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检验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理化检验论文(精选5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更好的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必须进行食品理化检验,来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但在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造成理化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致使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

第一篇:理化检验论文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摘 要:在食品检验中,食品理化检验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其能够实现对食品安全性的检验。现阶段,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高食品检验的准确性,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性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阐述了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的意义,总结了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条件和食品理化检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

近年来,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逐渐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验中。食品理化检验实际上是借助理化手段,以仪器工具检验食品,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他信息,对食品安全性进行判断。食品理化检验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而食品理化检验中,检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进而出现检验结果不真实的现象。所以,重视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质量控制是尤为必要的。

1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的意义

1.1 提高检验的安全性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的控制能够提高检验的安全性。食品理化检验中的人为因素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1]。此种现象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而且也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所以,食品理化检验要重视质量控制,保证实验环境、设备都符合相关标准,降低安全事故率。

1.2 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检验准确性。食品检验结果会受到人为操作因素、环境因素、仪器设备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可能会导致食品理化检验结果不可靠[2]。通过質量控制,能够对不确定的因素指标展开综合评价,在符合评价指标的前提下,展开食品理化实验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条件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2.1 环境与设备的质量控制

在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实验条件质量控制水平会对理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对检验技术的质量进行控制时,要重视实验条件中的环境与设备质量控制。①在实验室环境方面,要合理布局[3]。理化检验工作要具备比较充足的空间环境,在充足空间内也要做好隔断防护,避免食品样本在检验期间发生交叉污染现象。根据部门、功能等特征,合理地对实验环境进行划分,且对各区域实验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杀菌,提高空气中的无菌性,维持实验空间合理的温度、湿度,降低样品交叉感染率。此外,要依据食品理化的检验种类,合理调整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确保数据检验的可靠性。②在实验室设备方面,检验人员要定期校验设备,保证其的精准度和检验误差等都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同时,要不定时检查设备,发现问题要即刻进行修复,避免检验时发生问题。检查与维修的频率,要结合设备的使用频率进行合理设定。使用设备时,要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标准和规定执行,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对于精密性设备,要由比较专业的检验人员进行操作,检验前对设备状态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设备的状态,保证设备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2.2 检验器具与试剂的质量控制

食品理化检验的实验条件质量控制中,要重视对检验器具、试剂的质量控制。在控制检验器具质量时,要对实验室内的器具有所了解。实验室中的器具是用于实验的辅助设备,在使用器具后,要根据所盛放的样本、药剂性质等,合理选择清洁方法,并对器具进行全面清洁。清洁完成后,将器具放回原处,妥善保管,避免器具放在外面而受到环境的污染。以此,确保下次使用器具时,为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提供保障[4]。此外,在清洗实验室器具时,要结合清洗的流程、步骤,有序操作,并对其进行认真、全面地清洗,确保器具清洁的彻底性,避免样品、药剂在器具中有残留,从而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此外,在控制检验试剂质量时,要明确实验中所需要的水纯净度和试剂类型。水受到污染后,若其纯净度不高,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试剂过期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实验前,实验人员要检查用水、试剂,若发现用水被污染,要立即处理,换成纯净度较高的清水。而且要对试剂进行查看,确保试剂在保质期内。无论是实验室用水还是实验室试剂,都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合理保存。

3 食品理化检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3.1 重视检验方法的选择与样本的采集

食品理化检验中,检验分析过程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所以,对食品理化检验分析过程展开质量控制是尤为必要的。在检验分析过程中,要重视检验方法的选择以及样本的采集。①选择检验方法。实验操作人员在食品理化检验分析中,要结合实验要求、样品的性质,制定出合理的检验方案,将检验方案送至检验负责人处进行审核。经审批后,方可选择适当方法展开检验。由于检测方法类型比较多,选择范围比较广泛[5],因而,检验人员要在选择检验方法时,要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条件,选择能够与检测环境相适应的方法,保障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比较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是溶剂提取法、有机破坏法和蒸馏法等。在对样品处理后,采用色谱分离法或酶分析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前者的分离效果比较好,应用频率较高。后者的操作比较简单,且污染比较小,也有推广价值。②采集样本。对样本进行采集时,为提高样本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要避免采样的单一性。检验人员要选择典型性的样本,且采集样本后要迅速冷藏,在此期间保持无菌性。采样可由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对样本进行采集。在最短的时间内,安排实验,避免所采集的样本保存时间过期,导致结果受到影响。

