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话语生产管理论文

2022-04-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今经济大幅度改革、发展迅速、完成巨大跨越,传统的文化传媒企业面临着种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对出版传媒企业的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SD出版传媒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等情况进行财务诊断,分析SD公司经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媒话语生产管理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媒话语生产管理论文 篇1:

入局MCN,广电媒体的优势与短板

【摘要】当下的互联网流量形态主要表现为内容尤其是视频内容,而互联网商业模式的竞争也演变成为以视频内容为核心的状态,广电媒体成立MCN,并从中学习市场化思维、市场化资源配置手法、市场化团队管理机制等,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内容生产与业务驱动模式。内容生产与制作的专业性、专业主持人的数量、内容的安全性等因素被视为广电媒体的优势,但由于内容受各自生态中的占位与角色、业务逻辑、主持人跨界影响力的兑现能力以及电商供应链搭建等因素影响,上述竞争优势也暗含着广电媒体的诸多短板,认识到这些,才能化解存在的问题,在短视频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关键词】MCN 互联网流量 内容生产 媒介转型

短视频与直播,无疑是当下主流的互联网内容产品形态,而由此向电商延伸的直播带货则成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少有的风口。面对新趋势,正面临媒体融合与转型任务的广电媒体自然不可能置身事外,纷纷试水成立MCN机构,并将其作为媒介融合与转型探索的切入点之一。2018年湖南广电系娱乐频道进军短视频并孵化出Drama TV,同年长沙广电系中广天择打造亲子、美妆等多个垂直类头部账号,全网粉丝达几千万。一些广电媒体在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社会上也有诸多赞美之声。广电机构成立MCN,切入短视频内容生产与直播带货,这个举动究竟是一时之举还是长久之计?笔者认为,可以把其先拆解为几个细分问题:广电媒体为何以MCN的方式切入短视频内容生产?这个过程中存在哪些误区或是陷阱?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广电媒体MCN化?

一、为何是MCN?

广电媒体为何选择MCN,理由无非有两个:外部的压力与自己的优势。

外部压力主要是指流量高度集中在几个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内容平台上,这就导致电视媒体用户规模的萎缩以及广告市场价值的下降,这也是近些年广电媒体痛之所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使得互联网流量格局被重塑,“抖音”接近5亿的日活量(DAU)使得其凭借内容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互联网流量入口。内容被证明是获取互联网流量的不二法宝,以往的互联网流量形态较为分散,包含了社交、电商等,内容只不过是其中一个且地位并不很突出,但是在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是无可争议的流量之王。包括广告、电商在内的我们可看见的商业变现手段,都需要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之上,内容电商、广告的内容化莫不如此。

既然互联网流量竞争的维度落在了内容上,那么,围绕内容进行商业资源的配置与竞争就成为当下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核心与重点,MCN于是就成為了众望所归的选择路径。MCN起源于美国YouTube的内容中介代理模式,核心是提高已有头部内容生产者的商业变现效率与能力,该模式被引入中国之后功能和角色被大大拓展,尾部内容生产者的孵化、内容生产的标签化与流程化、商业变现手段的丰富等无所不包,且其重点是通过对细分用户群体的数据画像实现内容与用户之间的高黏性链接,并以此建立网红人设与定向变现的孵化流程。这一套玩法仍然是围绕着内容,只不过中国的MCN模式相较于美国MCN模式,在服务对象(头部玩家/长尾玩家)、内容生产管理、内容变现路径等方面更为激进也更为多元化。

既然新的玩法是围绕着内容,那么,在内容生产上具备优势的机构自然会成为人局的玩家,或者对于入局具有一定的自信。放眼望去,具备优质内容生产能力的机构有哪些呢?相较于那些自然生长的UGC(用户原创内容)、包括媒体在内的PGC(专业生产内容)自然是上上选,再加上当下的内容形态主要集中在视频上,广电媒体在视频内容生产上的优势是人尽皆知的,因此,广电媒体成立MCN,入局短视频战场,就在意料之中了。

