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切实体现科技馆科普功能,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篇1:

创新群众文化活动骨干队伍培训思维

去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需要补齐文化发展短板、实现文化小康,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群众文化是我国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的群文人用忠诚和信念坚守这块神圣的净土。在新环境下,如果再沿用传统培训方式,就很难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这种形式下亟须创新培训思维,使有需求的民众得到满足。

一、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拓宽培训渠道

在当代社会中,现代传媒技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思维理念,方便人们的生活,且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现在,已是一部手机在手即可遨游世界。

目前,多数文化馆(站)培训骨干还是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导,而在现代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接受各种事物的方式也是日新月异。一个县市(区)文化馆有十几名工作人员,至少要服务几十万多则上百万人的文化需求,如果不拓宽培训思维,根本无法实现供需平衡。一个区域的文化馆必须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网络平台,以文化馆为最高端,覆盖其全域服务范畴。其一,文化馆利用自己的网站和微信平台等开展现代模式的全天候培训。其二,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培训文化活动骨干,现代技术快捷方便,可以节省人力,增加受众面,还可以直接互动交流。其三,文化馆还可以把省市培训的视频发布在网络平台上,让广大民众不出家门便可接受省市级培训。

二、村屯(社区)应建立稳定的文化骨干队伍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每个村屯(社区)还要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活动队伍。那些文化活动开展得较好的乡镇(街道)村屯(社区)有共同的特点:如双阳区太平镇板石村已连续十几年自办村艺术节,村里把具体时间告知全体村民,全村人都积极主动排练自己拿手的节目。

建立稳定的群众文化活动骨干队伍。其一,东北的夏秋两季是开展活动的黄金季节,但这个季节大多村民外出打工,到了冬季,外出打工者陆续返乡,人员相对比较稳定。其二,对骨干人员采取激励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三,每个村屯(社区)可以扩大活动内容外延,不仅唱歌跳舞、办示范、传习、培训,还可以建立体验及民间技能基地。其四,村屯以老年人为主力,应发挥这个群体的特长。其五,要坚信我付出我奋斗,坚持创造明天辉煌业绩的名册上也会有我的名字的信心。我们世代生活的村屯(城区)都有人们值得骄傲之处。其六,要不拘一格吸纳人才,让人才发挥最大价值和潜能。

三、建立馆(站)院一体化培训机制

建立馆(站)院自己的网络培训体系。构建传统+现代的模式培训文化骨干。以县市(区)的文化馆为主导建立三级一体的培训体系,开设网络交流平台。文化馆开展任何一项培训活动,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同时接收到,做到同步培训,还可以在线互动,随时交流,这种模式可以让更多的民众不出家门就能接受到前沿高层次的文化艺术,并及时了解和掌握活动未来走向。文化馆除及时用网络向文化站文化大院传送自己的培训课程,还可以将上级馆的相关培训直接转送,让文化骨干和市民享受高端教学成果。广大民众也可以把自己的文化艺术(技能)等在网络上展示。这种三维的培训方式会吸引更多人的参与和关注。

四、探索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在文化骨干培训上,应采取集中和松散两种方式,这种有效的互补可谓相得益彰。本文重点说松散方式。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其一,农村各类骨干(爱好者)经常聚到一起,尤其是文化底蕴较厚重的自然屯,可以把精通艺术门类的人聚到一起,并按艺术种类划分,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平时学习的感受和对艺术的感悟表述出来,同大家分享。其二,相鄰的村屯也可以根据需要组成某一项艺术培训小组,或组建综合培训小组。其三,村屯与社区之间联合,增强城乡之间感情,了解各自的文化需求。其四,文化大院与艺术院团建立培训关系。艺术院团把时尚流行的艺术传授给民众,院团也学习到原生态的文化艺术,并将其加工升华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熟知自己国家的文化艺术魅力。

建设稳定的群众文化活动骨干队伍,是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开展好各项文化活动的基本保障。在培训文化活动骨干上,应创新思维,让骨干队伍永远充满盎然生机,为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注:本文第三部分中出现的“馆站院”分别为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大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7-05-07.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OL].新华网,2012-11-17.

