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子信息产业

2022-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全球电子信息产业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化特征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各产业贸易逐渐呈网络模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对促进社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WTO统计数据库1993年~2012年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数据,通过贸易区位熵测算国家间贸易集聚程度,从而刻画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及其演化特征,在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机理。研究认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经历了由“单极化”向“多极化”的演变历程,子产业贸易网络遵循“发达国家(地区)一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口集聚、进口分散”的特点。处于产业链低端、中端和高端的产品贸易网络存在较大差异,低端产品基本实现了向发展中国家的全面转移,而高端产业目前仍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处于演化初期。研究表明,影响贸易网络演化的因素分为政策环境、经济水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电子信息贸易网络形成,区域经济集团化带动贸易活动向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集中,廉价生产要素为发展中国家贸易网络发展提供优势,高生产水平国家保留价值链高端产业贸易网络。此外,政策要素同样为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对自身贸易网络扩张有引导性作用。

关键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化特征;演化因素

0引言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中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带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调整贸易模式有重要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生产网络(G10bal Production Network)发展较快,区域内集聚和区际问分工现象明显。与生产网络同步发展的是,基于区际问产品分工及消费市场和生产市场不匹配等因素,电子信息产业产品、信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高效流动,在国家间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全球贸易网络。

产业贸易网络研究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与政治经济环境的调整,全球贸易网络的演化特征及机理已成为涉及国际政治、宏观经济、企业行为等多种要素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全球贸易网络由国家间贸易流汇集而成,贸易双方生产能力和经济能力的非对称性是贸易网络形成的重要基础。在贸易过程中,进出口国家均可获得产业效率、收益提升等优势,但先进生产水平一方将获取更高的贸易收益,也对应存在更高的贸易风险。针对贸易网络的研究内容早期以刻画网络形态特征为主,利用网络平均最短距离、集聚度、节点度分布等指标测度国家间贸易网络的物理特征。如Wilhite等研究发现国家间存在双向贸易选择关系,国际贸易网络形成具有小世界特征,与地理区划差异显著。之后,随着自由贸易协定的推进,国家间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贸易频率与贸易规模增大,全球贸易网络开始向复杂网络演化。由此,学者们进一步提出了利用模块方法鉴别贸易集团及其核心、利用网络强度熵考证贸易网络“异质性”等方法,为复杂网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手段。从具体产业门类上看,现已有学者研究了全球高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能源产业如铁矿石、原油等的全球贸易网络特征,但针对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研究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电子信息产业生产领域占主导地位,后逐渐转移到亚洲发达地区,至21世纪,电子信息产业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服务五大价值创造环节集聚或分散于不同地理空间,全球生产网络逐渐形成,与之相伴随的是跨区域贸易网络关系的建立。从理论上看,贸易网络和生產网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现有研究多将全球贸易网络与生产网络及生产链分为两个研究体系,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由此,本文通过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全球贸易网络关系,刻画其时空演化特征,并选取高贸易额的子产业分析其网络变化特征,从将生产地理与贸易地理相结合的视角解析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网络,以期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构建与完善及其全球化发展提供科学借鉴。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贸易数据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数据库,为1993年~2012年主要五国(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及美国)与全球200个国家间进出口贸易额数据。经济数据来源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统计数据,为1993年~2012年全球200个国家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全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自20世纪90年代起,各国逐渐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开始发生变化。因欧盟成立于1993年且贸易数据目前公开至2012年,选取1993、2005及2012年国家间电子信息设备产业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研究,包含海关编码两位数产业中的“电机、电气设备及其零件,录音机及放音机、电视图像、声音的录制和重放设备及其零件、附件”(Hs:85)及其下属的48个四位数子产业。

1.2贸易网络构建

借鉴已有研究,利用贸易区位熵测算国家间电子信息产业贸易聚集度,构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贸易区位熵由区位熵指标演化,测算国家间进出口贸易量比重与进口国全球GDP比重间的关系,用于表示贸易流的显著性。

其中,TQLij表示国家i与国家j贸易区位熵,Xij表示国家i向国家j的贸易出口量,Xjw表示国家i向世界的贸易总出口量,GDPj表示进口国j的国内生产总值,GDPw表示世界生产总额。本文以1.0作为贸易区位熵的临界值:若高于1.0,表明国家i向国家j出口贸易流显著;反之则不显著。当TQLij和TQLji同时高于1.0,我们称国家i与国家j具有双向贸易关系,且贸易关系较为显著。

基于数据可获得性,本文以主要五国或地区(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及美国)为核心构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网络中保留贸易区位熵高于1.0且总产业贸易值高于5000亿美元、子产业贸易值高于500亿美元的国家。该贸易网络依托全球各国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贸易构建,存在单向、双向两种网络关系,单向关系指两国贸易进出口关系中仅一方对另一方的出口贸易显著,双向关系是指双方均存在较为显著的出口贸易。考虑到通货膨胀对电子信息产业产值数据有较大影响,以全球CPI为调整系数,以2012年为基年对各年各国贸易值进行调整,保证筛选标准的一致性。

2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及子产业贸易网络演进历程

随着全球生产网络逐步成熟,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以跨国域、跨洲域的网络模式呈现。各国电子信息产品生产水平及需求水平不断变化推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变,且不同子产业间存在差异。本文通过研究主要五国或地区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构成的演变历程分析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的变化,并进一步选取48个子产业中世界贸易总额高于2000亿美元的3个子产业分析其贸易网络变化。

2.1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进历程

研究发现,中心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变化显著(表1.图1)。2005年较1993年存在明显扩张趋势,贸易关系显著的国家数量大幅增加。其中,中国贸易网络扩张现象最为突出,贸易网络国家数从2个增加至8个,实现双向贸易关系国家“零”的突破。与2005年相比,2012年多数国家贸易网络保持平稳微缩状态。但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基础制造职能向东亚地区转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仍以高速扩张,贸易网络国家数由8个继续增加至17个,一跃成为贸易网络规模最大的国家。

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球形成以美国为中心、欧盟及日本为次中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整个网络呈现出向北美、欧洲、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集中的趋势。网络以五大核心国家或地区为主要构成,次一级节点国家仅有两个(新加坡、马来西亚)。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网络参与度较低,且以进口贸易为主,很难形成电子信息产业出口贸易规模。此时的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构成简单,涉及国家数较少,进出口贸易交易额相对较少,资金流向较为集中,美国成为最重要的产品出口地,日本和欧盟次之。

21世纪后,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网络不断丰富,逐渐复杂化。2005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关系趋于网状结构,网络内国家节点数增多,次一级节点国家数增至9个,进出口贸易关系丰富。世界电子信息产业贸易额显著增加,但仍集中在北美、欧洲、东亚及东南亚地区。整个网络不再是单个国家主导模式,而是呈现多极化趋势,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和韩国等国家(地区)均在网络中有重要地位,次一级中心新加坡、马来西亚具有网络集聚的现象,有潜力发展成为下一个网络核心。新加坡成为核心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进出口贸易最主要的关系国,马来西亚由1993年的进口贸易国转变为出口贸易国家。此外,各国贸易呈现出洲际集中性,各国在其所在洲更易发展出集中的贸易网络。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改变和发展中国家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全球贸易网络进一步演变。至2012年,贸易网络关系更加复杂化,次一级国家节点数增加至13个,国家覆盖面更加广泛,澳大利亚、以色列、巴西等部分大洋洲、南美洲、中东地区国家加入贸易网络。原有节点国家中,墨西哥、泰国、俄罗斯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新加坡、马来西亚仍在次一级节点国家中居重要位置。但新加坡变为进口贸易主要国家,仅与中国存在显著的出口贸易关系,马来西亚同样以进口贸易为主,辅以少量的出口贸易关系。核心国家贸易关系变化显著,表现为:美国在网络中表现为“孤岛节点”,其进口贸易关系大量减少,大额贸易关系数量有所下降,出口目的地由全球向东亚及东南亚地区集中,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中国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的新兴“重要极”,其网络基本覆盖全球贸易网络的所有国家,且大额贸易关系丰富;欧盟以亚洲国家出口贸易及欧洲国家进口贸易为主,日本网络全部集聚于亚洲地区,韩国网络则发展为欧美进口贸易及亚洲进出口贸易网络。该网络中,亚洲国家地位显著提升,东亚国家最为显著,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的新兴力量,欧美发达国家不再具有电子信息产业贸易“垄断地位”。

总体而言,过去20余年間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经历了显著变化,整个贸易网络由简单到复杂,由“单极化”向“多极化”发展。次一级节点国家数不断增多,大额贸易关系也大量增加,国家间进出口贸易关系充分丰富。各国贸易额增长率结果表明(图2),贸易重心由美国向东亚国家转移,贸易网络以北美、欧洲、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地区)为主,但覆盖面不断扩大。就主要国家而言,美国网络由进口导向型转变为出口导向型,贸易关系由亚洲国家贸易拓展到亚洲及美洲国家贸易;欧盟进出口贸易同时发展,但进口贸易有所缩减,主要向欧洲国家贸易集中,欧盟内部成员国家间贸易往来较为频繁;日本从亚洲最重要的贸易国家演变为主要进口国家,其贸易网络完全向亚洲聚集;韩国贸易关系不断丰富,保持进口贸易为主的网络模式;中国贸易网络实现飞跃,由简单贸易关系演变为复杂丰富的贸易网络,具有绝对进口贸易地位,且大额贸易不断增加。次一级节点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贸易网络同样丰富化,演变过程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经历了从进出口贸易向进口贸易型的转变,成为具有核心国家潜力的次一级节点。

2.2部分电子信息子产业贸易网络演变历程

电子信息产业包含的48个子产业贸易额存在较大差异,选取其中2012年世界贸易总额高于2000亿美元的产业进行贸易网络分析。具体为:“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制造业”(HS:8517)、“无线电话、电报、无线电广播、电视发送设备制造业”(HS:8525)和“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制造业”(H8:8542)。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构建过程相似,利用1.2中方法计算国家间贸易区位熵,选取贸易额高于500亿美元且贸易区位熵高于1.0的国家贸易关系形成子产业贸易网络。结果表明,不同子产业的网络构成及发展趋势不同,其发展与电子信息产业全球价值分工模式息息相关。

“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制造业”贸易网络发展特征为进口国家数量扩张显著,出口国家数量基本保持稳定。20世纪90年代,“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制造业”集中于美国、日本、欧盟、中国等核心国家或地区,以日本、美国出口为主,美国、中国为最主要的进口国家,其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中国香港地区。随着各国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2005年出口国家数量显著增加,分布更加广泛。日本和美国由出口主要国家转向进口主要国家,中国、欧盟、加拿大经过10余年生产力充分提升,成为主要出口国家或地区。至2012年,进口国家数量进一步扩张,覆盖至大洋洲、南美洲等更多区域,出口国家向亚洲集聚,韩国加入主要出口国行列。结果表明(图3),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在“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制造业’贺易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整个贸易网络出口重心由欧、美、日向亚洲转移,进口重心则呈扩散趋势。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最先发展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制造技术,成为最初的出口国,由于技术溢出、产业升级等原因,它们逐渐将该产业的制造职能外移,选择利用进口的方式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而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发展中国家承接了该产业的制造职能,并逐渐面向全世界拓展出口业务。