二、广电媒体与MCN的不同

广电媒体成立MCN,入局短视频,在主播资源、内容制作专业水准、内容安全性和权威性方面都具备明显的长处,但内容生产能力不等于内容竞争优势,内容能力和内容产品力并不等同,短视频也不是对电视节目的简单拆解。这些长处真的能在短视频战场上形成摧枯拉朽的竞争优势吗?回答这个问题,恰恰需要重新审视广电媒体入局短视频的这几个优势因素,看看到底是路还是坑。

内容的生态站位与角色(工具VS目的)。虽然广电媒体和MCN的竞争工具都是短视频产品,但这个短视频内容在两者生态中的占位和角色确实天差地别。内容在广电生态中是目的,但在MCN的生态中却是工具。内容在广电生态中是二次售卖与广告变现的工具,但在MCN生态中却是底层操作系统与业务逻辑主轴。MCN通过数据化驱动的内容生产,打通了网红人设、内容标签、用户细分、商业变现等环节的“任督二脉”。此内容非彼内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一个事物所处的生态不同决定它的基因也不同。

业务逻辑的差异(从内容导向到用户导向)。虽然都是在做视频的生产,但是广电媒体与MCN的业务逻辑存在巨大差异。广电媒体对于内容是按照功能和行业领域进行划分,然后基于相关度进行广告招商;而对于MCN来说,一开始就是要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布局,视频内容是对用户深层情绪与心理的呈现、回应和共鸣,网红人设是用标签化内容堆砌而成的用户情绪与心理的投射对象,电商和广告是与用户进行行为链接的情感工具,不是因为你好我才买,而是因为我喜欢你所以才买。就目前来看,广电媒体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MCN的这种商业模式和业务逻辑,这种模式和逻辑表面上看是内容,其实底层是用户。

主持人不等同于网红。广电媒体入局短视频,其中一个被各方看好的优势是拥有大量的专业主持人,他们受过专门训练,相较于素人网红而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这种素养表现在镜头感、话语、肢体表达等方面。但这里面存在一个不易察觉的误区,就是把主持人等同于网红。就主持人的影响力和范围而言,除了一些中央媒体主持人具备全网的跨界转化能力外,绝大多数地方广电媒体主持人在短视频内容平台上这种转化能力并不让人太值得信任,且大多数地方广电主持人的影响力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这也会弱化主持人影响力的线上转化与跨界。就目前广电机构的实践探索来看,大部分的地方广电主持人进军短视频平台要做好从零开始的心理准备。主持人专业的镜头感、话语等优势在初期能够满足用户的好奇心,之后会面临快速消解,需要根据用户需求、竞品现状的数据分析与科学决策来驱动自身内容的精准定位。这条路,广电主持人注定走得不轻松。

电商的短板。电商目前已经成为内容变现的重要途径,直播带货的崛起就是例证。问题在于内容电商这种新玩法并非是万能的,就以最擅长此道的MCN来说,仍然是问题丛生,如直播数据造假、电商产品品控等问题层出不穷,这其实反映出MCN在电商方面的短板,这个短板包含了选品、品控、履约、交付、物流等环节,可以说,就目前来看,电商不仅是短视频内容平台的短板(抖音、快手),而且是MCN主要的业务薄弱之处。“抖音”携手“苏宁”“快手”和“京东”签署战略合作,就是用自己的流量优势加上对方的电商服务,实现强强联合。那么,广电成立MCN入局短视频还会是优势满满吗?

三、如何正确看待广电MCN化

我们指出广电入局短视频的种种问题并不是否定广电媒体设立MCN的这种举动和行为,而是想让大家去重新审视这个行为和本身到底能给广电的媒体转型带来什么。

首先,广电媒体设立MCN不是救命稻草。中国广电媒体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诸多冲击和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广电人一直是在勇于面对、勇于探索。成立MCN,入局短视频,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中国广电直面互联网沖击而勇于推进媒体融合与转型的创举,是中国广电媒体改革浪潮中的一朵浪花,这朵浪花既不能代表中国广电媒体融合与转型的实践探索的全部,当然也不可能是中国广电媒体融合与转型的救命稻草。

