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2022-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护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责任分组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责任分组护理模式的应用方式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受精神科病房服务的90例患者。基于责任分组护理模式措施实施前后划分为两组。常规组未采取责任分组护理模式。实验组应用责任分组护理模式措施。对比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价结果。结果:实验组的精神科病房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责任分组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责任分组护理模式;精神科病房;应用意义

精神科和其他科室有着较大的差异,其带有一定特殊性,在临床中需要护理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传统护理服务模式中,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相对较大,同时很难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导致护理质量不断下降,从而提升护患纠纷的风险[1]。责任分组护理模式属于一种基于护理资源合理分配的服务模式,可以在满足患者个体化需求的同时实现护患关系的改善,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以及护理资源应用价值的有效体现[2]-[3]。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本文以对比方式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及其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接受精神科病房服务的90例患者。基于责任分组护理模式措施实施前后划分为两组。实施前45例,男女分别28例、17例,年龄(45.34±6.24)岁,症状类型分裂症21例、抑郁症15例、其他9例;实施后45例,男女分别27例、18例,年龄(45.54±5.92)岁,症状类型分裂症18例、抑郁症16例、其他11例。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研究期间精神科病房护理人员无人事变动。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传统护理措施,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心理、饮食与用药指导等护理。

实验组采用责任分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护理分组。根据临床护理任务的繁重程度进行分组。因为精神科护理工作相对特殊,采用双班制,开展一对一护理和行为监督、專科护理,做好患者出院指导和随访教育;2、明确职责。护士长需要负责护理查房工作,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监督考察,为护理服务效果和护理质量进行定期评价。每一组成员需要在护士长带领之下完成护理任务,同时每一组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合理分工与指导,按照患者的病情和患者数量,合理的分配责任呼市人员,基于表格形式进行记录。采用24小时责任制度为患者提供全面护理,内容以指导患者用药、饮食护理、生命监督以及检查违禁物品,同时落实安全指导与帮助;3、护理实施。护理人员需要准确掌握护理沟通技巧,同时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调整护理措施。对于外向性格患者做好有效沟通,针对性格内向患者采用间接性沟通,针对存在心率焦虑抑郁患者提供鼓励与引导,和患者构建良好信任关系。注重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特性,强化自我修养并将人文关怀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表达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尊重,按照患者的年龄提供相应的尊重,关心患者的日常生活并在护理期间注重对患者隐私的保护。基于患者疾病认知提供健康教育指导,为患者查房期间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病情变化,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应用个性化宣教,采用通俗易懂语言介绍疾病并为患者提供循序渐进的健康宣教。

1.3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价结果。

满意度基于患者对精神科病房管理工作的要求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其中分数达到80分定义为非常满意,达到60分为满意,60分不到为并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23.0软件完成对数据的处理,数据处理期间应用T值或X2进行处理,P<0.05证明数据对比结果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

2.结果

2.1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的精神科病房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2.2护理质量评价对比

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临床中对于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期间,应用责任分组护理模式对于护理效果的影响比较明显,责任制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全程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所需的相关护理内容,如健康教育、家属沟通、患者需求掌握等不同内容,在护理期间可以观察患者的个体情况,并基于实际需求不断的调整与优化护理方案,从而展现护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与实践性效果[4]-[5]。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精神科病房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责任分组护理模式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精神科病房的整体医护服务水平,可以确保精神科病房治疗的持续进行,对于精神科医护工作的长远性发展具备明显的秃顶作用。

综上所述,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工作中责任分组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水平的提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娟.细节护理在精神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000(023):225-225.

[2]李静,杨爽,职彦敏,等.OEC管理模式对提高精神科封闭病房责任护士工作质量的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v.26;No.484(01):73-74.

[3]周鑫.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9,016(005):106-107.

[4]俞爱莲.层级责任模式在手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v.27;No.294(11):185-186.

[5]方瑜,闫丽,许琼.分层级责任制整体护理应用于普外科优质护理中的意义分析[J].贵州医药,2020,v.44(01):159-160.

