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医院后勤管理论文

2022-05-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对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PDCA管理方法的作用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以我院食堂为研究对象,参照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评审出医院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基于存在问题基础下应用PDCA管理方法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对实施PDCA管理方法前后食堂冰箱、餐具消毒、食材管理合格率以及烹饪用水和消毒后餐具卫生学监测合格率进行对比对分析。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PDCA循环医院后勤管理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PDCA循环医院后勤管理论文 篇1:

医院后勤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医院后勤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科学的PDCA循环法应用于医院后勤管理中,分析管理后的效果。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后,患者的满意度为96.34%,明显高于应用前的80.12%;职工的满意度为95.03%,明显高于应用前的76.9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后勤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有利于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工作效率,有效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水平,树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医院;后勤管理;PDCA循环

医院后勤管理在医院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疗水平与医院的经济效益。PDCA循环也被称之为戴明环,作为的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PDCA循环过程主要包括以下4个阶段[1]:P(Plan)一D(Do)一C(Check)—A(Action),此方法具有鲜明的标准性、科学性,其思想的实质是确保完成当天的工作以及开发明天的工作任务,在医院各项管理活动中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应用,充分展示现代医院管理的时效性。我院自对后勤管理工作应用PDCA循环方法以来,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医院后勤管理现状

1.1 工作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后勤管理保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医院后勤职工的文化程度与专业素质。通过分析本院的情况,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比较低下,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缺乏强烈的安全意识。本院后勤部共有69位工作人员,很多人员来自偏远的地方,其中本科文化1人(1.45%),大专文化12人(17.39%)、高中文化46人(66.67%)、 初中、小学文化10人(14.49%),还有非正式用工336人,整体上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管理人员现代化管理水平较差,掌握现代管理理论较少等。

1.2后勤管理工作管理监督不全面

后勤工作繁忙复杂,涉及的范围包括水、电、路面维护等方面,需要很强的技术支持,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便会影响到整体医疗工作的进展。由于后勤人员大多是流动的临时工,其工作待遇、福利都比较低,没有建立与完善其工作管理监督制度,职工工作比较松散,工作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存在很多明显的不规范现象。

2 后勤管理方案

2.1 计划阶段(P)

在计划阶段中,第一应该不断完善组织管理,优化后勤质量管理体系。本医院组成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工作包括:行政管理工作、科室培训工作、考评工作等。第二,完善定期目标管理考核,明确后勤部门岗位的责任,增强职工行为的规范性。在考核中,提高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2]。第三,实施目标管理考核,采取竞争上岗模式与激励模式,充分调动后勤职工的积极性。

2.2实施阶段(D)

在实施阶段过程中,应该不断增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使技术操作更具有规范性,定期举行业务学习与专业培训,充分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同时,鼓励职工进行等级及职称考试,掌握更多的专业文化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鼓励后勤职工了解各岗人员职责与每季度考核制度,严格遵循安全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医院后勤管理水平[3]。

2.3检查阶段(C)

在检查阶段,严格遵循标准的工作方法,随机到科室检查后勤人员工作情况,作出合理的考核评估[4]。医院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检查各类型设备运行情况、污水处理情况、水电维修情况等,及时归纳检查结果,为日后考核科室提供充分的依据。小组成员加强对后勤人员的工作质量的巡查,收集全院各科室提出的可行性建议,完成巡查记录,如发现问题,在第一时间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案[5]。

2.4处理阶段(A)

