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价值评估论文

2022-04-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好的商业模式,里面的客户赖着不走,外面的对手拷贝不了,产品未出,钱已到手。测试一下,你的商业模式是否够稳固。每一个商业模式都会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一种产品或者一种服务,我称其为“价值主张”。所以,在整体运作你的商业模式之前,你需要问自己几个关于价值主张和客户细分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循环经济价值评估论文 (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循环经济价值评估论文 篇1:

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作为一项福利性特点较为明显的政策措施,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能否

得到广大农民认同,不仅反映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观认识和接受程度,

而且影响到“两型农业”的建设进程。鉴于此,本文基于湖北省752位农民的调研数据,采

用Ordinal Probit模型系统分析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

素。研究结果表明:①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但其

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的感知程度排序是:环

境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其比例分别为86.0%、68.7%、60.3%;②尽管影响农民对

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感知的关键因素略有差异,但总体上而言,男性、年龄

较小、学历较高、具有农业科技培训经历、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家庭信息化水平较高、对

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当前农村环境状况评价较差、环境情感积极性较高的农民,更

能感知到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③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要实现经济价

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度安排上向农业循环经济倾斜:通过采

取强化补贴、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培育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服务实体等措施解决农民

的后顾之忧;加强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

设;形成农民、政府双方关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学习型组织,建立资源性农

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共同愿景,通过培育农民的环境情感,提高其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 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4.10.021

改革开放以来,基于观念、认知、科技等多种因素影响,虽然我国农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但却带来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并由此而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障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理应是破解“资源贫乏”与“环境贫困”的有效选择。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环境友好等方面的价值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了“综合治污与废物循环利用”优先主题。《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要求实施“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与此同时,以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农村清洁工程”、“以奖促治、以奖代补”工程也已展开试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是正确认识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实施效果的必要前提,而且,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公共政策也具有重要启示性意义。

迄今为止,有关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循环利用路径研究。Mehtaa et al.[1]探讨了农业废弃物的肥料化问题。Guo et al.[2]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问题。二是基于客观层面的循环利用效益研究。Thelen et al.[3]通过田间实验研究玉米秸秆与牲畜粪便发酵还田对碳循环的影响,发现纳入粪便后的生物系统年均净全球变暖潜势为-784 g/m2。三是农民参与循环利用的意愿或行为研究。何可等[4]分析了农民农业废弃物减碳化利用需求,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便利条件是影响农户利用需求的关键因素。王舒娟等[5]对农民出售秸秆的决策行为进行了分析,发现曾经出售过秸秆的农民仅占37.8%。此外,还有不少学者针对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补偿标准[6]、市场供需[7]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不难发现,学界在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既有自然科学视角的研究,又有社会科学视角的探讨,但有关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感知方面的文献尚未见报道。事实上,农民是参与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力军,他们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评判决定其参与意愿。同时,作为一种福利性特点较为明显的公共政策,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能否得到广大农民认同,不仅反映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观认识和接受程度,而且影响到“两型农业”的建设进程。鉴于此,本文以湖北省752位农民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Ordinal Probit模型分析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并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理论分析

1.1 概念界定

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是指将具有潜在价值的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作物谷壳等农业废弃物直接作为原料进行利用或者再生利用。在本文中,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是指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综合感受,即农民认为参与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到底“划算不划算”、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政策的实施到底“合理不合理”的主观感受。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生态环境知识层面上,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所带来的良好作用认知;②生态环境意识层面上,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性的心理满足程度,即农民认为自身能够从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中获得净效益的大小。

1.2 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

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社会价值。突破资源与能源约束,解决农业发展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目前“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高碳农业发展模式,发展以循环经济为理念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8]。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能够有助于推动农村发展模式的改革。②环境价值。作为农村清洁工程的重要内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确保了农民在从事正常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避免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不当处置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之外,还能获得农业生态系统提供的保育能力,最终实现互利共生。③经济价值。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动了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既能减少对化肥、农药等农业资源的消耗,又能增加资源可利用量,从而有利于节省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1.3 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一般性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的研究成果,结合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特点,本文认为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感知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农民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和心理特征。

(1)个人特征。①性别。Blocker et al.[9]发现尽管女性更加关心环境问题,但在环境保护行动的积极性上却要弱于男性。②年龄。史兴民等[10]认为,年龄越大的居民对环境污染的感知程度越高。③正规教育。宗明绪等[11]指出,教育年限对农民的环境保护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④非正规教育。邓正华等[12]发现,农民与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联系越密切,其对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越高。