作者简介:刘玉英,1987.7,女,汉,本科,初级,从事精神科护理学;付艳涛,1988.8,男,汉,专科,初级,从事精神科护理学

(赤峰市安定医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作者:刘玉英 付艳涛

第2篇: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儿科患儿20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考核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考核指标都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儿科护理中应用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患儿的康复有着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儿科护理;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管理;应用

一、前言

儿科疾病护理不同于其他科,需要更加优质、细致的护理,并且婴幼儿免疫能力较差,如果不对其进行积极治疗很容易引发并发症,严重的患儿生命将会受到威胁,不仅会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其日后发育也会受到消极影响[1]。但是,患儿往往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优质护理工程项目的带动下,层级式责任制护理制度应运而生[2]。相较于以往在的护理模式,护士的护理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工作是例行公事,与病人之间零沟通,甚至各自的职责界定模糊不清[3]。实行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工作责任感明显增强[4]。因此,此次研究分析了针对儿科护理中,应用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二、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患儿200例。

1. 纳入标准

在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的基础上确诊为儿科疾病,需要进行治疗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经过父母同意参与调查。

2. 排除标准

排除严重器官疾病以及先天性疾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100例。对照组患儿年龄为3个月~7岁,平均年龄(3.62±1.71)岁,男57例,女43例,病程1~31天,平均(14.2±1.5)天;实验组年龄4个月~8岁,平均年龄(4.23±1.24)岁,男54例,女46例,病程2~35天,平均(13.9±1.2)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二组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不存在统计差异(P > 0.05),满足对比要求。

(二)方法

1. 对照组

在护理过程中,对其中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2. 实验组

实验组则另加用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内容如下。

(1)基于护理工作者的能力、职称、资历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而设置护士长、护理主管、辅助、助理护士等岗位,并按照这种次序进行层级管理,有机的结合责、权、利。基于岗位需求和相应护理专科特点,制定不同层级护理人员如护士长、护理主管等的岗位职责。

(2)对患儿进行心理疏导,及时观察患儿情绪变化。

(3)及时对医疗器械和病房进行消毒,随时观察周围的环境,尽量降低周围人员的流动,为患儿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

(4)多与患儿沟通,让其了解康复情况,对患儿的体温、饮食情况、心理情况及时进行记录,每天按时观察,一旦发现有问题及时向医师报告。

(三)观察指标

基于采集的数据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和考核指标,为其后分析提供支持。

(四)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8.0软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的计量数据通过(x±s)方式进行描述,且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则通过百分比描述,且进行方差检验;显著性差异水平设置为P < 0.05。

三、结果

对比发现实验组的护理质量(99.53±2.11)明显高于对照组(92.65±2.01),实验组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98.94±1.15)也高于对照组(93.14±1.01),差异具有统計学意义,(P < 0.05),实施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相较于对照组都有显著提升,护士的压力感也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很明显存在统计意义,(P < 0.05)。具体情况如表1。

四、讨论

当下不断提升的医疗水平,人们对于护理的质量要求也逐渐提升。在儿科护理中,由于小儿心智尚未成熟,依从性较差,这为护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护理管理对提升护理质量有重要的意义,科学的护理理论和技术的落实效果主要取决于护理管理。综合儿科的患者年龄小,病情复杂,因而护理工作繁重,此外在护理过程中临时处置多,护理工作更烦琐。因此,小儿患者的护理必须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护理。在护理过程中,由各单位专业人士组成护士长—高位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的层级责任制,保障患儿的疾病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5]。不仅要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还要关注患儿的心理变化,通过安抚患儿情绪,播放患儿感兴趣的卡通动漫,转移其注意力,保障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6]。

以小儿肺炎为例,作为一种常见的小儿肺部疾病,在幼儿中发病率并不低,其症状为反复发作性咳嗽,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如果不及时治疗部分患儿会丧失活动能力,进而威胁生命健康[7]。雾化治疗是一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有效方法,患儿在接受雾化治疗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其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干预。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自理能力差,给护理人员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升人力资源的利用率[8]。这种护理模式对提升护理人力资源利用效率有重要的意义,在科室中设置多重层级阶梯护理模式,可使得各级护理人员的价值更充分地发挥出,实现其价值,并且年轻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升自身水平。通过运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各个层级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能够得到提升,年轻护士以及年长护士的护理压力也能够得到有效减少,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护理服务质量作为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與人们的健康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全社会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9]。责任小组护理模式作为护理工作的重大变革,是对传统护理工作模式的补充。在该种模式中,高级责任护士由年长的资历深的护士担任,能够使得相应临床经验充分的体现出。此外他们的成熟人际沟通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也能够带领年轻护士共同向前,通过担负更多的责任,为年轻护士减轻压力快速的进步成长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可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