“无线电话、电报、无线电广播、电视发送设备制造业”总体呈相似趋势,但其进出口国家覆盖面在2005年已显著扩大(图4)。20世纪90年代,“无线电话、电报、无线电广播、电视发送设备制造业”国际贸易关系较为简单,显著贸易仅存在于日本、美国、中国和欧盟之间。21世纪后,该产业进出口贸易迅速扩展,2005年贸易网络充分扩张,出口国家由3个增加至9个,进口国家由3个增加至17个。2005年以后,贸易网络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与“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制造业”显著不同的是,进口国家中存在近半数的发展中国家,覆盖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多个地区,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对于该类产品具有较高的需求且自身生产水平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只能依靠进口。出口重心虽然也显示出向亚洲地区集聚的趋势,但欧、美等国家(地区)仍然处于出口国家行列,制造职能并未完全转移。结果表明,该产业相比“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制造业’等生产职能完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产业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实现生产,因而其网络重心转移仍处于中期,贸易网络仍呈现多极化现象。

“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制造业”是所有电子信息子产业中贸易额最高的子产业,2012年该产业全球出口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美国、欧盟、日本、中国、韩国等五大核心国家或地区在该产业中占据显著优势地位,尤其是韩国,在该产业中地位显著。泰国、墨西哥、菲律宾等国逐渐加入到贸易网络中,新加坡、马来西亚等非核心国家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该产业贸易网络演变相对较为缓慢,1993年~2012年基本保持平稳状态。至2012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仍然是该产业贸易网络的主导国家,但韩国、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地位也在逐渐提升。图5表明,“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制造业”仍然在少数生产力领先水平的国家间进行贸易,非洲、南美洲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很难形成贸易规模。一方面,生产水平落后国家对于该类产品的需求较低,尚未完全掌握运用及加工产品的技术,故进口需求较小;另一方面,当前贸易网络的主要国家仍需要掌握该产业的进出口主动权,国内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国家不会考虑将产业大量转出。“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制造业”已处于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游,各国目前仍在致力于该产业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故贸易网络将基本持续现有构成模式,由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且已掌握该产业主要技术的国家构成。

总体而言,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电子信息子产业贸易网络基本呈稳定扩张趋势,其出口重心呈现“发达国家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但不同子产业间存在显著差异。生产链上游产业即技术水平要求更高的子产业演变进程更为缓慢,如“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制造业”贸易网络至今仍以核心国家为主,而“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制造业”基本已实现网络的扩张,且生产重心转移到东亚及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各子产业贸易网络逐步趋向“出口集聚、进口分散”的特点发展,子产业生产力形成区域性规模,产生“全球出口极”,而随着国家技术水平的进步,各国产生对子产业产品的需求,因此进口需求国则呈全球覆盖趋势发展。

3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化影响因素识别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受到国际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形成贸易网络由“单极化”向“多极化”、子产业贸易网络“出口集聚、进口分散”的发展特征。全球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政治环境都对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有深入影响,主要体现在:政策环境、经济水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技术水平、进出口贸易条件等各个方面。

3.1经济全球化助力全球电子信息贸易网络形成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重要趋势,主要表现为生产活动全球化、贸易关系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融资全球化、人才流动全球化等方面,对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的形成与演变有重要影响。首先,在生产活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实现了国际分工,要求各国之间形成产品快速高效流通的网络,因此跨国分工模式在发挥国家比较优势、提高产品价值的同时也加强了国家间的电子信息产业联系。其次,贸易关系全球化提高了国家进出口贸易的覆盖面,实现贸易网络的不断扩大。21世纪后,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不断扩大,北美、欧洲、东亚及东南亚、大洋洲、南美均有较高的网络参与度。最后,人才和技术的全球化流动带动知识溢出,为贸易网络的演化提供可能性。人才作为知识、技术储备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全球化流动带动流入地区的技术水平提高,促进技术创新,推动贸易网络新“出口极”的产生。

3.2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带动贸易活动向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员国集中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贸易网络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全球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同样呈现区域化集聚趋势。随着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经济水平及国际地位的逐年提高,中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在贸易网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逐渐替代欧、美、日等国家(地区)的生产职能。贸易网络极点的产生需要以相对发达的区域经济水平及产业水平为基础,区域中经济与生产水平发达的国家可以同时带动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地理邻近的国家间贸易成本相对较低,随着贸易的频繁进行,政府会采取措施维持自身在区域中的贸易优势。区域一体化组织如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等内部存在贸易互惠条款,鼓励区域内部产业贸易进行。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贸易网络呈现向经济一体化组织内成员国集中的特征。

3.3廉价生产要素为发展中国家贸易网络发展提供优势

电子信息产业对生产要素的资源分布及价格水平较为敏感,包括劳动力、资本、信息、时间等方面。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职能朝向生产要素资源更为丰富、价格更加低廉的区域流动,为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嵌入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提供可能性。电子信息产品的组装和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力資源需求量大,且成本占比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相对稀缺,成本较高,不利于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而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价格低廉,产业网络重心逐渐向该地区转移。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转移也将对转入地产生一定的就业效应,提高劳动力要素的利用效率。此外,资本和技术要素的全球流动有效弥补欠发达地区的不足,促进贸易网络的全面化。发展中国家通过引进投资、购买专利等方式融入贸易网络,生产技术发源地则通过创新掌握技术前沿,保证贸易网络的流动性和可持续发展。

3.4高生产水平国家保留价值链高端产业贸易网络

生产技术水平是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发展的必要条件,出口贸易国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才能满足生产需求,进口贸易国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满足进口产品的使用需求。电子信息产业总贸易网络中技术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20世纪90年代,生产技术优势集中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地区,随着其他地区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贸易网络开始发生演变,向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美洲其他地区延伸。随着全球性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重组的推进,初级技术水平要求的子产业(如“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制造业”)已经完成了生产职能从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的转移,进口贸易国基本实现全球全面覆盖,多数国家都具有运用产业产品的技术水平。中级技术水平要求的子产业(如“无线电话、电报、无线电广播、电视发送设备制造业”)处于生产职能转移中期,发达国家仍占有一定的出口贸易份额,但发展中国家成为贸易网络重心已是显著趋势。高级技术水平要求的子产业(如“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制造业”)仍处于生产职能转移初期,发达地区在贸易网络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发达地区十分重视此类高端子产业的主动权,控制贸易网络的规模,少数核心发展中国家(如中国、韩国等)进入贸易网络。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随子产业贸易网络重心的转移逐渐呈现全球化分布,高生产水平国家保留价值链高端产业,以维持自身在贸易网络的不可取代替代性。

3.5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政策带动自身贸易网络扩张

政策对于产业有极强的导向作用,产业政策是引导、保障和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对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政策支持有利于加速该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提升。发达国家如美国的《国家关键技术》(1991)、《国家网络与信息技术研发计划战略规划(NITRD)》(2013)等政策的推行为其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导向。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及贸易水平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20世纪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刚刚起步,在贸易网络中贸易关系简单。2005年以后,国家充分提高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视,发布系列政策推动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由此带动了中国在贸易网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引导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提出进行电子信息产业的初步转型。可预见的是,今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也将逐渐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但实现这一产业结构调整仍需较长的时间。

4结论与讨论

本文利用贸易区位熵测算国家间电子信息产业贸易集聚度,构建贸易网络,对1993年、2005年和2012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表现出明显的演变趋势,总体呈扩张趋势。网络经历由“单极化”向“多极化”的演变历程,次一级节点国家数量增加显著,大额贸易关系逐渐丰富。贸易网络重心由欧、美、日等国家(地区)向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地区)转移,网络构成以北美、欧洲、东亚及东南亚国家为主。其中,中国成为网络中最为重要的进口贸易国,与网络中多数国家间存在进出口贸易关系;美国逐渐转出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职能,呈现“孤岛化”发展模式。

第二,全球电子信息子产业贸易网络同样呈扩张趋势,子产业网络遵循“发达国家(地区)一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演变模式,呈现“出口集聚、进口分散”特点,网络覆盖面充分丰富,但不同子产业的演变进度不同,产业链低端、中端、高端产业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线电话、电报设备制造业”等低端产业基本实现全面转移,出口贸易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无线电话、电报、无线电广播、电视发送设备制造业”等中端产业处于转移末期,出口贸易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并存;“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制造业”等高端产业处于转移初期,网络依然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第三,本文将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演化因素分为政策环境、经济水平、生产要素市场、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经济全球化通过促进生产、贸易、资本、人才的全球性流通带动网络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使网络呈现区域化集聚的特点;国家的政策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极强的导向作用;生产要素资源分布及价格水平影响贸易网络的演变方向,基本与资金、技术流动方向一致;地区生产能力是贸易发展的基础,进出口贸易国家均需一定满足产业技术需求的生产能力。

总体而言,本文全面總结了以欧盟、美国、日本、中国、韩国为核心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及其子产业的贸易网络演变模式,并识别了贸易网络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但相较宏观尺度的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贸易网络而言,中观尺度的区域贸易网络、微观尺度的国内省市及企业间贸易网络将更加错综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如何将产业价值链融入贸易网络模型,分析不同环节的网络流向将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高菠阳 李俊玮

第2篇:刍议基于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明朗,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电子信息技术的产业升级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全球价值链的视角之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究竟该何去何从,本文将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实际,对基于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电子信息产业;升级

前言:全球价值链是世界经济进入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所产生的一种独有的经济发展分析视角,在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世界经济开始产生相对明显的分工,以美欧为主的发达国家因为经济、技术条件的优势开始掌握在国际分工中的主动权,以我国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电子信息产业的价值链中成为微笑曲线中的低附加值产业集中地,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这种形势下,进行基于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电子信息产业链

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逐渐深入以及贸易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的价值创造体系开始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产业链分工,在这种分工形式的推动下,以欧美国家为主的发达国家因为掌握了经济和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所以占据产业链条中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结构,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动下主要集中在以我国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一个非常形象的理论能够完美的阐释,那就是微笑曲线。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价值产业链中,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研发和服务项目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占据,附加值相对较低的生产制造产业则集中在以我国为典型的发展中国家[1]。

2全球价值链下的電子信息产业升级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时代技术,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其自身的升级已经不再是一国之内的产业升级问题,而是国际电子信息产业价值链的改造问题,面对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这种全新形势,在国内的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活动中,应该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观,从国际化产业分工合作的角度出发,进行国内电子信息技术的的产业升级,这种产业升级是从国际化产业链地位优化升级的目的出发,对国内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发展优势条件的发挥,是对自身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升级中劣势的克服。

3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战略

3.1组建长链条、宽领域的综合管理部门

当前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国际化产业链中之所以会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不能说完全没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管理机构设置的问题,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前期投入非常之大的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相应的管理政策和管理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对其发展的效率和形态影响极大。面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严峻局面,建立一个长链条、宽领域的电子信息产业综合性管理部门是极为必要的,因为当前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之内的发展,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整体是国际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只有组成长链条、宽领域的综合管理部门,才能实现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的管理,才能保证能够从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出发,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和指导[2]。

3.2突出产业扶持重点,加大国家资金投入并实施集中管理

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初期,需要的资金投入是极为庞大的,如果单纯依靠电子信息企业进行资金和技术的积累,那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许永远也站不上国际电子信息技术分工的顶端,所以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形式的帮助和支持是十分有必要的。相应的国家支持和帮扶的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因为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技术发展的各个领域相较于发达国家都有落后,所以在帮扶的方式上可以采用“田忌赛马”的思路,并不力图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领域与发达国家进行竞赛,而应该选择一个重点的帮扶对象,选择一个主要的支持方向。通过国家支持资金的注入引导社会资金和资源的加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重点企业和重点技术的优先发展,保证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某一个重要领域能够掌握国际领先的技术,这种片面的领先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在电子信息国际产业链上的地位,同时也有助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发展[3]。

3.3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产业政策

在市场经济推动下,社会经济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是只追求经济利益的,是相对盲目的。所以国家产业政策的完善和落实是保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只有国家相关部门积极的完善和落实电子信息产业政策,才能保证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对电子信息产业正确的短期、中期、长期发展规划,是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4]。

3.4加快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资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电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时代技术,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发展和应用主体还是相应的市场经济主体,所以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活动中,优秀的市场经济主体是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升级的主要推动者,国家的政策和支持只是起到引导和帮助电子信息企业发展的目的,最终在社会经济中应用和开发电子信息技术的主体还是相应的电子信息企业。所以在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活动中,应该坚持对优秀电子信息企业的培养,推动社会经济主体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保证电子信息产业在市场经济主体的推动下,能够实现自身的产业机构升级职能,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保证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结论: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时代技术,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产业分工呈现出一种微笑曲线似的不公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嵌入全球价值链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全球价值链下的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战略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基于全球价值链下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彤彤.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对策[D].天津商业大学,2008.

