果,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艺术修养,等等。

德国护理学校对学生进行的老年护理专业前景的全方位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该专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懂得相关的法律条款,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学生们通过学习认识到,老年护理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老年护理是一项兼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事业。学生们在自己办的板报中这样写道:“护理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护理更是一种职业。”

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在中国,孝文化深入人心,传统的养老观念是子女养老,大约有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但由于大部分家庭缺乏醫疗护理知识,一些老人的失能和失智使居家养老变得不堪重负,养老质量低。据了解,中国有42%的老人由子女承担养老责任,1.35%的老人由护理机构照顾,有将近50%的老人只能独居生活。我国养老机构从业者不到100万,持证上岗的人数不足2万,国内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缺口在千万以上,尤其是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护理员,更是稀缺。按照国际惯例,养老机构里一般1名护理员照顾3~4个老人,而目前国内很多养老机构是1名护理员要负责照看5~6个甚至是十几个老人。目前,老年护理行业发展的严重滞后、护理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与社会对养老护理人员日益增长的需求形成巨大反差,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此,养老服务体系中,政府、企业和个人医养保障的全面发展刻不容缓。在国家积极推进养老服务健康产业发展的同时,养老护理作为一个新型产业必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德国是有着成熟经验的老龄化发达国家,因其长期而完善的养老护理职业教育而闻名,因人才短缺、需求旺盛,与河南职业教育找到了契合点。梁薇女士说:“从2013年至2018年,北京SWP与德国ASC以及养老机构通力合作,使中德老年护理专业项目从初始阶段的困难重重发展到如今已逐渐走上正轨,河南省教育厅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教学模式老年护理专业项目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克服一切困难,为广大学生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储备高端专业人才。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河南老年护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短短十天的考察培训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德国老年护理行业细化的专业分工、严谨的教育培训体系以及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祝愿中德老年护理职业教育项目像眼前宽阔的莱茵河一样,浩浩荡荡,奔涌向前。

(责编  李光远)

作者:张红延

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篇2:

人口普查背后我国老年护理面临的现状及分析

摘要:据统计,在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中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8.70%,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增快,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形势日渐严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其中老年护理人员建设存在不足,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产业的需求,亟待我们共同解决。

关键词:老龄化,老年护理,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我国一系列关于老年政策文件的相继出台:“对养老护理供给进一步扩大的意见,推进养老护理消费”,“国家积极的人口老龄化和长远规划响应”,“意见上推进养老护理”,“意见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等发展这些数据文件的出台,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对此关注及投入力度越来越大,老年产业迎来新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现阶段,专业教育缺乏统一规范、公众对老年行业认识不足、老年护理工作者工资偏低、子女由于工作照护老年人的难度日趋增大等问题是我国老年行业需要解决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研究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增长,其中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独立性老人的损失开始增加,在此情况下,老年护理专业的即时开展,有利于进一步建设我国现代化老年护理体系,提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有利于建设现代化养老护理体系

对于严峻的老龄化社会现象,我国提出了自己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现代化养老护理体系。养老形式多样化,即使在家里,也有社会养老护理人员陪同,针对中国当代老年人的情况进行多样化服务,现代化建设社会发展养老护理体系也相继制定,包括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强、技术经济水平高、高素质人才的对策。

(二)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养老需求也开始面临个性化和多样化,养老护理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也要变得更加多元化,不能仅限于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提高,还要能与老年人进行社会心理沟通,照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让老年人在社区文化活动中体会到温暖。养老护理专业人员达到敬老、爱老、助老,使老年人在以后的生活阶段有快乐的回忆,要提高老人的身体健康指数。

(三)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养老护理专业的开展,还可以通过减轻为人子女的各种社会压力,让子女没有后顾之忧的进行自己的工作。世界卫生组织就全球老龄化趋势,提出健康老龄化战略。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生活状态,还要提高老年人的幸福状态,由此便可以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随着老龄化的影响减少,自然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四)有利于推动就业和再就业

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上升,对高级护理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当代年轻人的概念是非常先进的,不再局限于养老金在家的老年人,开始社会养老模式,增加中老年人养老和医疗需求,逐步过渡正在增加。如今社会中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扩大养老护理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也就拓宽了就业渠道,可以促进相关工作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