在儿科护理中推行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下,将护士在对应的层级体系中,固定分管固定床位,可更准确有效地进行患儿的病情观察,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在医生查房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辅助,帮助医生了解最新的患儿病情以及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这样一来患儿可以得到连续、合理、个性化的基础护理,让患儿感受到人性化以及安全感,消除紧张的情绪,避免影响疾病的恢复。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增强护士主人翁意识的同时,还能增进互患儿及其家属的共同,改善医患关系。护士可针对患者情况而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这对预防差错事故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提升了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也会因此而增加。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实施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护理质量(99.53±2.11)明显高于对照组(92.65±2.01),实验组患儿护理服务满意度(98.94±1.15)也高于对照组(93.14±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施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相较于对照组都有显著提升,护士的压力感也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综上所述,开展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是护理工作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为患儿提供更为合理的护理服务,且相应的护理质量也显著提升。该模式被广泛接受,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在儿科护理中采取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护理的模式可以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护理人员压力,对患儿的治疗与康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翟爱文.层级责任制下APN排班扁平管理模式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压力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7(08):136-138.

[2]刘翠珍,陆红.层级式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06):985-986-987.

[3]石良.层级式责任制管理应用于儿科护理中对提高护理质量及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 2019,11(23):32-33.

[4]郭华.分层级护士配置及人力资源整合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 2019,51(04):302-304.

[5]陈敏瑾,张佳萍,姚新英.儿科开展分层级护士配置与护理资源整合的有效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27(10):120-121.

[6]杨志红,赵爽,李松.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 2019,16(04):18-20.

[7]孙莉.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40):232.

[8]林雪,林倩雯.实施层级式责任制护理管理对儿科护理质量改进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 2017,7(23):172-175.

[9]何英,杨顺玉,郭少英.层级式责任制管理中护理组长职责对儿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13(05):112-114.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陕西

作者:雷蕾

第3篇: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 研究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德州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84例患者,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护理事件。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内科;护理管理;满意度

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以及心血管内科等。由于内科疾病种类多样,护理工作繁重,需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过硬的专业素养外,还要以较高的责任意识面对护理工作,这样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目前医院的医护团队中有较多年轻的护理人员,在面对繁重的医护工作时很容易因经验不足而出现问题,致使医疗安全度降低[1]。而部分护理人员由于未养成良好的护理习惯,在实际护理中欠缺责任意识,更容易引起不良护理事件,导致医患纠纷。因此如何解决医护人员参差不齐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内科护理管理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次研究以84例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德州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20~77岁,平均(48.71±4.48)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1例、肺炎9例、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6例、慢性胃炎5例、糖尿病3例。研究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1~78岁,平均(48.69±4.53)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2例、肺炎8例、冠心病7例、高血压病6例、慢性胃炎5例、糖尿病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德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疾病诊断标准;②认知正常,可生活自理;③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①存在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②恶性肿瘤患者;③不同意研究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包括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基础护理。

研究组实施整体责任制护理,内容如下。①创建小组。选取一名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依据自身能力分为责任护士长、责任护士、协助护士以及实习护士。依据医院实际情况合理排班,确定护理相关工作。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工作,在专业技能再培养的同时要强调责任意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促使小组成员转变护理态度。培训完成后进行知识技能考核,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投入到实际护理中。此外成立监督小组,定期抽查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将抽查结果与护理人员绩效挂钩,督促所有人员高质量完成工作。②明确职责。责任护士长应当具备较长的工作时间,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责任心以及沟通能力,在统筹安排工作的同时还要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必须坚持责任到人的原则,确保每例患者都有专职护士负责,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搜集患者资料并建档,便于主治医生及时传阅。以传统护理模式为参照,优化不合理环节。比如改善排班模式,减少不必要的交接程序,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优质服务。在护理高峰时间,增派人手,及时解决患者需求。③优化护理环节。责任护士长应当设计完善的护理计划,对不同症状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后第一时间向医生反映并处理。由小组成员向患者讲解治疗情况、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等内容,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惑。同时要注重对患者情绪的疏导,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表示理解,以耐心、友善的态度对待患者,赢得患者信任,提升患者配合度。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增派责任护士与协助护士,更好地处理突发情况。定期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护理方案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1.4 观察指标