(2)家庭经营特征。①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农民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表征。Bernath et al.[13]对都市森林游憩价值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收入越高,其对都市森林产品的认同程度、支付意愿也随之提高。②主要收入来源。王常伟等[14]指出,与非农收入型农民相比,农业收入型农民对环境的认知程度更高。③耕地面积。邢美华等[15]发现,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民环保认知具有正向影响。④家庭信息化水平。邢美华等[15]认为,信息获取渠道的畅通程度是影响农民环境知识的重要因素。

(3)心理特征。①环境态度。Balderjahn[16]指出,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态度能够决定其生态环境意识,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越高,越倾向于认同并采纳改善环境的措施。②环境评价。韩洪云等[17]评估了退耕还林的环境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当地环境状况的评价能够影响其对退耕还林环境价值的判断。③环境情感。Guagnano et al.[18]的研究发现,人们对自然环境越有感情,越有保护环境的行为意识,对环境友好型政策的认可程度随之增强。

2 数据来源与模型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2年7-8月、2013年7-8月对湖北省武汉、随州、黄冈三地进行的入户调查。综合考虑研究目的、可操作性、资金约束等因素,我们在武汉选择了周河村、彭泗村、顾岗村、龙桥村、周山村、许易村、七里村等农村作为调研区域;在随州选择了陈畈村、勤劳村、吉祥寺村、钓鱼台村、玄龙庙村等农村作为调研区域;在黄冈选择了河铺村、土门村等农村作为调研区域。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800余份,剔除前后矛盾、关键信息漏答的问卷后,共获得适用于本文研究目的的问卷752份。

2.2 模型方法

本文反映农民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感知的数据是分类数据。关于此类数据的处理方法,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将其作为连续数据,使用OLS进行估计;二是将其视为定序数据,采用Ordinal Logistic模型或Ordinal Probit模型进行估计;三是将其转化为二分类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或二元Probit模型进行估计。尽管这三种方法在处理此类数据时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估计结果较为接近[19]。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并依据回归结果的拟合优度,选择Ordinal Probit模型进行回归。

根据前文分析,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经济价值等3个方面。据此,本文设定了3个Ordinal Probit模型。模型Ⅰ为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社会价值感知模型;模型Ⅱ为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环境价值感知模型;模型Ⅲ为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经济价值感知模型。

Ordinal Probit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y*i=Xβ+εi

式中:y*i为潜在变量;X为解释变量;i的取值范围是1到n的自然数;β表示待估计参数;εt~N(0,σ2I)。

2.3 变量说明

2.3.1 因变量说明

(1)模型Ⅰ的因变量。通过考察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有益于农村社会发展”的认同程度来测量其社会价值感知。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量表对其进行赋值,“完全不认同”用“1”表示,“不太认同”用“2”表示,“不确定”用“3”表示,“比较认同”用“4”表示,“完全认同”用“5”表示。

(2)模型Ⅱ的因变量。通过考察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有益于环境保护”的认同程度来测量其环境价值感知。赋值方法同模型Ⅰ。

(3)模型Ⅲ的因变量。通过考察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有益于农民增收”的认同程度来测量其经济价值感知。赋值方法同模型Ⅰ。

2.3.2 自变量说明

本文3个模型的自变量均包括个人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和心理特征。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1)个人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等4个变量。其中,正规教育用农民受教育程度进行测量,非正规教育则用农民是否参加过技术培训来表征。

(2)家庭经营特征。包括家庭人均年收入、主要收入来源、耕地面积、家庭信息化水平等4个变量。借鉴邢美华等[18]的做法并结合调研区域的实际状况,将家庭信息化水平变量分解为家庭“是否拥有固定电话”、“是否拥有电视”、“是否拥有有线网络”3个维度。对于上述任一问题,若农民回答“是”,则记1分;若农民回答“否”,则记0分。(3)心理特征。包括环境态度、环境评价、环境情感等3个变量。对于环境情感变量,借鉴Dunlap et al.[20]、Chan[21]、汪兴东等[22]等学者的研究,本文设计了“我们应该理解自然、崇尚自然”、“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注:“+”表示该自变量与因变量具有正相关关系;“-”表示该自变量与因变量具有负相关关系。