三、 国内、外现状

(一)国内现状

1. 整体学历层次低,老年护理人才缺乏

目前,老年护理服务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整体教育水平较低,年龄结构过大,老年产业整体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相关经验,团队整体结构不科学、不合理。传统老年模式仅停留在生存型老年层面,从事老年产业的人员主要还是偏向于社会人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必然会不断提高,进而对老年护理专业人员的培养与建设提出更高要求。不仅在许多的基层迫切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員,同时对养老护理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 工作强度与福利待遇不匹配

当前老年护理人员的工资区间大多在三千元以下,而在我国大多数老年机构,一名社会老年工作者可能要照顾六到七位老人,不仅工作强度很大,而且收入和付出严重不成比例,社会的生活保障制度覆盖面极低,职业前景不佳、工资较低等因素导致老年产业在社会体系中处于非常低的地位。

3. 行业标准缺失

缺乏策略文档的制定,老年产业标准由国家使用其他规范性文件作为标准,这将导致发展不平衡,进展缓慢,老年护理人员在各个层面,很难满足当今老年护理的具体需求,进一步影响发展。

4. 政策合力尚未形成

近年来,政府虽然加大了对老年机构的建设,但与庞大的老年人规模、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有待提升。此外,老年产业涉及多个部门,各相关政府部门分工也不够清晰,监管信息的责任单位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5. 专业发展面临众多难题

在国内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院校普遍面临招生难、声誉低的问题。只有少数高校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相关专业。虽然一些高校采取定向培养、学费补贴等措施,但招生情况仍不尽如人意。而专门涉及老年护理的比较少,社会机构培养的人员又缺乏针对性。

6. 老年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老年人的老年文化活动较为单一、层次不高,局限于文体娱乐方面,如看电视、唱歌、跳舞、跑步、打球等。这些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精神上的空虚寂寞,但已无法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对多样化精神文化的需求。

7. 社会认可度低

受个人阅历、文化习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社会各界对老年护理的认知仍处于初浅阶段,理解也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人尚未认识到老年护理的本质意义。

(二)国外现状

1. 德国

老龄化程度很高,形成以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养老为基础的多元化养老体系,护理人员在照顾老人方面分为五个层次。德国高度重视继续护理学教育,即专科训练,学生的来源非常广泛,有中专毕业生其他专业的工作转学生,失业者,甚至弹性工作时间“全职妈妈”,这些学生通过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护理可用位置的适当的水平,且德国的养老护理培训,更注重实践教学,政府批准的养老金业务的培训资质的授权下放,这些企业通过培训计划和考试后国家承认,作为一个执业资格基础。

2. 新加坡

养老服务人员以护理为主,但是对护理工作人员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将家政类的一并纳人护士管理,从而避免多头管理的缺点,将护理技术人员主要分为六类,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护理,一些新加坡的独立医生或护士可以进行独立的临床护理和教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养老护理人员从业的积极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养老护理行业。

3. 日本

养老护理产业发展人才进行培养学生较为系统成熟与完善,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日本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福祉以及相关技术学科教育专业,现已发展到多所大专院校,形成了从研究生、本科、专科、函授、夜大等多层次、多学科的培养管理体系。

四、建议措施

(一)政府层面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作为老年产业的主要抓手,应当主动担当起监管方职责,积极推动老年产业运营制度的制定与落实。同时,应加强立法规范,对利用平台做欺瞒、诈骗等的恶劣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保障与维护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发展老年产业,一方面需各级财政部门增加文化老年产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采用税收优惠、政府购买、费用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老年产业的建设当中。

2.保持相对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

强化老年护理人才队伍的政策保障,使人才可以獲得的薪酬与其个人所创造的服务价值和经济发展建设中国社会生活环境效益相匹配。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让公众了解到我国老年护理行业对整体社会经济的重要性,提高老年护理地位。通过建立多种奖励和补贴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待遇状况,政府可通过一定的政策福利,招揽专业人才投身到老年护理行业,并通过税收调整、资金支持等政策措施,才能招揽商家入驻平台,吸引企业投身老年产业,进一步丰富老年护理内容。

3.制定职业认证与评价体系

想要不断提高社会老年护理的质量,通过老年生活水平认证、岗位认证、老年队伍建设等激励手段是可以实现的。此外,需要建立良好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建设,完善职业发展体系,注重职业道德,搭建专门平台,平台的搭建需要专业人才的运营与维护,建立员工评价指标和信息管理平台,科学管理各个岗位,灵活建设。

