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论文

2022-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给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移动互联网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受到挑战,也正改变着大学生党员的思维方式。面对新形势、新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论文 篇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工作研究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向智能化方面不断地发展,我国已步入智能网络时代,此时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高等学校的教育工作也面临了巨大的冲击,亟需进行变革和发展。那么,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如何应对智能时代带来的冲击,同时更好的利用其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的教育,是当前最重要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智能化;网络;大学生;教育

Key words: intelligent; network;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变革,人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两年智能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逐步走向了智能时代,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在智能时代下,大学作为传播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也在发生改变,同时作为教育主体的大学生的思想学习观念等,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

在当今时代下,如何进行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如何利用智能时代带来的优势,抵制网络时代进行的冲击和缺陷,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1 智能网络时代大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智能时代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广袤的知识,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但是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具有极大地好奇心和探索心,智能网络一方面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和更加丰富精彩的娱乐生活,但另一方面,网络的包罗万象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1.1 优势

首先,智能网络的应用,可以改变传统的完全依靠板书和口述的二维化教育模式,多媒体的使用,幻灯片、视频的播放利用,三维技术的利用极大地增加了学习知识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内容的数量和丰富性,把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传递给学生。

其次,智能网络时代,互联网中包罗了大量的信息和知识,内容极为丰富,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学习渠道,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仅仅通过课堂和书籍,而是可以通过网络更加快速的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和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最后,网络具有虚拟性互动性的特点,这个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加便利的探索未知,寻求答案,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同时在探索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智能网络的日新月异也促进者高校教育工作要紧跟潮流,更加具有创新性,才能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

1.2 缺陷

智能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大学生年龄性格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优势,也有不足,这个同样给高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网络时代的到来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甚至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南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尚不足,缺乏一定的人生阅历,头脑中也尚未彤成全面的科学理论,那么他们对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必然缺少一定的认识,所以,如果过长时间接触网络,很容易被网络表面现象所误导,所迷惑,在思想和意识方面也会出现一定的混乱。

首先,智能网络时代的到来,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也严重冲击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正在逐渐成熟,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阶段,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社会对未来认知不太清晰,同时网络上知识庞杂混乱,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思想的干扰,从而在人格形成阶段带来不良后果,从而形成十分不当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其次,大学生一般年纪尚小,进入大学很多学生由于刚刚离开家庭,独立生活,此时自制力和控制力都略微不强,而网络的丰富有趣则容易使得他们沉溺其中,不去融入真实的生活,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大学几年一无所获。

再次,智能化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快速的沟通方式,我们可以通过qq、短信、微信等媒体进行沟通交流,是传统沟通方式的一个极大进步,但是大学生自控性不强的特点容易使得他们过度依赖网上交流,从而忽略现实中人与人的沟通交流,从而不利于同学之间感情的交流和培养,影响他们现实中的交往能力,长此以往,甚至会带来一些心理疾病。

最后,网络的存在造成了一大批复制粘贴的抄袭型“人才”,过度依赖网络,不去实践和思考,会使得学生智力禁锢,能力退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智能网络时代提高大学生教育方法的研究

智能网络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优势和机遇,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地挑战,那么如何正确对待网络的双面性,引导大学生有效的利用其优势提高自己,自觉隔离不良信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们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 创新教育模式,有效利用网络的优势。针对网络知识丰富,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的优势,在大学生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更加形象生动的课件或者视频,丰富课堂内容,增加最新前沿技术,扩充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相对自由,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而面对网络中各种有利和不利信息,高校教育工作可以开展多种讲座或者讨论组,引导大家自己论述网络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得出网络的有效利用方式,以及规避不良信息干扰的方法,让大家参与其中,深刻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更好的认识到网络的风险和优势,更好的学习和提高。

3) 加强网络的管理和监督。针对大学生自制能力差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学校主要网络,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从根源上避免学生受不良网站,不良信息的影响,净化学校的校园环境。

4) 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群体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更好的班风和人际交往环境,提高大家的现实交往能力。为了更好的防止学生沉迷网络交流沟通,通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大家交流的机会,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等组织,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也可更贴近真实的生活,避免网络的侵袭。

5) 加强学生自制力的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大家提高自制力,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网络视频的形式,开展网上学术讲座或思想道德辩论,从视频中观察学生的言行和举止,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对待网络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远大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并能够为之不断地努力。

3 结束语

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来临,我们不能阻止其前行的步伐,只能紧跟其脚步,培养出更加适合这个时代的未来人才。高校教育工作也应紧随时代的步伐,有效的利用其优势,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正确认识互联网给大学生带来的问题,不断地总结教育方法,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更好的方法,来应对网络带来的侵袭和危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社会高科技人才,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曾何.网络背景下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6).

[2] 刘秀芳.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选择U1[J].黑龙江教育,2007,20(1).

[3] 姚宗玉.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改革分析[J].黑河学刊,2012,17(2).