“作为世界的主人,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利用自然”、“与适应自然相比,我更希望能够主宰自然”4个问项。前2个问项中,若农民回答“同意”,则记2分;若回答“不确定”,则记1分,若回答“不同意”,则记0分。后2个问项中,若农民回答“同意”,则记0分;若回答“不确定”,则记1分,若回答“不同意”,则记2分。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的感知情况

从认同程度来看(见表2),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环境价值认同程度最高,比例高达86.0%;其次是社会价值,比例为68.7%;经济价值则位居末尾,对其持认可态度的农民比例为60.3%。这说明,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但也应注意到,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不认同(包括‘完全不认同’与‘不太认同’)”或“不确定”。这表明,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程度远没有政策设计预想中那么高,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3.2 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感知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多重共线性检验后,发现各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应用Stata11统计软件,采用Ordinal Probit模型,分别检验各影响因素与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社会价值感知、环境价值感知、经济价值感知之间的关系,结果如表3所示。

不难发现,尽管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社会价值感知、环境价值感知、经济价值感知的关键因素略有差异,但总体上而言,男性、年龄较小、学历较高、具有农业科技培训经历、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家庭信息化水平较高、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当前农村环境状况评价较差、环境情感积极性较高的农民,其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程度较高。

3.2.1 个人特征的影响

(1)性别在模型Ⅰ中的偏回归系数为0.227。这表明,与女性农民相比,男性农民更为了解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但在环境价值感知与经济价值感知上,农民的观点没有体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

(2)年龄在模型Ⅰ与模型Ⅱ中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96、-0.111。表明年龄越大的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社会价值、环境价值的感知程度越低。可能的解释是,农民的年龄越大,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越久,其对废弃物传统处理方式(例如随意丢弃、露天焚烧等)形成了一种“路径依赖”。

(3)正规教育在模型Ⅱ与模型Ⅲ中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35、0.192。表明农民的学历越高,其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环境价值、经济价值的感知程度越高。实际调研也发现,对上述2类价值感知程度最高的群体分别是学历为“大专及以上”、“高中/中专”的农民。

(4)非正规教育在模型Ⅰ与模型Ⅲ中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58,0.445。可见,以农民培训经历为代表的非正规教育对其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感知具有正向影响。得益于农业科技推广在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农民基于科技需求的驱动,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各项价值的认知可能更加全面。

3.2.2 家庭经营特征的影响

(1)主要收入来源在模型Ⅱ、模型Ⅲ中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55,0.272。表明较之于非农收入型农民,农业收入型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环境价值、经济价值的感知程度更高。可能的解释是,非农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他们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不明显。

(2)家庭信息化水平在3个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认为家庭信息化水平是显著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感知的关键因素。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当农民家庭的信息化水平得分由“0分”提升至“3分”时,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有益于农村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农民增收持认同态度的农民比例分别由56%,70%,44%提升至67.8%,93.5%,79.1%。

3.2.3 心理特征的影响

(1)环境态度在模型Ⅰ、模型Ⅲ中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10、0.138。可见,农民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显著影响了其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社会价值感知与经济价值感知。

(2)环境评价在模型Ⅰ、模型Ⅱ中的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96、-0.165。表明,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社会价值、环境价值感知程度与其对当前农村环境状况的评价息息相关。如果农民对环境的评价较高,其感知程度较低。

(3)环境情感在3个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环境情感能够很好地解释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值得一提的是,模型Ⅲ中,环境情感的偏回归系数是-0.049,即农民对生态环境的情感积极性越高,其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感知程度越低。本文认为,这是合理的。环境商品(例如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发展中国家被认为是奢侈品[23]。在卫生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农村,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要实现其价值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较之于普通农民对经济效益的追求,环境情感积极性较高的农民对环境效益的需求更高,这部分农民往往希望投入更高的成本以促进环境效益的提高,因此,这部分农民认为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对农民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的感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3点结论:①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农民的认同,但其价值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的感知程度排序是: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其比例分别为86.0%、68.7%、60.3%。②尽管影响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各类价值感知的关键因素略有差异,但总体上而言,男性、年龄较小、学历较高、具有农业科技培训经历、主要收入来源为农业、家庭信息化水平较高、对环境污染的关注程度较高、对当前农村环境状况评价较差、环境情感积极性较高的农民,更能感知到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③以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为代表的人力资本投资、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民环境情感的培育会给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体现带来实质性改善。