4.建立人才结构和管理制度体系

需要在民政部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设立专门的老年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机构,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人才渐进式培养的资金投入。设立专业的人员培训管理机制,通过补贴或税收优惠的方式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整合教育教学培训学习资源,逐步加快老年护理人员培训,鼓励员工系统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相关领域的老年护理知识,老年机构设立专业信息技术岗位,重点吸引人才。建立社会老年护理人才的推广渠道,吸引人才在老年产业领域发展,改革试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

(二)院校层面

1.构建专业化团队,完善院校教育体系

由于对老年护理专业缺乏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完善,高素质专业人才难以培养。合理缩短理论课程进行学习时间,不断发展完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因材施教。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组建专业的老年护理研究团队,了解社会老年人的需求,对完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优化老年专业教育,制定系统的教学方法。使老年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得到分层次、分类式的培训,以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不同种类的需求,保证老年护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专业人才梯队,稳定持续发展。

2.加强老年人才队伍建设

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在老年护理专业中开设多元老年护理相关课程,或者一些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可以开设老年护理相关课程,鼓励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高校还可以和社区合作,开展定向培养,灵活教学,进行相关老年产业培训,直接对接社区岗位。此外,相关行业部门还应该牵头对当前的在职人员开展进一步相关培训,迅速提升老年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生理及心理需求。

3.中外合作培养,提升教育水平

专业建设应与本地区教育需求相结合,与国外的老年机,构相合作,通过引进各界的先进理论,可以参考国外文化管理模式,例如日本介护、新加坡六大类、德国五层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进行岗位培训指导,培训学校和企业建立共同培训计划,并建立课程体系,建立新型教学实训基地,结合师生共同努力促进就业,解决后续就业一系列问题。

4.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宣传教育

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需要不断从社会发展层面加强对我国企业传统中国文化的宣传思想教育,通过社区家庭、老年护理机构、多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老年人的多种生活需求。使社会、事业单位和家庭不仅重视对老年人的照顾,而且可以兼顾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5.开展试点改革,形成校园文化

完善各种扶持政策,吸引大学生投入到老年行业。通过志愿服务传递伟大的爱。院校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学分制度,使学生发展能够通过专业学分互换制度、志愿者活动折换成相应的学分,将专业知识学习生活能力与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自己需要进行有机融合。

(三)社会层面

1.规范人员培训机制

通过增强培训过程中的监督和反馈,制定老年护理工作人员的多元激励制度,吸纳有意向从业的人员,积极开展老年护理机构和社会的研究,收集老年机构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反馈,以提高我国老年工作人员的培训水平。

2.在线开发与培训使用,推动学历提升

在社会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结合我国老年护理机构和老年人员的实际生活情况,通过开展网络线上课程,使其可以做到实时、灵活的学习。不断提高社会老年人员的整体素质,在各级机构开展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探索培老年护理人员的教学模式,鼓励和支持其提升学历。

3.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就业保障

近年来,“订单导向培训模式”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高校和企业开设了订单导向课程,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并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这种模式下,一方面高校需负责教授专业知识,教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企业负责制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目标,并根据实际需要派遣专业人员和学校教师开展教学活动。

4.促进产业升级,建立发展平台

积极发挥社会老年护理培训教育基地和老年科研管理机构的作用,加强老年保险服务、医疗一体化、老年信息、老年产品研究,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发展。加强老年产业实力,促进老年护理转型升级,邀请老年专业知名人士讲座,走访大型老年产业群体。

5. 开展老年相关活动提升老年护理水平

一方面社区可以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的老年活动,并引导老年人积极参加,让老年人感受真正的“老有所乐”;另一方面,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引导社会资本在社区内建立老年居家服务网点,为老年人提供各类老年产品;还可利用互联网等平台,开发专门适用于老年人的APP,为老年人提供专属文化产品的服务。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对于专业老年护理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将不断提升。为了弥补各方面的差距,政府、学校和社会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既要在教学实践中实施多元化战略,因地制宜,又要使教育机构和社会企业培训机构加强队伍建设,逐步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改变老年产业的现状,为我国老年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发展老年产业,推动老年护理与医疗卫生服务融合创新发展,促进老年机构改革,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我国老年护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庆斌,我国养老护理需要解决双向结构化矛盾[J]. 健康中国观察, 2020(9).

[2] 林爱华,浅论养老机构留住用好核心人才的务实举措[J]. 中国商论, 2020(17).

