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执业医师法释义之

2022-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国执业医师法释义之

执业医师_执业助理医师之儿童口腔医学练习题及答案

儿童口腔医学练习题及答案

1. 乳牙钙化发育主要发生在

A 出生前B 出生后半年C出生后1年D 出生后1年半E 出生后2年

2. 乳牙完全萌出的平均年龄是

A 1. 5 岁B 2岁C 2. 5 岁D3. 5 岁E 4. 5 岁

3. 儿童上乳前牙外伤常见年龄为

A 1.5~2.5岁B 3 ~4 岁C 4 ~5 岁D 6 ~7 岁E 8 ~ 9 岁

4. 乳牙根尖病治疗方法为

A直接盖髓B 活髓切断术C 变异干髓术D根管治疗术E 干髓术

5. 乳牙患龋特点

A患龋率高,但范围不大B .患龋率高,范围广泛C发病早症状明显

D发展速度慢,急性龋多见E龋齿多发,修复性牙本质形成不活跃

6. 乳牙患龋几岁达到患龋高峰

A 2 ~3 岁B 3 ~4 岁C 7 ~8 岁D 9 ~ 10 岁E 11 ~12 岁

7. 意外穿髓的乳牙可行

A间接盖髓B 活髓切断C 干髓治疗D垫底后充填E根管治疗

8. 乳牙根管治疗术与恒牙根管治疗术最根本的区别是

A洞型制备不同B 消毒药物不同C垫底材料不同D 根充材料不同E充填材料不同

9. 不能用于乳牙活髓切断术的药物为

A Ca(OH)2B 戊二醛C 甲醛甲酚D 多聚甲醛E Vitapex

10. 年轻恒牙露髓应尽量采用

A 根充术B 干髓治疗C 根尖诱导成行术D保髓治疗E变异干髓术

11. 年轻恒牙牙髓治疗原则为

A保留牙齿,维持间隙B去除牙髓感染,修复牙齿外形 C恢复咀嚼功能,促进颌骨发育 D尽可能保护活髓和牙乳头 E、保留牙齿,恢复咀嚼功能

12. 乳牙根尖周炎常出现瘘管的原因是

A儿童患龋率高,症状不明显B患儿不易合作,治疗不彻底C病变进展快和牙槽骨疏松D乳牙根分歧大,髓腔大E患儿身体抵抗力差

13. 乳牙龋病充填治疗中不能用的垫底材料是

A聚羧酸锌黏固粉B磷酸锌水门汀C玻璃离子水门汀

D丁香油黏固粉E硬性氢氧化钙

14. 婴儿,男,出生5天,啼哭拒食, 口腔黏膜出现微突地较白小点,擦去后可露出出血面,拟诊断

A 口角炎B 盘状狼疮C 唇疱疹D 扁平答藓E 鹅口疮

15患儿,2岁,上前牙唇面广泛性龋坏,牛奶喂养,未刷过牙。诊断为

A静止龋B 湿性龋C慢性龋D奶瓶龋E猖獗性龋

16.者,12岁,全口牙齿呈均匀灰色,个别牙齿表面釉质缺损。诊断为

A氟斑牙 B 四环素牙 C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D釉质发育不全 E先天性梅毒牙

17.者,6岁,左下后牙有洞疼痛4 天,昨晚加重,不能入眠。最可能的诊断

A深龋嵌塞食物B急性牙髓炎C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

D急性根尖周炎E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

18.者,10岁,右下后牙进食疼,冷热敏感。检查发现右下第一双尖牙远中龋,探腐质软,疼痛敏感,无叩痛,无松动。拟采取的治疗措施

A局麻下开髓做牙髓治疗B局麻下开髓做活髓切断术C去净腐质,做间接盖髓术 D去净腐质,做直接盖髓术E去大部分腐质,安抚治疗

(19~22用备选答案)

A根管治疗术 B 根尖诱导成形术 C活髓切断术 D牙髓摘除术 E直接盖髓术

19.牙牙髓病常见的治疗方法

20 乳牙根尖周病常见的治疗方法

21年轻恒牙牙髓病常见的治疗方法

22 年轻恒牙根尖周病常见的

(23~26题共用备选答案)