(1)护理质量:由护士长组织,采用医院自制调查表评估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临床护理质量情况,评估分为基础护理、责任意识、书写态度以及风险处理能力,其中各项总分为均100分,评价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2)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德州市中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实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共分为3级,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61~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3)不良护理事件,包括跌倒、坠床以及烫伤等。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质量中,基础操作、责任意识、书写态度、风险处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经统计,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护理事件对比

数据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住院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已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医院必须寻求变革创新护理模式以满足患者需求,同时为医院今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内科疾病种类丰富,患者数量繁多,因此有较大的工作压力。而科室内部年轻的医护人员占有较大的比例,在面对较高工作强度时,很容易表现出专业水平不足现象[2]。并且常规护理管理较为片面,未关注护理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很容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引发医患纠纷,影响到医院信誉和今后的发展。这就,要求医院加强管理,做到各个工作环节的有效衔接,从而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3]。

本次研究显示,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责任制整体护理有着更高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且有着更低的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P<0.05)。这主要是因为在该工作模式下组建的护理小组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整体、系统的护理服务。为了实现护理目标,小组成员需要接受专业知识再培训,同时强调护理过程中的工作态度与责任意识,化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以期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明确的排班制度还可以保障责任到人,避免因职责不明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4]。为了保障高质量完成工作,医院还会成立监察小组,定期抽查护理小组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弥补工作环节之间的縫隙,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此外,该护理模式还有助于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不仅能减少不良护理事件,优化患者的医疗体验,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起一支具备过硬综合素养的医疗团队,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效果理想,可以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晶.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7):190-191.

[2]李丽,董文平,丁万红.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理念的构建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3):178-179.

[3]洪碧云.责任制整体护理在高龄心血管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应用价值[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2):151-153.

[4]刘景花.基于护理程序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9):1712-1714.

[5]徐海杰.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智慧健康,2020,6(5):78-79.

作者:王春月 王素兰 张霞

第4篇:护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各临床科室:

根据医院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我院日常护理质量的实际情况,对个临床科室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 目标任务指标要求 1,护理指标

⑴基础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90分)。 ⑵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90分)。 ⑶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90分)。 ⑷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⑸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⑹中医特色护理质量≥90分

⑺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⑻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⑼“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护理人员“三基理论”考试合格率95%(合格标准80分)以上,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标准90分)。

⑽继续教育参与率100%(进修、产假、病假除外),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为100%。 ⑾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标准80分)。

⑿非难免压疮发生次数为0。 ⒀每百张床年护理严重差错≤0.5。

⒁年护理事故发生率0。

⒂各科患者健康宣教覆盖率100%

1

2、护理工作任务

(1)、制定本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做到季、月有重点,周、日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并制定本病房护理管理目标及达标措施。

(2)、根据科室人力资源,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并进行工作量化考核;(3)、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有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措施制度。 (4)、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和报告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5)、每周组织科室质量检查,每月质控活动一次,护士长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应有记录。

(6)、每季度组织规范化培训理论学习及考核各一次。

(7)、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8)、各科室要认真完成医院及护理部下达的指令性工作任务,服从护理部统一安排、调配。

(9)、在签订责任书后,每个临床科室护士长必须在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对以上各项目标逐条分析,进一步量化,然后根据自己科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内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与每位护理人员签定。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护士长每季度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在科室护士会上进行通报。

二、考核办法

1、 护理部将每月不定期地对科室完成的目标任务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并将考核情况进行分析与归类。

2、 各科室目标管理完成情况将与科室年终奖挂钩,并作为护士长晋升、评优的优先条件。

2 本责任书,如科室责任人有变动,由接任人继续执行。

护理部: 科室: 责任人:

第5篇:2015年护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2014年护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各科室:

按照《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的要求,为了使全院的护理质量更上一个台阶,同时也为了优质护理服务的推广和实施,对临床科室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护理质量安全管理目标:

1.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分) 2.重症、一级护理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分)

3.急救药品、器械、设备齐全适用,完好率100%。(合格分10分) 4.消毒隔离合格率100%。(合格分9分)

5.护理服务质量合格率100%,(合格分9分)病员满意度≥98%(合格分98分)

6.用药医嘱正确执行核对程序100% 7.洗手依从性≥80% 8.护理操作合格率100%(合格分90分),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80分)

9.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分90分) 10.护理严重差错发生率0 11.年压疮(可避免的)发生率0/年 12.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5% 13.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5% 14.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合格率100%.