[3]于國东, 陈琴, 廖永珍,发达国家养老人才培养现状及启示[J].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3).

[4]左春雨,养老新业态下高职院校老年人才培养研究[J]. 教育与职业, 2020(14).

作者:刘承溪 辛莹莹

新生老年护理专业论文 篇3:

把关长护险

中国有句俗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老年人得病之后的护理问题一直是个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其实,不孝者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子女未必不愿尽心,他们也许只是力有不逮而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护理已经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一种专业和职业。只要有钱,你尽可以享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其精细程度远超孝子们的“土把式”。但问题是,这笔规模不小,定向使用的资金应该如何合理有效地积累?于是,当国内推出西方已发展纯熟的长护险时,很多正犯愁的子女不由为父母也为自己,心中一动,期冀这股“东风”能从根本上扫除横亘在心头的护理隐忧。洗却长期以来背负的不孝骂名。

然而,长护险在国内还是个新生事物,目前难免存在着缺陷和不足。对消费者来说,在满怀期待地将长护险请回家之前,有必要先把把关,因需而投,量身定做,才是长护险投保的上策。

借2款产品初识长护险

陈大伟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出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全无忧长期护理个人健康保险,至今已2月有余,这款产品因其身上标志性的“首个”特征,一出世便被冠以“弥补空白”、“应运而生”等头衔,引得无数消费者竞“折腰”

长期护理保险(Long Term Care lnsurance,以下简称长护险),是指为那些因老年、疾病或伤残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被长期照顾的人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是一种主要承担由专业护理、家庭护理及其他相关服务项目而产生的费用支出的新型健康保险产品。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2款长护险主险产品,分别是国泰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1月推出的康宁长期看护健康保险(以下简称“康宁长期看护险”)和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6月15日推出的全无忧长期护理个人健康保险(以下简称“全无忧长期护理险”)。除了推出时间不同,这2款同类产品在产品设计上也有相当区别,仔细推敲不同之处,借此可以细细剖析一下长护险的“五脏六腑”。

保障范围

国泰人寿的康宁长期看护险主要定位于护理型需求,为需要看护服务的人提供护理费用。除长期看护复健保险金和长期看护保险金之外,还能为被保险人提供身故或第一级残疾保险金和满期保险金。

人保健康的全无忧长期护理险则更综合、全面,为保障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面临的风险提供保障。其提供的主要保险利益除长期护理保险金、老年护理保险金之外,还包括癌症保险金、老年疾病保险金和身故保险金。此外,人保健康还提供针对被保险人健康状况的健康管理服务,成为一项特色。

保障人群

长护险虽然是为满足护理需求而开发的保险产品,但适合投保人群并不局限于老年人。康宁长期看护险的投保年龄为18周岁至缴费期满不超过70周岁(实际最高投保年龄为55周岁),全无忧长期护理险可接受年龄为18到59周岁的客户投保。从投保年龄要求看,人保健康的要求相对宽松。

投保资格

国泰人寿规定,如投保人存在疾患或有疾患潜在的可能性、年龄超过50岁或投保金额超过一定的范围时,会安排投保人进行健康检查,且要求必须是强体投保。

人保健康规定,如投保人存在疾患或有疾患潜在的可能性,则需要体检。根据投保人体检结果的不同有4种安排:拒绝承保;保费不增加,但对现有疾病做免责处理;增加保费承保,现有疾病也在保障范围内;完全按正常情况承保。

保障年限

康宁长期看护险的保障年限到投保人88周岁截止,并给付保险金额1倍的满期保险金。

全无忧长期护理险没有明确的保障年限,其给付总额以2倍保险金额为限。如投保人一直身体健康,从60周岁开始可领取老年护理保险金,领取最长年限为25年(每年领取保险金额的8%,领完2倍保险金额需要25年),也就是说最长保障年限到投保人85周岁截止。

保险费用

一位30岁男士,投保10万元保障金额,选择20年期缴费,如投保康宁长期看护险,要每年交3760元保费,如投保全无忧长期护理险,则要每年交7800元保费。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全无忧长期护理险比主要定位于护理型需求的康宁长期看护险更侧重综合、全面的保障,但其保费也更高。对于收入较低的人群,此2款长护险的保费都较高。