其次,广电媒体成立MCN,入局短视频市场,意味着广电媒体要抛弃以往的荣光与辉煌,放下身段去和一群市场化机构进行竞争,没有任何的政策关照与倾斜,大家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就倒逼广电媒体需要学习市场化的思维,建立市场化的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团队,构建市场化的业务管理模式与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广电而言,肯定有很多不适和痛苦,但更多、更重要的是沉浸到市场中去搏杀,学会市场化的思考和生存。

那广电媒体的收益会是什么?MCN模式的本质是机制,是数据化内容生产驱动的新管理模式与新流程,是市场化的资源配置逻辑。广电媒体只有从制度上建立起适应市场竞争需要、数据驱动内容生产、商业决策科学支撑的一整套体系,才能获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渔”,才能真正捕到互联网视频内容市场的大鱼。

最后,未来的走向是什么?虽然当下广电媒体纷纷试水设立MCN,但从中国广电发展的历程来看,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行为。MCN不会是中国广电媒体转型与改革的终点站,而注定只是一个途经点。中国广电媒体与MCN的联姻,是中国广电触摸移动互联网内容竞争环境的一个窗口。在中国广电习得了MCN模式的精髓、建立了新的内容生产管理机制后,注定会寻找下一个学习对象,因为我们的目标不是当下而是星辰大海。

(作者系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本文编辑:刘浩三)

作者:刘祥

传媒话语生产管理论文 篇2:

基于财务诊断的SD出版传媒公司发展研究

摘 要:当今经济大幅度改革、发展迅速、完成巨大跨越,传统的文化传媒企业面临着种种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对出版传媒企业的发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SD出版传媒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等情况进行财务诊断,分析SD公司经营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财务诊断 出版传媒 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将文化建设工作视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当今社会,不断更新的知识、技术、专利正替代资本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生产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已无法应对多变的经济环境,一个企业想要持续经营,必须使企业管理的重心由生产管理向战略管理转移。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诊断分析对企业的发展进行定量分析,比泛泛而谈更有科学性和说服力。本文以SD出版传媒公司为例,参照国资委每年出版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对SD公司2014 -2016年的财务数据进行诊断分析。笔者采集了SD公司20多家子公司连续3年的财务数据,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测算了 28个评价指标,分了优秀、良好、平均、较低、较差5个档次,并从出版、印刷、发行、物资供应四个板块进行综合分析,探寻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改进,从而更好的帮助企业进行资产管理,寻求合理的发展。

一、分板块进行财务诊断

1.出版板块诊断。

1.1综合实力较强的出版社。(1)整体上盈利能力处于良好与优秀区间,但是经营活动收现情况较差,相比净利润来说,净现金流入不充足,说明出版板块的销售信用政策可能过于宽松,提示应关注现金流入、流出。(2)体现资产运营情况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较差。相对于收入增长,出版社存货和应收账款的余额与同行业相比更大,占用了较多的资源,也导致不良资产比率较高。资产的低利用效率反映到盈利能力方面表现为公司对现金流的控制较弱。(3)债务风险整体较低,长、短期的偿债能力很强,几乎没有带息债务。(4)经营增长良好,个别出版社销售收入和利润涨幅不大。

1.2综合实力一般的出版社。(1)资产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活动的收现状况与效益较好的出版社状况基本一致。但是某些出版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较差,说明需加强成本费用管理,一方面严控生产成本,加强印制管理,在保证图书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图书的印制成本,另一方面节约经营费用,开源节流、完善费用报销制度、推行预算管理,从源头控制支出。(2)资产营运情况较差,存在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低于行业平均值的情形,销售回款不及时、存货积压提高了不良资产比率,降低了经营活动收益,资产的利用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3)某些出版社的负债比例偏高,归因于公司本身获利能力不强,历史经营积累较少使得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偏小。某些出版社自身经营盈利能力较弱,加之资产利用效率低下,销售回款不及时,购货付款时间延长,短期债务增加,加剧了净现金流偿付流动负债的压力。(4)经营增长良好。