[2]张希荣. 全球价值链下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D].东华大学,2011.

[3]蔡勇志. 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思考[J]. 经济体制改革,2013,05:124-127.

[4]谢维. 全球生产网络下我国沿海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去地方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作者:杨金鸿

第3篇: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出现四大趋势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全球范围内的产能重新布局。在此进程中,汽车电子成为一个重要的推手。

在全球汽车产业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大格局发生变化,亚太地区在全球销量占比接近一半,成为继北美和欧洲之后的又一世界汽车发展中枢,产业多极化趋势明显,中国在世界汽车产业中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同时,各主要新兴市场在分别经历爆发式增长后成长趋于稳定,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全球范围内的产能重新布局。在此进程中,汽车电子成为一个重要的推手。那么,当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出现哪些趋势呢?

(一)细分领域进入不同生命周期。在汽车电子的细分领域中, 以悬架控制、仪表仪器、总线线束为代表的大多数车身电子产品已经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或衰退期。动力控制方面,汽油直喷技术是汽油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数据显示,2018年汽油直喷发动机的渗透率在欧美汽车市场达到40%。安全控制方面,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汽车安全驾驶辅助系统处于导入期与成长期,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将使其大规模普及。胎压监测在欧美的渗透率迅速提高,已经较为普及,但在中国等新兴市场由于缺少强制性法规仍处于导入期。通讯娱乐系统处在成长期,是汽车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欧美国家已经要求新车配置应急车载信息系统。未来车载信息系统发展潜力较高,产业商用化会进一步向大众市场普及。

(二)汽车电子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消费电子市场迎来“智能化”普及的高潮,智能化的概念向各个领域快速渗透。汽车作为家庭消费必需品,自动化程度和移动互联网接入率不断提高,智能化大势所趋。智能化的本质,在于设备系统集成度提高,功能扩展性增强,易用性大大改善,给用户带来卓绝的使用体验。在汽车的智能化方面,大众、宝马、特斯拉等车厂已经在前装集成系统方面展开竞争。随着苹果、谷歌等国际科技巨头分别发布各自的后装车载智能操作系统,汽车产业智能化的格局逐步显现。

(三)汽车电子高端配置向低端产品渗透。未来高端配置逐步向低端汽车产品渗透将成为重要趋势,这将进一步促进汽车电子渗透率的大幅提升。由于汽车电子领域的安全控制系统对汽车行车安全性至关重要, 因此,安全控制系统领域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胎压监测系统等有望成为乘用车标配,这也将带来汽车电子在乘用车成本的占比持续提升。在高端配置向低端产品逐步渗透过程中,安全控制系统和通讯娱乐系统将会率先实现高端配置逐步向低端领域渗透。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技术逐步成熟,也有望实现新车型的同步配置。

(四)汽车电子行业并购大势所趋。近年来,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汽车行业变革,传统行业巨头为了稳固企业的龙头地位,纷纷并购有助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业务领域,汽车零部件的行业内整合正进一步加速。汽车产业兼并重组目的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通过形成规模效应,打造行业龙头企业;二是通过购买新技术,切入汽车产业新业务;三是拓宽市场渠道,布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

汽車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但相对封闭的产业链,特别是汽车产业涉及人身安全,产品验证耗时很长。新进入者或者新开发技术很难立刻融入到汽车产业的供应链体系中,然而,通过并购成熟公司或技术来切入产业链是行业内主要的方法和手段。

汽车电子领域是汽车产业新一轮产业变革下的战略高地,近年来各大公司布局明显加速,汽车电子领域掀起并购浪潮。有统计表明,近几年,汽车电子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交易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并创历史新高,每年汽车行业并购涉及金额达到数百亿美元甚至上千亿美元。由于汽车电子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涉及领域广,产业整合升级,并进入快速增长上升通道,因此几乎所有的汽车并购案例都事涉汽车电子领域。

作者:赵世佳

第4篇:电子信息产业

【概况】

2009年,重庆市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402.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7%,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06亿元,增长23.4 %,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863亿元,增长29.8 %,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销售额的10.5%。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新加坡(密胜)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港城工业园、茶园新区、万州光电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和区县的电子制造业、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

【发展简况】

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以北部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为核心,周边若干个特色园区为支撑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圈带动两翼”,核心园区和区县特色园区共同发展,集聚效应初步显现。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沙坪坝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北部新区、南岸区、渝北区、江北区、万州区、长寿区、永川区等区县。北部新区以智能化仪器仪表、应用电子、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通信业为主体;西永微电子产业园以笔记本电脑产业、集成电路产业、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为主体;茶园新区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空港工业园发展汽车电子,港城工业园发展信息家电,万州光电产业园发

展电子材料及电子代工。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引进项目和企业超过100个,涉及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美元,实到外资3亿美元以上。2009年8月4日,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重大项目签约;9月11日,思科(重庆)通信产品制造基地签约;12月26日,英业达中国第二生产基地重大项目签约。惠普、富士康、思科、英业达的制造基地位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全球五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之一富士康、广达、英业达为主的台湾代工企业承接惠普订单,生产面向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的笔记本电脑。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日本读片业务量最大的DOCTOR NET公司、世界500强日本凸版集团公司、新加坡海皇集团全球服务外包中心、上海微创公司、好音达BPO中心、上海华腾软件重庆分公司等一批重点项目也相继落户重庆。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共获国家工信部等批准立项11个项目,资助项目资金18850万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5项500万元,“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10600万元;“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3项7750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99246万元;下达市级信息产业发展资金4100万元,增长10%,第一批1800万元资助惠普电脑基地等11个项目,第二批2300万元资助思科、广达、合智思创等19个项目,带动企业投资近18亿元;做好各类项目实施的管理、验收,

全年共验收到期项目92个,合同资金3510万元。

【行业地位和产品优势】

2009年,全市电子制造业销售收入603亿,增长29%,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69.9%,比全国平均增幅高29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0个百分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260亿元,增长30.3%,占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30.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5个百分点,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中,软件及信息服务业260亿元,同比增长30.3%,占行业比重25.8%;信息家电115.1亿元,同比增长29%,占行业比重11.4%;应用电子136.9 亿元,同比增长22.2%,占行业比重13.6%;通信产品103.3亿元,同比增长18.0%,占行业比重10.3%;电子元器件186.1亿元,同比增长12.4%,占行业比重18.5%;电子材料61.6亿元,同比增长 76.9%,占行业比重6.1%。

2009年,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13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63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13家。

随着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等项目入渝后,加上其他即将入渝的项目,未来4年,重庆将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及关联设备加工,形成年产8000万台笔记本电脑,超70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集群,为30万人带来就业机会。预计到2012年,以电脑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重庆第

一支柱产业,这是重庆经济发展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第5篇:电子信息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十五"期间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预计电子信息产业仍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十分广阔。其相关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

电子信息类专业现状和前景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要求

一、专业基础知识要求很高

具有坚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熟练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学科高级专业人才。

二、创新、研发能力要求高

接受过良好的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了解学科的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外国语,能进行中外文资料查询和文献检索,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

独之秀职业顾问分析及求职建议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几分无奈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曾经有过耀眼的辉煌,到了今年,毕业生就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虽说几经拼搏,国内顶尖的电子类高校毕业生最后就业率达到了90%以上,而占大多数的普通高校的同类毕业生却远远不如。就业的困难主要是由于相关行业呈现颓势,并且从近期的发展来看还见不到走出低谷的趋势。另一方面,1999年高校扩招时,几乎所有高校都设有计算机或电子类专业,其结果高速增长的毕业生人数与市场的吸纳能力之间形成巨大的差额,僧多粥少,加大了就业的压力。可以预计,今年电子类毕业生就业需求不会回到2001年的水平,而且就业层次有向硕士学历集中的倾向,本科生需求会相当平淡,专科生将供大于求的困境仍将会持续。

(1)电子类毕业生就业的困境。

今年电子类毕业生仍会遇到巨大的困难,首先是行业不景气,直接影响对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许多知名企业不会招聘或极少招聘本科生。其次,供方人数增长,不仅是本科层次毕业生人数大幅增长,而且首批扩招的硕士研究生也将面临就业,这对本科生就业又增加了一层压力。第三,行业布局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京沪及沿海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还有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及少数西部城市电子信息企业相对集中,这就使毕业生流向的集中,招致在这些地区竞争更加激烈。

(2)更新就业观念适应市场需求。

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就业难主要难在大城市、难在热点地区、难在毕业生就业的高期待。

在面临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毕业生应当改变自己的求职心态,以市场为导向,避免就业地区和就业领域过于集中,中小城市和西部城市常处于"人荒"的境况,中小企业和不著名公司仍求贤若渴,毕业生大有用武之地和发展机会。再就是避免被一步到位捆住手脚,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再发展,以务实可行的态度面对面临的就业困难,曙光就在眼前。

电子信息类专业几个主要专业分析

1、电子信息工程

就业前景:主要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专业现状和前景: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要求专业人才能够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求职建议: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比如,做电子工程师,设计开发一些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设计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从项目助理向做项目主管路线拓展,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

2、通信工程

专业现状和前景:

本专业学习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毕业后可从事无线通信、电视、大规模集成电路、智、能仪器及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研究,设计和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的毕业生集中在通信系统、高科技开发公司、科研院所、设计单位、金融系统、民航、铁路及政府和大专院校等。专业要求:

通信工程是一个宽口径工程类专业,涉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在信息化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专业的学生应重视通信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电子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能从事各类电子与通信的研究、设计、制造、开发和应用的高级技术人才。

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求职建议:

通信技术是以现代的声、光、电技术为硬件基础,辅以相应软件来达到信息交流目的。上个世纪末,多媒体的广泛推广、互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展望这个世纪初期,宽带技术、光通信也已经崭露头角。由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太快,对人才的需求量又相当大,使你非常容易进入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或者在国内享有盛誉的IT企业,并且待遇相当优厚,堪称"最容易找到好工作"的专业。所以在校的时候就应该打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加大技术学习力度。因为企业只会为你现有的能力和价值买单。所以尤其是通信工程专业,涉及技术含量比较高,所以必须要打牢自己的技术功底。从而为下一步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专业现状和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教育、科研、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人才,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将迈向更深入和更广泛的领域。可以预计,信息科学与技术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仍然是极具生命力的领域。毕业生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适宜到科技、教育、经济和管理部门从事科研、开发、管理及教学工作,特别是与数学、计算机应用和经济管理相关的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管理和一些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专业要求: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数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并结合计算机技术处理社会、经济、工农业生产等各方面实际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解决各种定量问题、制定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支柱,是各部门增加竞争力、获得经济和技术成功的关键性学科。

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方向。

信息与计算科学含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两个方向,以数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运用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并结合计算机处理大量信息,用数值计算求解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中的问题,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数学与应用数学含应用数学和基础数学两个方向,注重学习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思想和方法,强调掌握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基础和熟练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应用数学或基础数学方向从事前沿研究和应用的能力,能创造性地解决各种科学与工程实际问题的理科应用研究型人才。

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求职建议:

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他们既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数学、计算力学、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信息与网络安全、信息科学、自动控制、金融信息 等专业和研究方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攻读具有行业特色且与信息与计算关系比较紧密的某些专业的硕士学位,象我校的地球物理、油藏数值模拟、试井、储运 等方向都是他们继续深造的理想专业。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他们可以继续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以凭借其出色的数学建模能力和计算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IT企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进入IT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方向,它们可以在这些企业非常高效的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等工作。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首先是基本的"技能",包括计算机编程的基本能力,要求具有良好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使用技能,熟悉基本的软件开发平台。由于信息产业进入"应用"为主流的时代,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关键还要具备将实际问题提炼为计算问题以及求解该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优势所在,也是近几年来国内大型IT企业"抢购"知名高校计算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原因所在。

世界万物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看似风起云涌,暗礁浮动的职场同样如是。作为即将奔赴职场竞技的大学毕业生和准大学毕业生们,只要看清职场的运行规律,尊重它的潜规则,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储备和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完善个人的综合职业素质就能避免被市

场吞没的危机,进而达到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个个高峰。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茫茫职场中独之秀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全体员工祝各位职场顺利!