对各个实施阶段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针对维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科室会议上进行讨论,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调整PDCA循环计划。PDCA循环作为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持续性与开放性,需要坚持持续改进、循环渐进的工作方式,才能保持医院后勤管理的平稳上升[6]。因此,应该必须检查结果,对工作表现良好、得到病人、医护人员、职工表彰工作人员,给予经济上的奖励,为年底评优创先提供充分的依据。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在应用PDCA循环法之前,患者的满意度为80.12%,应用后其满意度为96.34%;在应用PDCA循环法之前,职工的满意度为76.93%,应用后其满意度为95.03%;应用PDCA循环法后,患者与职工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PDCA循环应用于医院后勤管理中,不断提高后勤工作质量,提高患者于职工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通过以上研究表明,应用PDCA循环法后,患者与职工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应用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循环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如下:具有循环渐进、持久改进的特征,充分提高管理质量。医院后勤管理作为一个完整庞大的PDCA循环,各班组的管理作为小PDCA循环,大小循环通过计划指标,形成环环相扣、同步进行的整体[7]。各个循环阶段与后勤管理工作形成紧密的整体,促进职工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及职工的满意度,为医院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率。在PDCA循环应用过程中,不断转变后勤人员服务观念,为临床提供多元化、系统化的服务,在临床一线中发挥重要的价值。

后勤部门工作以医疗中心为主体,坚持为病人、职工、医疗教研工作服务的工作原则,因此,在后勤管理工作中,应该及时分析后勤工作特点和现状,加强职工的学习教育工作,了解职工工作情况,给予其人性化的关怀,不断增强后勤工作部门内部的凝聚力[8]。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动态特征,需要与各个科室部门共同合作,才能确保工作的时效性。因此,将PDCA循环的原理理念应用于后勤管理中,有利于实现医院管理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在医院后勤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系统,实现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等,在循环渐进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与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就要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水平与创新管理理念,通过努力完善经营,及时调整后勤务管理的重心,明确后勤理工作对医院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性,通过科学、有效管理,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崔延华.PDCA循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1(13):180-181.

[2] 杨勇.360度考核法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21):80-82.

[3] 陈旼.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运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3,(7)1:97-98.

[4] 钟俊英.基层医院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3,(19)2:434-435.

[5] 王茜.PDCA循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华章,2010,22(13):140- 141.

[6] 孙麟,唐羽,谢娟等.医疗体制改革下的医院后勤经营化管理[J].华西医学,2013,28(09):1455-1457.

[7] 贺买宏,凌小明,周军等.军队医院等级评审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改进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23(18):4471-4473.

[8] 唐蔚蔚,柴建军,李岩等.公立医院后勤改革战略模式选择——建立区域性后勤共享服务中心、打造医院后勤服务新模式[J].中国医院,2013,17(01): 64-66.

作者:曹清川

PDCA循环医院后勤管理论文 篇2:

探讨PDCA管理方法在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目的 对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PDCA管理方法的作用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 以我院食堂为研究对象,参照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评审出医院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基于存在问题基础下应用PDCA管理方法开展持续质量改进,对实施PDCA管理方法前后食堂冰箱、餐具消毒、食材管理合格率以及烹饪用水和消毒后餐具卫生学监测合格率进行对比对分析。结果 实施PDCA管理后,食堂冰箱、餐具消毒、食材管理合格率以及烹飪用水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明显较实施前提升,对比差异明显(P<0.05);消毒后餐具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PDCA管理方法的实施不仅可切实促进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还可切实保障用餐人群用餐的安全。

【关键词】PDCA管理方法;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PDCA管理方法,诞生于美国,由该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Walter A. Shewhart(沃特·阿曼德·休哈特)首次提出;该方法主要包含策划、执行、检查、处理四方面内容,分别对应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四个字母,其主要目的在于按照上述顺序无限循环进行质量改进。众所周知,作为医院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就餐人员的身体、生命安全和食物质量;因此,必须要重视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下面,本研究将以我院食堂为研究对象,对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PDCA管理方法的作用进行观察与探讨。现作如下阐述与报道: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以我院食堂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2020年6月为PDCA管理方法实施前,2020年7月-2020年12月为PDCA管理方法实施后。

1.2方法

实施前,我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均采用传统管理方法,实施后采用PDCA管理方法,具体如下:

1.2.1计划阶段:(1)参照三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评审标准评审出2020年1月-2020年6月医院食堂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①未对食堂采购冷冻食品进行冷链检测;②烹饪用水检测存在采样不规范现象,导致烹饪用水含有大量细菌;③食堂冰箱结霜多、清洁不到位且无温度监控;④食材管理不规范,出现食材长虫、过期现象;⑤未规范记录餐具消毒时间、温度,且位置摆放混乱;⑥未妥善放置一次性餐具和食材;⑦食堂卫生清洁不到位。(2)标准制定:结合上述存在问题制定详细且具体的质控标准,主要就食堂环境卫生、食材采购、加工、保管以及垃圾处理等多方面制定具体化的质控标准;同时,规范食堂参加消毒、清洗以及烹饪用水采样流程与标准。(3)人员资质:不仅要求食堂所有工作人员具备健康证,还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定期且按时参加医院院感部举办的外包人员管理规定培训及手卫生培训与考核;考核表达后方可上岗工作。

1.2.2执行阶段:(1)由医院院感部门定期组织有关培训,以此强化食堂工作人员手卫生管理水平,使其切实掌握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并在日常工作中贯彻落实此标准。(2)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保障部人员负责食堂烹饪用水采样监测,一旦监测出食堂烹饪用水中细菌含量超标,则立即停用,并就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查找原因;随后继续采样监测,监测结果达标后方可使用。(3)对食堂所投入使用的冰箱进行编号,并结合冰箱的具体用处设定温度,每日监测、记录冰箱温度,一旦出现异常,立即调整。(4)针对冰冻食材冷链检测、食材运送管理、一次性餐具存放以及食材存放等制定针对规范制度,要求所有入库的食材以及一次性餐具等必须要去除外包装,并按照入库先后顺序依次使用,必须要标明食材有效使用期限;使用货架分门别类摆放食材及一次性餐具。(5)制定餐具消毒过程记录表,就餐具消毒柜正确消毒方法及清洗、消毒流程展开培训。(6)规范食堂环境卫生清洁制度,并使用专业用表格记录食堂清洁工作过程。

1.2.3检查阶段:(1)成立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小组,由小组成员一同参照质控标准对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进行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勒令食堂现场整改,若无法现场整改,则可下发整改意见书,并于7d后对整改效果进行检查。(2)对食堂烹饪用水及消毒后餐具卫生学检测报告进行季度检查,查看是否符合标准。

1.2.4处理阶段:每月完成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检查后,需将检查结果下发各食堂;若存在特大问题,应及时报告领导并下发整改意见书,若整改后效果依然不达标或不明显,可根据合同条款处罚一定费用;此外,再次拟定管理目标,开展PDCA循环管理。

1.3指标观察

观察与统计实施PDCA管理前后医院各外包食堂冰箱、餐具消毒、食材管理合格率以及烹饪用水和消毒后餐具卫生学监测合格率。(1)冰箱温度监测记录及温度异常处理记录完整且冰箱清洁、无结霜为合格;(2)餐具摆放标准、清洁干燥且消毒过程记录完整为合格;(3)无过期、变质食材且摆放符合标准为合格;(4)消毒后餐具无检出致病菌且干燥、整洁为合格;烹饪用水标本检出大肠菌群及细菌数< 100 CFU/ml为合格。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录入spss18.0统软件中处理。

2.结果

2.1对比实施PDCA管理前后食堂冰箱、餐具消毒、食材管理合格率

实施PDCA管理后,食堂冰箱、餐具消毒及食材管理合格率明显较实施前提升,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下表1:

2.2对比实施PDCA管理前后食堂烹饪用水和消毒后餐具卫生学监测合格率

实施PDCA管理后,烹饪用水卫生学监测合格率明显较实施前提升,对比差异明显(P<0.05);消毒后餐具卫生学监测合格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下表2:

3.讨论

作为为医院患者及医院内部工作人员提供食物的主要场所,医院食堂的卫生安全管理关系到所有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要建立标准化、规范化食堂食材采购、运输、存放以及保管等多方面管理制度,如此才能够降低食品被污染的等闲,确保用餐人员用餐安全。作为提升管理质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PDCA管理方法可通过策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循环实施促进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帮助食堂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使其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6]。

综上,医院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中PDCA管理方法的实施不仅可切实促进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还可切实保障用餐人群用餐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晓萌,宁涛.PCDA循环法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实例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7):3-4.

