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虚拟实验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具有安全且节省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实现实验智能化控制等优点,但也具有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协作精神等弊端。相关研究人员在基础医学实验中要协调好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关系,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具有的优势,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论文 (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论文 篇1:

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对策

摘要:如何培养有创新意识医学人才是摆在每个医学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任务之一。实验教学是基础医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实验教学;基础医学;教学质量

引言:

医学教育主要分为基础医学教学和临床医学教学两大部分。基础医学教学是后期临床医学教学的奠基石,实验教学又是基础医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全面掌握和融汇医学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1 整合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

为培养高素质、高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我院对一些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和优化。例如机能学实验课程重新遴选新的实验项目,形成一套新的机能实验学体系。改革后的实验教学内容,验证性实验项目删减了50%,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出比例占总实验项目的60%~70%。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形成后,杜绝了以往实验项目的重复设置,使过去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忽视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现象得以改观。

2 用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综合考虑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性实验教学主要采取教师在实验室授课,面对面指导实验的教学方法;综合设计型实验内容实行开放式自主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型实验教学项目采取导师制,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导师在研课题的研究,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形成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过去的传统单向教学模式变为双向教学与互动的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网络信息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建设了一批数字化、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实验教学中心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建立了六个“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可以使用事先制作好的CAI课件和带有视频文件的课件进行同步讲解。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网络互动的优势"o。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老师上课的实况录像、实验技能演示视频、教学大纲和老师的课件;也可以通过留言提问和即时对话的方式在网络上与老师实时互动沟通;还可以通过网络预订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或预约与老师面谈的時间地点。建立了计算机化的生物信号提取实验室,已经取代笔试记录设备并配备较为完备的各种换能器,实现了多通道生物信息的同步提取与记录,为综合性实验开设提供了硬件保障;利用丰富的软件进行生物信号的二次处理(如微分、积分、频谱分析等),从而丰富了实验信息,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微机化实验手段的应用提高了实验效率,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学生的信息获得量,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借助网络实验平台和校园局域网,应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制度,将学生可在业余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的实验室充分利用起来,如人体解剖学虚拟实验室、形态学标本陈列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机能学实验室等相关实验项目,鼓励教师利用双休日和假期指导学生完成自行设计的实验项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优秀的实验设计完成者,给予适当奖励,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给优秀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

3 加强学员实验室管理

在学员一开始上实验课前,就分组配发本学期实验所需的多种玻璃器材、微量加样器、比色杯等,告诉他们损坏后要按比例赔偿,这样一来,可以减少低值器材的耗损,让学员养成一种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为今后实验教学的全面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在贵重仪器旁都放置了使用操作卡,让学员在使用过程中一目了然,很快就能熟悉和掌握操作步骤,防止学员因疏忽大意造成不必要的仪器损坏,减少故障率。为防止环境污染,实验后我们严格实验用后物品的处理,严禁将强酸、强碱废液倒入下水管道,腐蚀管壁,污染环境,要求先中和处理后再排放,严禁将生物材料当一般垃圾扔掉,必须做深埋、焚烧或水解处理,对传染性材料,必须灭菌后再作处理。强化学员环保意识,加强个人修养。

4 重实验室建设,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

4.1整合相关学科实验室,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基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对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实现资源共享。随着学校体制改革,虽然我院医学部实验室也进行了资源整合,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但是,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投资分散、重复建设、资源闲置等现象还是比较突出。在现有条件下,笔者认为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划分出6个功能实验室:(1)机能中心实验室:承担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任务;(2)形态学中心实验室:承担病理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任务;(3)病原中心实验室:承担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及免疫学的实验教学任务;(4)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承担系统解剖学及局部解剖学的实验教学任务;(5)化学及生物化学实验室:承担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生物化学的实验教学任务,(6)物理学实验室:承担医用物理学的实验教学任务。通过对实验室设置的改革,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和专管专用,避免实验仪器的重复添置,将有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减少浪费。