1 15.健康教育合格率100%。(合格分9分)

16.病房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美观,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完善。 17.患者安全目标知晓率≥90% 18.医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流程知晓率100%. 19.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20.腕带佩戴率100%

二、护理工作任务:

1.制定本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做到季、月有重点,周、日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并制定本病房护理管理目标及达标措施。

2.科室要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本单元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整改并跟踪复查,要达到质量持续改进,并向本单元全体护士反馈,按时填写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月报表,每月17日前上交护理部。每月召开一次科室护理质量及安全教育会议。

3.护士长鼓励科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知识及学历层次。

4.根据科室人力资源,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加APN弹性排班,并进行工作量化考核;严格依法执业,护士不超范围执业。 5.加强护理质量管理,认真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保证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全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6.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7.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有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措施和

2 奖惩制度。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和报告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9.认真组织三基三严训练,强化护理核心制度、应急预案、基础及专科操作的训练与考核,确保科室人人达标,并在各级考核竞赛中成绩优良。

10.积极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每年发表论文≥二篇。

11.各专科:全科护士能熟练掌握专科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性能与保养方法,开展与本专科相适应的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各项专科护理质量指标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12.顾全大局,服从调配。积极参与院内外的各类大型活动及指令性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医院交给的各项临时任务。

13.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病区每月发放满意度调查,满意度≥98%。 14.在签订责任书后,每个临床科室护士长必须在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对以上各项目标逐条分析,进一步量化,然后根据自己科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内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与每位护理人员签定。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护士长每季度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在科室护士会上进行通报。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护理部和科室各存一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护 理 部(签名) 科 室 护 士 长(签名)

二○一四年一月一日

第6篇:2015年护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各临床科室:

为了提高我院护理质量并持续改进,继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的要求,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达到连续、无间隙的护理,根据医院发展的具体目标和我院日常护理质量的实际情况,对临床科室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特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 目标任务指标要求

(一)护理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 2.一级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90分)。 3.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 4.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5.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6.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

7.护理“三基”考核合格率≥95%(合格标准:理论考试≥80分,技术操作≥90分)。

8.继续教育参与率100%(进修、产假、病假除外),继续教育学分达标率为100%。 9.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理论考试合格率≥95%(合格标准8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合格标准90分)。新护士岗前培训率100%,专科技能培训合格率≥100%。

10.非难免压疮发生次数为0。 11.年护理事故发生次数为0。 12.患者健康教育覆盖率100%。

二、护理工作任务

1.护士长及主管护师以上职称护理人员需发表论文≥1篇/年,且护士长必须承担或承办全院性护理讲课或查房至少1次∕年。

2.所有病区继续开展具有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

3.制定本病区护理工作计划,做到季、月有重点,周、日有安排,年终有总结,并制定本病房护理管理目标及达标措施。

4.根据科室人力资源,实行弹性合理排班,不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护理工作;严格依法执业,护士不超范围执业。

5.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层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有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措施制度。

6.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和报告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7.每周组织科室质量检查一次,护士长定期进行考核,考核应有记录,并与奖惩挂钩。 8.每月组织护理业务查房一次,对危重、疑难病例随时组织病例讨论、护理会诊。

9.每月组织科法室规范化培训,理论学习及护理质量考核各一次,技术操作培训一次,护理组织每年组织范化培训操作和理论考试两次。

10.加强病案管理,确保病案不丢失。

11.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甘肃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进行护理文件书写,科室质控人员加强护理病历的指导、检查。

12.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按照《消毒技术考核与评价》考核情况进行分析与归类,预防院内感染发生。

13.完成进修和实习护士的进修实习计划,按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有计划的示范操作和小讲课,严格考试考核,并定期进行教学分析总结。

14.认真完成医院及护理部下达的指令性工作任务,服从护理部统一安排、调配。

15.消毒供应室按甘肃省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标准进行。 16.在签订责任书后,各科室护士长要认真组织学习,对以上各项目标逐条分析,进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护士长每月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在科室护士会上进行通报。

17.手术病人术前、术后访视、交接率100%。

三、考核办法 1.护理部每月不定期对科室完成的目标任务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并将考核情况进行分析,在护士长例会上通报。

2、各科室目标管理完成情况将与科室年终奖挂钩,并作为护士长晋升、 评优的优先条件。

本责任书,如科室责任人有变动,由接任人继续执行。

护理部: 责任人:

科 室: 责任人:

二〇一五年一月

第7篇:2018年护理目标责任书

2018年1月修订

护理目标管理责任书

各临床护理单元:为了进一步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树立良好的护理行业形象。根据院部要求和我院日常护理质量的实际情况,对各临床科室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特签订护士长目标管理责任书。

按照二级(乙等)医院的要求,完成全年护理管理综合目标:

1、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90%(合格标准85分)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0%(合格标准85分)

3、急救物品完好率100%(物品齐全,处于应急备用状态,每月检查记录)

4、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6、用药医嘱正确执行核对程序100%

7、严格执行特殊药品(毒、麻、精、放射性)使用管理制度(专人、专柜管理、专用处方、专用账册、钥匙随身携带),高危药品存放有明显标识。

8、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洗手规范达标率100%

9、护理人员考试考核参考率≥95%

10、护理操作合格率100%(合格分85分),理论考试合格率100%(合格分75分以上)

11、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0%(合格标准85分)

12、年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

13、院内非难免性压疮发生率为“0”

14、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的风险评估率≥90%

15、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的风险评估率≥90%

2018年1月修订

16、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合格率100%。

17、各科患者健康宣教覆盖面100%。

18、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合格率100%

19、各科应急预案每季组织培训演练,护士知晓率100% 20、根据科室人力资源,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并进行工作量化考核,严格依法执业。

21、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登记和报告制度。

22、正确识别患者身份,患者由至少两种标识认定,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序号或房间号。

23、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消毒隔离、抢救工作制度、安全管理制度与监控措施。

24、全科护士熟练掌握专科技能,掌握各种仪器、设备性能与保养方法。

25、顾全大局,服从护理部统一安排、调配,积极参与院内外的各类大型活动及指令性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院部交给的各项临时任务。

26、在签订责任书后,每个临床科室护士长必须在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对以上各项目标逐条分析,进一步量化,然后根据自己科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科目标管理责任书并与每位护理人员签定。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护士长每季度对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通报结果。

27、本责任书,如科室负责人有变动,由接任人继续执行。

护理部签字:

护士长签字:

2018年1月签订

第8篇:2012目标管理责任书(护理部)1

2014目标管理责任书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医院管理,建立规范执业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十大指标”宏观监管,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提升医护理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特制订以下责任目标:

1、拟定全院护理工作计划,经院长、副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监督检查,按时总结汇报。

2、经常深入临床各科室(每周至少2次),检查指导各科室做好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工作,采取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组织有关人员对临床各科护理质量、护理核心制度、工作效率、业务学习等方面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工作,每月将检查情况向主管院长书面汇报,每月5号前将护理通报简报下发各科。

3、对抢救危重病员的护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指导临床科室开展新疗法、新技术工作;重新修订护理质量委员会及考核方案,如不达标与绩效工资挂钩。

4、负责拟定在职护士培训计划及落实措施,分期分批组织护士长及护理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培训,组织实施全院护理人员的业务讲座及技能训练,定期进行业务技术考核,每年不少于2次;为每位护理人员建立技术档案,作为职称晋升的依据。

5、每年全院护理人员医疗纠纷不超过2起,对于护理人员发生的医疗纠纷负责与各科室共同研究处理,出现2起以上(含2起)医疗纠纷,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6、组织护理技术大比武1次,护理演讲一次。完成医院交办的其它临时性工作,

7、支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能推诿扯皮,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数量50%,基础护理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三基”考核合格≧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含中医)≧90%,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0%。

责任科室:护理部

院长签字:科主任签字:

2012 年月日2012 年月日

第9篇:妇产科护理管理目标责任书

为了确保该护理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现将该我科护理管理目标分解给你,请

你认真理解,全面完成,目标完成情况将按个人工作考核内容进行奖惩。

1、在护士长领

导下和本科主管护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2、参加病房的护理临床实践,指导护士正确执行

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参与病房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

工作,以及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带领护士完成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实践。

4、参

加临床教学,带教护生临床实习。

5、协助护士长制订病房的科研新业务、新技术、计划

并组织实施。

6、协助护士长负责本病房护士和进修护士的业务培训,制订学习计划,并担

任讲课,对护士进行考核,主持本病房的护理查房。

7、协助护士长拟订病房护理工作计

划,参与病房的管理工作。

8、负责架上病历的定期检查,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并负

责院感措施的落实和检查。

9、每年撰写一篇护理工作经验总结文章。

10、对病房出现

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责任人:年月日

上一篇:收费站春节维稳工作下一篇:实习总结第一周