受益资格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相应的标准,对于护理状态的鉴定还没有明确的定义和规定。目前,国泰人寿和人保健康都采用医院这个第三方机构对长期护理状态进行确认。国泰人寿规定只要经三级(含)以上医院诊断,符合“活动能力的丧失”以及“认知能力的异常”两种情况之一,即可按保险合同规定支付长期看护复健保险金和长期看护保险金;全无忧长期护理险则采用了“日常生活活动”6项标准来判断是否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如果被保险人经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诊断确定丧失独立完成6项(进食、洗澡、更衣、移动、步行、如厕)中的3项或3项以上的活动能力,则可领取长期护理保险金。

此外,人保健康规定,只要被保险人年满60周岁且当时未满足领取长期护理保险金的条件,不需任何鉴定就可领取老年护理保险金。其对于5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慢性呼吸功能衰竭、严重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和癌症的定义同重疾险类似。

投保案例

一位30周岁的男士投保康宁长期看护险,20年期缴费,年交保费5760元,即可获得10万元保险金额保障。假设在缴费期间,他不仅需要长期卧床就医,生活无法自理,除免交续期保险费,还可一次性获得1.2万元的长期看护复健保险金,之后每半年还可领取8000元的看护保险金,直至88周岁或身故。该男子在到达88周岁时,可获得一笔10万元满期保险金用于应付未来的医疗费用;若该男子在88周岁前不幸身故,将获得1 0万元的保险金给付;若该男子在88周岁前发生第一级残疾,将获得10万元的保险金给付,如符合领取看护保险金的条件,可领取看护保险金直至88周岁或身故,至此保单责任终止。

一位55周岁的男士投保全无忧长期护理险,20年期缴费,年交保费8800元,即可获得10万元保险金额保障。如果该男子41周岁时不幸因意外事故造成瘫痪,可于同年开始领取每年8000元的长期护理保险金,如不发生其他保险情况,可累计领取长期护理保险金直至2倍保额为止,并被豁免以后各期保费。如果该男子55周岁时又罹患癌症、5项老年疾病之一或身故,其受益人可一次性领取癌症/老年疾病/身故保险金88000元(2倍保额扣除1 4年给付的长期护理保险金11 2000元),至此保单责任终止。

长护险的 是与非

陈大伟

据了解,人保健康的全无忧长期护理险仅销售20天就创下了200多万元的销售额,康宁长期看护险的销售量在国泰人寿开办的险种中也属中上水平。为何消费者对长护险的需求如此高

涨?高需求对应的险种“高质量”又是否已达标呢?

长护险是健康保险的一种,其出现源于对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与普通的医疗护理相比,长期护理通常周期更长,一般可长达半年或数年以上,重点在于使患者尽可能地生存。商业性长护险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在解决长期护理问题方面起到了显著效果。

长护险为何成迫切需求

不论在西方还是中国,老年人都是对健康保障需求旺盛的族群,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现有养老保险产品结构不完善,护理费用逐年增高等问题,很多为自己或父母养老开始准备养老金的中年人甚至青年人,无疑被切中养老“要害”的长护险打动了荷包。

老龄化社会到来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目前已达到1.4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97%以上,到本世纪中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4亿,我国已经步人老龄化社会。同时,许多家庭的子女长大后都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使得老年人面临着空巢(老年人单独居住)的局面。据统计,目前全国的空巢家庭在城市平均已经达到30%,个别大中城市甚至已超过50%,到2010年,我国城市老年家庭的空巢率将达到80%。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器官功能衰退,机体抗病能力明显减弱。卫生部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为53.9%。尤其是高龄老人,他们的日常生活大都无法自理,需要照顾。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衰老和疾病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这些老年人需要长期的、系统的、全方位的护理。

家庭结构改变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建立在多子女基础之上的养老模式的客观基础已不存在,我国家庭代际结构已经形成4—2—1式的倒金字塔格局。第三代人必须同时承担6个上代人的赡养义务,其经济压力可想而知。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后工作的快节奏使得人们用来照顾老人的时间和精力更加不足。

此外,曾经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丁克(双收入、无子女)家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的绝对数量正在迅速膨胀。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城市已经出现60万个丁克家庭。不可避免地,其同样面临着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需要长期护理的可能性。

护理费用高涨

在北京,即便是中低档养老机构,每位老人全护理的月收费也在八九百元至一千六七百元之间。如果老人到医疗机构进行护理,每月少则上千元,多则上万元。例如,北京协和医院的护理中心全护理的收费为48元/12小时,若除生活护理外,再加上病情观察,收费则达到120元/12小时。即使是雇佣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家庭长期护理人员,在北京最低每月也要支出800~1000元。在上海,老年公寓24小时全护理每人每月平均最低收费在1000元左右,半护理费用也要840元左右。