(作者简介:张宪斌,男,大专,长春市双阳区文化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作者:张宪斌

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篇2:

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功能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摘   要:在国内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切实体现科技馆科普功能,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民众的高度重视。所以,本文就从切实体现科技馆科普设备功能,优化升级群众文化活动空间、实行多元化科普活动,多元化群众文化活动项目、进一步强调人员推广科普作用,切合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趋势、建立使用动态化科技馆工程,保障基层群众基层文化快速发展四个方面做出阐述,从而体现科技馆科普功能,创新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技馆  群众文化  科普教育

在国内群众生活质量逐步增强的背景下,群众对于文化的向往存在多元化倾向,广大群众也愈加感受到科技的现实意义,科技馆是宣传科学理论、宣传先进技术手段、强化群众科学素养的主要场所,现如今也被确定为群众探索科技的主要空间。

1  科技馆科普设备功能,优化升级群众文化活动空间

1.1 科普展品

展示内容丰富,科技馆里的科普展品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展示了最新的科学技术。遥远的机器人、神奇的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深的科学技术,可以让人民群众轻松接触并体验到,改变以前“有技术却不懂科学”、“有知识却没有文化”的尴尬境界。为群众学习文化拓展了新途径:展现形式新颖,科技馆的科普展品每件都能动手操作,互动体验性极强。而且能将抽象的知识用科普展品直观的展示出来。通过操作体验科普展品,可以激发公众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让公众深入的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1.2 临时展览

所谓临时展览也是说对展品项目的拓展或进一步完善。重点是根据目前广大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开展具有紧密关联的展会,以科技的层面将焦点性主题做出详尽说明,鼓励群众以科学思路思考问题,这样也正是促进了群众对多专业文化理论有深刻的了解,也会明显强化群众的文化素养。例如临展厅举办“食品安全与健康展览”、“书画作品展”、“摄影作品展览”等。在充分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功能之外对群众文化传播也有着推动作用。

1.3 剧场

在科技馆剧场内能够播放诸多专业科技理论的影片或科教片,还能够根据地方风土人情做出编排,编排播放与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影片。例如山东科技馆就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与先进科技进行了充分联合,以立体幻影技术与现场人员的角色演绎进行了联合,立体性的再现了《孙子兵法》深层含义,能够对现场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实行文化传播和科普教学。

2  实行多元化科普活动,多元化群众文化活动项目

2.1 讲解类

高质量和高成效进行展品讲解活动。在一个展厅内所包含的展品都是基于同一事件或同一科属而陈列,一个事件会涉及到若干个展品。这就要求讲解员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物件进行讲解,提高群众的专注力,以借助代表性展品的讲解达到对科技理论进行宣传的目标。例如,工作人员在向群众说明与航空有相关的展品时,简单阐述完展品后,还须向群众说明最新的航空科研理论,以调动群众继续参与这方面科技理论讲解的积极性。

2.2 活动类

开展科技理论实践和科普短片播放活动。也就是说借助角色演绎推广科学知识,向广大群众传播传统文化,将广大群众所重视的问题与表演活动充分联合,将理论性与趣味性进行联合,将沟通合作与边玩边学进行联合,从而有限空间内多元化群众文化关注项目,增进其文化素养。对科技理论进行实践,借助对现实环境中微小现象的探索,在角色演绎环节中相互提问,在增进友谊的同时,也促进群众更加深化的了解科学文化知识。

2.3 参与类

组织学生开展基于解说员的相关培训活动,促进中小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培训活动中,充分研讨所涉及到的专业理论,从而能够借助本身的文字表述说明展品的发展史和重要作用。这样能够充分宣传科学技术理论,促进学生对科学理念有深化的领悟,调动其探索知识奥秘的欲望和积极性,还能够强化其文字组织力、表达能力和思维拓展能力,从而增进其文化素养。

