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代名词。在此背景下,网络化给高校圖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和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论文针对网络化给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全面地分析和介绍。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我国的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既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本文以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为出发点,进一步从重视程度、思想教育以及培训机制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对策,以期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提供借鉴。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对策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海量化信息资源的出现,人们对技术和信息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从很大程度上要求图书馆业务应当与时俱进,提高技术含量及信息服务能力。而高校图书馆作为教学及科研信息的重要来源,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尤为重要。纵观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现状,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对策问题进行研究,以供商榷。

一、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分析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高校师生对信息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逐步提高了人才录用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但分析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图书资料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要求相关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专业技能,但在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部分高校领导不能充分认识到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收发图书资料,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其不能为高校教学工作提供快速而高效的服务。其次,知识经济时代要求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当熟悉掌握图书资料管理知识和技能,但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思想意识,致使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无法满足高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需要。最后,科技的进步要求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当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動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但我国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较为陈旧,在工作中依然运用传统方法,这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不利于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

二、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对策

1.加大重视程度,稳定人才队伍

稳定的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才队伍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对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整体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高校相关领导应当加大对图书资料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依据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章制度,并结合学院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图书资料人才管理制度,减少人才的流失,达到稳定人才队伍的目的。具体而言,可以通过采取有需派岗而非因人设岗的管理模式,对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进行科学而合理的配置,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此外,在进行人才分配时,应当充分考虑每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程度,这不仅能够提高他们投身工作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降低岗位变动频次。

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素养

面对海量化信息的冲击以及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繁重性,这就要求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不仅应当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基本技术,而且应当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其中,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是否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的汇聚地,既是高校智慧的所在地,又是头脑风暴得以实现的核心地区,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要求高校图书资料管理部门领导应当加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做到恪守职业道德,从而从根本上促使图书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的提高,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的正规化、专业化、科学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3.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业务技能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要想实现与时俱进,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因此这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充分掌握现代化设备工具,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实现技术化、精细化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完善培训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完善培训机制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知识竞赛、课题研讨以及进修学习等方式,充分运用“走出去、引进来”等手段,让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得以扩充和完善,从而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作为给高校师生提供图书馆情报信息和服务的重要场所,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对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要求高校领导及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应当充分认识并把握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发展现状,从而加大重视程度,稳定人才队伍,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素养,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业务技能,促使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得以全面的提升,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林.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素质分析和建设策略[J].中国职工教育,2013,06:31.

[2]闵宪鲁.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胜任力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2013,16:72-73.

[3]康清香.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04):53-54.

作者:李汉文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 篇2:

网络化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摘 要】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代名词。在此背景下,网络化给高校圖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和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论文针对网络化给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和趋势进行全面地分析和介绍。

【关键词】网络;高校;图书资料;发展趋势;分析

1 引言

从我国目前的发展具体情况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图书资料变得越来越迅速和方便。但是在这样的前提下,高校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就变得十分困难。因此,高校必须借助当前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来解决和处理遇到的问题,对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进行升级,以便能够更好地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的借阅环境。

2 网络化时代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目前,尽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在不断地发展,给整个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好处和便利也十分的明显,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是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其中,网络化时代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各种困境。因此,本文就针对目前网络化时代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困境进行简单地介绍和分析。

首先,随着网络时代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但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就导致整个工作只是看起来实现了网络化和计算机化,但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很多管理人员不能够真正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在具体操作时,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有限,导致各种数据处理技术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功效。因此,这就是目前网络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困境。

除此之外,尽管目前的科技水平、经济力量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人员的观念并没有真正得到改变,还是单纯地依靠人力来开展工作,很多工作人员本身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网络化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条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意识观念落后和坚持以书为本理念的情况,这就给整个高校图书资料的整理工作带来很严重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数据处理方面,管理工作的现状与目前的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发展明显背离。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不断地推出,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许多工作人员对网络技术并不是真正地了解,并不能够真正熟练地去掌握,高校的管理者对于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并不到位,导致整个工作在进行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会由工作人员技术能力欠缺,导致整个工作无法正常地进行,或者出现很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日后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这些问题进行防范和解决,从而更好地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升网络化在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1]。