3.2 重视对检验流程与检验人员的规范

在控制食品理化检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时,要规范检验流程和检验人员的操作。①在检验流程方面,检验前要清洁、消毒实验器具,避免因实验器具污染而导致整体结果不真实。在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根据器具的使用要求,规范使用器具,对器具进行检查,减少误差。在对样本进行检测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器具因力度过大而发生磕碰的现象。在对样本进行称重时,要严格按照称重的标准执行,确保数据精准。称重时,保持两端相同水平面,滴定分析时的滴定速度要保持一致性。检测结果要通过三级审核的方式,确定最终的检测结果。②在检验人员方面,检测前要对检验人员展开系统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使检验人员能够完全按照相关操作标准与流程执行。同时,能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选择最佳的检验方式,降低检验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4 结语

目前,人们逐渐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关系到人们的健康,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在掌握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意义的基础上,分别从环境、设备、检验器具与试剂等方面,研究食品理化检验实验条件质量控制措施;分别从检验方法、样本采集、检验流程、检验人员等方面,研究食品理化检验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措施,期望通过本次相关内容的研究,能够为日后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水平提供建议。

参考文献

[1]石矛.食品理化检验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管理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9(30):145-146.

[2]王胜,田密.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质量控制分析与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9):178-180.

[3]梁婷,贾林鸽.分析系数在食品理化检验实验室之间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6):186.

[4]李维.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质量控制对策[J].山西农经,2019(6):168.

[5]郎睿.基于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质量控制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4):5-7.

作者:高丽丽

第二篇: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与微量元素检验方法

摘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时也关乎社会的稳定。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食物中毒病例中,食源性致病菌属于关键因素,这类中毒占比80.0%以上。近几年,微量元素污染也是导致食源性疾病出现的主要因素,是当前社会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确保食品安全,必须注重食源性疾病的管控,注重微量元素的检查。本文主要是监测2015年-2019年某地区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与微量元素检验,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整个监测过程严格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采样和检测,所得结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微量元素;检验方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关乎着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我国食物中毒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食源性疾病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微量元素污染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

1. 实验流程

1.1 检测样本

严格按照《2015年-2019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开展微量元素采样,整个采样过程在无菌氛围下随机进行,选择自费购买的食品样品。样品来自某县辖区内的农贸市场、超市、商店、专卖店、餐饮单位、街头商贩等。卫生指示菌采集9类共297件样品;食源性致病菌采集15类共785份样品。测定内容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

1.2 检测方法

实施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检验方法。实验依据编号GB 2760-2014、GB 2762-2017、GB 29921-2013。统计2015年-2019年每年采集9类食品的微量元素,并统计不同食品种类微量元素检测情况。

1.3 评价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凡是样品检测结果中有一项及以上指标不符合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2. 结果与分析

2.1 食品卫生指示微量元素检测情况

对2015-2019年每年采集的9类食品进行微量元素检测。2015-2019年各年度样品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2.22%、82.00%、93.33%和95.56%,各年度之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3,P<0.001)。

2.2 不同食品种类微量元素检测情况

检测的各类食品(坚果类、水果类、饼干类、奶类、饮料类、方便食品类、蔬菜类、肉类、糖果类、零食类、膨化食品类、面包类、冲饮类、功能性饮料类)中,坚果类的微量元素最多,紧接着水果类、膨化食品类含量最低。

3. 讨论

3.1 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3.1.1 样本采集与准备

在样品采集和制备过程中,应注意详细的操作和管理方法,完成食品理化检验,确保检验的质量。在进行模式收集过程中,必须注意重要数据的收集,如日期、生产批号、均衡度等条件,并选择合理的收集模式。同一样本集合的总数为3个副本,副本分别用于测试、审查和检查。经研究和应用,每份的总产量为500克。如此既可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又可以消除许多对检查结果有害的元素。

3.1.2 营造实验环境

测试状态的两个更改之间的间接接触将以危险检测的实际操作结果为目标,从而导致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损害。在进行测试之前,测试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手册》要求并整合规范,有效地进行测试室的布置,确保测试室中每个位置的清洁均符合标准,有效保证测试室的温度和环境湿度,确保检查的合理性,严格达到检查标准,执行测试标准,防止在实验室进行环境危害检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并确保检查全过程的科学研究。

3.1.3 准备实验设备

在进行食品的理化测试时,测试公司的工作人员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设备选择更适合该测试的实验设备,检查设备的健全性、价值的可追溯性,确保数据合理准确地传递信息。对于试管和量杯,必须仔细清洁、消毒和灭菌,以确保食品理化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并确保立即检测。