3  进一步强调人员推广科普作用,切合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趋势

应当把握好义务展示的机会,优化服务思想,强化服务质量,尽量达到国民的文化需求。在服务质量方面,应当遵循“国民至上”的思想,既应当体现出高度的职业素养,还应当体现出尽职尽责的精神面貌,在服务中优化规范、强化周到性,拓展性服务项目,强化为国民施以文化服务的功效。在服务时间节点上,应当从国民角度出发,规划最相应的鉴赏文化展品的时间,在例行假期、传统节日等期间为国民展示文化展品时,就应当结合各个年纪人员的文化需求,进行板块化的科技展示,可以促进国民文化素养有明显强化,借助若干指导模式的运用,最大程度传承和传播科学理论,以调动国民探索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尤其是一些小地方的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与科技科普区域,都应及时配备适宜的讲解员与技术科普人员,拉近人们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距离,让人们认识到这些科学技术来自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同时,科普人员的基础素质也间接代表了我国的科技服务水平,因此必须要注重乡镇等区域的科技服务提供水平。尽量让人们的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让群众的文化素质因为这些科普人员的存在而得到更多机会、方式的提升。

科技馆在所有文化传播、科技技术普及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此还要积极对应更为高效的宣传力度,让人们的科技需求得到满足。科普教育工作的落实除了动画展示、触屏展示、虚拟模拟环境等方式以外,最为重要的一种展示方式就是人员了,因为任何工作的展开都离不开人员的组织。

4  实施流动科技馆工程,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小型动态化、流动性科技馆,让人们的文化建设工作形式得到了丰富,同时借助小型动态化科技馆的运用,进一步填补了基层科技教育素材不全面的现象,为广大山区群众创设了学习科学技术的空间,体现调动探索科学奥秘积极性,创新科学观、传承科学文化的宗旨。动态化科技馆所呈现的物品会与大型科技馆展品存在很大区别,占用空间小、体轻、易于移动,可以促进中小学生尤其是山区民众在本乡镇就可进行感受和实践,使其真真切切的领略到科技的强大作用。从而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快速发展。

流动科技馆需要付出的成本还较低,可以多次循环使用,同时具备较强的科普价值,无论是展品、还是先进的理念,都可以让人们的眼前一亮,尤其对正在学习成长的小学生、初中生等,可激发他们立志报销祖国,以科技创新为祖国争得更多荣誉与发展的斗志,引导学生更为专心、高效的学习文化知识。同时对于那些业余生活较为枯燥的老年人来说也是一个精神得到愉悦的好机会,各式各样的流動科技馆,其研究覆盖面非常广泛,无论是日常生活、航空航天、民族文化等,都有涵盖,可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让群众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

5  结语

科技馆属于群众文化的主要构成环节,应当基于群众文化素养的增强,逐步实行符合群众文化发展的科普活动,借助对公开性科普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群众顺应先进科技发展趋势,提高生活标准,而且也会强化群众科学素养,是传承传播文化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 田婷婷.关于提升科技馆科普教育的探究[J].科技风,2019(30):209.

[2] 善羽.让流动科技馆弥补基层科普资源不足[N].玉溪日报,2019-09-17.

[3] 郭志扬,巨鸿坤.论科技馆科普展览与青少年素质教育[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6):229,165.

[4] 刘娜.科普教育视角下的科技馆发展路径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5):182-183.

作者:杨秀梅

创新群众文化活动论文 篇3:

发挥科技馆科普教育功能创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时期,各国的文化也是在不断地向我国渗入。在这种背景下,为保持人民群众不受外国资本主义文化中的弊端思想影响,保持社会主义发展的正能量就成了当前的一大问题。本文分析总结了开展科技馆科普功能的各种作用,致力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科技馆、科普、文化教育、科普

在我国国力强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形势下,人民对优秀文化的需求正在逐渐的增大。在人们的需求背景之下,就更需要科技馆这种能够提供给人民群众优秀文化的场所了。科技馆在日常的工作中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很多,也是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在进行群众文化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应当逐步的发展自身文化水平硬实力,不断地加强群众文化设施,增多文化教育的形式,与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群众文化与科技水平相互影响

科技馆是人民群众学习先进文化知识的地方,科技馆在人民群众参观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向公众普及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先进的教育思想,能够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探索与创造的能力,也可以在人民群众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水平。科技馆所普及的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自身为主体,以一些娱乐活动的方式作为教育手段,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普遍需要的文化。在我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之下,群众文化是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群众文化能够在人民群众娱乐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身体健康,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文化的社会氛围。在科技馆的科普教育之下,人们对科技的喜爱程度会提高,这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会大大的增加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以进一步的拉动我国的科技消费能力,是人们更能够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喜爱科技,促进科技产业一系列的进步。