据北京市老龄问题研究中心调查,北京市老年人的月均收入和日常支出分别为558元和487元,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收入只能保证日常生活,尚不足以以基本收入应付医疗上可能存在的风险。

社保制度缺陷

目前,虽然我国城镇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正在初步形成,并已初步建立起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其明确地将长期护理费用排除在外。因此,要想解决护理费用问题,利用商业性保险将是首选方案。

泼冷水只为理智看待

当消费者面对长护险迎面而来时,光有高涨的需求是绝对不够的。应该看到,目前长护险在发展初期产品设计仍有不合理性,其高保费全保障的性质也并非人人都能驾驭。

鉴定标准不明晰

对于目前国内的长护险来说,被保险人在何种情况下才能享受到护理服务是一个关键问题。国泰人寿和人保健康目前都采用医院对长期护理状态进行确认,以被保险人“活动能力的丧失”或“认知能力的异常”来鉴定护理状态。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认为,长护险在我国推出不久,为了避免出现纠纷,应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对护理、护理的鉴定、护理的责任做出明确的定义。人保健康产品开发部副总经理曾卓也表示,最好能有中立机构对什么样的条件才符合长期护理的标准做出鉴定,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给付方式单一

目前2款长护险都只采用发生约定保险事故后定额赔偿的方式,给付方式单一。曾卓谈到,长护险在国外的一种流行赔偿方式,并不是赔偿金额,而是赔偿服务。如果被保险人发生事故,保险公司会安排其人住自己拥有的或签约的护理医院、护理机构,以服务方式提供保障。目前,由于国内专业护理机构还不发达,主要以家庭护理为主,现有的长护险只能采用赔偿金额的方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营管理学系主任陶存文教授认为,长护险设计时应考虑未来的护理费用标准。如果只采用定额给付的方式,就可能大大降低该险种的实际保障效果。

保费金额偏高

目前2款长护险的保费都较高,要想获得10万元保障金额,保费总计都要数万元。那么对于目前有长护险需求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一些月收入逐渐走低的中老年人群来说,高额保费显然无力承担。陶存文教授认为,保费金额偏高也和长护险保障的内容过多有关。从保险的原理可以看出,每种疾病的发病率都会影响费率的厘定,因此保障的内容越多,被保险人互担的成本越高,保费也就越高。以人保健康全无忧长期护理险为例,同一位投保人、同样保障金额、同样缴费期限,其保费要比保障内容略少的国泰康宁长期看护险高一倍还多。

保费设计有偏差

目前长护险的护理需求、护理费用都是按现在的状况来设计的,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疾病率的变化、人工护理成本的提高,未来的情况如何是不能确定的。但如果考虑到未来人工成本的提高,目前投保人需要支付的保费也会提高,增加了支付困难。因此,郝演苏教授认为,应该将保费做成变额业务。根据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工资变动情况来每年调整保费,以满足被保险人的保障需求,使其现在不至于保费缴纳压力过大,未来也不至于保障不足。

投保长护险的5个原则

陈大伟

随着人保健康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长护险面市:将护理列入保障计划的消费者不免心动。保险意识增强虽是好事,但很多消费者却没从根本上理解保障含义,也没能真正把握投保长护险的尺度和原则。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有用的没用的全都抱回了家,这种盲目的投保最终可能非但得不到充足保障,高额的保费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的质量。怎样才能不花冤枉钱?

投保长护险和投保其他保险产品一样,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家庭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参考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结合现有保障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投保时要想既保障充分,又不花冤枉钱,必须对以下5个问题心中有数。

哪类人群适用长护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经营管理学系主任陶存文

教授认为,长护险将投保人的年龄限制在60周岁以下,所以并不适合已经步入老年的人群。而国泰人寿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长期看护保险虽然是为需要看护服务的人提供护理费用而开发的保险产品,但适合投保人群并不局限于老年人。30~50周岁的中青年人士,可以在自己经济能力宽裕、身体健康的时候为老年准备充分的保障;也可以为父母购买,减轻自己的负担,妥善照顾好父母生活。以下4类人群尤其适合投保长护险。

