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考核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形成性考核

浅析电大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

摘 要:作为电大的基层教学参与者,必须正确认识电大的课程形成性考核,明确其含义,各个角色的委任,分工,职责,学员完成电大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方式、方法。从相应的规章制度方面,加强形成性考核的管理,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形成性考核的作用,实现其积极意义。本文以电大网络考核课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运行中的几个管理实例,根据学员的学习需求来分析其管理策略。

关键词:电大 网络 形成性考核 管理

一、电大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比重

目前,为确保“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依托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中央电大形成性考核测评系统的逐步完善。这一测评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学习过程性考核,对学员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进行跟踪记录和考核,学习结束后自动生成学习过程考核成绩。

电大的形成性考核在学员的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学员的考试成绩中占的比重很大。一些课程的合格要求形成性考核科目中占的比例很高。其课程的合格要求是形成性考核和期末上机考试的双及格。而基于网络课程考核的科目有的既有网络考核,也有纸质的考核,还要参加期末的笔试或者机试。在课改课程的形成性考核中,不仅成为分数的组成部分,重更的是掌握专业的学习内容,提升专业的实践技能。

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是未来网络教育考试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针对这一新型考试模式的制度和理论还较少,建立基于网络考核模式的评价体系,包括学习质量评价、考核内容评价、评阅质量评价,是完善这一考核模式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进一步开展对形成性考核的管理、要求、实施、效果的研究,强化对形成性考核的管理和检查。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员的学习质量;同时能够发现学员在网络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促进和完善远程教学质量,发挥形成性考核在培养合格应用性人才中的作用。

二、电大的网络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任务

1.电大课程形成性考核中管理员的职责。作为基层教学点课程形成性考核系统的管理员,其职责是要进行班级管理、学员分班、考试管理,分配评阅教师,分配导修主任。

作为管理员就是要将直属的学员和几个教学点的学员形成性考核的工作合理安排下去。在实践中,委托给下属的工作站、教学点的同志完成他们的课改任务。在同一个系统中自己建立班级,自己委任导修主任和评阅老师,这样做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积级的作用。就是形成性测评系统中同一课程建立了好多个班级,分校的同志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评阅自己学员的作业任务。工作站的同志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评阅自己学员的作业任务。可以发挥工作站、教学点同志的主观能动性,遇到他们有独自开设的专业课程时可以自主管理,细节方面做得較为满意。

在以往的教学管理中,由于每学期开始时,学员无法全部进入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选课,导致形成性测评系统里没有相应课程的系统班,因此也无法依据课程无法进行委任评阅老师、导修主任的操作。只有等到学员全部进入系统后,老师才能完成相应的分班分小组操作,使得老师总是跟在学员后面转。鉴于此,我们督催导修主任老师来完成本班的这一选课的任务,以利于共同把这个工作协调完善。这样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僻免了这方面的问题。

2.电大课程形成性考核中评阅老师和导修主任的任务。作为课程形成性考核的评阅教师,其选聘和委任是相当严肃的,应当引入监督制约机制。评阅教师的批阅环节处在教学环节的主要阶段。相当地重要,教师评判的准确和是否公正。对形成性考核环节的作用举足轻重。所以,必须明确其标准和要求,评阅教师应当在答疑辅导和考勤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评价学员学习任务,培养并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例如,2014年春季我校有一位评阅老师进行课改任务评阅时他家里的电脑用的IE9.0浏览器,评阅西方经济学。他说当时评阅了所有的学员的作业。给了成绩。但是个别学员查询成绩时发现西方经济学网上课改作业没有成绩,当时已是省校通知评阅任务结束的第二天了。经学员的及时反映,我校的导修主任进行查实,有43名学员没有成绩。管理员经过咨询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平台400--电话的老师讲解,这是他家里的电脑系统浏览器IE9.0升级后出现的问题。经与省校老师协调重新打开评阅权限两小时后,重新进行了最后一次任务的评阅,补救了这部分学员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引起重视。

作为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导修主任,这一角色在实际教学中就是班主任的角色。导修主任要给学员分配学习小组,给学员下发学习资料,定期检查学习小组的学习讨论情况,要及时检查和督促学员在网络上学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要做好每次辅导答疑的人数统计和点名,认真记录和解答学员在网上进行的形成性测评学习中的困惑和疑问。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完善支持服务工作,提高自身素养,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完善自己,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自我形象的塑造来赢得学员的好感和合作,来增强导修主任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3.电大课程形成性考核手机端完成任务的方法。学员完成电大形成性考核任务的方式,一种是在国家开放大学(中央电大)形成性测评系统完成,还有手机端“同学-APP”也可以完成任务,这一模式使得学员可以自主地把握学习时间和完成任务的节奏。也可以完成部分课程的形成性作业任务。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正式上线后。学员可以在国家开放大学网站上面进行本学期课程的学习。相应课程的视频资料和文字资料比较齐全,同时开始为学员提供答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学员的业余学习。目前国开网开发的手机端,学员在这个手机平台上可以便捷的快速的进行学习和作业,但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有相应的学习资源,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进行形成性考核作业。因为这个手机的平台是公司开发运营的,不是官方运营的。手机端的课程资源不是及时地进行完善,更新。国家开放大学网站是官方运营的,是正式的学习平台。学员在学习时应该在国家开放大学网站查找课程的学习资料和课程学期任务信息,完成当前学期课程的形成性测评任务,巩固学习知识,拓展专业技能。

三、电大的课程形成性考核管理策略及建议

1.开展集中讨论,提升教学效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后,国家开放大学网开始正式运行。

为适应于不断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各专业学员的学习需求。电大的课程形成性考核系统在不断地升级和更新中,目前老师和学员进入形成性测评学习平台后,系统上方会有红字滚动提示“形成性测评系统要求浏览器是IE6.0-8.0,IE8.0以上版本选择兼容模式。”而现在电脑系统的浏览器升级为IE9-IE11,导修主任、评阅教师、学员在登录系统时,有时没有注意到页面上方的红字提醒。不能登录系统进行学习。我们都耐心地给以解释和指导。

部分课程的网络形成性考核要求学员进行教学讨论。为此,我校适时地选择了五门课程的在线和在校实时教学讨论,按所学专业和地域把学员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学员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成员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和讨论成了班级活动的有效形式。学员对这一教学模式比较支持,体现了极大地参与热情。学校应当及时积极指导并强化监控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学员将讨论的结果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或导修主任,并得到了解决。这种形式加强了师生之间、学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强化了彼此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导修主任对学员学习的监控指导。 (下转第268页)

(上接第233页)2.严格过程管理,注重制度落实。评阅老教师和学员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发挥学员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切实可靠的形成性考核实施办法,加强各个环节的落实,加强措施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保证形成性考核工作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在实际的形成性考核的管理过程中,导修主任及时催促学员上网完成学习任务,并没有相关的人员进行监管,或者监管的相关制约机制不全面。我校在学员上网学习要求上进行规定。每学期注册的课程,每门课须发帖十帖,每门课在线时间不少于48小时(否则没有形考成绩),学员每周至少上网学习3个小时。在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网站上各学习1个小时,学员每学期每门课必须在省电大网站发贴量不少于10贴。网上学习是形成性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凡不能完成网上学习,或没有网上学习记录的,将不能取得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习者网络交互表现,学校必须委任网络专职人员对学员上网时数进行统计和督促。另一方面鼓勵学员有效地参与交互活动,对于学员在网站学习的时间无法进行量化赋分,学员的上网学习监管和上网交互学习模式的多样性,使得学员形成性考核成绩无一定的指标依据进行赋分。制作学员上网学习规定的意义在于一方面督促学员上网参与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提高电大学校网站点击率的一个措施,使得上级部门教学工作的检查时有依据可查。