上述实证研究结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广应用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一,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的感知程度居于末位,反映了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成本担忧。作为一项兼具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双重功效的政策措施,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要实现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度安排上向农业循环经济倾斜,通过采取强化补贴、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培育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服务实体等措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第二,家庭信息化水平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价值感知的正向影响表明,农业信息化有利于强化农民的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进而增强农民参与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积极性和信心。第三,形成农民、政府双方关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学习型组织,建立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共同愿景,通过培育农民的环境情感,提高其主动保护环境的意识。此外,加强舆论引导,尤其是强化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在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价值性的宣传,重视发挥农技人员的推广作用,都有利于提高农民对资源性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价值感知。

(编辑:常 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Mehtaa C M,Palnib U,FrankeWhittlec I H,et al.Compost: Its Role, Mechanism and Impact on Reducing Soilborne Plant Diseases [J]. Waste Management,2014,34(3):607-622.

[2]Guo X M,Trably E,Latrille E,et al.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Agricultural Waste by Dark Fermentation:A Review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0,19 (35):10660-10673.

[3]Thelen K D, Fronning B E, Kravchenko A, et al. Integrating Livestock Manure with a Cornsoybean Bioenergy Cropping System Improves Shortterm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s and Net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J]. Biomass and Bioenergy, 2010, 34(7): 960-966.

[4]何可,张俊飚,蒋磊. 生物质资源减碳化利用需求及影响机理实证研究:基于SEM模型分析方法和TAM理论分析框架[J].资源科学,2013,35(8):1635-1642. [He Ke, Zhang Junbiao, Jiang Lei. An Empirical Study on Farmers’ Demand for Lowcarbon Utilization of Biomass Resources and Its Impact Mechanism: Based on SEM Model and TAM Theoretical Framework [J]. Resources Science, 2013, 35 (8): 1635-1642.]

[5]王舒娟,张兵. 农户出售秸秆决策行为研究:基于江苏省农户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2,32(6):90-96. [Wang Shujuan, Zhang Bing. Farmers’ Decisionmaking in Selling Straw: Based on Evidence from Farmers in Jiangsu Province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2, 32(6): 90-96.]

[6]何可,张俊飚. 基于农户WTA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补偿标准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13(5):46-54.[He Ke, Zhang Junbiao. Compensation Standard Estimates of Agricultural Waste Utilization Based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 A Case Study of Hubei Province [J]. China Rural Survey, 2013,(5): 46-54.]

[7]Hadda M,Anderson P F. A GIS Methodology to Identify Potential Corn Stover Collection Locations [J]. Biomass and Bioenergy,2008, 32(12):1097-1098.

[8]袁明宝,朱启臻,赵扬昕. 农业文化视角下的循环农业发展变迁及其反思[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4-30. [Yuan Mingbao,Zhu Qizhen,Zhao Yangxin.Transition and Reflection of Circular Agriculture from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Culture[J].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3,(2):24-30.]

[9]Blocker T J, Eckberg D L. Gender and Environmentalism. Results from the 1993 General Social Survey [J].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1997, 78 (4):841-858.

[10]史兴民,刘戎. 煤矿区居民的环境污染感知:以陕西省韩城矿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31(4):641-651. [Shi Xingmin, Liu Rong.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a Coal Mine Area: A Case Study of Hancheng Mine Area, Shanxi Province [J]. Geographical Research, 2012, 31 (4): 641-651.]

[11]宗明绪,夏春萍. 农户对森林生态效益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十堰市张湾区和丹江口地区的调查[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70-76. [Zong Mingxu,Xia Chunping.Farmers’Willingness to Pay for Ecological Effec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Based on the Date from Field Research in Zhangwan District[J].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3,(4):70-76. ]

[12]邓正华,杨新荣,张俊飚,等. 农户对高产农业技术扩散的生态环境影响感知实证.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7):138-144. [Deng Zhenghua, Yang Xinrong, Zhang Junbiao, et al. Emprical Analysis of Impacts on Farmers’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bout Highyiel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iffusion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2 (7): 138-144.]

[13]Bernath K,Roschewitz A. Recreational Benefits of Urban Forests:Explaining Visitors’ Willingness to Pay in the Context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8, 89 (1):155-166.