4.2 注重实验室建设

各个功能实验室,虽然作为与教研室并级的教学单位,改变了传统的实验室从属于教研室管理的模式,但是实验室的发展仍然依托教研室的发展。教研室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教学能力的发展,是实验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石,建立好实验教学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上的紧密沟通,既可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又可适合于理论教学的需要。因此,实验室的建设还是需要相关学科教研室提出建设规划,由实验室具体负责实施。

结束语: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基础医学课程实验教学时数占了很大比例,形态学课程甚至达到l:l的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现有条件下,只有在不断加强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速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充分实现实验室资源共享和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才能实现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江滨,蔡函霏,肖莉,燕瑾.医学院校实验教学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11)

作者:张磊 张晨

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论文 篇2:

虚拟实验技术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虚拟实验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具有安全且节省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实现实验智能化控制等优点,但也具有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协作精神等弊端。相关研究人员在基础医学实验中要协调好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关系,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具有的优势,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虚拟实验;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6.102

0 引 言

實验教学是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和科研素养的重要手段。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都有重要影响。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教学技术应运而生。虚拟实验是将传统教学实验室虚拟化、数字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呈现出来,应用于实验教学。虚拟实验使实验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融合了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仿真、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设计,将实验室全部的仪器、试剂及环境呈现出来,形成完整的实验系统,使实验教学更加直观、更具趣味性,学生在计算机上就可以完成需要到传统实验室才能完成的实验内容,教师在设计实验时,也可以自由搭建实验案例。虚拟实验简便易行、实验结果直观,应用于基础医学实验,完全可以模拟真实基础医学实验的全部流程,不受场地限制,不受实验操作技术的影响,展示真实的实验结果,能给学生带来置身真实实验环境的感受,实验者可从任意角度观察实验物体,监控实验进度。虚拟实验呈现实验在理论上的标准结果,便于分析实验效果,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基础医学实验的积极性,提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质量。

1 虚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

1.1 安全且节省资源

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常会用到一些有毒、有害、有放射性甚至易燃易爆的试剂,这对基础医学实验室的安全和学生的健康、安全都构成威胁,师生们做实验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伤害事故。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采用虚拟实验就能够完全消除这些实验中的危险,使师生们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放心地进行安全的实验操作。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还有些实验的试剂贵、成本高、耗材大,难以常规开展。这类基础医学实验课程通过虚拟实验教学方式开展,能迎刃而解。虚拟实验教学不必考虑购买基础医学实验设备、仪器,不需要花费昂贵试剂的费用,只需要计算机和虚拟实验的软件系统就可以完成实验,极大地节约实验费用。

1.2 可自由调节实验时间

由于课时限制和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传统基础医学有些实验无法通过一次实验连续完成。基础医学实验采用虚拟实验教学,就会摆脱时间限制。虚拟实验可以根据实验教学需要调整实验时程,将一次实验放到一次课上完成;此外,虚拟实验室的开放也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全天候开放,学生在任何地方也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网站,进行基础医学实验操作。虚拟实验可以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基础医学虚拟实验室可以给学生提供高度共享的实验教学资源、自由畅通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基础医学实验学习需求。

1.3 丰富教学内容

有些基础医学实验操作环节复杂、要求精度高、实验难度大、实验条件限制多、结果成功率低,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很难操作完成。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操作实验,熟练掌握实验技巧,最终完美完成实验操作,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基础医学实验技能。受物理条件限制一些实验在传统环境下难以开展,利用虚拟实验技术,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完成相关实验。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实验技术教学,整合大量其他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全新的、生动的虚拟实验环境,丰富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上基础医学实验课的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基础医学实验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1.4 提升实验教学效果