A磷酸锌黏固粉 B 氢氧化钙C复合树脂D银汞合金E 聚羧酸锌黏固粉

23.乳磨牙常用的充填材料是

24.乳牙常用的垫底材料是

25.常用的前牙充填材料是

26.常见的盖髓剂是

(27 ~29题共用题干)

患儿,男,12岁,上前牙变黑,无疼痛及不适。检査:近中邻面釉质呈黄褐色,表面探粗糙感,探诊无疼痛和不适,舌侧边缘嵴及唇面完整。

27.诊断应考虑为

A 浅龋B 中龋C 深龋D牙本质浅层龋E牙本质深层龋

28. 首选采用的修复是

A银汞合金充填术B复合树脂黏接修复术C银汞合金黏接修复术D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术E磷酸锌黏固粉修复术

29.在窝洞预备时应考虑

A 按银汞合金修复术要求制备III 类洞B按复合树脂修复术要求制备M类洞C按复合树脂修复术要求制备IV类洞D尽量从唇面进入病变区

E 可增加附加固位钉装置

答案:

1.A2. C3. A4.D 5.B6.C7. B 8. D9.D10. D

11.D12.C13.B14.E 15.D16.B 17.C18.E19.D20.A

21.C22.B23.D24. E 25.C26.B 27.A28.B29.B

更多资料可以查看新阳光教育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网:

http://

第2篇:中医执业医师笔试考试之中药记忆方法总结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近期有很多学员反应中药名很难记,而且总是记混,小编在去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为了减轻学员们的压力,医学|教育网小编特意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份中药对比的记忆法,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南沙参与北沙参:南沙参与北沙参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但就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麦冬与天冬:两者药性均为寒凉,均能养肺阴,常相须为用。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龟甲与鳖甲:两者均能滋阴清热,潜阳息风,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与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 用。但比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异,即滋阴以龟甲为主,潜阳则以鳖甲为长。故欲其滋阴为主之方多用龟甲;欲其退夜热早凉、骨蒸为主之方多用鳖甲。鳖甲能 软坚散结,常用治癥瘕积聚、疟母等症,则为鳖甲之所长,而龟甲则无此作用。但龟甲能补肾健骨,治腰膝酸软,囟门不合,及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等,鳖甲很少应 用。

当归与熟地黄:均为补血常用要药,用治血虚诸证。但当归又入心、脾两经,味辛,能活血,调经, 止痛,润肠。又可止久咳气喘。对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均为要药,对虚寒诸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等证,亦可因其活血、止 痛、温散寒滞之功而有确实疗效。同时,血虚肠燥便秘,久咳气喘等,亦可用以为治。当归既可用于疮疡初期,以活血消肿止痛;又可用于疮疡溃后,气血亏虚,以 补血生肌,故是外科常用药。而熟地黄味甘厚,性微温,质地柔润,为滋补肝肾阴血不足的常用要药。既能补血,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 证;又善滋阴,治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证。对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又可益精填髓。

当归与白芍:均入肝、脾经均能补血养血调经止痛。同可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等证。当归味甘,性温,入心经,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兼能补虚散寒,故血虚、血瘀、血寒之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均可使用,为补血和妇科调经要药。且当 归偏于补血活血,散寒止痛,对虚寒诸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淤血作痛、跌打损伤、痈疽等证,又有润肠通便之功效,故还可用于血虚肠燥便秘。白芍苦、甘 酸、微寒,重在养血敛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用于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肝脾不和所致的胸胁脘痛,四肢挛痛。又能平肝抑阳、敛阴止汗之功效,用于 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证;与桂枝同用,又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应为不和之汗出务风,也可用于阴虚盗汗等。