第6篇:电子产业信息快递

1

目录

( ( 一) ) 市场跟踪

...........................................

2 2 1.美国 2012 年 CES 展览前瞻 ............................2 2.英特尔预测 2012 年科技大趋势 ........................4 ( ( 二) ) 企业动态

...........................................

7 7 1.博通加大并购步伐 ...................................7 2.华虹半导体和宏力半导体完成合并 ....................11 ( ( 三) ) 技术创新

..........................................

13 1.美国科技刊物预测 2012 年,移动语音应用出现爆炸式增长 13 ( ( 四) ) 热点分析

..........................................

17 1.全球十大表现杰出半导体公司 ........................17 2.张忠谋与三星斗法的战略部署 ........................18

( (一 一) ) 市场跟踪

1.美国 2 2012 年 年 S CES 展览前瞻

自:美国 Eweek 从历史上讲,CES 向来是科技行业巨头展示其重大创新成果的舞台。通常情况下,微软会以一系列重大产品拉开这场科技盛会的帷幕。接下来,大大小小的公司也会纷纷发布新产品,为吸引人们眼球使尽浑身解数。

但 2012 年度 CES 与往年将略有不同。微软周三宣布,这将是该公司最后一次参加 CES。因此,微软很有可能会在 CES 的“绝唱”中亮出重磅产品。此外,最新款的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甚至电视产品也有望亮相此次展会。

以下即是有望亮相 2012 年 CES 展的十款重磅产品或技术:

8 1.Windows 8 平板电脑

微软在本届 CES 展会上的重中之重便是宣传 Windows 8 操作系统。Windows 8定于明年发布,是微软未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这款产品,微软的未来将充满不确定性。不过,微软应该不会在 CES 展会在 Windows 8 PC 上面浪费过多时间,因此估计这家软件巨头会揭开 Windows 8 平板电脑的神秘面纱。微软希望借此平息投资者对该公司不涉足平板电脑领域的担忧。

t 2.Kinect 新进展

今年早些时候,微软宣布将向PC开发者开放Kinect体感游戏机的应用开发,用于提升其应用质量。微软可能会在本届 CES 上向外界展示 Kinect 带给 PC 市场

的进步。

3.四核平板电脑

双核处理器成了今年平板电脑市场的热门话题。然而,明年平板电脑厂家将会发布搭载四核处理器的平板电脑,其性能将远远超过双核平板电脑。三星、HTC甚至 Vizio 等厂商,估计会在本届 CES 发布多款搭载四核处理器的平板电脑。

4.四核智能手机

此外,采用四核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也极有可能会亮相明年的 CES 展会。苹果以双核 iPhone 4S 傲领群雄,竞争对手都在寻找击败苹果的策略。若想取得这个目标,还有比发布四核智能手机更好的策略吗?

d 5.Android 新品

苹果不会出席明年的CES展会,这便给Android手机厂商留下了广阔的空间。Android 手机每年都会被笼罩在 iPhone 的阴影之中。但在明年的 CES 舞台上,Android 手机厂商有机会暂时走出 iPhone 的阴影。

6.高清电视新概念

高清电视市场将在 2012 年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包括三星和 Vizio 在内的电视厂商都将在 CES 展现他们的高清电视新品。一种名为 4K 的新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图像清晰度,估计内容提供商都会拥抱这种技术。据报道,苹果正考虑推出自家电视产品,这一市场的竞争估计会日趋白热化。

7.Ultrabook

Ultrabook 是移动计算领域的下一个热点。这种超轻薄计算机有望成为苹果MacBook Air 的最大竞争对手。但迄今为止,Ultrabook 的价格仍然十分高昂,且在性能上难与 MacBook Air 并驾齐驱。尽管如此,Ultrabook 厂商仍希望借 CES

舞台向外界证明,他们有能力克服这些障碍。

8.新款 k Chromebook 产品

还记得 Chromebook 吗?它们是运行 Chrome OS 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谷歌硬件合作伙伴已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Chromebook 或许不是最成功的电脑产品,但它们具有很大的潜力。Chromebook 厂商将会在 CES 上面证明这一点。

9.新视频游戏硬件

参展者应该会在本届 CES 发现多款新的游戏设备。任天堂在今年早些时候推出了 Wii U 游戏机,外界猜测索尼或微软可能会在明年的拉斯维加斯发布新一代游戏机。但有关这些产品的具体细节,目前还不得而知。

10.上网本没落

两年前,上网本还是移动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产品之一,但随着平板电脑的迅速崛起,它们受到了忽视。估计在本届 CES,人们也不会看到上网本的身影。PC 厂商现已意识到,上网本将会消亡,他们避之唯恐不及,当然不会推出新品。

2.英特尔预测 2012 年科技大趋势 自:台湾半导体 随著2011年接近尾声,英特尔预测明年将有四大议题吸引众人目光的科技趋势。英特尔首席技术官 Justin Rattner 表示:“我们正处于非常关键的时间点。此时此刻,科技不再是限制发展的因素;如今真正的限制,在于我们的想象力。”

从巨量资料到一切都“游戏化”与“屏幕化”,以及云端环境的安全问题,英特尔与产业领导者以及科技界人士预测了2012年哪些趋势将登上媒体标题,并想象未来的科技面貌:

一、对于安全运算与联网的需求直线攀升

大型企业监视个人私有云档案引发的隐私危机,将登上新闻标题,依照消费者喜好来打造的购物环境,已实际运用在网络与店面通路,学校开始采用平板计算机与电子书来取代纸本书籍,智能手机与行动上网的使用量持续攀升。云端将越来越受欢迎,自助式智能商店数量将会增加。黑客造成严重损失,将是虚拟世界中的首次重大恐怖攻击,而这也将提升安全意识。安全性是所有规模的机关行号与产业最关切的问题,2012年它将于不同领域的计算机产业中转变,并成为最大的软件趋势。

二、创作与屏幕带动新的运算经验

2012年消费者的渴望将形成并带动主流—不光是许多事物的游戏化,我们还将看到手动做出的各种东西,重点在于创造、自己动手做、以及制造。2012年我们将看到运算能力的屏幕化(screenification)趋势,也就是说,运算不再只属于计算机,整个焦点将转移到屏幕;会有越来越多的屏幕规格和选择,让人们能依生活需求选择想要的计算机,而不是受限于既有的计算机型态。我们不再把智能手机、平板计算机、以及 Ultrabook 超轻薄本看成特别装置,而是把它们视为可以优雅地融入生活中的屏幕。

三、巨量资料持续增加,交流并改变产业面貌

2012年是关于资料爆炸,亦即巨量资料的一年。不论是透过人或机器,英特尔让数十亿部联网装置创造资料,并进行分析、储存、传递、交流,从而分享有用的信息,并且改善全球各地数十亿人的生活。移动革命将持续提升云端技

术推出的速度。每卖出600只智能手机,或122台平板计算机,便需要架设一部内含 Intel Xeon 处理器的服务器来服务新形态的应用。明年最大的趋势就是内容创作,以及用说故事的手法来型塑品牌印象,透过社交的管道来传播与分享这些故事。

四、制程技术迈入 3D ,激发创新

2012年将是22纳米三闸(Tri-Gate)晶体管的元年,各产品领域都将开始采用,带来前所未有的效能与省电效率。制造业将迈入2.0时代。新创研发企业将在美国以外的地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窜起,并且突破模仿的窠臼,以创造力带来许多成功机会。“融合式”与“绿色”科技新创公司的增加数量将超过一倍,硅谷文化在经历许多挑战下开始聚焦于追求经济目标。

( (二 二) ) 企业动态

1.博通加大并购步伐

自:《商业周刊》

每一到两季就会买下一家公司的半导体购并王博通(Broadcom)又有新动作!这回,它将以每股 50 美元现金价收购网通处理器厂 NetLogic,创下博通购并史上金额最高、也是第一次买下上市公司的纪录。博通 2011 年成立 20 周年,这是它送给自己的一个大礼。

四年威胁高通

专利战赢两百多亿和解金

高通(Qualcomm)是全球手机芯片设计龙头,更是近年最让联发科技董事长蔡明介头痛的头号敌人;博通则是全球最大的网通芯片公司,产品线最广,技术整合力强,更是华为、思科(Cisco)、中兴、广达在宽频网络最重要的供应商。高通登上芯片设计龙头的地位超过 11 年。但 2001 年排名才全球第五大的博通,已经快速追过威盛、赛灵思(Xilinx)、恩威迪亚(Nvidia)三家公司,自 2004年起就成为全球第二大。

在营收表现上,高通大约是博通的两倍,但高通有专利授权业务,博通则没有。所以只看芯片销售的话,2010 年博通与高通的差距仅在 5 亿美元之内。两家公司一路相互追赶的情节,很像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早期台湾鳗鱼外销日本,经常因缺氧而死于运送途中。后来业者在鳗鱼群中放入天敌狗鱼(一说是土虱),从此鳗鱼一路都活蹦乱跳。

故事的核心,就是“敌人学”,阐述“竞争,让你更有斗志”的道理。全球

最大的两家芯片设计公司——高通与博通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两家公司分居在南加州两大通信聚落,高通在圣地亚哥(San Diego)、博通在尔湾(Irvine),相距约一个半小时车程;两者同样瞄准通信领域,不过高通强于手机解决方案,博通则擅长于宽频与无线网络领域,两者产品互补性高,因而成了彼此的天敌,谁都想把对方的市场夺过来,以因应未来高整合的趋势。

两家公司为了互相牵制,在 2001 年到 2009 年间,进行过 12 件专利诉讼。最后是在 2009 年 4 月,由高通分 4 年支付博通 8.91 亿美元的和解金,双方撤回在美国、欧洲等地的诉讼作为收场。

博通靠着什么样的策略,在全球排名上快速追赶,专利强度还被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评定在全球前 20 大之列,让老大哥高通低头、乖乖缴付和解金?除了不断壮大自身的研发资源,“购并”是最重要的助力。

博通自 1998 年股票挂牌上市后,就积极购并,2005 年总裁兼执行长麦奎格(McGregor)(Scott A.McGregor)的接班,让这个策略被执行得更彻底。

到博通采访的那一天,一向阳光普照的南加州难得是个阴天,就好似下半年景气旺季不旺。麦奎格(McGregor)10 月底刚提出警告,因为宽频芯片的需求疲弱,加上关闭蓝光(BlueRay)DVD 等产品线,第四季营收将减少 13%,股价应声下跌。近期股价约比 2011 年最高点的 47.39 美元下跌 36%;但停车场上随处可见的昂贵名车,仍佐证资本市场对博通曾有的疯狂追逐。

尽管麦奎格(McGregor)认为第四季营运绩效将难逃客户消化库存的冲击而下跌,但博通全年营收仍将突破 70 亿美元,刷新 2010 年才刚写下的历史新高。这当中,10 余年来不间断的购并策略,提供了博通高速成长的动力。博通购并的成功秘诀到底是什么?