3.1.4 实验试剂配制

在食品微生物理化检查期间,必须使用水和实验试剂。水和测试试剂制备流程的合理性,会损害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检测器必须结合标准和科学研究来准备测试实验试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2 食品微量元素检验样品处理方法

3.2.1 干法灰化处理

干法灰化处理技术的关键是合理地去除食物中不必要的水分,样品容器中不必要的污垢成分,将处理好的水分样品放置在瓷器样品容器中。为了更好、更合理地去除食物中不必要的水分和其他具有明显挥发性物质的成分,需要使用锅将其连续加热。瓷器样品容器可将瓷砖放入容器中,并提高放置食物样品的干燥度,之后将样品置于高温的炒锅中,促进其灰化。对于白色食物余烬,向其加入适量的水和硫酸氢钠溶液,然后将其煮沸。冷却后将其移入中小空间的乳白色玻璃瓶中,然后混合并称量水溶液以进行检查,因此便解决了干式碳灰化测试样品的问题,其操作步骤简单。许多碳酸测试样品会迅速灰化或干燥并溶解,并且空位规模值相对较低,但是如果存在超低温和高熔点营养元素的灰化损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温度和灰化时间以及苏打水样品中少量营养元素的灰化会受到影响,且对样品造成极大损害。

3.2.2 氧化分解处理

空气氧化溶液中使用的还原剂均为液体或固体。在一定温度下,还原剂可以在食物中降解为有机化合物。在空气氧化过程中,必须确保液体的存在,因此这种方法也称为湿式消化吸收溶液。必要时可添加不同类型的金属催化剂来改善有机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这种处理技术可以完成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在溶解环节中使用对自然环境的化学作用,通常不指定温度。在其应用环节中,更大的优点是方便、快捷,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蒸发少,附着力破坏小。在使用期间必须准备实验试剂,在空气氧化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出一些有害物质。自然环境具有较大的风险因素和较高的空置价值。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实验试剂中的蒸气量很大,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較多,存在很大的危险因素。

3.3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验方法

3.3.1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基于每种元素原子荧光的抗压强度,结合特殊的基本原理可以进行测试。这种类型的检查方法存在技术和机器设备等要素的缺陷,这将导致检查结果非常容易受到特定应用中外部要素的影响,同时也将受到各种要素的影响。此外,它具有广泛的线性截面,必须存储不同的单个元素并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有目的的检查。

3.3.2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分子辐射源的消化吸收技术指标分析激光检测光度法测试本身就是依靠激光分子的辐射源来消化吸收相关技术,以促进光粒子的聚集。独特的光学原理基本上用于光谱仪检测。消化吸收目标区域较为普遍,选择性好,精度高,可以保证测试的灵敏度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科学探究中,这种分析方法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检测小动物的膳食纤维素营养元素,该检测更为合理。

食品检验测试仪器分为多个部分,如热火焰气体雾化检测,高纯度石墨炉气体雾化检测系统软件和气体氢化物离子发生器,然后可以对这种实验仪器进行测试并进行采样。气体中的营养元素被转化为矿泉水或新鲜空气。在实践活动中,将营养元素放在灯泡上可以显示一些有机化学特征的辐射源光谱线,但是很可能被测量接收到的营养元素立即消化和吸收。检查者可以对被吸收和吸收的辐射源光的强度、转换强度等进行记录,分析数据,以准确地测量样品中的营养元素以及实际的分子组成。

3.3.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技术分子光谱法

对于必须分析的测试产品,首先要使用雾化喷雾器将其溶解,然后将其引入高频离子晶体火焰中,搅动测试产品并提升其光泽。测试产品释放光源后,将其注入专业光谱仪中,帮助检查人员进行光谱仪测量,将实验仪器转换为当前量,并将其传输至设备。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问题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应通过积极开展食品检测断定其安全性,以保障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作者:王婧媛

第三篇: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更好的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必须进行食品理化检验,来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障人们的生命健康。但在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影响,造成理化检验结果出现误差,致使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因此,需在实际检验过程中,做好一系列质量控制工作,对实验环境、仪器设备、人员技术、分析过程等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排出干扰因素的影响,提升理化检验质量,保证各种元素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确保食品安全。