白芍与赤芍:白芍与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入肝经,均能止痛。但白芍则长于敛阴、养血、平肝; 赤芍长于清热凉血、散瘀和清泻肝火。在应用上,白芍则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如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虚汗不止,肝阳偏亢的眩晕耳鸣,烦躁易怒 等;赤芍主治血热、血瘀、肝火所致诸证,如热入营血的斑疹吐衄,血热瘀滞的经闭癥瘕、痈肿疮毒,肝火上炎的目赤翳障等;两者虽皆能止痛,但白芍主治血虚或 阴虚肝旺所致之痛,赤芍主治血热瘀滞所致之痛。

医学教育网免费提供

生地黄与熟地黄生地黄与熟地黄均能养阴滋阴。但生地黄甘苦性寒,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以治温 病热入营血,舌绛烦渴,血热吐衄发斑,及阴虚内热消渴等为主。熟地黄则甘而微温。专主肝肾阴虚,补血滋阴而益精髓。以治血虚阴亏,精血不足的潮热骨蒸,盗 汗遗精,腰膝酸软,心悸失眠,眩晕耳鸣,须发早白及消渴等为主,而无清热凉血之功。

五味子与乌梅二药均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作用。用于久咳、久泻不止、津伤口渴及消 渴。但五味子又能滋肾、固精、敛汗、益气及宁心安神,主治:肺肾两虚之喘咳;遗精、滑精;自汗、盗汗;而乌梅又具安蛔止痛、止血及消疮毒之功。主治:蛔厥 腹痛、崩漏下血,外用能消疮毒,治胬肉外突等。

肉豆蔻与白豆蔻两药均能温中形气,可用治虚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但肉豆蔻长于涩肠止泻,又能温中暖脾,适用于脾肾虚寒或脾胃虚寒久泻不止之证。白豆蔻主治湿滞中焦,胃寒气滞之呕吐,长于芳香化湿。

莲子与芡实两药性味甘涩平,主归脾、肾二经。两药均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补中兼涩,主治肾虚遗精、遗尿;脾虚食少、泄泻;脾肾虚带下。但莲子又能入心经以养心,用治虚烦、心悸、失眠。而芡实在益脾肾固涩之中,又能除湿止带,为虚实带下证常用药。

红花与桃仁共同点:1.心肝经2.破血之品有活血化瘀之功。常相须为用治妇科血滞经闭、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瘀阻腹痛,内科胸痹心痛,及伤科跌打瘀痛。

不同点:红花:性温,辛散温通,又能化瘀消肿,治痈肿疮毒、麻疹、斑疹,色不红活。桃仁:性平,苦甘润降,破瘀生新为长;又能润肠通便,治肠痈、肺痈、蓄血发狂、津枯肠燥便秘;还能止咳平喘,治疗咳嗽气喘。

川芎与丹参共同点:1.均为活血调经常用之品;2.皆能活血形瘀止痛,治妇科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产后瘀阻,内科胸痹心痛、脘腹痛、外科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等血滞证。

不同点:川芎:性温味辛,又能形气祛风止痛,故宜于血瘀有寒或兼气滞之诸证,并治肝郁气滞胁痛、各种头痛及风寒湿痹等。

丹参:味苦微寒,又善凉血,故宜于血瘀血热之妇内外诸证,并治风湿热痹;还能清心安神,治无论外感内伤之血热心烦不眠。

川贝与浙贝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要经,也可用治瘰疬疮痈。但川贝母主产四川,性润而甘,尤宜于肺虚久咳;浙贝主产浙江象山,苦味较著,性偏苦泄,多用于外感、热毒的痰火咳嗽、风热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证。

苦杏仁与紫苏子都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之功,但杏仁性微温,临证可配伍风热、燥热、肺热等多种咳喘证;而苏子长于降气消痰,多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胸膈满闷之证。

第3篇: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之中医病证病机总结

1.感冒

风寒束表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风热犯表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暑湿伤表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气虚感冒: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阴虚感冒: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和,津液不能作汗。

2.咳嗽

风寒袭肺证: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风热犯肺证: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风燥伤肺证: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痰热郁肺证: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肝火犯肺证: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肺阴亏耗证: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3.哮病

冷哮证:

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畅。

热哮证:

痰热蕴肺,壅阻气道,肺失清肃。

寒包热哮证:痰热壅肺,复感风寒,客寒包火,肺失宣降。

风痰哮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虚哮证:

哮病久发,痰气瘀阻,肺肾两虚,摄纳失常。

喘脱危证:痰浊壅盛,上蒙清窍,肺肾两亏,气阴耗伤,心肾阳衰。

肺脾气虚证: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肺肾两虚证:哮病久发,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4.喘证

风寒壅肺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表寒肺热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痰热郁肺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痰浊阻肺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肺气郁痹证:肝郁气逆,上冲犯肺,肺气不降。

肺气虚耗证:肺气亏虚,气失所主。或肺阴亦虚,虚火上炎,肺失清肃。

肾虚不纳证: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正虚喘脱证: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5.肺痨

肺阴亏损证:阴虚肺燥,肺失滋润,肺伤络损。

虚火灼肺证: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气阴耗伤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阴阳虚损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

6.心悸

心虚胆怯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心血不足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阴虚火旺证:肝肾阴虚,水不济火,心火内动,扰动心神。

心阳不振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水饮凌心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瘀阻心脉证:血瘀气滞,心脉瘀阻,心阳被遏,心失所养。

痰火扰心证:痰浊停聚,郁久化火,痰火扰心,心神不安。

7.胸痹

心血瘀阻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气滞心胸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痰浊闭阻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

寒凝心脉证:素体阳虚,阴寒凝滞,气血痹阻,心阳不振。

气阴两虚证:心气不足,阴血亏耗,血行瘀滞。

心肾阴虚证:水不济火,虚热内灼,心失所养,血脉不畅。

心肾阳虚证:阳气虚衰,胸阳不振,气机痹阻,血行瘀滞。

8.不寐

肝火扰心证: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痰热扰心证:湿食生痰,郁痰生热。扰动心神。

心脾两虚证: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

心肾不交证: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火炽盛,不能下交于肾。

心胆气虚证:心胆虚怯,心神失养,神魂不安。

9.痫病

风痰闭阻证:痰浊素盛,肝阳化风,痰随风动,风痰闭阻,上干清窍。

痰火扰神证:痰浊蕴结,气郁化火,痰火内盛,上扰脑神。

瘀阻脑络证:瘀血阻窍,脑络闭塞,脑神失养而风动。

心脾两虚证:癎发日久,耗伤气血,心脾两伤,心神失养。

心肾亏虚证:癎病日久,心肾精血亏虚,髓海不足,脑失所养。

10.胃痛

寒邪客胃证:寒凝胃脘,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饮食伤胃证:饮食积滞,阻塞胃气。

肝气犯胃证: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湿热中阻证: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瘀血停胃证:瘀停胃络,脉络壅滞。

胃阴亏耗证: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脾胃虚寒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11.呕吐

外邪犯胃证:外邪犯胃,中焦气滞,浊气上逆。

食滞内停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痰饮内阻证:痰饮内停,中阳不振,胃气上逆。

肝气犯胃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脾胃气虚证:脾胃气虚,纳运无力,胃虚气逆。

脾胃阳虚证:脾胃虚寒,失于温煦,运化失职。

胃阴不足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失司。

12.腹痛

寒邪内阻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

湿热壅滞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饮食积滞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

肝郁气滞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

瘀血内停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中虚脏寒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

13.泄泻

寒湿内盛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

湿热伤中证: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

食滞肠胃证: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

脾胃虚弱证:脾虚失运,清浊不分。

肾阳虚衰证: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肝气乘脾证: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

14.痢疾

湿热痢: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疫毒痢: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