3.及时提醒督促,保障考核实施。我校在学员入学时提醒学员,下发的注意事项中有学员学习细则,学员在学习本学期的形成性考核课程时,学习的时间数将会出现在学习记录中,并且可以在形成性考核课程论坛中可以与同班学员及老师进行互动,按导修主任的要求进行发贴,每学期末将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发贴要求是关于学习课程的内容。如果发无关的帖子管理员将进行删除,并通知导修主任。连续三次发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贴子及灌水帖子,将对本学期期末考试形考成绩造成影响。但是在实际形成性考核系统升级后,要求学员上网完成一定的学习时间数,作为督促学员参与网上学习的手段,不列入考试成绩的依据。

加强形成性考核方案的实施,能改善老师教和学员学时空上相对分离的状况,这可以有效地监控教学过程,为学员提供学习教学系统支持和学习进度约束。以此推动远程开放教育的网络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真正转变。

4.加强教学研究,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的系统研究的计划,实现“教—学—练—考”的统一设计,使考核手段更具灵活性、多样化。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不应看成孤立的,而是互相弥补、补充,完善对课程测评的整体方案研究。

形成性考核的度应当以维持适当学习紧张度,有利于保持学习气氛,实际上,两周完成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是较为合理合适的,同时,学习者应有充足的时间完成考核,在老师指导和同学讨论的前提下保证自己的学习质量。

为提高学员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员参与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学习自觉性及主动性,有效地监督学员的学习过程,科学地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使课程综合成绩更加准确地体现学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芳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案例研究 林区教学 2012年6月.

[2]杨世鉴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改革与实践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4月.

[3]韩晓东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研究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10月.

[4]朱卫东 网络交互教学策略探析_基于形成性考核的实证研究 成人教育 2014年第5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广播电视大学2014-2015年教研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DJ-B07.

作者:郭巍 张洁

第2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初探

摘要 形成性考核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测评,是对学习者课程学习的阶段性考核,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就形成性考核的定义、目的、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学校形成性考核的实施构建情况和办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远程开放教育;形成性考核;学习过程

Modern Long-Distance Opening Education Forms Inspection Initially to Search//Sha Liya

Key words long-distance opening educate; forms the inspection; learning process

Author’s address Jili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Songyuan Branch School, Songyuan, Jilin, China 138000

自1999年教育部批准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对课程考核的改革问题提出多种思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改变过去单一的终结性(期末)考试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并把它作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实施意见的一条规定,规定开放教育课程考核由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采用双及格制。为此,吉林广播电视大学电大的课程考核工作开始在开放教育试点专业中进行形成性考核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仅就形成性考核的定义、目的、实施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及实施情况进行探讨,以期有所启迪。

1 形成性考核的定义和目的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统设必修课程形成性考核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测评,对学习者课程学习的阶段性考核。课程形成性考核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目标测试。形成性考核作为现代开放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1.1 有利于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管理

远程开放教育的重心在于“教育”,远程开放只是教育的方式或形式问题,开放教育是给学习者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学习的方式方法。开放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因此,在远程教育中,形成性考核就将成为加强学习者学习过程管理的重要措施或手段。

1.2 有利于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指导教学

远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准分离的基本特征决定教师不可能对学生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学习者以自主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何及时地沟通教学信息一直是远程教学的一个弱点。尽管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和教师的沟通提供了许多条件,但成百上千的学生都与教师直接交流恐怕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就是定期布置专门为形成性考核设计的作业,辅导教师可以通过批阅作业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者进行个别化指导或及时调整面授辅导内容,或对学生共性问题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加以讲解,以便学习者及时了解到完成形成性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 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技能是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不断的练习而获得的。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单凭期末考试来决定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忽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练习,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形成和提高。因此,在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中,加强形成性考核,是强化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的重要内容。

2 形成性考核实施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中央电大对形成性考核颁布一系列文件,制定若干实施措施,但由于缺乏完整的实施机制,致使在具体动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2.1 对形成性考核目的性认识不清

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考核的主要方式,因此,它注重的决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对于阶段性学习的过程考核,要求务必要做到细致、到位、守时、井然有序且落到实处。然而现实中却发现,从开放教育的领导到辅导教师直到开放教育学员,对于开放教育的形成性考核工作认识不足或有偏差,不能正确地认识形成性考核的意义和目的,不是认真地按照形成性考核的要求进行考核。这样影响形成性考核成绩,最终不能参加终结性考试而影响毕业。

2.2 对形成性考核的内容有不同的看法

形成性考核考什么,如何考的问题,辅导教师、班主任、教学管理人员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认识,其中较明显的意见是:形成性考核的考核内容必须是教学内容,不能包括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到课(辅导课、录像课)率、按时完成作业等情况。

2.3 形成性考核的形式与内容单一老化,难以达到预定目的

形成性考核工作原则上应包括大作业、单元测验、期中测验、实验(或社会调查)、平时作业等重要环节。但是在实际实施中发现,有的课程考核的内容老化陈旧,连续几年,形成性考核形式内容都不能更新。这种做法一方面会导致形成性考核的作用因为形式单调而不能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则助长了学生学习中敷衍了事的心态,甚至出现抄袭剽窃等现象,导致不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教师也无法获得真实、全面的教学信息,从而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4 形成性考核的管理职责分工不清

在远程教学中,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一样重要,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实施的基础,对于形成性考核来讲,为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定成绩,进行核定,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是一个管理职责分工的问题。作为教学点却存在教学管理员、导修主任、阅卷教师由一人担当,分工不明确的问题。这样不能责任到人,出现问题互相推诿,缺乏工作中的协调性和配合性,对学员跟踪服务不到位,进而学员对形成性考核作用认识不足,影响形成性考核检验结果。

3 解决课程形成性考核问题实施的具体办法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探究一个有效的形成性考核实施机制,对于形成性考核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1 提高认识,把形成性考核工作落到实处

办学主体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形成性考核对于电大的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意义。在办学中,应正确引导和宣传,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正确理解形成性考核在教学管理和实现教学目标中的重要意义。切实重视形成性考核工作,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实验、测验等都要认真落实,确保开放教育试点的教学质量。要加大改革力度,制定形成性考核工作的严密和规范的规章制度,并落实到行动中。

3.2 精细设计,扩大形成性考核的内涵

1)目前形成性考核采用最多的形式是记分式的平时作业,它是由课程责任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和学习测评要求设计出的课程作业。该种形式的优点在于评判标准统一确定,使辅导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设置贴近课程内容的习题对学生已学内容加以巩固和检验,易于对学生课程掌握程度的阶段性、全局性测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在传统的形成性考核内涵上增加新的内容,使形成性考核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多维性,以适应更多类型学生的需要,并提高他们对于完成形成性考核的兴趣。