1.3综合实力较弱的出版社。整体上资产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较同行业为低,长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没有教材教辅业务支撑,一般书业务不突出,难以扭转这些出版社的经营现状。努力突破原有较为单一的经营模式,拓展出版资源,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才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2.印刷板块诊断。资产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经营增长情况都很差,直接导致了印刷厂的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某一印刷厂已获利息倍数为负数,说明经营活动收益难以偿付借款利息。如果这种经营状况持续发展,未来仍需增加筹资来偿付借款利息并维持运营,势必增加未来的债务风险。

3.发行板块诊断。

3.1资产的盈利能力良好。相对出版社来说,书店的现金销售占比很大,因此其净利润的收现情况较好。如果书店本身并没有需要占用大额资金的项目,则其与出版的结算效率尚有提高的空间。进一步理顺出版和书店之间的销售、采购和结算,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版社层面的资金使用效率。

3.2资产的营运指标较低,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与基層店资金回流较慢有关。存货周转率也较低,与一般书的销售考核模式和退货率较高有关。因销售信用政策宽松、应收账款催收不及时、存货积压使得书店方面的不良资产比率较同行业为高。

3.3负债占资产比例与行业平均值相当,流动负债中应付账款比重最大,且很大一部分为系统内部欠款,说明出版板块为其提供了相当大的免费信用额度。另外销售回款较慢造成付款时间延后,加剧了书店的短期偿债压力。

3.4收入增长良好,利润增长较同业也为低,与资产利用效率低下有关。

4.物资供应板块诊断。

4.1经营盈利能力良好,主营业务利润率与同行业相当,说明主营业务本身与同行业相比拥有较高的毛利率,但资产的综合利用效率较低,相对于其控制的资产来说,其获利能力仍需提高。

4.2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均不高。宽松的销售政策和信用政策,造成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巨大余额,占用了资源,降低了运营效率和盈利水平。

4.3受资产运营效率低下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

4.4受市场影响,物资的收入增长较同行业为低。香港地区子公司离岸业务的开展扩宽了外贸的销售渠道,公司收入、利润增长良好。

5. SD公司综合诊断。

5.1各板块的资产周转率均较低,尤其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缓慢。

5.2发行板块的销售回款不及时,延长了对系统内、外单位的付款时间,不仅加剧了本板块的偿债压力,而且进一步削弱了系统内上游单位的应收账款周转效率。

5.3出版板块的现金流入主要依靠发行板块,发行板块的资金回笼过慢影响了与出版板块结算效率,降低了出版板块净利润的含金量。

5.4印刷板块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企业经营收益不足以偿付银行借款利息,增加了未来的偿债风险。

二、SD公司的发展策略

1.打通产业链中各环节。SD公司是以出版价值链为基础的具有连续追加价值关系的出版关联企业组成的企业战略联盟,在公司内部,每个环节的资源不一样,造成不同产业链环节的盈利能力也不一样,其整体运营效率的提高不但取决于各板块自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且需要各板块之间破除局部利益,有机衔接打通。提高公司整体层面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业绩。

2.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根据市场对图书的需求进行决策生产,改变过去片面地通过提高出版物数量来降低单位成本,造成库存加压。加快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加速整个产业链的资金流动,形成经营增长和盈利能力增强的良性循环,公司规模才能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才能逐步增强。

3.树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大投资力度,积极拓展幼教教材,职业教材和高等教育教材教辅,形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覆盖完全的教材教辅体系,打造国内领先的综合教育出版平台。把握优质内容资源出精品书、创品牌社,推进一般书出版与运营,强化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努力从面向图书市场向面向阅读市场转变,通过占据优质版权资源并开展经营活动,提供延伸服务,使出版业与其他行业实现联动发展,开拓出版业发展的新领域。

4.推进多元化发展。实施多元发展战略,解决长期以来发展模式单一、结构比较脆弱的问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核心竞争力作为多元化经营地立足点,充分考虑到内容产业的生产特质,将核心资源与关联产业的有效嫁接,进入相关联的内容产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如与内容产业的相关电视、电影、音乐、多媒体、信息产业、印刷、物流等领域,围绕自身核心竞争力来打造的多元化产业链。

参考文献:

[1]宁敦煌.开展企业财务诊断 提高财务管理质量[J].财会通讯,1992(08).