一、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实验条件的质量控制

(一)实验环境质量控制

食品理化检验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需在有足够空间的基础上,合理布局,避免不同的食品检验项目之间出现交叉污染、相互干扰,这就要求理化检验所用的实验室做好功能和区域划分。不同类型的检验设备应放置在合适的实验室场所和环境中,检验开始之前按照分析方法要求,对环境条件进行控制,保证检验环境空气洁净度、温度、湿度等相关要素满足相应检验与分析的要求,减少实验误差的发生,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二)仪器设备质量控制

仪器设备在开展食品理化检验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需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管理,确保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减少误差发生。对仪器设备性能进行检查,发现故障需及时进行维修处理,避免造成较大误差,影响检测质量。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严格按照使用流程进行操作。对于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需安排专人操作和管理,避免误操作造成的设备损坏。在开展食品理化检验之前,需先检查仪器设备状态,确保仪器设备性能正常状态下方可使用。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持仪器设备性能稳定,更好的发挥其作用,也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三)检验器具质量控制

检验器具可帮助理化检验的顺利进行。在检验之前,需根据样本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检验器具;检验结束后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器具处理方式,一次性用具需及时丢弃;对于非一次性用具,需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来对其进行清洗消毒,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清洗,保证清洗的彻底性,避免残留样本和试剂引起污染,影响下次检验质量。清洗之后需妥善进行保存,减少外界对其污染。

(四)检验试剂质量控制

检验试剂和检验用水的质量对检测结果会起到重要的影响。检验用水或检验试剂若受到污染,会极大的影响检测结果。因此,需定期检验实验用水和检验试剂,若发现水或试剂被污染需及时更换;在应用检验试剂之前,查看试剂的存放和保存是否符合要求,确认试剂在保质期内,且没有出现污染或者变质情况,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使用时须严格按照要求来选择用量和用法;保存时需按照说明来进行保存,避免保存不当造成试剂变质或污染,影响使用,更造成资源浪费。

二、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一)检验样品制备的质量控制

首先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样品的数量满足检验所需,采集到的样品要做好唯一性标识,按要求妥善保存,如冷藏、冷冻等,防止样品变质或受到污染。为确保食品理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制备样品时,样品的均匀性和代表性非常重要;固体样品需要先将样品粉碎后在充分混匀。所有的食品理化检验都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为蒸馏法、溶剂提取法和有机物质破坏法等,只有经过处理后的样品才可应用到检测和仪器分析中。

(二)检测方法选择控制

为更好的提升食品理化检验的准确性,检验人员需针对送检样本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并制定合理的检验计划,将检验计划提交到上级负责部门进行审批,获得批复后开始检验工作。若送检样本有多种检测方法,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检验成本,检验环境或检验条件等,结合样品的成分含量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检测方法。一般来说,在我国常用的检验方法有比色法、滴定法、色谱法等分析法,与别的检验方法相比,比色法、滴定法操作较为简单,用于食品中一般化学指标的分析;而色谱分离法可将复杂样品中的不同物质高效分离,分离度高、准确度高,但是对人员、试剂、环境条件要求也高,在检验过程中必须严格质量控制。

(三)检验流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检测过程中,空白试验可以反映整個检验流程是否受到污染,可以了解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可以检测检验人员的综合水平,可以使整个检测过程及检测结果的质量得到保障。同样质量的控制方法还有平行样测定、加标回收率测定、精密度测定等。在检验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操作流程,按照标准方法步骤进行检验;检测时规范操作检验设备,如利用天平进行精准称重,样品需要滴定分析时,则需注意滴定速度,保证其匀速滴定,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检验人员水平控制

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在食品理化检验中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检验人员水平的高低和严谨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若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不足,极为容易在检验中出现失误,造成检验结果的差错。因此,检验人员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素养,加强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开展食品理化检验工作中严谨负责,充分掌握各项标准和要求,严格操作规程,尽可能的减少误差的发生,才能真正提升我国食品安全。

结语:

影响食品理化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实验环境、仪器设备、人员技术、分析过程等,本文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在理化检验过程中要严格操作规程、加强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同时提高检验人员综合素质,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开展食品理化检验工作,能提升食品质量安全,避免有质量问题的食品流入销售市场中,保证消费者生命健康不受损害。

作者:於凤

第四篇: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考核中有关技术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考核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方法:通过考核样品以及样品的稳定性、蒸馏水以及分析试剂、分析用吸液管、考核样品的操作和注意考核报告相关事项的方面来进行相应的技术分析。结果:有效的提高了劳动卫生的监督管理,保证了准确科学的检测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论:卫生理化检验质量保证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完善各项管理水平,提高检验人员的技能和素质。