寒湿痢: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

阴虚痢:阴虚湿热,肠络受损。

虚寒痢:脾肾阳虚,寒湿内生,阻滞肠腑。

休息痢: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

15.便秘

热秘:肠腑燥热,津伤便结。

气秘:肝脾气滞,腑气不通。

冷秘:阴寒内盛,凝滞胃肠。

气虚秘:脾肺气虚,传送无力。

血虚秘:血液亏虚,肠道失荣。

阴虚秘:阴津不足,肠失濡润。

阳虚秘:阳气虚衰,阴寒凝结。

16.胁痛

肝郁气滞证: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

肝胆湿热证:湿热蕴结,肝胆失疏,络脉失和。

瘀血阻络证:瘀血停滞,肝络痹阻。

肝络失养证: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

17.黄疸

热重于湿证:湿热熏蒸,困遏脾胃,壅滞肝胆,胆汁泛溢。

湿重于热证:湿遏热伏,困阻中焦,胆汁不循常道。

胆腑郁热证:湿热砂石郁滞,脾胃不和,肝胆失疏。

疫毒炽盛证(急黄):湿热疫毒炽盛,深入营血,内陷心肝。

寒湿阻遏证: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脾虚湿滞证:黄疸日久,脾虚血亏,湿滞残留。

湿热留恋证:湿热留恋,余邪未清。

肝脾不调证:肝脾不调,疏运失职。

气滞血瘀证:气滞血瘀,积块留着。

18.头痛

风寒头痛:风寒外袭,上犯颠顶,凝滞经脉。

风热头痛:风热外袭,上扰清空,窍络失和。

风湿头痛:风湿之邪,上蒙头窍,困遏清阳。

肝阳头痛:肝失条达,气郁化火,阳亢风动。

血虚头痛:气血不足,不能上荣,窍络失养。

痰浊头痛: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

肾虚头痛: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

瘀血头痛:瘀血阻窍,络脉滞涩,不通则痛。

19.眩晕

肝阳上亢证:肝阳风火,上扰清窍。

气血亏虚证:气血亏虚,清阳不展,脑失所养。

肾精不足证: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脑失所养。

痰湿中阻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

瘀血阻窍证:瘀血阻络,气血不畅,脑失所养。

20.中风

风痰入络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风阳上扰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阴虚风动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痰热腑实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

痰火瘀闭证: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痰浊瘀闭证:痰浊偏盛,上壅清窍,内蒙心神,神机闭塞。

脱证(阴竭阳亡):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风痰瘀阻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气虚络瘀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肝肾亏虚证:肝肾亏虚,阴血不足,筋脉失养

21.水肿

风水相搏证:风邪袭表,肺气闭塞,通调失职,风遏水阻。

湿毒浸淫证:疮毒内归脾肺,三焦气化不利,水湿内停。

水湿浸渍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

湿热壅盛证:湿热内盛,三焦壅滞,气滞水停。

脾阳虚衰证: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肾阳衰微证:脾肾阳虚,水寒内聚。

瘀水互结证:水停湿阻,气滞血瘀,三焦气化不利。

22.淋证

热淋: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石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

血淋: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气淋:气机郁结,膀胱气化不利。

膏淋:湿热下注,阻滞络脉,脂汁外溢。

劳淋:湿热留恋,脾肾两虚,膀胱气化无权。

23.癃闭

膀胱湿热证:湿热壅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肺热壅盛证:肺热壅盛,失于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无以下输膀胱。

肝郁气滞证:肝气失于疏泄,三焦气机失宣,膀胱气化不利。

浊瘀阻塞证:瘀血败精,阻塞尿路,水道不通。

脾气不升证:脾虚运化无力,升清降浊失职。

肾阳衰惫证:肾中阳气虚衰,气化不及州都。

24.阳痿

命门火衰证: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宗筋失养。

心脾亏虚证:心脾两虚,气血乏源,宗筋失养。

肝郁不舒证:肝郁气滞,血行不畅,宗筋所聚无能。

惊恐伤肾证:惊恐伤肾,肾精破散,心气逆乱,气血不达宗筋。

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肝经,宗筋经络失畅。

25.郁证

肝气郁结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气郁化火证:肝郁化火,横逆犯胃。

痰气郁结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心神失养证: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心脾两虚证: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心肾阴虚证:阴精亏虚,阴不涵阳。

26.血证

鼻衄

热邪犯肺证:燥热伤肺,血热妄行,上溢清窍。

胃热炽盛证:胃火上炎,迫血妄行。

肝火上炎证:火热上炎,迫血妄行,上溢清窍。

气血亏虚证:气虚不摄,血溢清窍,血去气伤,气血两亏。

齿衄

胃火炽盛证:胃火内炽,循经上犯,灼伤血络。

阴虚火旺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络损血溢。

咳血

燥热伤肺证:燥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肝火犯肺证: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阴虚肺热证: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吐血