虚拟实验由于是通过计算机操作软件完成的,所以学生可以无限次地重复操作实验,直到学生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为止,保证了医学基础实验的教学效果。有些实验的实验结果比较难于观察到,但是虚拟实验可以让学生观察到经典的实验效果,确保学生都能观察到应观察到的实验结果,保证实验实现既定目标。比如免疫荧光标实验,学生们就能通过电脑仔细观察荧光标记实验的结果,清楚地看到免疫荧光标记阳性细胞,了解实验的意义。医学基础实验有一些标准的实验操作方法及流程,需要学生掌握。虚拟实验能整合多媒体技术,把实验教学中抽象的原理、过程、标准的实验操作方式和流程,通过逼真的动画、照片及视频等形式,形象、生动、真实地展示出来,供学生学习模仿,教会学生标准的实验步骤和方法。

1.5 实现实验智能化控制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应用虚拟实验,能够发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优势,实现智能化控制,避免实验操作过程中一些错误或失误出现,比如一些手术过程中,在没有实施麻醉的情况下,就直接点击手术操作,那么系统就会给出错误提示,来引导、规范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具有很好的智能性与互动性。再比如,学生某步实验得出的结果不对时,再往下做,系统将会提示学生计算错误,请重新检查。如果错误后学生还能继续操作,那么最后得出的必然是错误的结果,这不但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还浪费了实验时间。虚拟实验的智能化控制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这些环节也能激发学生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能够纠正学生实验过程中不爱动脑筋的毛病。

2 虚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弊端

虽然虚拟实验具备很多优点,但虚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

2.1 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虚拟实验主要通过计算机操作完成实验。学生在虚拟基础医学实验过程中没有接触到具体的实物,没能进行真实的实验操作锻炼,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没有帮助。相比之下,传统实验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实验技能的提高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2 不利于鍛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真实的基础医学实验操作中,经常会发生很多预想不到的超常问题和现象,甚至会有实验失败的风险,这些问题虚拟实验中一般不会出现。虚拟基础医学实验一般都是模拟经典的实验结果及标准化实验结果,不能替代真实实验,只能验证结果,不适合发现新的内容,不能进行创新,也不能用于验证创新性实验结果的真实性和正确性。不发生意外是虚拟基础医学实验最大的弊端,因为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科学思维能力。但是,虚拟基础医学实验则未起到锻炼科学思维能力的作用,不适合用于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

2.3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传统形式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各实验小组的成员协作完成,组内成员实验过程中分工明确,互相协助,共同完成实验,在这个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虚拟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每个人一台电脑,独立操作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分小组,实验过程中基本没有成员间的语言沟通交流,更不需要协作完成实验,所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 虚拟实验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在传统实验因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实施的内容上发挥优势虚拟实验只能作为真实实验的补充和延伸,作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虚拟实验可以用于基础医学实验的预实验,作为传统实验教学的前期准备或铺垫,以减少传统实验教学的失误,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用于巩固传统基础医学实验所学的知识,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基础医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基础医学实验中要协调好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的关系,充分发挥虚拟实验具有的优势,将虚拟实验与传统实验完美结合,使虚拟实验作为传统实验的有益补充,弥补真实实验中的缺陷和不足。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相关部门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将经典的基础医学虚拟实验教学内容纳入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授课计划中,与传统真实实验教学的内容相互呼应,构建虚拟仿真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推进“强实践、重创新”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岚,朱旻,高上上.虚拟实验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7(11):866-868.

[2]谢炜,居颂光,葛彦,等.虚拟实验室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113-115.

[3]李增霞,王丽影,雷群英,等.3D虚拟技术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7(2):157-159.

[4]韩志俊.虚拟实验室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室中的应用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6(5):297-298.

[5]李永格.虚拟实验在医学高专院校中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医临床研究,2017(15):141-142.

[6]丛滨海,吴照堂,李潇寒,等.虚拟实验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5(6):544-545.

[7]王爱梅,曲巍,王琴.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34-35.

[8]石新丽,唐飞羽,孙梦雯,等.虚拟实验室在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6):114-116.

[9]肖世维,青思含,文锦琼.从虚拟现实到增强现实探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金课”建设[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9(3):7-12.

[10]杨丽娟,张连江,吴殿秀,等.医学虚拟仿真软件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家兔失血性休克及微循环观察》实验项目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1):84-87.