[2]施徐红.面向战略的财务分析[J].当代经济,009,(02).

[3]李长青.产业布局及投资成效对出版集团的影响[J].出版参考,2013(11).

作者:林雪

传媒话语生产管理论文 篇3:

网络信息异化的成因及控制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信息异化的原因,阐述了信息异化的现状及控制这种现象的对策,力图解决人们利用网络信息时遇到的疑惑,对传播的信息做到谨慎吸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关键词:信息异化;原因;控制对策

信息,作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资源之一,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推动力,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随着社会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的迅猛发展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以前预想不到的便利,例如: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实现无纸化办公,视频会议等,网络还能向大众提供音乐、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等娱乐元素,网络的便利实在是举不胜举。但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的迅猛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就是信息异化,如信息焦虑、信息犯罪、信息饥饿、信息安全等等。因此,部分学者开始把信息异化问题列为重点剖析对象,笔者认为,了解信息异化、有效的控制信息异化这既是社会中每个个体和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将对促进信息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异化的本质及危害阐释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的产生与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和财富的增加,也给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通过分析异化及信息异化的内涵,梳理其具体表现,有助于认清信息异化的本质。

(一)信息异化的内涵

“异化”起源于拉丁语Alienation,译为转让、疏远、脱离、分离等[1]。异化一词在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含义,异化一词在哲学领域的一般含义,即事件的主体发展到某一特定的阶段,就会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成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2]。

随着社会的发展,异化这个概念逐渐渗透到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信息异化这个术语。那么什么是信息异化呢?孙瑞英教授做了提炼,她认为信息在生产、传播及利用等实践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干扰丧失了其原有的内涵,反客为主,成为统治、支配和控制人的外在的异己力量[3]。信息异化的核心内容:信息本来应该更好的为人类服务,然而信息却反客为主,变成主导和控制人的异己力量,人的主体地位丧失,信息与人的主体和客体地位互相颠倒。

(二)信息异化的本质

异化的本质就是指人类自身创造的对象不但不受人类的控制,反而发展成统治和控制人类的力量。信息异化的本质就是人的价值观的丧失和人与信息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倒置。在构成特定舆论场的诸因素衬托下出现的信息传播过程,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态化过程[4],这种非常态使信息异化问题产生了。在这个新兴的信息时代里,一些人对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依赖已经远远超过了预期,在主宰信息的过程中,最终被主宰的反而是一些人自己,许多人“惟信息至上”,最终导致了人类自身的异化。暴力已经不是奴役他人的手段,信息实现了对人非暴力的奴役[5]。

(三)信息异化的具体表现及危害

信息异化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众多领域中的,有很多的表象形式及危害体现,笔者主要从以下5方面做简单明了的分析。

1.信息霸权。1993年,美国率先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企图把Internet信息高速公路铺到各国的门口,表面上看是想实现全球信息共享,然而其真正的意图是捷足先登,在第一时间抢占21世纪经济竞争的最高点。这种企图是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对信息网络的控制,于是就导致了信息富裕国和信息贫穷国的分野,这种分野使发达国家在经济上越来越富裕,而落后国家越来越贫穷[6],这就是信息霸权。信息的霸权化给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严重的威胁,发达国家对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对信息网络的控制,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占领了网络传媒的话语权,其政治总动员的力量可以顷刻之间遍布全世界,这种话语权的影响力可能会对发展中国家与贫穷落后的国家产生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不良影响。至此,各国应引起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防范信息霸权的危害。