在传统的方式下还可以加上别的方式。①网上活动。网上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它包括网上答疑、网上讨论,而且还可以在网上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课堂讨论。②专题讨论。专题讨论是在辅导教师的组织、指导、安排下,要求学习者对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进行的课堂或网上讨论。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参与性、创新性来评定成绩。③实践活动。根据开放教育试点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应在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其综合素质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或者专业特点来设置合适的实践活动。

2)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与形式多样化、具体化。形成性考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质量控制的手段,其中课程考核的设计是关键环节,它是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前提。从某种角度来说,形成性考核的质量决定着考核成绩的可信度。因此,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设计要体现知识性、针对性、实用性的原则,提高学习者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当然,对于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设计还应充分考虑课程以及专业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如理论型的课程和应用型课程考核的内容应有所区别。总的来说,形成性考核的内容设计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巩固所学、提高能力为目标。形成性考核应广泛采用多种形式,如纸笔考核、计算机无纸化考核等,目的是使形成性考核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切实施行。

3.3 强化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过程管理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结合本校实际使形成性考核做到有章可循。强化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过程管理,管理机构由教学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作为分校应该定期监督与检查形成性考核工作的组织与落实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把检查的结果在学期结束后上交分校教学科保存,备上级电大检查。对作业抄袭现象严重、形成性考核流于形式、责任教师批阅不认真、反馈信息不及时、解决问题不彻底的情形,都与学生的课程成绩、教师的工作量考核相挂钩,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形成性考核成绩与教师的报酬,体现奖惩效用。

2)做到分工明确,建立责任教师制度。如何批阅并反馈形成性考核?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是远程开放教育中“不组班”教学的难点,建立课程责任教师是解决这一难点较好的办法。责任教师的作用不仅要能够上辅导课程,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特点,能够运用多种媒体教材,根据在职成人学习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设计课程学习计划、制定学习策略,为学习者批阅作业并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指导学员的学习等。在校园网上开辟形成性考核专区以便相关问题的咨询与讨论,方便信息获得和反馈,提高对学员完成形成性考核的监控和交流效率。

3)建立严格的自学环节检查制度。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起点多种多样,学习目标也不尽相同,而且受地域、工作、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员教学形式单一,这势必影响教学的效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学员必须做自学笔记,由班主任负责收交,责任教师要按时检查学习笔记。这种办法对学员是一种督促,从而促使学员自觉、主动地学习。

总的来说,在网络为主要学习资源、师生处于准分离状态的开放教育条件下,需要建立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观,形成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将课程的考核部分落到学习过程之中,这也体现了开放教育重视素质教育的理念。作为开放教育助学者的教师,应高度重视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内容与方法的设计,既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又注重对于教学过程的评价,力求全面获取教学信息,挖掘成人学习者的潜力,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完成形成性考核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尧学.高校现代远程教育调查与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4(8)

[2]牛健,何岚湘,刘永权.网络环境下的形成性考核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4(4):30-37

[3]杨孝堂.远程教育学习测评[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沙丽亚

第3篇:强化形成性考核内涵,促进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模式改革

[摘 要] 大学英语课程考核是检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2014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有关课程评价的核心。主要以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内涵与评估方法为关照点,分析了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设计出了适应现阶段需要的形成性考核的内容框架与相应分值,并通过对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的分析,说明形成性考试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 键 词] 考核模式;形成性评估;终结性评估;改革

[

一、概述

评估(Assessment)是指“对一个人的能力或一门课的质量或效果的衡量。它可以通过考试、面谈、问卷、观察等方法进行”。形成性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概念首先是美国哲学家斯克里芬(M. Sciriven)在其著作《评价与方法论》中提出的。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S. Bloom)是将这一评估方法引入教学领域的第一人。在众多研究形成性考核与评估的论述中,我国学者张庆林、杨东(2002)的论点极具代表性。“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与改进,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高教司在2014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评价涵盖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应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与手段,处理好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实现从传统的“对课程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转变。如何在多元评价中达到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评价二者平衡,设计并夯实形成性评价标准与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强化形成性考核内涵的实践

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必须重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估应以目标多元、注重过程为原则。无论是2007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还是2014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对课程考核模式与方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与改革路径,实现从传统的“对课程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转变。因此,改革课程考核模式,丰富考核内涵是深刻领会、贯彻、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的需要。2012年笔者所在学校提出在4年内建设100门校级优质课程任务,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笔者所承担的大学英语课程有幸获得第一批校级优质课程建设立项,建设周期4年。2014年在总结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笔者向学校教务处提出了改革与丰富大学英语课程形成性考核内涵的申请并获得同意。改革课程考核模式、丰富考核内涵是教师在新技术、新理念中直面挑战、发展自我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招生的范围扩大到了山西、甘肃、海南、新疆等基础教育欠发达地区。这些生源地的学生(包括一些本地生源但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刻苦、出勤率高。尽管在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很高(30%),但卷面成绩多在50分左右,总评不能及格,即使补考仍难过关。按规定,如果重修再不及格,这些学生将不能获得学位证书。不能不说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身权益都受到了伤害。同样,那些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内容,他们需要更多的平台、资源来扩大视野、拓展能力。因此,改革课程考核模式、丰富考核内涵是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

改革考核措施是以2014年教育部颁布施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南》和2013年版学校教学大纲为指引,充分体现《大学英语课教学指南》中提出的“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和“以人为本,实现从传统的“对课程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向“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转变,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评价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为此,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将课程终结性考核与形成性考核的比例调整为各占50%,以期达到两者并重、不可偏废的效果。具体形成性考核的内容与分值设置如下:

1.学期小论文。(5分)我校在开设通用英语课程的前提下,也为学生开设了《英美文化基础教程》,其主要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导读+学生自学模式。学生在阅读指定内容后,自定题目,在期末完成一篇1200字的学期小论文。

2.网上作文与翻译练习。(10分)测试与作业也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估。利用冰果智能作文系统布置网上作文,通过及时评点、范文欣赏、全班參与修改作文及网上互动等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写作与翻译等英语应用能力。另外,各教学单元测试与作业和四、六级课堂限时作文以及翻译训练均可以用于形成性评估的有效考核内容。

3.小组活动。(15分)主导这一环节是翻转课堂的模式,学生讲、教师听,小组活动内容、时间、要求等因学期不同动态变化。结合我校采用的外研社《新编大学英语》(第三版)特点,教师在第一、二学期开学伊始将教材有关单元话题的导入、准备部分提前布置给各个小组,由各组组长负责带领成员收集材料、设计模块、制作课件、推举代表上台展示。在第三、第四学期则结合广佛文化及佛山本土人文生态展开探讨。

4.BB平台资源学习。(10分)BB教学平台是学校提供给教师使用的大型公共教学平台。将大学英语1-4册的全部教学课件、练习答案、优秀作文与翻译选编、四六级考试模拟训练、解题技巧等上传到平台,同时进行师生互动答疑。学生登陆平台的记录即可作为平时成绩评估的依据之一。

5.口语活动与测试。(10分)将口语测试作为期末考试的重要内容,制订了规范统一的口语测试评分表,口试成绩占试卷卷面总成绩的15%。本环节得分既是学校大学英语课程终结性考核的依据,更是形成性考核中口语活动环节个人得分的关键凭证,相对于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英语口语成绩一分两用,实至名归。