秘诀一:专人团队挑对象

评估未来科技,补齐缺口

麦奎格(McGregor)说:“我们做过很多购并,至今约有 50 件,每一至两季就买下一家公司。”博通内部有一组团队,不定期提出潜在购并对象的评估报告,以及未来可能需要哪里些新技术的建议,高层再从中挑选焙并对象。

博通出手购并的目的,一是为了技术,包括研发团队的能力以及被购并公司的专利数和专利涵盖领域;二是为了新市场,尤其是博通已经涉足,但仍缺少一块拼图才能拼完整的领域。例如 2007 年购并卫星定位系统(GPS)公司全球定位(Global Locate),让博通得以推出高整合通信芯片;2010 年买下的第四代无线通信系统(LTE 4G)公司 Beceem,则是为了 2015 年起飞的下一代手机规格做准备。

博通进行中的史上最大购并案 NetLogic,也是同样的理由。博通是交换器芯片龙头,NetLogic 则擅长于用决定资料传输顺序、过滤病毒等用途的网络处理器,两者是网通产品最重要的心脏,合并后恰好能完成一个网通拼图。麦奎格(McGregor)说,现在华为、中兴、思科这些大厂商还必须分别从两家公司购买芯片,未来购并完成后,博通就能独力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了。

博通的购并案规模不等,从最少涉及 4 人到数百名员工。不论规模大小,麦奎格(McGregor)都坚持,整合过程一定要快速、准确且平顺。

秘诀二:一收购马上同化

合并第一天就发新员工证

博通每购并一家公司,就会从人力资源、业务、法务、公司服务(corporate service)、财务等不同部门派出代表、组成团队,在股权完成转移的第一天就进驻对方公司,在最短时间内复制博通行政系统,并建立让对方员工安心的环境,“诸如确保大家都领到薪水”麦奎格(McGregor)笑着说,也唯有员工稳定,才

有下一步的可能。

重点是整个合并过程一定要在数天内完成,第一时间就稳住军心,才能留住人才。整并之后,几乎所有被购并公司都能立刻融入博通的企业文化。

有一些公司认为购并后的整合要慢慢来,但麦奎格(McGregor)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他认为从合并的第一天,大家就要有博通的员工证,建筑物里要有“Broadcom”的企业识别系统,凡事都要“博通化”,这样被购并公司才能立即换思维、做出贡献。

秘诀三:设置止损点

难免会买错,亏损就关闭

博通统计,该公司购并案中,约三分之二最后在产品线、市场、营运绩效上都有显著效益,另外的三分之一不是未达预期成效,就是持续亏损。但麦奎格(McGregor)说,这已是商学院课堂上最高的成功率了,业界多数的购并都是失败的,尤其是跨国购并案。《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1年 5 月号曾有文章指出,企业每年花费超过两兆美元在购并上,但失败率却高达七成至九成。

对麦奎格(McGregor)而言,博通效益最差的购并案,大概就是 2008 年买下超微(AMD,全球第二大计算机处理器厂商)的数码电视部门。购并之初,麦奎格(McGregor)认为这将为博通在未来的联网电视、电视数码化等领域提供助力,但事实是,2011 年全球电视销售量因欧洲需求大减而低于预期,加上晨星(目前平面电视芯片龙头)、联发科等业者从低阶市场往上夹击,让博通的数码电视与蓝光(Blue Ray)播放机部门无利可图,连连亏损,因此 2011 年 9 月下旬决定关闭这条产品线。

秘诀四:景气差更要买

乘机抢便宜,复苏赚更多

2012 年景气低迷,对高科技业者来说似乎是艰苦的一年,但麦奎格(McGregor)说:“是的,我们仍将维持现有的购并速度。”他认为,购并与自然成长(organic groZ)同样重要。“如果我们不买任何公司,帐上会比现在多出好几十亿美元的现金。但资金应该用于协助公司成长,因此我们选择购并”麦奎格(McGregor)坚定地表示。

博通第三季底帐上现金超过 40 亿美元,约为台湾芯片设计龙头联发科的 5倍,这提供了博通购并最需要的资源。麦奎格(McGregor)认为,景气跌到谷底时,很多公司会落入经营困境,可以有较合理的购并价格,反而是更好的购并时机。此外,在其它竞争对手采取守势时,博通反向朝新市场、新技术进攻,往往能在下一波景气回春时,看到显著成效。

2010 年博通营收成长 53%,但高通只有 6%;只看芯片销售的业绩,博通2010 年与高通只有些微差距。因此,两强相争最后鹿死谁手还很难说,博通能否发出重击,手上这张购并的牌将会是关键。

2.华虹半导体和宏力半导 体完成合并

12 月 29 日,中国半导体制造行业的两大企业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简称“华虹”)和宏力半导体制造公司(简称“宏力”)于今日联合宣布双方已完成了合并交易。

华虹和宏力于 2011 年 9 月 13 日签署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并协议。此次合并的交易结构为全股票交易。根据合并协议条款,华虹向宏力现有股东发行新股,换取宏力全部的已发行股份。

华虹和宏力的董事长傅文彪先生表示:“华虹和宏力都是中国半导体制造行

业内有影响的企业,两家工厂都地处上海浦东,双方合并能够实现厂房、设备、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整合,在工艺技术方面形成互补优势,扩大产品和客户的覆盖面,提高规模效益。此次交易完成后,合并后的公司将能提供更广泛的服务,具备更大的产能,更强的研发能力。合并后的公司将继续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有利于抓住国内外市场新的业务增长机会。”

2011 年,两家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约 6 亿美元,利润约 1 亿美元。

巴克莱资本在此次交易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关于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

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半导体制造服务企业之一,专门为国内外客户提供高品质集成电路产品和增值服务。公司注册地为香港,通过在中国设立的运营子公司从事半导体制造业务,拥有两座 8 英寸芯片制造厂,晶圆总产能达每月 86,000 片。公司在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0.13 微米 BCD、锗硅 BiCMOS、分立器件等工艺和产品方面具有业内领先水平。

关于宏力半导体制造公司

宏力半导体制造公司是中国先进 8 英寸半导体生产技术的领导者,专注于高品质的制造服务和高附加值的技术。公司注册地为开曼群岛,通过在中国设立的运营子公司从事半导体制造业务,拥有一座 8 英寸芯片制造厂,在 NOR 闪存技术方面具有世界级领导地位,同时在逻辑、非易失性存储器、混合信号、射频、高压器件、及静态存储器等方面提供先进的技术工艺平台,晶圆产能为每月 44,000片。

( (三 三) ) 技术创新

1.美国科技刊物预测 2 2012 年,移动语音应用出现爆炸式增长

自:美国科技博客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 gigaom.com 周日发表文章对 2011 年的移动应用市场进行了回顾,同时对 2012 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文章指出,受 iPhone 4S Siri技术的推动,明年语音控制技术将呈爆炸式增长。

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虽说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经热销了几年,但 2011 年却是一个转折点:这些移动设备的销量首次超越了台式机和笔记本。其结果就是导致移动应用风靡,与往年相比,今年移动应用的销量更高,用户花费在移动应用上的时间更长,无论是美国,还是全球市场。到今年 12 月,苹果 App Store 应用商店内的应用下载量达到 180 亿次,谷歌 Android Market 的应用下载量也达到了 100 亿次。

在 2011 年即将结束之际,gigaom.com 对今年的移动应用市场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了回顾,并对 2012 年该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回顾 2011:

1.网民在移动应用上花费更多时间 今年,美国网民花费在移动应用上的时间多于使用浏览器的时间,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调研公司 Flurry Analytic 数据显示,美国网民每天使用移动应用的时间为 81 分钟,而使用浏览器的时间为 74 分钟。而一年前,花费在移动应用上的时间为 43 分钟,花费在浏览器上的时间为 64 分钟。

e 2.App Store 最受开发人员青睐

苹果 App Store 仍是最受开发人员欢迎的平台,因为它给开发人员带来了利润。虽然 Android 手机销量超越了 iPhone,但在 Android 平台上,下载量最高的应用中有 2/3 是免费的,这表明 Android 用户对购买应用的兴趣不浓。开发人员更能直接体会到这一点:iOS 开发人员每赚 1 美元,Android 开发人员只能赚24 美分。

3.移动应用风靡全球

不仅在美国,全球用户都在痴迷于移动应用。

Flurry Analytic 数据显示,今年移动应用下载量增加的同时,美国用户所占份额却从今年 1 月份的 55%降至10 月份的 47%。与此同时,中国用户的应用下载量在 2011 年暴涨 870%,阿根廷增长了 527%,沙特阿拉伯增长了 388%。今年中国迅速成为苹果的第二重要市场,因此苹果的 iOS 应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销量也随之大幅增长。

4.谷 歌未解决 d Android 更新问题

谷歌曾承诺解决 Android 更新问题,但今年却未能给出解决方案,这是一个让运营商和开发人员头痛的问题。谷歌也公开承认了该问题:尽管谷歌频繁更新Android 系统,但并不是所有的 Android 设备都获得及时、持续的更新。谷歌今年 5 月曾表示,将推出一套措施来缓解该问题。虽然几家运营商和手机厂商承诺与谷歌合作,但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因此有业内人士称,这种 Android更新联盟已“名存实亡”。

展望 2012:

o 1.HyLoMo 无处不在

“HyLoMo”是“超本地移动”(hyper-local mobile)的缩写,当前已经有一

些移动应用在运用这个概念,但明年将会更加普及。HyLoMo 的基本理念是:我们的许多活动都在本地展开——在我们生活和工作地点附近购物、就餐和娱乐。而智能手机已经能够知道用户所在位置,因此一些服务和应用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如我们可能会去哪里,可能购买什么,想要做什么等等。调研公司 IMMR分析师菲利普·亨德里克斯(Phil Hendrix)称:“无论是搜索,作出购买决定,或在寻找旅游信息,这些大量的实时数据可以把应用变得更加实用,消费者、商家和广告主都将从中受益。” 2 .语音控制呈爆炸式增长

苹果并不是第一个使用语音控制或自然语言界面的手机厂商,但 iPhone 4S引入的 Siri 技术却使得语音控制技术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明年,我们将看到更多的竞争对手部署语音界面技术。有消息称,谷歌正在开发类似技术。此外,Nuance 公司(Siri 使用的正是该公司的技术)刚收购了竞争对手 Vlingo,希望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Nuance CEO 迈克·汤普森(Mike Thompson)称:“几乎全球每一家手机厂商和消费电子公司都试图将语音技术融入其移动产品、应用和服务中。” C 3.NFC 继续发展