2.信息综合症。信息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信息焦虑和信息饥饿等,张立彬和郭志远从社会学角度切入[7],分析信息异化的负面影响,文中指出信息异化问题是导致社会系统紊乱、制约社会生产发展、损害公民自身利益的主要原因之一,简而言之就是信息异化导致主体回避甚至抵制信息的病态现象[8]。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英文简称CNNIC)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到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突破了5亿。而信息,作为信息时代的基本资源之一,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骤然增大,甚至好比是商场中脱销的商品一样抢手,信息的爆炸和泛滥现象也随即产生,这种现象同时也伴随着信息渴求加剧及信息饥饿。信息饥饿的性质就决定了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信息的采集和应用等方面[9]。信息综合症严重扭曲人的幸福观。信息数量的极大增加,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信息饥渴与信息消化不良同时并存,人们错误的认为拥有信息的多寡是衡量是否幸福的标准,拥有充足的信息成了现代人社会地位、人生价值的标志,人际关系在彼此的信息占有竞争中趋于恶化,人们总感觉有找不完的信息,查不完的资料,总担心、害怕信息渠道闭塞,精神压力越来越大,从而陷入了严重对信息的忧虑和恐慌中,于是,这样的生活态度使人们精神上处于一种必须处处提防的紧张状态,降低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3.信息犯罪。网络就像经济学中那只无形的手,悄然的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并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生活。伴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信息被非法获取或不合理利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信息犯罪问题也屡见不鲜,信息犯罪的表现越来越严重,小到盗用聊天工具的帐号密码进行诈骗、侵入网络银行、支付宝等盗取余额,大到金融系统、财务系统的犯罪以及黑客、木马等。信息犯罪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国家机密的泄漏、知识产权的侵权和私人信息权利受到侵害也愈发严重,信息犯罪的性质也升级到法律领域的范畴,情节严重的,可能要负刑事责任,这种种犯罪行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4.信息安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不安全的因素,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控制和限制金融的快速流通,在当今的技术条件下,仅需几秒钟,上亿的资产就可以从一个地方迅速的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国际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其中,信息渗透和信息战除了涉及到个体或集体的信息安全以外,还涉及到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等问题,最终诱发信息市场趋于无序、计算机病毒泛滥、信息知识产权冲突、信息产业垄断与无序竞争及信息活动利益分配不均衡等信息安全危机及国家信息主权丧失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致使社会系统紊乱,制约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直接导致社会发展的延缓[10]。

5.信息伦理。信息技术这把双刃剑使得具有不同政治观点的人,不同伦理道德的人,都可以为不同的目的利用信息技术,从而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对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信息技术的数字化使得复制与模仿变得非常的容易,有些信息的生产者缺乏职业道德,利欲熏心,故意大量生产与散布虚假信息(如假新闻、假作品、假商标、假广告等)、淫秽信息(如色情、暴力、迷信信息)等,造成信息污染大泛滥。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信息异化问题,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由于信息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引起的。信息病态、信息污染以及信息犯罪等信息异化问题,都是信息生态系统的先锋期信息人的道德修养不高引起的[11],当信息的生态系统发展到基本成熟时,信息人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要求与把握程度将会逐渐提高,能够按照道德自律的要求付诸行动,信息异化问题将会得到缓解[12]。

三、信息异化的原因

信息异化对社会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搞清导致信息异化的原因,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信息异化带来危害。

(一)信息自身的原因

1.信息的品质问题。信息污染主要就是由于信息的品质而导致的信息异化问题。信息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信息垃圾,信息垃圾主要包括无用网络信息、虚假网络信息、过时信息、错位信息、冗余信息、和污秽网络信息等多种形式。介于信息垃圾对数据库的干扰,许多花费巨大资金建立起来的数据库也就只有10%算是真正有效用的。这显然构成了不利于人们查找有效信息的信息环境,满足不了人们正常的信息需要,妨碍了人们健康的生活,使人们强烈地感受到信息质量的恶劣和肮脏,使人们精神上时时刻刻处于一种缺少信任感和必须处处防备的紧张状态,以至出现了信息焦虑和信息恐惧等的信息异化现象。