上述内容与分值的设定也是动态的。如学期小论文在第一学年结束后就不再设该项考核内容,书面及网上作业的量会逐学期加大,其相应的分值也提高到15分。

三、强化形成性考核内涵实践的结果反馈

为了深入考察形成性评估的实践效果,笔者从2015~2017年先后对我校2015药学1、2班(67人)、2015康复1、2班(65人)及15中文非师1、2班(74人)进行试验,重点关注形成性评估的改革对促进学生学习外语的影响及结果。

(一)实验对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药学1、2班(67人)、2015级康复1、2班(65人)及2015级中文非师1、2班(74人),共206人。

(二)实验工具:问卷及访谈、试卷

实验所使用的工具是调查问卷及访谈问题单。问题一共20项,主要内容分别是学生的外语能力、对形成性考核改革的看法及对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师的满意度及建议。(调查问卷一共发出206份,回收204份)。实验数据是2017年5月收集并整理的,通过两年的对比教学分析,受试年级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及综合运用能力有明显提高,表现出较大的优势,2015级学生三次期末综合评估成绩较2013级有较大提高且无补考现象。2015级学生在第三学期参加的2016年12月四级考试中平均过级率达到60%以上,其中,2015药学1班以62.5%的成绩列同学院12个班级第二。2015汉语言2班以66%的成绩列同学院9个班级第三。

(三)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试验后被调查者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改革(平时成绩占50%)的看法如下表所示:

上表反映受试班级学生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改革(平时成绩占50%)的看法。非常满意人数41人,满意人数73人,基本满意人数65人,不满意人数9人。满意以上共179人,占总人数95.3%,由此可知,学生对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改革持肯定态度。

对平时成绩考察内容的看法(学期小论文、网上学习、小组活动展示、网上作业、口语检测、考勤等):

受试班级学生对平时成绩考察内容的看法(网上学习、小组活动展示、网上作业、口语检测、考勤等):满意以上人数中非常满意的有30人,满意的有68人,基本满意的有69人,不满意的有10人,非常不满意的有1人。满意以上共167人,占总人数89%,由此可知,学生对平时成绩考察内容的看法持肯定态度。

(四)访谈结果分析

对形成性考核改革的看法:

上表反映受试班级学生对大学英语形成性考核改革的看法。非常满意的有40人,满意的有69人,基本满意的有72人,不满意的有9人。滿意以上共181人,占总人数95.3%,由此可知,学生对大学英语形成性考核改革持肯定态度。

四、结语

从几年的教学改革历程看,虽然效果显著,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提高更快,但实施大学英语形成性考核改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备课难度加大、备课时间要求更长、知识更新要求更快、批改作业量加大、课堂任务的选择更广以及组织学生课外学习任务加重。特别是班级太大,组织课堂教学费时费工等。同时形成性考核改革给我们以启示,通过改革课程考核模式,丰富了形成性考核内涵,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多锻炼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组活动中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得到锻炼。注重过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性,尤其对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更为明显。通过学期小论文的写作和基于广府文化、关照本土民生的话题讨论,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本土文化认同意识。另外,由学生参与评课、主导小组活动考核拓展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评价意识。由此,以人为本、重视学习者能力发展的外语教学理念得到丰富,课程结果的终结性评价不再主宰学习结果,而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不仅有实施的必要与基础,更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Scriven M.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J].AERA Monograph Series on Curriculum Evalution,1967(1):187-199.

[2]陈楚雄.大学英语写作课程形成性评价模式的构建[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5).

[3]张玉青,张瑜.构建科学考核模式 促进大学英语教学[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6):135-136.

作者:汤庭华

第4篇:新建本科院校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组成及基本考核模式

摘 要:形成性考核教学是新建本科院校应当重视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形成性考核教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政策的必要措施,也是保障学生学习真正有所得,真正实现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必要手段。强化形成性考核可以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其学校既有教育的发展。目前来说,新建本科院校的形成性考核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该文认为,要想推进新建形成性考核的水平和层次,就必须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不断提高教育投入,不断强化各级对于形成性考核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新建 形成性考核 必要性 参考模式

1 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形成性考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形成性考核教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教育政策的必要措施,也是保障学生学习真正有所得,真正实现基本受教育权利的必要手段。同时,强化形成性考核可以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促进其学校既有教育的发展。

一方面,形成性考核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所谓形成性考核,指的是用阶段性评价的方法来进行对于学生学习目的、学习结果评价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两种评价方法包括终极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两种。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既包括用形成性考核的教学,也包括用终极性考核的教学。这两种教学评价的模式可以有效监控整个学生的教学过程,更好地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强调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提高,更好地在过程中实现对于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与此同时,形成性考核可以有效改善教师教学过程中时空分离的现状。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更新都离不开教师教学活动的组织,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评价过程中,却往往出现二者之间的分离。基于这种现状,形成性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在形成性考核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设计考核内容,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效沟通,教学信息得到全面的反馈,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达到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目的。

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形成性考核具有必要性。第一,新建本科院校相对而言教育历史、评价水平等相对落后,要适应当下的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的突飞猛进,必然要进行形成性考核来进行过程控制。新建本科院校通过终结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来增强了解学生成绩的媒介和手段,通过终极性考核学习其他教育的传统,学习先进知识,不断提高教育知识和科学文化水平。第二,形成性考核是提高新建本科院校水平的重要举措。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学校教育来说,要让学生明白教育的基本语言和思维现实,又要通晓其他教育的重要文化内容。这样可以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文化知识和科研水平。第三,形成性考核对于基层学校有重要意义。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是形成性考核学校,执行教育厅的评价方针,开展形成性考核教育模式教学实验。这样对于新建学校而言,从数据实证角度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 新建本科院校形成性考核面临的困境

根据笔者对包括长沙医学院在内的多所形成性考核学校的调查,发现一个共性:很多学生及家长不支持形成性考核教学,排斥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的主体广大教师缺乏质量意识和评价能力,专业发展缺少平台;教育主管部门对形成性考核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等。具体表现及原因如下。

2.1 客观教材、教参、教具缺乏

第一,教师数量不断减少。之前曾有较多的培养形成性考核教学的教师,随着大专、大学本科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逐渐整合重视终极性考核,师资力量培养的渠道就显得较为困难。第二,教学点数量萎缩。目前随着新建本科院校政策推进,新建本科院校形成性考核教学点的生源数量不断萎缩,这样就不利于教学点的整合,也就无法产生相应的聚集和规模效益。第三,教学资料单一。当前教材大多是终极性考核的教材,缺乏更多的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教育特色。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急需的较少,无法满足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需求,造成了学生兴趣的缺失。

2.2 社会因素中上级重视不够,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家长不理解支持

学校作为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形式,是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层面对于教学评价的工作上重视不够,工作推进显得较为冷淡。尤其是,在一些学校中,教师对于形成性考核本身就缺乏必要的了解,认为形成性考核教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是一种负担,由此,工作上负担意识较大,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够,教学质量也就自然跟不上了。与此同时,目前的形成性考核进学校的布局上较不合理。表现在人口的比例和教师资料不足,在一些人口较多的地区,形成性考核教学点设置上较少,或者规律较小、教学点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凸显出来。

2.3 人为因素:形成性考核教学与终极性考核教学(应试教育)的矛盾冲突

当前的教育尽管推崇素质教育,但是,对于新建本科院校地区的学生而言,要提高学习成绩仍然是不容置疑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的教学中出现了为了成绩而教学的基本现状,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教育地区形成性考核教学的推进力度。具体表现在教师对于形成性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除了应试意外的科研精神和能力,造成了矛盾冲突的进一步加剧。