人们关注 NFC(近场通信技术)已经许久,明年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2012年 NFC 将继续发展,但并不是在支付领域,而是与支付有关的其他方面。例如,卖家促销、为忠诚用户提供奖励等,谷歌 Wallet 和 Offers 已经体现出这一趋势。此外,NFC 还可能被应用到 社交网络和联系信息交换应用中。

4.更多应用商店诞生

苹果和谷歌应用商店不断壮大的同时,用户要找到合适的应用也变得困难,

这意味着开发人员要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将面临挑战。业内人士科林·吉布斯 (Colin Gibbs)称,对于 Android 而言,这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品牌应用商店诞生,无论是作为纯粹的零售窗口,还是用来推广自己的内容。如亚马逊应用商店,百思买和 EA 也可能推出自己的应用商店来发布内容。此外,面向企业的应用商店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四 四) ) 热点分析

1.全球十大表现杰出半导体公司

自:Motley 美国半导体网站 Motley 评选出 2011 年全球 10 大杰出表现半导体公司,名单如下:

2.张忠谋与三星斗法的战略部署

自:《财讯双周刊》 台积电第三季法说。董事长张忠谋行礼如仪的报告完业绩、先进制程进度,竟出乎众人意料,用慢调斯理的英文报告起「最近才决定的商业模式」,就是「COWOS」(Chip On Wafer On Substrate)。意思是将逻辑芯片和DRAM放在矽中介层(interposer)上面,然后封装在基板上。

「提供全套服务」让封测业者震惊的宣言 明眼人一看到张忠谋放出的投影片,就知道台积电要做的其实就是3D IC封装技术的一个较简易的版本,一般称之为「2.5D」。他提到:「靠着这个技术,我们的商业模式将是提供全套服务,我们打算做整颗芯片!」 「台积电要进入3D IC领域,而且要从头做到尾,自己封装、测试!」这个消息,自然震撼整个封测业界。虽然台积电对下游有兴趣的传闻已持续好几年,但从张大帅口中亲口说出证实,威力究竟不同。

首先直接受到冲击的,是与台积电关系最密切的世界第一大封测厂日月光。两天后的日月光第三季法说,财务长董宏思就一再被分析师追问此事对日月光影响;董宏思只能有点无奈的说,这技术只能用在「极少数」特定高阶产品,影响有限。但负责「COWOS」制程研发的台积电资深处长余振华,被本刊问起此事,则回应「以后所有的高阶产品都会用到,市场很大。」 台积电得以摆脱联电的纠缠,成为无人可挑战的晶圆代工霸主,关键在于二○○三年领先全球同业,量产成功一三○纳米铜制程一役,「铜制程一代」研发团队因此威名远播,余振华便是当时五个研发大将中的一员。

其中,当时负责集成的孙元成、微影技术权威林本坚,都已晋升副总,而剩

下三位资深处长,其中一位就是近来因「叛逃三星」而声名大噪的梁孟松。

「从头做到尾」台积电早已布局后段制程 由于3D IC的一大关键,是余振华擅长的连接线(interconnect)和新材料(矽中介层)的导入,他又得到大显身手的机会。这也是从贝尔实验室返国加入台积电已有二十年的余振华,未来能否跻身副总位子的关键。

事实上,这位过去鲜少曝光的台积研发大将,近来在台湾半导体界逐渐刮起一阵旋风。今年九月间,他在 SEMICON 台湾的演讲,更是引发一阵唇枪舌战。他的演讲内容,被封测业解读为:「台积电要征服全世界」、「他的意思就是:你们都完了,只剩下我。」一位业者气愤的说。

矽品研发副总马光华甚至在演讲会场当场发难,「你这样说,是不是我们全部没有工作了?」现场气氛瞬间冻结,担任大会主席的日月光集团总经理唐和明,连忙出来打圆场,说未来3D IC的市场「饼很大,大家都有得吃」,才打破僵局。

在不同场合,也都有封测业者质疑,该行业的毛利率普遍在二○%以下,台积电怎么看得上眼?余振华则不示弱的回答:「台积电要净利三○到四○%的产品才会做,我们没有问题。」 事实上,早在几个月前,台积电的最新版本设计指引「reference flow」,已列入3D IC和矽中介层制程给客户选用,预计会有不少二八纳米制程的产品使用,将自一三年陆续上市。业界并透露,未来「COWOS」运行成熟后,后段制程将交给台积电旗下专精晶圆级封装技术的精材负责。

精材于几年前,曾由台积电研发资深副总蒋尚义担任董事长,引起业界瞩目,

显见台积电已鸭子划水布局后段封装技术多时;但为什么在此时如此大张旗鼓的进入该领域、搞得封测业鸡飞狗跳呢? 「情非得已」封测业已成晶圆代工绊脚石? 余振华解释,最重要的理由是,封测业已经跟不上晶圆代工的脚步了,「摩尔定律都开始告急了,我们与其在里面乾着急,不如做到外面去。」一位半导体厂前任高阶主管也认同此看法,「台积电不可能等二八纳米制程出来,结果后段没有 solution」。

此外,半导体制程进入纳米尺度后,原先分工细碎的生产体系,反而成为良率的负担。余振华举例,近几年,最先进的IC内部大量使用低介电物质;而后段封装制程对这些比头发细微、又极脆弱的结构来说,有如「石头砸到布丁一样。」一旦出状况,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事,责任越来越难厘清;这也是台积电跨入封测,决定提供一条龙服务的重要理由。「高风险的事情,我们全部担起来。」余振华说。

个中逻辑,如同苹果牢牢控制住智能型手机的每个环节,成品就比全部外包的诺基亚来得完美一般。「半导体分工已经有一段时间,现在看来是要出现某个程度的集成了,」一位晶圆代工大厂的前任高阶主管表示。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张忠谋眼里「很大的竞争者」──三星电子,也是从头到尾自己做的。

尽管两家公司从未公开承认或否认,但台积电与三星竞夺苹果下一代处理器A6代工订单,这场牵动全球半导体业生态的龙争虎斗硝烟已止。台积电落败,已是业界共识。

原因则是众说纷纭。最普遍的说法,是台积电的制程技术虽领先三星至少半个月,但苹果被三星的IP(智财权)给绑住,要释单给台积电,最快得等到重

新设计的A7。

然而,一位三星主管却告诉韩国媒体,真正理由是「台积电的制程不稳。」某位台湾业界人士转述从苹果内部得到的消息,表示这个「不稳」,指的问题应该不是一般认知的前段逻辑电路制程,而出在后段的3D封装部分,这就是台积电落败的主要原因。「台积电试了两个月,做不到,这等于给张忠谋一个很大的巴掌。」这位业界人士表示。

第7篇: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西北工业大学 赵盟

摘要: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前景,可以对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市场发展有个较好认识,制定可行的方针政策,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关键字:电子信息;国际;趋势;

1. 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产业的分工趋势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20 世纪90年代以来,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在激烈竞争和产业结构升级中高速发展,其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8%-10%,平均发展速度是同期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5倍。

1.1产业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明显

电子信息产业具有广泛的国际性,其全球属性采购、全球性生产、全球性经销的趋势日益明显,产业梯次转移发展的趋势十分突出。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高技术产品的开发和销售,而把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1.2竞争核心发生重大变化,产品本地化生产销售趋势明显

市场、资金和技术的国际化使得国际竞争由资源、产品的竞争转向技术、品牌、资本和市场份额的竞争,核心技术和品牌称为竞争的关键。技术进步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产品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微电子市场保持快速整张不断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技术高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使得技术开发的难度和风险越来越大,所需经费的高科技人才投入越来越多,国际上出现了跨国公司之间联合研究开发倾向。

1.3生产规模和产品个性化成为主要趋势

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大部分都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特性,即企业和行业只有达到一定生产规模才能生存,否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目前世界电子产品的生产规模越做越大,规模效益凸现。行业进入门限越来越高,没有巨额的资金投入很难形成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

1.4软件、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竞争的核心

软件、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作用日益重要。在一定意义上,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领先优势是由于他们掌握并垄断了核心软件和关键元器件设计与生产所致。美国垄断了微处理器系统芯片的技术;日本在半导体存储器、电子生产设备以及平板显示器、硬盘驱动器、打印机等方面占优势。

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1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

我国信息产业的兴起离不开信息化的提出与发展。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就开始着手提出和发展航空工业和原子能工业。其中就涉及很多数据的信息化处理和演算。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信息技术的紧迫性。80年代初,计算机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普及。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于1984年11月发布了“我国电子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我国信息产业得以兴起。

2.2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末期,全国的咨询企业约3万家,从业人员57万,注册资金79.5亿元。这一时期,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01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到4.2% 。2002年电子信息产品销售收入达1.4万亿元,居全国工业部门之首, 已成为我国第一支柱产业,其产业规模居世界第三,其中彩电、程控交换机产量居世界第一。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带。到2011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各项指标增速基本达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生产、出口、效益增速出现起伏,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迅猛,内销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2011年

4、5月,规模以上制造业生产增速连续回落,6月份出现反弹,增加值、销售产值分别增长15.6%和22%,比5月增速分别提高4.2和5.4个百分点。截止到6月底,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5%,高出工业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34229亿元,同比增长21.8%。软件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8065亿元,同比增长29.3%。

2.3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存在的问题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不断下滑,销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重点领域和骨干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利用外资额明显减少,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但从根本上来讲,制约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因素,仍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依然缺乏等,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是依靠引进外国技术发展起来的,产业总体技术自给率不足20%,尤其在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5-10年,集成电路等核心元器件、高端电子仪器设备和软件仍没有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我国缺乏尖端人才等高级生产要素,一方面是缺乏能占领科技和市场前沿、能组织领导重大工程和攻关项目的技术带头人,以及集成电路、软件等核心技术开发的人才。

3.电子信息市场产业前景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结构、转方式”为主线,加大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力度,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呈现良好的态势,具有很大的优势,国内市场的增长,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和中西部市场的开拓将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同时,从国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周期来看,传统的电子产品将被网络化、数字化技术新产品所取代,由此带来市场增长的新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随着数字化、网络化、平板化、融合化、服务化趋势的深入,传统的产品因无法兼容新技术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由此引发了一股更换电子产品的热潮,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网络设备、笔记本电脑、半导体、软件与网络服务等领域将保持较快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后者是指在一些新的市场,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家,随着其信息化建设日益深入,也将对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带来明显的拉动效应。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继续扩大,国际地位持续提高。并且产业技术创新实力稳步提高,重点企业发展良好,同时可以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企稳回升态势明朗。

此外,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走出去”的条件也日益成熟。由于目前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通过对外投资调整结构的驱动力日益增强,部分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探索开始走向正轨;国家为缓解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和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出台了鼓励对外投资的措施意见,这些都为电子信息产业对外投资的扩大创

造了有利条件。

4.小结

通过对国内外电子信息市场的分析,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或将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积极适应宏观环境变化,克服以上各种制约因素,加快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市场拓展,才能取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仉立文.中国信息化及信息产业发展6O年[J].创新论坛·观察.2009.

[2]工业和信息化部发09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公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2.[3]SNS:.

[4]胡玉梅、戚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2).