[14]王常伟,顾海英. 农户环境认知、行为决策及其一致性检验:基于江苏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10):1204-1208. [Wang Changwei, Gu Haiying. Farmers’ Perception of Environment, Behavior Decision and the Check of Consistency Between Them: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Farmers in Jiangsu Province [J].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2012, 21 (10) : 1204-1208.]

[15]邢美华,张俊飚,黄光体. 未参与循环农业农户的环保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晋、鄂两省的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2009,(4):72-79. [Xing Meihua, Zhang Junbiao, Huang Guangti.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of Farmers Not Participating in Circular Agricultur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Based on Investigations in Shanxi and Hubei Provinces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09, (4): 72-79.]

[16]Balderjahn I. Personal Variables and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s Predictors of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Consumption Patterns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88, 17 (1):51-56.

[17]韩洪云,喻永红. 退耕还林的环境价值及政策可持续性:以重庆万州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2012,(11):44-55. [Han Hongyun, Yu Yonghong. Environmental Value of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and the Policy Sustainability: In Case of Wanzhou, Chongqing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2, (11): 44-55.]

[18]Guagnano G A,Stern P C,Dietz T. Influences on Attitude Behavior Relationships:A Natural Experiment with Curbside Recycling [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1995,27 (5):699-718.

[19]FerreriCarbornell A,Frijters P. How Important Is Methodology for the Estimate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Happiness? [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4,114(7): 641- 659.

[20]Dunlap R E,Van Liere K D,Mertig A G W,et al. Measuring Endorsement of the New Ecological Paradigm: A Revised NEP Scale [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0,56(3):425-442.

[21]Chan R.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Consumers’Green Purchase Behavior[J].Psychology and Marketing,2001,18(4):389-413.

[22]汪兴东,景奉杰. 城市居民低碳购买行为模型研究:基于五个城市的调研数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2):47-55. [Wang Xingdong, Jing Fengjie. Model Research on Urban Residents’ Lowcarbon Purchasing Behavior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in Five Citie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2 (2): 47-55.]

[23]McFadden D, Leonard G K.Issues in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Goods: Methodologies for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in Hausman,J. A.(ed.) [M]. Contingent Valuation:A Critical Assessment,Amsterdam:NorthHolland Press,1993.

Farmers Value Percep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ource AgriculturalWaste Recycling

HE Ke1,2 ZHANG Junbiao1,2

(1.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China;2.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As a more obvious welfare characteristic policy measure, whether the values of

resource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can be perceived widely by farmers, not only reflects

farmers’ subjective cognizance and acceptance level, but also influence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wotype agriculture’. Given this, based on survey data of 752 farmers in Hubei Province, Ordinal

Probit model was us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ze farmers’ value percep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esource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values of resource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can be perceived by most of farmers. But they haven’t been fully realized.

Various types of values in resource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perceived by farmers are sorted as

follows, environmental value>social value>economic value, the ratios of which are 86.0%,

68.7%, 60.3%, respectively. Secondly, although there is a slight difference in key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percep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values, in general terms, those who have high value perception

of resource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are always the ones who are male, highly educated, with

younger ag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experience, higher household

information level, more concerned abou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oor assessment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n rural areas, higher environmental emotional enthusiasm, and mainly

living by agriculture. Thirdly, to realize the unification of economic value, environmental value

and social value on resource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it need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lean to

agricultural recycling economy on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through adopting many measures

to liberating famers’ worr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subsidies, guiding agriculturelinked

enterprises’ participation, cultivating the service entities of resource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and so on; enhancing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which is represented as formal and nonformal

education, and accelerating rur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forming the mutual learning

organization between famer and government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building the shared vision of resource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and

nurturing farmers environmental affection to improve their consciousness of active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resource agricultural waste; recycling; environmental value; social value; economic value

作者:何可 张俊飚

循环经济价值评估论文 篇2:

七问商业模式的稳固性

好的商业模式,里面的客户赖着不走,外面的对手拷贝不了,产品未出,钱已到手。测试一下,你的商业模式是否够稳固。

每一个商业模式都会围绕客户需求提供一种产品或者一种服务,我称其为“价值主张”。所以,在整体运作你的商业模式之前,你需要问自己几个关于价值主张和客户细分的问题。

第一,要问自己你的价值主张是否能满足目标客户的特定需求。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搜索引擎的客户想发现并购买一款最新的耐克跑鞋,衡量这个搜索引擎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它是否能帮助用户更快更精准地得到这双鞋。

第二,问自己有多少人群或者公司有相似的需求,这可以很好测量出你的市场容量。

第三,这项需求是否真的对你的客户非常重要,他们对这个产品或者服务的预算是多少?