不婚育者、独生子女家庭

不婚、不育人群年老多病时既没有子女扶养,基本社保也无法满足长期护理的费用支出,所以必须未雨绸缪,为自己添置一张长期护理保单。晚育、独生子女家庭为了减轻未来经济负担,也有必要购买长护险。

重视健康规划者

这类人群十分重视自己的退休规划,他们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风险考虑比较周详。为了使自己在需要长期护理时子女不至于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他们往往会为自己提早筹措长期看护的保障。

赡养负担重的年轻人

目前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虽然还未涉及到扶养子女、长辈的问题,但考虑到将来不但要养育子女,还要孝顺父母甚至是祖父母,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可以为长辈购买长期护理类的保障,减轻自己未来的经济压力。

高意外风险族

长护险除了满足人们对长期护理的需求外,还兼具多种保障功能。因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认为,不要把长护险单纯地看成是老年保险,它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日常保障。当前意外事故发生率节节升高,甚至也有青少年因意外事故造成瘫痪或植物人的现象发生,而长护险可为18周岁以上的人群提供保障,所以这类人也可根据经济能力考虑投保长护险。

哪个年龄投保最划算?

毕竟,长护险的保险费不是个小数目,所以在投保时消费者应该关心一个问题:在哪个年龄段投保最划算?

从保险的原理看,保险对待同类客户都是公平的,所以不存在哪个年龄段投保划算的问题。但人保健康产品开发部副总经理曾卓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仍表示,从客户角度看,投保越早越好。一方面,年轻时身体状况好,容易通过保险公司核保,减少了投保人被拒保或加费的可能。另一方面,要考虑缴纳保费的压力,投保人年纪越大,需要缴纳的保费越高,即便是同一种缴费方式,四五十岁的投保人所要缴纳的保费可能是二三十岁的人的2倍。而且一般而言年轻时收入递增,而年老时收入递减,及早投保也与收入曲线的变化相吻合。最后,投保越早,能享受的保障期就越长。

保障金额多少最佳?

保额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投保人最终能获得多少保障,如果保额较低,等到年老的时候保障有可能不充足。但保额的多少也和缴纳保费的多少联系在一起,保额越高,所需缴纳的保费就越多。保险只是理财的一部分,不能把全部的钱都投进去。曾卓建议客户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来量身定做任何类别保险的保额,选择一个既能符合现在的经济实力、未来又能提供比较充足保障的额度。

哪种保费缴纳方式好?

从趸缴到20年缴,目前的长护险有多种缴费方式。

一次性缴费对大部分投保人来说经济压力较大,如果选择趸缴,虽然总保费有可能最低,但同时也可能只能购买一个较低的保障额度,年老时的保障就不够充足了。如果选择较长缴费期限,就可以选择一个较高的保额,既能减轻每期的缴费压力,将来又能得到充足的保障额度。所以曾卓建议投保人根据自身经济实力、保障需要,选择合适的缴费方式。

郝演苏教授也不赞成投保人趸缴保费,“风险是不确定的,从概率角度看,肯定有人要在缴费期内出事故。对客户来讲,20年期的保险,如果支付了2期就发生事故,之后的保费因豁免就不用支付了,但得到的保障是一样的。”因此,保费支付期越长,发生事故的风险成本越低,对投保人来说越划算。

而且,目前的长护险都是固定保费,即不管缴费期内实际利率水平如何变化,投保人只需按保单约定的保费金额按期缴纳既可。考虑到通货膨胀的趋势,分期付款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怎样与其他保险统筹兼顾?

长护险的保障层次比较丰富,所以保费并不便宜。因此,投保人选择该险种时应该量力而行,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决定。郝演苏教授建议投保人先“温饱”后“小康”,即先将养老保险、重疾险的底子打扎实了,再考虑长护险。

长护险是种定额给付保险,只要发生约定的保险情况,保险公司就会支付保险金。如果投保人已经投保养老保险、重疾险、人寿保险,发生保险事故后就能得到两份赔付。但曾卓提醒投保人在购买时要考虑一下自己的保障需求,如果以前已投保高额的、全面的保险,又没有更高保障需求,就没必要非买长护险不可了。

看看老外的长护险

黄华明

发达国家的长期护理保险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将长护险归

属于商业保险,由保险公司作为经营主体,采用自愿保险的方式。第二类以日本为代表。日本将长护险归属于社会保险,由政府作为管理的主体,采用强制保险的方式。

美国:商业性长护险典范

商业性长护险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率先推出,到20世纪90年代,已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健康保险产品之一。