作者:杨玲玲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论文 篇2: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探析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给高校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移动互联网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受到挑战,也正改变着大学生党员的思维方式。面对新形势、新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殷切要求,为高校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人才资源库,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达到2700多万,俨然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群体。移动互联网已成为高等教育传播不可回避的新环境,在新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的建立将面临新的情况,如果高校能敏锐地抓住先机,寻找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和预案,这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所处的新环境

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公布了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95亿,高校大学生手机普及率接近100%,几乎所有大学生在校期间都会使用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报、微博、搜索引擎、新闻网站、即时通信等方式在生活的各个间隙获取大量信息。大学生能够方便地运用手机获取、搜集任何想要了解的信息。互联网的出现是信息技术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手机的加入使得互联网“移动化”,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加速了高校教育方式和思维模式的重大变革。

移动互联网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新途径和新机遇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生活环境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可以通过对庞大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获得有重大价值的信息和产品。高校作为各种社会思潮争夺的主阵地,这些信息必然会给当代大学生一种零散的、肤浅的、感官化的印象,很难形成主旋律。人类认知和感知世界的方式正在转变,多元化的社会因素和流动的大量信息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移动互联网在成为更多新创造、新服务的重要源泉以及拓展了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空间的同时,也为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新的发展环境。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强大动力。当代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是我党战胜困难和风险的重要法宝。从中央16号到党的十八大报告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论和方针已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核心的理论支撑和目标导向。而大数据环境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也有重要的影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习总书记指出要“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总书记号召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來,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移动互联网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受到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党员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期,网络信息纷杂、良莠不齐且缺乏主流意见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权威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也面临着巨大冲击。诸多不确定性因素给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巨大改变就是信息传播扁平化。人们可以迅速对信息进行自主接收、回复和再分享,信息交流的互动性和快速性明显增强。当今时代是一个倾向弱化中心与权威的时代,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极为不利。在这样的环境下,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很难对大学生全面实时强势覆盖,传统思政教育工作者在信息传播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逐渐弱化,主流意识受到挑战。因此,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大数据环境,这会导致大学生党员因缺乏畅通的表达渠道而对教育敷衍了事,使教育渐渐流于形式,由此引发出封闭式管理与开放式思维的冲突。

(二)移动互联网正改变着大学生党员的思维方式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碎片化、受众的细分化容易引发“信息茧房”效应,导致人们只接受愉悦自身的信息。移动互联网时代倾向诱导大学生党员用“看”的思维方式认知世界,而削弱了“想”。人们认识和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受到思维定式的局限,获取的信息越来越片面、越来越局限。任何一种选择都伴随着比较、权衡与否定。对于刚步入高校的大学生,其“三观”尚未完全成熟,“信息茧房”很容易导致党员自我意识无限放大,缺乏理性审视和追问本质,从而错过一些新的或者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如果高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不能帮助大学生党员打破“信息茧房”,不能将正面价值和积极理念主动纳入理想信念教育中,就会让大学生党员在这个自我构建的信息脉络中视野狭隘,逐渐动摇理想信念的价值体系。

(三)移动互联网使大学生党员心理素质遭受冲击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日益推进和交互性特征,信息的交流和反馈都处于一种快节奏和高速状态下,大学生党员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发布个人的学习生活状况、人生感悟及对热点问题的看法。而网络中虚假信息和扭曲事实的报道一经放大,会迅速反作用于大学生党员,他们缺乏应有的社会实践,在面对各种碎片化思潮时缺乏应有的判断能力,无法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鉴别会导致个体的消极悲观和颓废状态进一步恶化,使得理想信念中出现的问题矛盾更加突出,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党员正确价值观和心理观念的形成。因此,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相对较慢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被动式工作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环境。理想信念教育需要顺应时代,不断创新渠道和平台,使教育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党员的文化消费特征和心理接受特征。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探索

为了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引发的大数据思维,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课题组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学院学生党支部为试点开展了实践研究。从提高个性化教育方式、细分精准化的服务渠道、加强党支部文化建设、建立开放性的思维结构、打造“微”网络平台和增强“信息鸿沟”的处理能力几方面入手,联系学生生活,将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强化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紧密结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路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因时而进,建立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服务渠道

对教育新渠道的探索在继续依托大众传媒的基础上,要探索“微时代”下新媒体的宣传作用,拓展、整合教育内容,包装、传播主流文化。学院党支部通过搭建党员公邮、党员专贴、党员论坛、网上调研等各种平台,贴近党员学习生活实际,主动倾听党员的感受,营造了和谐的沟通氛围,提高了服务水平。同时,为适应当今“微时代”信息传播和接受的新特点,学院党支部大胆实施符合党员自身教育需求的微党课、微实践、微调研,开展“畅谈时事热点,感悟时代精神”微党课活动,明确党员的信仰、责任与义务;精心录制“微党课”视频,通过技术手段,为党员经常性教育增添了活力、吸引力。