3 新建本科院校形成性考核的探索形式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阶段性学习测试、基本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专题的讨论、小组学习、学习记录等基本的形式和样态。第一,阶段性学习测试。要求学校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测试,具体的形式可以包括小论文、报告、分析、调研、总结等方面。也可以采用较为常见的测试卷的任务。基本上每门课程要安排3次左右,然后,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测试的次数和质量来进行成绩的评定。第二,教育教学实践。要求学生进行参与、感受、操作的活动,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来理论上验证、创新并加以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实现对于总体成绩的评定。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既可以包括根据课程大纲设计的必须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参加后应当考察其通过率,另一种也包括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性的考核内容。第三,专题讨论。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指定的主题,进行重点、难点和拓展性内容的讨论,讨论既包括课堂讨论也包括小组讨论、网上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发言的水平和层次,观点的高度和深度等诸多路向来给予评价给出成绩。第四,小组学习。要求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协作学习活动。小组学习要有学习时间、地点、方式、内容、参加者、学习效果、存在问题等记录。指导教师根据小组学习记录进行成绩评定。

与此同时,根据形成性考核任务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考核方法。考核手段可以采取纸笔考核、计算机(单机)或网络考核等,考核方式可以采用开放式、半开放式考核或者封闭式考核。开放式考核指学生不受时间(或者时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只有截至日期)和地点的限制,按照考核要求,自主完成考核内容;半开放式考核指学生受时间(或者时间是一个较短的时间段,有起止时间要求)和地点的限制、可参阅资料,集中完成考核内容;封闭式考核指学生不得携带任何资料,要在规定的地点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任务,与闭卷考试相同。需要指出的是,形成性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特殊课程(如实验或技能要求强的课程)可以适当放宽比例。

举例而言,长沙医学院的形成性考核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得益于其较为明确的考核标准和完善的测评手段。校领导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5次,院(系、部)负责人与学校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评课不少于8次,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长沙医学院不断加大教学督导力度。成立由教学或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高级职称教师和处级干部39人组成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督导通过听课评课、巡教巡考、专项检查、调研指导等方式,开展评教评学和指导教学建设工作。教学督导、院(系、部)负责人、教研室主任不定期抽查评价学生作业、实验报告、考试试卷与临床实践教学情况,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组织学生,每学期及时收集信息进行分析与反馈,追踪改进结果。

首先,开展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我们设计了理论课形成性评价表、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堂测试、课内病案分析、课后病案分析、PBL、CBL教学讨论中形成性评价。在实践测评领域,在每次实验报告、见习报告、外科实验课结束前:每组每次抽出4位学生进行考核,进行形成性评价。另外,对于学生进行实习检查的评价,学生床旁考核并进行评价,必要时给学生再次操作示范、完整病历等。所谓终结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结束考试、毕业OSCE+综合理论考试。这主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方法改革,PBL、CBL教学,采取点面相结合。PBL教学《诊断学》《内科学》消化道出血、《外科学》急腹症,诊断学呕血、呼吸困难,梗阻。神经病学脑出血,精神病学精神分裂症,传染病学伤寒等都采取了较为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反映效果好,优良率达90%以上。

其次,学生自主学习。线下自主学习PBL、CBL教学为代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室开放,学生自主训练;课前预习,课后病案分析;教师引导学习:6门课程,29个内容 临床技能操作观摩和课外操作;早期临床见习;寒暑假早期接触临床。线上自主学习临床学院网站,开设48个临床技能操作项目,其中基本临床技能12个、专科临床技能33个、综合临床技能3个;网上自主学习考题,自动评分;精品课程课件、习题、专著、论文等。

再此,考核方式改革。由于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法并用的形式,2013年开始考核方式也趋于多元化。考核主要包括2个部分,即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则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课堂测试、课堂作业,生理学教研室还将案例讨论等纳入形成性评价体系。与之前相比更加注重平时考查学生学习,并及时反馈。每章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布置课后作业,由教师编写自测题,供学生课后复习与自我测试,根据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及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辅导和答疑,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巩固基本知识。结合专业特点和医学研究热点,由教师设计一些小论文题目,学生自由选择,要求完成1篇小论文,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大量医学生物学文献,其中包括一部分英文文献,拓宽视野,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的能力,从而掌握科研论文撰写规范。要让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发挥作用,通过教学反馈逐步优化教学效果。

4 新建形成性考核教师培训的基本路径

4.1 统一认识,提高形成性考核的积极性

一方面,地方政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宣传,特别要强调教育部门在政策制定阶段的工作推进,切实解决形成性考核进校过程中的阻力。充分发挥学校、社会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各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知,尤其重视对于形成性考核进校过程中教育政策的宣传和推行、落实。加大政策层面进行的形成性考核推广的建设,强化地方性本科院校具体实施意见的制定和落实。完善学校的激励机制建设,对于学习形成性考核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激励机制,比如在具体的学习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保证形成性考核教学的连贯性。

4.2 调整布局,转变形成性考核的观念

要加大新建本科院校形成性考核的积极性和宣传力度,转变学生的学习与考核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要及时根据人口、教育、承受能力,尽快调整新建本科院校形成性考核学校的比例和布局,尽快在相对缺乏的地区增设形成性考核教学的校点,对现有的教学点进行整合,顶层设计、集中办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对于人数较大的学校可以考虑采用寄宿制等方式,提高学校的规模和聚集效益。

4.3 加大投入,提高形成性考核的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形成性考核要不断加大教学的经费投入,保障教学的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对于重点的人力、物力、财力要集中进行补充,重点扶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要求布置形成性考核任务,并收回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相关材料。组织阶段性学习测验、教学实践活动、专题讨论,指导小组学习,指导学生做好学习记录。按时评阅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任务的相关材料,要有批语、批注和成绩评定,并及时反馈学生。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答疑、讨论。按有关规定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填写《形成性考核学生成绩记录表》,签字认定后,交成绩管理部门。对阶段性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时反馈有关的管理部门。

参考文献

[1]吴小建.基于网络课程考核改革:流程分析与完善路径——以《政府经济学》课程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71-74.

[2]韩晓东.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在远程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J].成人教育,2011(2):82-83.

[3]韩晓东,高明辉,杨玉敏.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形成性考核设置实效分析[J].成人教育,2011(11):51-52.

[4]董连,郑广成.高职“产学、学研、竞赛、考证”课程的形成性考核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2):83.

[5]李雪竹,陈赛.形成性考核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6):83-85.