2 科技馆建设群众文化中存在着的问题

2.1 群众参与建设的热情不高

我国的科技馆建设时间不长,人民群众对科技館的了解也不深入,这就导致了虽然我国积极科技馆的开展有利于与人民群众的各项娱乐项目以及措施,但涉及的人数数目还是不多,群众的参与度也有待提高。目前科技馆开设的各种文化建设活动所影响的人群仅仅是参观科技馆的人们群众,活动的内容也只是引起了对科技感兴趣的群众,从我国的整体人口数目来看,科技馆所能影响的人群数量还是太少,群众参与度偏低,这就导致了科技馆文化建设的影响力没有达到预期,意义不大,所以科技馆在进行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就是提高文化活动的群众参与度。

2.2 群众文化活动普及面没有涉及到日常生活

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需要我们去长期建设的,不是仅仅依靠一次的活动就能够影响群众的,而是需要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潜移默化。科技馆进行的文化活动也应该注重这种形式。群众对于科技的学习以及关注不能够只局限于参观科技馆,以及支离破碎的了解科技文化。当前科技馆在开展文化活动过程中,仅仅着重于节假日、特殊日期,虽然这些日期参观的群众多,但只是暂时性的,不能够将文化活动作为一项群众日常活动来开展,这样的文化发展是不符合我国建设科技大国的目标的。

3.科技馆对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开展的促进带动作用

相较于其他文化场馆,科技馆具有互动性、体验性、创新性、趣味性等其他场馆没有的优势,发挥好科技馆的展示功能,可以创新群众文化生活形式,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内容,不断满足群众更高的文化需求。

3.1临时展览。临时展览是科技馆展示内容的重要补充,主要结合社会热点,聚焦公众关注的焦点举办一些专题展览,用科学的角度对热点话题进行深刻解读,引导广大公众用科学的知识看对一些问题,不仅满足了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也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养。例如,临展厅举办“食品安全与健康展览”、“书画作品展”、“摄影作品展览”等。在充分发挥科技馆展览教育功能之外,对群众文化传播也有着推动作用。

3.2剧场、影院。剧场和影院可以放映各方面知识的科普影片,还可以结合当地文化进行设计,制作放映与当地文化有关的特色剧目和影片。 像临沂市科技馆的梦幻剧场,就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用三维全息高科技幻影技术和演员舞台演出相结合,诠释《孙子兵法》思想精髓,可以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与科普教育。

3.3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1)讲解类:积极开展展品讲解和专题讲解。科技馆展厅中展品大多以知识链和故事线为主题,一个主题中包含多件展品。讲解员需重点讲解有特色的展品,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从而通过一项特色展品展开科技知识的普及。例如,讲解员在讲解航空航天主题展品时,讲解完展品后,可向观众介绍最新的航空航天知识,激发观众了解航空航天知识的兴趣。

3.4科普人员的职业素质提高

要以免费开放为契机,提升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在服务质量上,要树立“群众第一”的服务理念,不但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更要有敬业奉献的品格,在服务中完善规范,提高服务质量,延伸服务内容,提升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效能。在服务时间上,要充分考虑群众享受文化的黄金时间,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休息日为群众提供服务。在服务需求上,根据不同年龄段观众的知识水平,对各个年龄段的受众人群展开辅导,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文化需求。 分类普及科技知识,能够使人群的文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多种辅导形式,高效传播科技知识,引发广大群众对科技知识的兴趣。

结论:

我国的文化建设是基于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而进行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思想文化教育也应该同步发展。在这种新形势的趋势下,科技馆等相关国家事业文化单位,应当通过加大群众文化建设和创新力度,丰富群众文化传播渠道等方式,不断的提高群众文化实践力和占有水平,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凌.试论充分发挥科技馆的展览教育功能——以四川科技馆为例[J].内江科技,2016,37(02):81-82.

[2]安丰艳.发挥科技馆科普剧功能——在快乐中学习科学知识[J].科技风,2011(22):22+46.

[3]梁春花.关于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广西科技馆为例[J].科普研究,2010,5(02):66-71.

作者:邹娉娉

上一篇:5月份工作报告下一篇:秘书科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