第8篇:电子信息产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及公司简介:

导语:在实习期间,我获益良多。除了拓宽了自己的事业还锻炼工作能力,并提前体验企业单位的工作模式。虽然累,却快乐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电子信息产业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参考。电子信息产业实习报告(一)

xx有限公司于20xx年xx月成立,占地31600平方公尺,建筑面积5200平方公尺,主要以液晶显示器光电元件为主,如背光板模组(B/L)、精密光电导光板(LGP)、膜片的组立,裁切。公司总投资金额计美金3580万元,注册资本额1500万美元。公司位于江苏省吴江松陵镇经济开发区江兴东路1621号。公司的主要客户有:友达光电、松下电器、三星等等。公司品质政策:注意源头、关心过程、追求卓越。公司的经营理念:一流的员工、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设备。公司产品的进出口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办理,在税收方面做到,不偷税、不漏税,严格按照财政有关政策进行纳税。

在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我院组织我们进行了顶岗实习。实习单位:瑞仪光电(苏州)有限公司,本次实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参观实习并从基层做起、二、锻炼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工作风貌。

这段时间,我经过顶岗实习这段过程,我收获颇多,为了给自己的工作做一个交待,也为了给日后写实习报告提供素材。我将顶岗实习报告写下,敬请各位老师及同学提出宝贵意见。

二、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重要实习性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习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牢固树立群体意识,及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团体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1、通过这次生产实习,使我在生产实际中学到了背光板模组的全部操作流程以及技术管理知识,背光板模组的组装过程知识是我们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习知识。在向老员工学习时,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在生产实习中体会到了严格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的。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我们的组织观念。

2、通过这次生产实习,对我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念起了重要作用。

三、实习任务:

1、较全面、综合的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技术,较深入、详细的了解生产的设备、工艺、产品等相关知识,了解了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与销售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

2、在实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在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劳动观念、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所提高。逐步掌握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

四、实习的基本要求:

1、在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劳动纪律,不能无故请假和擅自离岗,有特殊情况需向我们的直接领导人请假或是获得指导老师的一致同意。

2、在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岗位操作流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严防工作责任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3、必须遵纪守法,不违反厂纪厂规、校纪校规所不允许的各种活动。

4、努力工作,积极完成领导所安排下来的任务,虚心主动的向他人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5、和领导及员工之间多进行沟通,沟通才能理解,使全体员工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通过在瑞仪的四个月的实习过程中,我收获颇多,虽说是很苦很累,但最终还是受益匪浅。

实习期间我操作的具体工作是确认四角,看我们所做的产品是否合格,看Panel是否完全卡入到MF中,同时特别注意我们的产品有无欠品,看Panel有没有Broken、Crack、Chipping,这些知识对以后的作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更现实的意义。然后这次实习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个很大的锻炼,实习出真知,纵观古今,所有发明创造无一不是在实习中得到检验的,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就没有未来的科研成就,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及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感悟:

我出来学校的四个月,已经是半个社会人了,不能再像学生那样,某些时候可以随心所欲。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习机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习,在实习中领悟理论。在实习过程中,我渐渐的认识到,每一份工作或是每一个工作环境都无法尽善尽美,但每份工作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资源,如失败的沮丧、自我成长的喜悦、温馨的工作伙伴等等。这些都是工作成功者必须体验的感受和必备的财富。在工作中每天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你一定会收获颇多,同时你还会发现自己已经在锻炼中变得勇敢、坚强、豁达。这样的你已是不断前进在成功的路上了。

最后感谢这一段曲折的时光;感谢企业对我们的重视和培养;感谢我们所遇到的同事们的一路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激情和勇气;感谢渝州科技学院,让我们在大学生涯中结识到很多良师益友,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吸取知识和完善自己;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动的辛勤付出与教导,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呵护,让我们在工作中振作起来并找到了迷茫的出口。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他们给予我生命并竭尽全力给予我接受教育的机会,养育之恩没齿难忘!电子信息产业实习报告(二)

在我们还没有踏出校门之前,实习过程是不能缺少的,我们也渴望去体会一下外面真正的社会工作生活。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运行情况,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习,并且感受一下工作的氛围,从而为我们以后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完善自己,丰富经验,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去实习,需要亲自动手去丰富自己。

一、实习单位及单位概况

xx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1990年,是河北省第一家专业化承制LED显示屏的“优秀高新技术企业”,是河北省第一家专业化设计、生产、销售、服务LED显示屏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单位,河北省照明行业协会会员,“河北省信用优良企业”(同行业唯一一家),石家庄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LED室内、外显示屏、LED楼宇灯饰、LED流光式全彩屏、LED舞台彩幕、安全监控、智能电子排队系统、触摸一体机系统、智能化交通信号灯系统等。

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是科航的主要特色。公司成立近20年来,在技术创新上一直走在中国北方LED显示行业的前沿。科航产品年年有创新,技术年年有突破,几十项技术为国内首创或省内首例。诸如:

①银行专用三功能展开式LED利率屏为国内首创;

②LED可塑霓虹灯动态显示牌为国内首创;

③流光式LED全彩屏为国内首创、国际先进的科航专利产品;

④像素分解式LED全彩屏为国内首例。

⑤室内LED表贴式全彩色显示屏为省内首例;

⑥室外、室内密度最高的全彩色显示屏均为中国北方首例;

⑦室外显示屏半自动机械灌胶机由科航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家空白。

⑧城市交通人性化LED信号灯系统为科航专利产品,实现人性化的动态管理为国内首创。

⑨平面结构的LED“标识”实现立体动态显示方式为省内首创。90年以来,科航公司承制了数万块显示屏,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及领域。公司拥有一批训练有素、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并与中电集团十三所、南开大学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使科航产品始终紧跟市场步伐,更好地服务社会和用户。力道所至,尽在掌握!

二、所从事工作及工艺流程

xx公司是以承制LED显示屏为主的一个经济实体,目前主要经营室内外LED全彩屏、LED照明、LED灯饰等产品。经过这段时间的跟班实习,我对LED屏的生产和工艺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1、设计

采用冗余、集成化设计原则,严格执行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与设计验证程序。

2、采购

严格执行供应商评估程序,根据供应商的生产能力、质量水平、质量管理体系、供货历史、商业信誉等情况,确定合格的供应商,严格控制元器件的质量。

3、显示屏平整度控制

(1)采用特殊的焊接工艺,保证发光管排列完全一致;

(2)采用独有的单元板技术,使显示屏单元板之间能够正确对位,以保证整个屏体的平整度;

(3)显示模块由塑料模具注塑成形,完全保证平整;

4、焊接工艺质量控制

焊接工序属特殊工序,对从事特殊工序的操作者进行培训,使其具备资格,操作人员严格按作业文件操作,作好自检和互检。

5、加工工序间质量检验及组装调试

工程部接到下达的任务书后,首先制定工程进度表,在加工的每一工序后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工序间质量检测。显示屏的部件组装完成后进行整体装配,调试工程师,对整屏进行调试和初步测试检验。

6、产品出厂检验

产品出厂前进行72小时连续老化筛选,然后依据出厂标准(结构外观、工艺走线、供电性能、稳定性、亮度、软件性能)进行最终检验、认定。经质检工程师,市场部项目负责人确认产品质量符合出厂标准共同签字后方可出厂。

7、产品出厂前技术存档工作

显示屏出厂前由工程部做技术存档工作。记录所使用的模块批号、印制电路板类型、驱动芯片的生产厂家、电源生产厂家,以便今后产品的维护和升级工作。

8、产品包装运输及现场调试

工程部为交付安装前标识、搬运、贮存的归口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包装运输程序和现场作业规程,让用户满意。

我在公司主要是在焊接部工作实习,我所从事的工段主要是负责产品的贴装和焊接。这个岗位在整个生产产品过程中处于第四环节,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首先要先由设计人员把方案设计好,再把产品采购过来才能由我们部门进行安装。这项工作是最繁琐也是耗费人力最多的部门。在做这项工作时要有很好的耐心,而且要仔细认真,不能有一点马虎,如果有一个元器件损坏就会关系到整体的质量,所以我们在做工作时对自检要求非常严格。安装和焊接时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则操作。比如:发光器件要按同档同批同规格同工程编号插装。插装完毕要自检无误好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点阵块按横向顺序安装,发光管按纵向顺序、颜色插装。焊接元器件由小到大,先低后高,先里后外。坚持贯彻5S制度,每天清理操作台及现场。而且进入车间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时必须戴防静电护腕,以防止发光二极管被击穿。

LED的插装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也没有什么操作的技巧,全凭的是手疾眼快,但是绝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元器件比较小也比较多,需要有一定的耐性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的。在工作中绝不能轻视任何一个小的环节。一个小环节就关系到整体的水平。

焊接的时候就相对比较繁琐一些,焊接的质量对制作的质量影响极大。虽然批量电子产品生产已较少采用手工焊接了,但对电子产品的维修、调试中不可避免地还会用到手工焊接。手工焊接是传统的焊接方法,焊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维修效果。而且手工焊接是一项实习性很强的技能。手工焊接对焊点的要求是:电连接性能良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光滑圆润。焊接电子元件时,一般采用有松香芯的焊锡丝。这种焊锡丝,熔点较低,而且内含松香助焊剂,使用极为方便。要焊接好我们也需要对尖嘴钳、偏口钳、镊子和小刀等辅助工具学会正确的使用。而在学校的时候对于这方面的练习还是有不少的,所以使用起来还是很得心应手的。焊接时,要保证每个焊点焊接牢固、接触良好。焊接电路时有可能出现电路板上冒火花,这可能原因是接触不良或虚焊。

在工作中难免出现问题,而遇到问题的时候需要及时的去解决。例如发光二极管插反,就要及时的纠正过来,以免为以后的生产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焊接时出现虚焊是常有的事,这就要我们检查时细心一点,将不合格的焊点重新焊接。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焊接发光二极管时,时间要短,并应用尖嘴钳夹住引脚根部,以利于散热。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焊接质量不高,比如:焊锡用量过多,形成焊点的锡堆积;焊锡过少,不足以包裹焊点。焊接时烙铁温度过低或加热时间不足,焊锡未完全熔化、浸润、焊锡表面不光滑。指焊锡量过多,造成元器件的焊点之间短路,特别是焊接小元器件的时候更容易出现。

通过实习工作我也总结出一些焊接的要领:引脚要干净;焊盘要干净;烙铁头应含锡,没有杂物;用带松香的焊丝;不要追求一次焊好,带焊时应将电路板倾斜,顺着引脚由上而下往下拉,不能放水平,否则不会均匀的。而这些要领会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更轻松的。

三、收获及感想

这次实习是我经历从理论知识到实习应用的转变,从对工作开始的陌生到现在的熟练,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工作人员,不管是在能力方面还是再人事方面,我的人生阅历都再增长。

虽说我做的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但我有“书到用是方恨少”的深刻体会,感觉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学习的太多了。更让我体会到要做好一份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对工作抱有严谨的态度,不能有丝毫马虎,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做底子,同时要注意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处理好同事和领导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把工作做到位。面对工作中的一些棘手的问题要以平和的心态,微笑着去面对解决。工作最重要的是热诚和自信,在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相信自己不要轻易说放弃。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诚实学习,在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向同事或班长问明白,就算是很简单的,一定不要碍于面子而不敢问。在我们当中,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面子,往往就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打破沙锅问到底。千万不要这样,谦虚才能使人进步的。

这次实习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我会把我所学所感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当中,我也相信有了这些体验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四、专业教学建议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感觉到在咱们的教学中实际操作的空间还是很小,我建议学校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社会的实习机会,并且有针对性的,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建议老师能够多给学生一些动手操作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把理论升华为应用。因为每个人的天资不同有人可以把理论知识学的很好,可是动手差一些;有些人虽然理论学的不是很好,可是喜欢动手操作并且做出来的物品很好。这就需要老师全面的去了解一下同学根据个人情况不同而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多看一些有关专业知识应用方面的感兴趣的书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你要说什么是发光二极管,给人的感觉就只是一个简单的LED,但是如果你说漂亮的彩屏灯饰是由LED做成的,你们想了解一下什么是LED吗?这样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很有可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想知道如何用LED去制作这个漂亮的灯饰。我到公司才知道LED还能做成这么好看的彩屏,所以我才有的兴趣去了解LED,带着兴趣去做我的工作。