作者:汤琼英 等

第5篇:高等职业教育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针对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学生成绩评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形成性考核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在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形成性考核

以考核知识为目的、以终结性考核为

主要手段的“学生成绩评定”存在的弊病

目前在高职院校,评价学生一门课程学习成绩比较通行的做法是由平时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而成。平时成绩主要由平时作业、实验、到课率组成,终结性考核成绩即我们所说的期末考试成绩。尽管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平时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的比例不尽相同,但一般是以终结性考核成绩为主,约占70%~80%,平时成绩约占20%~30%。

这种学生成绩的评定方法已延续了多年,在知识学习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来看,目前普遍采用的以考核知识为目的、以终结性考核为主要手段的“学生成绩评定”存在以下弊端。

(一)考核目的与职业教育目的错位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大量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如果我们采用以考核知识为主的“终结性考核成绩”确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其结果是在培养“会考试的读书人而非会干活的职业人”。

(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考核项目中不能体现技能训练的效果,没有技能操作的内容,大多数学生训练技能的积极性必然不高。

(三)不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学生成绩评定以知识考核为主,即使学校鼓励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技能训练,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由于反映学生能力与教师能力的评价标准仍以知识目标为主,客观上导致教师只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

自2004年起,随着我校高等职业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大讨论,承担电子技术课程的部分教师围绕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与考核改革,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项目化教学体系。自2005年9月开始,为加强过程考核,精心设计了形成性考核方案,在实施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介绍了实施项目化教学与行程性考核的一点体会。

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客观地说,进入高职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确差人一筹,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方法不当,自学能力较差,尤其不擅长理论计算。但从我国的人才结构上来看,社会需要的大量高技能人才必须也一定是出于这个阶层,高等职业教育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社会责任。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尽管这些学生在理论计算方面不如别人,但大多数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却优势明显。只要方法得当,经过合理引导、适当训练,完全可以在技能操作方面形成自己的特长,在就业市场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职业岗位对高职电气类学生的技能、知识、素质要求

在每年制定专业培养计划的时候,专业教师都要到企业和人才市场针对“职业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质”进行专门的市场调查。通过连续几年走访,总结出就业岗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从业人员综合要求是:

职业素质吃苦耐劳、敬业爱岗、团队合作。

核心技能会使用电工仪表、电工工具,能够进行照明、低压动力线路检修,能够进行常用低压电器的检修与排故;能借助电工工具和电子仪器,进行一般电子电路的安装、焊接、测试及排故;能实施电机的电气控制,能进行电机的变频调速与设置;能看懂电气控制线路图,能够用PLC改造典型的继电器控制系统;能够对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设备、仪表进行维护和调试;会正确选用、使用传感器和自动化仪表,能够对过程控制回路实施PID调节。

专业知识电路基础与电工测量;电子技术应用;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控制系统的构成与调节。

调查结果显示,电子技术的知识不仅仅用于电子领域,还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化仪表和单片机技术的基础。因此,学好电子技术,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十分重要。

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质、核心技能、专业知识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这些培养目标分解到每门课程中就形成了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考核目标,也就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学生虽然不注重学习过程,但很在意学习成绩。因此,如何考核,考核什么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何运用好考核这个指挥棒,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训练技能是高职院校教师需要积极探索与实践的课题。为体现高职学生的特点,准确地反映出他们的真实学习表现与综合水平,在模拟电子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调整终结性考核的比例,加强了过程监控,注重形成性考核,下面即是对实施过程的详细说明。

(三)形成性考核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所实施的形成性考核旨在考察学生在课程(技能与知识)学习期间的学习表现,记录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它关注学生在整个技能练习与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关注学习总体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期能对学生自觉学习、提高综合能力起到主导作用。考核内容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紧密结合,即教什么、练什么就考什么。具体的考核方式和成绩分配如下:

职业素质考核(10%)——引导学生培养职业素质这一部分重在考核学生平时的到课情况和上课表现,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很注重员工能否遵守规章制度,是否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团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素质。因此,对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质的养成十分必要。通过职业素质的培养,可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奠定未来发展的基础,可以引导、激励他们增强信心、走向成功。

学习过程考核(30%)——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考核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学习过程。该项考核中,平时作业占10%,5个单元实验占20%,每个单元实验包含电路焊接、实验过程、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每次作业和实验都有一定的分数,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平时作业和单项实验是教学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杠杆,是反映和检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程度的标志。平时作业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单项实验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在专业领域内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完成后续综合项目的训练以及分析、解决将来的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综合应用能力考核(20%)——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训练综合技能综合项目的实施是培养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训练综合技能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重中之重。为此,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安排了三个综合项目,即直流可调稳压电源的设计与装配;简易波形发生器的装配与调试;功放电路的装配与调试。综合项目要求学生对电路进行安装、焊接、调试与参数测量,并写出项目报告。为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相互帮助,引导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与基本知识,在实施中做到逐人考核,每个综合项目考核结束后电路板上交,有效地杜绝了抄袭行为。综合项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综合项目结束后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由于综合项目的结果可检验和演示,有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全班同学均可做评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每个综合项目考核内容如下:(1)焊接技能——元件的整体布置是否美观,焊点的光洁度、焊点的大小。(2)项目结果——电路的整体效果。(3)数据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数据的测试过程与测量结果。(4)回答问题——对原理电路的理解程度,对测量参数的理解程度。(5)项目报告——数据处理方法与项目结论。

职业所需的理论素养考核(40%)——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知识决定了一个职业人在未来技术领域所能从事的工作范围和岗位层次。对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考核以笔试的方式在学期末进行。考核内容均为职业岗位所需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公式,不出偏题、怪题,注重知识应用。比如综合项目或单元实验中所用到的知识就是我们上课需要重点介绍或讲解的知识,也同样是我们重点考核的知识。

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实行项目化教学与行程性考核和传统的教学与考核相比,尽管平时的作业上缴、单元试验以及技能训练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被动的,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末对电气3051/3052班共71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右表所示。

从右表可以看出,多数学生愿意接受形成性考核,并认为形成性考核对他们的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有促进作用。通过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我们感到形成性考核的作用及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核目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相一致以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学习与建立为主要目的的形成性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阶段性成果记录,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

提高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生产现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我们采取的形成性考核中综合技能训练与单元实验所占比例高达40%,通过多阶段、多侧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能更准确地反映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

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形成性考核中综合技能训练与单元实验占较高的比例,这就要求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具备过硬的技能,客观上督促教师向“双师型”转变。

我们并不期望仅仅通过一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与形成性考核就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知识水平,养成他们的职业素质,但我们相信涓涓细流终能成万卷波涛。因此,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成功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将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各主干课程中推广实施项目化教学与形成性考核。

参考文献:

[1]赖宇庭,张桂香.开放教育形成性成绩及基本考核模式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2,(4).

[2]严加友,华芳英.论形成性考核的多样性[J].中国远程教育,2004,(4).

(本栏责任编辑:戴红)

作者:梅晓妍 王民权

第6篇: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摘 要: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单一、僵化,过于注重终结性考核,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形成性考核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动态监督与及时反馈,是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构建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对理论与实践各环节进行全面考查,促进学生提升管理能力与法律素质,最终实现取消形式上经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目标。

关键词:经济法;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懂经济、会管理、识法律是对经管类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其考核方式承担着对教师授课水平与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功能,而传统的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互动、重分数轻能力,存在着诸多弊端,亟待建立一种更为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一、传统经济法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形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考核方式仅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过于单一。目前,一些高校在考试改革中探索了论文考核的形式。这种形式虽然可以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但经管类学生法学理论基础薄弱,撰写专业法学论文难度较大。这种形式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抄袭,结果就是既未达到考核知识,又未达到考核能力的目标。

(二)重理论考试轻实践操作

从学生的培养目标来看,经济法的教学应注重应用能力和实务能力的培养。由于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往往采用合班上课的方式,人数众多。理论考试由于不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而在学生成绩评定中占据绝对比例。相反,实践操作考核或无或少,不会对学生成绩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重笔试轻口试