[2]庄春红.基于PDCA循环的6S管理在医院总务后勤管理中的研究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5):4-5.

[3]林鲁丽、陈海鸿、王继伟、孙凤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医院后勤物资管理[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9):2-3.

[4]陈泽宇,杨涵淋,邓宇,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定点医院后勤管理转型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4):3-4.

[5]杨涵淋,唐锦辉,涂宣成,等.公立医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一体化后勤管理实践与探讨[J].中国医院,2020,24(7):3-4.

[6]王培,陶吉田,李玟,等.专科医院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4):3-4.

作者:许爱兰

PDCA循环医院后勤管理论文 篇3:

策略式提升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医疗管理及医院品质的不断提升,是医院管理者最重视的问题。如何使用恰当的管理工具,将患者需求与服务规格、标准、要求结合,促进医院的持续改进,是医院不断努力的方向。

通过长期开展TQM(全面质量管理)、QCC(品管圈)、QIT(品质改善小组)、BPM(业务流程管理)、环境5s改善活动等全面品质管理活动,医院的质量已经得到了改善,如何继续推进系统不断提升,成为了医疗管理界的重点问题。

TQM典型的PDCA循环上升理论,提供了一种不断改善、解决问题的结构,P(Plan)计划,订立目标与程序;D(Do)-执行,执行已计划的项目;C(Check)监控,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A(Action)处置,下一步如何改进,采取什么对策。以医院发展为例,首先考虑如何设立医院,之后走向提升效率控制服务成本,然后开始重视关注质量,再进一步则走到了用国际医疗质量标准对医院进行评价,最后就是软性服务质量的管理。

但医院内常出现的策略与运营的脱节问题,会造成组织运营绩效欠佳。如何在医院进行的一般性管理,在ISO、后勤管理之外,找到一种可以贯穿策略思维面到基层操作面的方法,使管理成为策略性的整合系统,将策略转化为行动,进入实质的运作层面,成为了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问题。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的运用,则较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平衡计分卡以组织的策略愿景为中心,强调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内部员工与外部患者的平衡、员工教育等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的平衡、以及长短期目标的平衡。从策略性议题的成立到衡量指标以及绩效管理,从明确的目标值到行动方案、实施结果,清晰明了,也将全院的管理制度带入了策略性目标。

从台湾彰化基督教医院使用平衡计分卡的进程来看,医院始终秉承不可变的是文化和服务宗旨,而对于服务区域的角色定位、医院中长期的目标订立,则会参照区域医疗分布情况及卫生政策走向随时调整。从医院2011年的策略地图与策略目标可以看到,质量、患者安全、人才培养、内外部满意度等全都囊括在策略内,而在执行面上则以图为据步步达成目标。

例如,医院网罗留任优秀人才,在内部流程上则可提升照护急重难症的质量,患者层面则可体会到医院给予急重难症患者的医疗服务有所提升,急重难症的财务收入也会有所增加并会提高了健保收入,最后也能够达到医院的社会承诺。

如果仅着眼于落后指标的改进,忽视策略前端最远的目标,则无法达到医院的整体提升。而这其中就要求高层主管在做好策略之后,与全院中层沟通,向基层员工说明策略走向,全院明确职能分工、共同努力方能达成质量的不断提升。

作者:陈秀珠

上一篇:首届读书节活动方案下一篇:名店开业系列推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