关键词:理化检验;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在通常理化检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种种问题会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导致其与真实的检验数值存在差别。所以就需要在理化检验过程中进行全程的质量分析,其主要阶段包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分析后的质量控制[1]。本文将对将对理化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根据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为了卫生机构体制进一步改革以及卫生监督制度管理的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卫生部、卫生厅对于各级承担理化检验、出据监测结果的实验室实行了室间质量控制的考核制度。

1.2方法

1.2.1考核样品以及样品的稳定性:一般可以将样品的考核分为以下四种:①滤膜上沉着的金属含量分析;②水溶液中毒物含量分析;③固体盐中金属含量分析;④活性炭管吸附有机毒物含量分析[2]。其中①和③中的滤膜沉着以及固体盐类金属样品都很稳定,一般情况下不管环境的如何改变都不会发生理化反应而出现样品损失的情况,对于这类样品的检验只要防止灰尘的污染就可以,所以要注意在样品考核借宿以后放置在清洁后干净的干燥器中。对于④中的活性炭管的样品,因为其自身吸附力比较强所以在物理作用下很难脱附,在一般的自然环境下也不会出现损失的情况,所以做到注意防尘、防潮工作即可。上述的滤膜沉着样品、固体盐类金属样品以及活性炭管的样品都不能保存在冰箱中,但是②中的水溶液中的样品却需要保存在冰箱中,因为其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发生相应的反应,如出现水分蒸发。所以需要注意密封,冷藏保存。

1.2.2蒸馏水及分析试剂:样品在质量分析时,蒸馏水以及其所使用的试剂的质量对于质量分析的结果有着很大的相关性。例如蒸馏水由于自身的质量低,所以能够影响到化学分析铅的空白值。再如有些试剂的纯度不够高,所以在其试剂中就会含有微量的氧化物,这样就会导致最终的质量分析结果不准确,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重蒸馏水和分析纯以上试剂,对于气相色谱的考核采用GR级色谱纯试剂。这样就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1.2.3分析用吸液管:相关分析考核人员应当选择使用标准的计量用具,并且对吸液管进行校正。需要注意吸取标准试剂以及考核样品溶液的计量。

1.2.4考核样品操作:相关分析考核人员需要根据考核相关要求,作出考核操作分析的计划。在考核分析的过程中应当首先配置试剂以及标准,同时取少量的考核样品分析检测,这样就能先知道考核样品中的毒物浓度,这样就可以比较合理的决定样品的具体取样量的多少。

1.2.5书写考核报告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在写给上级部门的考核报告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明确使用的标准样品和分析方法;②注意分析中单位的表达以及报告日期;③只写分析结果,并不需要写操作过程;④在报告中需要有操作人、核对人以及负责人的签名盖章,同时写明日期。

2结果

有效的提高了劳动卫生的监督管理,保证了准确科学的检测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结论

在检测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具体的分析步骤来操作,同时写下相应的数据。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就需要分析可能出现的差错的原因,在作出相应改变之后再次进行检测[3]。知道获得准确的结果。在实际质量检验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法预测的影响因素出现,如果出现意外事故的发生。相关分析考核人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同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相关情况。总而言之,在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考核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仪器设备、使用方法、检测时周围环境等等方面的,所以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好质量控制工作,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许春向,邹学贤.现代卫生化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0(56):56-57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34):96-99

[3]許春向,邹学贤.理化检验质量控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意义[J].职业与健康.2005, 21(12):42-43

作者:陈辉彭 利尤佳

第五篇:我校卫生理化检验课程改革初探

【摘要】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等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笔者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对医学检验专业卫生理化检验课程体系建设,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改革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几点看法,以便其更好地适应高职医学教育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卫生理化检验、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院级重点科研项目( 201814KJA006),全国职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2018QZJ015), 院重点项目(2018JYXM004)。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是我校医学检验专业一直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1],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就业的多元化,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原有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都显得相对滞后,我们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卫生理化检验课程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一、课程设置形式的改变,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

随着近些年来我校招生形式的变化,检验专业的学生由原来的只招理科生,變成了文理兼招的专业;由原来只有高考招生改为高考与对口招生兼而有之的招生模式。而文科生和对口招生上来的学生,理科知识普遍比较薄弱。然而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对理科尤其是化学知识要求比较高,这就造成这部分学生无法听懂该门课程,无法达到教学效果和完成教学目的。卫生理化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卫生检验与防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随着现在检验专业就业渠道和形式的多样化,很多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到基础医院,并不从事卫生检验与防预工作。而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实践理论强,对实验能力要求高,而我校一届学生五个班,只有一个卫生理化专业实验室,每个班四五十学生在一起做实验,难以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将卫生理化检验课程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以上矛盾。让一部分对该门课感兴趣或者根据自己以后职业规划认为该门课对以后专业学习或者就业方向有帮助的学生选修这门课,这一方面让学生对该门课拥有学习自主权,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其它专业课,同时也避免了对部分学生来说该门课是说天书,又可以让学校有效的运用有限的教学资源。