这只是基本的评估。即使是很成功的产品同样很难保持长时间的竞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你需要从仅仅关注产品和市场细分,转变到商业模式的全盘考虑。

以下七个问题,可以帮助你评估商业模式设计,每一个问题将协助你的商业模式从差变到完美。

问题一:客户的“转移成本”有多高?

转移成本是指,客户从一个产品(或服务)转移到另一个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时间、精力或者金钱。“转移成本”越高,客户就越忠实于某项产品(或服务),不会轻易离开去选择竞争对手的服务。

将“转移成本”融入到商业模式中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就是2001年苹果iPod的产品介绍。还记得乔布斯怎样用一句标语来宣传他的新产品吗?——将千万首歌放在口袋里(thousand songs in a pocket)。这是一个专注于存储的产品创新,也是一个商业模式策略,让消费者将音乐拷贝进iTunes和iPod里,这种方式会让用户一旦用了这个产品以后很难再用其他竞争对手的数字音乐播放器。仅仅是用户这一点品牌选择偏好,就为苹果后来强大的音乐中心和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问题二:商业模式的扩展性怎样?

扩展性是指在没有增加基本成本的情况下,能很容易地拓展商业模式,赢得利润。当然,基于软件和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比基于砖头和水泥的商业模式有天然的扩展性,但是即使如此,数字领域的商业模式仍然有很大的区别。

最让人钦佩的例子就是Facebook,只用几千个程序员就可以为亿万用户创造价值。只有很少的公司拥有这样的员工用户比。将此商业模式扩展性发挥得更好的公司是社交游戏公司Zynga,通过在Facebook上建立像开心农场、城市小镇这样的游戏,用Faeebook的流量获利,而不是建立自己的网络。

全球性互联网电话公司Skype从它早期的经验里认识到扩展性的重要。当它每天的用户量过万的时候,用户却逐渐流失,因为需要输入很多号码,变得繁复。他们很快地意识到必须改变商业模式的延展性。

问题三:能否产生可循环的经济价值?

通过一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解释循环价值。报纸在报摊销售赚取销售费用,另外的价值可以通过订阅和广告进行循环。循环价值有两个主要的优势:第一,对于重复销售,成本只产生一次;第二,你可以有更多更好的想法来构想未来怎样赚钱。

将循环价值玩得最转的就是Red Hat(红帽),它提供开源的软件并且支持其他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在它的商业模式中,客户不需要为新的软件版本付费,因为它持续更新,它建立了一种新的软件销售规则,将软件作为一种服务。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循环价值形式,从之前的销售中获取增值收入。比如,你买一个打印机,你需要持续购买墨盒,买一个游戏机,你会持续消费游戏。再拿苹果举例,它依然从硬件销售中赚得利润,同时来自内容和APP产生的经济价值依然稳定增长。

问题四:是否可以在你投入之前就赚钱?

这是毫无疑问的,每个商人都希望在投入之前就获得收入。

戴尔就把这种模式运用到电脑硬件设备制造市场上。通过直销建立的装配订单,避免硬件市场可怕的库存积压成本。戴尔取得的商业业绩就显示了在投入之前就赚钱的力量。问题五:怎么样让用户为你工作?

这可能是商业模式设计上最具有杀伤力的武器。还有什么能比别人工作而你赚钱更高兴的事儿?

在传统的市场上,IKEA就让我们自己组装在它那里购买的家具,我们干活儿,他们赚钱。在互联网领域,Facebook让我们上传照片,参加对话和“喜欢”某样东西。这正是Facebook的真正价值,只提供一个平台,内容全部由用户创造,而公司挣得天文数字利润。

同样前面提到的Red Hat也是让别人为它工作的一个代表,它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开源软件开发社区的顶级软件开发,这实质上可以让他们降低开发成本,并且可以与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展开正面竞争。

但是有一种让别人为其工作的商业模式就不值得提倡,那就是专利流氓。在这个模式中,购买正品的唯一目的就是拷贝并从中赚取商业利益。

问题六:是否具有高壁垒,以防止竞争对手模仿?