5因素促生长护险

长护险之所以在美国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有5个原因。

护理资金缺乏 从1990年至今,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增加了两倍多。目前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500万,占总人口的13%:预计到2030年,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7000万以上。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对长期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护理费用也在不断提高。据美国老年协会调查显示,当前美国有12%的家庭为了照顾老年亲属,花光了为孩子准备的大学教育金;26%的家庭动用了退休储备金,用于长期护理。美国虽然建立了社会福利性的医疗服务制度和私人健康保险制度,但其对长期护理资金的提供并不充分。

渴望专业护理 在老龄化的美国社会中,老年人已成为家庭中最需要照顾的群体。家庭护理不但加重家庭负担,服务往往不专业,满足不了被护理人的特殊需求。发展长护险,使老年人有条件得到很好的专业护理,对家庭、老人和社会都是好事。

员工福利新形式 在美国,将长护险作为员工福利的一种新形式,有力地促进了长护险的发展。据1999年美国对参加老年协会的雇员调查反馈,有2/3的雇员希望在其工作的场所提供长护险。

税收优惠刺激 美国对购买商业长护险的个人和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成为促进长护险快速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风险意识提高 随着风险意识的提高,美国人认识到:不仅老年人,所有年龄段的人均有因发生风险事故而需要进行长期护理的可能性。这种“防患于未然”的风险意识,是美国长护险发展较快的一个内因。

5类型流行美利坚

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现行长护险产品主要有5种类型。

独立保单 独立的长期护理保单(没有附约)只提供长期护理的保险责任,并且只在被保险人满足保险公司规定的给付条件时才对保险合同进行给付。

万能寿险 它是一种在提供传统寿险责任的同时,附加了长期护理保障的万能型寿险产品,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长期护理提前给付。在被保险人发生长期护理状况时,按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最高为100%)提前给付保险金。给付方式可以是每个月给付保额的1%,最大给付期为100个月;或者每个月给付保额的2%,最大给付期为50个月。第二种是长期护理附加责任。它可作为万能寿险保单的一项附加责任以附约形式存在,如果因长期护理责任发生给付,不会导致人寿保险保单的责任终止,因为保单所保障的寿险责任依然有效。

延期失能收人保险 失能收入保险保障在被保险人退休时终止,随后保单提供长期护理的保障。通常长护险的保险金额同失能收入保险的保险金额一致,但是如果长护险的保额超过于长期护理的实际费用,那么保额的实际给付将会随之减少。同时,因为保单向被保险人承诺在其到达退休年龄时可以选择将失能收入保险转换成长护险,保险公司会向被保险人收取一定的额外费用。

递增年金保险 这种产品在被保险人人住专业护理机构时,以年金形式向被保险人给付约定的保险金,大部分的产品会设计保证利率,以满足年金给付时逐年递增。

医疗费用保险附约 由于商业医疗费用保险主要保障被保险人因突发急性病症时发生的医疗费用,而长护险主要保障被保险人因慢性病症或自然衰老而发生的长期护理费用,因此,在商业医疗费用保险中,长期护理的保障责任以附约形式出现,以更全面地满足被保险人的健康保障需求。

日本:长护险纳入社保体系

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日本的长护险制度出现较晚。日本于1997年12月出台《护理保险法》,决定建立护理保险制度,并于2000年4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全民护理保险计划。

重压之下应运而生

日本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出台的背景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类似,都是在老龄化的重压下产生的。日本在成为老年型国家以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之快,在发达国家中名列首位,预计到21世纪中叶,日本人口中每3人就有一人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此外,由于年轻人结婚后普遍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家庭规模缩小等原因,致使家庭护理逐渐力不从心。

全民参保已见成效

日本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由政府作为管理主体,并强制实施,要求40岁以上的人必须全部加入护理保险,并为自己在今后能够得到公共护理而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当被保险人发生护理费用支出时,通过申请认定,将会得到护理保险制度所提供的各种护理服务,包括家庭护理和护理机构护理。

在日本,长期护理保险由大约3300个地方政府来管理,长护保险已正式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由于日本强制全民参保,因此较好地解决了社会面临的老年护理问题。

作者:蔡莎莎 陈大伟

上一篇:三年行动计划(通用3篇)下一篇:元旦演讲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