笔试对知识考核的覆盖面广,考核的信度和效度都较高,因此是传统经济法考核所惯常采用的方式。但笔试侧重考查的是学生的背功,题目多是对于知识的再现。这种考核方式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口试不仅可以有效防止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而且有利于锻炼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长期以来,传统考核只注重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教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局面。卷面成绩忽略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评价结果难免有失公正。在经济法课程的考试改革中,可以尝试加大形成性评价力度,建立一套动态、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兼顾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评价与反馈的多重功能。

二、经济法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

(一)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Diagnostic Assessment)、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和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Assessment)。其中,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其概念最早由斯克里文提出,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我国对这一概念有所扩展,认为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1]。这种评价方式既是一种评价体系,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二)经济法课程考核评价指标

形成性考核指标体系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科学理论体系[2]。经济法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类指标,每一大类下又有若干项具体指标。各项相加总成绩为100分,将每位同学的各项考核评分进行累加,即得出该同学本学期终结性考核成绩。

1.理论考核指标。理论学习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态度方面(30分)包括出勤、课堂笔记、按时完成作业等;学习能力方面(20分)包括识记能力(课堂提问)、研究及分析能力(学期论文)等。

2.实践考核指标。实践操作的评价指标包括:分析能力(案例分析);交流能力(讨论或辩论);思辨能力(论文答辩);问题解决能力(模拟情境);组织能力(模拟法庭)。以上各项分值计10分,满分为50分。

(三)考核的基本形式及考核内容

与上述评价指标相对应,考核内容也可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考核与传统考核方式无异,本文着重论述实践考核的形式。

1.案例分析考核。由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配给学生,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个案例。案例的选择根据专业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每组同学在课前对分配的案例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教师于每次上课前安排一组同学将其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并接受同学的询问。时间不可过长,以5—7分钟为宜。分析后教师要有点评,并根据该组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

2.小组辩论(讨论)会。由任课教师选取经济法领域中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学生在课前必须收集相应的资料,作充分的准备,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形成一致的意见,再与其他观点不同的小组进行辩论。每场辩论(讨论)由两组同学完成,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时间以10分钟左右为宜。

3.论文答辩。经济法课程主要分为六部分,即总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行为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师每讲完一部分,选取该部分的一个前沿问题作为论题,安排全班1/6的学生以此论题撰写论文。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内容提出1—2个问题,由学生进行答辩,并根据每位同学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每位同学以2分钟为宜。

4.情景模拟。经济法课程的某些章节可以尝试进行模拟教学,由教师设计特定的场景、事件,让学生进入相关的角色,以经济法律规定为参照系,进行演练。例如,在给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讲《公司法》这一章时,可组织学生模拟组建公司。每组每位同学都有具体分工,包括公司住所的确定、验资、拟定公司章程、办理营业执照、召开股东会、董事会等[3]。任课教师以流程是否合法,法律文书撰写正确与否,有无团队精神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每学期可组织情景模拟三次左右,每次以不超过1学时为宜。

5.模拟法庭。在讲授“经济仲裁与诉讼”一章时,适宜采取模拟法庭教学法。运用此法时,由于学时的限制,不能过于注重案件的实体审理,而是侧重于使学生熟悉法庭审判流程。建议将前述每组同学负责的案例作为模拟法庭开庭的案例,这样可以使实体与程序兼顾。每学期安排模拟法庭若干场,每场庭审安排10人参加,时间以不超过25分钟为宜。任课教师根据庭审程序是否正确,准备是否充分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

三、本评价体系的实施条件

(一)人数不宜过多

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授课的最大困难在于上课人数过多,各校往往采取合班上课的方式,人数在100至120人左右。本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人数以80至90人为宜,并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6至7人左右。

(二)各专业教学内容的适当选择

经济法课程涵盖了所有与市场经济运行及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知识,涉及多个部门法。本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实践教学部分占总学时的1/3左右,这就需要压缩理论教学时间。教师在讲授时不可面面俱到,而应该根据学生专业有所侧重。

(三)以多种教学法的使用为前提

本评价体系是为配合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的运用而制订。因此,必须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在课堂上的运用为前提。

(四)学生的全面参与

本评价体系在设计上即兼顾了理论与实践,同时对于经济法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章节均有考核,覆盖面较广。因此,在实施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参与上述所涉各项,不能漏项。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的目的。

(五)学时保障

同是经管类专业,在经济法的课时安排上各学校差异较大:有的学校为68学时,有的学校为34学时,甚至还有同一学校不同专业学时不同的情况。由于本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学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安排在50学时以下很难满足教学要求,应以51至60学时为宜。

(六)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

在有限的学时内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具备法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高校经管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经济法教师应具备与所教学生共同的专业背景。比如,国际贸易专业的经济法教师应熟悉国际经济法、金融法等;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熟悉旅游法规等。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情景考核与案例分析考核时,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4]。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衡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不在于传输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多少能力,考核方式是否合理,不在于教师是否机械地“给分”,而在于能否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随时考核,随时评价,随时改进。同时,将学生的各项考核结果累加作为终结性考核成绩,可以防止“一考定成败”的片面性,最终实现取消形式化的经济法课程期末考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频,彭六生,郭瑶.高职教育模拟法庭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5).

[2]葛梅.如何建立职业教育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指标体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9).

[3]陆中宝.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会计专业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王运启.高校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初析[J].经营管理者,2012,(11).

作者:李岳 曹岩 陈松

第7篇:电大形成性考核作业:水法规与行政执法形成性考核册

一、名词解释

1.水资源管理

答:水资源管理是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对水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2.水行政执法

答:水行政执法是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水法规的规定,在社会水事管理活动中对水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权利义务,或者对其权利的行使或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直接监督检查的具体行政行为。

二、填空题

1.我国突出的水资源问题是干旱缺水、 、水污染和 。

答案:洪涝灾害;水土流失

2.国家对水资源实行 与 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答案:流域管理;行政区域管理

3.行政复议是指 认为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的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行政行为再次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制度。

答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体行政行为

4.国家对用水实行

相结合的制度。

答案: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5.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

,取得

答案:水资源费;取水权

6.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 、同时施工、同时 。

答案:设计;投产

7.国家对河道实行按 统一管理和

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水系;分级管理

三、判断题

1.概括而言,我国治水新思路就是实现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

答案:错误

2.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的行为,且必须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和形式合法的法定条件。

答案:错误

四、单项选择题

1.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一般为(A )年,最长不超过10年。

A.5 B.2 C.4 D.6

2.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 C )制度。

A.计价收费 B.审批 C. 超定额累进加价

五、简答题

1.水资源费与水费有何联系与区别。

2. 水行政处罚适用一般程序。

六、论述题

1、我国在水资源和水域保护方面确立了哪些法律制度?

答案:①能概括回答出:根据《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在水资源和水域保护方面主要确立了水功能区划、排污总量控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管理、地下水开采与保护等法律制度。②水功能区划(包括:水功能区和水功能区划的概念、区划体系等内容)、排污总量控制(主要包括:核定纳污能力并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水域排污总量控制计划的编制及审批、制定水域排污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审核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量4个方面内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饮用水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定与保护的有关内容)、入河排污口管理(包括:《水法》第三十四条和《水污染防治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内容)、地下水开采与保护(主要包括:地下水超采地区、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开采多层地下水等4个方面)。

水法规与行政执法辅导

1.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是什么?突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我国的基本水情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是我国突出的四大水资源问题,表现为“四个突出”: 一是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突出。二是江河综合防洪体系薄弱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矛盾突出。 三是水污染、水土流失严重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突出。 四是农村水利发展滞后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矛盾突出。

2.如何理解我国治水的新思路?