胃热壅盛证:胃热内郁,热伤胃络。卫人网整理

肝火犯胃证:肝火横逆,胃络损伤。

气虚血溢证:中气亏虚,统血无权,血液外溢。

便血

肠道湿热证:湿热蕴结,脉络受损,血溢肠道。

气虚不摄证: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

脾胃虚寒证: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

尿血

下焦湿热证:热伤阴络,血渗膀胱。

肾虚火旺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

脾不统血证: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肾气不固证:肾虚不固,血失藏摄。

紫斑

血热妄行证:热壅经络,迫血妄行,血溢肌腠。

阴虚火旺证:虚火内炽,灼伤脉络,血溢肌腠。

气不摄血证:中气亏虚,统摄无力,血溢肌腠。

27.消渴

肺热津伤证:肺脏燥热,津液失布。

胃热炽盛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

气阴亏虚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肾阴亏虚证:肾阴亏虚,肾失固摄。

阴阳两虚证: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

28.内伤发热

阴虚发热证:阴虚阳盛,虚火内炽。

血虚发热证:血虚失养,阴不配阳。

气虚发热证:中气不足,阴火内生。

阳虚发热证:肾阳亏虚,火不归原。

气郁发热证:气郁日久,化火生热。

痰湿郁热证:痰湿内蕴,壅遏化热。

血瘀发热证:血行瘀滞,瘀热内生。

29.虚劳

气虚

肺气虚证:肺气不足,表虚不固。

心气虚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

脾气虚证:脾虚失健,生化乏源。

肾气虚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无权。

血虚

心血虚证:心血亏虚,心失所养。

肝血虚证:肝血亏虚,筋脉失养。

阴虚

肺阴虚证:肺阴亏虚,肺失清润。

心阴虚证:心阴亏耗,心失濡养。

脾胃阴虚证:脾胃阴伤,失于濡养。

肝阴虚证:阴虚阳亢,上扰清窍。

肾阴虚证:肾精不足,失于濡养。

阳虚

心阳虚证:心阳不振,心气亏虚,运血无力。

脾阳虚证:中阳亏虚,温煦乏力,运化失常。

肾阳虚证:肾阳亏虚,失于温煦,固摄无权。

30.癌病

脑瘤

痰瘀阻窍证:痰瘀互结,蔽阻清窍。

风毒上扰证:阳亢化风,热毒内炽,上扰清窍。

阴虚风动证: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肺癌

瘀阻肺络证:气滞血瘀,痹阻于肺。

痰湿蕴肺证:脾湿生痰,痰湿蕴肺。

阴虚毒热证:肺阴亏虚,热毒炽盛。

气阴两虚证:气虚阴伤,肺痿失用。

大肠癌

湿热郁毒证:肠腑湿热,灼血为瘀,热盛酿毒。

瘀毒内阻证:瘀血内结,瘀滞化热,热毒内生。

脾肾双亏证:脾肾气虚,气损及阳。

肝肾阴虚证:肝肾阴伤,阴虚火旺。

肾癌、膀胱癌

湿热蕴毒证: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

瘀血内阻证:瘀血蓄结,壅阻气机。

脾肾两虚证:脾肾气虚,气损及阳。

阴虚内热证:肝肾阴亏,虚火内生。

31.痹症

风寒湿痹(行痹):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风寒湿痹(痛痹):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风寒湿痹(着痹):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风湿热痹: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

痰瘀痹阻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肝肾两虚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32.痉证

邪壅经络证:风寒湿邪侵于肌表,壅滞经络。

肝经热盛证:邪热炽盛,动风伤津,筋脉失和。

阳明热盛证:阳明胃热亢盛,腑气不通,热盛伤津,筋脉失养。

心营热盛证:热入心营,扰动神明,灼伤阴津,筋脉失养。

痰浊阻滞证:痰浊中阻,上蒙清窍,经络阻塞,筋脉失养。

阴血亏虚证:失血或伤津,阴血亏耗,筋脉失养。

33.痿症

肺热津伤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湿热浸淫证: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脾胃虚弱证: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筋脉失养。