(二)因事而化,建立开放性和文化性的思维结构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而开放,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开展要将互联网思维方式中的开放性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以有趣、有用、有料来积极构建网络教育阵地,传播理想信念“微文化”,打破“信息茧房”,构建内容新常态。信息学院学生党支部尝试把社会现实与大学生党员的特点、认知规律结合起来,突出大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通过知识传授、实践体验、舆论宣传等方式,联动多部门共同发挥工作合力,党内教育和党外教育相结合,保证了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学院党支部开展社会实践、参观培训、志愿活动等活动,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和志愿服务意识,将理想信念通过文化传播、整合,达到渗透和内化的目的。

(三)因势而新,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渠道新常态

要不断增强“信息鸿沟”的处理能力,就需要运用综合性的方式方法,及时掌握实时信息,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对时间空间和所有教育对象的全覆盖,构建理想信念教育的渠道新常态。在这方面,学院各学生党支部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微”网络平台,发挥各类便携通信设备在发布和获取信息的快速性和信息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约束方面的优势,以及新媒体的整合功能,为党员的思想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由此扩展了对理想信念教育信息的辐射范围、传播渠道和影响力,提高了理想信念教育对学生生活的融入度。党支部通过打造学生党建中心专区和微信公众号,利用定期开展的线上学习交流,向大学生党员诠释“事情为什么会发生”,或是“事件的产生代表着什么”;引导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并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识别信息、认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党员良好的理性思维方式,营造了党支部浓厚的思想交流氛围。这些方式既迎合了高校大学生党员习惯使用互联网的特点,又可以克服党员学习任务重、人员集中难等实际问题,增强了“信息鸿沟”的处理能力,从而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无处不在、无时不行。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也是一个急需关注的命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只有构筑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信息渠道和丰富的内容,才能应对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此外,高校还需要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使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真正深入内心。只有这样,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常态化才算真正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刘辉.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微传播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4,(6).

[2]李德伟.移动互联网时代及其影响[J].全球化,2014,(9).

[3]羅佳,李辉.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矛盾及成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 (11).

作者:庄玉琳 仝泽民 朱建伟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教育论文 篇3: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与传播研究

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与传播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它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和权利义务等现代化法治观念,揭示新形势下法治的全面内涵,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深入开展,进而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腾讯研究院编著的《互联网+:时代的立法与公共政策》(2016年4月法律出版社出版)将法治观念的教育与传播放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和创新模式来研究互联网时代的立法与公共政策发展。

第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概念延伸和内容完善。

民主和法治是我国社会稳定和谐、政治体制保障和社会法治文明建设的两大要素,它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拓展和完善补充,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后,一大批新兴事物和新兴概念开始融入社会的发展当中,产生了许多“互联网+”传统领域的融合创新。为了规范互联网时代的法治化完善和健全,法治观念的教育和传播也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在充分巩固高校学习基础性法治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新需求而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制教育手段,從而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学改革。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学目标正在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大学生对社会立法和传播也有着较为多元化的理解和认知。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修课中对大学生法治课的教育也应当不断更新教学新观念,明确教学新目标,丰富教学新方法,进而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实现网络法治观念教育的有效传播和发展。

一方面,高校及其思修专业教师要不断引入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和思维方式,搭建互联网网络自主教学平台,以更加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和互联网新媒体的多样表现形式来鼓励学生在线上进行自主学习,并利用互联网数据技术,向学生推送更符合学生现状和需求的相关内容,提高学生对法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高校及思修专业教师要关注和调研大学生在网络上法治观念的发展状况,树立正确的网络法治意识,遵守网络法治规制,明确自身在网络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帮助大学生成为一个具有法治意识和法律精神的互联网参与者和建设者。

第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的理论传播和实践路径。

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法治课的教育传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不仅是内容和技术上的,还在理论传播和实践路径的综合教学工作中起到了重要影响,对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培养、价值观形成发展和高校法治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互联网语境下法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应该得到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一方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关注大学生互联网网络生活中的身心健康成长,让大学生在互联网网络经济与文化的背景下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中,高校思政教育和法治观念培育的传播活动要不断提升在互联网网络法治教育中的先进性、先锋性和预见性,加大大学生网络自律、网络道德观培养、网络安全和网络法治教育的教学力度,引导大学生遵守互联网时代的法治规则,积极参与、遵守、维护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顺利开展。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该书的过程中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与传播研究的几点思考,笔者着眼于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传播活动带来的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和理论创新三个方面。从内容创新来说,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培养不能局限于原有的法律内容体系,要紧跟互联网经济文化社会的立法和政策发展,不断加入新的内容;从模式创新来说,互联网技术和传播新媒介都给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创新模式,线上线下综合性教学正在成为一个大势所趋的形式;从理论创新来说,互联网发展迅猛,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进程中都带来了巨大的激荡,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教育要注重理论体系的创新和革新,打破固有的理论体系,为互联网时代探索新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总的来说,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培育与传播需要同互联网新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向前发展,根据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真实需求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新和发展。

[基金课题: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研究项目(德育专项)——“2015—2016年度粤东地区高职院校学生暴力事件状况研究报告”,编号:2016JKDY08)]

(王小梅/本科,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作者:王小梅

上一篇:供电企业班组文化建设论文下一篇:煤矿企业信访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