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可以使你保持长时间的竞争优势,而不仅仅是提供一个优秀的产品。

苹果主要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其商业模式而不是单纯的产品创新。对三星来说,模仿苹果的产品比建一个像苹果那样的应用商店生态系统要容易得多。所以,三星无论产品做多么炫,它仍然无法撼动苹果的地位。

问题七:是否建立在改变成本结构的基础上?

降低成本是商业实践中的长期追求,有的商业模式不仅能降低成本,并且创造了一个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成本结构。

再拿skype举例,像传统的电话运营商那样提供电话和通信服务,但是它的价格更低甚至有的是免费。他们之所以可以做到这样,是因为他们的成本结构与传统电话公司非常不同。事实上,Skype它实质上是软件公司,而传统电话运营商实质上是网络公司。前者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而后者的成本包括了建设巨大的基础设施。

同样地,巴帝电信(Bharti Airtel)——印度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一直在通过摆脱网络和IT的束缚来完善它的成本结构。通过与网络装备制造商爱立信和IBM合作,购买宽带容量来降低成本,现在他们已经能够提供全球价格最低的移动电话服务。

当然没有一个商业模式设计能一一对应以上七个问题并且得到完美的10分,不过有的却可能会在市场上成功。对创业者而言,时刻用这七个问题提醒自己,有助于让你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用市场检验你的商业模式。

编辑 谢康利

作者: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尔德 谢康利

循环经济价值评估论文 篇3:

综合专利价值指数对研究药物经济价值的意义

摘 要:综合专利价值指数的确定和评价与多个指标有关,在对专利本身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需按照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将指标进行整体性把握探求内在联系时,根据层次性结构,构建综合专利价值指数。综合专利价值指数在生物医药领域、电子设备器具领域等都具有适用性的特征,本文从综合专利价值指数的方向出发,分析探讨其对药物经济价值的影响。

关键词:综合专利价值指数;经济价值;药物;影响

针对技术产业,专利属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它是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依据。目前,许多企业已经将专利定位在战略发展的行列中,这也直接表明了专利的重要作用。从专利本身出发,充分利用专利价值指数,为研究产品的经济价值提供了新思路。

一、综合专利价值指数的构建基础

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属于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中的一种,在构建时,需要从专利权利要求项数(NC)、引用次数(BC)、被引用次数(FC)以及专利族大小(FS)四个方面来进行确定。在将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构建完成后,可以与药物经济价值联系起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综合专利价值指数和药物销售额之间的联系。在专利确定完成后,就能够根据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来对药物品种进行合适的筛选并提前做出市场经济价值方面的有效评估。结合药品专利的评估模型,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与以上四个方面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CIPV=0.398㏑FC+0.149㏑NC+0.108㏑FS+0.345㏑BC

(一)专利权利要求项目数(NC)

通过研究发现,在专利的权利要求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其所涉及的专利内容更为广泛。专利权利要求项数(NC)的多少与技术的丰富度有内在的联系,在根据指标进性判断时,可以作为一项有效的参考手段。专利权利要求项数的技术覆盖范围要与科学关联度保持同步,这也就要求专利的内容必须针对该产品。

(二)被引用次数(FC)和引用次数(BC)

专利的被引用次数(FC)和引用次数(BC)可以归属到专利的综合性指标方面。按照传统的方式,对于专利的重视程度,首先会关注专利的数量,在数量确定的基础上,就会根据被引用次数来判断。如果说该项专利在被引用数据方面呈现出较多的次数,就可能预示着它带来了技术方面的进步。在这一方面,有更多的同类型企业表示认可。

有时,企业在对专利引用次数和被引用次数进行统计时,会根据年限的不同来进行详细划分。授权的专利若在近5年范围内的总引用次数持续上升,并且达到不错的态势,这预示着该专利具备一定的潜在经济价值。若是超出了某段时间范围,专利的被引用次数在下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时间的积累,新的专利项目申请成功,年限较长的专利影响程度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生产药物的企业,在技术方面逐步完成更新换代,新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

(三)专利族大小(FS)

专利族大小(FS)也被称为同族专利数,它表示一项发明在多个国家或者地区进行申请专利的保护,获得专利授权的国家数量将其定义为该项发明的同族专利数。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国外的专利申请和维护费用是更高一些的,不过这并不能够体現出专利价值问题。