2.信息的数量问题。信息的数量问题包括信息过剩与信息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信息不足,会使人不充实,没有安全感,生活也变得平淡无味,过量的信息或“数字化泡沫”又会使人们因为找不到有效用的信息而出现忧虑和烦躁。根据英国学者马丁的估计,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大约每隔50年增加一倍,到了20世纪初期,每隔30年增加一倍,50年代每10年就增加一倍,70年代每5年就增加一倍,而80年代每3年就增加一倍。美国学者H·H·弗莱德里克曾经预测,到2025年人类信息总量每个月就将增长一倍[13]。随着信息量激增,无效信息也在增长,无效的信息阻碍了人们对有效信息的利用,造成了信息的重复开发和传播,使社会资源发生了极大的浪费。我们一直以为信息丰富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直到后来,被冗余的信息困扰之后,我们才明白,它可能会干扰我们本该宁静安逸的精神生活。

(二)信息人的原因

1.缺少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心理反映,作为一种内心的尺度,它既凌驾于整个人性之上,又支配着人的态度、信念和行为等等。在网络信息社会里,信息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之所以越来越脆弱,是源自缺少正确价值观的引导,缺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支撑,以至于人们无法抵制万花筒式的网络信息海洋的诱惑,网络伦理道德的滑坡便有了良好的生长繁殖的环境,正因为网络伦理道德不健全,从而影响了整个网络社会的习气。社会上的一些非法组织和团体,出于某些不良动机,蓄意制造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因此,在网络信息空间中生存的人们,绝不能失去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2.错误的开发与不恰当的使用。错误的开发是指信息生产者为了稳固和加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巧立名目地扩充着自己的信息权力影响范围,企图用扩大垄断的方式妨碍其他人对信息的自主开发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形势下,信息的生产者出于某种别有用心的目的,故意制造大量无用的、重复的、非法的和有害的垃圾信息;不恰当的使用是指:不同的用户,对信息的认识和文化素质都是不一样的,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由于用户的需求不同、能力和观念的不同,很容易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行为,很容易丧失控制信息的能力,滋生信息崇拜、信息恐惧、信息霸权、信息犯罪等信息异化现象。

(三)信息环境的原因

1.管理制度的缺陷。制度包括与信息人的个体生存活动和群体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制度。首先,信息政策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没有强制性地建立以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的长效机制。信息人以信息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形成信息人的短期行为。没有实施信息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信息人、信息经济、信息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其次,信息法制约束力不够,信息资源是准公共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其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完全靠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调控,因此信息人的行为还没有用知识产权等信息法制程序固定下来,没有形成信息生态系统的正常秩序和氛围。第三,目前信息产权主体模糊、信息产权虚化,信息资源有偿使用与转让的交易制度不健全,信息资源的滥用和过度使用现象严重[14](P.113-119)。

2.信息技术依赖。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突出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以及智能化。但是,信息技术也有“弊”的一面,由于现代技术的功能日益强大和复杂化,其有益于人类的正面影响空前增长,其负面影响也随之变得无孔不入,它扰乱了自然界的合理秩序,导致人对信息技术的高度依赖,干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例如当前,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日俱增,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先进电子设备应有尽有,然而,高科技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人们患上了诸如“手机焦虑症”等疾病,离开这些电子设备,就有好像与世隔绝的感觉,进而焦躁不安,一段时间不摸鼠标就浑身不舒服,网络“搜索症”开始肆虐,出现轻微的强迫症。一场“剽窃风”悄然刮起,写论文不到网上搜索资料就无从下笔,让人变得懒惰,很多人已经到了非要敲键盘才能写字的地步。

四、控制信息异化的对策

信息异化问题已成为限制人类自由、制约社会进步、导致环境危机的主要根源之一,要控制信息异化,必须保证信息人的认识状态和社会信息存在状态的完美和谐。

(一)提高信息人的认识水平

人作为理性存在物具有自由意志,能够按照道德律的要求去行为,在信息活动中应该有道德自律性、道德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感,做到“慎独”,才能在无人监督下使自己行为与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一致[15](P.31-48)。我们要认识到各种信息网络世界是现实社会生活的延伸,在网络世界中仍然要坚持传统的道德价值和法律意识,以此来调整我们的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监督环境。信息人作为信息的使用者,应该学会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自觉的摒弃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的侵扰和诱惑,树立明确的价值观。信息人的心理问题也是导致信息异化问题的一个诱因,解决信息人的心理问题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心理调适,适当的调适能够增强信息人的自信心,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信息人敢于直面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构建正确的防御体系[16](P.201-210),规避信息异化现象,因此,政府要关注人们的情感体验,经常开展开放的、自主选择的体验活动,使人们不仅在网络上,更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二)科学规划信息活动过程