3 网络化为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主要变化及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在进行任何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难免离不开对计算机的使用。所以在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就必须充分、高效、合理地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首先,网络化给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主要变化以及优势就体现在高效性和便捷性上。由于传统的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由人力进行和完成的。在这样的工作过程中,难免会由于个人的疏忽或者是其他一些情况导致整个工作出现问题。如果收集整理的数据不够准确,那么对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来说将会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此,通过引入网络化的工作管理模式,能够让整个工作流程变得更加简单,使得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对每一个数据进行更加准确地分析和处理,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快捷,让管理工作不再枯燥无味,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除此之外,利用网络化的技术来对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也能够大大地提升管理工作的便携性。整个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比较复杂并且庞大的工作,每一个工作人员在对资料进行整理时,往往要面对的是复杂多样的图书资料,因此,在对图书资料进行整理时很容易出现纰漏。通过网络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此外,就传统的高校图书资料整理工作而言,其安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证。由于之前的数据资料整理工作往往是由人工完成的,资料的储存形式也是以纸质材料为主,数据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不够高。但是随着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可以对计算机处理过的数据资料进行加密或者二级保护,从而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中的数据可靠性,进而使得整个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变得越来越高[2]。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高校圖书资料管理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拓展数据收集渠道。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开始爆发性增长,信息的获取速度越来越快。其中,在进行具体工作时,要想尽可能地提高整个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不断地补充新的数据和图书,不断地充实整个资料库的内容,逐步构建符合本校特色的图书资料数据体系,为师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基础服务。但是在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实现网络化的过程中,网络化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之前的传统管理模式到现代网络化的管理模式还需要一个过渡期。因此,就必须更好地对每一个系统和体制进行完善,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对资料进行整理和优化,能够让学生在查阅图书资料进行学习时,更加便捷和私密,提高资料利用的保密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使用图书资料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能够进一步地丰富整个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内容。

另外,网络化技术在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开放程度,使得人们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图书资料。与此同时,随着资料开放程度的提高也会给图书资料的安全性带来一定的威胁。但是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整个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因此,从事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据问题,及时地对不同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充分结合目前高效运转的互联网数据时代的特点。为了能够使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就必须引入互联网和网络化的技术,综合考虑新形势新特点,实现图书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网络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日后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也有着很深的影响,它必然引领着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朝着更加先进、更富有网络化特点的方向前进,对于日后的发展也奠定了一个基调。从文章中的分析可以看出,网络化时代的发展对于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帮助十分明显。因此,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网络化、信息化技术的研究和利用。

4 结语

从这篇文章对网络化给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的介绍中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融入互联网技术,使得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使得整个工作流程变得越来越简单,能够更好地提高高校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使得整个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廷春.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初探[J].才智,2018(5):35.

【2】顾娜.大数据时代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文化学刊,2018(1):152-153.

作者:郑艳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论文 篇3:

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为科研服务的路径探究

摘要:高校图书资料管理为科研服务的路径有:应增强图书资料的客观性和特色性,以科研的需要为导向来丰富馆藏图书资料的内容,依托信息技术来建立与完善图书检索系统,重视开发和利用本校的科研成果资源,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专业技能,加强图书馆馆藏的建设。

关键词:图书资料管理;为科研服务;路径

完善高校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丰富和优化图书资料,可以为高校科研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依据相关的材料从事研发工作。本研究将以科研工作为视角,探究改进图书资料管理的路径。

一、增强图书资料的客观性与特色性

提高图书资料对科研工作的效用的前提在于保证资料的客观性与特色性。客观性是图书资料的生命,失去客观性的资料非但不能为科研工作提供知识性支撑而且会对科研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但是,一些图书馆管理人员却没有意识到客观性的重要意义。例如,一些图书馆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并没有引进最新的外文期刊。这导致科研人员只能依据有限的图书资源开展工作。又如,一些图书管理人员在购买相关的经济学资料的时候,并没有关注这些信息来源的权威性。这导致一些经济学的研究者由于使用了错误的经济数据而得到了错误的结论。这些都对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大的负面影响。针对资料客观性不足的情况,工作人员要致力于图书资料客观性的提高。一方面,工作人员应该严把资料的质量关,通过权威的渠道获得相关的资料,力求获得的资料准确无误,坚决防止为科研人员提供有误的资料数据。另一方面,工作人员还应该加强与学校专家的联系,共同保证资料的客观性。在引进图书资料之前,工作人员可以咨询相关的专家,了解他们对购书的建议,保障从资料的源头对资料进行规范。另外,为了进一步保障资料的客观性,工作人员可以邀请本校的相关专家对资料进行鉴定,以便及时发现缺乏客观性的资料,保障图书资料的质量与准确性。

除了客观性外,工作人员还需要增强图书资料的特色性。每个学校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其相应的科研工作也具有相应的特色。可是,一些学校在引入资料的时候,并没有将图书资料的引进与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过分地强调全面性,忽视了它的特色性。在资金较为缺乏的情况下,这种过分追求全面性的做法必然会制约引进图书的数量,使得图书资料既没有达到预期的全面性,又没有满足特色性的要求。为此,图书馆应该从资料引进上下功夫,使资料具有一定的特色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科研特点,有侧重点地引进某方面的图书资料,为本校特色学科的科研工作提供知识性的支撑。比方说,以农学为主的学校在引进图书资料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农学方面的资料与数据,为本校的农业研究提供依据。

二、以科研目的为导向,丰富图书资料内容

丰富的图书资料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知识性支撑,帮助他们在丰富的资料支撑下开展研究工作。可是,一些图书馆在资料的丰富性上却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图书馆经费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购买资料。在不少学校的管理体系中,图书馆属于“冷衙门”,没有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其从学校获得的资金也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工作人员没有及时补充相关的科研资料。一些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欧得过且过的心态,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学校科研工作的资料需要。他们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没有及时与科研人员沟通与交流和购买相关的图书资料。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图书资料的丰富性。