二、课程教学时间设置和课程安排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设置应在相应的基础课程如分析化学、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仪 器分析课程上过之后的第四学期学习比较合适。然而我校在课程安排上没有完全遵循以上规律,而是根据学校课程安排需要将该门课安排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同时由于学校优质校建设需要加大人文素养等课程开设,而压缩了化学类课的课时,甚至将作为检验灵魂的仪器分析课程去掉不上,认为可以在化学各门课中窜讲,然而没有很好的整合基础与专业课的衔接,基础课与专业课的需要不能很好的衔接。由于学生不具备化学和仪器分析的基础知识,在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学习上比较吃力。因此在学习该门课前有必要开设仪器分析课程,同时要协调各门化学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思想。卫生理化检验理论课程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也影响着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根据以往经验和该门课的特点,理论课易安排在上午,实验课与其有一定时间间隔,但不宜过长,这样既能让学生有一定时间吸收消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又能够及时通过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巩固加深并有效指导实验课程的学习,从而使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

三、课程内容改革

随着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项目和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而我校自编教材还停留在原来水质检验、食品检验和空气检验几大方面,对化妆品检验及生物材料检验等新兴内容没有涉及。我们要根据行业发展和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必须按照基层岗位的实际需要和理论知识“适度、 够用”的原则[2],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重点介绍卫生检验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果,同时兼顾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对现代分析技术的掌握。为此,我们在原有的自编教材基础上可适当增加 新的检测方法及新的检测项目,比如增加现在比较热门的化妆品检测章节,食品监测中增加保健品和转基因食品检测。并适量删减了实际工作已逐渐废弃的方法,或者撤除与《仪器分析》重复的内容。增强校本教材的系统性、实用性和新颖性。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这门课在2013年前的讲授仅靠一枝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这种传统授课方式教学,不仅授课信息量少,而且容易使学生听课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现在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和微课视频展示教学中涉及的实验仪器构造图以及动画模拟反应原理,使同学们能直观的感触到所学理论知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从而能帮助学生较好较快地理解理论知识, 达到提高教学教学效果的目的。引入多媒体教学改革,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缩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时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促进作用 。然而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步,很多高校教师把实验仿真模拟为一体的多功能教学软件运用到实验教学中模拟形象的实验变化过程、动态显示微观的实验原理,通过交互式和场景设计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基于实验课程的相应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卫生理化检验课程涉及到生活方方面面,如果在教学中能紧密联系实际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提高其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奶粉中蛋白质测定时,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粗蛋白测定的原理,同时也知道此法测定弊端。通过联系实际的教学法既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重要性,也提高其学习兴趣。

五、实验教学课程改革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实践性强的综合应用性学科,我校一直沿用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既实验前有实验老师配好试剂,做好实验前一切准备工作,实验前先由教师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学生实验时“照方抓药式”按指导操作一遍即可。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种单一枯糙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的能动性,实验的重要环节实验准备工作全部由教师代劳,学生一无所知。所以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一,安排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每次实验前都轮流安排几个学生 在教师 的指导下 动手准备。每次实验前从各大组中选取个别学生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摸底了解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合理分组,在试验中让这些同学帮助指导各大组实验,减少实验指导教师不足对实验教学的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不定时的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比赛 ,以赛促学,使每个学生对基本技能都能够熟练的掌握,满足就职后备种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的需要。三、将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验教学中,如运用PBL教学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四、拍摄一些实验微课视频,通过视频的实验演示使实验预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通过课程设置形式的改变增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通过课程教学时间设置和课程安排能更科学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更好的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调动学习兴趣,通过实验教学课程改革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动手能力,培养一批知识运用和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期望通过教学改革使该门课更好的为医学检验专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韩见龙.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作用的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2003,15(1):52.

[2]肖虹,贾燕等.基于实验的《卫生理化检验》理论教学设计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5,15(3):465.

作者:吴军伟 赵俊松 钟先锦

上一篇:民商法论文下一篇:能源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