信息异化的原因有很多,纷繁复杂,可以说信息异化贯穿于整个信息活动过程中。信息的生产和利用形成看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过程,这两个过程互相影响,互相依赖,所以,利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有助于强化信息的生产管理,减少信息传播阶段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强信息的吸收和有效利用。

首先,要构建科学的信息资源生产模式,构建政府与市场的生态链接的“三力模型”,即政府牵引力、信息机构自动力和社会推动力的三足合力。通过政府牵引力,做到科学决策,加强宏观、中观指导,确保信息资源生产的大方向正确。通过信息机构自动力,在提高信息资源生产运行模式市场化程度的过程中,发挥信息机构的自主管理、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社会推动力,做到从市场需求和信息利用者的利益出发,达成信息资源的生产与社会需求的吻合,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益。

其次,加强信息在传播过程的有效管理。要消除传播者对信息的污染,对专门的信息传播者进行培训,提高其对信息的认知水平及价值观念;完善信息安全制度,要在内网与外网的链接处,利用防火墙等技术隔离,在网络平台的人员管理上,也应该注意身份验证、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

第三,倡导技术创新,增强信息吸收利用水平。应用感测与识别技术,扩展信息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利用信息传递技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开发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加强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加强信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的研究,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发挥信息技术系统应有的作用,扩充信息生态系统容量,进一步提高信息生态系统的供给力。

(三)加强媒体舆论的引导作用

媒体是信息的生产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递者,在政府的有效监管下,主流媒体应当肩负起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尤其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要更加彰显主流媒体对群众的影响作用。主流媒体要始终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对百姓、对社会负责的良心,用自己掌握的舆论工具,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一要增强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提高网民的政治敏感性。主流媒体要及时准确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出去,更要以政治家的视野和判断,做好媒体信息内容的取舍。二要发挥主流媒体的镜鉴作用,以创新方式形成强大的舆论推动力,充分发挥政府镜鉴和人民喉舌作用对网络上的各种盲目的信息行为科学引导与有效监督。

五、结语

信息异化阻碍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要想有效地抑制信息异化的不良影响,我们不仅要千方百计地杜绝对信息的滥用和恶用,更要对信息的生产、传播等过程进行有效的限制和引导。控制信息异化是一个长期的大工程,需要通过社会各界的协作配合,从多个角度采取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丹丹,孙瑞英.网络环境下信息异化的心理原因探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09,(3).

[2]韩丽风,柳青.控制信息污染 改善信息坏境[J].图书馆 论丛,1996,(4).

[3]孙瑞英.信息异化问题的理性思考[J].情报科学,2007,(3).

[4]刘珺.突发事件传播中的信息异化与化解策略[J].实事 求是,2011,(2).

[5]李青春.论信息异化的扬弃[J].现代情报,2012,(2).

[6]傅菊辉,陈传伟.信息霸权的国际政治学思考——兼 论美国的信息霸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5,(1).

[7]张立彬,郭志远.信息异化的社会根源及其控制研究[J]. 情报科学,2009,(1).

[8]李昊青.基于文化计量的信息异化研究进展[J].图书馆 学研究,2011,(1).

[9]孙瑞英.信息异化与信息异化的根源研究[J].图书馆学 研究,2006,(5).

[10]孙瑞英.基于心理学视角的网络信息异化研究[J].图 书情报工作,2009,(3).

[11]孙瑞英,蒋永福,刘丹丹.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信息异 化问题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4).

[12]Step J R. Remarkable. Properties of Human Ecosystems

[J].Conservation Ecology,2003,(3).

[13]谈鹤玲.试论信息泛滥[J].现代情报,2001,(1).

[14]岳剑波.信息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5]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6]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房 晶]

作者:唐晶

上一篇:感恩从心开始范文下一篇:家庭农场管理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