我国的治水新思路主要为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防止水对人类侵害的同时,防止人类对水的伤害,强调对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约束,强调自律式发展。改变长期以来人水争地、无节制地围垦河道、湖泊、湿地的做法,给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把生态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肩负起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两副重担,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治理水土流失,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维护河流健康,修复和保护河流生态。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水利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水问题。把解决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在防汛抗旱中确保人的生命安全和优先保障城乡生活用水,切实保障水利工程移民的合法权益。

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为水利工作的切入点,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突出加强水资源的节约、配置和保护,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

坚持发挥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水资源配置、节水型社会建设等领域发挥政府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根据水利工程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建设和管理政策,促进工程的良性运行。发挥水价的杠杆作用,建立水权制度,探索水权转换,促进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坚持依法治水。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注重职能转变,突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依法行政。以《水法》修订和实施为契机,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强化执法,健全监督机制。推行水利政务公开,改革水利行政审批制度。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坚持科学治水。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实践,坚持科技创新,采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科学研究与转化推广相结合,推动水利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水利信

息化进程,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

3.水资源和水资源管理是如何定义的?

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气态、液态或固态)的天然水。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世界淡水储量的1%,即相当全球水储量的0.007%。这部分淡水资源就是通常所说的水资源,能参与全球水循环并可在陆地上逐年得到恢复和更新,一般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管理是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对水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4.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目标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1)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注重水资源合理配置。(2)把节约用水放在突出位置。

(3)加强水资源的宏观管理。

(4)重视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的协调,加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5)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法律责任。

5.水资源权属?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明确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优化水资源的配置确立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6.《水法》是如何规定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

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组织体系和权限划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组织保障。

①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③流域管理机构在所辖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与监督职责。

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法学基础知识

1.什么是法?法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出现的,作为司法机关办案依据,具有普遍性、明确性和肯定性。法是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首先和主要体现执政阶级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称。

法的本质:法首先和主要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法是阶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法的特征: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

2.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有哪些?

法的渊源是指由不同国家机关制定、认可和变动的,具有不同法的效力或地位的各种法的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规章、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

3.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由哪些法律部门组成?

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

法律体系有如下特征: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国内法的构成体系,不包括国际法;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历史上废止的法律和尚未制定的法律;法律体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现象,反映了法的统一性和系统性。

法律部门也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调整同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法律部门是法律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各个不同的法律部门的有机组合,便成为一国的法律体系。

当代中国已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以下一些主要的法律部门:

宪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法律部门、民法法律部门、商法法律部门、经济法法律部门、劳动法

与社会保障法法律部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法律部门、刑法法律部门、诉讼法法律部门。

4.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法律关系的性质与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具有合法性,这是它与其他社会关系的根本区别。第二,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的特种社会关系,即像法律规范一样体现国家的意志,破坏了法律关系,就违背了国家意志。第三,法律关系是特定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没有特定法律关系主体的实际法律权利和义务,就不可能有法律关系的存在。所以,法律权利和义务的内容是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社会关系的重要标志。

5.法的主体和客体包括哪些?

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享有权利的一方为权利人,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人。

能够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公民,既指中国公民,也指居住在中国境内或在境内活动的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二是机构和组织,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政党和社会团体;三是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

公民和法人要能够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就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即具有法律关系主体构成的资格。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只有那些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并得到法的确认和保护的客观现象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物。它既可以表现为水流、森林、土地、其它自然资源等自然物,也可以表现为建筑物、机器、各种产品等人的劳动创造物。

二是非物质财富。包括创作活动的产品和其他与人身相联系的非财产性财富。

三是人身。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它是人的物质形态,也是人的精神利益的体现。必须注意的是:活的人的身体不能参与有偿的经济活动,不得转让和买卖;权利人不得进行滥用人身、自残人身的活动;对人身行使权利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超出法律授权的界限。

四是行为结果。一定的行为结果可以满足权利人的利益和需要,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如对侵犯了别人的名誉后的赔礼道歉。

6.法律责任包括哪几种?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与道义责任或其他社会责任相比,法律责任有两个特点:一是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二是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将法律责任划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违宪责任;国家赔偿责任。

7.归责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法律责任的归责是指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或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对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进行判断和确认。在我国,归责的原则主要包括:

责任法定原则:是指法律责任作为一种否定的法律后果应当由法律规范预先规定,当出现了违法行为或法定事由的时候,按照事先规定的责任性质、责任范围、责任方式追究行为人的责任。这是法律责任归责最核心的原则。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方面:第一,对任何违法、违约的行为都应依法追究相应的责任;第二,责任与违法或损害相均衡;第三,要求综合考虑使行为人承担责任的多种因素,做到合理区别对待;第四,要求在追究法律责任时依据法律程序追究法律责任;第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效益原则:是指在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时,应当进行成本收益分析,讲求法律责任的效益。

合理性原则:是指在设定及归结法律责任时考虑人们的心智与情感因素,以便真正发挥法律责任的功能。

上述四项归责的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合法、公正、有效、合理八个字。这正是充分发挥法律责任的功能,实现法的价值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证。

8.法律责任的免责条件?

法律责任的免除也称免责,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我国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免责形式:

时效免责:即法律责任经过了一定的期限后被免除,其意义在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督促法律关系主体及时行使权利、结清权利义务关系,提高司法机关的工作效率,稳定社会生活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诉及协议免责:是指如果受害人或有关当事人不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就实际上被免除,或者受害人与加害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调同意的免责。

自首、立功免责:是指对那些违法行为之后有立功表现的人,免除其部分和全部的法律责任,是一种功过相抵的免责形式。

因履行不能而免责:即在财产责任中,在责任人确实没有能力履行或没有能力全部履行的情况下,有关的国家机关免除或部分免除其责任。

第8篇:思修 形成性考核

思政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院专业学号

级班 姓名题目及要求:结合实际,谈谈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及大学生应当如何增强自身的公德意识。(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联系实际,展开论述,宋体小4号)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和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而一个时代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体现着一个时代的道德水平,当代的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平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凸显的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现状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已具有了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热爱国家,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心公益,乐于助人,很好的践行了社会公德,这是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例如2009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学生舍己救人,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人不幸遇难,均年仅19岁。

但是,少数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当代大学生的评价,这些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浅薄,甚至漠视社会公德。这一是归咎于当今社会逐利之风盛行,整个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造成了部分大学生不注意自己的公众形象,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废物,甚至吸烟、打架、私生活糜乱;其次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片面追求高升学率忽视学生道德教育,造成学生知识水平高但道德水平低,例如清华学生刘海洋用浓硫酸泼狗熊事件就显示了部分大学生道德观念的缺失;再就是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的娇宠溺爱也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浅薄的重要原因;最后就是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形成的负面影响。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大学生该如何增强自身公德意识

对于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浅薄的现状,我们应迫切地寻找对策。

1. 优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氛围;

2. 改革创新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家庭、学校、社会多层次多角度的逐步改革;

3. 不断提高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水平;

4. 创建网络文明,倡导绿色网络;

5. 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将这些期望要求化为动力,努力培养社会公德意识,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形象,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的社会公德.得分签名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试点下一篇: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