希望我的建议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启发吧。

第9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意义

产业集群即在特定的领域中,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产业协会等)构成的群体,它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一些产业或部门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和配臵资源的过程中,也选择某些特定的地域集聚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些新的产业集聚区,如美国的“硅谷”、意大利的“第三意大利”、印度的班加罗尔等地区。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同一类企业形成空间的聚集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是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条件下,企业合理布局的必然结果。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建设以产业链为基础、相关配套产业高度聚集的产业基地是一个基本趋势。这些产业聚集区内拥有一批实力雄厚、掌握核心技术的大企业,有着灵活的体制和机制,具备突出的资本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其技术走向、产品研发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全球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力量。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当前高新技术产业的突出代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全省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国民收入,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改造有着重要意义。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支持的产业,通过它的技术渗透作用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重大判断和战略选择,赋予了信息化建设全新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信息产业的战略地位,为信息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目标与方向。山西省作为能源大省,产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推进信息产业发展是推动我省经济转型,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太原高新区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化并举”、“两化融合”的战略方针,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企业、企业服务机构、创新投资融资机构、科研院所等组织聚集而成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了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企业集群式发展,加快了我省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优化了我省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要求做出贡献。

1.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十一五”期间,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区经济的重要支柱。2005年至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总收入91.71亿元,占全区2.4%,年平均增长率为25.1%。利税总额为7.73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41.9%。2009年末,太原高新区拥有IT企业数量达690家,占全区企业数量的41%,其中软件企业195家。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原高新区的重点发展产业。2007年,太原高新区成立山西软件园,2009年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成为全国35家国家级软件园之一。园区通过“双软认证”的企业87家,占山西省的82.9%;具有计算机系统集成资质的企业31家,占全省的52.5%;经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7家;获得CMMI4资质企业1家,CMMI3资质企业4家,通过ISO9000认证企业35家。

2.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更加活跃,整体势头更加强劲。2009年,电子信息产业拥有396项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项目,占全区总数的1/4强。其中高新技术产品达240项,占全区高新技术产品总数的29.5%。电子信息产业R&D投入强度为5.9%。2009年,电子信息领域企业共申请专利45件,获授权专利24件,分别占全区总量的9.1%和15%。

太原高新区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鼓励和扶持企业自建技术研发中心,区内多数企业建有专门研发部门,其中省级技术研发中心5家。这些举措极大地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提高了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完善了企业人才梯队建设。

3.骨干企业成长迅速

根据《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火字[2001]60号),太原高新区已有太原罗克佳华工业有限公司、太原理工天成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同昌信息技术实业有限公司、山西奥科新得科贸有限公司、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合创自动化有限公司、山西泰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经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

骨干企业面向行业包括应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煤矿与环保信息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子工艺装备研发、数字电视产品等方面,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对园区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多家企业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发改委电子专用设备仪器专项、电子发展基金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等,其中太原理工天成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十五”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太原风华信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

4.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太原高新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园区主要发展战略,从园区建设以及政策方面为企业提供保障,使园区成为创新氛围浓、创新环境优、创新实力强的创新型园区,为众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

目前,太原高新区拥有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基地围绕山西省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特色产业,形成以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煤化工软件、软件服务外包为主,具有山西特色的软件产业发展格局。园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包括电子数码港、留学人员创业园、省创业大厦、太原高新区合创电力电子科技园、太原高新区国际大厦、高新动力港等专业孵化器。 同时,园区企业还享受高新区的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从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快速持续发展等方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太原高新区为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完善支撑体系。2007年正式成立“太原高新区IT研究院”, 搭建了山西省信息技术和IT产品研发的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同时,还联合企业先后组建了微软联合实验室、语义Web研发中心、计算机信息资质认证中心、大学生实习基地、数字化焊机标准研究室、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行业标准制定、核心技术研发、专业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机构,建设了“远程调用与资源共享平台”、“软件缺陷测试平台”、“全息幻影成像实验室”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并免费对园区的企业开放使用,进一步促进“官产学研”协同进行专业的技术研发和转化。

太原高新区与区内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太原高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联盟”,联盟整合企业资源、联合开拓市场,形成了基于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区域创新网络,服务于山西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太原高新区为解决电子信息产业环境建设和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紧缺的问题,先后建立项目风险投资机制及融资担保体系,成立太原高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太原高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高新区高科技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并设立IT创新基金。2009年已对28家企业放出贷款共计6450万元。与省科技厅、山西省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高新子基金”。

6.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

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也是迅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太原高新区鼓励企业接收大学生进行实训、扶持企业实施员工轮训计划,鼓励高校为企业进行人才定制培训。

太原高新区与耐特斯达(太原)软件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耐特斯达大学生实习基地,采用政府推动、企业化运作的模式,以培养实用性软件技术人才为目标,为山西省各大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从入学之初到毕业就职提供全过程的实习实训,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人力资源匮乏之间的衔接问题,目前,已有1500名大学生参加了实习。

太原高新区山西软件园与美国ORACLE(甲骨文)软件系统公司、太原克瑞特科技有限公司在山西建设的ORACLE WDP山西中心,是全国十大实训基地和技术中心之一。该中心依托ORACLE软件系统公司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持,在太原高新区从事ORACLE软件系统培训、应用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研发、广告和信息化服务及大学生创业实训等业务。

山西万立科技同太原理工大学合作,直接接收高校硕士研究生参与公司技术研发,一方面给企业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山西同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公司实施轮训计划,定期对员工进行分批培训,以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

三、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沿海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 尚未起到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集群规模偏小, 实力不强

太原高新区信息产业规模和企业规模偏小,在全区经济中所占比重不足3%,对全区经济发展增值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仍处于非主导产业地位。缺少具有明显优势的“龙头”企业来带动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产业纵向分工发展不足,产业链发育不充分,配套产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分布不够集中,专业化分工协作差,没有形成较强的区域产业优势。

2.集群缺乏相应的技术和服务支撑, 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由于集群内部资源和能力的限制, 产业集群成长到一定阶段, 必然需要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广泛参与, 这些机构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支撑。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支撑体系发展还不配套、不协调。由于缺乏良好的合作机制和合作氛围,周围大学、科研机构并未成为创新的重要来源;金融担保体系、信用体系等几乎缺位, 有效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立, 只重视政府项目, 难以扶持缺乏资金的优秀项目和创业者 ; 中介服务机构与产业脱节, 在规范行业行为、维护行业利益、作为政府和企业桥梁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导致交易成本上升, 集群内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无法实现协同发展。

3.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在科研投放尤其是基础性研发上投放不足使得信息产业研发力量较弱,企业创新体系尚未形成,自主研发产品比例偏低(2009年区内,软件产品登记数271项),大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产品依赖发达城市以及国外供给,产业发展主要建立在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的优势上,产品的质量、品牌、技术含量和效益缺乏国际竞争力。在软件与服务业,基本上小型软件居多,大型软件偏少,技术落后。 4.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技术领头人才缺乏

“十一五期间” 太原高新区实施“招才引智”战略,着重吸引产业高端人才来我去创业发展。以软件产业从业人员为例,太原高新区软件产业从业人数15630,其中博士76名,硕士277名,留学创业人员43名,国家“863”项目带头人1名,院士2名,取得的成效可观,但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有效激励机制尚未真正形成,高层次的信息技术人才比较缺少。构建人才高地,激励创新创业已迫在眉睫。

四、推进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借力于政府的推动和引导, 扩大信息产业集聚规模 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还处于形成的初期, 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引导, 发展势必非常缓慢, 要实现赶超, 就必须更多地依靠政府的推动和引导。太原高新区管委会在规划和设计集群的产业方向和集群的规模、环境建设、政策保障、招商引资、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导向和规范作用, 使孕育成型的信息产业集群向规模化、高效率、强竞争优势的方向发展。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以政策优势、地缘优势、低成本优势等资源吸引跨国品牌公司投资, 继而带动众多配套产业, 达到快速扩大集群规模、提升集群整体实力的目的。在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方面, 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时, 不能一味发展离岸外包, 更要引导发展在岸外包, 尤其是以老工业基地为依托, 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推进在岸外包发展, 增强本土软件发展实力, 使传统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共同焕发活力。

2. 完善集群产业链, 巩固信息产业集群

完善产业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链越长, 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 链条越紧密, 资源的配臵效率也越高。首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可依托龙头企业, 形成相应配套, 修复和完善产业链:促使产业链从主要集中在产品制造过程, 延伸到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全过程, 以提高产业集群的根植性。

3. 健全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 为集群壮大增强后劲 支撑体系是维持产业集群不断发展的强大后盾。太原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应加快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开发和服务平台等配套基础设施, 努力提供公共服务保障, 创设良好的产业软环境条件; 大力促进产学研联合, 推动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高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联合攻关、相互促进, 实现高技术资源共享; 完善区域诚信体系, 建立支撑信息产业发展的资金体系, 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可试行建立专业的信息产业金融平台, 将银行、风投、上市融资等各种方式, 通过平台整合起来, 专门服务于信息产业。 4.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

解放思想,快步前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促使省市政府出台信息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专项基金;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建立研发中心,发展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自主创新产业链,支持上下游企业间、企业与科研机构间合作开展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合作链,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推进科研基础平台建设和共享机制,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

5.强化招商,做大做强信息产业

利用世界信息产业新一轮结构调整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抓住我省转型发展的机遇,把开放引进作为转型发展的创新点,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形成重大项目引进、建设、服务的快速响应机制和联动机制,在财政税收、土地利用、配套设施建设、金融服务等领域的优惠政策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加强与专业机构合作,学习先进招商引资模式及理念,探索将经营权及经营性资产委托给相关专业机构进行招商及管理;进一步加强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参与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信息产业论坛,加强对太原高新区的宣传力度,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宣传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到我区投资发展,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参与信息产业的全球化分工。

6.重视招才引智和人才培养

完善和落实招才引智的各项政策,优化融资、科研、学习、生活、子女教育和医疗保健等环境,以重点发展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软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市场开拓、招商引资等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端人才,重点引进信息产业学术带头人和精通国际市场运作及软件科技创新标准的领军人物。设立人才专项培育基金,制定奖励标准,对由企业引进优秀创新人才,可由人才专项基金予以资助。

加大信息产业中高级人才学历教育,在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基础上,通过政府资助,引入人才培训机构,由园区、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创办软件学院和各类专业培训班,扩大人才的储备交流;依托企业,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对应届毕业生和企业的新上岗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对高端人才赴境外定制培训,给予资助。做好人才发展的规划、储备、培养和再教育。

7.扩大企业对外交流合作

进一步加强企业与国际和兄弟省份市场交流,积极参与并探索承办物联网产业应用博览会、大型软件交易会等展会,逐步打造园区品牌效应。积极参与国内外组织的各项技术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和动态,寻求信息产业新的发展机遇。借鉴国际信息技术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区产业特点,吸收和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不断消化再创新,实现我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促进区内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联合采购降低创新产品的成本,通过共用基础设施降低创新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流失;依靠产业联盟,形成产业链,联合开拓创新产品的用户市场,支持企业之间通过联合接单、承接重大项目等形式,提高研发能力,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增强我区信息产业的综合实力。

上一篇:咨询服务台岗位职责下一篇:安全台账包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