肝肾亏损证: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

脉络瘀阻证: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

34.腰痛

寒湿腰痛: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湿热腰痛: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瘀血腰痛: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肾虚腰痛(阴虚):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腰脊。

肾虚腰痛(阳虚):肾阳不足,不能温煦筋脉。

第4篇:医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定期考核述职报告

医师定期考核述职报告

XX县XX镇中心卫生院

林XX 本人在取得执业医师后,在工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待病人胜亲人,在院领导、多位上级医师的指导下,我努力工作、学习,将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努力钻研外科专业知识体系,在实践过程中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逐渐认识到基层医师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了解了的一些新进展。现在将本人作为执业助理医师近两年来的工作情况述职如下:

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遵守卫生局下发的各项行医规范,坚决抵制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做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情,不做损害医院的行为。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为患者多考虑,节约医疗费用,不开大处方、不开多余检查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合理用药,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服务,为患者谋福利。

基层医生工作是复杂多样的,在工作中也产生了一些经验教训,如对于一些不常见的病状缺少认识,这些经历教训我视为宝贵的经验,更对自己以后的诊治水平有了清醒的认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细心全面询问查体,积极学习先进的临床知识,争取早日成为病人心目中满意放心的医师。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经常参加卫生局举办的学术会议,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从而使自己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技术和方法。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在任职期间很好的尽到了执业医师的职责,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加强我的自身能力。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两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我决定,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学习,继续努力工作,努力克服理论上的不足和实际能力的不足,以期能够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第5篇: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注册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及《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的规定,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实行执业注册。

一、 注册条件

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

二、注册程序

(一)、在医疗、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人员,向卫生行政部门(沙坪坝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提出申请。

(二)、注册需提交的材料:

1、医师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

2、二寸免冠正面半身照片两张;

3、《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4、注册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申请人6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表;

5、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或身份证明;

6、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拟聘用证明;

7、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8、注册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注册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注册,并发给卫生部统一印制的《医师执业证书》,对不符合注册条件的,注册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注册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重新注册

重新申请注册的,除提交前款第二至七项规定的材料外,还应提交医师重新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和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或组织出具的业务水平考核结果证明;

获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二年内未注册者,申请注册时,还应提交在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接受3至6个月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的证明。

四、医师变更执业注册

(一)、医师变更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等注册事项的,应当到注册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注册手续。

(二)变更注册提交材料(从沙区变更出外区或外省)

1、医师执业变更注册申请审核表;(填写表中相关内容和加盖公章)

2、《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3、《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

4、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或身份证明;

5、变更出重庆市的申请人需提供拷贝个人信息的u盘(外省未使用医师联网系统的提交) 。

(三)变更注册提交材料(从外区或外省变更至沙区)

1、医师执业变更注册申请审核表;(填写表中相关内容和加盖公章)

2、《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

3、《医师执业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4、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或身份证明;

5、外区或外省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的变更通知单;

6、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拟聘用证明;

7、外省变更至沙区的申请人要求提供拷贝了个人信息的U盘(外省未使用医师联网系统的提交);

8、注册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申请人6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表。

(四)、注册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注册申请之日起30日内办理变更注册手续。对不符合变更注册条件的,注册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变更注册申请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6篇:执业医师法试卷

XX卫生院卫生法律法规培训考试试卷

姓名:

分数:

一、填空(每空5分,共60分)

1、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注册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适用本法。本法所称医师,包括(

)和(

)。

2、(

)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

3、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医师资格考试分为(

)资格考试和(

)资格考试。

4、医师资格统一考试的办法,由(

)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由(

)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5、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在(

)、(

)、(

)的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冶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6、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

)元以下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判断(每题10分,共40分)

1、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

2、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三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

)

3、具有高等学校医学专科学历或者中等专业学校医学专业学历,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

4、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

)

上一篇:六年级课外古诗词下一篇:李芳老师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