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该坚持以科研目的为导向丰富学校的图书资料。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获得足够的经费支持。充足的经费是保证图书资料的丰富性的关键。图书馆管理人员尤其是负责人应该积极宣传图书馆对学校学科建设以及科研工作的意义,积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从而获得更多的经费。工作人员通过获得充分的经费,可以根据学校的科研目的,增加相关的资料,增强图书资料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捐赠的手段进一步丰富资料的内容。工作人员可

以广泛开展宣传工作,鼓励相关科研人员尤其是退休科研人员捐赠科研资料,丰富图书馆材料。

三、依托信息技术,建立和完善图书检索系统

图书资料除了丰富性不足之外,本身的搜索系统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难以很快搜索到需要的相关图书资料。一些图书馆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搜索系统和将信息技术与图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一些图书馆,科学的图书搜索与借用系统并没有建立起来。这既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又给科研人员查询大量资料带来巨大的不便。因此,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完善网上图书馆的建设,对优化图书资料管理、提高科研工作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图书馆可以加强与外部网络公司的联系,一起致力于信息化图书检索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这将能够有效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图书馆工作人员还应该关注网上图书馆的建设。网上图书馆方便了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他们可以通过因特网,不受时空的限制,快捷地搜索相关的图书资料。例如,心理学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网上图书馆的链接,浏览美国心理学学会收集的论文,并根据科研需要下载相关的电子资源。这对于帮助他们了解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具有很大的帮助。

四、开发本校科研成果资源

图书管理人员在丰富图书资料的过程中既需要广泛利用外部资源,充实图书收藏,也需要充分整合本校的科研成果,将其作为学校图书馆的重要资源。对一个学校来说,大部分科研工作具有延续性。为此,将学校科研成果整合到图书资源之中,可以为本校科研人员提供重要启示,帮助其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完善图书馆的图书资料,以利于科研工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开发本校的科研资源是一项关键措施。工作人员应该认识到本校科研成果的价值。本校科研成果能够增强学校科研工作的连续性,深化相关领域的研究。为此,工作人员应该定期了解学校科研工作的最新开展情况,并以此做好科研资源的整合工作。工作人员应该加强与科研人员以及科研部门的沟通工作,以便于能够获取相关的资料,并与原有的图书资料资源进行整合。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与科研处的负责人定期举行联席会议,互相沟通,了解学校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资料需求。这能够有效增强科研成果整合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后,工作人员还可以对本校科研成果进行展示,提高本校师生的科研积极性。通过科研成果的展示,学校师生可以比较全面了解学校的科研成果,并通过这些成果获得重要的启示。这能够激发他们开展科研工作的热情,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

五、提高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专业技能

是在图书资料的管理过程中,导致管理不足的一个核心原因是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与能力不足。一些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这导致他们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服务意识不强。另外,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也是影响图书资料效用的一个关键因素。不少工作人员缺少专业技能,部分工作人员是以“家属工”的身份参与工作的,而且在职培训工作的缺失则进一步降低了工作队伍的专业性,导致工作人员没能很好完成相关的管理工作。

在完善图书资料管理的过程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技能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与基础。图书馆管理者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本身工作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另外,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也是增强图书资料科研效用的关键路径。高校应该严把招聘关,让具有图书馆管理专业知识与经验的人员参与工作中来。另外,高校还需要强化在职培训活动,让工作人员了解最新的图书管理技术,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利用图书资料服务科研工作。图书馆可以举办图书检索系统的在职培训活动。通过培训,工作人员可以提高对系统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利用这一系统为科研工作服务。

六、加强馆藏的建设工作

完善特色馆藏工作是提升图书资料效用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馆藏工作,增加相关的优质图书资源,可以为科研工作提供研究依据。另外,馆藏资料往往是评价一个图书馆质量的关键。完善馆藏建设工作可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有助于其获得更好更多的资源。因此,工作人员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馆藏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善于引进优质的图书资料,丰富馆藏的内容。另外,工作人员需要做好馆藏的保护工作。相比较于其他图书资料资源,馆藏的资料更为珍贵,其价值也更大。为此,工作人员应该重视馆藏内容的保护工作。与此同时,工作人员还应该对受到损害的资料进行修补,保证馆藏资料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林俐.加强图书资料服务,促进科研事业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2]赵凤.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资料的利用率[J].今日科苑,2010(4).

[3]李杰伟,卢娟.关于图书资料工作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0(4).

[4]张素,孙晓梅.高校图书馆基于科研服务工作的数字资源报道与揭示[J].图书馆论坛,2010(3).

[5]咏梅.高校图书馆对教学科研服务的内容和方法[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5(3).

[6]靳随玲.论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的现状与建设[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7(1).

[7]曹雅霞.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责任编辑:崔永平〕

作者:朱凤娟

上一篇:日语学习报告下一篇:文化发展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