二、综合专利价值指数的应用

(一)数据信息的统计整理

在从数据库中选择专利药作为样本进行分析时,尽可能保证数据量足够多,这样可以确保整体性的评估,使选择的样本能够在市场中具有普遍性的特征。此次以美国的82种专利药为例,首先从数据库中提取各种药物的准确信息,包括整体的立项时间和上市状况,按照年份展开统计。为了准确获得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准确统计专利权利要求项目数(NC)、引用次数(BC)、被引用次数(FC)、专利族大小(FS)四项数据。(注:相关专利数据源自IMS中的KL子数据库,样本数据来源Espacenet、USPTO、IMS Health数据库。)

在实际执行期间,每个药品的专利都会获得自身的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由于药品会存在同族专利的情况,需要将几类同族专利的综合专利价值指数的平均值相加,最终获得该药品综合专利价值指数的确定数值。在每个药品的同族专利中,会有一个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出现最大值的情况,将其称作核心专利。

(二)药物经济价值的判断

从药物经济价值的角度观察,药物的销售额直接与经济价值相关。按照时间的发展考虑,在药物生产以前,相关专利就已经获取。在对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结合药品的专利价值对上市后的销售情况做出合理性的预测。例如,在对药物立普妥进行分析时,需要统计出来在固定的年份中世界销售额的多少,具有高经济价值的药品无疑会在销量方面占据更大优势。(在计算时使用公式CIPV=0.398㏑FC+0.149㏑NC+0.108㏑FS+0.345㏑BC)

(三)对比探求综合专利价值指数与销售额的联系

在利用专利的价值解释销售额时,借助表格的形式更容易判断出来,依据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和该药品的销量情况,判断出存在某种正相关的联系。其实,在统计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期间,针对某种药物来讲,如果它的数值主要集中在固定的区域中,说明在不同国家或者地区的销量相对平稳,不会产生特别大的波动。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会存在特效药的问题。若是在某一年限中,出现了独特的病情,造成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传播,而从治疗的角度出发,只有针对性的药物可以起到防护和治疗的作用,那在该年度范围内,特效药的销量就会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在面对这种现象时,就应该在选择样本时进行舍弃。

三、综合专利价值指数对研究药物经济价值的意义

(一)综合专利价值指数的优势判断

通过对不同专利的有效对比,发现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产品,专利的经济价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按照专利的特征进行分析时,通常会选择在专利具有专业性的指标方面做出评判。以美国专利为例,会将技术循环时间体现出来,详细列举了现有专利,并且将涉及到的相关文献加以呈现。

综合专利价值指数的作用,能够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该专利价值的综合性价值。无论是该专利被引用的次数,还是对于专利权利要求的项数,其实四个方面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利用综合专利价值指数对药物经济价值进行判断时,具备不错的参考性。

(二)综合专利价值指数对药物经济价值体现

通过实践证明,在综合专利价值指数与药物的销售额相联系时,两者是存在关系的。虽然从表面上观察,并没有直接呈现出某种线性关系,但是总是趋势展现为正比例的关系。依据这种结果,可以对药物的经济价值做出相应的预测。

在实际开展中,少部分的综合专利价值指数对药物的经济价值的影响效果可能不太显著。一方面是由于在统计阶段存在误差,另一方面因为这种影响偏于整体性把握,并不能够确保综合专利价值指数高的药品在生产出来后必定会过得更好的药物经济价值,这只是属于相对准确的预测。

四、总结

药品的经济价值与技术特征、商业环境等多方面有关,对于制药企业来讲,在根據已知专利分析综合专利价值指数后,确实会为销售额提供一种预测性的方案。为了提前探测药物的经济价值,从综合专利价值指数出发或许会是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天天. 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的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研究[J]. 财会学习, 2020, No.271(26):153-155.

[2]LANJOUW JO,SCHANKERMAN M. Patent quality and research productivity-measuring innovation with multiple indicators[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4, 114(4):441.

[3]汪庆,朱钦磊,杨芳.基于多维度专利指标分析的优势技术领域识别研究[J].情报杂志,2020,039(001):70-75.

[4]曹晨,胡元佳. 综合专利价值指数与药物经济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1, 07(7):560-560.

[5]肖国华,牛茜茜. 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改进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 32(005):117-121.

作者:祁悦

上一篇:高三作文(通用3篇)下一篇:高考学习计划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