作者:崔明宇

实验教学基础医学论文 篇3:

浅探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构建

[摘 要]随着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快速发展,实验教学改革的地位在医学院校教学改革中得到极大的提升。其中实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是各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性,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依托。探析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构建及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能促进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实验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地方医学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重新定位实验教学的关键。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佳凌(1984—),女,本科,泸州医学院形态实验中心助理实验师;钟丽莎(1985—),女,硕士,泸州医学院医学工程技术教研室讲师,本文通讯作者。

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理论教学改革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而实验教学改革明显落后于理论教学改革。随着转化医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快速发展,各大医学院校开始将实验教学改革视为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项目。建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这不仅让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具备了可行性,还促进了基础医学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有助于学科重组。但地方医学院校在建设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地方医学院校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医学实验教学就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部分存在的,其主要目的是开展验证性实验,服务于理论知识。每门学科均有相应的教研室、实验室,各门基础学科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都由教研室安排,同时各基础实验室的建设、相应学科的实验技术人员也由教研室管理。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一个问题:关于人体系统的完整的知识被人为划分的学科所分割,各学科在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时常常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过分强调本学科的特殊性和完整性,很少考虑学科的交叉渗透,造成相关学科教学内容重叠,破坏了实验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随着全国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开展,地方医学院校也开始成立实验教学中心,剥离教研室和实验室,将相关学科实验室合并为实验教学中心,集中实验资源,为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展提供统一的平台。但许多地方医学院校的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在建立的过程中都存在以下问题: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和实验技术人员的管理虽然均由实验教学中心负责,但实验教学的实施和实验教材的编写仍然由教研室安排,这样虽然丰富了实验室的功能,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但没有改善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再加上实验教材缺乏创新与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实验教学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大多不具备教学、科研双重性质,实验仪器设备通常只用于教学,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缺乏发展规划,他们的实验技能难以支持高水平科研实验的开展,在科研方面很难有所突破。

二、地方医学院校联系自身实际建设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地方医学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具备服务平台作用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进行更加长远的统筹规划,更合理地配备仪器设备,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力争在实验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作为实验教学的新形式,必须有独立建制。这是保证实验教学进行长远改革和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地方医学院校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可在基础医学院的领导下运行,实行中心主任责任制。中心主任应由博士、教授担任,各实验室主任应由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理论课教师兼职担任,副主任应由高级职称的实验师担任。实验教学的实施和实验教材的编写应由实验教学中心统一安排,从实验教学规律出发,以培养学生知识、技能、能力为目标,整合相关学科内容。实验教学中心要狠抓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立不同层次的实验人才梯队,组织不同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加强交流,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科研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也能提高实验教学中心的科研水平。

三、地方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地方医学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重新定位实验教学的关键。实验教学课程的改革需要从构建集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于一身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开始。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兼顾层次性、科学性、系统性、延续性和拓展性,在课程内容上形成不同实验层次并重,不同实验水平连贯,不同学科交叉的实验教学框架,使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成为有机的整体。此外,还应该尽可能开设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教学课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和研究欲望,有助于鼓励学生完成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计都应围绕为学生普及医学研究的相关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赵燕燕,武变瑛,杜光玲.构建综合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必要性[J].医学教学与研究,2009(3):92-96.

[2] 潘銮风,殷莲华,严珏锋,等.以能力提高为导向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J].基础医学教育,2013(6):595-598.

[3] 赵燕燕,杜光玲,李军.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4):176-178.

[4] 杜光玲.李军. 赵燕燕.综合性大学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1):93-98.

[5] 丁文龙,卢健,徐大刚,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组织构架及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36-39.

[6] 孙宁宁,李杨,安威,等.生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教学中心内涵建设[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82):88-90.

[7] 李云,赵红梅,李轩,等.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14(2):122-124.

作者:李佳凌等

上一篇:高速公路环境保护论文下一篇:优秀集体申报材料(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